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研究
文献综述:工质相变循环发动机的研究

斯特林发动机性能的模型,并应用拟牛顿法和惩罚函数法实 现了对最优化模型的求解,设计了输出功率从 5KW 到 25KW 的 四缸双作用斯特林发动机,对斯特林发动机的结构参数进行 优化等等。国内对于斯特林发动机各个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 不在一一列举。
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1.2 斯特林发动机的优点 作为外部燃烧的封闭式活塞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具有很多 独特的优点,例如燃料来源广,热效率高,排气污染少,噪 音低,运转特性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以利用低品位 热源等优点,并且在太阳能碟式发电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运用斯特林发动机的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相对于太阳能光 伏发电板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投资规模小,占地面积 小,同等规模的情况下发电量是光伏电板发电量的 1.1 倍。 此外,其最大优势是发动机维修率低,短期内回收投资。发 动机在设计寿命期内不必更换或处理。 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Kaushik 对不可逆斯特林发动机进行了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 指出在不考虑各种损失和回热器效率为 1 的条件下, 2 钟循环 的效率等于卡诺循环的效率,同时还指出了回热器的效率不 会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Halit 指出工质泄露对于斯特林 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Koichi 建立以一个斯特林发 动机原型为基础,在标准状态和无负载的情况下,用空气作 为工质进行试验,最后得出:提高换热器性能、降低机械损 失对提高斯特林发动机的性能是十分有效的。Nezaket 基于 Urieli and Berchowitz’s 规则,用热力学原理中稳流分析
文献综述
(2012 届)
工质相变循环发动机的研究
学生姓名:刘克楠 学号:08131213 院系:工学院机电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黄德中 完成日期:2011-12-20
基于常规涡扇发动机发展变循环发动机的研究

2 0 1 3年 6 月
沈 阳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h e n y a ng Ae r o s p a c e Un i v e r s i t y
V O1 . 3 0 NO . 3 J u n. 2 0 1 3
s t a t e d. Ba s e d o n t h e c o mp o n e n t s p e r f o r ma n c e l e v e l o f c o nv e n t i o n a l t u r b o f a n e n gi n e, a p r i ma r y o v e r a l l p e r -
t e c h n o l o g y . A n e w me t h o d i s p r o p o s e d t o d e v e l o p VC E( v a r i a b l e c y c l e e n g i n e )f r o m a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g a s t u r -
Ab s t r a c t :A n e w t e s in t g r e s e a r c h o n a n e x i s t i n g e n g i n e p r o v i d e s a n e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i e n t wa y t o e x p l o r e c it r i c a l e n g i n e
Re s e a r c h o n t he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v a r i a bl e c y c l e e ng i ne s f r o m
到底什么是变循环航空发动机?

到底什么是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变循环航空发动机,是最近⼏年⾼频出现的⼀个词汇。
之所以被各军事强国所⾼度重视,就是因为这种发动机是和各⼤国正在全⼒攻关的第6代战机所配套的航发项⽬,正如说起5代战机必然有隐⾝性能⼀样,那么若6代机不具备变循环发动机,那么这种6代机也只能是⼀种伪6代。
传统的航空涡扇—涡轮发动机的热⼒循环特性是固定不变的,⼀种发动机只能在⼀种模式下⼯作,并且仅在有限的飞⾏包线范围内具有最好的性能。
这往往是现役航发的⼀个难以克服的死结。
⽐如某超级⼤国著名的F404—F414中等推⼒航空发动机,这种航发在海平⾯和6000⽶以下的中低空的推⼒很强劲,燃油效率也⾼,这是因为他的叶⽚和涡轮和外壳之间的密封性能基本做到了极致,⼏乎可以发挥每⼀克氧⽓的燃烧效率。
⽽这类发动机⼀旦到了万⽶以上的⾼空,在⾼空⾼速下出现准冲压燃烧状态,⾼度密封的涡轮⼏乎成了⼀个累赘。
发动机的推⼒会急剧下降。
因此装备这类发动机的战⽃机都尽量避免飞的太⾼。
还有⼀个与前⾯的例⼦⼏乎相反的典型,这就是著名的F22A的发动机F119。
这种先进⼤推⼒发动机为了追求⾼空超⾳速巡航性能,因此涵道⽐做的⾮常⼩,⼏乎和过去的涡喷发动机差不多。
因此在⾼空性能⾮常好。
⽽因为涵道⽐过低,其在低空的推⼒就⼤打折扣,燃油效率甚⾄⽐不过落后他⼀代的三代涡扇,⾮常的耗油。
因此F22A的航程是出了名的腿短。
甚⾄远远不如F16A等典型的偏轻型的三代机,这就造成F22A不能适合空域⼴阔的战场环境。
先进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的出现就是要解决前两类发动机不能兼顾⾼空和低空性能的⽭盾,可以通过改变⼀些部件的⼏何形状、尺⼨或位置,来调节其热⼒循环参数:如增压⽐、涡轮进⼝温度、空⽓流量和涵道⽐,改变发动机循环⼯作模式。
在⼏乎所有包线下,都维持⾼推⼒的同时确保低油耗,使发动机在各种飞⾏情况下都能⼯作在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变循环发动机能以多种模式,包括涡轮模式、涡轮风扇模式和冲压模式等⼯作,因⽽在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和⾼超声速飞⾏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调节计划仿真研究

关键 词 : 变循 环发 动机 ; 总体 结构 ; 节计划 ; 式转换 ; 调 模 仿真 中图分 类号 : 2 3 7 V 3 . 文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0— 8 9 2 1 ) 2— 0 7— 4 A 10 8 2 ( 0 1 0 0 4 0
tecl c v ycni rt no vr beccee g ei a a zd T eajs e t lno n iei d s ndt h o et i o f ua o f ai l yl ni n l e . h dut n pa f g ei e l it g i a n s y m e n s g o
p it ga tec nes no yl m d sa dteajs e t lni c ek ds c h n ied en t ug oni t h o vr o f ce o e,n dut n pa hc e i etee gn o s’ re n i c h m s n s
e v lp . h p r t g mo e o u s n c s e d a d s p r o i s e d d g tl smu ai n i c rid o t n e o e On t e o e a i d f s b o i p e n u e s n c p e , i i i l t s a r u n a o e
过 程调 节计 划 的研 究是 V E控制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C 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 意义 和工 程实 用价 值 。
循环; 之 , 反 如果 任务 强 调 低 马 赫 数 和 长航 程 , 需 要 就
变循环发动机原理

变循环发动机(Variable Cycle Engine)是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它结合了传统的喷气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的特点。
变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飞行阶段的要求,通过调整发动机的参数和工作模式,实现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最佳性能。
变循环发动机的关键特点是它能够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以适应不同的飞行阶段。
通常,变循环发动机可以在两种基本模式之间切换:高涵道比模式和低涵道比模式。
在高涵道比模式下,发动机采用较大的涵道比,这意味着进气流经过的气流比例较大。
这种模式适用于飞行的高速巡航阶段,因为高涵道比可以提供较高的推力和燃油效率。
在低涵道比模式下,发动机的涵道比较小,进气流经过的气流比例也较小。
这种模式适用于低速飞行或起降阶段,因为较小的涵道比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力和较好的加速性能。
变循环发动机实现这些模式切换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可调节的涵道比风扇来实现。
在高涵道比模式下,风扇的涵道比较大,使得进气流量比例较大;而在低涵道比模式下,涵道比会减小,从而提供更大的推力。
此外,变循环发动机还可以通过调整压气机和燃烧室的工作参数来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
例如,在高涵道比模式下,可以采用较高的压比和较低的燃烧室出口温度以提高燃油效率;而在低涵道比模式下,可以增加燃烧室出口温度以提供更大的推力。
总之,变循环发动机通过调整发动机参数和工作模式,可以
在不同飞行条件下实现最佳性能。
这使得飞机可以在高速巡航和低速起降等不同飞行阶段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力和燃油效率。
变循环自适应发动机技术

变循环⾃适应发动机技术2007年美国空军在发展未来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有了进⼀步的动作,年初1⽉29⽇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发出了投标征询书,要求到2017年时⽐2000年的基准发动机⽔平在经济可承受性⽅⾯提⾼10倍。
计划的关键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适应通⽤发动机技术"(ADVENT)项⽬。
为此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程师们制定了⼀个为期5年的时间表,希望在2012年进⾏技术验证。
新技术可⽤于⼀系列的平台:超声速、亚声速、攻击、机动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也可以⽤于海军的平台。
以⾃适应通⽤发动机技术为基础的发动机可能到2014年开始研制。
2007年9⽉25⽇,美英的公开消息来源报道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授予美国通⽤电⽓公司(GE)和罗罗美国公司两项合同,开发⾼压⽐压⽓机系统和主动⽓流控制进⽓道和喷管。
这些⾏动预⽰着美国正在积极准备新⼀代发动机的研制⼯作。
⾸先在通⽤经济可承受先进涡轮发动机计划提出验证的概念是美国通⽤电⽓公司(GE)的⾃适应循环发动机概念。
特点是发动机的总压⽐、涵道⽐、流量可调,发动机可以在固定进⽓道的情况下,以亚声速和超声速⼯作,过多的⽓流不会因⽆法通过发动机⽽从进⽓道溢流,引起过⼤阻⼒。
发动机可以调节装置改变空⽓流量和单位推⼒,以适应超声速巡航、跨声速和亚声速巡航,同时满⾜最严格的噪声要求。
⾃适应通⽤发动机技术项⽬源于美国空军正在实施的通⽤经济可承受先进涡轮发动机计划(VAATE),⽽VAATE计划是"综合⾼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IHPTET)的继续。
技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发动机控制技术的提⾼,实现变循环/⾃适应技术变得易于实现,⽽这种能够全⾯提升飞机性能的新技术的出现,相当于从涡轮喷⽓发动机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进步,具有⾥程碑意义。
"⾃适应通⽤发动机技术"项⽬是通⽤经济可承受先进涡轮发动机计划中的典型项⽬。
⽬标是发展在飞⾏包线内可以改变风扇、核⼼机流量和压⽐,从⽽优化发动机性能的能⼒。
变循环与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技术发展

54航空制造技术·2014 年第 1/2 期NEW VIEWPOINTMB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李 斌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赵成伟变循环与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技术发展Consider on Variable Cycle Engine and Adaptive Cycle Engi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动机(Adaptive Cycle Engine, 简称ACE)。
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典型的类似YF120发动机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布局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外涵道而构成,即在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风扇上采用一个“Flade”(风扇叶尖风扇)级延伸出第3外涵道,见图1。
Flade 是接在风扇外围的一排短的转子叶片,有单独可调静子。
因为采用Flade 和多个外涵道,自适应循环发动机能够实现更大幅度的变循环能力,是变循环发动机技术发展重要的前沿方向。
变循环发动机技术进化分析变循环发动机(Variable Cycle Engine,简称VCE)的研究由来已久。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各大航空发动机公司均在不断地进行VCE 的概念和方案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本文所论及的变循环发动机是指实际使用中能通过(但不限于)控制调整发动机相关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者位置等手段,改变流路结构和相应热力循环参数(流量、压比、涵道比等)、获得预期性能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
广义上看,能够通过再燃、电功转换等途径实现工作循环过程中能量的可控“迁移”的发动机,也可以归为变循环发动机的范畴。
与常规循环发动机相比,变循环发动机在配装飞行包线宽广、任务剖面复杂多样的飞机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兼顾超声速飞行的高推力性能和亚声速巡航低耗油率的矛盾性要求,适应多用途飞机的各种任务需求。
并且与进气道的流量匹配性能好,减小飞机在低速飞行时因发动机深度节流而产生的溢流阻力,从而降低推进系统的安装损失,提高飞行器性能。
航空航天工程的前沿技术研究

航空航天工程的前沿技术研究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征程中,航空航天领域一直是最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前沿阵地之一。
从早期的梦想飞行到如今的太空探索,航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前沿技术的推动。
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天空和宇宙的认知,也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无限可能。
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航程和燃油效率等关键指标。
在前沿技术的推动下,航空发动机正朝着更高推力、更低油耗和更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其中,变循环发动机技术备受关注。
这种发动机能够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在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中都能实现最优性能。
通过改变发动机的涵道比、压气机和涡轮的工作状态等,变循环发动机可以在不同的飞行阶段提供恰到好处的动力输出,有效提高了飞机的整体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此外,新材料的应用也为航空发动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耐高温性能和抗腐蚀能力,使得发动机能够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同时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提高推重比。
二、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高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的速度超过 5 倍音速以上。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未来的军事、民用航空以及太空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高超音速飞行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其中热防护是关键问题之一。
由于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与空气剧烈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传统的材料和结构难以承受。
因此,研发新型的热防护材料和冷却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设计也极为复杂。
需要精确计算和优化飞行器的外形,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飞行稳定性。
同时,高超音速飞行过程中的燃烧控制、导航与制导等技术也需要取得重大突破。
三、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随着太空探索活动的日益频繁,降低发射成本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目标。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
以SpaceX 的猎鹰9 号火箭为例,其通过回收一级火箭并重复使用,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图 1),已经受到了各航空强国的重 VCE F120、F136 的研制成功,VCE 设 进气道总压恢复,降低排气温度,减少
视,是目前航空动力主流的研究方向。 计概念和设计方法大致经历了 5 次大 红外信号。这不仅为未来军民用飞机
特别是在先进战斗机研究方面, 的技术发展,开发出了具有代表性的 带来航时、航程、速度和隐身等方面的
106 航空制造技术·2012 年第 23/24 期
新视点
NEW VIEWPOINT
在未来陆、海、空、天、电多维力量
表1 VCE的5个发展阶段
和多维战场的信息化战争中,配装先 进动力系统的航空武器装备是一个重 要环节,是夺取制空权和决定战争胜 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VCE 概念的提
时期 1960~1970 1970~1974
局上又增加了一个部件,即在发动 型号,而自适应通用发动机技术需要
格林公司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是
机外围又增设一个涵道,有一个从主 通过验证机来达到 6 级的水平,通过 在 NASA 革新涡轮加速器(Revolutionary
风扇出来的单独流道,并且采用一个 30 多年来研究的变循环技术才能用于 Turbine Accelerator ,RTA)计划下发展。
动机将成为是航空涡轮发动机发展史
自适应发动机未来的路还很长。 2018~2020 年间推出的 VCE 上 。 [13-14]
上又一个重大里程碑,其意义相当于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
2012 年 9 月,美国空军选择了 GE
涡喷发动机向涡扇发动机的跨越,是 技术完备或成熟程度(TRL)共 9 级的 和 P&W 公司参与为其 4 年的自适应
姚艳玲 助理工程师,2009 年毕业于南京理
工大学,现为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航空 科技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从事航空发 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研究和高空模拟试车 台建设工作。
现代航空发动机技术走过了百 年的辉煌历程,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今天,传统的航空动力技术将面临严 峻的挑战,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呈现出 强劲的加速发展态势,将引发第三次 动力“革命”。为适应未来新一代先 进战机的更高、更强、更狠、更霸的发 展需要和对成本、速度、环境和燃料高 效利用等方面的高要求,一些主要航
音速性能,高的推进效率,使得发动机 设计师不断地追求更大涵道比的发动
1995~2010
RTA、Advent
宽适用性
双轴、双外涵
机。在超音速飞行状态,由于大涵道 尤为明显,于是,对军用战斗机用的 型 F136 发动机作为 JSF(F-35)轻型
比的涡扇发动机耗油率明显高于等推 VCE 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国外最早的 多用途联合攻击机的备用推进系统正
本,而且也是目前无人机动力发展的 系统设计,关键部件的试验包括全环燃 未来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象飞机一样工
必由之路。因为这些飞机的生产数 烧室试验、陶瓷基复合材料部件的研究 作,并且可重复使用(大于 1000 次任
量一般不会大到足以支持发展一种新 与试验,并完成一台核心机试验。在 务,每年可飞行 100 次),用途多样,有
力级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因此限 制了超音速飞机发动机涵道比的进一 步增加。为了使航空发动机在亚音速
VCE 是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初在 SR- 处于发展、研制和完善中。
71“黑鸟”上投入使用的 J58 发动机 [6],
该发动机可在涡喷发动机模式和冲压 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的新发展
和超音速状态下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发动机模式之间转换,是到目前为止 1 ADVENT(自适应发动机)计划
机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由 经过飞行试验验证的(双外涵)变循环 F135 发动机的高 25%,可以使飞机的
于 VCE 在满足上述指标方面的优势 发动机。现在 F120 发动机的 JSF 改 作战半径增加 25%~30%,续航时间增
强烈的军事需求
加 30%~40%。可以满足下一代战斗机、 轰炸机、战术战机、超声速客机和高超
的发动机的地步。目前,美国海军正 ADVENT 计划第一阶段,技术重点放在 灵活的发射和着陆点,耐久性高,单位
在考虑将 ACE 用于其无人空战系统 使耗油率降低 25% 和降低用于热管理 推力大,能采用普通的燃料和润滑剂、
(UCAS-N) 及改装 F/A-18E/F 和 EA- 的冷却空气温度的开发上。
“Flade”级——接在转子叶片上的风 实用型号发动机的设计 。 [11-12]
组合式发动机结合了各单一发动机的
扇(fan-on-blade),这是接在风扇外围
目前,国外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已 优点,使其能够在宽的马赫数—高度范
的一排短的转子叶片,后面有单独可 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欧美在自适应发 围内高效率工作。其研究难点主要是 调静子 [10]。在超声速运输机上,这种 动机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 发动机各要素之间的匹配性。对于完
设计理念能够使发动机改变其空气 展。2007 年 4 月,GE 公司和美国罗· 全一体化的组合循环发动机目前还处
流量和单位推力,以适应超声速巡航、 罗公司各赢得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 于研究试验阶段。
跨声速加速和亚声速巡航要求,使发 ADVENT 项目第一阶段合同,其中 GE
组合循环发动机从结构上分主
新视点 NEW VIEWPOINT
先进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Advanced Variable Cycle Engine
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 姚艳玲 黄春峰
为适应未来新一代先进战机的更高、更强、更狠、更 霸的发展需要和对成本、速度、环境和燃料高效利用等方 面的高要求,一些主要航空国家持续实施先进航空发动 机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加速研发以变循环及组合发动 机为特征的第 5 代航空发动机。
动机兼有民用飞机高涵道比涡扇发动 公司和罗·罗公司分别获得的 2.3 亿美 要有以下 2 种:基于涡轮的组合循
机和战斗机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特 元和 2.96 亿美元合同。主要工作包括 环(TBCC)和基于火箭的组合循环
点。因此此款发动机适用于多种飞行 概念探索、关键部件技术研发和试验, (RBCC)。其中,基于涡轮的组合循环
一台发动机。实践证明,VCE 技术以 环发动机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研究, 术特征是第三个涵道内的气流温度较
其内在的性能优势,能够满足强大的军 并进行试验验证。从早期的 VCE 概 低,可用于提取更多的功率和实现更
事需求,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念提出,到目前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 好的热管理,也可减小安装阻力,改进
战机发展方向
战机任务剖面
声速飞行器等多种军民用飞行平台的 动力需求,是当前世界航空发动机领
更
更
短
高
大
距
M
作
起 降
数 巡 航
战 半 径
更 强 生 存 能 力
更 高 可 靠 性
低 全 寿 命 周 期 费
用
域的发展重点。
低 亚 声 速 待 机
高 亚 声 速 巡 航
超
大
ADVENT 计划是 IHPTET 计划后
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其发展将 定义和分类,其中达到 TRL=5 说明技 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计划,将变
引发航空推进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 术已经完成了部件验证。TRL=6 表明 循环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
实现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度融合与跨越 完成了验证机试验,技术已经可以用 的阶段,ADVENT 和 AETD 计划的成
平台,包括超声速、亚声速的攻击 / 运 并开始整机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分 发动机主要有涡轮火箭发动机和涡轮
输及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另外,发 析,以及风险减少研究。其中 GE 公司 冲压发动机。TBCC 将成为 21 世纪
展多用途的发动机不仅可降低研制成 负责核心机设计,罗·罗公司负责低压 从地面起降的空天飞机的动力,可使
国外航空发动机科学家提出了变几何 投入生产的变循环发动机。
自适应发动机是国外正在发展
和 VCE 思想 。 [4-5]
迄今,VCE 技术已有 50 年的探 的先进变循环发动机。国外研究的
VCE 的优点就是在宽广的飞行包 索研究与发展历程(1960~2010 年)。 变循环发动机的方案主要有单涵道、
线内,都能保持很好的效率和较低的 国外各大航空发动机公司,如英国的 双涵道、串联 / 并联式选择放气变循
变循环发动机军事需求与 发展背景
传统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热力循环 特性是固定不变的,一种发动机只能 在一种模式下工作,并且仅在有限的
飞行范围内具有最好的性能。先进的 变循环发动机(Variable Cycle Engine, VCE)则不同,它是一种多设计点发 动机,通过改变一些部件的几何形状、 尺寸或位置,来调节其热力循环参数 (如增压比 、涡轮进口温度、空气流量 和涵道比),改变发动机循环工作模式 (高推力或低油耗)使发动机在各种飞 行情况下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与此 同时,变循环发动机能以多种模式(包 括涡轮模式、涡轮风扇模式和冲压模 式等)工作,因而在亚声速、跨声速、超 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状态下都具有良 好的性能。在涡喷 / 涡扇发动机领域, VCE 研究的重点是改变涵道比,如发 动机在爬升、加速和超声速飞行时涵 道比减小,接近涡喷发动机的性能,以 增大推力;在起飞和亚声速飞行时,加 大涵道比,以涡扇发动机状态工作,降 低耗油率和噪声 [4]。
耗油率,可以看作将亚音速性能很好的 罗·罗公司、法国的 SNECMA 公司、日 环等类型。目前,国外正在发展带第
大涵道比涡扇与超音速性能很好的小 本的工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 三个涵道的自适应发动机(Adaptive
涵道比涡扇、涡喷取各自优点,结合成 的 GE 公司等,均在不断地进行变循 Variable Cycle Engine ,ADVENT),其技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战斗机一方 5 代 VCE,分别是 YJ101、GE21、GE37、 巨大收益,同时可以满足传感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