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事物本质属性
周易思想总结

周易思想总结周易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易”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宇宙自然、人生命运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周易思想融合了道家、儒家、阴阳五行等多种学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中国文化及其影响深远。
下面将从周易思想的基本理论、核心观念、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周易思想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易”的本质和“易”的方法。
首先,“易”的本质是变化,即世界万物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固定不变的规律性。
这种变化既体现在宇宙间的昼夜、四季更替,也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兴衰更迭中。
周易认为,通过观察和研究这种变化,人们可以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其次,“易”的方法是借助象数思维和卜筮阐释这种变化规律的一种方式。
使用“六十四卦”的象征性符号和卜筮的方法,可以揭示未知的真理,提供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的预测和指导。
周易思想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阴阳观、五行观和易学观。
首先,阴阳观是周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即阴阳二元对立。
阴阳观还认为,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转变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其次,五行观是周易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指代宇宙间五种基本物质形态和其对应的特性。
五行观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互相生克的关系,通过观察这种关系可以推断出事物的变化趋势。
最后,易学观是周易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强调通过对六十四卦的研究和运用,可以推算事物的变化和命运的走向。
周易思想在实践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治国理政方面,周易思想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和决策方法。
历代的君主将周易思想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参考,通过借鉴象数思维和卜筮的方法,预测和研判社会的走势,提供政治决策的依据。
其次,在人生规划方面,周易思想通过卜筮的方式为个体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提供指导。
当个体面临重大抉择时,可以通过观察和运用六十四卦,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作出明智的决策。
《易传》“象”义析

第37卷第6期 2020年11月湖南人文雛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7 N o. 6N ov. 2020《易传》“象”义析张绍时(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22)[摘要]“象”是构建先秦思想文化系谱的一个基本符号,尤其是《周易》的重要构成要素。
“象”在 《易传》中含义非常丰富。
总体来说,一方面是作名词,是围绕卦象系统展开的“象”。
这又包含多个层 面:一是宇宙万物之象,二是事物内在属性之象,三是圣人观物而把握的兆见之象,四是圣人创设的卦 象,五是圣人观卦之吉凶而取具象以表达。
另一方面作动词,是作为卦象创作方法及意义显现方式的 “象”,有模仿、相似、象征多种含义。
《易传》的“象”义体现了古人较为独特的象思维过程,这对后代文 学理论及文学批评都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易传;象;易象[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712(2020)06>0089>07“象”是构建先秦思想文化系谱的一个基本符 号,从天文学的日月星辰之天象到医学的藏象、脉 象,从巫卜文化中的龟筮之象到宗法文化的制度 之象象”涉及到先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 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包含思想价值、精神品 格、民族意识的概念。
“象”尤其是《周易》的重要 构成要素,甚至成了《周易》的代称。
《左传•昭公 二年》记载韩宣子出使鲁国时“见《易象》与鲁《春 秋》”,尚秉和解释道:“凡易辞无不从象生,韩宣子 适鲁,不曰‘见《周易》’,而曰‘见《易象》与《鲁春 秋》’,诚以‘易者象也,象者像也。
’”[1]397胡适也 说:“一部《易经》,只是一个‘象’字。
”[2]历来易学 家对“象”有着见仁见智的看法,如王弼视“象”为 尽意的工具,朱熹视“象”为“理”的外显。
鉴于 “象”在《周易》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回归原典,对 《周易》中“象”的字义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以见 其原始意蕴。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呢?主要讲的而是什么呢,小编为大家介绍易经起源的起源和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易经》的产生:1、《易经》产生的年代: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
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
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节何谓《易经》“易经”是我国古老的经典,被称为“天书”。
是由学问与术数两大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到哲学、历史、军事、医学与民俗等多个方面。
其中,易经中的道家术数经历代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四柱、八卦、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梅花易数、紫微斗数、面相、手相、星相等术数均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试论《易经》中关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为 了 纠 正 这种 偏 见
,
本文 仅 就
《 易经 》
关 于 枣 物 间 相 互 联 系 的 观 点 发表 一 点 自 己 的 拙 见
。
高亨先 生 在他 所 著 的
想 因 素做 了 如 下 评 论
,
《 周 易杂 论 》 一 书 中
:
,
对
,
《 周 易》 所 反 映 的 我 国 古 代 朴素 辩 证 法 思
。
,
客 观 世 界这 一 辩 证 本
,
性 也会 不 断 地 在 主 体 内部得 到 反 映 其三 的 神学迷信 的 外衣 下 面
,
《 易 经 》 虽 然 是 一 部供 古人
的 笠书 占卜
,
充 满 着 强 烈 的 宗教 迷 信色彩
但 是在 它
却 包 容着 许 多 可 贵 的 思 想
,
。
它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反 映 了殷 周 之 际 的 社会
,
任 何事 物都 是 统 一 的 联 系 之 网 上 的 一 个 环 节
,
事 物间 的 相
“
现象 的 客观 本性
具 有 普遍性 意 义
。
其次 闻
”
从 事 认 识 和 实践 活 动 的 主 体 对 于 客 观 世 界 普 遍 联 系 的 辩 证 本 性 是 不 会
,
置若 周
的
,
相反
,
随着 主 体 认识 和 改造 客观 世 界 的 实践 活 动 的 不 断 深 入
。
历来 为人们 所重视 、 同样
一
,
事物
,
它 是形 成矛 盾观 点的必 不可少 的条 件和前
1
.
《易经中的变易、不易与简易哲学》

《易经中的变易、不易与简易哲学》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变易、不易与简易哲学。
这些哲学思想贯穿其中,引领着人们对世界、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易经中的这些哲学概念,感受其中的智慧与启示。
变易的哲学易经中的变易,指的是世间万物不断变化的规律。
万物皆有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变易之道告诉我们要顺应变化,抓住机遇,适应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易的哲学在易经中,不易并非指事物永恒不变,而是指事物在变化中保持其本质不变。
不易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稳定和恒久。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不变才能应对风雨,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
简易的哲学简易在易经中体现为简单、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简易哲学强调去繁求简,减少复杂性,找到事物的本质与核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易之道让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与方法。
易经智慧的启示易经中的变易、不易与简易哲学贯穿其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在变化中寻求稳定,在稳定中把握变化,在复杂中追求简单,这是易经智慧的真谛。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把握人生的方向。
易经中的变易、不易与简易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引领着我们思考生命和命运的奥秘。
变易告诉我们要灵活应变,不易教导我们保持内心的恒久,简易指引我们找到事物的本质。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会易经智慧的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更加明晰的人生之路。
易经中的变易、不易与简易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指引,让我们学会顺应变化、保持恒久与追求简单,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愿我们能够在易经哲学的指引下,活出更加充实与明晰的人生。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文章开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周易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易经”是一部以占卜为基础的典籍,用来说明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在易经中,有一章名为《序卦》,其中提到了孔子对易经的看法。
孔子晚而喜易,《易经》对他而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
孔子对易经的喜爱和重视是出了名的,他曾说:“学易,不易则易,易则难也,吾知之矣。
”这句话说明了孔子对易经深刻的理解和认可。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序卦》,它是易经卦辞的开篇,是对易经的简要概括和总结。
在《序卦》中,提到了“象传”、“说卦”和“文言”等概念。
这些都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说到的是“象传”。
在易经中,“象”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序卦》中提到:“象者,万物之所从生也,乘时以行,尚乎天,御而顺之,故以义莫大乎象。
”这句话指出了“象”在易经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我们要顺应天时,与时俱进,以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乘时以行”,即紧跟时代的发展,紧跟主题和概念的变化,以求得文章的深度和价值。
接下来是“说卦”,在易经中,“说卦”是指解释卦的含义和义理。
《序卦》中提到:“说卦者,述而应乎象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说卦”和“象传”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文章撰写中,我们也需要将“说卦”贯穿其中,对主题和概念的含义和义理进行深入的解释和阐述,以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最后说到的是“文言”,在易经中,“文言”是指经文的简练、质朴和深刻,它是易经的核心所在。
《序卦》中提到:“文言者,颂而可观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文言”在易经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在文章中,要用简练而富有内涵的文字,来颂扬主题和概念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晚而喜易,对易经的喜爱和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序卦》中的“象传”、“说卦”和“文言”,对我们撰写文章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乘时以行”,贯穿“说卦”,用“文言”表达,以使文章更具价值和意义。
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

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运行和变化都十分着迷,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而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之一,易经,正是对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本文将探讨易经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哲学观点。
首先,易经强调了宇宙之间的普遍连接性。
易经所描述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各种形态和变化。
这些卦象通过对阴阳、五行等自然元素的组合和变化而成,旨在揭示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共通性和关联性。
易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正如易经所言:“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次,易经强调了自然界中存在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并非静态不动的,而是代表着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演化和变化。
易经将这种演化和变化的规律归纳为“阴阳变化”和“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对立统一规律,象征着事物的相对性;而五行则代表着自然界中的五种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木、火、土、金、水。
易经认为,这些变化规律决定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也决定了人类的行为和命运。
易经还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解释,揭示了自然界中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易经中的卦象并非仅有自然界的象征,更是包含了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内涵。
例如,《易经》中的“乾卦”代表刚健和领导能力,“坤卦”代表柔顺和谦虚。
易经强调了人类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准则,和自然界中万物和谐共生的法则相一致。
最后,易经也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
易经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会直接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
因此,人类应当与自然界保持和谐合作的关系,以获得顺利和成功。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不要逆天而行,否则将遭受到自然界的抵抗和惩罚。
综上所述,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密不可分。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式,深刻地阐述了自然界万物的普遍联系、相对性和变化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行为和伦理道德与自然界之间的共通性。
《直方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

《直⽅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悉备。
有天道焉,有⼈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两之,故声明:此译⽂由赵庚⽩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周易》系辞下焉,有地道焉,兼焉,兼三才焉,有⼈道焉,有地道⽽两之,故六,六者⾮它也,三三才,⽽两之,故六,六者⾮它也,三备。
有天道焉,有⼈道【原⽂】【原⽂】《易》之为书也,⼴⼤悉《易》之为书也,⼴⼤悉备。
有天道,故⽈物;物相杂,故⽈⽂;⽂不当;物相杂,故⽈⽂;⽂不当,故吉凶⽣焉。
⽘;⽘有等,故⽈物,故吉凶⽣焉。
变动,故才之道才之道也。
道有也。
道有变,故⽈⽈⽘;⽘有等【译⽂】《易经》这本供⼈们研讨学习的书,内容⼴博宏⼤详细完备,其中有⼤⾃然的法则,有做⼈的道德规范,有⼤地的本质,同时具备这三种本质,然⽽重卦是由两单卦组成,所以卦有六⽘,六⽘没有其他⽤途,就是体现这三种本质的⽅法。
阐述道理所采⽤的是正义活动,解释这些正义活动的是卦⽘;卦⽘是相同的,解释这些相同的卦⽘是。
具体事物;具体事物互相混杂,解释这些混杂事物的是⽂辞;⽂辞有不应该实施的内容,所以吉凶就产⽣了具体事物;具体事物互相混杂,解释这些混杂事物的是⽂辞;⽂辞有不应该实施的内容,所以吉凶就产⽣了。
注释:“悉”详细。
《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注释“天道”天理、⾃然的法则。
《尚书·⼤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道”指做⼈的道德规范。
《史记·礼书》:“⼈道经纬万端,规矩⽆所不贯。
”“地道”⼤地的本质。
《礼记·中庸》:“⼈道敏政,地道敏树。
”“兼”同时具有⼏种⾏为或事物。
《吕⽒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才”本质,效能。
《康熙字典》⼜質也,⼒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斯才。
(本质:事物本⾝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道”途径,⽅法。
《孟⼦·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有”取得,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的事物本质属性
在我们所处的婆娑世界中,眼力所及的的显物质现实世界里,一切物质都在八卦归纳中,一切事物都在《易经》框架内。
《老子》就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无极,就是0;一就是太极;二,就是阴阳两仪;三,就是三才八卦。
八卦万物都具有物质的三重性,即物质(粒子)流、信息(场)流和能量流。
《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物质、信息和能量分别属于阴、中、阳,《易经》则以地、人、天三才说明之,哲学上的事物矛盾二元论是根本错误的,三元论才是事物的真理。
阴阳是事物变化的依据,中和是事物存在和延续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与宇宙万物的接触和联系除了直接进入人体和从人体排出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三态,以及体表与物表的直接接触外,其他大大小小、远远近近、虚虚实实、形形色色物质都是通过信息场的形式实现的。
而八卦则是对事物的基本分类,进而体现物质联系的路径、形式、程度、时空、作用力和结果。
一、基本物质。
1、所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都由内核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和外围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这是阴阳中三才物构的次一个层级的说明。
而八卦的下中上三画表示阴、中、阳三才一易,内、中、外三位一体。
从原子的构造也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化学上的正、负电荷的概念并不等同于阳和阴,而是恰恰相反,正电荷为阴、负电荷为阳,许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误导了普通大众。
2、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元素,其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都不外为一至八个,恰恰符合八卦定吉凶生万物的判断。
根据其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从一到八个的序列,分别以坤、艮、坎、巺、震、离、兑、乾命名之,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越多,阳气越浓。
进一步,根据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层数从一到八层依次为乾、兑、离、震、巺、坎、艮、坤,并以电子层层数为下卦,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为上卦,则所有原子分属六十四卦。
目前,现代科学只发现到第七层的元素原子,但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他第七和第八层空白位置的元素原子的,其第八层0族电子数排列应是2-8-16-32-64-32-18-8。
二、自然物质。
1、自然物质中,最大者,无非宇宙、地球、太阳、月亮、大气、气象、高原山体、海洋,《周易》以天、地、火、水、风、雷、山、泽称之,分属于乾、坤、离、坎、巺、震、艮、兑。
2、太阳系中,金星、地球、太阳、月亮、火星、木星、土星、水星分属于乾、坤、离、坎、巺、震、艮、兑。
3、地球物质中,岩石金玉寒冰戈壁、泥土旷野、火焰亮光地火能源、流水沟坎溪渠江河、动物地气洞穴、草木地动、山体细沙、坑洼池泽湖潭海洋,分属于乾、坤、离、坎、巺、震、艮、兑。
4、《灵枢.九宫八风》根据节气、方向将大气(风)分别为折风、谋风、大弱风、大刚风、弱风、婴儿风、凶风、刚风,分属乾、坤、离、坎、巺、震、艮、兑。
5、气象上,晴冰雹、霾阴、闪电虹霞、雨霜雪、风、雷、云岚、雾露。
分属于乾、坤、离、坎、巺、震、艮、兑。
6、易有三者:周易,连山易,归藏易。
周易言天地宇宙,连山易言山体运动或反物质运动,归藏易言地球内部运动或暗物质运动,可惜连山易,归藏易已失,其道不可知。
在太极图中,有两个显眼的黑白点,俗称阴阳眼,表明宇宙中存在黑洞和白洞,黑洞发源于显物质世界,白洞发源于暗物质世界,黑洞和白洞的结构类似于漩涡,是两种世界交流的时空隧道。
黑白洞又是本物质世界的归宿和它物质世界的来源,白洞物质退化到极限便分别通过黑洞进入暗物质世界,黑洞内的物质发育到极限就通过白洞诞生出新的显物质世界。
银河系的黑白洞在南天球子午线135--140度和北天球315--320度附近,银心与银河系边缘的中点位置,太阳系的在金星和地球附近,地球的在南北极附近。
六十四卦为泰卦和否卦,《内经》称为天门地户,当时空一起运行到乾或坤、泰卦或否卦,天门地户便通畅了。
7、生命物质中,植物的乔木属乾,灌木属艮,带刺的如蒺藜等属坎,中空的苞木如竹苇属震,寄生的属离,附生的属兑,藤蔓的属巺,其他草蕨属坤。
8、生命物质中,动物的哺乳类(毛)属震、禽鸟类(羽)属离、两栖类(倮)属艮、软体动物(介)如螺蚌属兑,鱼类(鳞)属坎,节肢动物(昆虫)属巺,爬行动物属乾,原虫、蠕虫等低等动物属坤。
龟蛇属于乾,故龟甲与天同类,而可用于卜卦通灵。
动物中的人缘动物,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虎鹅,兑为羊,离为雉鸟鸽雀,巺为鸡,艮为狗,坎为猪鸭.。
人类:1、人体解剖物质(包括动物个体),乾坤离坎艮兑震巺分别为脑、性腺、心、肾、胰、肺、肝、胸腺及其整个系统。
2、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控制人类和所有动植物的生命和繁衍过程,共有64个密码子,其核心构件为A、U、C、G四种碱基,其中C、U为单环结构,A、G为双环结构,U带二氧,C、G带一氧,A不带氧。
因此A为太阴,符合上--下--;U为太阳,符合上—下—;C为少阳,符合上--下—;G为少阴,符合上—下--,才符合八卦从内到外排列的本来面目。
三种碱基结合组成一个密码子,其结合方式是第一位为初、四爻,第二位为二、五爻,第三位为三、上爻。
其中起步密码AUG在卦为涣、停止密码UAA、UAG、UGA在卦为震、噬嗑、随,为生命的生门、死户和生命流程控制的机关,时间分别为秋分后23~28天、立春后23~39天,农历二十二、初二初三,戍初、卯时分,生门只有一个,死户却有三条,显示生之不易,死之何难。
而天门泰卦、地户否卦在密码子为CCC、GGG,则是通灵修炼和各种生命形态转换变化的关键,时间为夏至、冬至起5天内,农历十二三、二十七八,午、子时分。
3、感知:人类拥有感知,所有动植物也一样拥有感知,甚至非生物也可能拥有感知能力,同时,所有的物质也以其表象而被感知。
以人类拥有的感知而言,根据佛教理论,感知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未那、阿赖耶八识。
意识是后天识,未那识是本体识,阿赖耶识是先天识。
它们分别属于震、巺、兑、离、艮、坎、坤、乾。
(1)、眼识为色泽:白、红赤、橙、黄、青绿、、灰蓝、靛蓝、紫黑,分别属于兑、离、巺、艮、震、乾、坎、坤。
(2)、耳识为声音。
按音律,角、徵、宫、太商、商、羽、太角、太宫,相当于简谱的1、2、3、4、5、6、7、0,分别属于震、离、艮、乾、兑、坎、巺、坤。
按器乐,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属乾、艮、坤、兑、离、、巺、坎、震。
(3)、鼻识为气味。
清、浊、腥、臭、香、臊、焦、腐,分别属于乾、坤、兑、巺、艮、震、离、坎。
(4)、舌识为味道。
辛、甘、酸、苦、咸、涩、滑、淡,分别属于兑、艮、震、离、坎、坤、乾、巺。
(5)、身识为身体感觉。
震动觉、位置觉、压觉、温度觉、运动觉、平衡觉、触觉、痛觉,分别属于震、艮、坤、离、乾、巺、兑、坎。
四、社会人。
1、衣着:冠帽、衣领围巾口罩、上衣、内衣腰带、短裤裙裳、手套袖子、长裤、袜子,分别属于乾、兑、离、坎、坤、、艮、巺、震。
2、饮食:干品、腌渍、饮品、五谷、煎炙、瓜果、生蔬、荤品。
分别属于乾、兑、坎、坤、离、艮、震、巺。
3、居家:门柱桌椅栓梯、窗管线绳风机工巧筛、床地布帛纸张袋囊、墙壁屋顶金属钱币刀斧磨盘、火炉灶灯热器烟花兵器书文、橱柜锅碗瓢盆乐器臼桶娱乐茅厕、动机爆竹鞭炮鼓响音响、井水洗弓轮酒甑瓶子锁链,分别属于艮、巺、坤、乾、离、兑、震、坎。
4、出行:步行、汽车、单车、舟船、马匹、轿抬、飞机、火车,分别属于艮、震、坎、兑、离、坤、乾、巺。
5、个性:乾为刚直、坤为柔顺、离为热情、坎为阴郁、艮为敦厚静默、兑为多言愉乐、震为好动躁急,巺为摇摆灵活。
6、情感:喜、怒、悲忧、思、、恐惊、爱、恶、欲,分别属于离、震、兑、艮、坎、乾、巺、坤。
7家庭: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子、女,分别属于乾、坤、离、坎、艮、兑、震、巺。
社会:工、农、兵警、学研文化、市井、商法、官僚、宗教娱乐,分别属于巺、坤、艮、离、震、坎、乾、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