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后作业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后作业一、知识点填空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中共以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建立:_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两省兴办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4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
3、政策:①实行特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作用:对、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扩大:①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14个。
②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③1988年,_________建立;1990年,建立。
④1992年,对外开放又向纵深推进,陆续开放了内地的城市。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_______、多层次、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_______年12月3、作用: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知识点应用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④⑤⑥D. ④③②①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3.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D.改革开放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海南经济特区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7.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练习题五十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练习题五十二第1题【单选题】当前,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上海浦东B、广东深圳C、海南D、河北雄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
出现这种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建立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1年4月8日上午,上海迪士尼主题公园在身穿中国特色服装的米老鼠陪伴下,在上海浦东举行开工典礼。
开发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步。
浦东开发区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深圳和浦东B、海南和天津C、厦门和南通D、广州和连云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
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②深圳③上海浦东④重庆A、③①④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城市中,曾在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又是20世纪90年代主动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是( )A、重庆B、沙市C、上海D、南京【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胡鞍钢教授在《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一文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新”( )A、邓小平理论的形成B、进行改革的“第二次革命”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C、经济政策不同D、外交政策不同【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练习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特区为什么“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和个人以及华侨和港澳侨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与延伸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其他一些沿海市县。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内地:1992年,对外开放纵向推进,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
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
随后又开放内地的一些市县。
※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WTO的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苦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它是A.深圳B.厦门C.汕头D.珠海2、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3、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一一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面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
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D.经济技术开放区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发展民族经济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开放城市

定义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延伸。
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优惠政策这些沿海港口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后,在扩大地方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优惠方面,实行下列政策和措施:①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
生产性项目,凡属建设和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产品不要国家包销、出口不涉及配额、又能自己偿还贷款的项目,均放宽审批权限。
②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
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生产计划等方面实行扶植政策。
③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
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力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举办三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
在开发区内,放宽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产品出口、内销执行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政策更加优惠。
⑤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
大事记开放一些沿海开放城市,是根据邓小平的创议而采取的对外开放的又一战略决策。
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2页)同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开放城市的权限,如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对“三资”企业在税收、外汇管理上给予优惠待遇,可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这个座谈会纪要。
旨在通过这些交通方便、基础良好、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港口城市,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吸引外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它们来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国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图片: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概述:
1983年底和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亲自视察深圳、
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充分肯定了办特区的成功经验,回
京后于2月24日就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作了重要谈话,
提出:“除了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
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
的某些政策。
”
3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宣布,中央决定扩大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并在沿海一线,北自辽宁的大连,南到广西的北海,选择若干城市采取某些特殊政策作为开放城市。
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胡耀邦、赵紫阳等人和有关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一)扩大这些城市的自主权,使其有充分的活力去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二)对前来投资的外国人士、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其公司、企业予以优惠待遇,以利于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座谈会还讨论了进一步搞好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
这是继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深圳、珠海、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以来的又一次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营口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某些权限”。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开辟了海南岛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为对外开放地区。
这样,形成了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
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与分工演进

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与分工演进1、80年代的适应性和渐进性发展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建立经济特区,以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开始的。
在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政策指导下,从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省委报告,到1989年3月25日至4月12日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一次会议决议,中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确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地区等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十年中,一个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组成,由沿海向内地递次推进,多层次、有重点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而对外开放在其中则更多的是起着一种建立示范区和参照物的作用。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开始了由计划分工和国家调拨向市场分工和市场交换的转变。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调整了资源配置方法,释放了经济发展潜力,并为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合适的基础。
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中国推行的是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并举的贸易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工业消费品的进口替代,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
鼓励出口的政策目的,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外汇短缺问题,随着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通过利用本国和世界两种资源,利用本国和世界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战略思路逐渐形成。
由于独特的初始环境,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从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开始的,并以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出口为主1。
随着计划分工向市场分工的转变,迅速将分工角色调整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种调整是自发的、由市场机制所决定的。
在整个8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产品。
中国对外开放的地理原因和影响

中国对外开放的地理原因和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试图从地理角度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和影响,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地理原因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易于与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和贸易,从而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外开放的步伐相对较慢。
人口众多和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这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日益旺盛。
这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地理邻近优势中国与许多周边国家接壤,这为对外开放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与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密切,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此外,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国家也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关系,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增长9.5%的奇迹。
对外开放使得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对外开放也促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为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提供了机遇。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对外开放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逐渐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
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毛概论文-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成绩:论文题目: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教师:***学生姓名:***院(系):日本语学院年级、班:2010级9班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过,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延伸。
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30年的改革开放,使这些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
1999年9月,在大连建市100周年时,江泽民题写了“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
从那以后,大连有了北方明珠之称。
“北方明珠”、“北方香港”……被冠以这些美名的大连市就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这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大连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连这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并享誉海内外。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连人,确切的说,是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毫不夸张的说,这二十年来我见证了这座城市改革开放的大半变化。
我与这座城市共成长,我自豪,我骄傲。
记得小时候每次写住址学校名称之类的时候,都觉得真是好麻烦,别人都是短短的某省某市某区,而我却总要写上长长的一串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旷富余的空格一下子就被填的满满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我开始从更加成熟理性的角度感受这个城市,感受着来探亲的外地亲戚们口中她年年不同的变化与成长、她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腾飞。
当年,开发区以1000万元财政资金和2.3亿元银行贷款起步,经过这30年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发展进程,现已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最高、产业聚集能力最强、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最为接轨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级开发区中最具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城市化特点的区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延伸。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上述城市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高,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既有开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又有进行对内协作的网络,经济效益较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这些城市实行对外开放,能发挥优势,更好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推动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使这些城市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化;将四大经济特区和海南包括在内,从南到北形成一条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这些沿海港口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后,在扩大地方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优惠方面,实行下列政策和措施:①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
生产性项目,凡属建设和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产品不要国家包销、出口不涉及配额、又能自己偿还贷款的项目,均放宽审批权限。
②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
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生产计划等方面实行扶植政策。
③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
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力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举办三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
在开发区内,放宽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产品出口、内销执行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政策更加优惠。
⑤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
开放一些沿海开放城市,是根据邓小平的创议而采取的对外开放的又一战略决策。
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2页)
同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开放城市的权限,如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对“三资”企业在税收、外汇管理上给予优惠待遇,可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这个座谈会纪要。
旨在通过这些交通方便、基础良好、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港口城市,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吸引外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它们来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这十四个开放城市加上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构成了我国沿海自南到北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决定对五个长江沿岸城市,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十三个边境市、县,十一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中共十四大指出,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