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晕听区长时间留针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鸣60例
针药并用治疗耳鸣耳聋70例

针药并用治疗耳鸣耳聋70例作者:张金花李增廷田田张恒卓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03期【摘要】耳鸣耳聋是因为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抑郁,病后体虚等引起的听觉功能异常,耳聋是耳鸣的进一步发展。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本病主要以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下降、耳鸣等为常见临床表现。
针药灸放血并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针药结合;耳鸣耳聋;效果【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70例耳鸣耳聋患者,其中男46%,女54%;年龄26~88岁;单耳发病47例,双耳发病23例。
1.2 诊断标准本研究中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制定[1]。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主穴取完骨、风池、耳门、听会、听宫,配以百会、率谷、外关、上关、中渚。
肾虚者加太溪、照海、肾俞;肝胆火盛者加肝俞,太冲、丘墟,侠溪。
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针刺至适当深度,行针以平补平泻为度,连接电针仪,留针30 min,日1次。
實症加刺络放血拔罐隔日1次,虚症加用艾灸,每星期治疗5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中药治疗2.2.1 辨证分型温邪损络证感受风温毒邪(如感染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之后而发耳聋、耳鸣,此证起病急,吹风样耳鸣,可伴有胀闷感,患者常兼有发热、咽痛、咳嗽等风热表证的临床表现。
治宜疏风清热。
药用银翘散加减。
qd 7天为一疗程。
肝火上扰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鸣声宏而粗,耳内闭塞感。
治宜清泻肝火,通窍开郁。
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火上扰证耳聋耳鸣较为持续。
耳鸣声宏而粗,听力受损,甚则头昏沉重,闭塞感重。
治宜清化痰火,开郁通窍。
择二陈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2.2.2 气血瘀滞证常伴有胸胁胀满,耳内闷胀感,舌质紫暗,舌下静脉瘀阻。
电针晕听区配合耳鸣RS治疗脑鸣15例

电针晕听区配合耳鸣RS治疗脑鸣15例徐静艳;魏小丽;阚俊微;谢寅飞;李成【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晕听区配合耳鸣RS治疗脑鸣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晕听区,治疗的同时手机播放耳鸣RS音乐,配合耳穴王不留行籽埋籽,治疗功能性脑鸣患者.结果:15例脑鸣患者,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电针晕听区配合耳鸣RS治疗脑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脑鸣;耳鸣RS;电针;晕听区【作者】徐静艳;魏小丽;阚俊微;谢寅飞;李成【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5脑鸣又称头鸣,是指延脑的耳蜗神经核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的整个通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所致的耳鸣,患者感觉在脑内鸣响。
脑鸣发作时,患者总觉得脑子里有声音,时轻时重,有时一刻不停,常感到非常烦躁,甚至难以入眠,并且还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的工作和生活。
笔者自2015年始,采用电针晕听区配合耳鸣RS治疗脑鸣,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报道15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理疗科门诊脑鸣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4岁。
1.2 诊断标准因脑鸣属于耳鸣的一种,因此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中耳鸣的分级,将脑鸣轻重分为3级。
轻度:脑鸣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在安静环境或劳累时出现,而且程度轻;中度:脑鸣持续性发作,程度较重,在嘈杂环境中仍有脑鸣;重度:脑鸣程度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睡眠。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万一针医案分享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万一针医案分享原创:万方琴正安文化北京今天用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药物引起的耳聋、老年性耳聋效果显著,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万一针老师临床治疗耳鸣、耳聋的三则案例。
针灸治疗多年耳鸣、耳聋案例1:邓某,男,30岁,黎族。
患者自述:耳鸣已经11年了,越来越严重。
双耳里总像有知了在叫,尤其夜间响得更厉害,根本睡不着觉。
生活、精神等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
曾去过三亚海口广州等大医院求医,但无济于事,医生回复说很难治愈。
非常苦恼,无奈。
治疗方案:固本培元,扶正祛邪。
针刺治疗:取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均取双侧;留针30分钟;手法补;一个疗程十次。
疗效:耳鸣逐渐好转,知了声见少见轻,一次比一次见效。
一个疗程完毕,知了声没了,睡眠正常了。
患者用黎族话对我说:“您治好了困扰我多年的耳鸣,太感谢您了。
”案例2:向女士,73岁,工程师。
患者自述:幼时因患中耳炎化脓疼痛时久,久治不愈。
至今左耳已完全失去听力。
现在耳聋72年。
针刺治疗:左侧听宫,足三里,太溪;留针20分钟。
疗效:扎针治疗当时能听到很小的声音。
治疗四次,可听到钟表声。
从此结束了他耳聋的历史。
案例3:连某,男,76岁,编辑。
患者自述:3年来一直耳聋,越来越厉害,别人说话听不见,到五官科就诊,主任对我说: “你这是老年性耳聋,就这样了,没法治了。
”辨证:因年老肾虚、气血不足引起的老年性耳聋。
针刺治疗:用头针疗法,取晕听区双侧;留针40分钟,期间要捻针。
疗效:经过扎针治疗十次,患者连细微的手表嘀嗒声都能听见了。
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耳鸣17例

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耳鸣17例作者:师佳瑞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1期关键词:耳鸣;针刺;穴注;治疗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84-01耳鸣是在无外源性声音或刺激情况下的一种听觉异常,自觉耳中鸣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对于耳鸣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刺及穴位注射耳病六聪穴治疗顽固性耳鸣17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经检查无耳鼻喉科专科及全身器质性病变,并诊断为神经性耳鸣17例。
其中女11例,男6例,年龄在25~70岁,单例耳鸣12例,双侧耳鸣5例,病程在1年内2例,1 a~3 a内10例,3 a以上5例。
2耳鸣分级[1]0级:无耳鸣;1级:耳鸣响度极微,似有似无;2级:耳鸣响度轻微,仅在安静时出现,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3级:耳鸣响度较响,一般环境中均能听到,但无明显干扰正常生活工作;4级:任何环境中均能听到耳鸣,影响睡眠,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工作轻度干扰;5级:耳鸣较响,有吵闹的感觉,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并开始出现轻度烦躁不安、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6级:耳鸣极响,终日被耳鸣困扰,无法睡眠,完全不能工作,并出现明显烦躁不安、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方法3.1针刺治疗主穴:耳病六聪穴[2]:听宫、听会、翳聪、耳灵、角孙、翳风。
针刺:本病多因风邪侵袭,雍遏耳窍,或情志不畅,肝胆火旺,循经上犯闭阻,或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
根据发病缓急,病程长短,兼证和脉象变化等,临床上分为虚证和实证。
治疗中以针刺耳病六聪穴为主穴,根据不同证侯临床加减,如:肝胆火旺配太冲、丘墟;风邪侵袭配风池、外关、合谷、中渚;肾虚配肾俞、太溪。
总之本病以疏通手足少阳经气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针刺得气后,选取1~3对穴位通电,大小可根据患者感觉适当调整,每次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3.2穴位注射选取听宫、听会、翳风、翳聪行穴位注射,每次选取其中两穴,每穴注射山莨菪碱3mg(对双侧耳鸣两侧交替进行)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
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

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神经性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中药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针灸治疗、针药结合治疗4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标签:神经性耳鸣;中医药治疗;综述神经性耳鸣(Nervous Tinnitus)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是“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声铃声”[1]。
耳鸣发病率占人群总数的1.55%~1.86%[2],美国和欧洲发病率约为1.7%[3],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趋势[4],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3%[5]。
我国陕北地区耳鸣患病率高达78%[6]。
由于现代医学对神经性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效果不佳,副作用大,且复发率高。
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优势显著,现将有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研究现状1.1中药治疗冯荣昌等[7]采用通窍止鸣汤加减治疗47例神经性耳鸣患者,结果示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45%。
结论表明此法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耳鸣鸣声。
宣伟军等[8]采用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组方(柴胡、郁金、五味子、酸枣仁、石菖蒲、丹参),分虚实2型治疗5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8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
王俊霞等[9]自拟清肝通窍汤治疗耳鸣患者86例,结果:治愈6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6%。
魏妍慧等[10]采用益气补肾活血开窍类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43例,组内治疗前后最大和最小耳鸣响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法能有效缓解患者耳鸣症状。
阴建军[11]采用养阴滋肾方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70例,与肌注甲钴胺对照。
针药并用治疗眩晕体会

针药并用治疗眩晕体会
王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眩晕是主观感觉头晕眼花,与周围环境产生错觉的一种常见病.笔者采用针灸、耳穴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风阳上扰,肝阳上亢罗某,男
性,45岁,于2009年3月20日就诊.主诉:眩晕头痛且胀1月余.因外感后而发,遇劳、恼怒加重,失眠多梦,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细数.查体示BP 160/90mmHg.中医诊断:眩晕.选用28号1.5寸毫针,常规消毒.针刺风池、完骨、四神聪、内关、曲池、合谷、太阳、行间、太冲,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再用三棱针点刺太阳拔罐放血,隔日1次.耳穴取耳尖或降压沟、上角窝、交感、皮质下、肝阳、肝、心、枕、神门.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20下.配合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12g,黄芩12g,栀子10g,桑寄生209,牛膝15g,杜仲129,茯神15g,夜交藤309.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总页数】2页(P1709,1711)
【作者】王为
【作者单位】重庆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不足型眩晕
2.针药并用治疗内耳性眩晕有感
3.针药并用治疗发作期眩晕的临床效果
4.针药并用治疗颈源性眩晕综合征临床观察
5.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4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_李俊

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李 俊,包永欣,指导:葛书翰(解放军第463医院针灸科,辽宁沈阳110042)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针法(深刺耳门、听宫穴配合完骨穴、头针晕听区)治疗。
结果:30例中,痊愈16例,占53.3%,总有效率为80%。
结论: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针刺疗法;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 7641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3-0499-01收稿日期:2009-07-20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2007225005)作者简介:李俊(1975-),男,辽宁丹东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腧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
笔者以辽宁省名老中医葛书翰的理论和经验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系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9.3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0天。
单侧耳聋27例,双侧耳聋3例,共33耳。
重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70~90db 或以上)20耳,中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46~69db ,)10耳,轻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26~45db)3耳。
112 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标准:(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度或重度;(2)病因不明;(3)可伴耳鸣;(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5)除第Ø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者;(2)年龄范围18~65岁,病情1个月以内;(3)3天内未接受过针对突发性耳聋治疗者。
2 治疗方法取穴:耳门、听宫、完骨、头针晕听区(均为患侧)。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50例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50例段湘波【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3(013)003【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神经性耳鸣;针刺;穴位注射;临床现察【作者】段湘波【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沙隆达社区卫生服务站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5神经性耳鸣(NT)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外科证治全书》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西医多认为是听觉中枢及耳蜗病变或神经传导路径病变所致,多为某种疾病所诱发的症状之一[1]。
此病发病率高,常纠缠难愈。
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 例患者均系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最大的60 岁,最小的25 岁;病程最短的1 周,最长的30 年;双侧患病32 例,单侧患病18 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3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黄选兆、汪吉宝主编的《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及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确定。
1.3 治疗方法1.3.1 针刺选穴:分两组:(1)外关、足临泣、听宫、晕听区;(2)完骨、翳风、颈部夹脊穴。
风热外袭加合谷、大椎;肝胆火旺加太冲、阳陵泉;痰火郁结加丰隆;肾精亏损加肾俞、三阴交;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失眠加安眠、神门。
操作:两组穴位轮流选取,并轮流采用平卧和俯卧体位。
根据不同的穴位选用0.25~0.30 mm×25~60 mm 毫针,直刺或斜刺,采用捻转和开阖补泻法,虚则补,并加温针灸;实则泻,并用点刺放血法。
实证留针时间10~20 min,虚证留针30~60 min,每日1 次,另用梅花针叩刺颈部夹脊,如单侧患病取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由轻至重叩至微出血,3 d 1 次,以上均10 次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计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多给予神经扩张剂、神经 营养剂 、提高对氧利用率,改善
c u s s Re u t 2 a e r u e , fe t e i 8c s sa d 4 c s si r v d e c e c ae f r9 %. n l so : o i i g l n m e o e . s l 5 c s swe e c r d e f ci 2 a e n a e r : v n mp o e , f in y r t o 5 i Co cu i n c mb n n o gt i a u u cu ea n i gAr awi o y a u u c u ei o d wa ote t e v u in t s c p n t r t Yu t e t b d c p n t r ag o y t a r o st i . n h s r n n u
郑 伟 莉
( 开封市 中医院,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中图分类号:R 2 . 2 文献 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 7 .8 0( 0 1 10 2 -2 证 型:GD 3 29 + 6 47 6 2 1 )0 .080 A 【 摘 要 】 目的:观察头针晕听 区长时间留针 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6 患者采用针刺 晕听 区、 0例 听宫 、风 池、风府 、后 溪、金 门。配穴情志 不舒 ,肝胆 火盛加 太冲、足临泣;痰火上扰加丰 隆、曲池;肝 ’不足加 太溪、足三里 ; 肾 脾 胃虚弱加足 三里 、阴陵泉 。每 日 1 ,1 次 0日一疗程 ,疗程 间休 息 2天。结果:治愈 2 ,显效 2 例 ,好转 4例 ,无效 3例 , 5例 8 总有 效率为 9 %。结论 :头针晕听区长时间留针 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较好 。 5 【 关键词 】 晕听 区;体针 ;神 经性耳呜 ;针刺治疗
治 愈 :耳 鸣 消 失 ;显 效 :耳 呜 影 响 工 作 和 睡 眠 转 为仅 在 夜
异常声音持续或间歇 存在 ,如蝉鸣声、嗡嗡 声、嘶嘶声等 ,其
声 或 细 或 暴 。现 代 医 学认 为 ,神 经 性 耳 鸣 可 由听 觉 的 传 导器 、 感 音 器 、听 神 经 传 导 路径 的病 损 , 以及 全 身其 它 系 统 疾 病 所 引
b d c p n t r . eh d : o 0p t n s weu e c p n t r t u t gAr a T n g n , e g h , e g u Ho x , ime , o i i g o y a u u cu e M t o s F r a i t, s d a u u cu ea n i e , i g o g F n c i F n f , u i Jn n c mb n n 6 e Y n
..
2. 8 .
C iia J un lo hn s dc e 2 VO . ) NO 1 l c l o r a f C ie e Me i n 0 n i 1 1 L( 3 .
头 针 晕 听 区 长 时 间 留 针
配 合 体 针 治 疗 神 经 , 耳 鸣 6 陡 0例
间或 安静环境 中出现 ;或持 续性 耳鸣减轻 为偶发 ,无名显听力 障碍者 。 有效 : 耳鸣 由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在嘈杂环境中出现;
或 由嘈 杂 环 境 中 出现 转 为 安 静 环 境 中出 现 ;或 由持 续 性 发 作 转 为 间歇 性 发 作 。无 效 :耳 鸣 治 疗 前 后 无 明显 变 化 。 3 治 疗 结 果 . 2 6 0例 中 ,治 愈 2 5例 占 4 . 1 %; 显 效 2 7 8例 , 占 4 . ;好 67 % 转 4例 , 占 66 . %; 无 效 3例 , 占 5 ,总 有 效 率 为 9 %。 % 5
【 s at o jc v: o bev era n fc o ro si i s ycmbnn n meau u c r t u t g ra i Abt c】 bet eT sreh et t f t f ev u n t r i o t t me e e n t n u b o ii l g i cp nt e ni e t go t u aY n A w h
wi a h n , uiq , e go g Q c iT ii Z sni a dY nig u n o c a n 0 d y o r t a s et e e t T i o g Z l iF n ad ya d 1 a s c u s wi 2d y s b t nt h c n , n a e h r we wo
【 y r s Y nig r a B d u u c r ; r o s ints A u u c r e t n Ke wo d 】 u t e ; o ya p n t e Ne u n i ; c p n t e ra n A c u v t u u t me t
神 经 性 耳 鸣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临床 症 状 ,患 者 主 观 感 觉耳 内有
T e t g6 a e f ev u n i s y ln r a i 0 c s so r o st n t g n n i u b o t ea u u cu ep u o y a u u c r t n i gAr a i c p n t r l s d c p n t ea m b u Yu t 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