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竞争的特点

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竞争的特点
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竞争的特点

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竞争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竞争,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燃料甲醇市场已经起动,发展迅猛,但亟须规范

燃料甲醇与汽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当掺加比较低时,燃料甲醇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改造,替代汽油简单易行。近两年来在高油价的推动下,燃料甲醇发展十分迅猛。据专家估算,2003年燃料甲醇的消费量约为50万吨,而2004年达到约100万吨,而且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市场推动实现的,没有类似于燃料乙醇的财政补贴和全封闭的政府强制措施,显示了燃料甲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燃料甲醇市场亟待规范。一方面,因为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燃料甲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腐蚀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所以相关的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燃料甲醇发展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往汽油中擅自掺加甲醇,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2.二甲醚在车用燃料领域具有发展潜力,但近期目标市场主要局限于民用燃气

针对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气的不同目标市场,二甲醚的价格定位不同。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主要用于替代柴油,但在目前的成品油价格体系下,二甲醚替代柴油是不经济的。根据热值按1.4的替代比折算,二甲醚要替代柴油,价格应为2764元/吨,以此价格进行测算,即使原料甲醇的价格为1600元/吨,二甲醚装置仅能处于微利状态。而目前国内中部地区的甲醇价格在2000元/吨左右,东部地区价格更高。而且在目前的柴汽油价格比下,用甲醇替代汽油与用二甲醚替代柴油存在结构性矛盾。由甲醇生产二甲醚,消耗定额为1.4~1.5吨/吨。目前国内正在推广的主要甲醇燃料为M15,即在汽油中掺加15%的甲醇,M15对汽油的替代比为1.05;二甲醚替代柴油的替代比为1.33~1.5。因此,用甲醇生产二甲醚,相当于将1吨汽油转换为大约0.5吨的柴油,而目前汽油和柴油的出厂价分别为4400元/吨和3870元/吨。

近期内,二甲醚最可能大规模替代的是进口液化石油气,在华东、华南地区,进口液化石油气的数量很大,而且价格在4000元/吨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的替代比约为1,即用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的价格可达4000元/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山西、内蒙古、宁夏等煤炭主产地,近期可考虑以周边地区的民用燃气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二甲醚装置。远期应密切关注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和开征燃油税的进展情况,在条件成熟时建设大规模二甲醚项目。控制风险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两步法工艺,先建设市场比较成熟的甲醇装置,再视国家政策情况确定续建二甲醚装置的规模与进度。

3.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和成本问题仍有待探讨

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动辙数百亿元。直接煤液化尚无工业化先例,间接煤液化只有南非SASOL公司实现了工业化,而且技术转让要价高。我国煤炭价格远高于南非,特别是近两年来,煤价涨幅并不逊于油价,煤制油项目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发展煤制油应谨慎。

4.煤气化在与天然气化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工业及民用燃气可承受较高的天然气价格,而天然气化工只能承受较低的天然气价格,所以供气单位不愿意向天然气化工企业供气。未来天然气将主要用作清洁燃料而非化工原料。我国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碳一化工产品的初始原料将继续以煤为主。但在天然气产地,天然气生产商为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可能向当地企业提供一定量的廉价天然气,发展天然气化工存在局部的投资机会。

5.乙烯-乙炔路线之选需因地制宜,两者将长期共存

乙烯-乙炔路线之争主要集中在PVC、醋酸乙烯等少数产品上。另外生产1牞4-丁二醇的乙炔-正丁烷路线之争和生产氯丁橡胶的乙炔-丁二烯路线之争,也都类似于乙烯-乙炔路线的竞争,属于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竞争,其中尤以PVC最为引人注目。

目前国内上述产品的生产均以乙炔路线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乙烯等石化原料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煤价的上涨滞后于油价,所以在油价快速上涨过程中,电石法PVC成本较低。

但是随着国内电石法PVC一哄而上,情况正在发生逆转。首先因为PVC生产能力增长过快,PVC价格下滑,从PVC与PE、PP的比价来看,PVC价格明显偏低;其次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与石油存在比价效应,煤价上涨虽然滞后于油价,但涨幅并不逊色,造成电石法PVC成本大幅上升。目前PVC行业亏损面已超过1/3。

电石法PVC与乙烯法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低成本,而低成本的基础是我国西部地区低廉的煤价和电价。目前煤价已大幅上涨,而电价优势也将因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而大打折扣。西部电价较低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电力供大于求和电力外送能力不足。但随着西电东送通道完成扩容,西部地区电价有望上调,包括电石、烧碱在内的一系列高耗能产业的竞争力将被削弱。按照电石行业准入条件,新建电石项目的电石炉耗电量为3250千瓦时/吨电石。如果加上配套的电极材料用电和动力电等,每吨电石的耗电量超过4000千瓦时。如果未来电价上涨0.1

元/千瓦时,则电石成本将提高400元/吨。而目前西部地区电石出厂价约为2100~2200元/吨,电价的提高将对电石法PVC的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未来电石法PVC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一是继续向西部有煤炭资源优势的地区集中;二是提高上下游一体化程度,最具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将是煤炭、电力、电石、PVC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

未来乙烯-乙炔路线之争难有统一的答案,需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地区以及资源占有情况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因时制宜。两种工艺路线将长期共存,互为补充。

6.MTO、MTP技术的成熟将使煤化工进入与石油化工全面竞争的时代

利用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和甲醇制丙烯(MTP)技术,煤化工可以由碳一化工进入乙烯这一石化产业的核心领域。目前MTO、MTP均未建成工业化生产装置,欧洲化学公司采用UOP/Hydro公司MTO技术正在尼日利亚建设工业化生产装置,预计2007年投产。据专家初步估算,当煤制甲醇的完全成本控制在1200元/吨以下时,MTO乙烯成本与油价为45美元/桶时的石油化工乙烯成本大体相当。如果未来MTO、MTP技术能够成功工业化,将使煤化工进入与石油化工全面竞争的时代。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解析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各行业上下游关系图——煤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各行业上下游关系图——煤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图中由上往下公司资产越来越轻,毛利越来越高,而高毛利行业所包含的公司高毛利高成长度的概率自然大一些,因此可以帮助投资人选择更好的持股标的;

所谓非周期性行业就是指那些不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涉及人类日常消费的行业。如:食品,医药,酒类、服装等。因为不管经济好与坏,人总要生病,总要吃饭,总要穿衣服,所以这些行业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 然而,话虽如此,但并非只要是所谓的非周期行业的股票就具备非周期的性质,非周期性往往只是指行业公司的盈利状况,而不是股价运行。左右股价的另一个因素是估值,估值的存在会使得股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涨久则跌,跌久则涨。 而且,即便是非周期行业公司,其盈利状况也会随着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众人皆买非周期股幻想成长永续的时候,一方面估值泡沫被吹大,另一方面公司面临的隐患被忽略。但隐患终究会现形,泡沫便随即捅破,于是非周期成长神话轰然倒塌 回归现实,这时非周期性就被弱化了。 因此,所谓非周期,所谓成长,均需投资人认真斟酌,股市永无只涨不跌的股票。

周期性行业构架,包括下游可选消费、中游制造、上游资源和交通运输行业,该行业占 A股总市值36%。 投资策略:影响周期性行业盈利的要素主要是产品价格和需求,二者的波动决定了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波动。大部分周期性企业喜欢在行业景气度高峰期盲目扩,一旦行业景气度下滑则形成庞大的过剩产能,这些过剩产能不但不能产生效益,折旧、摊销、负债、维护还产生大量的费用,侵蚀企业的利润,因此导致这些行业的价格和需求波幅巨大,例如有色金属、航运等,盈利容易出现极端的情况。那些在行业景气度高峰期来临前适度控制扩规模,行业景气度低谷后期能前瞻性地大举扩的企业很可能是不错的投资标的,但这样的投资标的少之又 少,可谓凤毛麟角。 当然,周期性行业有两个比较好的投机机会:其一是某些行业自身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如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重组等带来的投资机会,其二是某些行业率先下滑可能将经历触底反弹 的过程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因此,对于周期股的投资,可以关注行业结构优化和景气触底反弹带来的结构性投机机会。 资料来源于网络blog.sina../s/blog_4d3a1b500102dywr.html --------------------------------------------------------------------------------------------- 西门吹股:石油化工产业链图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将面向高效率、更安全、更清洁和更加优化利用的发展。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介绍了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自2005年以来,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科学技术部支持的的基础研究已在太原理工大学进行。该部强调,新的煤化工产业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提高技术来积极改善煤化工的回收过程对实现现代煤化工有着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煤化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市场的高水平的油价已促使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尤其是在2007年)更快地发展;中国能源工业一直致力于加快发展新的煤化工产业。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新的煤化工产业主要生产清洁能源和替代品,如柴油、汽油等。煤化工将在未来二十年在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减少我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总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将会有巨大的需求和机遇。 1.1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005,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0亿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开采21亿9000万吨,石油1亿8000万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为2474.7亿千瓦;中国的总能耗是22亿2000万吨标准煤,继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如表1。 表12005年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

石油消费量达到3亿吨,净进口量为1亿40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在2020,根据一些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0%,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70%的消费量[1,2]。 从表1和图1,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2005年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3]。在世界各地煤炭的平均能源供应是28%,而在中国,它占69%。根据中国重工业的实际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亿吨标准煤。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比例正在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是不变的。 1.2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问题 在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能源消耗翻了一番。从1981到2002,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9.7%,而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率为4.6%。在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努力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并将国家变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至少减少4.4%的能源消耗。 然而,在2006年,国家虽然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4]。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到2005,中国的能源平均增长率消费比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六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加倍而翻了两番。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迅速增长之间明显的冲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中国大多数的能源目前来自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这些都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能源消耗增加。在我国,煤炭的直接消费占其利用的一大部分,主要消费方式是煤炭燃烧。这种利用煤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SOx和NOx,使得中国的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国,酸雨已经覆盖了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第10大城市就是中国的。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中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导致了超过1270亿元的损失[4]。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短缺,但含有丰富的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在化石能源资源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储量的15%。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2.7%和0.9%。在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地质储量在中国是1兆4400亿吨,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国内坚果与果仁市场分析报告

2013年国内坚果货市场分析报告 咨询机构:成都邦瑞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时间:2013年7月19日

目录 一、国内坚果炒货行业发展概述 (3) 1、坚果炒货行业的定义与分类 (3) 2、中国坚果炒货行业发展概述 (4) 二、国内坚果炒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 1、国内坚果炒货行业的运行情况 (6) 2、国内坚果炒货产品结构分析 (8) 3、2012年国内坚果炒货行业市场分析 (12) 三、国内坚果炒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1) 附件一:相关公司产品罗列 附件二:线上企业研究案例:三只松鼠

2103年国内坚果炒货市场分析报告 一、国内坚果炒货行业发展概述 1、坚果炒货行业的定义与分类 坚果是指由单心皮或合生心皮形成的、成熟时果皮坚硬干燥的果实。主要包括核桃、板栗、葵花子、杏仁、开心果、腰果、花生、松籽等。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较高,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极好的功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坚果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特别是经过再加工后作为零食的坚果,即坚果炒货,更是广受消费者追捧。 坚果炒货主要是以果坚果、果仁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炒制、烘烤(包括蒸煮后烘炒)、油炸、水煮、蒸煮、高温灭菌或其他加工工艺制成的制品。结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坚果炒货分类标准与坚果炒货的实际生产、销售情况,我们列举其中三大产品分类,包括:葵花子、花生、核桃,详见下表。 表1-1,国内三大坚果炒货分类(按制作工艺以及终端产品分类)

2、中国坚果炒货行业发展概述 追溯历史,从古老的传统工艺到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从传统食品到“御用零食”,坚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1 在高油价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具有竞争力,将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 1.1 世界油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为煤化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年均增长1.4%和3.0%,煤炭年均增长5.4%。到2008年底,全球煤炭消费连续六年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需求增长已成为推动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世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2008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 708亿吨,储采比为4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85.0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0年;而煤炭的探明储量约为8 260亿吨,储采比为122年。据BP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4.6%,煤炭占29.1%,天然气占24.0%,核能、水电等约占12.3%。由此可见,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就中国而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十分显著。据2009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20.90亿吨,储采比为11.8年;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26 511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4年;煤炭储量约为1 145亿吨,储采比约为41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7.3%。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达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约占70%,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0%,核电、风电及水电约占10%。在此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发展替代资源,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1.2 原油价格持续高位,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全球石油供应链遇到“瓶颈”,加上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因素及投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例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05年的平均55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72美元/桶,2008年7月竟达到了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2010年原油价格则一直在80美元/桶上下高价位区间波动。低成本的驱动,使得包括煤化工在的替代燃料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中国煤化工技术加快了自主开发的进程。煤气化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装置和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装置的成功投产,煤基甲醇制烯烃、制二甲醚等技术的商业化,都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的不断提升,必将促使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煤化工产业在高油价下相对常规石油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将成为油气资源的有益补充。 2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 尽管国外的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先后建成过实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煤间接液化工厂和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

201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图】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煤炭输出国,而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则需要大量进口。如何解决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涉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 根据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6》,截止 2015 年底,我国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约1145 亿吨,石油约 25 亿吨,天然气约 3.8 万亿立方。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2.8%,石油占 1.1%,天然气约占 2.1%。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我国每年消费的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截至 2015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 5.25 亿吨,其中进口量 3.45 亿吨,进口占比 61%;天然气消费量 1855 亿方,其中进口 668 亿方,进口占比33%。二者进口依存度远高于煤炭的 8%,解决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进口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下,对外依存度高 此外,我国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同样很高,乙二醇进口依赖度超过 70%,烯烃产品进口依赖度也超过 40%。2015 年,我国乙烯单体、丙烯单体的表观需求分别为 1866 万吨、2587 万吨,年进口量分别为152 万吨、277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11%;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 2378 万吨、2009 万吨,年进口量 987万吨、339 万吨,对外依存度 41%、17%。根据测算,烯烃产品潜在进口替代空间 3287 万吨,该数字 2020年有望达到 5086 万吨。

我国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我国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中国坚果炒货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坚果炒货行业研究-行业概况、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是人们在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非主食类食品,休闲食品在流通产品属性上,归属于快速消费品。 按照目前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食品工业分为4 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致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21 中类、56 小类,休闲食品不在国家统计分类的范畴内,没有严格的统计数据表述行业状况。但从休闲食品的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包装形式、消费行为的角度来考虑,休闲食品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食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具体如下:食品制造业中的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等。 本文休闲食品行业品类及市场数据,主要引用Euromonitor统计口径。一般分为如下几类:烘焙食品、糖果巧克力、坚果炒货、膨化食品、饼干和其他等大类。 1、休闲食品市场已初具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持续,人们对休闲食品的消费逐渐增多,休闲食品的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Euromonitor 统计,2011 年至2016 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3,109 亿元增长至4,49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7%。从长期来看,随着消费趋势的升级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近年来,尽管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中国休闲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5 年中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量为2.15 千克,相比日本、英国和美国的人均消费5.63 千克、9.53 千克和13.03 千克,依旧差距较大。 另一个方面,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按2015 年度平均汇率折算),2015 年中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额为75.28 元,远远低于日本、英国和美国的人均消费额501.40 元、742.05 元和859.86 元。因此,中国休闲食品的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煤化工论文

煤化工发展现状 课程名称:煤化工工艺学 姓名:李刚学号:11L0151116 学院:理工学院班级:L112 指导教师:李军章、崔永梅 2015年11 月16日

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李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L112班 摘要: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煤发展分析 一、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 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居世界前列,作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在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全球能源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管理,再一次成为能源界的热点话题。 目前,我国化石类能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中, 煤炭占92.7 %、石油占5.9 %、天然气占1.4 % , 即“富煤少油缺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占73.4 % , 水电占22.2 % , [1]石油和天然气共占4.4 %。无论是从储量还是消费量来看, 我国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理应重视煤化工行业的发展。 2、我国煤化工发展简介 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始于20 世纪40 年代,起初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氮、化肥、焦炭、苯、萘、沥青、炸药等产品。50 年代由于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煤化工业的产品逐渐演变为合成氨、甲醇、化肥、电石、石灰氮、染料、酒精、合成橡胶等。建国后的60 年代,伴随着一大批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厂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生产化肥的同时还生产其他很多种化工产品,从而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0年代,在石油化工产业异军突起的背景下,煤化工曾一度遭到冷落。石油对于工业发展作用不容估计,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对于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作用显现,所以到了20世纪80 年代以后,我国又开始在上海、山西、陕西建设部分大型的煤化工基地。 3、煤炭利用途径的简述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它包括煤的焦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电石、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合成氨、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2016-2022年中国坚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坚果行业市场深度 调研研究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92568.html,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坚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 分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430975 【报告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92568.html,/research/201607/430975.html 报告目录: 高端坚果引领健康饮食新风尚。传统坚果市场以瓜子、花生等品类为主,而高端坚果主要是树坚果,包括碧根果、杏仁、腰果、核桃、夏威夷果、松子等品类。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会促进消费升级,消费者愈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从而推动高端健康食品市场发展。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收入增加已经驱动健康食品消费量提升,而高端坚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含量位居前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未来将广受光大消费者追捧,消费量有望持续增加。

从石油化工到煤化工

从石油化工到煤化工 ——工艺途径和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石油价格的日益增长,使得人们将重点转向了能源产业的另一个重点——煤炭。与此同时,石油化工到煤化工的转型就成了煤化工发展当中的重点。当然这其中就包含了石油化工到煤化工的工艺途径和关键技术。本文论述了石油化工到煤化工的转型以及煤化工的发展前景和重点发展方向,能够从全面高效利用能源,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以及规模化发展现代煤化工的角度来看待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在未来能源领域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煤化工能源化工IGCC 能源综合利用 1.石油化工的工艺途径概述 1.1石油的炼制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1920年实现由丙烯生产异丙烯,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随着低碳技术的进步,目前石油化工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得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结合更加紧密,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发展;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原料消耗;调整石油化工的产业结构以石油化工的设备厂房去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和资源环境的需要,尤其是中国能源国情的需要,转而面向煤化工的生产和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方式。 石油化工原料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石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为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可以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以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 生产燃料用油的石油炼制流程中有三个装置,即蒸馏、裂化、焦化的装置。 常减压蒸馏装置使原油分出汽油、煤油、柴油后,以减压蒸馏所得馏出油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油。减压蒸馏塔底得到的渣油作为延迟焦化的原料油。这样使

煤化工行业现状

中国煤化工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7-12-24 14:58:31| 分类:化工|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9-03-2115:02:27) 世界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是当今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可供40年、60年的需求,非常规的油气资源有可能进壹步扩大。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探明储量可供世界开采200年。 全球化石能源供应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之壹是成本、价格。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但廉价资源储量枯竭等因素又导致成本和价格提高。预计从2000年壹2020年,化石能源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将从39%降至38,煤炭将从26%降至24%,天然气将从23%提高至27%。 近几十年来,化石能源在中国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之上。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煤化工的发展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煤炭焦化、煤气化壹合成氨壹化肥已是中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壹甲醇及下游化工产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受到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已启动。 1焦化工业 1.1焦化工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 中国第壹座机械化焦炉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50年代末开始,自主设计、建设的焦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80年代后进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到2004年初,全国约有700多家炼焦企业,1900多座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约170Mt/a。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焦炭总产量178Mt,比2002年增加约20%,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6%;国内表观消费约163Mt,同比增长约19%,其中钢铁业消费约76,其他行业(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炼等)消费约24%;出口焦炭14.7M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图1为1997年壹2003年焦炭的产量、出口量变化情况。 据估算,2003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37Mt,涉及洗选加工原煤约400Mt,超过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0%,已成为消耗原料煤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壹大国。 中国的炼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大中型机械化焦炉发展很快,炭化室为4m之上的焦炉达300多座,2003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5%;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化学产品回收加强;淘汰小型焦炉、土焦及改良焦炉的工作进展显著。 1.2控制新焦炉建设,平稳发展焦炭产 从2003年开始,新焦炉建设数量大增,建成投产机械化焦炉66座,新增产能21Mt/a。预计2004年焦炭产量将超过200Mt/a,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基本实现平衡。预计今后随着加强限制和取缔土焦或改良焦炉生产以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机械化焦炉等措施的不断实施,焦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 2004年初,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和减缓了钢铁业的发展速度,稍后(2004年5月)也加强了对新建焦炉的审批管理,预计2004年后焦炭生产将适应市场需求进人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稳定原料煤资源,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将是焦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污染控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要严格取消土法炼焦,建设大型焦炉替代工艺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