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之新闻定义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定义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定义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定义

下面是国内外最有影响的新闻定义。

(一)实务派提出的定义,强调“趣味性”和“刺激性”。

①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博加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②《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瓦利克尔提出:“新闻就是女人、金钱和犯罪”。

③《阿契生市环球报》主编爱德华?贺说:“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④美国赫斯特报系记者莱特:“新闻就是要使读者叫‘我的天呀’的东西。

(二)经院派提出的定义,强调“时效性”和“新鲜性”。

⑴片面夸大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志。

①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

②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汉:“东西一进入报业就是新闻,其他未进入的就不是新闻。”

③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罗尔德?约翰逊:“凡是报纸印刷的都叫做新闻。”

④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史密斯:“凡是市新闻组长认为新闻的东西,就是新闻。”

⑵认为新闻就是事实。

①美国新闻史学家福兰克?卢德?莫特:“新闻就是新近报道的事实。”

②法国新闻学家贝尔纳?丽耶纳:“新闻就刚发生的和刚发现的事物。”

③前苏联新闻学家科尔尼洛夫:“新闻是值得社会重视的新闻事实。”

④我国上世纪初著名新闻学家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⑤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⑶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①美国新闻学者乔治?穆脱:“新闻是经过记者选择后及时的事实报道。”

②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③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陆定一的定义。

⑷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提出的:“新闻就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

2、国内普遍认可的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综合含义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2)报道和传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3)新闻必须有新意,(4)新闻必须及时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01_11,史上最全版本)

清华大学2001 年新闻理论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 4 分,共20 分) 1. 原始新闻 2. 软事实 3. 达纳新闻定义 4. “有闻必录 5. 新闻的半传播 二、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在括弧,正确打▽错误打X(每题2分,共10分) 1. 网络传播是无形的国家主权。(V) 2?对事实的逼真叙述并不等于新闻真实。(V) 3?追踪报道就是跟着权威媒体后面报道。(》 4?新闻自由是记者(媒体)享有报道一切事实的权利。(巧 5?新闻道德是法律围的善恶是非规。(以 三、简述下列原理(每题10 分,共30 分,每题以200 字为宜) 1?实现主体的客体化是客观报道的精髓。 2?新闻真实由再现事实的四维空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3. 政治家办报”是有报纸以来新闻工作的普遍规律。 四、综合论述题(共40 分,不得少于800 字)论题:论新闻的历史价值 清华大学2002 年“传播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0 分,共8 题) 1 、信息 2、意见领袖 3、象征符 4、精神交往论 5、受众分割 6、随机抽样法 7、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 8、创新散布的决定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单评价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 2、举例说明你对“知识沟”理论的理解 三、问答题 1 、奥斯楚尔在《权利代言人》提出的报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试进行评价 2、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何不同请指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模式

清华大学2002 新闻理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 4 分,共20 分) 1. 事实的混沌 2. 新闻的具象化 3. 分析性报道 4. 经济资讯 5. 保护新闻来源权 二、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在括弧,正确打▽错误打X(每题2分,共10分) 1?新闻是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V) 2?新闻的整体真实表现为全国媒介报道的真实。(以 3?新闻传播值体现为新闻对记者的有用性。(V) 4?受检查的报刊是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第三个因素”。(V) 5?新闻工作的二为方向"是指坚持改革方向和开放方向。(》 三、简述下列原理的基本观点(每题10 分,共30 分,每题不少于200 字) 1?新闻活动受社会形态的制约。 2?新闻价值的大小最终通过报道与传播过程体现出来。 3?新闻报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四、综合论述题(共40 分,不得少于1500 字) 论题:新闻观与宣传观辨析 清华大学2002 年考研专业课试卷新闻史 一? 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40 分) 1 、黄远生 2、时务文体 3、新生事件 4、每日纪闻(Acta Diurna) 5、古登堡 6、哈瓦斯 7、The Yellow kid 8、VOA 剩下三个想不起来了 二? 简答(每个15 分) 1.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的经过与经验 2. 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其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全)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 0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和()。 0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0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0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0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0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0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0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 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等(),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而发挥作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 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25、传播信息实际上是在传播信息所蕴涵的“意义”,而不是在传播符号。 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 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新闻传播的内容——新闻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内容与新闻的定义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共同点:都反映了新闻“真”和“新”的两个基本特点 差异: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联系: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 其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依据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事实的必要材料。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 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判断,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对于许多事件一时原因未明、性质未定,而新闻有要求迅速做出报道的,要善于将判断变成报道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迅速) 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新闻最主要的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凡是引起人们关心的变动都可能成为新闻 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的 途径:一、记者采访他人;二、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新闻要素 定义: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要素:5W——发生的主角(who)、发生的事件(what)、发生的时间(when)、 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作用: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的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信息与新闻信息 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新闻信息: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新闻)信息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最基本特点) 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2、扩缩性 3、组合性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相对性 信息和新闻的关系 联系: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 区别:1、概念外延的宽窄不同——所有的新闻都是信息;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新闻 2、主观色彩的有无不同——信息可能有主观色彩,也有可能无主观色彩;新闻是具 有明显主观色彩 3、作用范围不同——信息着重于个性化的服务;新闻着重于共同体之间的服务

2018考研新闻学之新闻概念总结

2018考研新闻学之新闻概念总结 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二、大众传播三、群体传播。 新闻: 1、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3、新闻的本源:即事实的变动新闻的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4、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5、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6、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7、导语:是相对于新消息而言的,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通常保留新闻中二个或几个要素。突出哪一些要素取决于新闻价值在哪,哪些要素最能引起读者、观众或网民兴趣。 8、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则具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信息: 1、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就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最基本的特点是“新”。共享性是信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3、信息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异:①信息的范围外沿比新闻大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③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④信息提供的服务效果更直接。同: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都是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③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④都是可传递的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是物质与信息的又一显著区别 5、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提供信息新闻的工作是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 6、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的新要求:⑴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⑵加强深度报道⑶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⑷加强全方位报道 7、新闻: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8、宣传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同:①都属于传播范畴②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③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异:①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最基本的区别②出发点不同,新闻的传播过程是:事实—事实,宣传是:观念—事实—观念③归宿点不同,宣传有很强烈的主体意图,而新闻没有④选用的事实不同,新闻选择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选择是新近的和过去的都可以,只要达到宣传效果即可⑤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 9、如何正确处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 ①努力实现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②讲究宣传艺术,善于用事实说话③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结合 10、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1、新闻与舆论的异同之处同:公开传播,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反应异:①新闻:着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 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5 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 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西方主要新闻传播理论

西方部分经典理论 1.风险社会理论 贝克所说的风险,指称的是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风险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社会的概念意味着:(1)风险既非毁坏也非对安全的信任,而是“虚拟的现实”;(2)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未来变成了影响当前行为的参数;(3)风险直接地和间接地与文化定义和生活是否可容忍的标准相联系,它涉及“我们想怎样生活?”这一价值判断;(4)“人为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暴露了国家——政府控制风险能力的匮乏;(5)当代的风险概念关涉知识(knowledge)和不意识/无知识(unawareness/non-knowledge)的某种特殊的综合;(6)新的风险类型可能同时是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7)日常的认识遮蔽了危险的传播和活动,因此知识和风险的潜在影响之间存在差距;(8)风险社会的概念消除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异。 2. 媒介功能理论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概括的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美国社会学家C?R?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 3.媒介社会麻醉理论 “社会麻醉”是典型的传播功能的失调。拉氏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每天在读,在看,在听,在思考,但是,他们很容易把这些活动当作现实行动的替代物。他们有兴趣,有知识,接受了众多的信息,也有关于未来的种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听完广播,看完电视,读完报纸以后,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二战”后,西方媒介内容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社会麻醉”的观点在此背景下被提出。而随着大众传媒日益发达,这种现象愈加严重。针对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情形,清水几太郎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大众媒介的信息潮水裹挟着广大受众,使他们丧失了对重要的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众传播对现代人来说成了一种“心理暴力”。 在这些学者所处的时代,他们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主流媒体报刊和广播的,而到了今天,电子媒介和网络大行其道,高效率的传播能力、海量信息和广泛的普及,使这种“社会麻醉作用”有增无减。当下社会的人们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艰于呼吸却又乐此不疲,他们或是感觉不到媒体的“麻醉”,或是甘心被“麻醉”。他们的视线被媒介所牵引,心智空间被媒介完全占据,成为媒体操纵下的“提线木偶”;他们从媒介的虚拟空间中寻找满足感,情感和思想的起伏变化都以媒体内容为“脚本”;他们的现实欲求被不断地刺激和放大,社会行动能力却在不断降低。在《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一书里,美国精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 76、“热媒介”和“冷媒介”这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例如,一张照片是清晰的,而一幅漫画中的形象比较模糊,需要人进行联想和思考。前者属于“热媒介”,而后者属于“冷媒介”。“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并没有多少科 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77、“电视人”这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78、“容器人”这是日本学者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特点的概念。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79、“媒介依存症”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是: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80、“他律性欲望主义”这是日本学者佐藤毅关于电视媒介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他认为,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这样,尽管日本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层或收入的差别,却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价值。佐藤毅将这种现象称为“他律性欲望主义”,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私化。 81、“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

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梳理

实用标准文案 绪论 1.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及定义 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相对应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 (提示:5W模式的优点在于直观的表现了传播的过程,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缺点缺少了 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 1 .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 需要——→动机——→行为——→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总之,需要时动机产生的动因,但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即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2)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等。 (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等。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 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不同时期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 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时从外部的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精彩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重点总结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 一、古代新闻传播 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 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 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 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褒姒烽火戏诸侯) 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 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 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 ⑵两种手抄新闻 ①官方公报 《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②新闻信 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欧洲古代的新闻信分为公信和私信。公信为官方的新闻信,多传递政情、国事。私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手抄报纸产生的基础。 (新闻信发行者自备船只和奴隶,亲自到政府议事厅抄录官报内容,上船口述,由奴隶抄录,每到一处再分送各个订户。)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得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得食物得制约与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得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得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得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得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得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得感受与访问手法从人物得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得观点,而不就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得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与描绘方面。?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得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得议程。?5、报刊得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就是国家得公仆,任何时候它得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得自由主义理论—-就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得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与出版自由。 7、报刊得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得同时,应承担应有得社会责任与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报刊得社会责任论对报刊得自由主义理论所作得一种新得解释。它摒弃了“自由就是一种自认权利"得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得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得自由即新闻自由既就是一种道德权利,又就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就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得最基本得概念,它反映与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得特性,最根本得方面与最一般得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就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得《我们对于新闻学得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得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就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得事实得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得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就是什么”得问题。 11、新闻——新闻就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得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与发展得历史过程、条件与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得联系。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得新近发生得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得客观事实,也就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得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得那件对应着得事实完全一致。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得最基本得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得事实相符合得那种本质特性.?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就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得事实。?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得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得客观事实,但它不依人得主观意志而改变其本来面目。?19、新闻实践—-就是以某种客观事实为新闻传播或接受对象得活动。 20、新闻时新性—-指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得过程中所表现出得新鲜特征。 21、新闻时宜性—-指新闻事实得以传播得最佳时间。即为了产生最好得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 22、独家新闻—-指那据受众需要与社会环境得变化而选定得宜于报道新闻事实得最佳时机。? 些新得、独自占有得,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得新闻. 相对独家新闻——即时间差新闻,指抢先或者首次播发新近发生得新闻事实。?绝对独家新闻(01考)——即非时间差新闻,指那些事实被掩盖着,不经记者发掘,很难公之于世得新闻. 23、瞬态新闻—-指于快速传播中产生得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性突出得特点,其所蕴含得“报道时机”稍纵即逝。?24、新闻自由(98、00考)——就就是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得自由,它包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格兰) 主要内容: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2、自由主义理论(被1688年以后的英格兰和美国采纳,并影响到其他地方) 主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 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 3.社会责任论 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主要内容:首先,社会责任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其次,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其三,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报刊“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理论所追求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报刊必须“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第四,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认为,政府不应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 显然,社会责任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受到了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普遍重视。但是,由于新闻媒介的私人占有,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又是这种私有制经济的维护者,因此媒介不能摆脱与实际相脱节的困境。 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集权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 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党和国家的工具来使用的,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 和责任不可分的连在一起。 因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因此书中对此部分颇有偏见,一般为后人所遗弃。 三、新闻的含义 资产阶级报人对新闻的解释: 猎奇,反常、趣味、刺激: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 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 ?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美国堪萨斯州

新闻学概念与真题

浙江工业大学2009传播学考研新闻学复习 (一)新闻学主导理论 重点掌握: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的理论要点和实践 1.简答:简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简答:简述社会责任论的理论要点和实践意义。 真题题型新闻 (二)新闻活动 重点掌握:新闻活动的渠道 3.简答:简述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取的方式、特点和缺点是怎样的 一般了解:理解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三)新闻 重点掌握:新闻的特点;新闻的定义;新闻要素 4.简答:简述新闻的基本特点,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答:简述新闻要素、及其对新闻工作者的作用 一般了解:新闻的来源;新闻的分类 真题题型新闻 (四)新闻与信息、宣传、娱乐 重点掌握:信息的特点及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6.简答:简述信息的特点及其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7.简答: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8.简答:简述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一般了解:舆论的社会功能 真题题型请你谈谈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宣传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和基本规律 重点掌握:报纸、广播、电视的定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种类和特点;电视的特点;报纸的新闻文体 9.简答:简述报纸、广播、电视的定义 10.简答:论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1.简答:简述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种类和各自特点 12.简答:简述三种传播工具的特点 13.简答:简述报纸的内容构成及其新闻文体有哪些 一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电视的新闻文体真题题型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事业三贴近原则 (六)新闻媒介的性质 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产品的商品性 14.简答:论述我国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5.简答:辨析新闻产品的商品性 一般了解:我国新闻事业的特点 真题题型新闻的商品性是新闻的内容,因此应该让纯粹的市场来支配新闻业的运作 (七)新闻事业的功能和效果 重点掌握: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 16.简答:简述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7.简答:简述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

新闻传播学

名词解释 1、拟态环境 李普曼提出信息环境 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提出 认为媒介本身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部落社会——脱部落社会——地球村 3、社会地位的赋予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阐述大众传播的三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时提出 任何一种问题、意见、人物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4、第三人效果 提出人美国戴维森 1.它指的是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时,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身上。 2.第三人效果也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例如儿童产品的购买者是他们的父母 3.指的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 5、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的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 二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6、意见领袖 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具有如下特征: 1.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传媒接触大 2.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3.广泛分布于社会各阶层 4.影响力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简答题 1、传播的定义和特征?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告知作用) 第二,社会传播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三,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大众传播时代中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P111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通过媒介制造的信息环境而去认知和把握环境。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3、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新闻传播理论 主要考点及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 文中提出的。在研究群体传播的过程时,他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 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 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 2.“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 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 失去理智的自控能力,对外来刺激表现出了一种本能反应。经过群体感染的 过程,一种情绪、一个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 烈行动。 3.“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夫妇J.W.赖利 和M.W.赖利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提出一个系统模式。该系统模式具有: ①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 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②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 连接,形成人际传播;③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 形成群体传播;④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的社会系统 中进行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相互作用的关 系等特点。 4.“知沟”:知沟理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关于大众传播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化后果 的一种理论假说,其代表学者是美国的传播学家蒂奇诺等。该假说的基本观 点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 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 之间的信息格差和知识格差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5.“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 主要作用的社会。 6.“5W模式”: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 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5个要素和环节组成,即五W传播模式。 7.“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 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 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8.“基模”: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知识表征的一种。认知心理学家 认为,很多知识都是以基模的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系统里的。基模跟其他知 识表征的分别在于它的涵盖面较阔和较有组织,但也较抽象和模糊。由于这 些特点,很多人觉得基模这概念难以掌握。 9.“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或“集群行为”,指不受现 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10.“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 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 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11.“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在1968年就明确提出了 “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对这一概念作出论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生活 方式或价值观念,最初并不见得能被重视或普及,可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 道,很快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会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流行现象。 12.“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 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