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铜材料介绍
国标无氧铜

国标无氧铜国标无氧铜是一种常见的铜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从材料特性、应用领域和制备工艺等方面介绍国标无氧铜。
一、材料特性国标无氧铜的主要特性是低氧含量和高纯度。
其氧含量在10ppm以下,纯度一般达到99.95%以上。
低氧含量可以有效提高铜的导电性能和加工性能,减少电阻和热损失。
高纯度则保证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国标无氧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电阻率约为0.0172Ω·mm²/m,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
同时,国标无氧铜还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快速传递热量,适用于高温、高功率的应用环境。
国标无氧铜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能,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零件和线材,方便使用和安装。
它还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一些恶劣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工作。
二、应用领域国标无氧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信等领域。
在电子领域,国标无氧铜常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和半导体器件等,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高效运行。
在电气领域,国标无氧铜常用于制造电缆、绕组线和电机零件等。
由于其低电阻和低热损失,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通信领域,国标无氧铜常用于制造通信线缆、天线和连接器等,可以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和良好的连接性能。
国标无氧铜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化工等领域,满足高要求的导电和热传导需求。
三、制备工艺国标无氧铜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电解精炼和铸造两个步骤。
电解精炼是将原料铜经过电解槽进行电解,去除杂质和氧化物,得到纯净的无氧铜。
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氧含量,提高纯度。
铸造是指将电解精炼后的无氧铜熔化,倒入铸型中冷却凝固,得到所需形状的铜材料。
铸造工艺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连续铸造、静态铸造等方法,制备不同形态的国标无氧铜材料。
除了传统的电解精炼和铸造工艺,还可以采用其他先进的制备技术,如粉末冶金、溶剂热法等,以获得更高纯度和更均匀的无氧铜材料。
无氧铜和紫铜的成分

无氧铜和紫铜的成分
无氧铜和紫铜都是工业上常用的两种铜合金。
它们虽然都是铜,但是
它们的成分有所不同。
无氧铜,又称电解铜,是一种被高度纯化过的铜合金,其中至少含有99.95%的铜。
它的生产方法是通过电解过程,将铜精矿中的杂质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铜。
无氧铜的颜色为金黄色或红色,具有良好的电
导率和导热率,在电子、电工、通讯等领域广泛应用。
紫铜,则是一种铜-锡合金,成分中通常含有85-95%的铜和5-15%的锡,并可能含有其他的杂质元素。
由于其中含有的锡元素,紫铜的颜
色呈现出灰色或蓝色,而不是纯铜的金黄色。
紫铜的特点是硬度较高,强度和韧性较大,使用寿命也较长。
它最初被用于制作古代的青铜器,现在则在制造化工设备、电器配件等领域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无氧铜和紫铜虽然都包含铜元素,但它们的成分存在差异,其中无氧铜含有高纯度的铜金属,而紫铜则含有铜和锡等元素的合金。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领域和生产场景,但都是重要的材料之一。
无氧铜标准

无氧铜标准
无氧铜(OFC),全称为无氧电解铜,是一种具有极高电导率和热导率的纯铜材料。
无氧铜的含氧量低于0.001%,为最纯净的铜材料之一。
无氧铜的生产过程通过电解铜,在电解槽中使用纯铜锭或铜板作为阳极,溶解在电解液中,同时使用铜板作为阴极,电流通过电解液,铜离子会在阴极上还原成纯铜,并逐渐堆积形成纯净的无氧铜。
无氧铜具有以下特点:
1. 高电导率:无氧铜的电导率非常高,相比普通铜来说,电流在无氧铜中的传导更加顺畅,减少了电能的损失。
2. 高热导率:无氧铜的热导率也很高,热能能够快速传递,适用于需要散热的场合。
3. 优良的可加工性:无氧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以通过冷加工和热加工得到各种形状的制品。
4. 无氧:无氧铜的含氧量非常低,避免了氧化对铜导电性能的影响,使其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性。
无氧铜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电力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化工领域等需要高导电性和高热导性的场合。
在电子领域中,无氧铜被用于制造高效的电缆、连接器、电极等;在电力领域中,无氧铜被用于制造导线、变压器、电动机等;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无氧铜被用于制造导线、射频连接器、散热器等。
无氧铜标准根据不同的国家和行业有所不同,一般会涉及无氧
铜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电导率、热导率等指标。
常见的无氧铜标准包括ASTM B49、EN 1976、GB/T 5231等,具体标准可根据需求选择。
无氧铜的比热容

无氧铜,也被称为纯铜,是一种非常纯净的铜,其含氧量极低。
这种材料在许多工业应用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包括电子设备、电缆、电机等。
无氧铜的比热容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对于理解其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能至关重要。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的度量。
它是通过将一定质量的物质加热或冷却一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来定义的。
无氧铜的比热容通常被表示为单位质量的物质每单位温度的变化所需的热量。
无氧铜的比热容在不同的温度下会有所不同。
在室温下,无氧铜的比热容大约是0.39 J/g·K。
这意味着每克无氧铜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就需要0.39焦耳的热量。
同样,如果每克无氧铜的温度降低1摄氏度,就会释放出0.39焦耳的热量。
无氧铜的比热容对于许多实际应用都非常重要。
例如,在电子设备中,无氧铜经常被用作导线,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在这种情况下,无氧铜的比热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设备在不同温度下的运行性能。
此外,无氧铜的比热容还对它的加工和处理有影响。
例如,在铸造或锻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比热容,以确保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度的热应力或热变形。
无氧铜洛氏硬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无氧铜洛氏硬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无氧铜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无氧铜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评估无氧铜的硬度,在现代材料科学中引入了洛氏硬度测试方法。
洛氏硬度是一种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测量引起的塑性变形,以评估材料的硬度。
本文将对无氧铜的洛氏硬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无氧铜的特性,包括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
然后,我们将解释洛氏硬度的定义和测试方法,以便读者了解如何准确评估无氧铜的硬度。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无氧铜的洛氏硬度与其他材料的对比,并研究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对无氧铜的洛氏硬度进行展望,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无氧铜的洛氏硬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材料的性能特点,为材料选择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对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在其他材料中进行硬度评估和材料测试。
总体而言,本文旨在全面阐述无氧铜的洛氏硬度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有关这一领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
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以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用于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引言包括三个部分:1.1 概述:对无氧铜洛氏硬度进行简要介绍,介绍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大纲和章节安排。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概括文章要解决的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重点讨论无氧铜洛氏硬度的相关内容。
正文包括三个部分:2.1 无氧铜的特性:介绍无氧铜的基本特性,包括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优点和应用。
2.2 洛氏硬度的定义:详细阐述洛氏硬度的概念和定义,包括硬度的测量原理、硬度计的使用和硬度值的表示方法。
c10200材料标准

c10200材料标准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C10200是一种高纯度的电解铜材料,也被称为无氧铜或电子级铜。
它是一种铜铁元素合金,主要成分为铜(Cu)和磷(P),具有极低的氧含量。
C10200材料按照ASTM B152-13标准进行了规范。
这个标准
涵盖了C10200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质、热处理要求和产
品尺寸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ASTM B152-13标准,C10200材料的化学成分如下:
- 铜(Cu):最低99.95%
- 磷(P):最高0.015%
C10200材料的机械性质也在该标准中有所规定。
以下是一些
典型的机械性质:
-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221 MPa
-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34 MPa
- 伸长率(Elongation):≥ 40%
此外,ASTM B152-13标准还规定了C10200材料的热处理要
求和可供选择的产品尺寸等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作为参考,具体的材料标准和规范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或公司而略有差异。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材料标准文件或咨询专业机构。
c10200铜的密度

c10200铜的密度C10200铜的密度C10200铜是一种高纯度无氧铜,也被称为OFHC铜(Oxygen-Free High Conductivity Copper),它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可加工性。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致密程度。
本文将围绕C10200铜的密度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介绍这种铜的密度特性。
一、C10200铜的密度C10200铜的密度为8.96克/立方厘米。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C10200铜的密度相对较高,这也是它具有较高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C10200铜的密度与其他纯铜材料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但相对于其他金属而言,它的密度较大。
二、C10200铜的应用领域C10200铜是一种高导电性铜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电力设备、电气工程、通信设备等领域。
由于C10200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导线、连接器、电极等电子元件。
其密度较大的特点也使得C10200铜在一些需要重量稳定性的场合得到应用,如航空航天、核能装置等领域。
三、C10200铜的密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1. 密度与材料的质量:C10200铜的密度较大,意味着相同体积的材料,它的质量也会相对较大。
这样可以确保在一些需要较高质量的应用场合,C10200铜能够提供稳定的性能。
2. 密度与材料的强度:密度与材料的强度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
C10200铜的密度较大,相对来说,它的强度也较高。
这使得C10200铜在一些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具备优势。
3. 密度与材料的加工性能:密度也会对材料的加工性能产生影响。
C10200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即使密度较大,也不会影响其加工性能。
这使得C10200铜在制造过程中更加便于加工和成型。
四、C10200铜的密度测量方法测量C10200铜的密度可以使用传统的质量和体积法。
无氧铜标准 德标

无氧铜标准德标
无氧铜是一种高纯度铜材料,通常被用于电缆、电子器件、化学设备等高要求的领域。
无氧铜的标准有多种,其中德国标准常被用于国际贸易和制造业中。
德国标准指的是德国工业标准(DIN)所制定的无氧铜标准。
根据DIN 1787标准,无氧铜被分为三类:OF-Cu,OF-OK铜和OFH。
OF-Cu是最高纯度的无氧铜,在纯度方面达到99.99%以上。
OF-Cu 通常被用于高要求的电子器件和设备,例如飞行器、半导体和精密仪器。
OF-OK铜也是高纯度的无氧铜,但其纯度通常在99.95%以上,适用于制造化学设备和医学设备等领域。
OFH则是低纯度的无氧铜,在制造机器和仪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德国标准不仅定义了无氧铜的分类,还规定了无氧铜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尺寸和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无氧铜类别,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有所区别。
例如,OF-Cu的电导率需达到100%IACS(单位电导率,纯度为100%时的标准),而OF-OK铜和OFH 则没有严格的电导率要求。
在制造和贸易无氧铜时,德国标准作为国际通用标准被广泛采用。
按
照标准制造和测试的无氧铜材料能够保证材质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制造出的电子器件、医学设备和机器工具等的安全性和
高效性。
总之,德国标准DIN 1787的无氧铜分类和要求为制造和贸易无氧铜
提供了广泛的标准化支持。
无氧铜是一种高要求的材料,德国标准的
适用为保证其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
高品质材料需求的不断提高,无氧铜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无氧铜和无氧铜为基体的铜合金材料技术介绍
一、前言
上海大学钢铁冶金实验室近几年来承担完成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脱氧和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以国际领先的水平率先生产无氧铜和无氧铜为基体的铜合金材料。
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中国铜基材料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由上海众鑫城建开发集团总公司、上海大学、专利自然人持股组建的有限公司上大众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积极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尽快实现高水平的规模化生产。
此项专利技术和上大众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计划引起了相关行业和科技创新基金等的极大兴趣,关注并愿意追加投资,加速开发无氧铜和无氧铜为基体的铜合金材料。
二、基础研究的主要技术特点
连铸、凝固、电磁场在冶金和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已完成项目有:
a.现代电磁连铸技术理论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b.超导强磁场在共晶凝固中诱生增强纤维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c.无弯月面电磁连铸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d.交流悬浮电磁铸造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e.电磁场作用下,凝固生成复合工件的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f.水冷坩埚悬浮熔炼过程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g.连铸电磁软接触结晶器技术及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h.铝方坯在线自控电磁铸造的研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i.超导强磁场作用下的金属凝固——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
j.高新材料制备技术—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技术研究——上海市重大
科技项目
k.液态金属中颗粒和纤维在电磁场中的分布及其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
l.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
三、应用专利技术进行工业性批量试验的结果
目前利用国内企业现有大生产装备,分别在上海、江苏、浙江的国有、合资或民企进行本项目有技术的试生产,生产直径为φ160、φ180的无氧铜坯20吨。
技术质量水平经上海材料研究所机械工业检测中心、上海冶炼厂、上海中鑫铜管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大学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机构检测:氧含量为:0.0006~0.001%(6~10ppm)
氢含量为:0.0001~0.0003%(1~3ppm)
铜含量为:99.97%以上。
达到了美国C101~C104材料的水平
另铸锭密度为:8.92~8.94g/cm3,铸态组织近乎为全等轴晶;强度和塑性等力学性能达到普通铜连铸经热挤压加工后的水平。
产业化试生产了供国家重粒子加速器中电源冷却系统的无氧铜空芯导线管外方内圆12×12×φ6×72000mm管,共计约2000kg以上,其导电率等指标超过了进口产品(芬兰奥托昆普)。
试生产了φ40×2.6的无氧铜磁控管样品,经日本松下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检测,含铜量达到99.988%,尺寸公差与力学性能均达到优等水平;高温真空下测出的气体排放总量为5.6mPa·m3 /g ,比日本产品低一倍以上(气体排放总量越少越好,日本以气体排放量来检测氧的含量),达到最先进水平;高温真空下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明显区别并优于日本产品。
日本松下电子应用机器株式会社将本公司供应的无氧铜磁控管装在8台微波炉上,经检测全部合格。
在日本本土增量供货130台磁控管进入装机试验阶段。
另又供应了φ19.4×17.9,φ16.5×14.5进行疲劳寿命试验。
试生产了φ40×2.6的无氧铜磁控管样品,供格兰士公司进入了增量供货100台磁控管试验阶段。
试生产了φ105×12.5mm大口径无氧铜管1000kg,φ40mm铜棒2500kg,供国内西部地区应用,均超过了TU1(国标)水平。
附:日本松下电子应用机器有限公司的报告
上海克林科技有限公司的报告
四、技术研发的潜在领域
从已获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产品批量工业性试产的结果来看,该技术应用可以延伸的领域很大,初步分析,可以在下列材料工业的工艺技术上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开发。
a.应用青铜和多元黄铜合金,将解决偏析问题。
b.可以研发以纯金属为主加微量合金元素获得具有高导电、高导热、高
强度、高塑性的材料。
c.可能会改变材料的固相线。
d.通过连铸直接形成薄壁的管坯和带坯卷,省略热轧(挤压)加工工序,
直接进入冷加工,以充分提高成材率。
e.可以生产单重大的铜管、棒、线、板、带等材料。
f.以高纯度无氧铜为基体生产的铜合金系列(如Cu-Te-P、Cu-Ni-Si、
Cu-Ni-Sn-P、Cu-Fe-P、Cu-Cr-Zr等),无需采用真空大电炉装备,减少投资,使材料的强度、塑性、高温抗疲劳性、高强度、导电率方面均会取得成果,解决信息产业中材料靠进口的问题。
上述领域的研发和攻关,将会对中国乃至国际铜材料工业进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并可以获得新的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新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