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策略)企业面对行业竞争者的一般竞争战略

(竞争策略)企业面对行业竞争者的一般竞争战略
(竞争策略)企业面对行业竞争者的一般竞争战略

企业面对行业竞争者的一般竞争战略

--------------------------------------------------------------------------------

(一)企业的一般竞争战略概述

制订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把某公司与其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而厂商环境的关键方面在于某公司的相关行业、行业结构,它们对竞争战略的选择有强烈影响。所谓行业是指生产彼此可密切替代的产品的厂商群。行业内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势力,即新参加竞争的厂商、替代产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为了在长期中形成与这五种竞争势力相抗衡的防御地位,而且能在行业中超过所有的竞争者,企业可选择以下三种互相有内在联系的一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性战略。

(二)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有效途径,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以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在70年代,随着经验曲线概念的普及,这种战略已经逐步成为企业共同采用的战略。实现成本领先战略需要有一整套具体政策,即要有高效率的设备、积极降低经验成本、紧缩成本和控制间接费用以及降低研究开发、服务、销售、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在成本控制上进行大量的管理工作,即不能忽视质量、服务及其他一些领域工作,尤其要重视与竞争对手有关的低成本的任务。

1.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

只要成本低,企业尽管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力量,仍可以在本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这是因为:

(1)在与竞争对手的斗争中,企业由于处于低成本地位上,具有进行价格战的良好条件,即使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处于不能获得利润、只能保本的情况下,本企业仍可获益。

(2)面对强有力的购买者要求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处于低成本地位上的企业仍可以有较好的收益。

(3)在争取供应商的斗争中,由于企业的低成本,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较大的对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能够在较大的边际利润范围内承受各种不稳定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低成本企业对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需求量大,因而为获得廉价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便于和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

(4)在与潜在进入者的斗争中,那些形成低成本地位的因素常常使企业在规模经济或成本优势方面形成进入障碍,削弱了新进入者对低成本的进入威胁。

(5)在与替代品的斗争中,低成本企业可用削减价格的办法稳定现有顾客的需求,使之

不被替代产品所替代。当然,如果企业要较长时间地巩固企业现有竞争地位,还必须在产品及市场上有所创新。

2.成本领先战略的缺点

(1)投资较大。企业必须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高效率地进行生产,以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在进攻型定价以及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形成的投产亏损等方面也需进行大量的预先投资。

(2)技术变革会导致生产过程工艺和技术的突破,使企业过去大量投资和由此产生的高效率一下子丧失优势,并给竞争对手造成以更低成本进入的机会。

(3)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上,可能导致企业忽视顾客需求特性和需求趋势的变化,忽视顾客对产品差异的兴趣。

(4)由于企业集中大量投资于现有技术及现有设备,提高了退出障碍,因而对新技术的采用以及技术创新反应迟钝甚至采取排斥态度。

3.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

低成本战略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但是,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具备以下条件时,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会更有效力:

(1)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

(2)所处行业的企业大多生产标准化产品,从而使价格竞争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客户以相同的方式使用产品。

(5)用户购物从一个销售商改变为另一个销售商时,不会发生转换成本,因而特别倾向于购买价格最优惠的产品。

(三)差异化战略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形象。实现差异化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产品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性、销售网络、用户服务等。如美国卡特彼勒履带拖拉机公司,不仅以有效的销售网和可随时提供良好的备件出名,而且以质量精良的耐用产品名震遐迩。

1.差异化战略的优点

只要条件允许,产品差异是一种可行的战略。企业奉行这种战略,可以很好地防御五种竞争力量,获得竞争优势:

(1)实行差异化战略是利用了顾客对其特色的偏爱和忠诚,由此可以降低对产品的价格敏感性,使企业避开价格竞争,在特定领域形成独家经营的市场,保持领先。

(2)顾客对企业(或产品)的忠诚性形成了强有力的进入障碍,进入者要进入该行业则需花很大气力去克服这种忠诚性。

(3)产品差异可以产生较高的边际收益,增强企业对付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4)由于购买者别无选择,对价格的敏感度又低,企业可以运用产品差异战略来削弱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5)由于企业具有特色,又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在特定领域形成独家经营的市场,便可在与代用品的较量中,比其他同类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产品差异化战略的缺点

(1)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因为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料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

(2)并非所有的顾客都愿意或能够支付产品差异所形成的较高价格。同时,买主对差异化所支付的额外费用是有一定支付极限的,若超过这一极限,低成本低价格的企业与高价格差异化产品的企业相比就显示出竞争力。

(3)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因为它的排他性与高市场占有率是矛盾的。

3.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

(1)有多种使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途径,而且这些差异化是被某些用户视为有价值的。

(2)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

(3)奉行差异化战略的竞争对手不多。

以上我们讨论了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那么,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在这两种战略中如何做出选择呢?1980年10月,美国的威廉·霍尔教授发表了“关于在逆境中争取生存的战略”一文。文章分析了美国钢铁、橡胶、重型卡车、建筑机械、汽车、大型家用电器、啤酒、卷烟等八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行业的64家大型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许多成功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确定企业竞争战略时都是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在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战略中选择了一个,从而确定

具体目标、采取相应措施而取得成功。当然,也有一个企业同时采取两种竞争战略而成功的,如经营卷烟业的菲利浦·莫尔斯公司,依靠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取得了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的好成绩,同时它又在商标、销售促进方面进行巨额投资,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取得成功。但一般来说,不能同时采用这两种战略,因为这两种战略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开发重点,有着不同的企业经营结构,反映了不同的市场观念。

在同一市场的演进中,常会出现这两种竞争战略循环变换的现象。一般来讲,为了竞争及生存的需要,企业往往以产品差异化战略打头,使整个市场的需求动向发生变化,随后其他企业纷纷效仿跟进,使差异化产品逐渐丧失了差异化优势,最后变为标准产品,此时企业只有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产量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得利润。这时市场也发展成熟,企业之间竞争趋于激烈。企业要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新产品开发等途径寻求产品差异化,以开始新一轮战略循环。

(四)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是指企业把经营的重点目标放在某一特定购买者集团,或某种特殊用途的产品,或某一特定地区上,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市场地位。由于资源有限,一个企业很难在其产品市场展开全面的竞争,因而需要瞄准一定的重点,以期产生巨大有效的市场力量。此外,一个企业所具备的不败的竞争优势,也只能在产品市场的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例如,天津汽车工业公司面对进口轿车和合资企业生产轿车的竞争,将经营重心放在微型汽车上,该厂生产的“夏利”微型轿车,专门适用于城市狭小街道行驶,且价格又不贵,颇受出租汽车司机的青睐。

集中战略所依据的前提是,厂商能比正在更广泛地进行竞争的竞争对手更有效或效率更高地为其狭隘的战略目标服务,结果,厂商或由于更好地满足其特定目标的需要而取得产品差异,或在为该目标的服务中降低了成本,或两者兼而有之。尽管集中战略往往采取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这两种变化形式,但三者之间仍存在区别。后二者的目的都在于达到其全行业范围内的目标,但整个集中战略却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目标服务而建立起来的。

1.集中战略的优点

实行集中战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经营目标集中,可以集中企业所有资源于一特定战略目标之上;熟悉产品的市场、用户及同行业竞争情况,可以全面把握市场,获取竞争优势;由于生产高度专业化,在制造、科研方面可以实现规模效益。这种战略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即小企业可以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在小市场做成大生意,成为“小型巨人”。例如,美国皇冠制罐公司是个规模很小,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包装容器生产厂家,该公司以金属罐细分市场为重点,专门生产供啤酒、饮料和喷雾罐厂家使用的金属罐,由于公司集中全力,经营非常成功,令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制罐公司刮目相看。

2.集中战略的风险

集中战略也包含风险,主要是注意防止来自三方面的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

(1)以广泛市场为目标的竞争对手,很可能将该目标细分市场纳入其竞争范围,甚至已经在该目标细分市场中竞争,它可能成为该细分市场潜在进入者,构成对企业的威胁。这时企业要在产品及市场营销各方面保持和加大其差异性,产品的差异性愈大,集中战略的维持力愈强;需求者差异性越大,集中战略的维持力也愈强。

(2)该行业的其他企业也采用集中战略,或者以更小的细分市场为目标,构成了对企业的威胁。这时选用集中战略的企业要建立防止模仿的障碍,当然其障碍的高低取决于特定的市场细分结构。另外,目标细分市场的规模也会造成对集中战略的威胁,如果细分市场较小,竞争者可能不感兴趣,但如果是在一个新兴的、利润不断增长的较大的目标细分市场上采用集中战略,就有可能被其他企业在更为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上也采用集中战略,开发出更为专业化的产品,从而剥夺原选用集中战略的企业的竞争优势。

(3)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的变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等多方面原因引起替代品出现或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导致市场结构性变化,此时集中战略的优势也将随之消失。

要成功地实行以上三种一般竞争战略,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巧,需要不同的组织安排和控制程序,需要不同的研究开发系统,因此,企业必须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经营能力选择可行的战略。

二、在市场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竞争战略

--------------------------------------------------------------------------------

每个企业都要依据自己的目标、资源和环境,以及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来制订竞争战略。即使在同一企业中,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产品也有不同要求,不可强求一律。因此,企业应当先确定自己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然后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适当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企业在目标市场上所起的领导、挑战、跟随或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和市场利基者。

(一)市场领导者战略

所谓市场领导者,是指在相关产品的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一般说来,大多数行业都有一家企业被公认为市场领导者,它在价格调整、新产品开发、配销覆盖和促销力量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它是市场竞争的导向者,也是竞争者挑战、效仿或回避的对象。如美国汽车行业的通用公司、电脑行业的IBM、软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公司以及快餐业中的麦当劳公司等。

这些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是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它没有获得法

定的特许权,必然会面临着竞争者的无情挑战。因此,企业必须随时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一般来说,市场领导者为了维护自己的优势,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通常可采取三种策略:一是设法扩大整个市场需求;二是采取有效的防守措施和攻击战术,保护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在市场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1.扩大市场需求总量

一般来说,当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总量扩大时,受益最大的是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因此,市场领导者应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扩大市场需求量:

(1)发掘新的使用者。每一种产品都有吸引顾客的潜力,因为有些顾客或者不知道这种产品,或者因为其价格不合适或缺乏某些特点等而不想购买这种产品,这样,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掘新的使用者。如香水制造商可设法说服不用香水的妇女使用香水(市场渗透策略);说服男士使用香水(新市场策略);或者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销香水(地理扩张策略)。

在发掘新使用者方面,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是庄臣公司的婴儿洗发精。由于美国6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婴儿用品市场逐步萎缩,为摆脱困境,庄臣公司决定针对成年人发动一场广告攻势,向成年人推销婴儿洗发精,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久以后,该品牌的婴儿洗发精就成为整个洗发精市场的领导者。

(2)开辟产品新用途。公司也可通过发现并推广产品的新用途来扩大市场。杜邦公司的尼龙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每当尼龙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杜邦公司就会发现新用途。尼龙首先是用作降落伞的合成纤维;然后是作女袜的纤维;接着成为男女衬衫的主要原料;再后又成为汽车轮胎、沙发椅套和地毯的原料。每项新用途都使产品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这一切都归功于该公司为发现新用途而不断进行的研究和开发计划。

同样,顾客也是发现产品新用途的重要来源,例如凡士林刚问世时是作机器润滑油,但在使用过程中,顾客发现凡士林还有许多新用途,如作润肤脂、药膏和发蜡等。因此,公司必须要留心注意顾客对本公司产品使用的情况。

(3)扩大产品的使用量。促使使用者增加用量也是扩大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牙膏生产厂家劝说人们每天不仅要早晚刷牙,最好每次饭后也要刷牙,这样就增加了牙膏的使用量。再如宝洁公司劝告用户,在使用海飞丝洗发精洗发时,每次将使用量增加一倍,效果更佳。

2.保护市场占有率

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在努力扩大整个市场规模时,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现有的业务,防备竞争者的攻击。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必须对百事可乐公司常备不懈;柯达公司要防备富士公司的进攻等。

市场领导者如何防御竞争者的进攻呢?最有建设意义的答案是不断创新。领导者不应满足于现状,必须在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真正处于该行业的领先地

位,同时,应该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抓住对方的弱点主动出击,此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市场领导者即使不发动进攻,至少也应保护其所有战线,不能有任何疏漏。IBM公司之所以决定生产个人电脑,其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公司乘虚而入、站稳脚跟后发展壮大。堵塞漏洞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但放弃一个产品或细分市场,“机会损失”可能更大。柯达公司因为35毫米照相机蚀本就放弃了这一市场,但是,日本人却想方设法对这种照相机进行改进,使之便于操作,从而迅速取代了价格较低的柯达照相机。由于资源有限,领导者不可能保持它在整个市场上的所有阵地,因此,它必须善于准确地辨认哪些是值得耗资防守的阵地,哪些是可以放弃而不会招致风险的阵地,以便集中使用防御力量。防御策略的目标是要减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将攻击转移到威胁较小的地带,并削弱其攻势。具体来说,有六种防御策略可供市场领导者选择:

(1)阵地防御(Position Defense)。阵地防御就是在现有阵地周围建立防线,这是一种静态的消极的防御,是防御的基本形式,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形式。对于营销者来讲,单纯防守现有的阵地或产品,就会患“营销近视症”。当年,亨利·福特便对他的T型车的近视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得年赢利10亿美元的福特公司从顶峰跌到濒临破产的边缘。与此相对比的是,现在可口可乐公司虽然已经发展到年产量占全球饮料半数左右的规模,但仍然积极从事多角经营,如打入酒类市场,兼并水果饮料公司,从事塑料和海水淡化设备等工业。总之,遭受攻击的领导者如果集中全部资源,一味防御,那将是十分愚蠢的。

(2)侧翼防御(Flanking Defense)。侧翼防御是指市场领导者除保卫自己的阵地外,还应建立某些辅助性的基地作为防御阵地,或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特别要注意保卫自己较弱的侧翼,防止对手乘虚而入。例如,70年代美国的汽车公司就是因为没有注意侧翼防御,遭到日本小型汽车的进攻,失去了大片阵地。

(3)先发防御(Preemptive Defense)。这种更积极的防御策略是在敌方对自己发动进攻之前,先发制人抢先攻击。具体做法是,当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某一危险的高度时,就对它发动攻击;或者是对市场上的所有竞争者全面攻击,使得对手人人自危。

有时,这种以攻为守是着重心理作用,并不一定付诸行动。如市场领导者可发生市场信号,迫使竞争者取消攻击。一家美国大型制药厂是某种药品的领导者,每当它听说一个竞争对手要建立新厂生产这种药时,就放风说自己正在考虑将这种药降价,并且要考虑扩建新厂,以此吓退竞争者。

当然,企业如果享有强大市场资产——厂牌忠诚度高、技术领先等,面对对手挑战,可以沉着应战,不轻易发动进攻。如美国亨氏公司对汉斯公司在番茄酱市场上的进攻,就置之不理,结果是后者得不偿失,以败阵告终。

(4)反攻防御(Counteroffensive Defense)。当市场领导遭到对手降价或促销攻势,或改进产品、市场渗透等进攻时,不能只是被动应战,应主动反攻。领导者可选择迎击对方的正面进攻、迂回攻击对方的侧翼,或发动钳式进攻,切断从其根据地出发的攻击部队等策略。例如,当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最有利的航线之一——明尼波里斯至亚特兰大航线受到另一家航空公司降价和促销进攻时,西北航空公司采取的报复手段是将明尼波里斯至芝加哥航线的票

价降低,由于这条航线是对方主要收入来源,结果迫使进攻者不得不停止进攻。

(5)运动防御(Mobile Defense)。运动防御要求领导者不但要积极防守现有阵地,还要扩展到可作为未来防御和进攻中心的新阵地,它可以使企业在战略上有较多的回旋余地。市场扩展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市场扩大化和市场多角化。

①市场扩大化(Market Broadening)。这是企业将其注意力从目前的产品转移到有关该产品的基本需要上,并全面研究与开发有关该项需要的科学技术。例如,把“石油”公司转变为“能源”公司就意味着市场范围扩展到石油、煤炭、核能、水利和化学等工业。但是市场扩大化必须有一个适当的限度,否则就违背了两条基本的军事原则:即目标原则(确定明确可行的目标)和优势集中原则(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军薄弱环节)。

②市场多角化(Market Diversification)。这是向彼此不相关连的其他行业扩展,实行多角化经营。例如,美国雷诺和菲利浦·摩尔斯等烟草公司认识到社会对吸烟的限制正在加强,而纷纷转入酒类、软饮料和冷冻食品这样的新行业,实行市场多角化经营。(6)收缩防御(Contraction Defense)。有时,在所有市场阵地上进行全面防御会力不从心,从而顾此失彼,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行动是实行战略收缩——收缩防御,即放弃某些薄弱的市场,把力量集中用于优势的市场阵地中。例如,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将其电冰箱品种由40 种缩减到30种,占其销售额的85%。

3.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领导者设法提高市场占有率,也是增加收益、保持领导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美国许多市场上,市场份额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数千万美元的收益。如咖啡市场份额的一个百分点就值4 800万美元,而软饮料市场的一个百分点就是12亿美元。美国的一项称为“企业经营战略对利润的影响”(PIMS)的研究表明,市场占有率是影响投资收益率最重要的变数之一,市场占有率越高,投资收益率也越大,市场占有率高于40%的企业其平均投资收益率相当于市场占有率低于10%者的3倍。。因此,许多企业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例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要求它的产品在各自市场上都要占据第一或第二位,否则就要撤退。该公司就曾将电脑和空调机两项业务的投资撤回,因为它们在其中无法取得独占鳌头的地位。

但是,有些学者对该项研究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在对某些产业的研究中发现,有些企业其市场占有率虽然较低,但其利润率高,它们的特点是产品质量较高,相对其高质量来说价格中等或偏低,产品经营范围狭窄,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是生产常用的工业部件或原材料,对其产品很少改动。对有些行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之间存在着一条V形关系曲线。在V形曲线上,大企业趋于追求占领整个市场,并通过实现规模经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率。弱小的竞争者可集中经营某些较窄的业务细分市场,制订专用于该细分市场的生产、市场营销和配销的策略方针,通过建立专业化竞争优势也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而在V形曲线底部的中等竞争者,既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又不能获得专业化竞争优势,因此利润回报率最低。

那么,以上两种观点如何才能一致呢?PIMS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在其所服务的市场上获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其竞争者,盈利就会增加。奔驰公司获得高额利润,是因为它在

其所服务的豪华汽车市场上是一个占有率高的公司,尽管它在整个汽车市场上占有率并不是很高。

不过,公司切不可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都意味着收益率的增长,这还要取决于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是什么。有时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付出的代价会高于它所获得的收益,因此,企业在提高市场占有率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引起反垄断诉讼的可能性。许多国家为维护市场竞争,制订有反垄断法,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限度时,就有可能受到反垄断诉讼和制裁。

第二,经济成本。当市场份额已达到一定水平时,再提高一步的边际成本非常大,甚至得不偿失。

第三,企业在争夺市场占有率时所采用的营销组合策略。有些营销手段对提高市场占有率很有效,但却未必能提高利润。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市场占有率才同收益率成正比:

①单位成本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福特汽车公司在20年代销售T型车便是采取了这种策略。

②公司在提供优质产品时,销售价格的提高大大超过为提高质量所投入的成本。美国学者克罗斯比(Crosby)认为:质量是免费的,因为质量好的产品可减少废品损失和售后服务的开支等,这就节约了成本。但是,其产品应投消费者之所好,这样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超出成本的高价。

(二)市场挑战者战略

在行业中名列第二、三名等次要地位的企业称为亚军公司或者追赶公司。例如汽车行业的福特公司、软饮料行业的百事可乐公司等。这些亚军公司对待当前的竞争情势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向市场领导者和其他竞争者发动进攻,以夺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这时他们可称为市场挑战者;另一种是维持现状,避免与市场领导者和其他竞争者引起争端,这时他们称为市场追随者。市场挑战者如果要向市场领导者和其他竞争者挑战,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挑战对象,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进攻策略。

1.明确战略目标和挑战对象

战略目标同进攻对象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的对象存在不同的目标。一般说来,挑战者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公司作为攻击对象。

(1)攻击市场领导者。这一战略风险很大,但是潜在的收益可能很高。为取得进攻的成功,挑战者要认真调查研究顾客的需要及其不满之处,这些就是市场领导者的弱点和失误。如美国米勒啤酒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因为该公司瞄准了那些想喝“低度”啤酒的消费者为开发重点,而这一市场在以前却被忽视了。此外,通过产品创新,以更好的产品来夺取市场也是可供选择的策略。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开发出更好的复印技术(用干式复印代替湿

式复印),成功地从3M公司手中夺去了复印机市场。

(2)攻击与己规模相当者。挑战者对一些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企业,可选择其中经营不善而发生危机者作为攻击对象,以夺取它们的市场。

(3)攻击区域性小型企业。对一些地方性小企业中经营不善而发生财务困难者,可作为挑战的攻击对象。例如,美国几家主要的啤酒公司能成长到目前的规模,就是靠吞并一些小啤酒公司,蚕食小块市场而得来的。

2.选择进攻策略

在确定了战略目标和进攻对象之后,挑战者要考虑进攻的策略问题。其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关键的时刻和地方。总的来说,挑战者可选择以下五种战略:

(1)正面进攻(Frontal Attack)。正面进攻就是集中兵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发动攻击,打击的目标是敌人的强项而不是弱点。这样,胜负便取决于谁的实力更强,谁的耐力更持久,进攻者必须在产品、广告、价格等主要方面大大领先对手,方有可能成功。

进攻者如果不采取完全正面的进攻策略,也可采取一种变通形式,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竞争对手实行削价。通过在研究开发方面大量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低价格上向竞争对手发动进攻,这是持续实行正面进攻策略最可靠的基础之一。日本企业是实践这一策略的典范。

(2)侧翼进攻(Flanking Attack)。侧翼进攻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有时也可正面佯攻,牵制其防守兵力,再向其侧翼或背面发动猛攻,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侧翼进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理性的侧翼进攻,即在全国或全世界寻找对手相对薄弱的地区发动攻击。例如,IBM公司的挑战者就是选择一些被IBM公司忽视的中小城市建立强大的分支机构,获得了顺利的发展。另一种是细分性侧翼进攻,即寻找市场领导企业尚未很好满足的细分市场。例如,德国和日本的汽车生产厂商就是通过发掘一个尚未被美国汽车生产厂商重视的细分市场,即对节油的小型汽车的需要,而获得极大发展。

侧翼进攻不是指在两个或更多的公司之间浴血奋战来争夺同一市场,而是要在整个市场上更广泛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它最能体现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即“发现需求并且满足它们”。同时,侧翼进攻也是一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策略,较正面进攻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3)围堵进攻(Encirclement Attack)。围堵进攻是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策略,它在几个战线发动全面攻击,迫使对手在正面、侧翼和后方同时全面防御。进攻者可向市场提供竞争者能供应的一切,甚至比对方还多,使自己提供的产品无法被拒绝。当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围堵计划的完成足以打垮对手时,这种策略才能奏效。日本精工表在国际市场上就是采取这种策略。在美国,它提供了约400个流行款式、2 300种手表,占据了几乎每个重要钟表商店,通过种类繁多、不断更新的产品和各种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手段,精工表取得了很大成功。

(4)迂回进攻(Bypass Attack)。这是一种最间接的进攻策略,它避开了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具体办法有三种:一是发展无关的产品,实行产品多元化经营;二是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替换现有产品。例如美国高露洁公司在面对强大的宝洁公司竞争压力下,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即加强高露洁公司在海外的领先地位,在国内实行多元化经营,向宝洁没有占领的市场发展,迂回包抄宝洁公司。该公司不断收购了纺织品、医药产品、化妆品及运动器材和食品公司,结果获得了极大成功。

(5)游击进攻(Guerrilla Attack)。游击进攻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企业,目的在于通过向对方不同地区发动小规模的、间断性的攻击来骚扰对方,使之疲于奔命,最终巩固永久性据点。游击进攻可采取多种方法,包括有选择的降价,强烈地突袭式的促销行动等。应予指出的是,尽管游击进攻可能比正面围堵或侧翼进攻节省开支,但如果要想打倒对手,光靠游击战不可能达到目的,还需要发动更强大的攻势。从以上可以看出,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是多样的。一个挑战者不可能同时运用所有这些策略,但也很难单靠某一种策略取得成功,通常是设计出一套策略组合,通过整体策略来改善自己的市场地位。

(三)市场跟随者战略

美国市场学学者李维特教授认为,有时产品模仿(Product Imitation)像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一样有利。因为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和商品化要投入大量资金,也就是说,市场领导者地位的获得是有代价的。而其他厂商仿造或改良这种产品,虽然不能取代市场领导者,但因不必承担新产品创新费用,也可获得很高的利润。

以上说明,并非所有在行业中处于第二位的公司都会向市场领导者挑战。因为这种挑战会遭到领导者的激烈报复,最后可能无功而返,甚至一败涂地。因此,除非挑战者能够在某些方面赢得优势——如实现产品重大革新或是配销有重大突破,否则,他们往往宁愿追随领导者,而不愿对领导者贸然发动攻击。这种“自觉并存(Conscious Parallelism)”状态在资本密集且产品同异性高的行业如钢铁、化工等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在这些行业中,产品差异化的机会很小,而价格敏感度却很高,很容易爆发价格竞争,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因此,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通常形成一种默契,彼此自觉地不互相争夺客户,不以短期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免引起对手的报复。这种效仿领导者为市场提供类似产品的市场跟随战略,使得行业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

但是,这不等于说市场跟随者就无策略可言。市场跟随者必须懂得如何维持现有顾客,并争取一定数量的新顾客;必须设法给自己的目标市场带来某些特有的利益,如地点、服务、融资等;还必须尽力降低成本并保持较高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跟随并不等于被动挨打,或是单纯模仿领导者,追随者必须要找到一条不会招致竞争者报复的成长途径。具体来说,跟随策略可分为以下三类:

(1)紧密跟随(Following Closely)。这指跟随者尽可能地在各个细分市场和营销组合领域仿效领导者。这种跟随者有时好像是挑战者,但只要它不从根本上危及领导者的地位,就不会发生直接冲突。有些跟随者表现为较强的寄生性,因为它们很少刺激市场,总是依赖市场领导者的市场努力而生存。

(2)有距离的跟随(Following at a Distance)。这指跟随者在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都追随领导者,但仍与领导者保持若干差异。这种跟随者易被领导者接受,同时它也可以通过兼并同行业中弱小企业而使自己发展壮大。

(3)有选择的跟随(Following Selectively)。这指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随领导者,而在另一些方面又自行其是。也就是说,它不是盲目追随,而是择优跟随,在跟随的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独创性,但同时避免直接竞争。这类跟随者之中有些可能发展成为挑战者。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跟随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猖獗,即“冒牌货”。这些产品具有很大的寄生性,它们的存在对许多国际驰名的大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已成为新的国际公害,因此必须制订对策,以清除和击退这些“跟随者”。

(四)市场利基者战略

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些小企业,它们专心致力于市场中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这种有利的市场位置就称为“利基(Niche )”,而所谓市场利基者,就是指占据这种位置的企业。

有利的市场位置(利基)不仅对于小企业有意义,而且对某些大企业中的较小业务部门也有意义,它们也常设法寻找一个或多个既安全又有利的利基。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的利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

2.市场有发展潜力。

3.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

4.企业具备有效地为这一市场服务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

5.企业已在顾客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

那么,一个企业如何取得利基呢?进取利基的主要策略是专业化,公司必须在市场、顾客、产品或渠道等方面实行专业化:

1.按最终用户专业化,即专门致力于为某类最终用户服务。例如书店可以专门为爱好或研究文学、经济、法律等的读者服务。

2.按垂直层次专业化,即专门致力于为生产——分销循环周期的某些垂直的层次经营业务。如制铝厂可专门生产铝锭,铝制品或铝质零部件。

3.按顾客规模专业化,即专门为某一种规模(大、中、小)的客户服务。许多利基者专门为大公司忽略的小规模顾客服务。

4.按特定顾客专业化,即只对一个或几个主要客户服务。如美国一些企业专门为西尔斯百货公司或通用汽车公司供货。

5.按地理区域专业化,即专为国内外某一地区或地点服务。

6.按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即只生产一大类产品,如日本的YKK公司只生产拉链这一类产品。

7.按客户订单专业化,即专门按客户订单生产预订的产品。

8.按质量与价格专业化,即选择在市场的底部(低质低价)或顶部(高质高价)开展业务。

9.按服务项目专业化,即专门提供一种或几种其他企业没有的服务项目。如美国一家银行专门承办电话贷款业务,并为客户送款上门。

10.按分销渠道专业化,即专门服务于某一类分销渠道,如生产适用超级市场销售的产品。

市场利基者要承担较大风险,因为利基本身可能会枯竭或受到攻击,因此,在选择市场利基时,营销者通常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基,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管怎样,只要营销者善于经营,小企业也有机会为顾客服务并赢得利润。

(3)

三、面对封闭市场的竞争战略——大市场营销战略

--------------------------------------------------------------------------------

(一)大市场营销战略的提出与大营销的涵义

1.大市场营销战略的提出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观念”是50年代在买方条件下产生的。这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目标顾客及其需要为中心,认为企业要善于发现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并适当安排市场营销组合,使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决策与外部不可控的环境因素相适应,千方百计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并且要能在这方面比其竞争者做得更好,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赢得利润。但是,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营销者发现,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市场营销中,面临着许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及国内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形成了许多壁垒较高的市场,即受到保护的市场或封闭市场。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封闭市场怎么办?企业如何打开封闭市场?传统营销观念认为,只要企业设计最佳的营销策略,企业产品不愁销路。然而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今天,仅采用四大营销组合策略,面对被动的

企业外部环境,已不足以打开封闭的市场,还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技巧去积极影响外部环境。这些技巧即广义市场营销的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四大营销策略,还包括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这种策略思想称为大市场营销。这种思想是由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力浦·科特勒于1984 年在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提出的,他说:“我像伽利略一样,准备放弃过去的看法。我认为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能够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或称之为大市场营销:第四次浪潮。”

2.封闭市场的形成及其涵义

一般而言,当市场达到成熟阶段时,它会有一批固定的供应者、竞争者、经销商和顾客。这批人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力图使市场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实行保护,防止他人进入。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可以得到政府立法部门、劳工组织、银行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他们会设立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壁垒来阻止他人进入,如赋税、关税、进口限额和其他限制条件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封闭型市场。所谓封闭型市场是指在这种市场上,现有的参与者和批准者设置了种种障碍,使得那些能够提供类似的甚至更好的产品和劳务的公司难以进入,无法经营。一般的封闭手段包括歧视性的法律规定、政治上的偏袒、卡特尔的垄断协定、社会偏见或文化偏见、不友好的分销渠道以及拒绝合作的态度等。

这种封闭型市场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的政府干预加强以及因此而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而日渐普遍。日本的大部分市场就是受保护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怨声载道。外国公司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会遇到高关税,而且难以招聘到良好的日本经销商而进入当地的分销系统,甚至当外国公司提供优质产品和优惠价格时也是如此。同样,其他国家也设立了种种障碍,阻止外国竞争者自由进入本国市场,旨在保护本国的制造业、供应商和经销商。例如,法国已采取了一系列官方和非官方的措施来限制日本小汽车和家用电器的进口数量。法国曾一度允许日本磁带、录像机从普瓦捷(一个内地中等城市)进口,目的在于记录进口数量和进行商品检验,但法国只指定了两名检验人员来检验堆积如山的日本货物。这些日本货物被长期堆放在海关,使日本的进入计划受到极大的打击。

那么,公司如何才能进入封闭型市场呢?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容易的;一种是困难的。采取容易的方法时要作出许多让步,以至使公司在进入市场后几乎无利可图。采取困难的方法时必须制订一套市场进入的策略。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对于只经过一般性培训并取得一般性经验的大多数营销人员来说,是不具备这些特殊技巧的。他们只懂得根据外界经营环境,制订出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来吸引顾客和最终用户。但是,进入市场的主要障碍并非都来自顾客和最终用户,当大门封住了进入市场的通路时,公司首先要做的是砸开大门,或至少找到钥匙打开大门,才能有机会将商品送到潜在顾客手里。这也就是说,当公司想要进入这个封闭型市场时,必须精通向当地有关集团提供利益的艺术,这比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更加重要,这就要求营销人员不仅要为一般中介人(代理商和经销商)服务并满足其需要,而且要为这一范围之外的第三方服务,即政府、劳工组织和其他利益集团等。因为这些人往往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它们会单独或者联合起来阻止企业进入市场。在成功地进入了一个受保护的市场后,战略性的营销活动并未结束,公司不仅要懂得怎样打入市场,而且要懂得如何持久地占领这个市场,这同样需要运用以上特殊技巧和战略。

那么,这种为进入封闭型市场而必须具备的特殊技巧和战略是什么呢?这就是美国学者菲利浦·科特勒在1986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他认为,在实行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除了传统的4Ps之外,还必须加上两个P,即“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他给“大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或当地若干参与者的合作和支持。

(二)大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的比较

以上我们知道,大市场营销不同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战略。下面,我们将对两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一方面可以对市场营销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重新考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对大市场营销这一战略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

1.营销目标

在常规市场营销下,对某一产品来说,市场已经存在,消费者了解这种产品,只是在不同品牌和不同供应商之间作选择。进入市场的公司所需要的只是明确目标需求或消费者群,并设计适当的产品,建立分销网络,制订信息沟通方案。但与此不同的是,大市场营销者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打进市场,如果产品是新产品,他们还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启发消费者新的需求和改变消费习惯。这就比单纯满足现有的需求要具备更多的技能,花费更多的时间。

2.涉及到的有关集团

常规的市场营销者要与下述有关方面打交道:顾客、经销人、商人、广告代理商、市场调研公司等。而大市场营销者要涉及更多的方面: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政党、公共利益团体、工会、宗教组织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利益,公司必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至少使他们不至于阻挡,由此可见,大市场营销较之一般市场营销,要涉及到更多方面的市场营销问题。

3.营销手段

大市场营销除了包括一般市场营销组合4Ps外,还包括另外两个P,即权力和公共关系。

(1)权力

大市场营销者为了进入某一市场并开展经营活动,必须经常地得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高级职员、立法部门和政府官员的支持。例如,一家制药公司如欲把一种新的农药打入某国,就必须获得该国农业部的批准。因此,大市场营销必须具有政治上的技能和策略。

为此,公司必须找到那些有权打开大门的人,必须确定,向“守门人”提供哪些刺激因素才合适?在哪些情况下才能得到“守门人”的默许?立法者追求的目标是名望、财富还是权力? 公司怎样才能得到这位立法者的合作? 在某些国家,公司支付一定报酬就能达到目的;而在另一些国家,要为其提供娱乐、旅游的机会或为其竞选活动捐款才能起作用。总

之,大市场营销者必须掌握高超的游说本领和谈判技巧,才能从其他方面得到预期反应。

(2)公共关系

权力是一个“推”的策略,公共关系则是一个“拉”的策略。舆论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起作用,然而,一旦舆论的力量加强了,它就对公司占领市场大有裨益。因此,在进入一个市场之前,公司必须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信仰、态度和价值观念。进入市场之后,公司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为公共事业捐款、赞助城市建设和文化事业,并且利用有效的宣传媒介等),在公众中逐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

4.诱导方式

对于常规营销者而言,应着重学会积极的诱导方式,用来说服有关各方面给予合作。应在奉行自愿交换的原则下,给有关各方面提供足够的利益来鼓励自愿交换。

然而,大市场营销者认为常规的诱导方式往往是不够的,对方可能会提出超越合理范围的要求,或根本不接受任何积极的诱导。因而公司可能不得不支出额外的款项,以加速对方的批准过程,公司也可能采取威胁手段,比如扬言要撤销对方的援助,或者动员一些集团反对另一些集团。

虽然公司在采用积极诱导方式同时,有时也采用消极诱导方式,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如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以采用积极诱导方式为上策,而采取消极诱导方式是违背职业道德的。况且,消极性诱导有可能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5.时间

大多数产品的介绍期只有几年或更少时间,但大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需要打开的大门太多了,而且,如果产品对公众来说是新产品的话,还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大量工作,指导和启发消费。

6.投资成本

由于大市场营销的开拓工作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要支出额外款项以赢得各方面配合,因此投入的成本较高。

7.参与人员

市场营销问题一般由产品经理来处理,他凭借广告专家、市场调研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来开展工作。而处理大市场营销的问题则需要公司内外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事,这包括最高管理人员、律师、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的专业人员等。大市场营销的计划及其实施,需要更多的人员参加,需要更多的协调工作。

尽管大市场营销战略的基本思想内核源于传统的营销观念,但仍是对常规营销的拓展和

发扬。它不仅顺应了在封闭型市场这一特定市场条件下制订竞争战略的挑战,更从以下三个方面开阔了营销人员的思路:

第一,扩大了处理多方面关系的市场营销观念。一方面营销人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分析怎样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偏好并使目标顾客得到满足,但其他各有关方面——如政府、工会、银行、改革团体等——可能会阻碍通往目标顾客的道路,所以营销人员必须同时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进行研究,制订出争取他们支持的战略,至少使他们由反对立场转变为中立立场。

第二,打破了环境因素与可控因素之间的界线。营销人员历来把企业外部的各种力量当作环境因素,并认为环境因素是企业不可控的。但大市场营销认为,可以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如院外活动、法律方面的活动、谈判、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战略性合伙经营等活动,来改变某些环境因素。

第三,加深了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大多数研究市场的学者认为,需求引起供给,从理想化的角度来看,公司一旦发现了市场需求,就会立即设法去满足它,但现实市场往往是封闭型的,最能干的营销者并不一定能取胜。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外国竞争者提供的产品不亚于甚至优越于当地公司,但外国公司并不一定都能进入该国市场。封闭市场的结果是,消费者只能得到较低程度的满足,生产者缺乏革新的动力。

(三)运用大市场营销战略打破封闭市场

前面我们讲过,大市场营销和常规市场营销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除了4Ps外,还须具备另两个P,即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方面的技巧和经验。公共关系作为促销沟通组合中的一个手段,已为一般营销人员所熟悉。与此相反,营销人员却很少受到政治方面的训练,不习惯运用权力来达成有利的交易,但针对封闭型市场的营销实践往往又告诉他们,市场营销正日益成为一种对权力的运用,营销者在制订战略时必须把权力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讲述大市场营销者如何运用权力策略来实现其目标。

1 什么是权力

所谓权力就是A方能使B方去做他原来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B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取决于A权力大小。A至少可采用以下五种方式来运用权力对B施加影响:

①报酬。答应给B一定的报酬,使B按照A的意图行事。报酬可以是一种赏识,也可以是请客款待,或送一份礼物,或付给款项。

②胁迫。如果B不按照A的意图行事,A就以加害B相威胁。这种伤害可能是人身的,社会的,也可能是经济上的。但营销人员总是不愿采取胁迫手段,因为它违背职业道德,而且不符合市场营销观念。此外,使用这种方式会引起对方的敌视态度,以至在市场产生不良后果。

③专业知识或信息。A提出,如果B按A的意图行事,A将向B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技术上的援助,或者向B提供某种特殊信息。

④合法性。A可能有向B提出某种要求的合法权力。例如,日本首相要求日本电气公司把摩托罗拉公司列为批准的供应商之一。

⑤声望。A在B心目中有名望,A可以利用这点而要求B顺从自己。例如,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李·雅柯卡曾要求会见某外交官员,以便提出在该国开办一个克莱斯勒工厂的理由。

2 如何运用权力策略

权力对大市场营销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公司在制订打入封闭型市场的战略时,必须采取三个步骤:探测权力结构、设计总体战略和制订战术性实施方案。

①探测权力结构。政治学家认为有三种权力结构:

a.金字塔结构。权力集中在统治阶层,统治阶层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或一个派系。统治阶层通过中层官员来贯彻其意图,再由中层官员来管理下层的执行人员。准备在这个地区从事营销活动的营销战略家,必须在得到统治阶层批准或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这种地区。

b.派系权力结构。在目标地区有两个以上的集团(权力集团、压力集团、特殊利益集团)勾心斗角。例如,一个地区存在着各种政党,不同的党派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战略家必须决定与其中哪些派别合作,公司一旦与某些派别形成联盟,往往会影响与其他派别的友好关系。

c.联合权力结构。来自各权力集团的有影响力的党派组成临时性联盟,当权力掌握在联盟手中时,无论这种联盟持续的时间多么短,公司都必须通过与联盟的合作才能达到目标,或者由公司组成一个对应的联盟来支持自己的事业。

弄清权力结构是什么类型,还只是分析的第一步。下一步,公司经理必须评估各方实力的对比。

②设计总体战略。在准备进入一个封闭型市场时,公司必须分清各个集团中谁是反对者,谁是同盟者,谁是中立者。公司的目标在于战胜反对者。为达到这个目标,可供公司选择的总体战略有:

a.通过补偿反对者所遭受的损失,使他们保持中立。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一个将要采取的行动如果能使有关各方都有利可得,就会得到普遍支持,如果受益者能令人满意地补偿受害者的损失,也会得到普遍支持。在决定采取这一行动时,应该把对受害者的补偿包括在总成本中。

b.将支持者组成一个联盟。公司的潜在支持者可能分散在该地区,这种分散的个别力量是小于集合在一起的力量的,因此,公司可通过组织支持者联盟来进一步壮大力量。

c.把中立者转变为同盟者。当公司进入一个地区时,对当地大多数团体来说不会有什么

影响,因而它们将持中立态度。公司可通过施加影响和酬谢等方式,将这些团体转变为同盟者。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本国政府的权力来帮助打开另一国家的市场。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本国进行有效的院外活动。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就成功地使美国政府向日本施加压力,使日本开放其电讯器材市场。

③制订战术性的实施方案。一旦公司选定了总体战略,还必须制订出一个实施方案,规定出由谁负责哪些工作,何时完成,在哪里完成以及怎样完成。这些活动的先后顺序可按两种方式排列:线性排列法和多线性排列法。线性排列法要求公司必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循序渐进,而采用多线性排列法可以缩短完成这些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在多个环节展开,但如果在某个关键步骤上受挫,公司也将撤回。

什么是竞争战略

什么是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是指对一个企业在其竞争环境中进行定位,定位的含义已经超越了产品定位或营销的概念,它包括了企业的所有功能,生产、分销、物流和服务,即一个企业在其竞争环境中的完整形态,那么我们则样制定扎略呢?关于这方面,我们先谈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处在竞争中的行业的结构和吸引力的问题,年复一年,一些行业比另一些行业盈利更多,我们必须知道其中的原由,因为制定战略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确定在竞争中的潜在获利水平,其次是你的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我们观察一些行业你就会发现,无论行业的利润是高还是低,一个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年复一年,一些企业的利润总比另一些企业要高,任何决策者都必须明白自己的企业怎样才能成为行业中获利能力较强者,而不是在平均水平以下者,这两个问题对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行业分析 在任何行业,不论生产什么,提供什么类型的产品或者服务,都有五种基本的竞争力在起作用,这五种竞争力如图所示,图中间的这些力量是我们通常要首先考虑的,包括行业内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市场定位竞争,价格竞争,新产品引进,生产能力开发等,在一些行业,竞争非常温和,而在另一些行业竞争则非常激烈,一些企业总是对同行发起攻势,稍后我们会看到这不是偶然的。不过现在这个图表明,企业竞争的范围远大于现存行业内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业存在着新的进入者的威胁,他们带进了新的能力,如果进入门槛很低,或新竞争者很容易进入该行业,这将使整个行业的吸引力受到损害,所以行业架构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进入壁垒,一个行业还要与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也就是说,某一行业产品的功能可以由另外一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来替代,如果一种产品有了功能很接近的替代品,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就受到限制,价格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或者当购买者转去买替代产品时,产品销量将下降。 无论哪个行业都要与供应商打交道,要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料,如劳动力、材料和机器这类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供应商具有议价能力,就能限制一个企业的利润率,因为供应商通常可以通过太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使企业的成本增加,而企业又不能将这些附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供应商就这样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最后一点,任何产品都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议价能力,如果消费者有议价能力,并且对价格非常敏感,那么消费者就会要求更低的价格或更多的无偿服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任何行业,这五种竞争力量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长期利润水平,这些竞争力如何结合将取决于行业。每个行业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五种竞争力所组成的合力,将决定该行业能长期获利还是业绩平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五种竞争力的强弱呢?是行业内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还是其它什么,每一种竞争力都取决于一系列重要的结构因素。在竞争者这个因素中,关键问题包括行业成长有多快,固定成本有多高,你与竞争者有多少差异。关于每股力量的这些重要因素是进行行业分析的原始材料,看一些具体行业,用这些框架来评估它们潜在的竞争力。同时看它们怎么样变化。 制药行业是拥有800亿美元市场的国际性行业,它在任何国家的经济中都是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税后利润率在20%左右,为什么制药行业有如此高的利润率呢?为什么它是一个绝妙的行业。回到五力模型,让我们从消费者开始,这里有但中不同的药品消费者,选择药品的医生,渴求康复的患者,以及支付大部分费用的医疗保险行业,但他们对价格都不敏感。现在让我们从消费者转向行业壁垒,进入制药行业有多困难,非常难,因为两个重要原

华为企业战略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

华为企业战略分析和竞 争战略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5、1公司战略 5、1、1公司简介 ?名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1988年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面向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数通网络、光网络的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5、1、2华为公司愿景与使命 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5、1、3企业的总体战略选择:发展型战略 由于华为是比较年轻崛起的企业,它通过发展扩大自身的存在价值,使这种价值成为企业职工的荣誉,又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华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 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 5、1、3、1密集型发展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经过多年积累,华为在有线、无线宽带接入、数据通信和光传输等核心领域建立了综合优势,是全IP融合时代运营商的最佳伙伴;并致力于向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开放的应用环境、智慧的运营平台和快速服务,以帮助运营商增加运营收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敏捷开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帮助运营商建立云计算平台,有效提高其在IDC 等IT平台方面的投资效率。

全球服务:协同、快速、专业 在全球服务方面,华为持续优化服务解决方案并提升运作效率,帮助客户进一步提高总拥有价值(TVO)。 终端:伙伴、定制、价值 他们聚焦运营商转售市场,帮助客户满足用户对多样化终端的需求,通过提供种类丰富的网络终端,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便捷的通信体验。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合作共赢。 2、市场开发战略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他们坚持开放合作。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 其投入51,000多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2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创造更广阔的市场。 3、产品开发战略 未来华为将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以及新进入的企业业务领域继续展开合作,扩大联盟范围,以形成健康、和谐和共赢的生态环境。 主营业务:面向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数通网络、光网络的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电信网络:全IP融合网络、业务支持、敏捷、云计算 5、1、3、2一体化发展战略 1、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竞争战略一

第三章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从产业集中程度、产业成熟情况等角度对几个重要的产业环境类型进行了更具体的战略分析。 ?零散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对中小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 零散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零散型产业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环境,在这种产业中,产业集中度很低,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零散型产业由很多中、小型企业构成,存在于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中,如一些传统服务业——快餐业、洗衣业、照相业等。 造成产业零散的原因 产业零散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产业本身的基础经济特性: 进入障碍低或存在退出障碍 进入障碍低是造成产业零散的前提。由于进 入障碍低,大量中小企业涌入该产业。此外, 退出障碍使得收入持平的企业将倾向于在 产业中维持。 市场需求多样导致高度产品差异化 顾客的需求是零散的,他们不愿意接受更标 准化的产品。这种需求的零散性还表现在消 费者消费地点的零散。 不存在规模经济或难以达到经济规模 专门技能是产业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要 求迅速反应和多种功能间紧密合作、消费者 对消费地点要求的差异性等因素可能导致 这种情况发生。 记忆技巧:障碍多样难以达到经济规模 零散产业的战略选择

记忆技巧:结合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记忆 克服零散——获得成本优势 零散企业因产业零散而难以获得规模经济优势。若某一个企业能够克服零散,则可获得较高的战略回报。原因在于零散产业进入成本低,竞争者弱小,进行报复的威胁不大。 连锁经营或特许经营 对于由顾客消费地点或消费口味不同而造 成的生产规模的不经济性,克服零散最好的 办法就是连锁经营或特许经营,如便民超 市、快餐店等。 技术创新以创造规模经济 如果技术变化能够产生规模经济,产业的集 中就可能发生。(21Cake采用工厂大规模生 产以及网络销售的形式实现了规模经济)尽早发现产业趋势 如果产业零散的原因是由于产业处于开发 期或成长期,那么随着产业的演变可能会发 生集中。 增加附加价值——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 ?许多零散产业的产品或服务是一般性的商品,所以提高差异化程度的潜力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效的战略是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如对销售提供更多服务、在产品卖给顾客前对零部件进行分装或装配等。 专门化——目标集聚 零散产业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为企业实施重点集中战略提供了基础条件。 ?产品类型或产品细分的专门化。 ?顾客类型专门化。 ?地理区域专门化。 谨防潜在的战略陷阱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论文素材)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企业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威胁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战略的角度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基本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业化战略。企业要从自身出发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作为其主导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的内涵。 成本领先战略的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的最低成本。其核心就是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面对庞大的市场与众多消费者,基于单一产品的无差别的生产,在同等产品、同等细分市场下的生产企业可考虑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来建立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关键是通过规模经济以降低平均支出,并借大量生产取得专业化的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体成本下降,产品价格得以定位于同行业业较低水平,发挥竞争优势。 2. 企业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先决条件。 首先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诸如良好的原材料,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系列以分散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客户群进行服务。其次应具有完善的降低成本的机制。从产品生产的采购到服务于消费者的全过程中要懂得如何降低成本,并拥有一套完善的控制成本的制度。拥有低成领先战略不等同于无休止的发动价格战。企业通过改造和创新整个价值链来实现总成本领先,而不是从一个环节上抠成本,降低消耗裁减冗员。 3.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 首先要实现规模化经济。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进行低成本的标准化生产。我国汽车行业在成本上则比不过日本、韩国这与规模有很大关系。例如一汽与丰田同为15万职工,一汽的产量是40万辆,而丰田则是500万辆,规模差距决定了成本的差距。随着规模的扩大,有形成本会降低,无形成本也会降低。其次做好供应商营销。从上游供应商如原材料、能源、零配件,协作厂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亲密合作关系,以便获得廉价、稳定的上游资源,并能影响和控制供应商,对竞争者建立起资源性壁垒。沃尔玛是运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典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它在采购存货销售与运输等各个商品流通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将流通成本降至行业最低。再次,革新生产技术。生产技术革新会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的成本。福特汽车公司通过传送带从而实现了流水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实现了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梦想。最后,打好价格战也是关键一环。价格战不是意味的降价忽略成本,格兰仕的价格战是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不象彩电企业"赔钱赚吆喝",虽然价格低,但有利润,更不象倾销。从而取得了降低成本又抢占了市场的效果。 4.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与风险。

某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 长虹企业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激烈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对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关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战略制定后,投诸实践,并取得成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层次支持。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如下图: 为了说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行战略管理,我们选择我国彩电业的“雁头”——四川长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彩电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分析(PEST方法,市场结构描述与分析,集中度分析,基本竞争力量分析) 2.彩电业的出路 3.对未来彩电业的展望 二.长虹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1.资源分析 2.能力分析 3.核心竞争力分析 4.价值链分析 5.SWOT分析 三.长虹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战略) 1.产品、市场的扩张 2.企业边界的扩张 3.扩张途径 四.长虹的竞争战略----既总成本领先又差异化 1.从长虹的生产运营活动看其竞争战略 2.长虹作为成熟产业的竞争战略 五.长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1.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2.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调研

3.长虹选择的进入战略 4.对长虹全球化战略的分析与展望. 第一部分彩电行业分析 彩电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属于最早放开、最早引进技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行业之一,曾经对我国电子工业和国民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而2001年统计则显示我国彩电业已经陷入困境。几家主营彩电的生产企业业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彩电业遇到的困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价格战是罪魁祸首吗?不可否认,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炮声不断的价格战,据估算,5年来6次大幅度降价使全行业减少利润150亿元。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而价格战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价格战“后的中国彩电业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 2001年是彩电业变幻莫测的一年,普通彩电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率的下降,加入WTO 的巨大压力,技术与产品创新需求的增大,这一切让彩电业不堪重负。家电行业已步入了微利时代,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衰竭,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几年前,长虹、康佳、TCL等国内品牌曾联手以价格优势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了先机,中国彩电业由此迅速崛起。但如今,价格优势已无法弥补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不足的致命弱点,中国彩电业不得不吞食着价格恶战带来的苦果。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与2000万台的需求量严重脱节,全行业库存600万台的天文数字发人深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彩电企业突出重围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们将综合运用PEST方法,市场结构理论,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我国彩电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行业竞争分析 (一)、用PEST方法分析彩电业 P(政治):从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供大于求的失衡,这以为人们所熟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已经从供给扩张转换为需求拉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启动了一系列扩张需求、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已不满足一台彩电,这就增加了彩电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废除和修订了一些经济法规,使投资环境改善,众多国外厂商纷至沓来,企图分得一杯羹。 E(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总值年增长率7%的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众多国外企业都瞄准了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国际知名彩电品牌都在中国投资或者合作建厂,这无疑会给我国彩电业带来严峻挑战和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外贸的发展和外资的引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特别是加入WTO后,欧盟对我国彩电业的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将逐渐被打破,而巴西、印度等中国彩电出口潜力极大的市场在入世前关税水平达到50%以上,加上贸易壁垒,可达100%;而在入世后,关税和贸易壁垒都会大幅降低,彩电出口将会进一步增长。 S(社会):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更趋个性化,多样化.对彩电行业来说,收入水平较低的,房屋面积较小的,可能要求21、29英寸的彩电就够了;收入水平较高的,房屋

(竞争策略)我国中小企业竞争策略最全版

(竞争策略)我国中小企业 竞争策略

企业改革和管理2008年第10期 中小企业是最顽强、最具有创新 精神、最具有成长空间的企业群体,如今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的就业人口也同样超过60%,事实上已经担负起了国家发展和改革的历史重任。可是,中小企业实力有限,规模效益差,技术力量不足,水平较低,因而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面临强大的市场竞争的压力。那么,如何进壹步促进我国的中小企业适应竞争态势,快速、健康地成长, 便成为中小企业运营中的重要问题。 依托产业政策,实行借势策略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壹个基本细 胞,其生存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无论是生产产品仍是提供服务的企业, 只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才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因而,企业生产既要探寻市场需求,仍要紧跟产业政策,基于政策分析,善于借势,

制定中小企业竞争策略。 国家对于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经 济和技术领域也会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如税收、利益等)和行政手段(如优惠政策等)予以扶持和帮助,所以作为中 小企业,首先要了解当前国家的产业 政策和产品政策,把握国家调整结构 的主要内容和方针,借助行业协会的 帮助,基于政策分析制定中小企业竞 争力策略,有针对性地将其纳入企业 的生产运营决策中,使产品定位顺应 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以此取得竞争 的相对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当然也要了解借助地方情势,善于借势和乘势 。 敏锐发现缝隙,实行钻营策略 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敏锐 地寻求“空白领域”,即那些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大企业不愿顾及或难以涉 足的运营领域,要做到能及时分析市 场的变化趋势,善于捕捉机会,抢抓机遇,果断做出进入决策。壹般来说,壹

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七讲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1.竞争者行为分析 行业是一组提供一种或一类可相互替代产品的卖方的集合。不同的行业,竞争特点和竞争者行为是不同的。影响竞争状况和竞争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竞争者的数量、产品的同质性(homogeneity,即相似性)或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差异性)、企业规模等。 1.1判断行业竞争性质:四种行业结构类型 (1)完全竞争(pure competition)。完全竞争行业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的企业构成。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差别,可以完全替代,竞争者的价格将是相同的。 (2)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垄断竞争行业中,卖方提供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3)寡头垄断(oligopoly)。寡头垄断可分为纯粹寡头垄断(pure oligopoly)和差别寡头垄断(differentiated oligopoly)。在纯粹寡头垄断行业中,由几家企业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石油、钢铁)。差别寡头垄断行业由几家生产部分有差别的产品(如汽车、照相机)的企业组成。 (4)完全垄断(pure monopoly)。在完全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一种或一类产品,没有或较少的替代品(如电力或煤气公司)。 1.2分析产业竞争状态: 五种竞争力量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E.波特提出了进行产业竞争状态分析的竞争五力模型(也叫菱形模型)。 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如图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该模型按照在产业内产生竞争压力的来源分为五种力量:

浅谈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浅谈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继续教育学院 经、管、文类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日期 2010年11月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日益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中小企业只有正确实施竞争战略,才能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发展。本文以中小企业竞争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上海宝康公司作为案例,首先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竞争战略的概念、竞争战略的理念以及中小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价值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对上海宝康公司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优化产品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融资战略五个方面对上海富康竞争战略提升了优化路径,以期对上海宝康公司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战略;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 unified and open, competitive and orderly market environment day by day, more and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new round of "market" refor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hitherto unknown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only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can be in the new round of reform in the opportunities to win, win, win the initiativ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trate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akes Shanghai Bao Kang company as a case, first defined the concept, competitive strategy,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value are discussed briefly, and then analyses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Shanghai Bao Kang company, finally improve the optimization the path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 strategy, marketing strategy, brand strategy, talent strategy, financing strategy five aspects to the Shanghai Fukang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order to help Shanghai Fukang company.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strategy; problems; optimal path

浅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启示

姓名蒋雯露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体育)0801 学号3080101676

浅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启示 摘要:经营战略的理论是高度发达和广泛传播。企业世界有坏战略的例子。影响每个战略家的贡献的因素是人脑。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用于解释做在企业世界和有害投资决定的坏决定特别是做。我们的脑子被编程使一种感受过分自信。脑子是特别过分自信的它的能力做准确估计。精神会计弥漫保守和合理的公司会议室。现状偏心、反感到损失和捐赠作用对恶劣的战略决定贡献。停住可以是为战略家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特别当它是成为的问题停住到过去时,停住可以是危险的。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其他分享他们的意图、信仰和经验是错误公众舆论作用的程度。错误公众舆论经常带领战略家俯视重要威胁对他们的公司和坚持以被注定的战略。 一:文献翻译:Hidden flaws in strategy 错误公众舆论罐头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解释为什么好董事支持坏战略?在几乎40年以后,经营战略的理论是高度发达和广泛传播。作早期工作在工作在院旁边例如迈克尔E。搬运工和亨利Mintzberg在好战略建立了富有的文学。多数高级主管在它的原则被训练了,并且大公司有他们自己熟练的战略部门。企业世界遗骸的乱丢以坏战略的例子。为什么?当非常技术是可利用的时,什么使首席执行官后面他们?有缺陷的分析,过份志向,贪婪,并且其他公司恶习是可能的原因,但是这篇文章不试图探索所有。相反,它看影响每个战略家的一个贡献的因素:人脑。脑子是一种精采器官。科学家通过脑子映射的技术揭露更多它的内在工作, [1]对它令人惊讶的能力的我们的理解增加。但脑子不是我们有时想象的合理的计算机。在千年它的演变期间,它开发了捷径、简单化、偏心和基本的坏习惯。有些在非洲的savannas也许帮助早期人生存(“如果它看似角马,并且所有的人追逐它,它必须是午餐”),但他们今天制造问题为我们。相等地,某些脑子的缺点也许起因于教育和社会化而不是自然。但什么起因,脑子可以是一个欺骗的指南为合理决定做。脑子的不适当的这些涵义严谨地学习了由社会学家和特别由关于行为的经济学家,发现部下的假定在现代经济-人之后作为纯粹合理的经济决定制作商-不堆积反对证据。作为大多数理论基盘经营战略从微观经济学合理的世界获得,所有战略家应该是对关于行为的经济感兴趣。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用于解释坏决定做在企业世界的, [2]和有害投资决定特别是做。一些私有产权企业成功地改造他们的投资过程抵制关于行为的经济预言的偏心。同样,关于行为的经济比所有热门股技巧被申请了于个人财务, [3]从而提供一条更加容易的路线给挣金钱。然而,领域没有渗入了战略公式化每日世界。 这篇文章打算帮助通过突出最好解释坏战略的有些例子的八 [4]洞察矫正那个遗漏从关于行为的经济。每洞察说明可能画我们到错误结论并且增加打赌的风险在坏战略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所有例子来自我熟悉的一个领域-欧洲金融服务-,但相等地好那些可能从所有产业被拣掉。几个例子来自dot-come时代,一个特别富有的期间为坏战略的学生。但不要犯错误认为这是unrepeatable战略疯狂时代。关于行为的经济告诉我们在90年代末期被犯的错误确切地是类错误我们的脑子被编程做-和再大概做。八大缺点: 缺点1 :过分自信我们的脑子被编程使我们感受过分自信。这也可以是一件好事; 例如,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简介 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2020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管理考点练习:中小企业竞争战略含答案

2020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管理考点练习:中小企业竞争战略含答案 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例题·多选题】(2017年)靓影公司是一家经营照相、冲印、彩扩的企业。靓影公司应当采用的竞争战略有()。 A.聚焦细分市场需求,如婚庆大尺寸照片的拍摄、冲印、美化等 B.适应多样化的顾客需求,开发多种服务品种 C.增加服务的附加价值,如在顾客等候时提供茶水、杂志等 D.连锁经营或特许经营,将服务点分散在居民生活区中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靓影公司所处产业属于零散产业,该产业的战略选择包括:(1)克服零散——获得成本优势。(2)增加附加价值——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3)专门化——目标集聚。

【例题·单选题】(2018年)经营中式快餐的淮扬公司于2015年宣布其战略目标是建成门店覆盖全国的“快餐帝国”。由于扩张过快、缺乏相关资源保障、各地流行菜系经营者的激烈竞争以及不同消费者口味难以调和的矛盾,该战略目标未能实现,公司经营也陷入危机。从零散产业角度看,下列各项中,属于淮扬公司进行战略选择未能避免的战略陷阱是()。 A.不能保持严格的战略约束力 B.寻求支配地位 C.不了解竞争者的战略目标和管理费用 D.过分集权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淮扬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建成门店覆盖全国的“快餐帝国”。由于扩张过快、缺乏相关资源保障、各地流行菜系经营者的激烈竞争以及不同消费者口味难以调和的矛盾。体现的是零散产业谨防潜在的战略陷阱中的避免寻求支配地位。零散产业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寻求支配地位是无效的,除非可以从根本上出现变化。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新兴产业共同的结构特征的是()。 A.进入障碍低或存在退出障碍 B.不存在规模经济或难以达到经济规模 C.市场需求的多样导致产品的差异化 D.战略的不确定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新兴产业的共同结构特征,分别为:(1)技术的不确定性;(2)战略的不确定性;(3)成本的迅速变化;(4)萌芽企业和另立门户;(5)首次购买者。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是一家区别于传统火锅店方式的火锅餐饮企业,在给顾客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还免费给顾客提供擦鞋、美甲、擦拭眼镜等服务。甲公司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成功,营业额高速增长。甲公司实施蓝海战略的路径是()。

(竞争策略)行业竞争最全版

(竞争策略)行业竞争

我惹着谁啦? ——高铁和飞机之争高铁逼“飞”:民航短程航线命运腾挪 2011年04月07日01:12南方网继去年5月武汉到宜昌、襄阳航线停飞后,上月底,武汉往返南京航班全部停飞,本月初,武汉往返南昌航班走上同样的不归路。来自武汉天河机场的消息,今年春运该机场的客流量更是遭遇23年来的首次下滑。 这壹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壹条武广高铁。天河机场的数据显示,自从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武汉往返高铁沿线周边地区的机票价格就集体跳水,在挣扎数月后,该机场600公里以下航程的航班已经有六七成停飞。 天河机场仅仅是“被高铁”的国内机场之壹。即将于6月开通的京沪高铁,把民航业对高铁时代的忧心渲染得更加浓重。业内预计,京沪高铁开通后,沿线的航空市场运输量会减少30%至70%,沿线部分航线甚至面临停飞可能。 短程航线逼停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短途航线在中国民航运输业中的比重超过壹半,其中京沪、京杭等黄金客运航线的旅客运输量壹直稳居国内客运市场前列。 高铁的出现改变了这壹切。 在太原至北京的动车开通之时,东航江苏分X公司曾对航空市场可能因为高铁受到的冲击做过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东航江苏X公司由太原、南京飞往北

京的班次量减少10%,客座率降低5%,平均票价下降10%,座位公里收入减少15%,整体总收入减少18%-25%。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南航的武汉至南京航线上。这条航线,正是武广高铁涉及到的沿线航线。 这只是高铁时代民航危机的预演。业内预计,在六月份京沪高铁开通后,高铁对民航系统的冲击才会真正上演。“京沪高铁运行后,沿线部分航线肯定会停飞,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心理打击会远远超过武广高铁。”民航局人士表示。 壹直以来,京沪航线被称为各大航空X公司的“黄金线”。据官方信息称,京沪高铁有望于六月底通车。 目前,京沪高铁票价未公布。参照沪杭高铁二等座平均为0.52元/公里左右,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算下来二等座票价在680元左右,远低于目前该线航班票价。 京沪航线的飞行时间和高铁相比也没有太大竞争力。据本报记者了解,航空X公司的京沪航线飞行时间壹般在壹个多小时左右,可是算上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以及登机、安检等,耗时加起来也需要四五个小时。这和京沪高铁车程预计约5个小时相当。 对于高铁这壹匹无端杀出的黑马,估计作为传统交通方式的航空运输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下面,将详细给出这俩者之间的利弊对比: ①.航空运输的优势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腾讯QQ的竞争战略一、案例背景腾讯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并于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号700。成立12年以来,腾讯一直以追求卓越的技术为导向,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QQ超过5.490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注册账户的庞大受众群体现了腾讯对强负载大流量网络应用和各类即时通信应用的技术实力。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构建了QQ、https://www.360docs.net/doc/869554788.html,、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已有https://www.360docs.net/doc/869554788.html,门户、QQ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年初收购的Foxmail 电子邮件;在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面,腾讯推出的个人博客Q-Zone与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pet宠物和QQGame游戏QQMusic/Radio/LiveTV 音乐/电台/电视直播产品,另外对手机用户提供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腾讯专门为腾讯用户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目前,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腾讯发展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 腾讯发展简图二、案例聚焦1. 系列产品的开发在技术上,腾讯是个追随者,但是ICQ并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供腾讯参考。在OICQ上做广告赚钱是腾讯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腾讯是世界上第一个在ICQ上做广告的。与运营商共同运营,是腾讯的第二个办法。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com。共同运营的意思就是分钱。现在,中国移动梦网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几乎被移动QQ独占,移动和联通为腾讯代收的信息费自然也就成为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三个主意。目前,腾讯通过与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QQ形象为主体的服饰、动漫产品。QQ正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卡通品牌,并逐步向科技领域延伸。QQ软件、形象已经进入到PC、DVD、移动硬盘和摄像头等终端产品。目前,手机、家电的利润非常微薄,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希望能够在增值服务上有独特的表现,纷纷上门来要和腾讯合作。而这些PC 之外的终端延伸,也正是腾讯梦寐以求的新战场。2.“利润因子”的管理在利润乘数化竞争战略下,企业要清楚自身利润因子的优势。1准确的市场定位在QQ聊天的用户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时尚产品的购买能力极强。于是,腾讯和东利行提出“Q人类Q生活”的卡通时尚生活概念,把衍生产品消费群定位在14~26岁青少年。随后,相继开发出精品玩具系列、手表系列、服饰系列和包袋系列等10大类106个系列,约1000种带QQ标志的产品。2001年10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受到Q迷的大力追捧,每天营业额达到10万元,迅速超过了同一条街的原有“铺王”佐丹奴专卖店。短短数月,100多家“Q-Gen”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由于有强大品牌做后盾,部分QQ商品的毛利率已达到50以上,而且还有相当不菲的连锁加盟费收入。这就是巨大的利润乘数效应。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QQ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软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QQ族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放着QQ靠枕……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许有人会问,既然QQ能有这么大的利润乘数效应,为什么腾讯公司不自己发展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腾讯公司对于玩具这样的行业并不熟悉,与东利行的合作可以使他们规避跨行业的风险;其次,腾讯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QQ形象授权,但授权的意义重大,能利用线下的资源更好地推动QQ品牌的发展;第三,与专业化的公司和团队合作经营,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能使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集团效应。基于上述三个理由,腾讯公司选择了品牌外包。东利行曾代理生产过“Kitty”猫和美国迪斯尼

(竞争策略)竞争者分析最全版

(竞争策略)竞争者分析

竞争者分析 在波特的“五力模型”中,企业最主要、最激烈的竞争来自于企业的同行。他们和企业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在同壹个市场中争夺顾客,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上进行最直接的竞争,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相对实力,决定了企业的赢利水平和发展空间。因此,外部环境分析的壹项重要任务是,在充分收集信息和竞争情报的基础上,重点界定、跟踪、监视竞争对手的动态,对其进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企业自身的竞争策略。 壹、竞争者的界定 在竞争者分析中,界定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当谈及竞争对手时,且不是说行业内所有的其他厂商都是竞争对手,也不是只有行业内的龙头老大才是竞争对手。确切地讲,竞争对手主要是指目前或将来有可能和企业战略定位相同或类似的那些竞争对手,即对企业自身战略能产生重大冲击或影响的竞争对手。企业界定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同,最终决定采取的主导战略就会有所不同。在第七章战略分析和选择中将见到,企业究竟是选用以牙仍牙的相扑战略,仍是选择以柔克刚的柔道战略,抑或选择其它别的什么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对手的类型和状况。 从所处竞争地位的角度见,竞争者可分为四类:

(1)引领者(leader):指在某壹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上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某壹家和为数不多的前几家(通常前五位)企业。这些企业在标准制定、产品开发、价格设定、营销渠道、供应链整合、品牌号召力等方面处于主导甚至主宰地位。 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JP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是全世界银行业的引领者,它们处于该行业第壹集团的第壹方阵;同样,埃克森美孚、皇家荷兰壳牌集团、英国石油是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引领者,沃尔玛是零售业的引领者,丰田、大众、戴姆勒是汽车市场的引领者,宝洁是家用及个人护理产品市场的引领者,辉瑞、强生、诺华是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导者,雀巢、联合利华是食品、酒类及烟草业的引领者,微软、IBM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领导者,三星电子、英特尔是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惠普、诺基亚、思科是技术硬件和设备领域的引领者,时代华纳是媒体业的引领者,巴斯夫是化工领域的引领者,波音是航空领域的引领者,如此等等。 (2)挑战者(challenger):指在行业中处于次要地位(仅次于行业引领者)的若干企业。如空客是航空业的挑战者,谷歌(google)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的挑战者,家乐福是零售市场的挑战者,华为是通讯设备领域的挑战者等。作

企业战略-中小企业竞争策略

★★★文档资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企业的平均寿命缩短了。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数只占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0%能活过5年。许多名噪一时的企业在风光过后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更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人力资源跟不上,管理水平不高,生产和营销工作不力,长期处于维持的困境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与自身的定位和经营战略不无关系。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就必须从宏观与微观即战略规划与经营运作两个方面加以改善和提高,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和目标设定,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辅以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首先,小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在经营目标、战略筹划和领导者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提高。 目标决定了努力的程度,不同的目标下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策略会有不同,面对竞争的韧性和选择也会不同。战略筹划则是实现目标的步骤分解,是目标在现实市场中的具体化。但小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往往在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包括创业追求、经营思想和能力以及自我不断提升等方面。保持危机感和持续的事业冲动是推动领导者和企业提升的原动力,同时避免过分乐观、自负或是松懈和精力的转移。竞争就是淘汰,对小企业尤其如此。动态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要求领导者不断提高经营思想和能力水平,滞后就意味着企业混乱和危机的开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经验既可能成为竞争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绊脚石。 其次,产品策略方面要对市场进行准确细分和定位,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 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在市场推广上难以做大的投入,在竞争中的对抗能力也有先天的不足,这就要求小企业在竞争的第一步——产品选项和市场定位上就打好基础,产品的竞争环境和技术先进性不能不做考虑。小企业不仅要在销售推广上分析市场,更要在产品开发、成形前分析市场,以取得产品本身的先天优势,这样就可能大大减小日后推广的阻力,提高沟通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产品选项时可划定三个原则: 1.细分市场下的空缺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有极大的现实性和消费稳定性; 2.在该细分市场上,虽有同类产品但无领导性晶牌,即晶牌空缺,这样可大大降低进入成本,为迅速取得市场份额提供可能和便利: 3.技术含量要高,与同类产品对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适销对路的营销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它起始于消费者需求,也就是市场需求,满足于市场需求。“适销对路”这一概念应该时刻存在于经营者的脑海中,只有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下面的工作才能展开。 没有产品质量作基础,营销工作是很被动的。除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之外,产品质量还应当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成本来考虑。同时,更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质量,只有产品质量比竞争对手更好,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此外,要牢记产品质量必须稳定如一,质量下滑是企业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品质量好坏是产品能否畅销的基础条件,产品质量一定要胜过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一定要稳定如一。 产品价格是产品畅销的杀手锏。由于消费者选择余地很大,而目前产品雷同现象普遍,加之购买力有限,因而在所有营销工具中,最常用也最有用的就是产品的价格,我们应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考虑如何巧妙运用价格。价格问题的实质是成本问题,只有成本有优势,价格才会有优势。因而要想营造价格优势,就必须狠抓成本工作:一是抓管理,建立成本意识和成本分析、管理制度;二是抓技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三是扩大规模,通过拓展生产规模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