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
腑脏名词解释

腑脏名词解释腑脏,指的是人体腹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胃、小肠、大肠、脾、肾、膀胱等。
这些器官都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和内环境的稳定。
1.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腑脏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代谢、分解毒素、合成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肝脏还参与消化和能量调节过程。
2. 胆囊:胆囊位于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集中胆汁。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通过胆囊管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消化道中,协助消化脂肪。
胆囊也可以调节胆汁的分泌量和浓度。
3. 胰腺:胰腺是位于胃后方的一个腺体,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胰腺内分泌部分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胰腺外分泌部分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帮助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4. 胃:胃位于腹部的上中部,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
胃是一个扁平的袋状结构,具有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和其他消化酶的功能,帮助消化食物。
此外,胃还起到储存食物和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5.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长管状器官,位于胃和大肠之间。
小肠具有吸收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是最短的部分,主要起到接收胃中食物和胆汁、胰液的作用;空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营养物质;回肠是最长的部分,起到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6. 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消化道,起到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K的作用,同时储存和排出粪便。
大肠主要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几个部分。
7. 脾:脾是位于胃的左上方的一个器官,属于淋巴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参与免疫和造血过程,同时还有储存血液、分解老旧红血细胞和细菌的作用。
8. 肾:肾位于腹膜腔内,肾脏主要负责排除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和水分平衡,维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
此外,肾还参与调节血压和产生一种称为肾素的激素。
9. 膀胱: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腹腔底部。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

汇报人:XX
腹部脏器的位置分布 各脏器的位置特点 腹部脏器位置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腹部脏器位置的检查与诊断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治疗与预防
腹部脏器的位置分布
上腹部脏器
肝脏:位于右上腹,主要功能是解毒、代谢和分泌胆汁。 胆囊:附着于肝脏下方,主要储存和浓缩胆汁,参与消化。 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的狭长器官,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等激素。 胃:位于左上腹,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可容纳食物并分泌胃酸和消化酶。
治疗建议:一旦 确诊腹部脏器位 置异常,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等。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治疗与预 防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脏器位置异常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手术效果:纠正脏器位置异常,改善功能和缓解症状 术后护理: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通过 影像学检查,如 超声、CT、MRI 等,确定腹部脏 器的位置和形态, 观察是否存在异 常。
鉴别诊断:根据 腹部脏器的位置 和形态,结合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 与其他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腹部 脏器位置异常的 诊断与鉴别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避免误诊和 漏诊。
肾脏的位置特点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后 腰的位置。
肾脏的位置相对较深,位于肾 盂和输尿管的下方。
肾脏的外形呈蚕豆状,大小约 为10-12厘米长,5-7厘米宽, 3-5厘米厚。
肾脏的位置与肝脏的位置相对, 位于其下方。
膀胱的位置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膀胱位于小骨盆内
膀胱底、体、颈的 交会处与耻骨联合 下缘平齐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影像诊断

◆
◆
正常肝脏平扫CT(图)
肝静脉和门静脉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肝脏正常CT表现(2)
★
第二节
增强检查 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 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强化 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 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质 开始强化 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对比剂浓度下 降,肝实质明显强化 肝内胆管周围分支细小, 肝内胆管周围分支细小,平扫增强均不显影
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和腹膜腔
第二节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
学习要点
第二节
本节应了解、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
掌握肝脏、胆系、胰腺、脾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熟悉肝脏、胆系、胰腺、脾的异常影像学表现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以声像图和CT检查为主) 熟悉肝脏、 胆系 、 胰腺 、 熟悉肝脏 、 胆系、 胰腺、 脾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 术和临床应用
胆系正常MRI表现
★
第二节
SE序列T1WI肝管呈低信号,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 SE序列T WI肝管呈低信号, WI则表现为高信号 胆汁内化学成分不同, 胆汁内化学成分不同,信号强弱不一 胆囊一般显示为T WI低信号、 WI高信号, 胆囊一般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但若含有 浓缩胆汁的胆囊, WI、 WI则可均显示为高信号 浓缩胆汁的胆囊,T1WI、T2WI则可均显示为高信号
胆系正常CT表现
★
第二节
胆囊位于肝脏左内侧段(方叶) 胆囊位于肝脏左内侧段(方叶)的下外侧胆囊窝内 胆囊内胆汁密度近于水。胆囊边界清晰,壁菲薄, 胆囊内胆汁密度近于水。胆囊边界清晰,壁菲薄,厚度 约1mm~2mm,光滑锐利 mm~ mm,
肝脏、__胆系、__胰腺和脾脏

◆ 肝硬化 ◆ 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阻塞 ◆ 肝淤血,T1WI表现低信号,T2WI表现高信号
(四)Budd-Chiari 综合征
a. CT对比增强扫描,肝实质不均匀增强,肝静脉显示不 清,下腔静脉变窄(箭头);b.下腔静脉造影DSA,下腔
静脉肝段呈盲端闭塞(箭头),肝静脉通过侧枝回流
Budd-Chiari综合征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上,常为3~5cm, 直径超过5mm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大者占据肝段、肝叶,由众多大小不等、衬有内皮血
管间隙构成,间隙间有不等量纤维组织,中心部位为 主 慎用活检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 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CT增强
▲ 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节状 增强灶,随时间延续互相融合,向中心扩展 且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密度 均匀,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概括为 “早出晚归”
三 、肝脓肿
★ 临床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触痛以及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急性感染表现。
★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少见的有肠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 肝右叶脓肿多于左叶
三 、肝脓肿
★ 化脓性肝脓肿病理改变 ◆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 ◆ 进一步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崩解,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 腔 ◆ 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脓肿壁具有 吸收脓液和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 脓肿壁周围肝组织可有水肿
先天性铁代谢缺陷所致者称为原发性血色素沉着 症,由于其它疾病所致者称为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肝硬化、皮肤青铜样色素沉着和糖尿病为本症三大 临床特征。肝组织含铁浓度大大超过250μg/g以上
肝胆脾胰解剖ppt课件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 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 区域呈胆囊三角(calot 三角),是胆囊手术 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 志,因胆囊动脉一般 在此三角内通过(约 61.7%),经胆囊颈左 缘至胆囊。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 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 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 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 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 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 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 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 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 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胆囊分底、体、颈3部,胆囊底是盲端,圆 顿而略膨大,其指向前下方,多露出于肝 下缘,并与腹前壁相接触。体表投影位置 在右腹直肌外侧缘与右侧肋弓(第9肋软骨) 相交处。胆囊体与低无明显分界。胆囊体 相后逐渐变细为胆囊颈。胆囊颈细而弯曲, 然后急转向后下方与胆囊管相续。
胆囊管长约3-4cm,直 径约0.3cm,近胆囊颈 一段粘膜形成螺旋状 皱襞,故胆结石常嵌 顿于此。
肝分左右叶及尾状叶(段Ⅰ);左半叶分 左外叶、左内叶(段Ⅳ),左外叶分左外 上叶(段Ⅱ)、左外下叶(段Ⅲ);右半 叶分右前叶、右后叶,右前叶分右前下段 (段Ⅴ)、右前上段(段Ⅷ),右后叶分 右后下叶(段Ⅵ)、右后上叶(段Ⅶ)。
在肝的叶间和段间存在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 裂隙,称为肝裂,是肝叶之间、肝段之间的分 界线。 正中裂: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与右前叶。 背裂:位于尾状叶前方,将尾状叶与左内叶和 右前叶分开 。 左叶间裂:又称脐裂,内有左叶间静脉和肝门 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分开左内叶和左外叶。
《肝胆胰脾解剖学课件》

2
形态
脾脏呈椭圆形,粉红色,平均重量约150至200克。
3
功能
脾脏有助于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有存储血细胞的功能。
肝胆胰脾的功能
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维持人体代谢正常,分解 毒素,代谢药物。
胆囊
胆囊有助于消化脂肪,排出钾,维持酸碱平衡。
胰腺
胰腺是人体内分泌和外分泌的重要器官,参与酶的 分泌和激素的调节。
脾脏
脾脏有助于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有 存储血细胞的功能。
关键解剖结构
1 肝管和胆总管
肝管和胆总管联合形, 分泌的酶液帮助消化脂肪和 蛋白质。
3 岛屿细胞
以上各器官中含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和酶等物质调节人体 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临床应用和意义
疾病诊断
结合解剖学知识,医生可以根 据症状和器官位置来诊断疾病。
手术
领先的医学技术,包括器官移 植和胰腺癌的治疗。
关键信号
不正常的器官大小或位置等可 以表明一些潜在疾病。
总结
肝胆胰脾四个器官是身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的解剖结构、功能和临 床应用在医疗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胆囊解剖
位置
位于肝脏下方
结构
胆囊与胆道系统相连,有助于储存和浓缩胆汁。
功能
胆囊通过肠道中的胃肠激素受体,帮助调节胆囊蠕动,释放胆汁。
胰腺解剖
位置
位于腹腔的后部,靠近胃和 十二指肠
结构
胰腺由头、体、尾三部分组成
功能
胰腺通过分泌胰液,帮助消 化脂肪和蛋白质。
脾脏解剖
1
位置
脾脏位于肝脏、胰腺、结肠和左肾上方。
肝胆胰脾解剖学课件
肝胆胰腺脾(消化系统)

肝门结构
第一肝门,包括肝门三管系统(门静脉 主干,肝动脉,肝总管),淋巴管,神 经以及结缔组织进入。
第二肝门
位于膈下,肝中 肝右 肝左静脉汇入下 腔静脉处。
肝右后下静脉(出现率84%)标志第3肝门,不能作为分段的标志
增强扫描:一般100ml对比剂,经静脉 注射后,根据开始注射后的扫描时间分 为: 动脉期:开始注射后的20-25s采集图像。 门脉期:50-60s 延迟期:110-120s
脾脏异常表现
脾脏大小异常
脾脏密度异 常
胰腺影像学表现
胰腺位于腹膜后方的前肾旁间隙,呈扁 平状的腺体组织。 分为头部 颈部 体部 尾部及钩突部。 正常CT平扫中CT值比肝 脾略低,与肾 肌肉大致相同。 增强后明显强化。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胰钩突
正常胰腺MRI检查
胰腺异常表现
位于左上腹第9-11后肋处,长轴与10后 肋一致。 多层弯月形,外缘光滑,内缘分叶状凹 陷,脾门可见大血管进入。 脾脏密度均匀,CT值低于肝脏。大小 不超过5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于一个 肋间或肋骨断面) 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均,静脉期变均匀。
动脉期
门脉期
脾脏正常MRI表现
信号均匀,T1WI低于肝脏,T2WI高于 肝脏。
普遍性信号改变
肝脏信号弥漫性增强,考虑脂肪肝。
铁质含量增多,信号减低----血色素沉 着症。
胆道系统
肝内胆管与肝内门静脉分支伴行,汇合 成左 右肝管,在肝门区再汇合成肝总管, 长约3cm,位于门静脉右前方,直径约 3-5mm。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长约6-8cm,直径约3-6mm,最后汇入 十二指肠内。
肝胆、脾脏及胰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课件

脾脏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脾脏增大
脾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可伴有脾 脏边缘模糊。
脾脏钙化
脾脏内出现散在或簇状钙化灶,形态 各异,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脾实质密度不均
脾实质密度不均,部分区域密度增高, 部分区域密度降低,可能与结核病灶 的分布和进展有关。
脾门淋巴结肿大
脾门淋巴结肿大,可单发或多发,密 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晰或模糊。
详细描述
肝胆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实质密度不均、病灶边缘模糊、肝内钙化灶等。CT和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 位置、大小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结核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为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例二:脾脏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总结词
脾脏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或模糊。
04
肝胆、脾脏及胰腺结核的诊 断与鉴别诊断
肝胆、脾脏及胰腺结核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肝胆、脾脏及胰腺结核患者通常 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以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消
化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结 核抗体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 在结核感染。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胆、脾脏及胰 腺结核的重要手段,包括超声、CT、 MRI等,可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及 范围,有助于明确诊断。
MRI检查对于判断结核病灶是否侵犯血管、肝脏损伤程度等 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实时观察肝 胆、脾脏及胰腺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超声检查对于发现肝胆、脾脏及胰腺结核的早期病变和随 访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