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内部控制缺陷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的缺陷

内部控制的缺陷

内部控制的缺陷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内部控制的缺陷也变得更加普遍和突出。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的缺陷的定义、原因以及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定义及分类内部控制的缺陷指的是企业内部在制定和执行控制措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疏漏。

根据缺陷的性质和发生的阶段,内部控制的缺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设计缺陷:指的是控制措施的设计存在问题,缺乏完备性或有效性。

例如,企业制定的控制措施过于复杂或不适合实际业务流程,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2.实施缺陷:指的是控制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例如,员工对控制措施的执行不到位或存在疏忽,导致控制措施无法有效地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

3.运行缺陷:指的是控制措施在长期运行中出现失效的情况。

例如,企业没有及时跟进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导致控制措施无法及时调整或修正,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效果逐渐降低。

4.评价缺陷:指的是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存在问题。

例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不全面或不准确,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问题和缺陷。

原因分析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员工的不当行为或失职导致了内部控制的缺陷。

例如,员工不遵守制定的控制措施,或者故意绕过内部控制程序。

2.技术因素:企业信息系统的漏洞或不完善会增加内部控制的风险。

例如,系统的权限管理不合理或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恶意攻击和侵入。

3.管理因素: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缺陷。

例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导致控制措施不完善或不严格执行。

4.环境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缺陷。

例如,法律法规的改变、竞争对手的行为等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缺陷会增加企业的业务风险,例如内部欺诈、资产损失等。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谷歌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谷歌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谷歌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对谷歌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内部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对于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谷歌公司是一家领先的技术公司,但其内部控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问题分析1. 管理层监督不足谷歌公司的高层管理层在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存在不足。

管理层未能有效地确保内部控制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得以存在并演变。

2. 信息技术系统不完善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谷歌公司的内部控制应该特别关注信息技术系统的完善程度。

然而,存在一些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例如系统访问权限管理不严格、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不完备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风险。

3. 财务报告流程缺陷谷歌公司的财务报告流程存在一些缺陷。

内部控制的审计和监督过程不充分,导致财务报告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错误和不准确性。

这可能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判断。

4. 内部控制框架缺乏完整性谷歌公司的内部控制框架在一些方面缺乏完整性。

一些重要的内部控制要素没有被充分纳入和应用,例如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规范和执行等。

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谷歌公司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以改善内部控制:1. 加强高层管理层的监督力度,确保内部控制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2. 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加强系统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3. 加强财务报告流程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完善内部控制框架,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规范和执行等方面的内部控制要素。

结论谷歌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监督力度、完善信息技术系统、改进财务报告流程和完善内部控制框架等措施,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并进一步提升谷歌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与对策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与对策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与对策1. 资金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常常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导致资金的使用和流转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这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滥用、挪用等问题。

对策可以是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流程和制度,加强对资金的核查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2. 人员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通常人员结构简单,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这导致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工作责任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对策可以是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3. 信息系统不完善: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环节出现问题。

这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影响企业决策和管理。

对策可以是引入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确保信息的高效、准确流转。

4. 内外部联系不紧密: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相对疏密,内外部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滞后。

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无法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

对策可以是加强部门之间和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

5. 监督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的监督机制相对薄弱,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这可能导致企业内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解决,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对策可以是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如内部审计、内部监控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主要包括资金管理不规范、人员管理不规范、信息系统不完善、内外部联系不紧密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和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论文若干问题讨论以及解决方案-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论文若干问题讨论以及解决方案-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论文若干问题讨论以及解决方案 - 开题报告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性、财务报告准确性以及合规性等方面。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凸显,各种舞弊、欺诈、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论文旨在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论文研究进行探讨,厘清内部控制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的内部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研究问题及内容问题一: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漏洞虽然企业普遍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各种缺陷和漏洞,例如:•内控责任主体不清,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内控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内部员工的素质与教育水平低,缺乏内控意识;•部分企业高管以及内部审计团队素质低下、态度不端正、审计能力不足等。

这些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都有可能引发企业安全事故、财务风险等问题,甚至后果十分严重。

问题二: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了解决上述内部控制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挥。

研究重点将围绕如何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以下方面:•如何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方案和制度,确保企业的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和完整性;•如何建立一套完善、实用、有效的内控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增加内控意识;•如何提高高管以及内部审计团队的素质,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论文预期研究结果在本论文研究完成后,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分析内部控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如何解决提供思路;2.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进行明晰,使相关人员明确具体的问题点,方便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解决;3.通过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4.为企业建立一套完整、满足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方案提供理论支撑;5.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组织为了保护其资产、促进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和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等要求,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

然而,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常见缺陷进行说明。

第一,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有些组织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导致无法确定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这样就使得组织在面临风险时无法及时应对,可能导致财务损失和声誉受损。

第二,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权限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如果责任不明确或权限过大,就可能产生权力滥用和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

第三,监督和检查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然而,一些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导致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甚至被绕过,从而失去了控制的效果。

第四,信息系统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组织已经依赖信息系统来进行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

然而,一些组织的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容易受到恶意攻击或出现数据丢失等问题,从而给内部控制造成隐患。

第五,员工素质和行为不当。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离不开员工的配合和积极性,如果员工素质低下或者存在道德风险,就可能出现违规行为和操纵财务信息等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作用。

以上仅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一些常见说明,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针对这些缺陷,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加强风险管理和评估,确定关键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制度,确保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的清晰和合理。

第三,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监管机构的设立和配备。

第四,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来防范信息系统相关风险。

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

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

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管理者在保障高校正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建立和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控制措施以及检查、监控、评价和完善内部运作的机制。

对于高校而言,内部控制缺陷会对学校的各方面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并及时发现和改进常见的缺陷。

1、管理职责分配不清: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工作职责重复或者出现漏洞现象。

这些问题通常会导致高校内部流程不畅、教学工作无序,严重甚至会引发管理混乱。

2、内部审计工作薄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力度或者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能达到防范和发现风险的目的。

3、信息化建设不足: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数据处理和信息交互过程中存在问题,缺乏完整的信息技术支持,导致信息流程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4、资金管理不规范:高校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资金流向不清晰、财务记录不完整,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容易引起资金流失和滥用的现象。

5、人员管理不规范:高校人员管理中存在着岗位职责分配不明确、人事档案管理不善、员工培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员工职业素质和岗位责任心,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事业发展。

1、科学地划分管理职责。

高校应该建立详细的管理职责划分规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职责,避免重复或者遗漏,从而提高高校内部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完善内部审计机构。

高校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从而提高高校内部风险管理的水平。

3、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处理和交互的效率,建立和完善高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从而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和控制。

4、加强资金监管。

高校应该加强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制定严密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预决算制度,加强财务监控,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论文]内部控制缺陷

[论文]内部控制缺陷

[论⽂]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论⽂【摘要】国内的研究者就应该在考虑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初级阶段特征的前提下,以国外的研究⽅法(研究视⾓)为导向,在进⼀步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去拓展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主题,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各类公司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引⾔从20世纪初R.H.蒙哥马利提出内部控制牵制理论开始,内部控制在企业内在管理需求的推动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世界各国⼴泛认可。

尤其是在2002年接连发⽣的安然、世界通讯等重⼤的财务舞弊案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SOX法案,从监管的⾓度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情况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如法案中302和404条款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内控报告,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重⼤内部控制缺陷,在对其有效性进⾏评价的同时要求外审师提供内部鉴证报告。

这就使学者的研究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逐步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以及保证内部控制的执⾏效果上来。

因此,本⽂就选取了内部控制执⾏效果的⼀个重要⽅向——内部控制缺陷进⾏综述:由于国外关于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本⽂主要是以近些年被世界会计学术界⼴泛认可的三本顶尖会计学术杂志(Top3:JAE、JAR、AR)的相关⽂章为圆⼼,以近5年可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所发表的⽂章为半径来进⾏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动态综述就TOP3⽽⾔,近些年关于内部控制的⾼质量⽂献约有50篇左右,⽽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的⽂献有22篇(其中20篇是关于企业的,剩余2篇是关于公共部门与⾮营利组织的),本⽂仅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献;⽽近5年具有代表性的⽂献是以EBSCO与ELSEVIER两个外⽂期刊库为依据(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关键词)获取的,并且选择其中相关度⾼且具有代表性的⽂献进⾏综述。

从这两⼤来源来看,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献主要是从两⽅⾯来⼊⼿的:⼀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分为公司内部影响因素与公司外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特征、公司投资、财务报告质量等;公司外部因素主要有投资者保护、外部审计、其他的外部判断。

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与应对方案

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与应对方案

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与应对方案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控制企业内部各
种活动的过程和制度。

在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包括制度不完善、监督
缺失、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应对方案。

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一大缺陷是制度不完善。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政策、流程
和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行为符合法规和规范,并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在制定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制度
能够灵活适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

监督缺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另一个缺陷。

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能
够有效执行。

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审核和评估等措施。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
各个部门和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审核和评估可以通过对企业
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在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中,操作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
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操作程序等
措施,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

针对上述缺陷,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方案来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加强内部
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优化,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建
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审核机制。

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
的重视程度和操作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缺陷论文【摘要】国内的研究者就应该在考虑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初级阶段特征的前提下,以国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导向,在进一步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去拓展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主题,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各类公司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引言从20世纪初R.H.蒙哥马利提出内部控制牵制理论开始,内部控制在企业内在管理需求的推动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而这五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尤其是在2002年接连发生的安然、世界通讯等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SOX法案,从监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情况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如法案中302和404条款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内控报告,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在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求外审师提供内部鉴证报告。

这就使学者的研究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逐步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以及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上来。

因此,本文就选取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述:由于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本文主要是以近些年被世界会计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三本顶尖会计学术杂志(Top3:JAE、JAR、AR)的相关文章为圆心,以近5年可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为半径来进行综述。

二、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动态综述就TOP3而言,近些年关于内部控制的高质量文献约有50篇左右,而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有22篇(其中20篇是关于企业的,剩余2篇是关于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本文仅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而近5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以EBSCO与ELSEVIER两个外文期刊库为依据(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关键词)获取的,并且选择其中相关度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

从这两大来源来看,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入手的:一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入手,分为公司内部影响因素与公司外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特征、公司投资、财务报告质量等;公司外部因素主要有投资者保护、外部审计、其他的外部判断。

二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入手,主要包括对盈余质量、对权益成本、对债务成本、对融资、对市场的反应、对审计费用、对会计稳健性等影响。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1.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内部影响因素。

(1)公司基本特征。

这里公司基本特征是指公司的财务、业务、规模、经营环境、前景等。

Hollis A.Skaife等(2007)经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经营复杂、近阶段组织结构变化、更高的会计风险,高审计师辞职率、内控低投入等特征。

Jeffrey Doylea等(2007)用2002年8月到2005年间779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作为样本去检验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检验发现:有内控缺陷的公司,更趋向于较小、较年轻、财务状况不佳、更为复杂、成长迅速或者是进行了重组的公司;实体层面控制问题越严重的公司,其规模越小、越年轻,财务状况也不佳,然而实体层面控制问题不太严重的公司,其财务状况较好,但是公司是较为复杂、多样和有快速转变的业务。

Lixin Su等(2014)发现了在控制了公司过去的销售增长额和一些其他影响销售的因素以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伴随着公司销售增长额大幅下降;并且这种下降会伴随着公司的工业客户、耐用品工业等表现的更为明显。

Hollis A.Skaife等(2013)验证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内部交易的盈利能力是与公司的有效控制有关的,内部交易是有益于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

Anna Chernobai等(2013)发现,在2006年日本颁布金融商品交易法的前提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是很年轻的,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不稳定的经营环境,更可能受到财务上的限制的。

(2)公司治理。

这里的公司治理综述不仅包括公司治理的整体,还包括董事会等具体治理特征。

Udi Hoitash等(2009)运用了审计委员会专家的自传中的数据,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治理之间有较明显的关系。

Jean C.Bedard等(2012)证实了特殊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率与公司资源的有用性和公司治理质量之间的联系是有区别的。

Beng Wee Goh(2009)通过研究证实了有独立董事的公司是更可能去及时的修正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的。

Hai Lu等(2011)研究了加拿大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是包含在公司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并且这些缺陷既不被管理层确认,也不被外部审计来确认。

Rani Hoitash等(2012)通过一个实证测试概念模型证明了公司首席财务官的总收入、津贴以及权益报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

与上述作者相左观点的是Jonstone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呈正相关;同时也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特征的提高改善呈正相关。

(3)公司投资。

Mei Cheng等(2013)证实了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他们运用SOX法案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检验投资行为的样本,通过检验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前,当公司的财务受到限制时,他们的投资是不足的;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后,公司的投资效率是明显的提高了。

Jong-Hag Choi等(2013)调查了在公司和个别部门两个层级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财务报告中人力资源投资的效果,运用了与实现内部控制有关的员工的数量比率作为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替代,证实了员工的内部控制、公司内部人员比例以及一些关键部门的变化是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

(4)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所综述的既包括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包含内部审计师的相关内容。

Shu Lin等(2011)运用了214家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审计的职能的属性与活动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的缺陷是与内部审计职能存在负相关。

Yan Zhan等(2007)认为如果公司的审计师具有很高的独立性,那么公司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有内部控制缺陷的。

(5)审计委员会特征。

审计委员会的特征综述包括其质量、独立性、规模等内容。

Jayanthi Krishnan(2005)在研究1994~2000年间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时,选择了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其专长三个维度来衡量审计委员的质量,同时以内部控制缺陷和可报告的情况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

经过检验证实,在更换审计师的前提下,得出了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频率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呈负相关,并且进一步证实了拥有财务专长的委员越多,内控缺陷发生的概率就越小。

Vic Naiker等(2009)检验了在SOX法案404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外审人员有关或无关的前审计合伙人存在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与审计委员会有关联的原审计合伙人就职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但是,这个结论与NYSE和NASDAQ关于此所制定的规定是有出入的,还应该进一步验证,同时也应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6)财务报告质量。

Emma-Riikka Myllym?ki(2014)通过实证检验SOX法案404条款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否可以预测未来财务报告的质量,得出了上一期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可以预测之后的财务报告质量。

Aloke Ghosh等(2013)认为在遵循了SOX法案的前提下,预先披露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会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内部控制的问题、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

Samir等(2011)在检验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评级变化的效果时发现报告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增加财务报告可靠性和透明度的风险。

2.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外部影响因素。

(1)投资者的保护。

Guo Jin Gong等(2013)以SOX法案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去评价美国国内投资者保护与所有权结构的影响。

证实了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披露的质量(内部控制缺陷等质量)。

Alex P.Tang等(2010)研究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成分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与总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水平呈正相关,而这种正向的关系是受到短期投资这与短线投资的驱动。

Rose等(2010)进行了三个实验室研究:前两个是分别对97个和53个非专业投资者的研究,第三个是对47个专业投资者和28个财富杂志500强的董事的研究,证实了当内部控制缺陷等被十分详细的披露时,专业的投资者就会增加对投资风险的评价,同时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感知。

(2)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的综述主要包括审计师的判断、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等。

Beng Wee Goh等(2013)探索了两种审计意见(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意见与持续经营的审计意见)的联系,运用了2004~2009年报告了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的1110家财务陷入困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增加了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但是重大缺陷会增加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意见的不确定性。

Wolfe C·J等(2009)认为内部控制偏差(可能带来重大缺陷)分为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同时通过管理层劝说106名经验较丰富的审计师的实验,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两个角度去观察管理层分别采取两种劝说策略会不会影响经验较丰富审计师的评估。

经实验证实:对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在更多的采用让步策略的前提下,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就会降低对缺陷显著性的评估;而对于人为控制偏差两种劝说策略没有明显的区别,也不会降低审计师对缺陷显著性的评估。

Vishal Munsif 等(2012)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报告滞后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发现了修正了预先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审计报告的滞后明显减少。

Shu Lin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与分级实践审计业务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协调存在正向的关系。

(3)其他的外部判断。

Sarah B.Clinton等(2014)认为美国资本市场的财务分析师是连接公司与监管部门的很重要的中介,并且通过检验证实了当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后,财务分析师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就会下降减少,同时有益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

Li xu等(2012)研究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对投行分析师的影响。

发现了当被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普遍存在的类型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的公司相比,分析师的预测是不太准确的;同时也证实了声誉好的经纪公司能够抑制这种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