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基础知识精选

合集下载

景德镇陶瓷基本知识

景德镇陶瓷基本知识

景德镇瓷器基本知识一、瓷器的发展1、制瓷工艺是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明的。

瓷器与陶器的烧制过程非常相似。

但瓷器与陶器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考古发现的材料看,商周遗址中出土的青瓷器皿有瓮、罐、瓶、尊、碗、豆等等。

它们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

从此以后,制瓷工艺逐步发展,由青瓷发展到白瓷,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唐代青瓷发展到顶峰。

唐末诗人陆龟蒙曾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形容越窑(今浙江绍兴)青瓷动人的色泽。

唐宋时期,白瓷也发展到高峰。

唐宋文人是用“类银”、“类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等语句来赞美白瓷的。

明清时期,彩瓷发展起来。

明代的青花瓷、斗彩和清代的素三彩、五彩、珐琅彩,都饮誉中外。

1610年,有一本名为《葡萄牙王国记述》的书,赞美中国瓷器说:“这种瓷瓶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加可爱”2、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到了清明期的彩瓷的种类有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与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

釉上彩是先烧在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

釉下彩是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青花、釉里红)。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

二、瓷器的类别1、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或者烧成单色釉瓷),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600度—900度)二次烧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2、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彩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期末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景德镇的瓷器知识点

期末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景德镇的瓷器知识点

期末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景德镇的瓷器知识点《景德镇的瓷器》是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景德镇的瓷器色彩艳丽,下面为大家带来景德镇的瓷器知识点,快来看看吧~**【原文】**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

你如果到过景德镇,逛过琳琅满目的瓷器市场,一定会被品种齐全,色彩艳丽的各种瓷器所吸引。

你看,那典雅素净的青花,色彩艳丽的粉彩,万紫千红的古彩,五彩缤纷的彩虹色釉和似鸡血初凝的祭红、豇豆红、凤衣彩、紫玫瑰色、茶叶末色,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那被称为“色中之王”的“三阳开泰”更引人注目。

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这里的瓷器不但色彩美丽,而且品种繁多,应有尽有。

有配套的日用瓷、礼品瓷、文具瓷,还有工艺精美的装饰瓷和小巧玲珑的旅游瓷等。

日用瓷中,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

青花梧桐餐具上有精心描绘的山、水、路、桥、楼台、亭阁、树木、庭院、小鸟和人物等,一应俱全,恰似一幅壮观的山水画。

不论是在宴会席上,还是在家庭餐桌上,摆上它就会给饭菜增添色彩。

青花玲珑餐具更加惹人喜爱,它四周是由米粒形状的圆形孔眼构成的。

它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有着明晰优雅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玉一般的质地美。

装饰瓷造型奇特,瓷质细腻,也是颇受欢迎的。

其中,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是“五子罗汉”。

那个罗汉咧开大嘴笑嘻嘻的,五个顽皮的小瓷人爬在他身上嬉戏,真有趣!装饰瓷中最名贵的要数薄胎瓷了。

薄胎瓷俗称蛋壳瓷,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对着光看去,好像彩云追月,披露含雾,似画中有画,静中有动。

故这种瓷的制作工艺被人们称为“神技”。

景德镇的瓷器曾经多次夺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为中国赢得了不少的荣誉。

**【字词学习】** 字:瓷、凝、釉、喷、繁词:典雅、豇豆、餐具、嬉戏、蝉翼、荣誉、眼花缭乱**【重点句子】** 1.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

景德镇瓷器知识-件

景德镇瓷器知识-件

景德镇瓷器知识----(件)对瓷器制作感兴趣的朋友大部分会来到景德镇,到景德镇时候经过对瓷器的深入接触经常会听到一个字“件”。

有的人认为是行话。

试探着去接触和理解,但经常事与愿违越听越不明白。

也有不法商人对此含糊其辞。

原因有二:一、他其实也不是很明白。

二、借此可以多挣一些钱。

“件”的确定大部分是靠传统的经验。

瓶类从单'件"、双"件"、5、10、100以至千"件"、万"件",其中有些"件"并没有制订严格的规格标准。

如大100'"件"、小100"件"、大折半(150"件")、小折半(小50"件")之类。

1.48米---1.50米高叫千"件",2米高叫万"件"。

因瓷器是从“火”中诞生的生命,所以越大的瓷器对于制作者和经营者要求越高风险越大。

1975年国家标准是行内比较认可的标准如下:(非古法) 1英寸=2.54厘米名称英寸高度300件宝字瓶 24.0200件宝字瓶 20.0150件宝字瓶 18.0100件宝字瓶 14.080件宝字瓶 12.050件宝字瓶 10.0上表如果加上传统的250"件"和120"件",但宝子瓶的高度和宽度由于器行的原因是有变化的,以上只是大体的测量方式。

"件"在景德镇瓷器的组成中,是有诸多原因和因素组成的,任何一个因素素不能离开其他因素单独存在,它是一个整体,但在许多因素中必有一个因素素起主导作用。

一般情况,瓷器总“瓶”类以高为第一因素,在制作时,先确立一定的高度,再考虑适应的器形宽度范围,然后考虑与之协调的口径等数据,还需要线形的变化,形成一个完美的瓷器。

但是,高度与腹径有合理的伸缩幅度,即在要合理范围内,同一外高有若干允许结合物腹径;如扁肚瓶则同一腹径,有若干允许结合的高度。

江西省景德镇基础资料

江西省景德镇基础资料

江西省景德镇基础资料景德镇,这座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瓷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唐朝,景德镇的瓷器就已经颇具名气。

到了宋代,景德镇瓷器更是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品质蜚声海内外。

自元代开始,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官窑瓷器更是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成为了皇家和贵族们竞相追逐的珍品。

景德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地处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瓷土资源优质且丰富,为瓷器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

同时,景德镇境内水系发达,昌江穿城而过,为瓷器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景德镇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瓷器的烧制和晾晒。

在春季,景德镇的气温逐渐回暖,雨水适中,是瓷器生产的准备阶段;夏季炎热潮湿,有利于瓷器的烧制和成型;秋季天高气爽,是瓷器生产的黄金季节;冬季较为寒冷,但室内的制瓷工作依然可以有序进行。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

在这里,陶瓷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

景德镇的古窑民俗博览区,展示了古代制瓷的工艺流程和传统技艺,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

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陶瓷珍品,从古代的官窑瓷器到现代的艺术陶瓷,应有尽有,是陶瓷文化的重要宝库。

此外,景德镇还有许多陶瓷艺术家和工匠,他们坚守着传统的制瓷技艺,同时不断创新,为陶瓷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在现代社会依然蓬勃发展。

如今,景德镇已经形成了从陶瓷原料供应、陶瓷生产加工、陶瓷销售到陶瓷文化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在陶瓷生产方面,景德镇不仅有传统的手工制瓷,还有现代化的陶瓷生产线,能够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在陶瓷销售方面,景德镇的陶瓷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景德镇瓷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景德镇瓷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9、雕塑瓷-瓷雕: 是陶瓷器的一种装饰。一般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要模
印、镶嵌以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工艺操作并经高温烧成。由于操 作的方法不同,大致分圆雕、浮雕、堆雕、镂雕、雕镶、雕刻等种类,其制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 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 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 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 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 "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 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青花瑞兽纹盘便是其中 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规整,内底主是题纹样绘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纹。这种将 传说中的瑞兽与寓意兴旺发达的竹石瓜果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于制 作精细的大盘上。纹样线条流畅,通体细色肥腴,青花鲜丽浓重。
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 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 尊,是名贵的珍品。
太白尊 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颈,削
肩广腹,平底。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 以豇豆红最著名,晚清仿制质量差。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清康熙紅釉暗花龍鳳太白尊
观音尊 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丰
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 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 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 五彩等。
6、斗彩: 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
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 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 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 已。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青花 在釉下勾勒纹样的全部或大部分轮廓线,釉上填五彩,高、低温二次烧成,青花在 彩绘中有决定其他色彩的作用。也有从“斗彩”字义来解释的。用釉下青花勾绘花 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斗”, 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主要包括青花瓷、彩瓷和粉彩瓷等。

1. 青花瓷:青花瓷是景德镇工艺瓷器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白地上用蓝色釉料绘制纹饰。

青花瓷器制作精美,纹饰图案多样,常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

青花瓷器色调清新,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2. 彩瓷:景德镇的彩瓷以釉里红为主色调,其特点是在釉面上绘画并烧成。

彩瓷器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彩绘技法,如釉里红、釉下彩、釉上彩等,色彩鲜艳明快,绘制精细,寓意吉祥。

3. 粉彩瓷:粉彩瓷是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瓷器之一,其特点是色调柔和、细腻,以缤纷的粉彩绘制器物表面。

景德镇的粉彩瓷器主要采用高温釉料,绘制内容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造型优美,色彩和谐。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设计和优美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推崇。

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实用品,景德镇的工艺瓷器都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景德镇瓷器知识

景德镇瓷器知识

景德镇瓷器知识景德镇瓷器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称,景德镇瓷器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景德镇瓷器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景德镇瓷器历史发展景德镇瓷器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

“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

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

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

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

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

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

老景德镇瓷器底款大全

老景德镇瓷器底款大全

老景德镇瓷器底款大全老景德镇瓷器底款是中国瓷器收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底款可以了解到瓷器的年代、作者、窑口等信息。

在景德镇瓷器收藏中,研究和识别底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老景德镇瓷器底款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赏老景德镇瓷器。

1. 底款的种类。

老景德镇瓷器的底款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景德镇窑”、“官窑”、“民窑”等。

其中,“景德镇窑”是指由景德镇官窑所烧制的瓷器,底款上通常会有“景德镇”、“大明宣德年制”等字样;“官窑”是指由明清官窑所烧制的瓷器,底款上会有“官窑”、“大明宣德年制”等字样;“民窑”是指由民间窑所烧制的瓷器,底款上通常会有一些民间窑的窑号、款识等。

2. 底款的特点。

老景德镇瓷器的底款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字体工整、笔画流畅、印记清晰等。

在研究底款时,需要注意底款的字体特点、风格特征等,这些都是识别和鉴别瓷器的重要依据。

3. 底款的鉴定。

鉴定老景德镇瓷器底款的真伪,需要结合瓷器的整体造型、釉色、纹饰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要借助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对底款上的文字、图案进行认真比对和考证,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4. 底款的价值。

老景德镇瓷器底款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鉴别真伪,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瓷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底款,往往会成为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因此,底款的研究对于瓷器的收藏和鉴赏具有重要意义。

5. 底款的保护。

在收藏和鉴赏老景德镇瓷器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底款的完整性和清晰度,不要随意擦拭和磨损底款,以免影响瓷器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同时,在日常保养中,也要注意避免瓷器底部受到外力冲击和磕碰,以免造成底款的损坏。

总结,老景德镇瓷器底款是研究和鉴赏瓷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底款的认真研究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瓷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一些底款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鉴赏和收藏老景德镇瓷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6
5
2020/4/6
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 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 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 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 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 大量从业人员, 窑户与铺户当 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 。景 德镇由此成为 五方杂处 、有 十八省码头 之称的陶瓷大都会, 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 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 各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 此都 。千余年来,景德镇制制业集
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 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 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 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 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 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 场都难以企及的。
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 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粉彩鹌鹑图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绝世佳品,这 种在彩料中采用金红着色,并运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艺,不仅能将图案的阴 阳面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比传统的五彩色泽更柔和淡雅,特别是配上细白 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让人有爱不释手之感。
5、确定罐体形状
罐口拉薄
8、调整口部,完成
9
2、利坯 即“修坯”。它是利用工具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
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2020/4/6
10
3、画青花 俗称 画坯 。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
上釉烧成。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 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青花瑞兽纹盘便是其中 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规整,内底主是题纹样绘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纹。这种将 传说中的瑞兽与寓意兴旺发达的竹石瓜果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于制 作精细的大盘上。纹样线条流畅,通体细色肥腴,青花鲜丽浓重。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 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 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 号的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 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 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 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 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 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6
二、景德镇制瓷流程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 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景德镇瓷器简介
2
1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
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 界,是中国首批 24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 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 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 展历程。
景德镇素有 瓷都 之称,这里 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 白如玉, 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独特风
2020/4/6
瓷盘 -瓷都景德镇
2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 “白如玉、 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 传统名瓷。
2020/4/6 青花瓷
玲珑 瓷
粉彩瓷
颜色釉
3
一、景德镇瓷器发展史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 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2020/4/6
4
明代洪武年间是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 永乐白瓷颇负盛名,世称“甜白”。据文献记载永乐皇帝对洁素莹然的白瓷甚为喜
爱,这应是永乐白瓷风行的主要原因。白釉暗花执壶和暗花双耳扁壶,以其变化 多姿的造型、纤细古朴的手法、晶莹白润的釉色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工匠高超的 制瓷技艺。宣德年间是明代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青花龙纹扁壶群冠众器之首, 其形成高大俊美,胎细釉润,纹样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画而成,色泽鲜丽浓重, 传世实物屈指可数。蓝地白花折枝花果纹盘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传统产品,在各 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为精美。
2020/4/6
13
三、景德镇陶瓷主要分类
釉上彩 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 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2020/4/6
14
1、青花 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
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 1200度以上)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
拉坯 利坯 画坯 施釉 烧窑
2020/4/6
7
1、拉坯 也叫 做坯 ,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
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020/4/6
8
1、双手扶泥定住中心
2、往上拉到一定的高 度,并用拇指开口
3、将手伸到罐坯的底部
4、从底部向上拉,将 坯体拉薄
2020/4/6
11
4、施釉 俗称 刹合坯 。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
蘸、浇、吹、荡、涂等。
2020/4/6
12
5、烧窑 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
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 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 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 (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 瓷胎。
釉下彩。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 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个前,远在隋代就有 “狮”、“象”、
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 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
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 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 村村窑火,户户陶埏 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斗彩创烧于成化期,这种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线,釉上用红、黄、 绿、紫等色填彩的瓷器名闻遐迩,传世器多由台湾 “故宫博物院”收藏,私人能珍 藏到成化斗彩器的实属凤毛麟角。
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烧制空前绝后的时代,其中尤以嘉靖万历的数量为多, 但形制高大、技艺高超、盖与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则并不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