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粘连性肩周炎、冻结肩。它是肩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逐渐形成关节内外粘连,出现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有自愈倾向。

3 【诊断】

3.1 可有肩部外伤史。

3.2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剧的肩部疼痛,伴有肩部功能活动障碍和僵硬,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3 患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萎缩最明显;压痛,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

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2)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用于急性期。具体方法为: 中波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患侧肩关节,分前、后、侧3区照射,红斑量,每日一区,6次为一疗程,可与超短波配合。 (3)超声波疗法:用于慢性期。具体方法为:800kHz 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仪,直径2或5cm的声头,在患肩以3cm/s左右的速度移动(也可移动和痛点固定结合,每痛点固定10?30s,但不能固定于骨突处),8?12min/次(根据面积大小而定),1次/d, 15?20次为一疗程,多用于肩关节粘连。与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改善血液循环处方或蜡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4)激光、偏振光疗法:痛点或痛区照射。 (5)磁疗法:低频脉冲磁疗法用于急性期,电磁疗法用于慢性期。 (6)温热疗法:可酌情选用红外线、可见光、蜡疗、热袋等,用于慢性期。 (7)水疗法:水中运动疗法用于慢性期。 (8)手法治疗 Maintland手法:用于改善血运和营养,急性期消炎止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 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 (1) 病因:病因不明。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 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 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 检查方法 局 (1) 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 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 (2) 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 点及滑囊、肌腱处 (3) 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

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 ⑷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 4.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50 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 (2) 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 5.鉴别诊断 (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 线有特殊改变 (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 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两者主要鉴别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经定位体征。另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3) 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因此,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终,并出现轴向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D 左: 要排除心胜疾病,右肩痛要排除肝胆等疾患 6?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局部封闭。②物理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磁疗、低、中频电疗、运动训练

浅析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疗养护理措施及效果

浅析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疗养护理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6-06T10:10:50.8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殷君1 杨娜娜2 赫玉3 毕忠艳4 宋秀5 [导读] 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疼痛医院;2.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门诊部; 3.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疼痛医院; 4.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 5.战略支援部队特勤疗养中心门诊部) 摘要:目的探究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疗养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疗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85%(17/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60%(12/2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18/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5%(13/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康复疗养;护理措施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俗称冻结肩、漏肩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以肩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1]。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疗养护理措施及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5.5±0.4)岁。主要症状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关节僵直。疼痛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活动与休息均可出现,严重者一触即痛,甚至半夜会痛醒。部分患者疼痛可向颈、耳、前臂或手放射,肩部可有压痛。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疗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 2.1护理诊断 2.1.1肩关节周围炎多发,左侧多发,偶而有交替或双侧同时发病者。 2.1.2患者多伴有退行性变疾病,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 2.1.3起病缓慢,初期轻度疼痛,继而进行性加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呈持续性疼痛,夜间影响睡眠。平卧时不能向患侧侧卧。若患侧上肢无意被触碰则剧痛难忍,以致洗脸、梳头、穿脱衣服、系腰带等均感困难[2]。 2.1.4体格检查时可见患肢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主要是外旋、内旋、外展、上举受限[3]。患者上肢外展时,须侧身耸肩以代偿。结节间沟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肩峰下有明显压痛点。 2.2康复护理措施 2.2.1心理护理 患者有时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为疾病的预后担忧。应对患者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心理上配合治疗与护理。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疗怕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心理。 2.2.2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穿衣、梳头、系腰带等。关心、体贴患者,协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患者主动进行锻炼,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2.2.3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的护理 定期为患者按摩上肢及肩部肌肉,主动加强上肢各关节活动。鼓励患者做手指关节的各种活动,捏橡皮球或健身球,并做主动性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4]。 肩关节的锻炼方法为:患者站立,前、后、内、外摆动,画圈法和手指爬墙法。一日可进行数次,每次活动50次~100次。活动范围由小到大,要忍着轻痛坚持锻炼,但忌强力被动活动,以免损伤或撕裂组织[5]。肩关节环转活动(即画圈法),患者向前弯腰,使上臂自然下垂,与地面相垂直,然后活动上肢,使肩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转运动(画圈),或做钟摆样前后、左右运动。利用滑轮练习器,做肩关节的上举、外展、内旋等活动。手指爬墙法练习肩关节活动。 2.2.4治疗与功能锻炼 (1)早期治疗主要应用消炎痛药物控制疼痛和肌肉痉挛,鼓励患者循序渐进有规律的做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锻炼。 (2)急性期需用吊带以保证肩的充分静止,配合止痛剂、理疗、湿热敷、按摩、局部药物封闭治疗等,急性期过后仍需坚持活动锻炼[6]。 (3)对于其他如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炎,应治疗其原发病。 3结果 3.1康复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左肩周炎(肩凝症)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 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3、中医诊断:肩凝症(风寒湿痹)

肩凝症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血瘀气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亏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法

17.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对肩周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了众多的病因学说,证明了肩周炎是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实则与腰腿痛一样,属模糊概念,非单一疾病,是认识的过渡阶段,从发展而言,要进一步研讨,从模糊走向精确,以确定单一诊断,有针对性予以治疗,才能提高疗效。由于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积累,“肩周炎”的名词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分别所替代,现特分别阐述如下。 (一)肩周炎的分类诊断 1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粗隆,经结节间沟、结节间韧带的深面穿出肩关节囊。此肌腱的滑液鞘位于结节间沟段。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反复的机械性刺激,都可引起此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肱二头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有时不能滑动。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无明显诱因,肩痛有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检查时在结节间沟或肌腱上压痛,将肌腱向两侧推挤,亦出现疼痛。扩胸试验(肘伸直、肩外展后伸)引起疼痛。肩外旋试验(上肢自然下垂,被动屈肘后外旋肱骨)不受限、无疼痛,肩部不冻结。X线检查阴性者较多,结节间沟切线位摄片,可确定结节间沟有无不平整或骨质增生性改变。 2 喙突炎 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腱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症状外,被动外旋功能也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封闭有明显止痛效果。 3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冈上窝,通过肩峰下经肩盂上方及肱骨头上面,附着于肱骨大结节近侧。冈上肌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臂外展、上举的起动运动及稳定盂肱关节方面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肌纤维断裂发生率最高的肌肉,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厘米范围是肌腱的乏血管区,血液供应最差,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冈上肌断裂通常均发生于该“危险区域”。冈上肌腱炎是劳损和轻微外伤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冈上肌腱钙化则是在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形成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在X线片上,肱骨大结节附近,相当于冈上肌腱部,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块状钙化阴影。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妇女和青年运动员。在劳损和轻微外伤后逐渐引起肌腱退行性改变。初起感肩前上方疼痛、疲劳,疼痛可向斜方肌方向或上臂和前臂放射。急性期疼痛较重,剧痛可影响睡眠和饮食,止痛片或镇静剂均不能达到止痛作用,臂上举症状加重,患肩不能受压,过度内收外旋及内旋时均可出现疼痛。一般疼痛在数周后减轻或消失,但肩部肌肉痉挛,运动受限仍很明显,有时在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有局限性压痛,肩关节连续伸屈运动时可扪及关节内砾轧音。 临床检查除肩前方痛和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压痛外,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弧综合征阳性(即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冈上肌腱钙化,X线肩关节正位摄片可见大结节上方的冈上肌腱内有小的、密度不一致的、不规则的钙化影,部分病例肱骨大结节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但须与肩关节内游离体相鉴别。 4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儿童时两者分开, 成人时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整体。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其底部附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发表时间:2019-09-04T11:50:48.58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侯锡东[导读] 传统的中医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进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吧。宜宾市叙州区中医医院四川宜宾 644600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或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肩部周围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活动会越来越受到限制。但是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确,与肩部外伤、肩部慢性劳损、局部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均有联系。 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一般只有一侧肩部不适,很少有患者出现双侧并行发病。在病程初期,可感到肩部微微有隐痛,接着出现持续性疼痛。而且疼痛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痛无定处,患者没有办法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疼痛呈刀割样,放射至病侧臂部,夜间疼痛加重,白天疼痛缓解。严重者甚至因为疼痛不能入睡。季节气候变化时,尤其在寒冷的阴雨天,肩部疼痛也会加剧。而且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是全方位,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逐渐丧失梳头、穿衣、吃饭等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一旦患上肩关节周围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肩关节周围炎没有办法通过手术彻底根治,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复发。传统的中医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进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吧。 一、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原则: 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推拿治疗: 1.首先在用推法在肩部操作,还有肩部周围一整圈,包括肩上、前、后、内、外。如果患者出现压痛点,着重在压痛部位操作,比如肱骨结节间沟部,要重点对待,保证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疼痛波及范围比较大,需要适当调整操作范围。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肩部周围一整圈,包括肩上、前、后、内、外部位操作。 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尺泽、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阳陵泉等穴。 4.每穴点按完成后,进行局部轻揉,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对于取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患者,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外方,一只手拿住患者的患肩,拇指在后,剩下四指在前、中指压住肱骨结节间沟。另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做肩关节摇法,进行5次左右,需要向患者确认是否能够接受,需要在患者可以忍受的幅度下进行。拿肩的那只手垫在腋下,竖起拇指,找到患者的痛点,贴在痛处,往健侧用力,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 6.摇肩后伸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外方,做完关节摇法后,将患侧的整个上肢下垂,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前臂抵住患侧的肘关节,将患肩向后伸,让患侧肘关节弯曲,背在背后,然后上提腕关节。 7.内收牵拉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方,让患者身体前倾,向内收肩关节,医者用与患者患侧相反的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外的那只手抵住健肩后侧,两只手同时用力推拉。 8.托肘外旋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前方,患侧肘关节屈曲,医者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外旋1~2次。 9.牵抖上提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患肩的外侧,两只手一起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轻柔、快速地摇动患肩3~5次,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 10.对患者的患肩及其周围进行局部轻揉,并牵抖上肢。 三、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针灸治疗: 1.主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 2.治法:以主穴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酌情加配穴。病人垂曲肘,呈放松状态。3~4寸的28号针最为适宜,行深刺透刺,让患者能感到比较强烈的酸、麻、胀的感觉。每日或隔日1次,一疗程10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疗程的长短。 四、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自我保健: 1.拍肩捶腰法: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左右旋转身体,通过身体的左右旋转带动上肢。做拍肩、捶腰的运动。身体向左边的旋转时候,左手握空拳,用空拳的拳背捶腰,右手用手掌拍肩关节。同样的道理,当向右旋转的时候刚好相反。反之向右旋转时,右手握空拳,用空拳的拳背捶腰,左手用手掌拍肩关节。左右旋转一次为一组,做五组即可。 2.背后拉腕法: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将患肢向后,内旋手臂向后摸背脊,也可将健肢向后,和患肢一起牵拉,注意力度不宜过大。 五、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不管是专业的医生进行推拿还是自己在里面进行康复保健,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任何的动作都需要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操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正确的治疗。一旦力度或方法不正确都很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损伤,加重病情。 (2)进行推拿治疗时,需要进行轻揉和轻按,缓解不适感。

肩周炎的康复训练方法

肩周炎得三个分期 疼痛期(持续2-9个月):为肩周炎得早期,肩部疼痛以三角肌附着处为主,常涉及肩胛区、上臂、肘、前臂等。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剧,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不能卧于患侧。继肩痛后,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受限明显。喙突、结节间沟、肩峰下或三角肌附着处有压痛. 僵硬期(持续4—12个月):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僵硬、各向活动受限明显,即使忍痛由另一只手帮助也无法全范围活动。严重者只有肩胛骨在胸壁上得活动,盂肱关节得活动度可能完全消失。病程长者可见轻度肌肉萎缩,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恢复期(持续5-26个月):肩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逐渐加大,一般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与内旋功能得恢复。从发病到恢复,整个疾病过程达12—42个月。病程得长短与疼痛期与僵硬期得时间有关。僵硬期时间越长,恢复越慢,病程短者几周,长者可达数年,亦有终生不恢复得病例。 肩周炎康复训练方法(1-2次/天) 如果每天疼痛时间超过30分钟,不建议做康复训练,应就医;训练应从手臂向前抬做起,如能做到手向后摸背,说明基本恢复。 1、钟摆运动

身体前倾,没有疾病得手臂放在桌上,支持身体,有疾病得手臂拿熨斗之类得重物,慢慢前后、左右、环形摆动,每个方向重复5-10次。 2、外旋动作 坐正,双手持平木棍,肘关节紧贴身体,健侧手用力向两侧推拉木棍,带动患侧关节活动;每个动作都应保证手经过身体中心线,身体不要倾斜,重复5-10次. 3、抬臂动作 坐正或平躺,用健侧手扶住患侧手腕,健侧手臂用力向上抬举过头顶,不要弓背,不要曲肘,若开始有困难可适当曲肘,重复5—10次.

肩周炎的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的诊疗常规 “肩周炎”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它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疾患。广义的肩周炎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等多种疾患。狭义的“肩周炎”在国内习惯称“冻结肩”或“五十肩”。 ] 急性期:又称冻结进行期(freez峋司 phase)。起病急、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司 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难以人眠。压痛范司 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m司 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以及肩三点即肩胛提司 肌、大、小菱形肌在肩胛骨脊柱缘的附着点等蜀 部位均可出现压痛。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涸 现。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肥厚,0司 殖,充填于关节间隙及肩盂下滑膜皱襞间蜘画 关节腔狭窄、容量减少。肱二头肌长头腱为涸 血管翳覆盖。急性期可持续2~3周。咽 急性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 ,g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肩关节僵 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等动作均感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冈上肌、冈

下肌及三角肌出现萎缩o X线摄片偶可观察.到肩峰、大结节骨质稀疏,囊样变。关节造影,腔内压力高,容量减少至5/u15m1(正常成人容量20,《30m1);肩胛·下肌下滑囊闭锁不显影,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充盈不全或闭锁。关节镜检,盂 肱关节囊纤维化,囊壁增厚,关节腔内粘连,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闭锁,关节容积缩小,腔内可见纤维条索及漂浮碎屑。本期可持续数 月乃至1年以上。 功能恢复期:盂肱关节腔\肩峰下滑囊\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以及肩胛下肌下滑囊 的炎症逐渐吸收,血液供给恢复正常,滑膜逐渐恢复滑液分泌,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 的血液供应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大多 数患者肩关节功能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 扒肌肉的萎缩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 正常。急性期阶段疼痛剧烈,其治疗原则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应用三角巾悬吊制动,用镇静、止痛及肌肉松弛性药物。也可以采用 利多卡因和皮质激素的混悬液局部注射。注

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15T02:04:09.91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2期作者:杨宗礼[导读] 目的:分析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3例,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 杨宗礼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迪庆 674499 【摘要】目的:分析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3例,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均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 前言 肩关节周围炎作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也被称为“肩周炎”、“冻结肩”等,是患者的肩关节囊和四周的组织存在无菌性炎症,倘若患者处于病情的急性期,疼痛会明显的提高,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肩关节组织会出现炎症黏连,并且限制关节活动,对生活造成影响。为了找寻最佳的治疗方式,本文针对我院 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探究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区间是2018年9月-2019年10月,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实验组(n=53)和参照组(n=53)。其中实验组年龄上限75岁,下限42岁,平均年龄在(50.23±5.20)岁;参照组年龄上限76岁,下限43岁,平均年龄在(50.65±5.45)岁,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P值>0.05。 纳入依据: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经过MRI和CT检查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 排除依据:精神障碍;存在内分泌疾病;合并严重的脏器性疾病。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1],即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20),每日服用两次,每次0.3克,需要连续用药一个月。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式如下:①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让治疗的区域得到充分的暴露,让患者的肩关节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对孟脓关节进行分离,利用长轴作为牵引,保持“后前向”、“前后向”手法协助肩关节进行运动,最后再进行生理运动,每次治疗三十分钟,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两个星期[2]。②监督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借助相关肩关节锻炼的器械或者无工具进行肩关节运动,包含有环绕,耸肩,外展,后伸等,按照循序渐近的方式进行锻炼,有利于肩关节能力的恢复,每天进行一到两次,每次时长三十分钟,治疗十次之后,暂停一周,再连续治疗,需要连续治疗一个月。③进行中频电疗,采用我院的中频电疗治疗仪器进行治疗,频率设定为2KHZ,调制的波形保持为指数波,方波等,每次使用的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测评和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当患者的肩关节能力恢复正常,并且疼痛情况均消失,则判定为效果显著;当患者的肩关节能力慢慢的恢复,并且疼痛情况有所好转,则判定为有所好转;当以上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变,病情和疼痛的情况愈发严重,则判定为没有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1.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4)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患者取坐位,先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靳氏肩三针(肩、肩前、后各约2寸)相应穴位,针以泻法为主。先针肩穴,针刺前先用拇指重按此穴,使患者肩部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向肩关节方向刺入,以肩关节周围或向下有麻胀感为度;余两穴针刺方法相同。再根据症状配穴,肩内侧痛配尺泽、曲泽;肩前侧痛配手三里、足三里,肩外侧痛配外关、阳陵泉;肩后侧痛配后溪、天宗;肩臂肌肉萎缩配血海、三阴交。诸穴留针30min,留针时肩三针及局部穴位运用电针(疏密波)。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 2.2 穴位注射 患者取坐位,医者先采用、按、揉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主要放松肩关节周围及三角肌,约3~5min。然后对肩井、肩、肩、曲池、手三里、合谷、天宗等穴进行点按,以酸胀为度,每穴约1min。再用弹拨法针对粘连点,进行弹拨,弹拨后轻轻按摩肌肉,以缓解疼痛。接着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采用前弓后箭步,双手紧紧夹持住肩关节,用运肩法前后运动肩关节。运用摇肩法活动肩关节数圈,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对肩周炎后期粘连较重者使用扳法: (1)上方扳法:医者站于患者侧前方,双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缓缓向上拔起; (2)内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患肢搭另一肩,医者固定其搭肩手,一手托其肘部,用力向上推之; (3)外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以右侧为例,左手肘点压其肩井穴,右手握患者二、三、四指,将患肢向上抬起的同时,左肘用力下压; (4)后伸扳法:以右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方,将患肢背伸,右手拉患者右手,向左牵拉的同时,并上抬旋转患肩,左手托其左肩,以防患者由于疼痛发生摔伤。最后用抖搓手法,结束治疗。在针刺结束后施行,疗程同针刺疗程。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2-02-01T10:58:08.1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崔秋红宋波崔爽[导读] 关节松动术具有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等作用。 崔秋红宋波崔爽(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 150036)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104-02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或五十肩、冻结肩等,本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本病可能与受凉、牵拉伤等有关,但具体病因不明。目的讨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止痛与恢复肩部的运动功能,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对早期及疼痛较重的冻结期病人,以减轻疼痛为主,可应用镇痛药及理疗、按摩、针灸等疗法。对疼痛较轻的冻结期及恢复期病人,应着重恢复肩部功能,主要采用运动疗法,辅按摩、理疗等。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康复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或五十肩、冻结肩等,本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本病可能与受凉、牵拉伤等有关,但具体病因不明。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加上轻微的损伤与肩部缺乏活动,可能是重要的诱因。该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可达数月或几年。主要病理变化是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结果形成关节内外广泛粘连。 一、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较长,大多数发病隐蔽,部分病人可有急性发作。依据病理变化可将病程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冻结期和恢复期。早期病人以肩部疼痛为主,无明显肩关节活动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肩周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相继受累,形成关节内外广泛粘连、水肿,肩部各方向活动逐渐受限,直至盂肱关节活动范围完全消失,形成冻结肩。此期肩痛持续存在,严重者难以入眠或半夜痛醒,稍触及肩部或上肢活动稍牵动肩部时可引起剧痛,检查时可见患侧上肢外展时肩耸起,肩胛骨与肱骨联动,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数月至2年不等,进入恢复期,肩痛逐渐减轻,盂肱关节逐渐“解冻”,而使关节活动范围不断改善,多数病人最后可基本或完全恢复,仅有少数病人长期遗留肩关节活动受限。 二、康复评定 本病的康复评定主要是动态观察肩部的功能,通常检测患肩外展位内旋和外旋、前屈、外展、后伸等功能的变化。也可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选择能反映肩部功能的一些动作如以患侧手摸背,摸对侧耳、举手梳头等作为指标。 三、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止痛与恢复肩部的运动功能,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对早期及疼痛较重的冻结期病人,以减轻疼痛为主,可应用镇痛药及理疗、按摩、针灸等疗法。对疼痛较轻的冻结期及恢复期病人,应着重恢复肩部功能,主要采用运动疗法,辅按摩、理疗等。 (一)运动疗法 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营养代谢,松解粘连,牵伸挛缩组织,增大肩部活动范围,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 1.徒手操 (1)立位,腰前屈90°,上肢放松下垂,患肢前后、左右摆动与画圈。 (2)立位,面向墙,足尖距墙20~30cm,以患侧手指尖触墙,并做手指尖攀高运动。 (3)立位,双手在体后相握,伸肘,以健肢带动患肢后伸。 (4)立位,患手触摸腰背部并逐渐上移。 (5)立位,双手在体前相握,上举过头顶,然后屈肘,触摸枕部。 上述动作各重复10~20次。 2.器械操 (1)体操棒:双手持体操棒由健肢帮助患肢做肩关节各轴位的助力运动。如患手握棒上段,健手握棒的下段上举,称“举红旗”;也可向前方伸,称“拼刺刀”以增加肩关节上举和前伸运动。 (2)肩关节活动器:患侧手握活动器手柄进行肩部的圆弧运动。 (3)吊环:双手握吊环,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外展、前屈、后伸等活动。 3.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是利用外界力量如按摩师、器械或病人自身健侧肢体力量来牵伸的一种方法。根据是否使用器械又分为手法被动牵伸和机械被动牵伸两种。 (1)手法被动牵伸:治疗者对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伸,并通过控制牵伸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手法被动牵伸是最常见的牵伸技术。它与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同,软组织的被动牵伸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而关节的被动活动是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无明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与机械被动牵伸相比,手法被动牵伸是一种短时间的牵伸,一般每次牵伸持续15~30秒,重复4~6次。 (2)机械被动牵伸:是指借助机械装置,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挛缩组织的一种牵伸方法。其牵伸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而发生作用。牵伸时间至少要20~30分钟,甚至数小时。 (二)物理疗法 理疗在肩周炎的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粘连及减轻疼痛等作用。常用的理疗方法有: 1.短波疗法可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两个电极于肩关节前后对置,温热量,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15~25次为一疗程。 2.超声波疗法可消炎,松解粘连。肩部接触移动法治疗,1.0~1.5w/cm,每次8~10分钟,每日1~2次。 3.半导体激光止痛。取穴以阿是穴为主,辅以肩贞、肩井、天穴等穴。每个靶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偏头痛】 1. 诊断依据: (1)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2)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全头痛; 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3)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4)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脑成像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阿司匹林、麦角胺、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药物。 (2)物理治疗: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 三叉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等。 【带状疱疹】 1. 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 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 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 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肩关节周围炎】 1. 诊断依据: (1)多发于50~60岁,40岁以下者少见,女性多于男性(3:1),左侧多 于右侧或双侧同时罹患。 (2)肩关节疼痛、僵硬,以钝痛为主,偶可呈剧烈锐痛,疼痛部位深邃, 按压时反而减轻,夜间疼痛加重。 (3)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 ,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症状: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 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辅助检查: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压痛广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明显障碍,甚至呈僵硬状态 4.肩关节X线片: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见局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缩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 ①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 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 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 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 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有轻重之 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 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 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 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 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 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辨证分型 ① 风 寒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 部有沉重感。舌苔薄白或白腻 ② 淤 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弦 或 细 症” 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 连、 容量缩小。 炎、 型 惡寒,或肩 ,脉弦滑或 弦紧。 滞 型 舌紫暗或瘀斑,脉 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