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胆系、胰腺、脾脏

合集下载

肝脏、胆系、胰腺、脾脏4-9课件

肝脏、胆系、胰腺、脾脏4-9课件

脾功能亢进
脾脏过度活跃,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 减少,可能引发出血和感染风险。
脾肿瘤
脾脏良性或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治疗。
脾破裂
外伤或疾病导致脾脏破裂出血,需紧 急手术治疗。
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有助于预防脾脏疾病的发生。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脾脏疾病,治疗方法各异。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建议,积 极配合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胆道肿瘤
发生在胆道系统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 性肿瘤。
胆结石
由于胆固醇结晶、钙盐沉积等原因形成的胆 道结石。
胆道蛔虫病
蛔虫进入胆道引起的感染和炎症。
胆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 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肥胖等 ,有助于预防胆系疾病的发生。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胆系疾病,治疗 方法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治疗方 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 入治疗等。
慢性胰腺炎
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 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和萎 缩。
胰腺癌
胰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胰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预防胰腺疾 病的发生。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胰腺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 化疗等。同时,加强患者管理和随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分泌胆汁
肝脏产生胆汁,通过胆管输送 到胆囊储存,有助于消化食物 和排泄废物。
造血功能
在胚胎期和新生儿期,肝脏有 造血功能,能够生成红细胞和
白细胞。

肝胆胰脾外科课件

肝胆胰脾外科课件
• 避免过度饮酒。
脾脏健康
•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注意 休息和锻炼。
• 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感染。
•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疾病, 接受及时治疗。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风险评估
术前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确 定手术风险大小。
手术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 伤及周围器官和失血性休克等。 必要的术中检查和及时诊断治 疗有助于避免并发症发生。
围手术期监测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及时 处理并发症。若有相关症状出 现应及时就医。
手术后护理
康复训练
适当运动,坚持锻炼有助于身体的 恢复。但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不 得过度用力。
合理膳食
术后饮食需要有规律,饮食应该清 淡,以多吃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 质含量高的食物为主。
药物治疗
术后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过度 依赖药物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同时 也要避免药物的过量使用。
预防疾病的方法
保护肝脏
• 注意饮食健康, 少喝酒,避免 过多的油炸、 烧烤等油腻食
• 物戒。烟戒酒,避 免使用药物对 肝脏造成损害。
• 锻炼身体,增 强免疫力,有 助于肝脏的健 康。
胆囊健康
• 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正常饮食
• 习 避免惯缺。乏运动, 减少长时间久
• 站 注或 意久 家坐 族。史, 定期进行体检 和检验,及时 发现和治疗疾 病。
胰腺保护
• 减少甜食、高 脂肪、高胆固 醇的食物的摄
• 入多。吃蔬菜水果, 注意均衡饮食。
胆病
• 胆结石 • 胆囊炎 • 胆囊癌
胰腺病
• 胰腺炎 • 胰腺癌 • 胰腺囊肿
脾脏病
• 脾切除术后综合症 • 脾切除后感染
手术治疗方法

腑脏名词解释

腑脏名词解释

腑脏名词解释腑脏,指的是人体腹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胃、小肠、大肠、脾、肾、膀胱等。

这些器官都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和内环境的稳定。

1.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腑脏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代谢、分解毒素、合成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肝脏还参与消化和能量调节过程。

2. 胆囊:胆囊位于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集中胆汁。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通过胆囊管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消化道中,协助消化脂肪。

胆囊也可以调节胆汁的分泌量和浓度。

3. 胰腺:胰腺是位于胃后方的一个腺体,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胰腺内分泌部分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胰腺外分泌部分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帮助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4. 胃:胃位于腹部的上中部,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

胃是一个扁平的袋状结构,具有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和其他消化酶的功能,帮助消化食物。

此外,胃还起到储存食物和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5.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长管状器官,位于胃和大肠之间。

小肠具有吸收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是最短的部分,主要起到接收胃中食物和胆汁、胰液的作用;空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营养物质;回肠是最长的部分,起到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6. 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消化道,起到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K的作用,同时储存和排出粪便。

大肠主要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几个部分。

7. 脾:脾是位于胃的左上方的一个器官,属于淋巴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参与免疫和造血过程,同时还有储存血液、分解老旧红血细胞和细菌的作用。

8. 肾:肾位于腹膜腔内,肾脏主要负责排除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和水分平衡,维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

此外,肾还参与调节血压和产生一种称为肾素的激素。

9. 膀胱: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腹腔底部。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
汇报人:XX
腹部脏器的位置分布 各脏器的位置特点 腹部脏器位置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腹部脏器位置的检查与诊断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治疗与预防
腹部脏器的位置分布
上腹部脏器
肝脏:位于右上腹,主要功能是解毒、代谢和分泌胆汁。 胆囊:附着于肝脏下方,主要储存和浓缩胆汁,参与消化。 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的狭长器官,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等激素。 胃:位于左上腹,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可容纳食物并分泌胃酸和消化酶。
治疗建议:一旦 确诊腹部脏器位 置异常,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等。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治疗与预 防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脏器位置异常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手术效果:纠正脏器位置异常,改善功能和缓解症状 术后护理: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腹部脏器位置异常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通过 影像学检查,如 超声、CT、MRI 等,确定腹部脏 器的位置和形态, 观察是否存在异 常。
鉴别诊断:根据 腹部脏器的位置 和形态,结合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 与其他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腹部 脏器位置异常的 诊断与鉴别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避免误诊和 漏诊。
肾脏的位置特点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后 腰的位置。
肾脏的位置相对较深,位于肾 盂和输尿管的下方。
肾脏的外形呈蚕豆状,大小约 为10-12厘米长,5-7厘米宽, 3-5厘米厚。
肾脏的位置与肝脏的位置相对, 位于其下方。
膀胱的位置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膀胱位于小骨盆内
膀胱底、体、颈的 交会处与耻骨联合 下缘平齐

肝脏、__胆系、__胰腺和脾脏

肝脏、__胆系、__胰腺和脾脏
MRI
◆ 肝硬化 ◆ 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阻塞 ◆ 肝淤血,T1WI表现低信号,T2WI表现高信号
(四)Budd-Chiari 综合征
a. CT对比增强扫描,肝实质不均匀增强,肝静脉显示不 清,下腔静脉变窄(箭头);b.下腔静脉造影DSA,下腔
静脉肝段呈盲端闭塞(箭头),肝静脉通过侧枝回流
Budd-Chiari综合征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上,常为3~5cm, 直径超过5mm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大者占据肝段、肝叶,由众多大小不等、衬有内皮血
管间隙构成,间隙间有不等量纤维组织,中心部位为 主 慎用活检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 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CT增强
▲ 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节状 增强灶,随时间延续互相融合,向中心扩展 且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密度 均匀,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概括为 “早出晚归”
三 、肝脓肿
★ 临床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触痛以及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急性感染表现。
★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少见的有肠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 肝右叶脓肿多于左叶
三 、肝脓肿
★ 化脓性肝脓肿病理改变 ◆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 ◆ 进一步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崩解,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 腔 ◆ 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脓肿壁具有 吸收脓液和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 脓肿壁周围肝组织可有水肿
先天性铁代谢缺陷所致者称为原发性血色素沉着 症,由于其它疾病所致者称为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肝硬化、皮肤青铜样色素沉着和糖尿病为本症三大 临床特征。肝组织含铁浓度大大超过250μg/g以上

肝胆脾胰解剖ppt课件

肝胆脾胰解剖ppt课件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 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 区域呈胆囊三角(calot 三角),是胆囊手术 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 志,因胆囊动脉一般 在此三角内通过(约 61.7%),经胆囊颈左 缘至胆囊。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 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 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 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 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 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 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 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 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 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胆囊分底、体、颈3部,胆囊底是盲端,圆 顿而略膨大,其指向前下方,多露出于肝 下缘,并与腹前壁相接触。体表投影位置 在右腹直肌外侧缘与右侧肋弓(第9肋软骨) 相交处。胆囊体与低无明显分界。胆囊体 相后逐渐变细为胆囊颈。胆囊颈细而弯曲, 然后急转向后下方与胆囊管相续。

胆囊管长约3-4cm,直 径约0.3cm,近胆囊颈 一段粘膜形成螺旋状 皱襞,故胆结石常嵌 顿于此。

肝分左右叶及尾状叶(段Ⅰ);左半叶分 左外叶、左内叶(段Ⅳ),左外叶分左外 上叶(段Ⅱ)、左外下叶(段Ⅲ);右半 叶分右前叶、右后叶,右前叶分右前下段 (段Ⅴ)、右前上段(段Ⅷ),右后叶分 右后下叶(段Ⅵ)、右后上叶(段Ⅶ)。

在肝的叶间和段间存在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 裂隙,称为肝裂,是肝叶之间、肝段之间的分 界线。 正中裂: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与右前叶。 背裂:位于尾状叶前方,将尾状叶与左内叶和 右前叶分开 。 左叶间裂:又称脐裂,内有左叶间静脉和肝门 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分开左内叶和左外叶。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一、引言肝胆胰脾外科学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和治疗与肝胆胰脾有关的疾病。

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胆胰脾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肝脏1. 解剖结构与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主要分为左右两叶。

肝脏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解毒、代谢、合成、贮备等。

2. 常见疾病肝脏常见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引起肝炎的常见病因。

3. 手术技术与治疗肝脏手术常见技术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等。

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三、胆囊与胆道1. 解剖结构与功能胆囊位于肝脏下表面,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道包括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胰胆管等。

2. 常见疾病胆囊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胆道常见疾病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等。

3. 手术技术与治疗常见的胆囊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或经皮肝胆管介入治疗等。

胆道手术可采用胆总管探查术、胆管重建等技术。

四、胰腺1. 解剖结构与功能胰腺位于腹腔中部,具有分泌消化酶和调节血糖的功能。

分为头、体和尾三个部分。

2. 常见疾病胰腺常见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3. 手术技术与治疗常见的胰腺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术、胰腺造口术等。

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可行性。

五、脾脏1. 解剖结构与功能脾脏位于腹腔左上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和造血功能。

2. 常见疾病脾脏常见疾病包括脾囊肿、脾梗死等。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罕见但比较严重的脾脏疾病。

3. 手术技术与治疗脾脏手术主要包括脾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包括脾脏破裂、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六、结论本文简要介绍了肝胆胰脾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肝脏、胆囊与胆道、胰腺以及脾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常见疾病以及手术技术与治疗。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脏

正常X线表现

胆系正常X线表现 造影显示的正常胆 囊为卵圆形或梨 形 , 大 小 为 长 7cm ~ 10cm , 宽 3cm ~ 5cm ,分为底 部、体部、颈部和 胆囊管。胆囊轮廓 光滑、锐利。
正常X线表现

胆系正常X线表现 正常胆管显影密度均 匀,边缘光滑,肝内胆 管表现树枝状分布,走 向自然,由小到大按一 定比例形成左、右肝 管,再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长约 3cm ~4cm , 内径约 0.4cm ~ 0.6cm , 向下延续为胆总管。胆 总管长约 4cm ~ 8cm ,内 径0.6cm~0.8cm
正常CT表现

增强检查



动脉期: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强化 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质开 始强化,密度增高,门静脉及其分支增强更为明 显,边缘清晰 肝实质期(平衡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对比剂 浓度下降,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于第 二肝门层面显示增强的肝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 肝内胆管周围分支细小,平扫增强均不显影

正常肝脏平扫CT
肝静脉和门静脉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肝脏八段分段法(Couinaud)

以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叶; 以肝左静脉为界分为左肝内、外段,肝右静脉为界 分为右肝前、后段; 以门静脉左右分支主干的横线分为上、下段。
第一段:肝尾叶;第二段:左外上段; 第三段:左外下段;第四段:左内段; 第五段:右前下段;第六段:右后下段, 第七段:右后上段;第八段:右前上段。
巨大胆囊壁钙化
胆管扩张PTC 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可见多个类圆形充盈 缺损(箭头),为多发胆总管结石
异常声像图表现

胆系异常声像图表现 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内回声异常以及胆囊 壁厚度改变 胆结石可见胆囊或胆管内出现弧形或圆形高 回声团,后伴声影 胆囊癌可见囊壁增厚,或显示肿块突入腔内 胆道梗阻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③静脉韧带沟裂位于尾叶和肝左叶 外侧段之间
④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 右叶的分界
2 带
2021/3/11
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右叶的分界
2021/3/11
脾静脉
胰体尾 门静脉
增强检查
• 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2~3ml/S, 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分别进行三期扫描
• 动脉期
(20~25S)
• 门静脉期 (50~60S)
• 平衡期
(110~120S)
2021/3/11
• 增强 *肝脏为双重供血 肝动脉 25% 门静脉 75% *肝细胞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
静脉及肝动脉。 •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 •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时呈高密度影。
2021/3/11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呈高密度影。
2021/3/11
左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左右 两支 2021/3/11
2021/3/11
• 增强: *快显快出 A 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迅速达到峰值 门V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 实质不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 实质背景对比下呈低密度
2021/3/11
平扫
动脉期
2021/3/11
静脉期
平衡期
平扫
快显
2021/3/11
•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2021/3/11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2021/3/11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和肝 2021/3/11门静脉走行。
2021/3/11
扩张的肝内胆管
• 4.肝韧带和沟裂
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密度:均匀低密度,0~20HU
20增21/3强/11 :壁均匀一致强化(肝内外胆管大多不显影)
2021/3/11
胰腺
• 位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胰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指肠包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细线状
2021/3/11
肝硬化,脾增大,占据8个肋单元
2021/3/11
1.形态、大小
1.肝边缘变钝、饱满。
2. 肝外缘离开腹壁,肝裂增宽,胆囊窝增大, 肝叶比例失调。
2021/3/11
2.边缘、轮廓
• 肝缘失去正常的棱角,凸凹不平,锯齿 状、波浪状
2021/3/11
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2021/3/11
• 平扫: 1.常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
或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易出现坏死:中央更低
密度
2021/3/11
假包膜 肝硬化
坏死
1.可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类圆形边界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可见中央更低密度坏死灶
肝脏
• 1.肝实质: • • 平扫示正常肝实质密度比腹部其他实质
性脏器(脾胰肾)稍高,平均比脾高 7~8HU,比血液密度也高,故肝门静脉 及肝静脉成条状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增 强扫描示肝实质呈均匀强化。 • •2021/3/11
2021/3/11
• 2.肝血管 •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
• T2WI:稍高信号,其内可不均匀 • 假包膜:低信号环 • Gd-DTPA
A 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迅速达到峰值 门V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实质不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实质背景对比下呈 低密度增强: 4.间接征象:血管:癌栓、淋巴结、胆道、肺、椎体转移
2021/3/11
`
• T1WI:稍低、等信号,(脂肪变性、出 血,坏死囊变)
• 形态:呈带状,密度均匀
2021/3/11
2021/3/11
胰体尾
胰头体尾
2021/3/11
胰头
胰钩突
• 大小:胰尾2.0,胰体2.5cm,胰头3cm cm。60岁以上老人逐渐萎缩变细。
• 血管:脾V—沿胰腺体尾部后缘*标志 肠系膜上A、V—钩突前方
•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2021/3/11
钩突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
快出
延迟不填平
快显
2021/3/11
• 间接征象 ①血管:癌栓 ②淋巴结 ③胆道 ④肺、椎体转移
2021/3/11
下腔静脉癌拴
2021/3/11
2021/3/11
1.与乙肝、肝硬化密切相关。多AFP(+)
2.平扫:①常见肝硬化 ②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或模糊的低密 度肿块
③“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④坏死:中央更低密度 3.增强: *快显快出
• 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2021/3/11
肝肝 右右 // 尾左 叶叶 横前
后 径径 比比
形态 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密度 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 脂肪肝
动脉期
2021/3/11
静脉期
平衡期
(一)原发性肝癌
• 90%为HCC,男性多,30~60岁。与乙 肝、肝硬化密切相关。多AFP(+)主要 由肝动脉供血,90%血供丰富,易转移
• 病理分型 1.巨块型≥5cm 2.结节型<5cm 3.弥漫型<1cm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4.小肝癌:单个结节(两个之和)<3cm
• 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
2021/3/11
血管
肝实质
动脉期
20~25S以后 门静脉期
50~60S以后 平衡期
110~120S以 后
2021/3/11
肝动脉及分支
门静脉及分支
肝静脉汇入下 腔静脉
无明显强化 明显强化 逐渐下降
动脉期(20~25S)
平衡期(110~120S)
门静脉期(50~60S)
2021/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