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

合集下载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多数肺癌病人及家属对肺癌易产生脑转移缺乏了解,有许多病人没有及时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而影响了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实际上,当脑转移瘤出现症状时,肿瘤的侵犯往往已较严重。

虽然目前的研究未能显示早期发现脑转移瘤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脑转移的症状主要和转移的部位有关,与脑梗塞、脑出血等症状类似,现将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分述如下:(1)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注:最常见症状,但是一般都有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而且一般的保守治疗不会有效果。

(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7)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

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注:有时候化疗后会也常出现耳鸣、耳聋,但一般是双侧的。

停止化疗一段时间就会明显好转――这是化疗药的毒性引起的,一般来说应该立即停止化疗。

肺癌脑转移的表现多种多样,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转移瘤均能早期做出确切诊断,尤其推荐进行MRI检查。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增强扫描:明显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囊壁厚薄不均,内 壁不光整而外壁光整。较多来源于腺癌的转移瘤在增强 扫描时可见病变内缘细小毛刷样征象。
• MRS:无NAA峰和Cr峰,常出现lip峰。
影像表现
• 出血常见于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甲状腺癌、肺癌及肾 癌的转移,多呈T1WI上点片状高信号影。
• 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黑色素瘤、绒毛膜癌 的脑转移还可出现弥漫性脑膜浸润,即癌性脑膜炎。
v 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可见“凹陷征”“缺口征”样 的不完整的环形强化。
v MRS 上Lip-Lac 峰增高明显。
淋巴瘤
A:病灶呈“握拳状”明显强化;B.尖角征(箭头);C:缺口征(箭头)
脑脓肿
脑脓肿
谢谢
• 在T2WI肿瘤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者,多半是来源于胃肠道 的黏液腺癌、骨肉瘤及黑色素瘤。
胶质母细胞瘤
• 常伴有出血及瘤周水肿。 • 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位于深部白质,单发较多见。 •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显著不规则花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
均,无张力,DWI呈高信号。 • MRS示Cho峰常升高,NAA峰明显降低,但仍存在。 • 与单发的转移瘤难鉴别。
胶质瘤
男,62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WHO IV级,IDH野生型,Ki-67为25%
鉴别诊断
v 好发于脑实质深部近中线部区域,幕上多见,可单发 或多发,大多呈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状,部分呈不规则 条片状,累及胼胝体者可呈蝴蝶状。
v CT 平扫呈略高密度;T2WI 呈等或略高信号,DWI 上 呈高信号,ADC 值偏低;肿瘤出血囊变少见,占位效 应轻至中度。
脑转移瘤的 影像诊断与
鉴发肿瘤病史(肺癌最 常见)。
Ø 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Ø 部位:皮髓质交界区,脑干少见。 Ø 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多不规则,外

脑转移瘤的CT影像分析

脑转移瘤的CT影像分析

脑转移瘤的CT影像分析目的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本组脑转移瘤病例50例,其中病理证实40例,其余10例为追踪明确的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

结果脑转移瘤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常为多发瘤灶,呈多种形态的改变,瘤周水肿明显,瘤周水肿与瘤灶大小不成比例。

结论脑转移瘤CT平扫可呈高,低或等密度灶,CT增强扫描病变可轻度到中度环形或结节状强化。

标签:脑转移瘤瘤周水肿CT增强扫描脑转移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脑肿瘤的3-10%。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如CT、MRI的应用,对脑肿瘤的诊断有所提高。

笔者搜集我院50例脑转移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病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41-69岁之间24例,占80%;脑症状出现时间1-65天,主要为头痛,呕吐,偏竣,意识障碍;其他还有头晕,少语,抽搐,大小便失禁。

本组病例中有6例首先就诊于神经科经CT检查发现脑占位病变后即摄胸片发现肺部原发病灶(如图)。

脑转移瘤中原发灶为肺癌占绝大部分。

本组50例中有35例,其他原发肿瘤为侵蚀性葡萄胎1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6例,胃癌1例,有7例尚未找到明确的原发灶。

本组病例中有4例合并肺转移瘤。

上面为同一患者男,41岁,图1是头部CT平扫,左顶叶有一类圆形肿块,图2是其CT增强,肿块有中度强化,图3是其胸片,左上肺有一较大肿块。

就诊时是神经症状入院后,做检查先发现有脑转移瘤,后摄胸片发现肺部肿块。

此病人瘤周水肿明显呈指压迹状。

1.2 扫描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的欢悦双排螺旋CT常规平扫后作增强扫描,听眦线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10mm,横断扫描10-12层面,病灶部位加5mm薄层扫描;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为2.2ml/s,对比剂采用碘海醇100ml,注射完后立即扫描,有6例作增强后延迟扫描。

2 结果CT检查结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部位幕上转移35例,小脑转移3例,幕上幕下均有转移2例,幕上转移位于灰、白质交界区40例(占80%),另1例可见颅骨转移破坏。

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

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

24 临床症状及体征 .
急性 胃扭转起病 急骤 ,表现为上
腹部( 下型 ) 膈 或左胸 部( 膈上型 ) 疼痛 。 下型 胃扭转患者上腹 膈 部显著膨胀而下腹部保持平坦和柔软 ; 而膈上型 胃扭转患者 出 现胸部症状而上腹部可 以是正常 的。胸痛可放射至臂部 、 颈部
并伴随呼吸困难 , 常被误 诊为心肌梗死 。患者常有持续性 的 故
干呕而呕 吐物甚少 , 少 出现 呕血 , 有呕血则 往往提示 黏膜 很 若 缺血或食 管裂伤 。 9 4年 , o e a t 10 B l h r 描述 了急性 胃扭转特征性 r d
针 对慢性 胃扭转 而言, 用正确的手法及 步骤 , 复位 , 中 使 多可 其
部分可能 自行复位 , 少数需行 胃镜复位治疗或手术治疗。
见 2例 。 25 X线诊断 . x线钡餐造 影是诊 断慢性 胃扭 转首选方
[ 康江 , 1 】 郭华 , 肖星广 , . 胃 转 2 例 X线钡餐 造影分析Ⅲ. 等 慢性 扭 O 郑
州大学学报 ,0 4 3 ( )3 0 3 1 2 0 ,9 2 :3 — 3 .
[ 吴恩 惠. 2 】 医学 影像 诊 断学 [ ]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16 1 人 20 : — 2
疡等致使 胃痉挛 、 收缩 、 变形 , 胃的逆蠕动等可 以成 为 胃位置突 然改变的动力 , 从而引起不 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 胃扭转 。
向分型 , 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胃大小 弯位 置互换是确诊 胃扭 转可靠依据[ 4 1 。黏膜皱襞的多种改变是各 型胃扭转 时所形成 的
特殊 X线征象 , 如见一种或两种 黏膜 皱襞 改变也 可作 为 胃扭转 的确诊依据 。 两个 胃泡 的出现与否 , 门在 十二指肠球部上 、 幽 下 或相平 , 不能 确诊 或排除 胃扭 转的依据 , 因为瀑布 胃也见两 个

肺癌脑转移瘤32例的CT表现特征

肺癌脑转移瘤32例的CT表现特征

肺癌脑转移瘤32例的CT表现特征【摘要】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

方法对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鳞癌14例、腺癌15例,其它类型3例。

转移瘤大小为0.5~5 cm。

脑内共见转移瘤灶82个,位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方70个,后颅凹9个,基底节区、室管膜下、桥脑各1个。

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密度7例,高密度2例(瘤内出血),混杂密度11例。

增强扫描呈肿块结节状强化12例,环形强化7例,混合型强化13例。

82个转移瘤灶中73个瘤周不同程度水肿,9个瘤周无水肿,其中7个位于幕下。

多发病灶或并发多种形态并存的转移瘤病例22例,单发病灶10例。

结论头颅CT增强扫描可以增加转移瘤灶的检出,多发或多种形态并存的强化灶、瘤周水肿明显是其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脑转移瘤;肺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肺癌脑转移临床较为常见。

CT是诊断肺癌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现收集临床资料齐全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32例,对其CT征像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肺癌脑转移瘤的CT诊断水平。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5月~2007年6月肺癌脑转移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8岁,均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其中鳞癌14例,腺癌15例,其它类型3例。

32例中27例头颅CT检查前已确诊为肺癌,5例因无肺部症状,先查出颅内转移灶而后查出肺癌。

3例开颅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脑转移瘤,其余2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各种检查综合诊断为脑转移瘤。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头昏、头痛、呕吐、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等。

2.方法CT检查采用美国GE双排螺旋CT扫描机,层距8 mm,层厚5~10 mm,所有病例均先行轴位平扫,后高压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 ml进行增强扫描。

结果32例患者中,脑内共见转移瘤灶82个。

转移瘤大小为0.5~5 cm。

位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方70个,其中额顶叶48个、颞枕叶22个,其余位于后颅凹9个,基底节区1个,室管膜下1个,桥脑1个。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颅脑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sis)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罕见。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其检出率有明显.增加。

颅内转移瘤的来源有两类:一是颅内原发瘤转移而来;二是颅外原发瘤经血行播散而至。

按转移部位划分,颅脑转移瘤分为三类:脑内转移、脑膜转移、颅骨转移。

脑内转移瘤是颅外原发瘤最常见的颅脑转移;转移瘤多发生在幕上,约占80%。

多发者占60%〜85%。

灰白质交界处为其好发部位。

(1)临床表现脑内转移瘤临床表现不一,可无症状,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转移瘤有时可先于原发病灶被发现,尤其在肺癌脑转移时多见。

绝大多数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预后多不良,全脑放射治疗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6个月,孤立性病灶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

(2)病理表现大体上,典型的脑实质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病灶,小者多为实质性病灶,大者可有中央坏死、囊变、出血,个别转移瘤可见钙化。

灶周常伴有与瘤体本身大小不相称的显著性水肿,水肿的程度与原发灶的性质有关;组织学所见因原发灶不同而异。

(3)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是当前颅脑转移瘤检查的主要方法,CT增强扫描优于平扫,而双倍剂量延迟扫描在转移瘤的检出率方面较常规增强扫描敏感。

MRI是当前检查转移瘤的最理想方法,多采用标准剂量增强扫描,也有作者用大剂量对比剂以发现更小的早期转移灶。

(4)CT表现CT平扫,转移瘤可呈等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其密度改变决定于肿瘤细胞成分、肿瘤血供以及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

肺、乳腺、肾及结肠癌的转移多为低密度;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转移则常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

转移瘤出血常见于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绒毛膜上皮癌,肿瘤出血后近期检查一般呈高密度。

转移瘤钙化常见于骨、软骨肉瘤转移,其他原发瘤少见。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以肺癌脑转移最常见,多见于40~50岁间。

80%的转移性肿瘤发生在幕上,其中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灰白质交界区最常见。

临床症状主要和发病部位有关,肿瘤占位效应使患者产生颅内压增高表现,小脑转移瘤还可导致共济失调。

影像表现
(1)CT:①平扫显示等、低或不均匀结节影。

②增强扫描多呈环状不均匀强化。

③多数肿瘤周围伴有明显的水肿带,所谓“小瘤体大水肿”。

④有些转移瘤可无瘤周水肿发生,仅表现为强化小结节影。

(2)MRI:①平扫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伴明显指状水肿。

②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边缘强化,并能发现较小的转移瘤及软脑膜转移灶。

③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鉴别诊断
原发肿瘤史、颅内多发病灶、呈“小病灶大水肿”的典型表现者诊断不难。

单发转移瘤需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后者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边界欠清,DWI强化实质部分呈高信号。

肺癌脑转移瘤32例的CT表现特征

肺癌脑转移瘤32例的CT表现特征

【 要】 目的 分析 肺 癌 脑 转 移瘤 的 C 摘 T表 现 特 征 。方 法 对 3 2例 经 临床 和 病 理 证 实为 肺 癌 脑转 移 瘤 的 c 表现 作 回顾性 分 T 析。结果 3 2例肺 癌 脑 转 移 瘤 患 者 中 , 癌 1 鳞 4例 、 癌 l 腺 5例 , 它 类 型 3例 。 转 移 瘤 大 小 为 O 5 5c 其 . ~ m。脑 内共 见 转 移 瘤 灶 8 2
炎 支 原 体 感染 中的 临 床 意 义 [] 苏 州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20 , J. 医 ,o 7
2 ( ): 1 91 . 7 6 9O 2
总之 , MP感 染 在 临床 中发 病 率 日益 增 高 , 逐 渐 出现 低 且 龄化 趋 势 , 不 得 不 引起 我 们 医 务人 员 重 视 。本 文 旨在 通 过 这
感染 率 不 容 忽 视 。 同 时 , 儿 MP感 染 的 发 病 率 高 达 3 . 幼 5
8 , 析 其 原 因不 排 除 家 庭 成 员 之 间 的交 叉 感 染 , 婴 幼 儿 分 因 机体 免 疫 力 不 完 善 , 引 起 反 复 呼 吸 道 感 染 所 致 。另 外 , 易 从 收集 的病 例 来 看 , 仅 收 集 本科 室 1 因 2个 月 的 住 院 病 例 , 一 有

6 ・ 96
Yo j n e u n l 0 Vo. 6 No 6 a J 2
肾 、 肤黏 膜 等 组 织 脏 器 存 在 相 同抗 原 , 肺 炎 支 原 体 感 染 皮 而 后 可导 致 产 生 相 应 组 织 抗 体 而 引 起 组 织 损 害 ] 。本 组 资 料 显 示 MP感染 在本 地 区 一 年 四季 均 有 较 高 发 生 率 , MP感 染 高峰 季 节 在 秋 冬 季 , 别 为 3 . 、 7 9 , 国 内 报 道 相 分 1 8 3 . 与 似 , 各 季 节 之 间 MP感 染 率 比 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 j但 >0 O ) .5 。而 相 对 而言 , 夏季 发 病 率 最 低 , 能 与 学 生 放 暑 假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
(贵州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福泉550500)【摘要】目的:对脑转移瘤患者的ct表现及鉴别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通过对2006年 1 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对ct 诊断结果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影像学特征和相关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脑转移的发生几率同原发肿瘤发病部位存在一定的联系,脑转移瘤患者的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论:根据临床实践,ct能够及时的将脑转移瘤进行正确诊断,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脑转移瘤;ct 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中国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31-01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脑转移瘤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肺癌脑转移是各种恶性肿瘤中占主要部分。

通常来说大多数患者脑转移瘤ct表现均有明显的特征,通常有瘤周广泛水肿的现象发生,病症大多处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灰白质交界处。

就目前基层医院来说,ct是对脑转移瘤检查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必要时配合mri的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笔者针对200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的106例脑转移患者进行临床ct资料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32-88岁不等,
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

经过ct检查确诊61例为肺癌患者,8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食道癌,2例黑色素瘤,2例直肠癌,2例腮腺癌。

另外25例为原发瘤不明者。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头痛以及语言、肢体、神志意识障碍,患者大多数以呕吐、恶心、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语言、肢体、神志意识障碍等。

其中,19例患者以脑部作为首发症状,40例患者脑部症状缺乏,47例患者有视乳头水肿现象发生。

1.2扫描方法本组106例患者中,66例患者采用ge-max640ct扫描机,其余40例采用
ge-br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

常规检查以听眦线为基线横断扫描,层间距为5~10mm,层厚为5~10mm,层数为9~16层。

其中,12例患者实施一次性增强扫描,其余患者实施平扫后增强,泛影葡胺或碘海醇用量为85~100ml,集团注射或高压注射器注射。

2 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共检查出转移瘤242个,其中两个以上患者数为97例,单个患者数为9例。

2.1检出部位 80例为幕上,17例为幕下,9例幕上幕下均有。

242个瘤灶中集中在大脑半球的灰白质交界处207个,其中顶、枕、颞叶处180个,27个为额叶处,其余分布情况为丘脑4个,脑室5个,小脑23个,脑干3个。

2.2瘤灶形态平扫:194个呈现类圆形或圆形高密度结节灶,直径范围为1-2cm,44个呈现低密度多形性变化,有瘤内出血迹象,直径为1.5-3.2cm,2个呈现囊性灶,直径大于3cm。

增强型扫描:均匀性强化102/242,环状强化27/242,不规则强化109/242,无强化4/242(囊性灶)。

2.3瘤周水肿::本组106例患者中85例患者为ⅱo一ⅲo水肿,其中14例io水肿,7例无水肿。

水肿分布以白质为主,大多表现为指压状水肿,产生较明显的占位效应。

3 ct表现
3.1瘤体呈大小不等圆形、类圆形病灶影。

平扫呈低密度或略高密度,轮廓尚清楚,其密度改变主要决定于肿瘤细胞成分、肿瘤血供、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

增强后可均匀强化、环形强化或不规则强化。

坏死、囊变以较大者常见,瘤体常可伴有瘤卒中,表现为平扫时实质性肿块内可见更高密度影。

3.2瘤周脑转移瘤大部分瘤体周边可伴有大片水肿区,形态多不规则。

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瘤体的大小与水肿范围一般不成正比,而是与原发灶的性质有关,笔者体会肿瘤脑转移瘤体较小者出现瘤体周边水肿的范围多较大。

而大肿瘤,水肿较轻甚至无水肿。

3.3占位效应患者瘤体位于脑室内部或者旁边处,能够有效占据了脑室空间,对脑室等部位造成压迫,使得瘤体受到挤压产生移位。

当发生瘤体周边水肿产生转移瘤时,占位效应更加明显,患者也因此产生呕吐、恶心、头痛的现象,严重时导致视物不清或脑膜刺激症状。

4讨论脑转移瘤是成年人中容易发生的颅内肿瘤,约占总颅内肿瘤10%-20%。

男性患者中以肺癌最为常见,女性患者中以乳腺癌最为常见,儿童患者发病几率不高。

按照发生脑转移瘤的发病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少数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

大部分患者通过经血转移至脑部,影响患者的脑脊液循环。

转移灶
主要位于脑内,少数可见于颅骨的脑膜,ct平扫时脑内转移瘤多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病灶一般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多数脑转移瘤能平扫所显示,因绝大多数转移瘤血供丰富,且肿瘤血管允许对比剂渗人肿瘤内部。

所以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病灶,使其更为清楚。

强化程度决定于肿瘤的细胞类型和血供丰富程度,实质性肿瘤呈均匀强化。

而坏死囊变者增强扫描表现为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当肿瘤中有出血或坏死液化时会出现不均匀强化。

典型的转移瘤并根据患者病史可以较容易做出诊断,通常情况下临床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产生单发或多发性瘤灶,瘤灶呈类圆形或圆形,瘤周为有较明显水肿产生,单发脑转移瘤需同脑膜瘤、胶质瘤进行区分,胶质瘤同转移瘤的ct特征有相似性,临床诊断时存在一定难度,
能够根据检查患者有无其他原发肿瘤的情况进行配合鉴别,如果临床表现不是十分明显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穿刺活检定性;此外,脑膜瘤在患者脑外产生,其特性同脑肿瘤相类似,但进行仔细检查可以发现有颅骨改变和脑外肿瘤征象;多发脑转移瘤需同脑脓肿进行鉴别时,脑脓肿产生薄壁环形强化,极易产生感染,通过抗生素治疗疗效明显。

笔者认为脑转移瘤可以通过ct表现进行鉴别,一
旦原发病灶原因不明者可以通过ct 增强扫描,必要时可以通过穿
刺活检或mri 扫描进行诊断,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1]
徐进,李立波,孟庆娟.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 中
国医药导报. 2010(31)[2]侯荣林,荣阳,李兆丰,陈婷婷,邹学广.
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35)[3]朱钧. 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1)[4]高保军. 脑转移瘤的ct诊断[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10)[5]左元明. 肺癌脑转移瘤32例的ct表现特征[j]. 右江医学. 2008(06)[6]白宝华,李立波. 脑结核瘤与脑转移瘤的ct鉴别诊断[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06)作者简介:赵佑银(1973——),男,汉族,籍贯:贵州省福泉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