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
掺钢渣粉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研究

表 1 钢 渣粉 、 渣 粉 性 能 指标 表 矿
视[ 钢渣 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泥熟料 的主要矿物 C S CS等 , 1 】 。 、
具备可用 作水 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合料的条件【 2 ] 。磨细钢渣粉 作为混凝 土的活性 矿物掺合料 , 可降低 水化热 , 高混 凝土 的 提
耐磨性 , 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 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 尤其是钢
渣粉与矿渣粉 双掺作混凝土掺合 料时 ,两者有相互活化 的效 果, 可作为混凝土工程 中一种理想 的活性矿 物掺合料 , 为制备
绿 色 高 性 能混 凝 土提 供 一 条 有 效 的 途 径 , 同时 可 以 实 现 钢 渣 资
su id Ex e i n s r s l h w h fe to t e l g p wd ro o c e e p ro ma c . h n c mp u d mi e a d i tr s wi t e lg t d e . p rme t e u t s o t e e c fs e lsa o e n c n r t e f r n eW e o o n n r la m x u e t se lsa s h p owd r a d b a tf r a e sa wd ra e mi e n o c n r t , e p ro a c fc n r t a e i r v d f rh rd e t e s n r itc e e t e l s-u n c l g p n o e r x d i t o c e e t f r n e o o c e eC b mp o e u t e u o t y e g s i f c h e m n h n c i to a h o h r a d a t a i ne c t e . v
钢铁渣复合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表2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2.2试验方案 采用钢铁渣复合粉掺量为40%、50%、60%,钢渣:矿渣比例分别为1:1和3:2,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制 C30混凝土。水胶比确定为0.47,掺钢铁渣复合粉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见表3。
表3钢铁渣复合粉C30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注;S—lOJ为C30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结论
(1)钢渣矿渣以1:1和3:2复合,替代40,--.60%的水泥用量时,混凝土塌落度在200
220mm之间,
较基准样提高5"--25mm,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且可满足泵送施工的要求。 (2)钢铁渣复合粉替代水泥配置混凝土时,最佳替代水泥用量为50%,钢渣矿渣复合的最佳比例为3 2,可提高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较基准样提高5%。 (3)钢铁渣复合粉可展开推广应用,在满足各项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可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以此可解决
Key words
引言
钢铁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其中每生产亿吨铁排出约0.34吨高炉矿渣,每生产 一吨钢排出约0.12吨钢渣。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渣的排出量迅速增加,2009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了 5.678亿吨,钢铁渣的排出量约2.5亿吨。我国钢铁渣的综合处理利用率还不高,矿渣的利用率可达到 80%,但由于我国大多钢厂钢渣处理方式较为简单,造成了钢渣的利用率较低,钢渣仅为10%左右。‘13 矿渣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尤其可显著提高混凝土
en
opportuaity……tu raI……[J]wasttM^n%…【.2001.2I:285
[钉来&林.扑辩#.≈群钢铁蘸作¥*W高性能提精±掺音料[盯☆女g#保护.2002(6):22~25 “]f§.蛆i*.目¥靖#p铜《*&¥**挺±中应用的*宄进ⅢCJ]准曩±.2009(2)z53~56 ES]※盈*-}女t*a篁台咎音#Ed*t±∞I作性能々力学&簏■究口]*鞋±.2006t(6J一38~41 【6]in.Ⅱz!mtrt复音苍音#N¥*浆#t%∞£自[J]女■建筑IⅢ{院≠*c自镕辩{版)20“.【6)t
武钢钢渣粉做水泥掺合料的研究与探讨

例配合 、 混合 , 制成水泥。 按照 G 17 18 、 B 36 B 7- 9 5 G 14 2o 0 1规定 的方法测定掺 有磨细钢渣粉 的水 泥强
—
度 、用压蒸法测定掺有磨细钢渣粉 的水泥样品 的安 定性 。测定掺钢渣粉对水泥水化放热量的影响。
21 原料 .
试验所用原料的性能夸 数见表 1 。
掺量 固定时 , 钢渣粉数量增加使水泥强度逐步下 降: 矿渣粉为 1%时 ,掺加 1%、2 %、3 %钢渣粉的 5 0 0 0 水泥强度等级分别为 5 . 、 2 R和 4 .;矿渣粉 2 R 4. 5 5 2 5 为 3 %n , o  ̄ 掺加 1%、2 %、3 %钢渣粉的水泥强 0 0 0 度等级分别为 5 . 4.和 4 .。 2 、2 5 5 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5 复合掺加 1%钢渣粉+ 5 0 1%矿渣粉制成 的复合 硅酸
看出 ,无论是单独掺加 1%钢渣粉和 1 0 5 %钢渣粉、 还是复合掺加 1 o钢渣粉+ %矿渣粉制成的普通硅 0 k 5 酸盐水泥 , 强度等级都达到 5. 2 R的标准, 5 而且与未 掺钢渣粉的纯硅酸盐水泥相比较强度都有所提高。 2. .2复合硅酸盐水泥 2 表 3 出了熟料含量 4 %一 0 钢渣粉掺加量 给 5 7 %、
表 1 原料参数表
4 5 通硅酸盐水泥 、 2辔 复合硅酸盐水泥、 钢渣矿渣水 泥 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条件。这一研究成果为武钢 磨细钢渣粉在水泥生产 中的应用提供 了技术依据。
从而对实现钢铁企业钢渣零排放 、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保护环境 、为建筑工程提供优质建材都有一
定意 义。
表 2 掺钢渣粉 的普 通硅酸盐水泥配 比和强度测 定结果
注:编号 中 W 系列掺加二水石膏,Y 系列掺 加硬 石 膏 2 强度试验 . 2 2. . 1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钢渣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1]
![钢渣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1]](https://img.taocdn.com/s3/m/ca47410abb68a98271fefab9.png)
林 晖 王 玲 李云峰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4)
摘 要 :在我国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渣的排放量逐年增大 ,钢渣利用率低 ,大量钢渣弃置堆积 ,侵占农 田 、淤塞河道 、造成环境污染 。对钢渣进行处理 ,变废为宝 ,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结分析了钢 渣微粉道路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对钢渣微粉作为胶凝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
材料主要化学成分为 SiO2 ,还含有杂质 FeO3 CaO Al2 O3 和水) ;金属炉料带入的杂质和为调整钢渣性 质而特意加入的造渣材料 ,如石灰石 、铁矿石 、萤石
性能 。利用工业废弃物来改善混凝土性能 ,达到变 等 。钢渣由钙 、铁 、镁 、硅 、铝 、锰 、磷等多种氧化物组
废为宝 ,绿色环保的效果 。
工艺钢渣可分为平炉渣 、转炉渣和电炉渣 ,国内钢生
产工艺以转炉为主 ,约占 88. 1 % (2005 年统计) ,我
国排放的钢渣 70 %以上是转炉渣 ;全世界正在大力
发展电炉炼钢 ,但我国由于电价 ,原料成本高等原
因 ,电炉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所占比重不高 ,
约为 11. 7 %[4] ;由于转炉比平炉产量高 、耗能低 ,目
Indust rial Co nst ructio n Vol1 38 , Supplement ,2008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 F02A25) 。 第一作者 :林 晖 女 硕士 1981 年 7 月出生 助理工程师 收稿日期 :2008 - 04 - 10
工业建筑 2008 年第 38 卷增刊 867
关键词 :钢渣微粉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胶凝材料 道路混凝土
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的开题报告

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的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通过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总结了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优点:优质、环保、降低工程成本等。
同时,对于目前存在的研究中的问题,如制备工艺和活性剂的选择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钢渣粉,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备工艺,活性剂1. 研究目的混凝土在建筑、公路、桥梁等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其各种成分的质量与比例。
传统的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子等制成,但这些材料的开采、加工和运输都会带来环境问题,同时,这些传统混凝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强度低、脆性大、耐久性差等。
如何优化混凝土的性能,降低环境负担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钢渣粉是一种由冶金业中钢铁行业所产生的升温难控、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副产物,但具有良好的活性。
利用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靠性、耐久性等各方面的性能,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负担。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制备工艺、活性剂等各方面的问题,为建筑混凝土的改良和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研究现状目前,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已经进入实验验证和工程应用阶段。
研究者通过添加活性剂,加强钢渣粉的活化处理,在混凝土制备中控制各种条件来达到混凝土优异及稳定性较高的目的。
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相比于传统混凝土,其性能表现更优异,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及更佳的环境保护性。
尽管该领域已有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备工艺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选择合适的活性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 研究内容和计划本研究拟开展以下研究:(1)调查研究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现状;(2)设计不同面积比的钢渣混合粉,优选活性剂;(3)研究钢渣混合粉的耐久性和强度性质;(4)探究不同类型混凝土制备条件下,钢渣混合粉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计划通过对制备工艺,活性剂选择进行探究,优化钢渣粉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提高钢渣混合粉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性质,并探究不同类型混凝土制备条件下,钢渣混合粉的应用效果。
钢渣微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钢渣微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2-06T05:55:01.492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3期作者:黄威1 林培芳2 赵杰1 洪伟群1 [导读] 2016年我国钢产量为11.38亿t,连续21年位居世界第一,按照钢渣产量为粗钢的15%~20%计算,2016年的钢渣产量在2亿t左右。
而目前我国钢渣的利用率只有10%左右,作为利用率低的固体废弃物,钢渣的堆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占用了大片土地,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广东韶钢嘉羊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1232.广东华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123摘要:钢渣作为活性掺合料用于混凝土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文章基于昆钢钢渣粉具有的潜在活性及与水泥熟料相似的矿物组成,以钢渣粉取代矿渣粉制备C15、C20、C30和C40混凝土,分析了钢渣粉掺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针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掺钢渣粉混凝土的流动性、塌落度损失、泌水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净浆水化产物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钢渣粉与矿渣粉复掺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延缓了塌落度损失,降低了混凝土的滞后泌水,并满足了力学强度的设计要求;钢渣粉的掺入,水化产物种类没有改变,钢渣粉早期水化速度较慢,后期水化程度逐渐提高。
关键词:建筑材料;钢渣粉;混凝土;矿渣粉;工作性能引言2016年我国钢产量为11.38亿t,连续21年位居世界第一,按照钢渣产量为粗钢的15%~20%计算,2016年的钢渣产量在2亿t左右。
而目前我国钢渣的利用率只有10%左右,作为利用率低的固体废弃物,钢渣的堆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占用了大片土地,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安定性不良、早期活性低、易磨性差、成分波动大是钢渣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受限的几个主要原因。
钢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钢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一、引言钢渣是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具有高硅、高铁、低铝的特点,同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
在过去,钢渣通常被视为废弃物,直接处置或填埋。
近年来,随着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视,钢渣粉开始在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钢渣粉的特性、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钢渣粉的特性1. 物理特性钢渣粉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活性。
它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观孔隙,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坚固性。
2. 化学特性钢渣粉富含氧化铁、氧化硅等物质,对混凝土的水化产物起到催化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显微结构钢渣粉中的玻璃体和结晶体颗粒能够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形成致密的胶凝物质,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三、钢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1. 替代部分水泥钢渣粉可以作为水泥的替代材料,与水泥一起参与混凝土的水化反应。
掺配适量的钢渣粉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成本,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2. 改良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中适量掺配钢渣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抗渗和耐久性能,使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
3. 降低碱-骨料反应钢渣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抑制碱-骨料反应的发生,保护混凝土中的骨料免受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四、钢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影响1. 强度影响适量掺入钢渣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但过量掺入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因此需要控制掺量。
2. 施工性影响钢渣粉的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水性,使混凝土更易施工,但过量掺入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
3. 环境影响钢渣粉的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结论通过对钢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钢渣粉作为一种新型矿渣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中。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标准探讨

另 一方面 . 钢渣易磨性 较差 . 传统 的球 磨机粉磨 效 率 低 . 对粉磨 成本过高 导致效益 不明显 . 相 没有较 好 的 激 励作用 , 同时缺 乏相应 配套 的减 ( ) 政策保 障 , 免 税 从 而限制 了其进一步 的推广
量. 物料受 到钢球 的作用 而磨 碎 . 法磨细 的物料经 排 无
品 名
fa 处 理 方法 ) C O(
陈 化 时 间, d
0 2 4 5 0
fa CO
95 .3 75 .l 6. 8 2
马 钢 62 ( 筒 渣 ) . ( 淬渣 ) .8 滚 87风 9 韶 钢 宝 钢
沙 钢
94 .2水 淬 渣 81 .8滚筒 渣
62 .8粒 化 渣
< % 经 过对 国 内大 型钢厂 产 生 的钢 渣进 行fa 含 量 测 3 但 CO
悬 而未 解 。 目前 而言 , 在 着 几 种 争 议回 如用 化 学 滴 定 就 存 :
法测钢 渣中的 f a C O、检测钢渣稳定性的压蒸粉化率等 。 针对前者 . 有人质疑其有效性 . 为传统 的乙二醇一 D A 认 ET
程 中. 也存在着若 干问题 。 仍然 困扰着相关企业 , 为钢 成
渣 粉 大 规 模 利 用 的 门 槛 为 此 . 标 准 中所 涉 及 的 关键 对 内容 分 别 进 行 阐述 和 分 析 . 以求 共 解 由表 1 以看 到 .细度 达 到 20 目的 活性 指 数 反 而 可 0 低 于 10 目. 差最 大 为 l% . 与钢 渣 的 活 性 含量 以及 0 相 7 这 成 分有 关 过对 6 m 以下 的钢 渣粉 粉磨 6 m n 发现 粉 经 m 0 i. 由 于钢 渣 属 致 密 性 硅 酸 盐 矿 物 , 量 高 于 C CS含 , 但 总 体 含 量 低 于水 泥 熟 料 .因 此 遇 水 后 凝 结 时 间 长 . 早 期 强 度 低 . 过 粉 磨 处 理 并 达 到 一 定 的 细 度 后 . 然 不 经 仍 能 提 高 其 早 期 强 度 将 钢 渣 作 为 一 种 活 性 矿 物 掺 合 料 . 过 多年 的 推 广 经 磨 料 中 含有 较 多 的 砂 岩 颗 粒 以及 “ 麻 铁 ”这 些 都 是 不 芝 . 易细 磨 的组 分 . 是增 加 球 磨 电耗 的 主要 难 磨 物 . 且 没有 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
中国混凝土网[2005-4-1] 网络硬盘我要建站博客常用搜索
摘要
研究了转炉钢渣粉和电炉渣粉、钢渣和高炉矿渣双掺粉的活性及渣粉掺量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钢渣粉的比表面积增大,其渣粉活性提高。
钢渣粉可作为混凝土掺合料。
钢渣粉与矿渣粉复合使用,效果更好,活性指数可达S95等级要求。
因此钢渣粉和矿渣粉复合使用是钢渣高价值利用的最佳途径。
关健词:钢渣粉混凝土掺合料
1 引言
中国每年排出钢渣量约1900万吨,有效利用率约为50%1982年中国推出了钢渣矿渣水泥品种,生产使用至今己有近三十年历史。
尔后,作者重点研究了钢渣和矿渣的机械激发活性的机理,并用于生产。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冶金渣处理利用国际研讨会上,笔者发表了高标号钢渣水泥和钢渣粉、矿渣粉作水泥和混凝土掺合料的技术报告,并提出这是钢渣高价值利用的发展方向。
近两年来对国内外20余个钢铁厂的钢铁渣进行了成分、活性及作水泥、混凝土掺合料的试验研究。
为钢铁企业建设渣粉厂提供技术依据。
这对实现钢铁企业钢渣零排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为建筑工程提供优质建材都有一定意义。
2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
2.1 钢渣
2.1.1 钢渣的化学成分
采用荷兰菲利浦PW1 400X-荧光光谱分析测定试验用钢渣的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
表1 钢渣的化学成分
转炉钢渣碱度B=CaO/(SiO2+P205) =3.81,属高碱度钢渣。
2.1.2 钢渣的矿物组成
钢渣的矿物组成与其碱度Ca0/(Si02+P205)有关。
电炉钢渣的B= CaO/(SiO2+P205)=2.07,属中碱度钢渣。
在冶炼过程中,碱度逐渐提高,则依次发生下列取代反应:
CaO+RO+SiO2→CaO.R0.SiO22(CaO.R0.SiO2)→3CaO.R0.2SiO2+R03CaO.R0.2SiO2+CaO→2CaO.Si02+RO2CaO.Si02
+CaO→3CaO.Si02
式中RO 代表二价金属(一般为Mg+2、Fe+2、Mn+2) 氧化物的连续固熔体。
钢渣中含有硅酸盐水泥熟料相似的硅酸二钙(C2S )和硅酸三钙(C3S),高碱度转炉钢渣中其两者含量在50%以上,中、低碱度的钢渣中主要为C2S,电炉钢渣中硅酸盐矿物含量略低。
钢渣的生成温度为1560℃以上,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成温度在1400℃左右。
钢渣中的生成温度高,其结晶致密,晶粒较大,水化速度缓慢。
因此将钢渣又称为过烧硅酸盐水泥熟料。
2.2 粒化高炉矿渣粉
粒化高炉矿渣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矿渣的化学成分%
CaO+MgO+Al2O3
高炉矿渣的质量系数K= ----------------------- =1.73
Si02+MnO+TiO2
2.3 试验用强度等级为52.5硅酸盐水泥,性能见表
3.
表3 水泥性能
2.4 骨料
细骨料为北京龙凤山中砂,细度模数为2.85,含泥1.0%,表观密度2.62g/cm3堆积密度为1555kg/m3粗骨用河北沙河碎石,粒径为5~20mm,含泥量0.3%,针片状含量4.8%,表现密度2.75g/cm3,堆积密度1464kg/m3
2.5 外加剂
采用JG- 2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在20%以上。
(1) 渣粉比表面积按GB/T8074进行。
(2 ) 渣粉的活性指数及流动度按GB/T18046-2000进行。
(3 )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按GBJ81及GBJ80进行。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比表面积钢渣粉的活性指数
为了测定钢渣粉的活性,参照GB/T18046的方法,分别作了比表面积为358. 452. 556. 631m2/kg电炉钢渣粉和比表面为356. 456, 558, 654m2/kg转炉的钢渣粉的活性指数试验(ISO法),结果列于表4
表4 钢渣粉活性指数
从表4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纯钢渣粉的活性指数比较低。
随着钢渣粉与表面积的增大,活性指数提高。
转炉钢渣粉比电炉钢渣粉的活性高。
电炉钢渣粉比表面为358M2/kg 时,达不到GB/T18046的技术要求,比表面积大于452M2/kg 时,可达到S75级别指标。
转炉钢渣粉比表面积在356M2/kg 以上,均可达到S75级别指标。
3.2 不同比表面积钢渣粉的流动度
流动度比是试验样品的流动度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之比。
试验结果列于表5。
表5钢渣粉的流动度比
从表5试验结果可知,钢渣粉具有良好的流动度,随着渣细度大,流动度值增大。
3.3 钢渣粉推f与混凝性能的关系
钢渣粉取代部分水泥的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钢渣粉掺量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注: 每m 3混凝土材料用量(kg): 胶材总量400,水152,砂795,石子1053,JG-2减水剂1.0%,水胶比38%,砂率43%
表6可知:钢渣粉取代水泥量为10%时,混凝土的7天强度降低、28天强度提高。
渣粉取代量为20%-40%,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随之降低。
混凝土的坍落度没有改善。
3.4 钢泣和矿泣双扮粉的活性指致和流动度
目前我国钢渣和高炉矿渣的产量比约为3:7.钢渣和矿渣双掺粉中两者质量比按此比例设计。
双掺渣粉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试验结果列于表7
表7 双掺渣粉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
注:钢渣粉与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均为465m2/kg
从表7可知:30%的钢渣粉与70%的矿渣粉复合,其活性指数可达S95等级,且流动度良好。
3.5 钢渣和矿渣双掺粉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钢渣粉与矿渣粉的质量比为3:7 ,分别取代水泥量的10%, 20%, 30%, 40%,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与表6相同,结果列于表8
表8 双掺粉(465 m2/kg)的掺量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从表8试验结果可知:钢渣与矿渣双掺粉取代水泥量为10%~20%时,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取代量大于加20%,强度下降。
掺
入渣粉后7天强度均降低。
双掺渣粉取代水泥量的10%~30%与不掺渣粉相同均可配制C60的混凝土。
双掺渣粉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大。
4 结论
(1 )钢渣中含有硅酸二钙(C2S),具有一定水硬活性。
钢渣粉的比表面积在452m2/kg以上时.按GB/T18064的方法测定,可达到S75等级技术指标。
(2) 钢渣粉可作混凝土掺合料使用。
胶材总量为400kg/m3,钢渣粉等量取代10%水泥与不掺渣粉相同,也可配制C60的混凝土。
取代量为20%~40%,混凝土强度下降。
钢渣粉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影响不大。
(3 )钢渣粉与矿渣粉按质量比3:7制成双掺渣粉,比表面积为465 m2/kg,可达到S95等级技术指标。
(4) 胶材总量为400kg/m3,双掺渣粉等量取代水泥10%和20%,混凝土28天强度提高。
取代量为30%, 28天强度略降低。
取代水泥量10%~20%,与不掺渣粉相同,也可配制C60的混凝土。
双掺渣粉可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
(5 )钢渣粉与矿渣粉复合制成双掺粉,等量取代水泥,可提高混凝土28天强度,改善流动度,是钢铁渣高价值利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朱桂林孙树杉,中国钢铁渣利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冶金渣处理与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金属学会,1999.11,P9-14
2 朱桂林等,利用钢渣制造水泥的研究,地球环境与钢铁工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金属学会,1998.4.P264-268.
3 朱桂林孙树杉,炼钢炉渣在建筑材料工业中应用,台湾工业废弃物资源比技术国际研讨会文集,1999.4,第四分册P1-14
4 朱桂林等,钢渣道路水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会会议论文集,中国技出版社,1995.6, P397-402
5 朱桂林孙树杉赵群,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1年冶金能源环保技术会议文集,中国金属学会,2001.6.
P234-246
原作者:朱桂林孙树杉
来源:冶金建筑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