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第8章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1.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与属性有何区别?

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出一种事物所独有而其它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则称其为这种事物的本质属性.

一个对象的某个属性,可以是其他对象也具有的,但是本质属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一般的,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完全刻划了这个概念,从这一点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它的一部分只是这个概念的属性,但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2.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怎样产生的?

答:客观世界的许许多多事物都有各种各样的性质,事物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都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由于性质相同或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属性相同的事物形成一类,性质不同的事物就形成不同的类.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客观事物的各种各样信息,形成观念,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出一种事物所独有而其它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即本质属性和特征,从而形成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特征和各种各样的概念.而各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研究的对象,各门学科的概念总是反映事物某方面的本质属性.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

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有的数学概念是从它的现实模型直接反映得来的.例如,几何中的点、线、面、体等概念都是从物体的形状、位臵、大小关系等具体形象抽象概括得来的;有些数学概念是在一些相对具体的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概括的过程才产生和发展而成的.例如,复数的概念是在实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而实数的概念是在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有理数概念是在自然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另外,有的数学概念是经过人们的思维加工,把客观事物的属性理想化、纯粹化才得到的.例如,直线的“笔直”、“可以无限延伸”等特征是从笔直的条形物体的形状理想化、纯粹化得来的;还有些数学概念是从数学的内部需要产生出来的.例如,为了数的乘法通行,规定一个数乘以0的积是0.又如,为了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扩充到

有理数指数幂,以至实数指数幂,在数学中产生了零指数、分数指数、无理数指数等概念;还有一些数学概念是根据理论上有存在的可能而提出来的。例如,自然数集、无限远点、无理数 等概念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还有一些数学概念是在一定的数学对象的结构中产生出来的。例如多边形的顶点、边、对角线、内角、外角等概念都是从多边形的结构中得来的.还要指出,数学中许多概念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发展成为新的概念.例如,从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的概念发展成为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所成的角的概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又如关于几何量角的三角函数发展成为实数的三角函数也是一个例子.由此可见,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数学概念的形成如何复杂,也不管其如何抽象,它们总是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或者在一定的理性认识基础上产生出来并逐步发展的.

3.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分别举出代数、几何中的几个概念,说明其外延与内涵.

答: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称为这个概念的外延,而它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称为这个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自然数系中,偶数这个概念的外延是0,2,4,6,8,…,2n,…等数组成的集合,它的内涵是“能被2整除”这个性质.又如,三角形ABC的顶点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A、B、C三点的集合.它的内涵包括点的性质和其中任一点同在这个三角形两边之上这个性质.

4.什么是概念的定义?常用的定义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正确的定义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定义是建立概念的逻辑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经过抽象,形成概念,就要借助语言或符号,加以明确、固定和传递,这就要给概念下定义.常常是在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之后,运用逻辑的方法和精练的语言或符号揭示出对象的本质属性.常用的定义方法有以下几种:

(1)属概念加种差定义法.我们先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里,“平行四边形”是被定义的概念,“四边形”是已有定义的,它是属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与其它四边形的差别,称之为“种差”,这种定义方法就是属概念加种差定义法.

(2)发生式定义法.不是直接揭示概念的基本内涵或外延,而是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的过程,由此来定义概念的方法,叫做发生式定义法.例如,“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用代数运算符号联结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用的都是发生式定义法.

(3)揭示外延定义法.有些数学概念的外延是单一的对象或是几个简单明显的对象组成的集合,往往直接揭示概念的外延作为定义.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我们规定a0=1(a≠0)”等都是用的揭示外延定义法.(4)归纳定义法.例如用递推公式an=an-1+d定义等差数列,就是归纳定义法.

给概念下定义的要求有:

(1)定义应当相称.即必须使定义所确定的概念和人们已经形成的概念相一致.必须准确揭示要建立的概念的基本内涵,或者说必须使由所下定义确定的概念外延和人们又如,不能把“有理数是开不尽的方根”当作无理数的定义,因为无理数概念外延中还包括了除此而外的许多其它数,象π、e、tan2等等.已经形成的,已建立的概念的外延相同,这就是定义应当相称的意思.

(2)定义不能恶性循环.如果把甲概念作为已知概念来定义乙概念,又把乙概念作为已知概念来定义甲概念,就是循环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循环定义既不能揭示概念的基本内涵,又不能确定概念的外延.例如,用两直线垂直来定义直角,又用两直线成直角来定义垂直,就是循环定义.

(3)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定义要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否定形式一般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不能把“不是有理数的数叫做无理数”当作无理数的定义,因为这既没有揭示出无理数的基本内涵,也没有确定无理数的外延.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形,如平行线的定义.不过,这个定义表面上看,是否定形式,但它实际上揭示出了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本质属性.(4)定义中应没有多余的条件.定义中列举的属性对于揭示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来说应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必不可少是指每一个属性都是独立的,不能由列举出的其它属性推出.凡是可由列举的其它属性推出的,对于定义来说都是多余的条件,应删去.例如,把“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当作矩形定义,条件就多余了.

5.什么叫概念的分类?它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的分类应符合哪些条件?两个交叉关系的概念能否同在一个概念的分类中出现?

答: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叫做概念的分类.

通过概念的分类可以揭示被分类概念的外延以及概念间的各种关系,并把概念知识系统化.在数学教学中,常常用分类方法把所学概念

正确的分类应符合下列条件:

(1)所分成的种概念之间应是全异关系,即是说任两个种概念的外延的交集应是空集.换言之,属概念反映的任一个对象只能属于一个种概念的外延,不能有重复.

(2)分类应是相称的.即是说所分成的全异种概念的外延的并集等于属概念的外延.换言之,属概念反映的任一对象都应属于一个种概念的外延,没有遗漏.

(3)每次分类都应按照同一个依据进行.在一次分类中用不同的根据就造成了混乱.

(4)分类不应越级.应把属概念分为最邻近的种概念.

两个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同在一个概念的分类中出现.

6.对于原始概念、用概念形成的形式引入的概念、概念同化形式引入的概念(分别对各种不同类型)、发生式定义引入的概念,在概念引入的教学中各有何注意点?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1)对于原始概念的的引入:一般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来加以描述,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的概念,并让学生领会点只表示位臵,而没有形状、大小.尽管这种强调在采用公理化定义时是没有任何必要和意义的(因为原始概念的意义只由公理系统规定),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还是有必要加以强调,以使得学生能把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加以区别.(2)对于用概念形成的形式引入的概念:一般可通过观察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例如,为了建立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可让学生观察自然悬挂的电灯线与天花板的相互位臵,回顾把

一根杆子在地面上立直的生活经验等等,让学生尝试描述其本质属性.(3)对于用同化形式引入的概念:①用属概念加种差定义的概念.这时,新概念是已知概念的特例,新概念可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繁衍出来.几何概念的学习大多属于此类情形.教学中要注意讲清种概念是属概念的特例,它具有属概念的一切属性,并且相对于属概念还有它自己特有的属性——种差.②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概念.概念的推广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概念间的联系和概念的深化.例如,绝对值的概念随着数系的扩充而深化;三角函数的概念,从锐角三角函数发展为任意角三角函数;指数概念,从正整数指数扩充了零指数、负整数指数而发展到整数指数,又扩充了分数指数而发展到有理数指数(在中学数学中,只是提到无理数指数,并没有真正引入概念).在运用概念的推广来引入新概念时,必须注意讲清三点.一是推广的目的意义,即是概念得到拓广、深化,从而有更广泛的应用;二是推广的合理性,即旧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特殊情况;三是概念在推广之后,已有更广泛的含义,虽然它含旧概念作为其特殊情况,但不能再局限在原来的范围,不能再停留在旧概念上来理解新概念.讲清第三点是尤其重要的,否则对旧概念的思维定势将产生消极影响,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造成心理障碍.③采用对比方法引入新概念.当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不能产生从属关系,但与已有的旧概念有相似之处时,可采用对比方法引入新概念,这在心理学中属于并列结合学习.例如可以对比分数来引入分式;对比等式来引入不等式;对比三角形全等来引入三角形相似等等.④根据逆反关系引入新概念.这在心理学中也属于并列结合学习.例如由多项式的乘法引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由乘方引入开方;由指数引入对数;由三角函数引入反三角函数等等.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讲清两者之间的逆反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把新概念同化而纳入原认知结构.

(4)对于用发生式定义的概念:这是用对象被构造出来的过程下的定义.在教学中,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即直接给出构造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效果不够好,可以通过观察实例或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讨论,自然地得出构造过程,也就是揭示出定义的合理性.例如,“直线和平面所构成的角”这一概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考虑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如何来衡量直线对平面的倾斜程度.7.把新概念纳入已有概念体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把新概念纳入已有概念体系的方法通常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8.什么是判断?表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关系的逻辑方阵是怎样的?

答: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叫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可用逻辑方阵表示.

9.什么是数学判断?什么是数学命题?

答:关于数学对象及其属性的判断叫做数学判断.

在数学中,既研究命题的内容,又研究命题的形式.只有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才成为数学命题.

10.说出逻辑联结词“非”、“合取”、“析取”、“蕴涵”、“当且仅当”的意义,并分别写出定义它们的真值表.研究它们的意义何在.

答:(1)否定(非).对于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与它意义相反的命题,这个命题称为原来命题的否定.若用P表示一个命题,它的否定,为命题“非P”,记作┐P.命题联结词“非”由下表(称为真值表)严格定义.

(2)合取(与,且).用命题联结词合取(与,且),把两个命题P和Q联结起来,构成新命题“P合取Q”,记作P∧Q.它的意义是,只有在P、Q都真时,P∧Q才为真.命题联结词“合取”由以下真值表严格定义.

(3)析取(或).把两个命题P和Q用命题联结词“析取”联结起来,得到新命题“P析取Q”,记作P∨Q.它的意义是,只要P、Q中有一个为真时,P∨Q 就为真.命题联结词“析取(或)”由下面的真值表严格定义.

(4)蕴涵(如果…,则…).把命题P、Q用“如果…,则…”联结起来,构成新命题“如果P,则Q”,记作P→Q,称为蕴涵式.它的含义是,只有在P真且Q假时,P→Q方为假.其中的P称为前件,Q为后件.命题联结词“蕴涵”由下面的真值表严格定义.

(5)当且仅当.把命题P、Q用“当且仅当”联结起来,得到新命题“P当且仅

当Q”,记作“P?Q”,称为当且仅当式.“P?Q”的含义是,只有当P、Q同为真或同为假时,“P?Q”的真值方为真.“P?Q”由下表的真值表严格定义.

11.什么是数学中的条件命题?条件命题的四种形式间的关系如何?

答:在数学中,如果命题具有形式“P→Q”,并且P、Q都存在,P、Q之间在内容、意义上联系着,P是给出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则称这个命题为条件命题(或假言命题).

条件命题的这四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显然可用下图表示.

13.如何进行公理教学?

答:数学公理在命题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和原始概念在概念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相当.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公理的教学类似于原始概念的教学.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公理的真实性,再者是记住公理的内容并与所指对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公理教学,采用由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或生活经验归纳出规律,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则收效更佳.这样学生便对公理笃信无疑.

14.定理、公式的引入有哪些常用的较好的引入方法?

答: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一般规律.定理、公式的引入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以下是几种比较好的引入方法:(1)通过对具体事物观察和实验与实践活动,作出猜想.(2)通过推理直

接发现结论.(3)通过命题间的关系,由一个命题制作出它的逆命题(或偏逆命题).

15.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名称与内容,并举例说明.

答: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形式逻辑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1)同一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②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③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思维对象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例如,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虚数是数.所以虚数可以比较大小.结论是错误的.产生的原因是,第一句中的“数”是指实数,第二句中的“数”是指复数,偷换了概念.

(2)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思维对象不能作出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例如,对于两个实数a 和b ,“b a >”与“b a ≤” 是两个矛盾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b a >”与“b a <”是两个反对判断,也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

(3)排中律的内容是,对于只有互相矛盾的两种可能的问题,必须肯定其一,两者不能同假.例如,对于一个给定的数a ,“a 是有理数”和“a 是无理数”就是两个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其中必有一个为真.

(4)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任何判断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才被认为是真的.数学正确判断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否则会造成错误.例如,设

)0,0(≠≠=b a b a ,等式两边乘以a ,得ab a =2,两边减去2b ,得222b

ab b a -=-两边分解因式,得)())((b a b b a b a -=-+,两边除以)(b a -,得b b a =+,以b 代a ,得b b =2,两边除以b ,得12=,所得结果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以)(b a -除等式两边.因为b a =,而0=-b a ,用0除等式两边,这是错误的.

16.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与作用?

答: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它们各有其特点及作用.

演绎和完全归纳是必然性的推理,是严格的科学证明方法.在数学的论证推理中,演绎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在用完全归纳法时,在对所研究对象的一切情况进行讨论的每个具体过程中,常常都要用演绎的方法.这一点,在数学归纳法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总体上是归纳,而每一步又是演绎.单纯演绎推理没有想象的成分,这使得演绎推理具有了严谨性,然而它的创造性也比较小.在一定前提下,由演绎可以获得推出知识.不完全归纳和类比只是或然性的推理,但却是猜想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发现结论,作出判断,有时也能从中得到证明方法的启示.对于数学科学,最重要的是结论及其证明,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还应重视结论引入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是如何想到这些结论的,并逐步学会运用不完全归纳和类比这两种推理.这有助于形成和发展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数学教学比较忽视的.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对此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然,由不完全归纳和类比得到的结论,还要用其它方法研究其是否正确.正确的要用演绎法或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不正确的,要举出反例.以上两方面在数学归纳法研究中是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最典型的,体现于用数学归纳法研究问题的完整过程中.第一步是观察、实验;第二步是进行不完全归纳,猜想出结论;第三步是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7.什么是数学证明?直接证法与间接证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应用逻辑方法来判断数学命题真实性的过程叫做数学证明.

由论题的已知条件和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等作为论据,运用逻辑推理法则来证明论题结论真实性的证明方法,叫做直接证法.间接证法不是直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反论题不真,或者证明与论题等效的命题的真实性,或者在互逆命题等效的条件下,通过证明论题的逆命题的真实性,从而肯定论题的真实性的一种证明方法.

18.什么是综合法、分析法?试深刻比较它们的异同与优缺点.

答:在数学的证明中“由因导果”的方法通常称为综合法,而“执果索因”的方法称为“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逻辑依据是相同的,都是蕴涵的传递性,只是思考的顺序相反.其中每个蕴涵都是已知的真命题.在数学中,证明一般都用综合法表述,

因为综合法显得简捷,逻辑关系表现得很清楚.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综合法的表述常表现出它的弱点,每一步是在做什么,怎样做,并不那么容易看清楚,而每一步怎么想到的更容易使人困惑,尤其困难的是如何找出作为论证出发点的真命题,还有,为什么取那一个真命题为出发点也很难说清楚.因此,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地用综合法来论证,学生不仅难以弄明白,而且往往觉得是人为地想出来的.一般地,用分析法思考时,要给予论证的命题本身就是出发点,学生知道了应当从什么地方开始工作,就能够自觉地,充满信心地思考.显然综合法与分析法各有其优缺点,可以互相补充,各自的优点正好可以弥补另一方的不足.在实际论证一个命题时,先用分析法思考,发现可以作为论证出发点的真命题,再用综合法表达出证明过程,这常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应注意这一点.当然,分析法并不是总是行得通的.还有,对于一个论题,特别是较为复杂的论题,在实际思考探索它的证明时,常常不是单一地循着一个顺序,而是可以同时从题设和题断出发,分别使用综合法与分析法.逐步过渡到一个共同的中间过程,从而使思路得以接通.

19.什么是逆证法?它与分析法有何异同?逆证法的应用有何局限性?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

答:要证明“若A 则D ”.逆证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1)证明??C D …A B ??;

2)上面每一步的推理都是可逆的.

则得出“D A ?”.

分析法与逆证法虽然都是以题断为出发点,但分析法的每一步都是寻求使一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而逆证法的1)中每一步是寻求使一个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逆证法的1)是证了命题“若D 则A ”为真,因此2)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也不能只是形式上说一说,必须每一步都加以真正检查.逆证法的2)实际上是保证了1)的每一步中,后者也是前者的充分条件,即??C D …A B ??,从而证得“D A ?”.因此,逆证法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逆证法常常在证明不等式或恒等式等情况使用,首先对不等式或恒等式进行

变形,逐步推出一个已知的不等式或恒等式,这比较直截了当,检查这些变形是可逆的并不困难.但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逆证法并不省事.

逆证法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只适应于证明部分特殊命题,即题设与题断互为充要条件的命题,而分析法则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使用逆证法的,当然可用分析法,但反之则不然.

20.反证法的逻辑基础是什么?并用等值公式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反证法时,对于简单命题和条件命题,又具体表现为怎样的等值公式?

答:反证法的逻辑基础是形式逻辑的排中律,原论题A 和它的反论题A ?是矛盾关系,其中必有一个为真,得出反论题A ?为假,那么原论题A 必真.或者说反证法的逻辑基础是等值公式:A F A ≡→? (*)(事实上,显然有:A F A F A F A ≡∨≡∨??≡→?),它表明要证A 为真,可转化为证F A →?真,即在肯定A ?时,证F A ??.

当A 为一个简单命题P 时,等值公式(*)表现为前面的等值公式:)(r r p p ?∧→?≡

当A 为条件命题“q p →”时,A ?为)(q p →?,利用真值表很容易直接验证出:q p q p ?∧≡→?)(.即是说“q p →”的反命题是q p ?∧.这时等值公式(*)表现为前面的等值公式:)()(r r q p q p ?∧→?∧≡→

21.什么是同一法?从本质说,同一法与逆证法的关系如何?

答:我们知道,一个定理的逆命题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即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所指概念的外延具有全同关系时,它的逆命题也成立.在这个情况下,证题时往往先构造论题的逆命题,并且证明这个逆命题的真实性,然后指出逆命题中题设所指的对象与原命题结论所指对象是同一对象,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真实性.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同一法.

同一法与前面谈过的逆证法有某些相似之处,在适用范围上,都是只适用于题设和题断互为充要条件的那些特殊命题.在证明的步骤上第一步实际都是先证逆命题为真.但它们证明的第二步是不同的,逆证法是根据每一步可逆,相当于

用综合法证原论题,而同一法是根据同一法则.

22.定理、公式的教学要掌握哪几个环节?

答:(1)使学生切实分清定理、公式的条件与结论.这既是弄清命题本身的要求,又是对命题进行证明的前提,也是应用命题来解决问题的需要.(2)弄清与定理、公式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与数学概念密切联系着,表达人们应用数学概念所作出的正确判断.因此,弄清与定理、公式有关的概念,是学习定理、公式的前提.(3)使学生掌握所学定理、公式的证明方法.定理(公式)的证明是定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处理好定理证明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所学定理与已有认知结构间的联系,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感到心理明白,记忆牢固,用起来踏实.许多定理的证明方法本身就是重要的数学方法,所以定理的证明不仅是得出结论的手段,它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定理证明的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的最为重要的过程.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一、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结构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看、练)→(兵教兵)→(练) ↓↓↓ (生)(生)→(生) 二、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基本应用程序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课前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上课时通过投影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就明确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学生自学指导,上课时通过投影展示,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自学。自学指导应该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方法和自学要求(即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这一环节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认真自学,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应加强巡视,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对学生自学进行监控和引导。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 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回答问题或者板演,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倾向性错误。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针对中差生的回答或者板演,教师发动全体学生各抒己见,找错误或者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相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更正。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比较来寻求正确答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学 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 握的内容,教师应该坚决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 也就是针对中差生在回答问题或者板演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先让会的 学生讲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正。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就 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教师 要引导更正。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准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寻找 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当堂完成,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当堂训练中未达标的,课后及时补救。 1)“兵教兵”:好学生帮助后进生; 2)教师个别辅导,个别训练。 三、关于七中的课堂教学 学习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落实在行动上。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每节课都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希望全体教师认真解读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借为己用,融入执教学科的教学。为此,学校树立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典型,并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

计算几何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几何基础知识整理 一、序言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很多原本十分繁琐的工作得以大幅度简化,但是也有一些在人们直观看来很容易的问题却需要拿出一套并不简单的通用解决方案,比如几何问题。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计算几何主要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算法。在现代工程和数学领域,计算几何在图形学、机器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统计等诸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计算几何常用的基本算法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希望对您了解并应用计算几何的知识解决问题起到帮助。 二、本基础目录 本文整理的计算几何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包括如下内容: 1. 矢量的概念 2. 矢量加减法 3. 矢量叉积 4. 折线段的拐向判断 5. 判断点是否在线段上 6. 判断两线段是否相交 7. 判断线段和直线是否相交 8. 判断矩形是否包含点 9. 判断线段、折线、多边形是否在矩形中 10. 判断矩形是否在矩形中 11. 判断圆是否在矩形中 12. 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中 13. 判断线段是否在多边形内 14. 判断折线是否在多边形内 15. 判断多边形是否在多边形内 16. 判断矩形是否在多边形内 17. 判断圆是否在多边形内 18. 判断点是否在圆内 19. 判断线段、折线、矩形、多边形是否在圆内 20. 判断圆是否在圆内 21. 计算点到线段的最近点 22. 计算点到折线、矩形、多边形的最近点 23. 计算点到圆的最近距离及交点坐标 24. 计算两条共线的线段的交点 25. 计算线段或直线与线段的交点 26. 求线段或直线与折线、矩形、多边形的交点 27. 求线段或直线与圆的交点 28. 凸包的概念 29. 凸包的求法 三、算法介绍 1.矢量的概念: 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是有次序之分的,我们把这种线段成为有向线段(directed

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课题:5.3用方程处理成绩(3 教材:新课标苏科版 学习目的:会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处理复杂的实践成绩. 重点: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 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进程 一.板书课题,提醒目的 同窗们,本节课我们一同窗习“5.3 用方程处理成绩(3”,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投影. 学习目的 1.会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 2.会运用列一元一次处理复杂的实践成绩. 二.指点自学 自学指点 请仔细看P.161―162的内容.考虑:在成绩3中, ①中国结的个数可以用几个代数式表示? ②是依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 5分钟后,比谁能做出与成绩3相似的习题. 三.先生自学 1.先生依照自学指点看书,教员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2.反省自学效果 (1投影练习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使用题 1.用化肥给一块麦田施肥,每亩用6千克,还差17千克;每亩用5千克,就多3千克.(1这块麦田有多少亩?(2共有化肥多少千克? 2.通讯员骑自行车在规则工夫内把函件送到某地,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以早到24分钟;若每小时行12千米,就要迟到15分钟分钟.(1规则工夫是多少?(2路程是多少?

(2请两位同窗板演,其他先生在座位上完成两题. 四.讨论更正,协作探求 1.先生自在更正,或写出不同解法; 2.评讲 (1一同评第一步(设未知数, ①估量没有错误; ②各有两种设法. (2一同评第二步(列方程 ①估量方程列错. 第一题:设这块麦田有X亩. 6X+17=5X-5 第二题:设规则工夫为X小时. 15(X+24=12(X-15 ②剖析错因: 第一题: “差17千克”不能了解成“由于差,就要加17千克”,而应了解为“多用了17千克,就要减去17千克”, “多3千克”不能了解成“由于多,就要减3千克”,而应了解为“少用了3千克,就要加上3千克”. 第二题: “早到24分钟”应了解成“少用24分钟”, “迟到15分钟”应了解为“多用15分钟”. ③请先生归结列方程的相等关系 由于用两个代数式表示的是同一的量,所以这两个代数式相等. (3一同评第三、四步(解方程、答 若有错误,叫先生修订;若无错误,表扬一下. (4讨论依据其他设法列方程. 五.课堂作业。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使用题

初中几何基础练习 作业

1 A D C A B C D 第14题图 初中几何基础练习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等腰梯形 2、若O 是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且OA=OB=OC=OD ,则四边形ABCD 是()(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菱形 3、□ABCD 的周长为40cm ,△ABC 的周长为25cm ,则对角线AC 的长为( )(A )6cm (B )15cm (C )5cm (D )16cm 4、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4cm 和8cm ,则与此菱形同面积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 )8cm (B )24cm (C )22cm (D )4cm 5 如图3,EF 过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且分别交AB 、CD 于E 、F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面积的( ). A . 15 B .1 4 C . 13 D .3 10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中一边长为10cm ,那么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可以是( )A .4cm 和6cm B .6cm 和8cm C .8cm 和12cm D .20cm 和30cm 8 、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中位线恰好是该梯形的上底,则该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原梯形的中位线的比是( ) (A )1︰2(B )1︰3(C )2︰1(D )2︰3 9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长方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A 1处,已知B=1,则点A 1的坐标是( ) A.( 322) B.(,32) C.(3, 22) D.(1,22 10,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 =12,BD =9,则该梯形的面积是( ) A 30 B 15 C 7.5 D 5 11 如图,某花木场有一块等腰梯形ABCD 的空地,其各边的中点为E 、F 、G 、H ,测得对角线AC =10米,现想用 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 场地,则需篱笆总长度是( )A 40米 B 30米 C 20米 D 10米 1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B )等腰梯形可能是直角梯形 (C )直角梯形中可以有两边相等 (D )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二、填空题: 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B =DC ,∠C =700,AE ⊥BD 于E ,则∠DAE = 度 2、如图,在直角梯形中,底AD=6 cm ,BC=11 cm ,腰CD=1 2 cm ,则这个直角梯形的周长为______cm 。 3、若菱形的周长为16 cm ,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cm 2。 4 (1)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___ (2)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 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 (3)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 5 ABCD 中,∠A 的平分线分BC 成4cm 和3cm 两条线段,则ABCD 的周长为 . 6 等腰梯形一个底角是60o,它的上、下底分别是8和18,则这梯形的腰长是 ,高是 ,面积是 . 7 等腰梯形两对角线互相垂直,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高为 面积为 . 8 如图,在 ABCD 中,点P 在BC 上,PQ ∥BD 交CD 与Q ,则图中和△ABP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个,它们分别是: 9O 是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AE 平分∠BAD ,∠AOD=120°,∠AEO . 10过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中心O 引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别与正方形的边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三.解答题: 11、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0cm ,AE ⊥BC 于E ,AF ⊥CD 于F ,AE=2 cm ,AF=3 cm ,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2、如图,菱形ABCD 中,BE ⊥AD ,BF ⊥CD ,E 、F 为垂足,AE=ED ,求∠EBF 的度数。 13.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 ∥AD ,AB ⊥AD ,底AD=6,斜腰CD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D 于G ,交BA 的延长线于F ,连结CG ,且∠D=45o ,(1)试说明ABCG 为矩形;(2)求BF 的长度。 14. 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B=60°,∠C=30°,AD=2,BC=8。求:梯形两腰AB 、CD 的长。 Q P D C B A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 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 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b、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此环节关键是目标准确。洋思中学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二)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1、操作:课前制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3、意义: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

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此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三)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5—8分钟) 1、操作: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学生。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5—8分钟) 1、操作: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演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演板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

几何基础知识

几何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1、掌握线段、角、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平行线、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基本知识。 2、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难点: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 重点:平行线及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讲解 要点一: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步:要点一知识规律或思维方法、解题方法梳理 知晓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会识别图形。 ★第二步:要点一经典例题讲解 1、如图,已知点A 、O 、B 在一条直线上,∠COD=90°,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求∠EOF 的度数. 2、 如图,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90COE ∠=?,OF 平分.AOE ∠ (1) 写出AOC ∠与BOD ∠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2)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 若35COF ∠=?,求BOD ∠的度数. 3、如图,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答案.125 ) . 4 D C B O E F A O B D F C E 35°

5 4D 3E 21 C B A ★第三步:要点一课堂巩固练习 1、 如图,已知1∠=2∠,311726'∠=?,求4∠的度数. 要点二: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步:要点二知识规律或思维方法、解题方法梳理 三线八角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会灵活运用。 ★第二步:要点二经典例题讲解 1. 如图,已知AB ∥CD ,BE ∥CF 那么∠ABE=∠DCF 吗?请说明理由。 2. B. 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1=300,∠2=500,则∠3等于 20 度. 3. 如右图,下列不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 A 、?=∠+∠180BCD B B 、21∠=∠ C 、43∠ =∠; D 、 5∠=∠B . 4. B. 如图,已知AB ∥CD ,EF 与AB 、CD 分别相交 于点E 、F ,∠BEF 与∠EF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 求证:EP ⊥FP 。 F E D C B A l 1 5 2 1 3 l 2 l 3 l 4

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

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学习了洋思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

专题08平面几何基础(第05期)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附解析)

专题08 平面几何基础(第05期) -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年贵州省毕节地区第6题)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70°,则∠AED=() A.55°B.125°C.135°D.140° 【答案】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2.(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第3题)如图,AB∥DE,FG⊥BC于F,∠CDE=40°,则∠FGB=() A.40°B.50°C.60°D.7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AB∥DE,∠CDE=40°,

∴∠B=∠CDE=40°, 又∵FG⊥BC, ∴∠FGB=90°﹣∠B=50°, 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3.(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第6题)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答案】C. 考点:命题与定理 4.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第3题)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摆放位置如图所示,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DE=40°,那么∠BAF的大小为() A.40° B.45° C.50° D.2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CDE=40°,得出∠CED=50°,再根据DE∥AF,即可得到∠CAF=50°,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 =60°﹣50°=1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5.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第3题)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爱”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A.美B.丽C.宜D.昌 【答案】C 考点: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6.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第4题)谜语:干活两腿脚,一腿勤,一腿懒,一脚站,一脚转.打一数学学习用具,谜底为() A.量角器B.直尺 C. 三角板D.圆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圆规的特点:圆规有两只脚,一铁脚固定,另一脚旋转,可判断. 故选:D. 考点:数学常识 7.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第10题)如图,将一张四边形纸片沿直线剪开,如果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内角和相等,下列四种剪法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②B.①③ C. ②④D.③④

洋思中学教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1)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2)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3)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4)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5)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2)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3)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4)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5)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6)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1)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

初中几何基础证明题初一

初一几何证明题 1.如图,AD ∥BC ,∠B=∠D ,求证:AB ∥CD 。 2.如图CD ⊥AB ,EF ⊥AB ,∠1=∠2,求证:∠AGD=∠ACB 。 3. 已知∠1=∠2,∠1=∠3,求证:CD ∥OB 。 4. 如图,已知∠1=∠2,∠C=∠CDO ,求证:CD ∥OP 。 B D E / F C A 2 G 3 B D C A B D / P C A O 2 3B D /P C O 2

5. 已知∠1=∠2,∠2=∠3,求证:CD∥EB。 6. 如图∠1=∠2,求证:∠3=∠4。 7. 已知∠A=∠E,FG∥DE,求证:∠CFG=∠B。 8.已知,如图,∠1=∠2,∠2+∠3=1800,求证:a∥b,c∥d。 B D E / C O 2 3 B D / C A 2 3 4 B D E F C A G 21 3 a c d b

9.如图,AC ∥DE ,DC ∥EF ,CD 平分∠BCA ,求证:EF 平分∠BED 。 10、已知,如图,∠1=450,∠2=1450,∠3=450,∠4=1350 ,求证:l 1∥l 2,l 3∥l 5,l 2∥l 4。 11、如图,∠1=∠2,∠3=∠4,∠E=900 ,求证:AB ∥CD 。 12、如图,∠A=2∠B ,∠D=2∠C ,求证:AB ∥CD 。 A B C D F E 2 1 l l l 3 41 23 45l 21A B C D 34 E B C D O A

13、如图,EF ∥GH ,AB 、AD 、CB 、CD 是∠EAC 、∠FAC 、∠GCA 、∠HCA 的平分线,求证:∠BAD=∠B=∠C=∠D 。 14、已知,如图,B 、E 、C 在同一直线上,∠A=∠DEC ,∠D=∠BEA ,∠A+∠D=900 ,求证:AE ⊥DE ,AB ∥CD 。 15、如图,已知,BE 平分∠ABC ,∠CBF=∠CFB=650,∠EDF=500 ,,求证:BC ∥AE 。 16、已知,∠D=900 ,∠1=∠2,EF ⊥CD ,求证:∠3=∠B 。 17、如图,AB ∥CD ,∠1=∠2,∠B=∠3,AC ∥DE ,求证:AD ∥BC 。 B C D F E A G H B C D E A B C D E A 2 1 B C D F 3E A 2 1D 3 A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 步骤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肯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教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具体来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揭示教学目标 揭示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 二、自学前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度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平面几何基础知识教程

平面几何基础知识教程(圆) 一、几个重要定义 外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恰好交于一点,此点称为外心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恰好交于一点,此点称为内心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恰好交于一点,此点称为垂心 凸四边形:四边形的所有对角线都在四边形ABCD内部的四边形称为凸四边形折四边形:有一双对边相交的四边形叫做折四边形(如下图) (折四边形) 二、圆内重要定理: 1.四点共圆 定义:若四边形ABCD的四点同时共于一圆上,则称A,B,C,D四点共圆基本性质:若凸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则其对角互补 证明:略 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存在一点O使OA=OB=OC=OD,则A,B,C,D四点共圆2.定理1:若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互补,则此凸四边形ABCD有一外接圆证明:略 特别地,当凸四边形ABCD中有一双对角都是90度时,此四边形有一外接圆3.视角定理:若折四边形ABCD中,∠=∠ ADB ACB,则A,B,C,D四点共圆

证明:如上图,连CD ,AB ,设AC 与BD 交于点P 因为∠=∠ADB ACB ,所以 180=∠=∠∠=∠∠+∠=∠+∠+∠= ∠+∠+∠=ΔCPB ∽ΔDPA 所以有 再注意到因此Δ∽Δ因此由此(ΔABD 的内角和) 因此A ,B,C,D四点共圆PC PB PD PA CPD BPA CPD BPA PCD PBA BCD BAD BCA PCD BAD BDA PBA BAD 特别地,当∠=∠ADB ACB =90时,四边形ABCD 有一外接圆 2.圆幂定理: 圆幂定理是圆的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的统一形式。 相交弦定理:P 是圆内任一点,过P 作圆的两弦AB ,CD ,则PA PB PC PD ?=? 证明: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正是洋思经验的精华,尤其是数学课,一定得多做练习。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我认为什么时候课堂上也不能缺了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必要的知识拓展。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导学案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1)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2)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3)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4)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5)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四、教师的作用: 1、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2、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3、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4、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5、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五、“兵”教“兵”: 1、“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2、“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3、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小学几何基础知识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线和角 (1)线 *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4a s=a2 3 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 圆 (1)圆的认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心得体会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习心得体会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学习了洋思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

(完整版)高中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点全集(图文并茂)

立体几何知识点整理 姓名: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l 符号表示: 2. 线面相交 符号表示: 3. 线在面内 符号表示: 二.平行关系: 1.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m l m l l // // ? ? ? ? ? ? = ? ? β α β α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 ? ? ? ? ? ? = ? = ? β γ α γ β 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 α⊥ ⊥m l,,则m l//。 方法四: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和向量共线且l、m不重合,则m l//。 2.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 α α// // l l m m l ? ? ? ? ? ? ? ?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 β β α // // l l ? ? ? ? ? 方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 量,⊥且α ? l,则 α // l。 3.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 α α β // ' ,' , ' // ' // ? ? ? ? ? ? ? ? ? ? 且相交 且相交 m l m l m m l l 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 α β α α // , // // ? ? ? ? ? ? ?且相交 m l m l 三.垂直关系: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 α ⊥ ? ? ? ? ? ? ? ? ? = ? ⊥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m l α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 ? ??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 ?? ?⊥l l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方法三:用向量方法: 若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m l ⊥。 三.夹角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范围:]90,0(?? (2)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ab c b a 2cos 2 22-+= θ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方法二: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 θcos (二) 线面角 (1)定义: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交点除外),作PO ⊥α于O,连结AO ,则AO 为斜线PA 在面α内的射影,PAO ∠(图中θ)为直线l 与面α所成的角。 (2)范围:]90,0[?? 当?=0θ时,α?l 或α//l 当?=90θ时,α⊥l (3)求法: 方法一:定义法。 步骤1:作出线面角,并证明。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方法二:向量法(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 cos sin θ = θ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