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查房介绍课件

泌尿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泌尿外科的业务查房,今天我们所查疾病是膀胱肿 1.掌握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 2.掌握膀胱全切术的术后护理; 3. 掌握尿 4、出院健康宣教。希望通过这次业务查房,我们共同提高该病的医学相 关知识,共同探讨该疾病术后护理要点,也及时解决目前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希望大 家多 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何利琼护士长:下面请责任护士程丽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程丽护师: 患者李国森,男,75岁,因“无痛肉眼血尿 2+天”,于2016年8月 20日以血尿待查收入我科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自行停药后未正规监测。长期吸烟、 饮酒史,否认毒物接触史 及家族性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T 36.8 C P 72次/分R20次/分BP 165/90mmHg 膀胱区无明显充盈,轻度压痛。直肠指诊:前列腺明显增大。 辅助检查:入院后彩超提示膀胱内等回声团块, CT 提示膀胱左侧壁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 提示病变表面大量钙化灶。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及红细胞均增多。 初步诊断:1.膀胱恶性肿瘤;2.泌尿道感染;3.高血压病。 入院后予以尿液培养,行对症抗感染治疗; 8月22日行尿道膀胱镜检查患者配合差, 未能顺利取活检。8月23日行TURBT 术后病检结 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4N0M0),充分术前准备后于 2016年8月31日在全身麻醉下华西医 病员下床活动。 病区 查房 题目 参加 人员 泌尿外科 膀胱肿瘤根治, 后护理 N0 N1 N2 N3 N4 查房时间 2016.9.8 生膀胱全切术 +回肠膀胱术术 主查者 主持人 何利琼 何利琼 职称 记录 主管护师 周媛 查 房 内 容 查房记录: 何利琼护士长: 瘤,查房的目的: 路造口袋的护理。 果为尿路上皮癌,灶性区域内疑有高级别,经强化 CT 考虑已穿透膀胱壁可能,明确诊断为 院教授来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回肠膀胱术,术中诊断为膀胱癌( T4N1M0,手术 顺利,术后考虑患者咼龄,心肺功能差, 术毕送 ICU 监护治疗。术后第二天 9月2日9:00 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我科继续治疗, 予以抗炎、 止咳、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持续胃肠减压、 深静脉置管、腹腔引流管、盆腔引流管、 双侧单 J 管均在位通畅。9月3日停胃管;9月5 日肛门排气;9月6日停腹腔引流管, 指导病员进流质饮食; 9月9日停盆腔引流管,指导

全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1 医护协同小组化按照病种的不同,医疗和护理人员进行相应分组,组成医护协同小组,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各治疗小组医生和护士共同讨论制定常见疾病的诊疗护理路径,并在临床实践中严格参照执行。护理人员参与医生查房、术前讨论、死亡讨论、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在临床护理中实行包干到人的责任制护理,病人自入院到出院,由相对固定的责任制护士提供连续的护理。2门诊住院一体化设立术前准备室,由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和医生组成术前检查医护小组,将术前准备前移,实行门诊——住院一体化。病人在门诊就医后,持入院证到术前准备室完成常规术前检查和术前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电子医嘱系统了解住院部床位信息,并为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开辟门诊——住院部绿色通道,将急症病人直接安排入院。3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化为保证病人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的规范化,各医护治疗小组组织专家充分讨论,确定每种疾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的项目、内容以及相应健康教育,并将这些项目、内容制定成规范的临床路径,提高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4护理康复合作化在早期康复理念的指引下,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早期行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和锻炼成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加强与康复人员的学习和合作,邀请康复治疗师为护理人员进行康复专题讲座,拓展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利用工休座谈会,康复人员和护理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共同为病人进行集体健康教

育,以增强健康教育效果,促进病人康复。责任护士资质:参加医护一体化团队的护士为有 5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具有一定的健康教育和临床教学经验;具有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尤其是专科知识的掌握;能评判性的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按照医疗分组,每个医疗组配备护士,并固定搭配,随同医生管理病员。制作专用医护共用的病情交接汇报表格及能清楚、准确反应患者病情重点的记录表,对病人病情做好交接班。评价指标及工具收集医护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改革前后一年的数据并进行比较。1术前等待日和平均住院日由医院经营运行管理部提供数据。2患者满意度采用湘雅二医院质控专用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共计14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满意5分,较满意4分,较不满意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问卷满分为100分。由医院聘请的第三方调查员在患者出院时完成满意度调查。3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采用Muelet/Mc-Closkey Satisfaction Scale (MMSS) 量表量表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该量表包括社会交往机会、与同事关系、被称赞和认可、家庭-工作平衡、专业发展机会、支配决策机会、对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等8个方面31个条目。评分使用5级评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原量表Chronbach’α系数为0.52~0.84,总的Chronbach’α系数为0.69;Pearson相关系数为0.758[2]。彭刚艺等[3]将

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讲稿

开展医护一体化 -----提高ICU护理质量 时间:2014年 地点:门诊大楼5楼会议室 主持人:张琳 参加人员:全院护士长 主要内容: 张琳护士长: 尊敬的护理部领导及护理同仁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科查房的题目为“实施医护一体化,提高ICU护理质量”。ICU是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应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实施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ICU医护人员不间断地对危重病人施行观察和处理,力争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最正确的治疗,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生命。因此,ICU医护人员的相互合作和密切配合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我科自1998年建科以来发展一直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大地震,重症医学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国家对重症医学科的重视进一步加大,以此为契机,我院ICU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监护设备增加,ICU专职医生的确定,专科护士的培养,使ICU危重病人大幅增加,危重监护技术明显提高。但是随着ICU年轻护士和医生的增加,如何加强年轻医生护士的培训,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是我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召开了专题

质控会议,并于2012年启动新的晨交班模式,这是我科开展的首例医护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运行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使我科认识到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施在我科的重要性,随后我科相继开展了医护一体化查房、医护一体化业务学习、病例讨论、安全转运等。下面请喻斌介绍医护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喻斌护师: 根据美国护理协会研究表明,国外没有“医护一体话的概念,应用较多是“医护合作”。医护合作是医生与护士之间的一种可靠合作过程,医护双方均能认可并接受各自的行为与责任范围,能保护双方利益,并达成共同实现的目标,同时医护之间有合理分工、密切联系、信息交换、相互协作、补充和促进,而非单纯的医护一起工作,而是医护之间形成有分工、有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换、相互协作、补充和促进的共事过程,共同分担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责任,共同决定和施行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构建了护理新模式,即由三线(组长)、二线、一线组成的医生系列和二级责任护士、一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的护士系列共同构成一个“团队式”的治疗护理小组。 由于传统分体式医护工作模式不再适用于现代医疗改革与发展,ICU病人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医护合作,护士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需要医护合作,畅通的沟通与交流是医护合作的重要保障。医护关系

医护一体化工作方案.doc

/ 5 1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施方案 为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我科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患双方满意度,我科积极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快速康复为目标的医护之间的一种协作模式,医护之间有合理分工、密切联系、信息交换、互相协作、补充和促进。“医护一体化”不仅能共同解决病人的问题,提升治疗护理成效,而且医护沟通良好,达到信息共享,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从而提升临床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一、实施目的 医护密切协作,共同加速住院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实施方案 1、组建“医护一体化”的工作小组:科室将医护分为两大组,在总负责人及组长带领下指导医护小组相对固定的共同管理病人。 2、建立医护之间有效的沟能机制:采取晨会集体交班制,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医护共同查房与病例讨论,在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

3、医护共同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围术期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练;做好重点患者的观察、交接和解释工作,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三、实施效果考核指标 (一)、通识性指标持续改进: 1、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较前降低 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 (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提升 1、膝关节: ⑴、膝关节镜术后支具佩戴合格率 ⑵、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合格率 ⑶、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操作合格率 2、髋关节: 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合格率 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翻身合格率 四、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一套合理的工作流程:在排班上注意保证白班在相对固定的时段内 / 5 2 由同一个护士负责,其他人员参与轮班,然后规律性地置换另一护士来担任白班责任护士。避免短期内白班责任护士的频繁调换,给患者造成不便,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巩固,也影响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全面

医护一体化如何实践

"医护一体化"如何实践 随着护理行业的发展,其在促进人类健康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被认可和关注。不论是从医院角度还是医生角度,都已认识到护理工作是整体医疗中不可分割的关键部分。“医护一体化”理念在国外早已备受重视和推崇,期待在国内也能早日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护理服务。这种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轨道,重建医、护、患三位于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与医生面对面,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病例讨论及患者回访,在病人提供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更加明确了护士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住院患者面前,都有一个由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组成治疗护理小组,医护工作各有侧重,无缝隙沟通。与之前护士工作不同的是,现在的护士工作前置,跟随医生共同查房,包括患者随访工作,为患者提供从入院、住院、出院到院外随访无缝隙整体护理。 建章立制 护理部(或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师办组成的医务部)相关部门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标准、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条款、优质护理考核办法和奖惩条例,并成立由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造成的医院优质服务督导促进小组,并将医院优质服务方案及措施,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医护人员中进行广泛宣传培训学习。 明确目标 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的推广与实践,首先要在病区医护人员中,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让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护士对于患者病情要有清晰掌握,包括心理、情绪也要关注,这就要求护士提高自己的人文综合素质。这不是一个阶段就能提上去的,因此,“医护一体化”,只是开了个头,尚处摸索前行阶段。 无缝沟通 一个病人入院,异常口渴,责任护士马上告知主治医生,医生立即让患者检查血糖,血糖指数竟然高达25mmol/L!后经及时会诊,避免了不良后果。医护之间若要做到医护一体化,最大的工作特点就是要做到及时的无缝隙沟通。医护沟通及时、到位,“医护一体化”模式才能谈得上实施。 试行推广 为了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更广、更深的发展,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医院在实践“医护一体化”上,可先制定一个病区做试点,开始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如某医院率先在妇产科执行医护查房:每天晨交班后,妇产科主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在患者旁边进行交班、查房、讨论,责任护士将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身心状态等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提供给医生,医生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查房时医护一体化进行专业讲解,提高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责任护士可就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向医生及时提出,达到优化的协作与互补,医生与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的治疗护理步骤统一、健康宣教一致,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实施一段时间,摸索总结出成熟经验后,再逐渐在全院范围内铺开执行。 院外拓展 实行医护捆绑式医护患模式,共同为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促进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医护还要共同探寻并建立病区随访策略,旨在使优质护理服务延续到出院后。例如:在骨科病区,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实施“医护一体化”随访模式。患者病区随访组共同出

2021年医护一体化

医护一体化 欧阳光明(2021.03.07) 医护一体化的实施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如今,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已经不仅限于医护人员的个人水平,而更倾向于全方位、全流程对医院提出质量要求。井喷式的医疗需求增长和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难平衡,这些都给科室和医护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同时新医改正在加速向纵深推进,医疗资源布局的调整、经济补偿结构的变化、以及病人就医模式的转变等重大形势变化,对经营模式及护理行为方式等都带来深刻影响,对护理管理水平和护士队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我们的传统治护模式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如: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缺乏护士培训及自我提升,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差,对患者的差异化沟通能力不足,以及医护患之间机械的条块分割,彼此之间沟通交流不畅,协调整合性不够等。面对经济社会深度转型、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矛盾困难积聚叠加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医护团队,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主动服务能力,来积极的应对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新挑战,是我们科室管理者面临的巨大课题。 预期目标:

我科自2016年1月份起,不断实践并完善医护一体化的全新工作模式,以期在创新护理质量管理、优化护理服务模式、建设护理学科内涵等方面,达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概念: 那么,什么是医护一体化呢?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护理服务。 实施方法: 为保证医护一体化能够有序进行、顺利进展,我们需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①首先,护士长要积极的与科主任沟通协商,使其认识到医护一体化管理对于科室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取得科主任的支持,这是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前提。 ②而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是实施的关键,所以,我们在科室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及服务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以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提高参与度。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人员的分组和流程的优化。 ③在人员分组方面,我们将科内医护人员按能级平衡的原则,分为3个相对固定的医护小组,每组负责固定的床位,施行医护一体化分管病人。 ④流程再造与优化: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护理活动(包括入院评估、检查处置、术前讨论、术后指导、住院病历质控等)和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均固定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如果患者再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