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成都地区岩土工程条件概况一览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工程地质论文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分析人才机遇 这学期我学了工程地质课使我对工程与地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开工建设,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工程成败的实例足以证明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威性。 2 工程地质的技术进步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为工程地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托。由于有了各种新技术的支持,工程地质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就成为可能。定量分析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在学术界十分活跃。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条件6.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建设中的任务:1.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良的建筑地址2.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3.选定地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及运营作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矿物和造岩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其他性质岩浆岩常见结构的名称: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2.按岩石中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按岩石中颗粒相对大小来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 岩浆岩常见构造名称: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简易分类:1.根据化学成分: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根据形成条件: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沉积岩的常见结构名称: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结构4.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胶结物种类及胶结类型:1.硅质2.铁质3.钙质4.泥质5.其他(石膏)基地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沉积岩的构造名称: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波痕、泥裂3.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 主要的沉积岩有:1.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2.黏土岩类:泥岩、页岩3.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变质岩的构造种类:1.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2.块状构造3.变余构造 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混合岩 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风化分带: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松散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1.气候、地形和地下水的影响2.岩石性质的影响3.断层、裂缝的影响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未风化

成都市地方标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

成都市地方标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前??? 言 本标准由成都市房产管理局、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华昌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诚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富力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学明、蔡任重、姜礼、巫庆敏、庞琳、 曾光德、杨波、董伟、何昌伟。 ? 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客户服务、房屋共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的运行及维护、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绿化的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写字楼物业服务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则 DB51/190? 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56号《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卫监督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 写字楼 为商务、办公活动提供空间的建筑及附属设施、设备和场地。 3.2 ? 物业管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重点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工程地质条件】所谓的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对建筑的安全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任务】所谓工程地质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粘滑】活断层出现的间断地、周期性的突然错动现象称为粘滑。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 【地基效应】地基效应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出现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的效应。 【全迹长】裂隙的两个端点在测网上、下界测线位置以内,裂隙的可见迹长称为全迹长。【半迹长】裂隙的一端延伸出测网的顶、底界外,而另一端在测网内出现,且与中线相交时,裂隙在中测线上的交点与裂隙在洞壁上的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裂隙的半迹长。 【截(断)半迹长】裂隙在中测线的交点至裂隙与测网顶、底界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裂隙的截半迹长。 【泥石流】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拱坝】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向上游弯曲,呈曲线形、能把一部分水平荷载传给两岸的挡水建筑,是一个空间壳体结构。 【重力坝】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的尺度,是指该地点 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建筑地方标准] 成都电力隧道工程建设设计技术导则(成建委〔2014〕421号).doc

成都电力电缆隧道工程建设设计 技术导则 2014-12-12 发布2015-01-01 实施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前言 本导则根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供电公司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 导则编制组在参阅了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地方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电力电缆隧道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的实际情况,完成本导则的编制工作。 本导则涵盖成都市电力电缆隧道工程建设、设计等方面,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电力隧道总体设计;4 电力隧道土建建设工程;5 电力隧道附属工程。 本导则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管理组”(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导则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导则参编单位: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供电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李初元张锁梅森林张敏 何东潘翀马骏逸陈俊材 帅颖姬永红聂俊英陶风德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2) 3.电力隧道总体设计 (4) 3.1一般规定 (4) 3.2电力隧道总体设计 (4) 4.电力隧道土建建设工程 (7) 4.1一般规定 (7) 4.2工程基础条件调查 (8) 4.3结构上的作用 (8) 4.4材料 (9) 4.5电力隧道结构型式 (12) 4.6构造要求 (13) 5.电力隧道附属工程 (15) 5.1电力隧道消防系统 (15) 5.2隧道内电气与照明系统 (16) 5.3通风系统 (18) 5.4排水系统 (18) 本导则用词说明 (20) 引用标准目录 (21) 条文说明 (23)

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程地质学必考重点

绪论 &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特点: (1)边缘学科: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 (2)分支学科:地质学的分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 (3)应用学科:服务于工程建设 &相互制约关系举例: Eg:在高烈度区、岩土体稳定差的地区修建水坝、水库,造价高,另一方面水库的修建使近坝、库岸的岸坡的稳定性降低,尤其是水位骤然升降经常引起岸坡失稳,蓄水引起水库诱发地震等。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的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地形地貌条件 地质结构和地应力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水文地质条件 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承载力与变形问题 (2)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3)露天采矿场—采矿边坡稳定性问题 (4)土石坝—坝基渗透变形和渗漏问题 (5)砼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性问题 (6)砼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问题 其它的还有:水库渗漏、库岸再造、库周浸没、砂土液化、地面沉降问题等。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a.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择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顺利进行; b.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c.提出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等。 第一章 了解-土的定义——土是由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而成的疏松沉积物,它们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着的固、液、气体三个部分组成的多相体系。粒径——土颗粒的大小,通常以其直径(d)来表示,单位一般采用毫米(mm)。注:土颗粒并非理想的球体,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粒组——按粒径划分的颗粒组别,同一粒组的土颗粒成分及性质相似。 掌握土的粒度成分的累积曲线表示方法,运用; 土体的构造:在一定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结构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宏

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

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试行) 1.说明 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标准,依据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50016—1998《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成都市绿化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养护管理工作的内容: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柱、绿地容貌、设施维护等。 本标准养护管理适用范围: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 本标准适用成都市绿化养护施工及其工程管理和监理。 本标准特殊术语说明 1.5.1绿化养护管理是指在绿化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为使园林绿地达到整洁美观,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而采取的一切养护管理措施。 色块灌木指绿地中成片种植的彩叶植物或开花灌木。 造型灌木指用修剪、捆扎等方法整修成特定形状的灌木。 花卉指木本观花植物及草本观花植物的总称。 盆草花指盆栽草花及地栽草花(含宿根花卉)的总称。 花灌木指观花类灌木及小乔木。 2.养护的直观标准 长势树木长势旺盛。 叶片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无明显虫屎、虫网、被虫咬食叶片数量、每株在10%以下。 枝干树干挺直、倾斜度不超过10度,树干基部无蘖芽滋生、枝干粗壮、无明显枯枝、死桩、基本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介壳虫在主,侧枝上基本无活虫。树冠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侧枝分布均匀、枝条疏密适当,内膛不乱,通光透光。 行道树分枝点高低、树高、冠幅基本一致,无连续两株缺株、相邻5株的高差<10%。 花灌木着花率高、开花繁茂、无落花落蕾现象。色块灌木无缺株断行、覆盖度达100%,色块分明,线条清晰流畅。 绿篱、造型灌木形状轮廓清晰,表面平整,园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藤本长藤分布合理、枝叶覆盖均匀、附着牢固、覆盖度达85%以上。 盆草花生长健壮、花繁叶茂、无残花败叶。花坛整洁美观、四季有花、层次分明、图案清晰、色彩搭配适宜。 草坪生长茂盛、叶色正常、基本无秃斑、无枯草层、无杂草、无病虫害、覆盖度达98%以上,留茬高度经常保持在6-8 cm。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Geological Engineering (081401) 一、专业简介(Ⅰ Major Introduction) 地质工程专业门类为工科,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专业之一,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撑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始建于1956年,“探矿工程系”专业始建于1959年。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探矿工程”专业改名为“勘察工程”专业。1999年,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专业分别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分别隶属于当时的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勘察与机电工程系。2001年底,成都理工学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统一归属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仍设工程地质和钻掘工程两个方向。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以地质学及机械学原理为基础,认识、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我校工程地质方向主要在山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钻掘工程方向在岩土钻掘工程材料、岩土钻掘机具、定向钻探与取心、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平。 本专业全面落实企业导师制度,采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四年中,每年一次校外实习。 二、培养目标(Ⅱ 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相关工程训练,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地质工程相关领域承担资源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经过持续学习和工程实践锻炼达

成都地区主要高校目录表格

成都地区主要高校目录表格 2012年版本成都市区(无规则排名)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商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成都校区)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都第五冶金职工大学(跳蹬河校区)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成都第五冶金职工大学(水碾河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郭家桥分院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管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西华大学(人南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信联创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成都交通学校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校区)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高专】成都市职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山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人南校区)四川省工贸学校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白果林校区)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校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 成都医学院(天回校区)西部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成都发动机公司职工大学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职工工学院 温江区(无规则排名) 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温江校区)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星航空旅游专修学院【四川航空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温江校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成都嘉华建筑专修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高级技工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成都嘉华建筑专修学院 龙泉驿区(无规则排名) 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东校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成都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大学附设华西卫生学校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省卫生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四川省卫生学校 成都航天职业技术学校(龙泉校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龙潭校区)

四川省地方标准-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估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四年十月

《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估规程》是2014年成都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之一,由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和成都市标准化院联合起草。起草组在起草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成都市实际情况,并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协调、论证、修改,同时还广泛地征求了起重机械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以及检验机构和监察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现在的《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估规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现将《标准》编制中的主要情况说明如下。 一、工作简况 1.必要性 起重机械作为八大类特种设备之一,广泛使用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设施。截止2014年1月,成都市在用起重机械2万多台,其中桥式起重机高达1万4千多台。数量众多的桥式起重机特别是一些使用年限已较长的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1、使用管理水平低下;2、维护保养未及时跟进,不能落实到位;3、设备服役时间长,工作等级高,结构及机构损耗大。多方面因素导致了该类特种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带病运行。 目前,我市大部分桥式起重机的使用单位严重依赖特检机构每2年一次的定期检验。而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是国家法定的强制性检查工作,该项工作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手段都是检验技术规程所规定,只能反映起重机械静态的安全状况,即设备检验当时的状况。由于使用工况的繁重,加之维护保养水平、使用管理水平、工作环境和相关设备参数的不同,该类特种设备的综合安全状况不能通过定期检验工作体现出来。显然,要彻底解决起重机械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每次的定期检验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对一些使用年限已较长的桥式起重机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该类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掌握桥式起重机该类特种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加强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宏观控制,变该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事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立足品牌建设 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家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地质资源勘探与国土资源开发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搞好本科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建立了以地质勘探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和国土资源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于1956年6月2日在成都东郊的荒野之地破土动工。来自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勘探学院的教师和建设者一起,不畏艰难困苦,连续奋战,短短的四个月就完成了初期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 建校之初,学校物质条件较差,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干部教师不得不挤在一起备课办公。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创业者的艰苦努力,首批1 580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77.62%。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作风,经过十年的建设,至“文革”前,学校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地质高等教育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了6届3072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尊师爱教,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怕艰苦,坚决服从国家分配,为地质事业勇于献身”的优良校风。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但许多教师并未放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学校依靠教师来自多所重点大学的学缘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校队(学校与地质队)合作开办了12期培训班(七?二一大学)。1972年至1976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生3055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我国藏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多吉等。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项目1 60多项(至1975年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携带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仪,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等。结合生产劳动,教职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开挖了一个人工湖——今日校园之砚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获得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条件建设方面的欠账较多。据统计,从1956年建校起至2000年,国家的投入累计仅约4.68亿元。学校依靠这些投入,建设了一所拥有1608名教职工、1.3万在校生、28 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联合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700亩校园面积、6 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平方米校舍的现代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5万名本专科生、1000多名硕士和近200博士,取得了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较高的产出效益。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以来,并未获得特别的建设经费投入,5年间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累计约5.468亿元。5年来学校共培养本专科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征求 意见稿)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工作组 二〇一四年九月

一、工作简况 1.编制背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的生活观念、方式和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城乡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增强,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构建和谐城区迫切需要通过社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保障。而社区服务保障是建立在具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之上的,社区用房(或称社区公共用房)是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市社区用房存在建设不均衡,面积差异较大,功能布局不科学,服务不完善,标识标牌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规范社区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文件,并做出了具体要求。如(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要求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2)四川省委办公厅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服务的意见》(川委办〔2013〕22号), 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百户居民拥

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3)成都市委办公厅于2013年出台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成委发〔2013〕3号),明确要求城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涉农社区及村的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400平方米。为推动社区用房的规范化建设,成都市民政局在综合成都市社区用房现状和政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研制工作,并委托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起草标准。 2.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了保障社区服务功能的建立和完善,使社区居民在寻求社区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得到应有的服务,对社区公共服务用房进行标准规范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 本标准对成都市各类社区用房的总建筑面积做出了明确要求,并针对社区应具备的服务功能,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社区用房分类及其相应面积要求;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和保障社区用房的稳定,本标准对社区用房的标识标牌、管理和维护也做出了相应规定。 目前国外的管理体制和对社区所赋予的服务功能不同,在社区公共用房方面没有相应规定;国内部分省市虽然在社区用房上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基本都是从宏观层面对社区用房总面积提出了要求(具体情况见附表),本标准则是从具体层面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要求,

成都市地方标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

成都市地方标准 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成都市房产管理局、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华昌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诚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富力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学明、蔡任重、姜礼、巫庆敏、庞琳、曾光德、杨波、董伟、何昌伟。 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客户服务、房屋共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的运行及维护、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绿化的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写字楼物业服务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则 DB51/190 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6号《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卫监督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写字楼 为商务、办公活动提供空间的建筑及附属设施、设备和场地。 3.2 物业管理

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深埋长大隧道研究进展》

3 深埋隧道地质灾害及其评价与控制 黄润秋徐则明 1 前言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及城市排污等领域建成近200条长度接近或超过10 km的深埋长大隧道。受到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通车的长度分别达到53.9 km和50.5 km的日本Sei-kan隧道及英-法海底隧道的鼓舞。一些更加庞大的特长隧道计划已开始论证,部分已开始施工,如,日本福冈-韩国釜山之间的日韩海底隧道(250.0 km)、瑞士Gotthard铁路隧道(56.9 km)、奥地利-意大利之间的Basis Brenner铁路隧道(55.0 km)及挪威Laerdal公路隧道(24.5 km)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系统已经建成衡广复线大瑶山(14.3 km)、朔黄线长梁山(12.8 km)及西康线秦岭(18.4 km)三条特长隧道;长度分别达到12.7 km和11.1 km的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特长隧道和重庆-怀化铁路圆梁山特长隧道也已贯通。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3.1 km)、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潭峪沟(3.5 km)、晋城-焦作高速公路牛郎河(3.9 km)、甬台高速公路大溪岭(4.1 km)、川藏公路二郎山(4.2 km)、广渝高速公路华蓥山(4.7 km)、渝合高速公路尖山子(4.0 km)、云南大保高速公路大箐(3.0 km)及台湾漢寶草屯快速路上的八卦山(5.0 km)等大断面公路隧道作为国道主干线改造或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已经相继贯通或投入运营;我国大陆第一条符合国际隧协标准的公路特长隧道西安-安康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18.0 km)也已开工兴建。除此之外,水利水电行业已在甘肃“引大入秦”、贵州天生桥水电站、四川太平驿水电站、四川福堂水电站、云南曲靖及昆明跨流域调水等大型工程中建成一批长度超过10 km的长隧道。 深埋长大隧道在克服高山峡谷等地形障碍、缩短空间距离及改善陆路交通工程运行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在地形、地貌及地质背景复杂、水能及矿产资源丰富、陆路交通网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地区,在铁路、公路、水电、跨流域调水及矿产资源等领域将会修建更多的长大隧道工程。“多、长、大、深”,即,数量多、长度大、大断面、大埋深将是21世纪我国隧道工程发展的总趋势[1,2]。 纵观隧道的修建历史,制约长大隧道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施工技术方面的,如,掘进技术、通风技术及支护衬砌技术等;另一类则是开挖可能遭遇的施工地质灾害的超前预报及其控制技术。施工地质灾害本质上是由水、岩、热、气等固体、准流体及流体构成的复杂地质系统对开挖扰动作出的响应或反馈,响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灾害的类型和规模也就不同,具体灾种包括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高压涌突水、高地温及瓦斯突出等(图1)。 固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行为尽管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变特征,但一般都可以用固体力学理论来描述,并满足固体力学的普遍方程-广义Hoke定律 {}[]{}ε σD = 式中{}σ、[]D和{}ε分别为应力列阵、弹性矩阵和应变列阵。 准流体和流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行为不能(宜)用静力学,而必须(应该)用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来描述,它们的运动满足连续性原理、广义Fick定律和Newton定律

工程地质分析

绪论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分科,介绍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制约关系,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形式;(2)工程地质条件 和工程地质问题基本概念;(3)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本章难点:(1)“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特点和形式的认识与理解;(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多样 性和复杂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对象及分科, (2)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掌握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内容、工程地质问题等基本概念。 (4)理解地质分析或自然历史分析方法和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方法。 第一篇区域稳定及岩体稳定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岩体结构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岩体的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岩体原生结构特征 的岩相分析、岩体结构构造改造的地质力学分析以及岩体结构面的特征描述与统计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岩体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及特征;(2)岩体结构面的特征描述与统计分 析方法;(3)岩体结构构造改造的地质力学分析。本章难点:(1)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岩相分析理论与 方法;(2)如何应用岩相分析方法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岩体结构特征进行评价预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岩体、岩体结构、结构面、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建造和改造在岩体结构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岩体结构特征的意义; (2)掌握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了解岩体结构面的等级分类; (3)掌握岩体的结构类型分类及构造与改造的消长关系对岩体结构分类的控制作用,理解岩体工程应用分类的实质,了解岩体工程应用分类的代表性方案; (4)了解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成因类型与岩体结构的岩相分析方法; (5)了解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特征及其地质力学分析方法; (6)掌握结构面的统计测量与特征描述方法以及结构面基本指标的量化分析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岩体天然地应力状态的形成及其类型、天然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地应力 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地应力场与岩体地应力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天然地应力的基本类型及一般分布规律;(2)地壳表层高地应力地区 的地质地貌标志(3)我国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本章难点:(1)地表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2)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史及现今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岩体应力的概念,了解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研究意义; (2)了解天然应力的形成原因,掌握天然地应力的基本类型与分布规律; (3)掌握我国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4)理解地壳表层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掌握区域性垂向剥蚀卸荷与河谷侵蚀侧向卸荷对地应力状态的影响以及地壳表层高地应力区的地质地貌标志; (5)理解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史及现今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了解地应力的测定方法与区域地应力场的模拟研究方法。 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ICS 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DB 510100/T 150—2015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2015-05-08发布2015-05-08实施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用房功能分类 (1) 5 建设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本要求 (3) 5.2 功能分类要求 (3) 5.3 各功能房面积占比 (4) 6 标识 (5) 6.1 标识设计、设置及管理 (5) 6.2 标识图样 (6) 7 管理与维护 (6) 7.1 管理 (6) 7.2 维护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识图样 (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昌川、江维、黄小宇、梁秋蓉、任雁、李茂春。

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社区用房的术语定义、分类、建设要求、标识、管理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域范围内的城市(镇)社区、涉农社区和建制村用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GB/T 15566.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6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368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0908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JGJ 67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建标 167-2014 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社区用房 社区开展民主自治、服务管理和各类活动的用房,包括具有产权或使用权的社区办公、服务、活动和辅助用房。 4 用房功能分类 社区用房按使用功能不同分为办公用房、服务用房、活动用房和辅助用房,其中: a)城市(镇)社区用房各功能分类详见表1; b)涉农社区和建制村用房各功能分类详见表2。 表1 城市(镇)社区用房功能分类

成都理工大学水文与工程地质学期末试题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是: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对建筑有利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由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出建议 (4)研究建筑物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5)由选定地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保证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名词解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工程地质条件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能否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一定要联系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规模。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能适应建筑物的要求,对它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方面不会造成应先或损害。工程地质问题复杂性(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围岩稳定性、才坑边坡的稳定性、坝基渗漏和渗透稳定性、坝基抗滑稳定性和坝座抗滑稳定)

第一篇: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岩土的成因类型,岩石矿物学特征,组成成分,结构和构造,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岩土工程分类。不良性质的改善和处理 第二篇: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与工程建设关系较密切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他们的形成机制,发展演化规律,时空分布特点,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第三篇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原理,适用条件,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和水利水电工程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论证,以及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布置原则,工作量安排,各勘查阶段所要求的地质成果 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岩体: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长期经受建造和改造地质作用,发育结构面,具有明显不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具一定结构。 土:地壳表面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是岩石圈表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受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松软物质。由固体颗粒以及颗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体组成的一个多相,分散,多孔的系统 土体:由性质各异、厚薄不等的若干土层,以特定的上下次序组合在一起,与工程建筑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的土层组合体。 粒径和粒组划分:划分的土的粒径在一定区段内,成分性质像是的土粒组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