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中国美学史》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多年征战与大一统的时空流变,始终都是以“中华”天下观为核心,而且力量强大的政权, 都把自己看作中国的正统,坚持着中国天下观和中心观。因此,宋辽金元时代多样性的时空 美学同时又是中国型的天下观中的美学。宋辽金元时期的空间分割、流动、统一,同时也呈 现出中华民族美学的分类、流动、统一。
一、宋辽金元美学的时空范围
“体验”
“体验”是一种个体性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自觉性和强烈的情感选择性,也有很大 的主观随意性和直觉性,有别于逻辑思考。“体验”表征着“涵泳”是一种为“求本”“复 性命之本然,求造圣贤之极”的个体性生命意识的自觉活动。这就是朱熹所说的“读书须是 以自家之心体验圣人之心。少间体验得熟,自家之心便是圣人之心”。(《朱子语类》卷120) 在“体验”的状态下,由此,也就有了“吾心”便是“天心”之必然逻辑。
北宋东京继承了后周汴梁的城市规制,打破了汉唐长安城传统封闭的里坊制度,呈现出了城 市的新结构。第一,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 州桥以东、以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第二,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 州桥以北为住宅,州桥以南为店铺。第三,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实际上变住为商,商 住合一。第四,集中的市场与商业街并存,如大相国寺,被称为“瓦市”,其“中庭、两庑 可容万人”,“每一交易,动计千万”。在一些街区还存在夜市,如马行街“夜市直至三更 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有许多酒楼、餐馆通宵营业。《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等都 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业街的面貌。到北宋末年,东京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集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为一体的大都市。
宋辽金元美学有极为丰厚而广博的人文时空。人文时空主要在于两个基本方面:中华传统礼 乐文化的伟大复兴运动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全面完成。人文时空的基本运作方式就是教育的繁 荣,包括各种书院、画院的兴起,人文知识的传播,加上宋代统治者对人文艺术的特别关切 与助力,极大地拓展了人文时空。宋辽金元时期,华夏大地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形成 三大文化圈,亦即中原的儒释道文化圈,西藏、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圈和西域的中国伊 斯兰教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实际上与上述的自然时空大体相当。这三大文化圈生成与互动, 共同构建着以华夏礼乐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时空。
二、宋辽金元美学的百度文库进逻辑
第一,从历史的承传看,唐五代的美学主要为宋所承传。同时,在宋与辽、西夏、金之间冲 突与交融的多向互动中,一方面,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由宋向辽、西夏、金传播;另一方 面,辽、西夏、金又学习汉文化并创造了自己的区域文化。从由唐而宋的演进看,宋代美学 呈现了雅俗分流的多方面发展,具体呈现为士人、宫廷、市民、民间等多种取向的美学形态。 如在雅的一面,主要属于雅俗融合、追求精致的士人美学形态,其中文人画、诗词、古文等 审美样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俗的一面,主要属于展示大众日常生活的通俗性质的市民 美学或民间美学形态,其中话本小说、宋院本,以及同调的金院本,开创了新的美学类型, 同时也不断吸取雅文化内容。元代美学则在雅俗合流中的多方承继和创新中产生了以元曲为 代表的美学新型态。就美学的主体风格而言,唐代的“意境”理论在宋代进一步发展为“气 象”理论和“韵味”理论。
第三节 宋辽金元美学的圆融气象
– 一、理学思潮与美学 – 二、佛、道教思想与美学 – 三、伊斯兰教思想与美学
第四节 宋辽金元的美学境界
– 一、诗文美学的平淡境界 – 二、书画美学的平淡境界 – 三、词曲领域的美学境界 – 四、音乐领域的美学境界 – 五、设计领域的美学境界
第一节 宋辽金元美学的基本面貌
就地域和民族美学而言,主要呈现为中原美学(以北宋美学为主体)、江南美学(以南宋美 学为主体)、漠北美学(以蒙古族美学为主体)、东北美学(以辽、金美学为主体)、西域 美学(以中国伊斯兰教美学为主体)、吐蕃美学(以藏传佛教美学为主体)以及大理美学 (以白族美学为主体)等多元美学精神气质的互动生成景观。
第二节 宋辽金元美学的生活世界
由宋代开始和引领的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起由秦到唐的前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 化从生活世界中体现出来。整个宋辽金元美学的生活世界,时空跨度大,美学样式多,在此 重点介绍如下五个方面,以呈现宋辽金元美学的生活世界特色。
一、烂赏叠游的都市美学
宋以来的美学,首先体现在都市的新貌上。这一时期的都市以北宋东京(开封)为标志,还有 临安(杭州)、平江(苏州)、扬州、成都、中都(北京)、广州、明州(宁波)、泉州等都 很繁华。
宋辽金元的文化成就,主要有:第一,经学方面。开创宋学(与汉学相对应,并共同构建中 国传统经典诠释学理论体系),创立“四书学”以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系统,疑经、改经、 补经、删经之学风大盛,重建文化新秩序(尤其体现在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等典籍中)等。 第二,史学方面。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王应麟 《玉海》、马端临《文献通考》,以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典章》(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三礼 图》《考古图》《博古图》等。第三,文学艺术方面。宋词、宋文、宋诗、宋元文人画、宋 元书法、金石学与说唱文学等。第四,科技设计文化方面。“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都是在宋元时期产生的;沈括《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诫《营造法式》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建筑设计论著;还有苏 颂《新仪象法要》、陈旉《农书》、王祯《农书》等;瓷器设计,以宋代五大名窑(汝、官、 哥、钧、定窑)和元代青花瓷为代表,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准,并被誉为宋元审美精神的重要 体现者。
“通贯浃洽于胸中”之后,就会出现“涵泳”所获得的“其妙处不可言”之境界状态。这种 状态也就是“天人合一”境界。在此种境界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交融一体,从而审美主 体也就会获得“吾与上下同流”的“至乐”“天乐”,它是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具有 不可言说的美妙享受。朱熹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境界。这种“自得”境界是“天人合一”, 是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状态。
玩味的最后阶段是“悟道融通”。审美接受的“涵泳”过程不只是单向度的“接受”,审美 主体有着极大的创造性。朱熹不只是强调“虚心涵泳”,更重视“切己省察”。朱熹认为读 书审美接受(涵泳)实际上是一种切己功夫。他说:“读书,须要切己体验。”(《朱子语 类》卷11)“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子语类》卷80)这 里的“切己体验”“沉潜讽诵”“咀嚼滋味”实际上是强调审美主体要将自身的生命情感全 部都投入到审美对象中,以感悟审美对象之“韵外之致”、“象外之象”。
第三,就整个美学的内外互动而言,辽金元美学既有一个由边缘(游牧审美文化)与中心 (农耕审美文化)互动生成演进的问题,也有一个以三大文化圈所构建的传统中国民族美学 四大主干体系结构的互动生成问题,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包括汉传佛教和藏 传佛教)以及中国伊斯兰教美学的互动生成系统。以汉族为主体的儒释道美学系统一直处于 中心地带,而其他文化系统的美学则处于边缘地带。随着各文化圈的互动展开,边缘地带的 美学也促进或扩充了中心地带美学的演化或新质。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双向提升。宋辽金元时期人文时空方面,继承了南北朝以来的基本 规律,即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在与汉文化的冲突与互动中,学习中国文化中最高级的汉文化, 同时把自身的文化汇入到汉文化之中。这里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契丹族,从辽开始汉化进 程,到元末明初以后,契丹族从史籍中突然“消失”,融入到汉族和其他各族之中;二是女 真、蒙古等族,在与汉和其他民族的互动融合中,多方面都得到了质的提升。而这种民族间 的互动融合在宋元之间达到了一种新水平,形成了一种重要的人文景观。
三、宋辽金元美学的基本要点
宋辽金元美学的基本成就在于:传统汉文化美学体系结构的深化与完善,非汉族文化美学思 想的长足发展以及与汉族文化的互动融合,充分显示了“大一统”时代背景下的美学大融合 之宏阔景观,主要包括民族美学、地域美学、门类美学、形态美学等,并形成或深化了传统 美学基本概念、范畴、命题以及美学体系的结构。
朱熹
杨万里
到底怎样才能获得“滋味”,其具体操作方式是什么呢?朱熹提出了“熟读”说。所谓“熟 读”就是指“反复咏诵”“从容讽诵”。熟读是要通过“从容讽味之”去感受“诗”所具有 的“兴起”之本然状态。“大凡读书,多在讽诵中见义理。况《诗》又全在讽诵之功,所谓 ‘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一人唱之,三人和之,方有意思。又如今诗曲,若只读过,也 无意思;须是歌起来,方见好处。”(《朱子语类》卷104)这里,朱熹将《诗》的审美接受 特征规定为“讽诵”,突出了“音乐”与“诗歌”之亲缘关系。这种诗乐交融的活动,无疑 是一种审美活动。正是在这“一人唱之,三人和之”的审美氛围中,才能感受到审美对象的 意蕴,体会到“意思”。当然,朱熹也认识到“讽诵”之中也可获得“义理”,提升人的道 德生命境界。
目录
第一节 宋辽金元美学的基本面貌
– 一、宋辽金元美学的时空范围 – 二、宋辽金元美学的演进逻辑 – 三、宋辽金元美学的基本要点
第二节 宋辽金元美学的生活世界
– 一、烂赏叠游的都市美学 – 二、涵泳玩味的士人美学 – 三、天工美物的生活美学 – 四、都市繁华的节庆美学 – 五、礼乐人生的家礼美学
目录
宋代都市,造就了皇宫之雅正,士人之雅韵和大众之俗趣,但各类的雅与各类的俗又有着非 常丰富的互动。宋代的都市美学,正是在这雅俗的互动中产生出来,兴盛起来。宋代的都市 美学由宋而元,其美学思想体现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等著述之中。
二、涵泳玩味的士人美学
宋元的士人趣味,体现在诗、词、文、书、画、园林、品茶、文玩等方方面面,而在这些方 面的创作、制作、欣赏中,大力提倡、最具审美性质的就是“玩味”。关于玩味,宋代士人 谈论甚多,欧阳修、苏轼、米芾、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都用各自的术语加以表述。在 此,可以朱熹的表述,领略宋人涵泳玩味美学的基本内涵。
中国美学史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宋辽金,是指多政权并立的时代,元代则是这一并立之后的一统。并立之时,两宋在文化上 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立之后,元朝在中国的大一统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宋代的都市转型, 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学。宋、辽、西夏、金,以及西域的 喀喇汗王朝、西面的土蕃政权和西南的大理国的并立,产生了不同地域美学的传播与融和, 众美纷呈。元代走向了新的统一,形成了新时代审美形态的转变、总结与创新,并成就了新 的多元一体的美学风貌。
第二,在美学类型上,宋辽金美学有多方面的演进。在向外的技术方面,有自身的进展,既 体现在《营造法式》等技术美学著述方面,也体现在宫廷画院对技术讲究的一系列发展领域 中,诸如风俗画、界画、人物画等技法方面。在都市趣味上也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从宋杂 剧到金院本的演进以及相关理论话语方面。在体物写志上,则集中体现在诗文革新运动的发 展和成功,以及相关的理论总结上。
朱熹认为审美接受活动并不只是被动地“随文解义”“晓得文义”,而应该是一种以主体情 感以及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去“填补”的再创造性工作。诗歌艺术的性质并不在于“它说 出了什么”,其真义则在“它隐喻着什么”。本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诗句,从字面意思来看不难理解。真正的问题在于说出或体验出了“他形容得好,是如 何”,即字面意思之后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是如何。因此,朱熹认为任何一首诗歌 (包括整个艺术)都具有两重含义:“文义”和“有意思好处”。“有意思好处”恰好就是 朱熹“讽诵涵泳”所要“玩味”的。朱熹的“识得有意思好处”“玩味”相当于苏轼的“深 观其意”和严羽的“妙悟”等概念。
就门类和形态美学而言,则有哲学美学(儒学、道学、禅学、藏传佛学、中国伊斯兰等)、 文学美学(诗论、文论、词论、散曲等)、艺术美学(书论、画论、乐论、律论、金石学 等)、设计美学(器物、服饰、家具、舟车、机械、建筑、规划、风水、陶瓷、髹漆、装饰 等)、生活美学(风俗、文玩、园林、女红等)等各领域美学样态的全方位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