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现况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见症 状为 穿刺部 位血 管 红 、肿 、热 、痛 。触 诊 时无 弹性 。原 因 :① 留 阻塞 ,有无 脱管 、折 管 ,观察 固定 的胶 带 ,3M 帖膜有 无 浮起 、卷边 ,
置针 的型号 :如 果 留置针 较粗 ,充 塞 于 血管 中 ,增 加 了血 管 壁 的摩 注 意 输注 液的 浓度 ,速度 不 可 过快 ,以免加 重 循环 负荷 ,观察 有无
术 :护理人 员未 严格 遵守 无 菌 技术 操 作规 程 ,穿 刺 点 消毒不 彻 底 , 合适 的封 管 液 ,用 量及 推 注速 度 。封 管及 冲管时 应将 注射 器针 头
巡视 不 及 时 ,穿刺 点 无菌 覆 盖 物 被 污染 未 及 时更 换 等 操作 不 规 刺入 肝 素帽 少许 ,推入 封 管液 ,以采 用连 续 ,边推 边旋 转式 退 出针
在 使 用 中出 现 的并发 症 ,本 人 通 过 分 析 原 因 ,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预 送人 静脉 内 ,并妥 善 固定 针头 ,必 要时适 当约束 肢体 。
防措 施 ,以便 有效 地减少 并 发症 的出现 。
3.4严 格无 菌操 作技 术 ,彻底 皮肤 消 毒 (包括 留置针 的检查 应 用 ),
阴道 中有少 量 白带样 粘 液或 出血 ,数 天或 1~2周 会 消 失 。通过 讲 缺乏 了解 。
解使得 产妇 及 家属 能理 解 ,并 消 除 了他 们 的紧 张焦 虑心 理 。
护理 对策 :暴 露 脐带 护 理是 指 新生 儿 出生 24h后 不需 包裹 脐
5 中 暑
部 ,用 消毒 棉签 蘸 75%医用酒 精 擦 拭脐 轮 和脐 线 端 ,1次,d即 可 ,
技术 不熟 练 ,封管 液 的种类 、量 及 推 注速 度 不合 理 ,病 人 的凝 血 机 导致 其 他并 发症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脉 留置针是 由先进 的生 物材料制成 , 作为头皮针 的换代
2 . 1 . 3 外力干扰
导管扭结 ,常见 于穿刺部位及静脉瓣 ;
产 品, 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 。其操作简单 , 使用方便 , 套管柔
软, 对血 管刺激小 , 留置时 间达 7 2 h ~ 9 6 h , 既能减 轻患 者反复 穿刺的痛苦 , 又 能减轻护 士的工作量 , 提高工作效率。 现将静脉
■ 汐圆自啮固
化 程度 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 使 患者 了解手术治疗 方案 ,
加 深对 止痛 药的认识 , 告诉 患者不要一味忍耐 , 讲解及早 活动 、 咳嗽 、 深呼吸 的方 法及重要性 , 下 床活动 时用手按 住伤 口以防 用力过猛使 伤 口裂开 。 1 . 2 . 2 心理 护理 术前与患者进行深 入、细致 的沟通 , 减
定松动未及时更换敷 贴。 2 . 2 . 2 化学性静脉炎
导致 内皮细胞破 坏。
3 1 7 1
1 临床 资料
我科 2 0 1 2年 6月一 1 2月共应用静 脉留置针 6 8 9例次 , 患
作者简介 : 韩巧琳 , 女, 大专 , 护 师。
E-mai l : 37 0 51 8 45 7@qq. c o m
2 静脉 留置针并发症的原 因分析 2 . 1 导管堵塞
针 患者 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结果 静脉 留置针 并发症
有 导管堵塞 3 2例 次 , 静脉炎2 5例 次 , 液体渗 出 1 1例 次 , 医源 性皮肤损伤 1 例 次。经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 所有病例无进 一步
损 害发 生。 结论 静脉 留置针 的并发症较 少发 生 , 即便发 生, 只 要及 时处理 , 大多不会 出现进 一步的损害。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问过长、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药物配伍不当使致热原增加。

2.输液器具的污染: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上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都滤去细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

3.配液、输液操作中的污染(1)、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2)、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人液体中;(3)、手卫生不规范;(4)、反复静脉穿刺未更换针头,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加药时,治疗室环境空气的污染;(6)、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二)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严把三关,根据输液反应的原因,安全静脉输液的三个因素是无菌、无热原,无有害颗粒液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一定把好药物关,输液器关,操作关。

药物关:严格检查液体及药物质量、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输液器关:严格检查输液器具,按效期先后使用。

操作关:(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2)、认真执行安瓿的割锯与消毒。

(3)、配液尽量使用侧孔针,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4)、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5)、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6)、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防止灰尘飞扬。

(7)、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增加的污染。

(8)、加强责任心,输液中加强巡视,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四)处理1、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 (5) 3 7 1 . 2 : 1-3 8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刘彩霞 王 芳 2 20 ) 710 ( 州 市铁 路 医 院 充
[ 摘
要] 目的 了解 密 闭式 静 脉 留 置针 使 用存 在 并 发 症 的原 因分析 ,以便 采 用 有 效 护理 干 预措 施 ,解除 患者 的痛 苦 。方 法 调 查 严
维 蛋 白含 量 , 节 过 高或 过 低 的 免疫 反应 , 护 和 修 复 受 损 的 调 保
脏 器 【 ̄ 1。 67
AR F这种极危重症疾病 的治 愈率 ,降低 了其致残率和病死率。
急性 肾衰 竭 在 中医 学 隶 属 于“ 闭” 关 格 ” 蓄 血 ” 疾 癃 、“ 、“ 等 病 范 畴 ,《 寒 论 》云 :“ 则 小便 不通 ,格 则 吐 逆 。” 《 治 伤 关 证 汇 补 ・ 闭》云 : 既 关且 格 , 小 便 不 通 …此 因浊 邪 壅 塞 三 焦 , 癃 “ 必
本研 究 结 果 显 示 ,治 疗 组 ( 规 治 疗 + 血 必 净 ) 对 照 组 常 较
能显 著 改 善 患 者 。 能 ,且 为纯 中 药制 剂 ,不 良反 应 少 ,因而 肾功
有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和 进 一 步 的研 究推 广价 值
参考文献 [】原 发 性 肾小球 疾 病分 型 与治 疗及诊 断标 准体会 座谈 纪 1
[】徐鸿斌 ,李芳,常子 军.血必净注射 液治疗尿毒症患者合 6
并肺 感 染 疗 效 观 察 . 辽 宁 中 医 杂 志 , 2 0 , 3 1 ) 0 6 3( : 2
1 8 60 60 —1 9

[]李志 军,孙元莹 ,王今 达.血必净注射液治疗 肾移植 术后 7 肺感 染 3 5例疗效观 察.中国中西 医结合 急救 杂志 , 0 5 20,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引言在日常医疗实践中,留置针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方便地进行药物输注、静脉血液采集等治疗和监测工作。

然而,近年来,关于留置针使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的报道不断增加,引发了对其安全性和合理应用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前留置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主要问题1.1 针头感染风险高由于长时间插入体内或多次接触导致皮肤完整性被打破,在如此开放式环境中进行感染预防变得困难。

因此,在长时间保护管道通路后期(48 ~ 72小时)发生局部感染并非少数案例。

解决方法:加强手卫生操作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学习正确洗手程序以及消毒材料选择与操作方法。

及时更换留置针: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并追踪患者使用时间,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以减少感染风险。

1.2 留置时间长导致并发症增多留置针长时间插管可能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并注意相关病情变化。

解决方法:优化管道长度:在確定治疗時間需求後,选择最合适的管道长度,默认使用较短版本,以减少内外注入液体对动静脉交界处的损伤及深部感染风险。

定期检查:医务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与静脉穿刺相关的不适或局部异常反应,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争取早除:缩小醫院內纖絡囊設身會生核賦理制純执行玛规模抑三测息称得维作好条件差机永看型出康地表签制系院下好称做从提平数这节力技防等确安醒共持活术所故编样目讨案为类共资改部个,尽量缩短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1.3 管道管理不规范临床操作中,一些医务人员对留置针管道管理存在差异化。

有时操作流程不符合标准,或忽视了手卫生、消毒程序等环节,容易导致感染等后果。

解决方法:制定操作指引:医院应该建立并完善留置针使用和管理的操作指南,并确保全体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留置针正确使用和管道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因其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而被广泛用于临床,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时建立静脉通道的一种手段。

既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利于开展抢救工作,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往往会出现穿刺部位一系列并发症。

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也要警惕其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其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和后果。

【关键词】留置针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给予静脉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1 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对策1.1穿刺部位感染1.1.1发生原因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1.1.2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静脉炎1.2.1发生原因与穿刺部位、无菌术、留置时间、穿刺技术、药液性质和量等因素有关,另外机体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生静脉炎的重要因素。

1.2.2护理对策①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②选择适宜型号的留置针。

③输注高渗液体时,另开静脉通路,减少连续输注,加强巡视观察。

④规范操作流程。

⑤避免同一留置针反复穿刺。

⑥掌握好留置时间。

1.3皮下血肿1.3.1发生原因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技术不熟练、动作不稳等往往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1.3.2护理对策护士在操作前应选择血管弹性好、走向直、避开关节、韧带、接近神经的静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动作轻、稳、准。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
1 . 1静 脉 炎 1 . 3静 脉 血 栓 留置 针 在 穿 刺 时 已对 血 管 壁 造 成 一 定 损 伤 , 1 . 1 . 1个 体 差 异 因 素 年 龄 超 过 6 5岁 的 患 者 是 静 脉 炎 的 好 患 者 肢 体 活动 时 套 管 针 在 血 管 内也 跟 随 移 动 造 成 机 械 性 损 发人群 , 患者年龄 大 , 机 体抵抗 力 下 降、 血 管脆 性 大 , 对 创 伤 伤 血 管 内皮 , 易形 成血 栓 , 反 复 多 次 在 同 一 部 位 进 行 静 脉 穿 也 是 血 栓 形 成 的 促 发 因 素 。 留 置 导 管 作 的 修 复 和对 机 械 、 化 学 性 刺 激 及 生 物 原 因 导 致 局 部 炎 症 的 抗 刺 导 致 血 管 壁 损 伤 , 感 染 能 力 随之 下 降 , 易发生静脉炎[ 1 ] 。 为 异 物 可 阻碍 血液 回 流 , 有 利 于 血栓 形 成 。 1 . 1 . 2药物 因 素 输 入 高 浓 度 、 刺 激 性较 强 的 药 物 , 血 浆 渗 透 穿 刺 点 感 染 也 是 导 致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重 要 因 素 。 当 患 压增高使血管 内皮 细胞 脱水 变性 , 从 而导 致 液体 外渗 、 血 管 者 白细 胞 计 数 减 少 时 , 血 中纤 维 蛋 白 在 导 管 表 面 逐 渐 形 成 一 变 硬 而 出现 静 脉 炎 ; 大量快速 输液 时, 增 加 了血 管 壁 侧 压 , 导 层 膜 , 促使穿刺点 皮肤 的微 生物 沿导 管 向体 内迁 移而 感染 , 致静脉炎[ 2 ]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还 与 药 物 p H 值相关 , 研究表 明, 成为凝血激活 因子 , 沿导管壁形 成血栓[ 8 ] 。 p H 值为 4 . 5的 溶 液 , 1 0 0 %诱 发 严 重 的 外 周 静 脉 炎 ; 而p H 值 I . 4导 管 脱 落 固定 不 牢 固 , 留 置 针 留置 在 关 节 附 近 , 肢 体 活 为6 . 5 时, 即使增加输液时 间, 也没有静脉炎发生[ 3 ] 。 动 过 度 及 外 力 牵拉 所 致 , 活 动 中 不 慎 脱 出或 夜 间 睡 眠 中 不 慎 1 . 1 . 3留 置 时 间 研 究 表 明 留 置 针 使 用 超 过 3天 者 , 静 脉 炎 脱 出 。导 管 脱 落 还 与季 节 有 关 。 冬 天 皮 肤 干 燥 , 固 定 的胶 布 导管脱落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商, 对护士工作这个特殊 的职业有 着重要 的作 用 , 是 心 理 护 理 最 好 的 体 现 。 在 患 它 者需要 手术时 , 患者 和家属都 承受着巨大 的压力 , 都想 获得安 全感 、 得爱 和归 属 获 感 、 得 尊 重 。如 果 护 理 人 员 不 能 很 好 的 获 体会患 者和家属的需 求 , 就很 容易彼此间
近年来 , 医患纠 纷频 发 , 上社 会大 加 环境 和患者个 人都 非常重 视依 靠法 律 的
力 量 来 维 护 自 己 的 利 益 , 医 院 , 于 护 在 对 士来 说 护 理 质 量 的 高 低 就 是 法 律 意 识 的 实 际 体 现 。护 理 行 为 是 护 理 人 员 对 患 者
[ ] 中华 护理杂 志,0 13 ( ) 10 J. 20 ,6 2 :3 .
2 楼 美 丽 , 伟 娜 . 体 人 格 特 征 与 护 士 职 业 马 个
提醒 、 谈心等方 式及 时调 整 到最佳 状态 , 以便 使 他 们 的 言 行 与 表 情 使 得 患 者 产 生 安全感 、 归属 感与 爱 的温 暖。另外 , 注 要 意 激 发 和 维 持 护 生 良好 的 情 绪 状 态 , 求 力 避免 和消 除 不 良情 绪 , 终保 持 一 种 积 始
培 养 护 生 慎 独 行 为 强 化 职 业 服 务 意 识
手术 室 工 作 是 一 项 繁 杂 系 统 的工 作 , 每个成功 的手 术都是团 队合作 的结果 , 其 中护 士 承 担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针 对 医 是 生 和 患者 最 直 接 的 服 务 者 , 化 护 士 的 服 强
内心 感 受 、 流 应 对 压 力 的经 验 。一 方 面 交 可 以使 护 生 疏 泄 内 心 紧 张 不 安 的情 绪 及 消除心理压力 , 一方面也可通过讨论共 另 同找 到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此 外 , 教 会 护 应 生一些缓解 紧张情绪及 消除疲劳的方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现况因素分析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

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

由于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1]。

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

留置针设计经历了从最初的开放式到密闭式,从普通型到防针刺伤安全型。

留置针的导管材料也经历了从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以BDVialon为代表)的变革[2]。

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现临床上一般都选用以BDVialon为代表的密闭式留置针及威高防刺伤安全型留置针。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上百年历史,因其刺激小,吸收快,起效快,因此人们患病后选择静脉输液的人越来越多,如采用传统的钢针输液工具,日复一日,患者的静脉得不到保护从而血管损伤很大,且患者使用钢针时穿刺部位稍稍移动液体很容易发生外渗,导致多种并发症。

留置针可以避免日复一日的穿刺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静脉,减少静脉损伤和降低导管感染机率,减少患者痛苦,便于病人的活动及搬动,同时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3][4]。

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不易滑出血管而致药物外渗,减少对静脉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陈明研究得出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留置针为16.2%[5]。

而且留置针除了建立静脉通道外还可以静脉采血,测外周静脉压[6]。

从而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断事件首次由Zimmerman和West于1975年在社会学领域提出,并被定义为外界不遵循基本的话轮替换规则,随时插入话语而中止当前说话人的讲话,进而停止当前说话人构建会话主题的行为[7]。

Linda等将中断的结局分为积极型(Positive,P)和消极型(Negative,N)等2种[8]。

护理中断事件,国外学者对护理中断事件(nursinginterruptions)的不同诠释,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护理中断事件构成要素和标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点,即在护理工作中,被“外来的、突然发生、打断或延缓当前事务、分散注意力”,并给临床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影响[9]。

Lisa等研究表明,88.9%护理中断事件为消极型,说明绝大部分中断事件给护理活动带来负面影响[10]。

1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尽管留置针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有不少并发症:多篇文献提出套管堵塞、静脉炎、液体渗漏和皮下血肿等是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11][12]。

且据研究表明年龄与置管的位置不同,发生并发症的频率有所不同,郭晶调研证明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3]。

杨仕英根据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研究证明手背静脉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但并发症也多,其次是头皮静脉组,然后是贵要静脉组。

头皮静脉组无论在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贵要、肘正中、大隐静脉组比较留置时间最长、并发症最少,但留置时间亚于手背的留置时间[14]。

娄春燕研究得出小儿留置针中断的主要因素为外渗和脱出,其次为堵塞和静脉炎[15]。

罗秀荣则提出老年人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及皮下血肿肢体肿胀的患者率稍高于中年患者[16]。

这正如余斯玲等调研得出患者的机体素质对留置针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17]。

经过长期的护理临床经验得出留置针相关中断事件是导致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1导管堵塞杨华认为,静脉留置针发生套管堵塞的原因众多,封管液的种类,用量及推注方式、速度不合适等[18]。

东梅研究表明女性发生套管堵塞的几率高于男性,患者患糖尿病的时间越久,发生套管堵塞的可能性就越大[19]。

置管一侧肢体活动过于剧烈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凝固。

病人凝血机制异常,血管痉挛等,均可造成导管堵塞[20]。

造成患者套管堵塞的原因多而复杂,其中高浓度液体输注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是造成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另外,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移动,造成血管内壁的损伤,使血小板聚集在受伤部位及套管尖端,形成血栓造成套管堵塞[8]。

1.2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有:针头的直径、长度、输液速度、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及量、个体差异,留置时间等。

它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26%[21],分化学性和感染性。

化学性静脉炎与静脉输注高渗性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

而感染性静脉炎多为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

1.3皮下血肿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而导致留置针未进入血管或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22]。

1.4液体渗漏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对穿血管。

黄小珍指出,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血浆渗透压增髙使血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导致液体外渗[23]。

2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干预措施(1)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从而避免血管内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穿刺成功后将套管固定牢固,防止针体滑出血管。

(2)通过和患者有效沟通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留置套管后可告知患者置管侧肢体可适当活动,但不能提重物等相关健康宣教。

(3)置管前应选择合适血管,尽量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受伤、感染的静脉,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

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只能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回流,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24]。

而进行化疗时,肖金平等提出: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25]。

(4)选择满足治疗需要量最小号最短的留置针,它不但保证充分血液回流,而且减少导管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6]。

彭翠香在普通外科病人输液时,对22G和24G两种型号套管针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认为细而短的24G型套管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摩擦,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27]。

(5)注意输液顺序,输液时先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先输入抗生素再滴入普通类治疗药物,并掌握好药物的浓度和输入的速度[28]。

输注完高浓度液体前后要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并选用正确的封管液5-10ml采取脉冲式冲管后再封管,陈美娟提出,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可以在导管内部形成小漩涡,将残留药物彻底清洗感觉,避免导管堵塞[29]。

如需输入中药类与西药类药物应冲管防止中西药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出现。

静脉输血时应另外建立通道%不能与其他液体由留置针同时输入,避免产生化学性静脉炎及溶血反应。

(6)掌握好留置时间。

输注高渗液体,留置时间不超过3d;输注普通液体,不超过5d,对于久病及营养不良病人,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及局部抗炎的能力。

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有研究表明,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多不能超过7-10d[30];国内临床一般以5d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美国输液协会将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5d[31]。

章洁等川通过对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穿刺部位在远心端、输入刺激性液体、每日输入液体量>1500ml/d、留置时间>5d是影响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32],这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7)黄正凌提出,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

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33]。

(8)规范操作流程,遵循无菌原则。

穿刺前充分洗手,对穿刺点皮肤应消毒2次,直径应大于8cm。

穿刺后,应再次对针柄及周围皮肤进行2次消毒,待干后(不要用干棉签擦拭),再使用无菌贴膜覆盖。

综上所述,在当今医学临床中,静脉输液时选择留置针比钢针带给我们很多的方便和优越性,但同时因为护理相关中断事件导致不少并发症发生,也因为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拒绝选择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的原因之一,而怎样克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护理界需攻克的难题。

以上均是护理前辈从留置针使用不同部位、年龄、病种等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不同方法进行干预,那么可不可以通过寻找出留置针相关中断事件对留置针使用中的某个过程影响最大,从而进行干预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孙艳平,杨桂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2]史凤琴.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日程安排[C]//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3]杨金梅.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4,12(2):120-121.[4]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5]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5):5-6.[6]赵雪枝,张倩,杨红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80-4881.[7]Zimmerman D,West C,Sex roles,interruptions and silences in conversation [A] Thome B. Henley(eds). Language and sex:difference and dominance[C] Rowley. MA:Newbur"House.1975:105-127.[8]Hall M G,Pedersen C,Hubley P,et al. Interruptions and Pediatric Patient Safety[J]. Journalof Pediatric Nursing,2010,25(3):167-75.[9]谢建飞,丁四清,曾赛男,等. 护理中断事件的概念分析和启示[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75-178.[10]Kosits L M,Jones K. Interruptions experienced by registered nurses work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11,37(1):3-8.[11]陈小鸽,杨秀燕,伍晓莹,等.如何加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4).[12]张惠娣.非正常情况下终止静脉留置针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15(1):135-137.[13]谢冬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4):367-368.[14]杨仕英.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时间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8-59.[15]娄春燕.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对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119-120.[16]罗秀荣.静脉留置针156例常见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4):99-100.[17]余斯玲,江淑君.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17):3210-3211.[18]杨华.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堵管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7):294-295.[19]东梅.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堵塞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19-1320.[20]付喜秀,刘陶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9):1698-1700.[21]高玲,胡珊珊,王莹莹.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90-491.[22]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5):5-6.[23]黄小珍.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140-141.[24]汪守凤,江宾,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373.[25]肖金平,陈奇志,肖清秋.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7):420-421.[26]王艳伶.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19-20.[27]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617.[28]王宗润,王宗美,高玉先.儿童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078-1081.[29]陈美娟.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学,2011,32(6):830-831.[30]J Jauch K W,Schregel W,Stanga Z,et al. Access technique and its problems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chapter 9.[J]. GMS German Medical Science,2009,7:Doc19. [31]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32]章洁,皮红英.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17-519.[33]黄正凌.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606-16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