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备考复习易错题三:导数的应用

高考数学备考复习易错题三:导数的应用
高考数学备考复习易错题三:导数的应用

2020高考数学备考复习易错题三:导数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开区间(a,b),导函数f'(x)在(a,b)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有极小值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3.(2015·北京卷)某辆汽车每次加油都把油箱加满,下表记录了该车相邻两次加油时的情况.

加油时间加油量(升)加油时的累计里程(千米)

2015年5月1日12 35000

2015年5月15日 48 35600

注:“累计里程“指汽车从出厂开始累计行驶的路程

在这段时间内,该车每100千米平均耗油量为()

A. 6升

B. 8升

C. 10升

D. 12升

4.(2015·福建)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其导函数满足,则下列结论中一定错误的是()

A. B. C. D.

湖南)设函数f(x)=ln(1+x)-ln(1-x),则f(x)是( )

5.(2015·

A. 奇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B. 奇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

C. 偶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

D. 偶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

6.若函数f(x)满足f′

(x)﹣f(x)=2xe x,f(0)=1,其中f′

(x)为f(x)的导函数,则当x>0时,

的最大值为()

A. B. 2 C. 2 D. 4

7.已知函数f(x)=x3﹣tx2+3x,若对于任意的a∈[1,2],b∈(2,3],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A. (﹣∞,3]

B. (﹣∞,5]

C. [3,+∞)

D. [5,+∞)

8.(2012?重庆)设函数f(x)在R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

(x),且函数y=(1﹣x)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 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1)

B. 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1)

C. 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2)

D. 函数f(x)有极大值f(﹣2)和极小值f(2)

9.(2013?安徽)若函数f(x)=x3+ax2+bx+c有极值点x1,x2,且f(x1)=x1<x2,则关于x的方程3(f(x))2+2af(x)+b=0的不同实根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10.(2014?新课标II)设曲线y=ax﹣ln(x+1)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则a=()

A. 0

B. 1

C. 2

D. 3

二.填空题(共4题;共4分)

11.曲线y=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12.已知直线与曲线切于点,则b的值为________.

新课标1卷)已知函数f(x)=ax3+x+1的图像在点(1, f(1))的处的切线过点(2,7),则a= ________ .

13.(2015·

14.函数f(x)的定义域为R,f(﹣1)=2,对任意x∈R,f′(x)>2,则f(x)>2x+4的解集为________

三.综合题(共3题;共35分)

15.(2016?全国)已知函数f(x)=(x﹣2)e x+a(x﹣1)2.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f(x)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16.(2016?山东)设f(x)=xlnx﹣ax2+(2a﹣1)x,a∈R.

(1)令g(x)=f′(x),求g(x)的单调区间;

(2)已知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7.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处的切线方程

(2)设函数,求的单调区间.

(3)若存在,使得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

【解析】【解答】函数的极小值点要满足,在左侧附近,右侧附近,根据图像观察得有1个.故选 A.

【分析】函数的极小(大)值点要满足,在左侧附近(>0),右侧附近(<0).

2.【答案】C

【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解析】【解答】因为,所以,所以切线的斜率,又切线过点,所以切线方程为,即。

【分析】注意“求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的区别。一般的时候,求曲线的切线方程,

要是不知道切点的话,要把切点设出。

3.【答案】B

【考点】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解析】【解答】因为第一次油箱加满,所以第二次的加油量即为该段时间内的耗油量,故耗油量

升。而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里程数千米,所以这段时间内,该车每100千米平均耗油量为升,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变化率,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抓住重要字眼“每100千米”和“平均”,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解此类应用题时一定要万分小心,除了提取必要的信息外,还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答案】C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导数的运算

【解析】【解答】由已知条件,构造函数=-Kx,则=-k,故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且>0,故g()>g(0),所以,,所以结论中一定错误

的是C,选项D无法判断;构造函数h(x)=f(x)-x,则h'(x)=f'(x)-1>0,所以函数h(x)在R上单调递增,且,所以h()>h(0),即f()->-1,选项A,B无法判断,故选C。

【分析】系已知条件和结论,构造辅助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解题中若遇到有关不等式、方

程及最值之类问题,设法建立起目标函数,并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问题,常可使问题变得明了,属于难题。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 5 )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 )1()1(-+-βα的最小值是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不等式》难题汇编含答案

新高考数学《不等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x ,y 满足10 2024x x y x y -≥?? -≤??+≤? ,向量()2,1a x =r ,()1,b m y =-r ,则满足a b ⊥r r 的实数m 的最小值为( ) A . 125 B .125 - C . 32 D .32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平面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得2m y x =-,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m 的几何意义求最值,只需求出直线2m y x =-过可行域内的点C 时,从而得到m 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因为()2,1a x =r ,()1,b m y =-r , 由a b ⊥r r 得20x m y +-=,∴当直线经过点C 时,m 有最小值, 由242x y x y +=??=?,得85 4 5x y ?=????=?? ,∴84,55C ?? ???, ∴416122555 m y x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用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简单的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中档题.目标函数有唯一最优解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分三步:画出可行域、求出关键点、定出最优解. 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首项为1a (10a ≠),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 15150a S +=,则实数d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转化条件得1 1322 a d a =--,再根据10a >、10a <两种情况分类,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 Q 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15154 55102 a d d S a ?=+ =+,∴()151********a S a a d +++==, 由10a ≠可得 1 1322 a d a =--, 当10a > 时,1111332222a a d a a ??=--=-+≤-= ??? 1a 时等号成立; 当10a < 时,1 1322a d a =--≥= 1a =立; ∴实数d 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属于中档题. 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 22240m x m x -+-+>得解集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 围是( ) A .()2,6 B .()(),26,-∞+∞U C .(](),26,-∞?+∞ D .[)2,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20m -=和20m -≠两种情况讨论,结合题意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即可解得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详解】

80个高中数学易错题

2017年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易错点1 对集合表示方法理解存在偏差 【问题】1: 已知{|0},{1}A x x B y y =>=>,求A B I 。 错解:A B =ΦI 剖析:概念模糊,未能真正理解集合的本质。 正确结果:A B B =I 【问题】2: 已知22 {|2},{(,)|4}A y y x B x y x y ==+=+=,求A B I 。 错解: {(0,2),(2,0)}A B =-I 正确答案:A B =ΦI 剖析:审题不慎,忽视代表元素,误认为A 为点集。 反思:对集合表示法部分学生只从形式上“掌握”,对其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是不理解集合的表示法,忽视集合的代表元素。 易错点2 在解含参数集合问题时忽视空集 【问题】: 已知2 {|2},{|21}A x a x a B x x =<<=-<<,且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错解:[-1,0) 剖析:忽视A =?的情况。 正确答案:[-1,2] 反思:由于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 A ?就有可能忽视了A =?,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应注意到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的情况。考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全面。 易错点3 在解含参数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 【问题】: 已知1∈{2a +,2 (1)a +, 2 33a a ++ },求实数a 的值。 错解:2,1,0a =-- 剖析: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其实当2a =-时,2 (1)a +=233a a ++=1;当1a =-时, 2a +=2 33a a ++=1;均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0a = 反思: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含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解题时可先求出字母参数的值,再代入验证。 易错点4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关系不明 【问题】: 写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的否命题。 错解一: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概念模糊,弄错两类命题的关系。 错解二: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知识不完整,a M a P ??或的否定形式应为a M a P ∈∈且。 正确答案:若a M a P ∈∈且,则a M P ∈I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阶段汇总合集

[易错题1] 王叔叔家养了350只鸡,每个笼子里装30只,需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笼子? 【错误解答】350÷30=11(个)……20(只) 答:需要准备11个这样的笼子。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的原因是把余下的20只鸡忽略了,余下的20只鸡需要再装一个笼子,这里应该准备12个笼子。 【正确解答】350÷30=11(个)……20(只) 11+1=12(个) 答:需要准备12个这样的笼子。 [易错题2] 小红、小林和小刚,一个星期一共练了630个大字,平均每人每天练多少个大字? 【错误解答】630÷3=21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练210个大字。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是把一个星期是7天这个隐含的条件忽略了。 【正确解答】630÷3÷7=210÷7=3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练30个大字。 [易错题3] 计算(842+421+421)×25,下面最简便的方法是()。 A.421×(4×25 ) B.842×(2×25 ) C.842×25+421×25+421×25 【错因分析】首先要明白(842+421+421)×25有多种简便计算方法,一个可以把421合并成842,另一个也可以把842拆分成421,而此题要求是最简便的方法,那么有的同学只想到简便没看清“最”简便就想当然选择B了。 【思路点睛】正确答案选择A,因为此题要求最简便。通过把842拆分成2个421,和题中已有的2个421合并成4个421,再根据乘法结合律把4和25先乘起来得100,这样就是最简便的方法了。B比起原题死算确实简便,但比起A来没有A更好算最简便。 [易错题4]

简便计算(100+2) ×45。 【错因分析】典型错误(100+2) ×45 =100×45+2 =4500+2 =4502 × 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对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本质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够。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书上结论是这样陈述的: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也就是说不能只乘其中一个加数。上述案例中就只乘其中100这个加数,而另一个加数2就漏乘45了,导致出错。 【思路点睛】我们依据乘法分配律,把100和2这两个加数分别与45相乘,最后再把两个乘得的数相加。正确过程如下: (100+2) ×45 =100×45+45×2 =4500+90 =4590 [易错题5] 简便计算68×99。 【错因分析】 68×99 =68×(100+1) =68×100+68 =6800+68 =6868 × 该同学看到99想到100,把99先看作最接近的100这很好,但是忽略了简便计算的前提是等量代换,一个量须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才可以依次继续递等下去。把99替换成(100+1)这本身就建立在不公平基础上,所以不能向下递等,结果也不对等。 【思路点睛】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正确过程如下: 68×99 =68×(100-1) =68×100-68 =6800-68 =6732

高三数学模考易错题汇总

高三数学模考易错题汇总 1、已知函数2()1f x ax x =-+,1,1(),111,1x g x x x x -≤-?? =-<

高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及解析

高中数学中的易错题分类及解析关键词:高考数学易错题全文摘要:“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严重影响考生成绩. 易错题的特征:心理因素、易错点的隐蔽性、形式多样性、可控性.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分为五大类即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概念模糊、公式记忆不准确、思维不严,每类再分为若干小类,列举高中数学中的典型易错题进行误解与正解和错因分析. 本文既是对高考中的易错题目的分类解析,同时又是第一轮复习中的一本易错题集. 下表是易错题分类 表:

数学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其间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 从 数学学习的认知结构上讲,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他自己理解的深 度与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联想,组合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 所以,数 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并不繁杂, 但解题时,由于读题不仔细, 或者对某些知识点的 理解不透彻,或者运算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或者忽略了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 论??等等原因,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影响考 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 一.易错题的典型特征 解题出错是数学答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既与数学学习环境有 关 度有关 . 同时也与考生的数学水平、身体与心理状况有关 . 1.考生自我心理素质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 产物.而数学解题是考生主体感受并处理数学信息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 部分考生题意尚未 明确, 加之考试求胜心切,仅凭经验盲目做题,以至于出现主观认识错误或陷入主观思维 定势,造成主观盲动性错误和解题思维障碍 . 2.易错点的隐蔽性 :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由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联结而成的整体, 而其心理结构是指智力因素及其结构,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五 个因素组成 . 数学解题是考生借助特定“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 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个体思维的跳跃性是产生思维漏洞 的根本原因,这种思维漏洞一旦产生,考生自己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易错点的隐蔽性很强 3.易错点形式多样性 :根据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数学易错点一般 有知识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两种等形式:而知识性错误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数学公式记忆不准确两方面;心理性错误包括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数学思维不严谨等 . 4.易错题的可控性 :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其个性特点 . 在知识总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有的 学生对知识不仅理解深刻,而且组织得很有条理,便于储存与撮;相反,有的学生不仅对 知识理解肤浅,而且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这就不利于储存,也不容易提取 . 在学生形成了 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后,一旦遇到新的信息,就会利用相应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处理 和加工,随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并逐渐变得更加精确和 完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 只要我们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警戒意识,建立建全解题的 “警戒点” , 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好习惯,易错点就会逐渐减少 . 1. 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 数学概念所能反映的数学对象的属性, 不仅是不分精粗的笼统的属性, 它已经是抓住了 数学对象的根本的、 最重要的本质属性 .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与内涵 . 而平时学习中对 概念本质的不透彻, 对其外延与内涵的掌握不准确, 都会在解题中反映出来, 导致解题出错 例 1. 若不等式 ax 2 +x+a < 0 的解集为 Φ,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 1 1 1 1 1 A.a ≤ - 或 a ≥ B.a < C.- ≤ a ≤ D.a ≥ 2 2 2 2 2 2 【错解】选 A.由题意,方程 ax 2 +x+a=0的根的判别式 0 1 4a 2 0 , 又与试题的难易程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5)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 )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 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1()1(-+-βα的最小值是 不存在)D (18)C (8)B (4 49)A (- 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一、填空 1、连接梯形各边的中点围成新的图形是() 2、一个三角形两条边是5厘米和三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3、电动伸缩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设计的。 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5、44×25=(11×4)×25=11×(4×25),这是根据()。 6、1100÷125÷8=11000÷(125×8)运用了() 7、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个小正方体。 8、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那么用这个铁丝围成一个正三角形,边长是()厘米。 9、王大伯家的三角形菜地的两条边分别是5米和8米这个三角形菜地的第三条边可能是()米 10、有三种长度的小棒(长度分别是3cm、5cm、8cm)若干根,可以摆成()种不同的三角形 11、十分位上的“3”与十位上的“3”相差() 12、在0.08、0.080、0.008这三个小数中,计数单位相同,但大小不相等的两个数是()、() 13、把6改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14、将一根15厘米的木棒截成三根整厘米的小棒来围成三角形,最长的一根小棒不能超过()

厘米 15、5吨50千克=()吨 1.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1公顷=()平方米 16、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分别是()() 17、观察1、2、3、6、12、23、44、X、164的规律,可知X= () 18、如果12=1×1,22=2×2,32=3×3.....252=25×25,且12+22+....252=5525,那么32+62+...+752=9×5525= 19、近似数是1.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20、甲、乙两数的和是264,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甲数()乙数()。 21、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2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 23、有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四根小棒,从中选3根搭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选法。 24、在一条长90米的小路两旁种树,如果两端都种,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可以种()棵。 25、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最少需要()盆。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平面向量》全集汇编附解析

新数学《平面向量》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圆O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点D 为劣弧AC 的中点,则OD =u u u r ( ) A .2133BA AC +u u u r u u u r B .2133BA A C -u u u r u u u r C .1233BA AC +u u u r u u u r D .4233BA AC +u u u r u u u r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BO ,易知B ,O ,D 三点共线,设OD 与AC 的交点为E ,列出相应式子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BO ,易知B ,O ,D 三点共线,设OD 与AC 的交点为E , 则()() 221121332333 OD BO BE BA BC BA BA AC BA AC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表示方法,结合几何特点,考查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 2.已知正ABC ?的边长为4,点D 为边BC 的中点,点E 满足AE ED u u u r u u u r =,那么EB EC ?u u u r u u u r 的值为( ) A .8 3 - B .1- C .1 D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二倍角公式得求得tan ∠BED ,即可求得cos ∠BEC ,由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得直接求得结果即可. 【详解】

由已知可得:7 , 又23 tan BED 3 BD ED ∠= == 所以22 1tan 1 cos 1tan 7 BED BEC BED -∠∠==-+∠ 所以1||cos 7717EB EC EB EC BEC ?? ?=∠=-=-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及二倍角公式,属中档题. 3.若向量a b r r ,的夹角为3 π ,|2|||a b a b -=+r r r r ,若()a ta b ⊥+r r r ,则实数t =( ) A .1 2 - B . 12 C 3 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2|||a b a b -=+r r r r 两边平方得22b a b =?r r r ,结合条件可得b a =r r ,又由()a ta b ⊥+r r r ,可得20t a a b ?+?=r r r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2|||a b a b -=+r r r r 两边平方得2222442a a b b a a b b -?+=+?+r r r r r r r r . 即22b a b =?r r r ,也即22cos 3 b a b π =r r r ,所以b a =r r . 又由()a ta b ⊥+r r r ,得()0a ta b ?+=r r r ,即20t a a b ?+?=r r r . 所以222 1122b a b t a b ?=-=-=-r r r r r 故选:A

四年级下数学易错题整理

四年级下数学易错题整理(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位数叫做_______,加 得的得数叫做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算叫做减法。 3._______+_______=和加数=_______-_______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是加法的逆运算。 5.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被减数-差,差 =________+________。 6.一箱可乐12瓶,军军买了4箱用了144元,每瓶可乐_________元。 7.李奶奶家养了96只白兔,养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一半,李奶奶家一共养了______ 只白兔和灰兔。 8.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丙数多12,甲数比丙数多______。 9.由2、3、6组成的最大三位数加上最小的三位数减去60的差,结果为_____。 10.求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1.相乘的两个数叫做_________,乘得的数叫做________。 12.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__________,除法是___________的逆运算。 1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_______,因数=_________÷另一个因数,被除 数÷_______=商,除数=________÷_______,被除数=________×_______。 14.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预算统称_____________。 15.一个数加上0等于___________,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_______,0除以一个 _____________,还得0。 16.123-[(18+36)÷9]计算时,先算_____法,再算______法,最后算_______法。 17.减法是_______的逆运算,除法是________的逆运算。 18.把850÷5=170,170×10=1700,3580-1700=1880,列成综合算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种羽毛球拍48元,比一副乒乓球拍贵28元,如果各买一副,一共需要_______ 元。 20.把65-62=3,15×3=45,112+45=157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两个数_________,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咼考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x>0 y>0x + y>0 xy>0 , 但 x>1 y>2 与 x + y>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x =ax + -b,若3f(1) 0, 3 f (2) 6,求f (3)的范围。 3 a b0① 错误解法由条件得b 32a 26② ②X 2 —① 6 a15③ ①X 2—②得8 b2④ 3 33 ③+④得10 3a b43 J 即 10 —f(3) 43 33333 错误分析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f(x) ax -,其值是同时 b 受a和b制约的。当a取最大(小)值时,b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f⑴ a b 正确解法由题意有 b 、解得: f(2)2a - 2 1 a §[2f(2)f (1)],b j[2f(1) f(2)], f (3) 3a b 16 f(2) 5 -f (1). 16 37 把f (1)和f (2)的范围代入得一f (3) 3 99 3 3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 2 2 2

⑴设、是方程x 2kx k 6 0的两个实根,则(1) ( 1)的最小值是 49 十亠亠 (A) (B) 8 (C) 18 (D)不存在 4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1. 已知集合M={y |y =x 2 +1,x∈R },N={y|y =x +1,x∈R },则M∩N=( ) 解:M={y |y =x 2 +1,x∈R }={y |y ≥1}, N={y|y=x +1,x∈R }={y|y∈R }. ∴M∩N={y |y ≥1}∩{y|(y∈R)}={y |y ≥1},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 2 +1,x ∈R }、{(x ,y )|y =x 2 +1,x ∈R },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C={0,1,2} 3 。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m +n ∈ (填A,B,C 中的一个) 解:∵m ∈A, ∴设m =2a 1,a 1∈Z , 又∵n B ∈,∴n =2a 2+1,a 2∈ Z ,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 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2≤p≤3 ②当B=时,即p +1>2p -1p <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 }.若A=B ,求c 的值. 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 -2ac=0, 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 2 -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 -ac -a=0, ∵a≠0,∴2c 2 -c -1=0, 即(c -1)(2c +1)=0,又c≠1,故c=- 21.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 a -11∈A ,1≠a 且1?A. 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⑶若a∈A,证明:1- a 1∈A.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汇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题 1、用6、 2、7三个数字组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其中组成的最小的小数和最大的小数相差(7.62-2.67= 4.95 )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第三条边是(8厘米)。 3、0.07的计数单位是(0.01 ),再加上(93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1。 4、20个一、30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20.03 )。 5、用2、3、4和小数点,可以组成(12 )个不同的小数,其中最大与最小的相差(43.2-2.34=40.86 )。【包括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6、在小数3.43中,小数点左边的“3”是右边的“3”的(100 )倍。 7、用0、1、2和小数点组成的两位小数有(6 )个,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数相差(2.10-0.12=1.98 )。 8、近似数是1.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0.95 ),最大是(1.04 )。 9、41.5添两个0,大小不变是(41.50 0 ),添一个0,大小变化是(401.5 )(410.5 )(41.05 )。550添两个0,大小不变是(550.00 ),添两个0扩大到它的100倍(55000 ),添两个0扩大到它的10倍(5500.0 )。 10、由3个十和5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30.5 )。 11、一个数,十分位上的数字是4,是百分位上数字的4倍,又是个位上数字的一半,这个数(8.41 ),改成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8.410 )。 12、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8.12,这个小数原来是(81.2 )。【逆向思考:8.12×1000÷100】 13、甲、乙两数的和是264,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甲数(240 )乙数(24 )。【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即,甲是乙的10倍。264÷(10+1)=24】 14、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至少要(3)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至少要(2 )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等边三角形至少要(4 )个小等边三角形。【自己画一画】 15、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16、用4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大的等边三角形) 17、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36度)。【180÷(2+2+10)=36】 1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长5厘米,另一条边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三角形至少要(4×2+5=13厘米)长绳子。 28、长8米的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减少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减少了15平方米,现在这个花圃的面积是(40 )平方米。【宽不变。宽:15÷3=5米;8×5=40平方米】 34、一根铁丝刚好可以围成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是(6厘米)【长方形的周长=等边三角形周长】 35、要拼成一个梯形,至少要(3 )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39、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都是3厘米,有个角是40度,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40度)和(100度)或(70度)和(70度)。 40、有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四根小棒,从中选3根搭成一个三角形,有(3 )种不同的选法。【分别是:①3厘米、4厘米、5厘米;②4厘米、5厘米、7厘米;③3厘米、

高考数学(2021)易错题精选之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 简单线性规划是教材中的新增内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线性规划的试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但部分省市已出现大题,分值有逐年加大的趋势。简单线性规划正在成为一个高考热点。认真分析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这部分高考题大致有以下四个类型。一.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1.在约束条件???? ???≤+≤+≥≥4 x 2y s y x 0y 0x 下,当5s 3≤≤时,目标函数y 2x 3z +=的最大值 的变化范围是( ) A.[6,15] B.[7,15] C.[6,8] D.[7,8] 解:由? ??-=-=??? ?=+=+4s 2y s 4x 42x y s y x 则由题意知A(0,2),B(s 4-,4-s 2),C(0, s),D(0,4)。 (1)当4s 3≤≤时可行域是四边形OABC,此时,8z 7≤≤;(2)当5s 4≤≤时可行域是OAD ?,此时,8z max =。

由以上可知,正确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基础知识,借助图形解题。 例2.已知平面区域D 由以A(1,3)、B(5,2)、C(3,1)为顶点的三角形内部和外界组成。若在区域D 内有无穷多个点(x,y)可使目标函数my x z +=取得最小值,则m=() A.2 - B.1 - C.1 D.4 解:由A(1,3)、B(5,2)、C(3,1)的坐标位置知,ABC ?所在的区域在第一象限,故0y ,0x >>。当0m =时,z=x,只有一个点为最小值,不合题意。当0m ≠时,由z=x+my 得m z x m 1y +- =,它表示的直线的斜率为m 1 -。 (1)若0m >,则要使my x z +=取得最小值,必须使 m z 最小,此时需1 33 1k m 1AC --= =- ,即m=1;(2)若m<0,则要使my x z +=取得最小值,必须使 m z 最大,此时需,2m ,5 321k m 1BC =--==- 即与m<0矛盾。综上可知,m=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线性规划的基础知识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指导教师:任宝安 参加学生:路栋胡思敏 李梅张大山 ?【例1②×2①×2③+b a 和 993)3(f ∴3 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有的学生一看到4 49 - ,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如

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 ∴0)6k (4k 42≥+-=??.3k 2k ≥-≤或 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分析∴ x 2 【例3错解)2的最小 值是分析2 1 ,第二 原式 由ab ∴原式≥2×17+4=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a+a 1)2+(b+b 1 )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最新版四年级下数学专题训练 常做易错题汇总

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 1.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数是一个(七)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1000000 )。 2. 用四舍五入法6□7890000≈6亿,□里可以填(0、1、2、3、4 )。 3.(判断)702□3540000≈702亿,方框中最小能填1。(X) 4.甲乙两地相距375千米,一辆汽车行驶3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已行的路程还多15千 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75-15=360(千米) 360÷2=180(千米) 180÷3=60(千米) 5. 13个千万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B) A.七位数 B.八位数 C.九位数 6.有13筐苹果,连筐称一共480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8千克,这些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13×8=104(千克) 480-104=376(千克) 7.王大妈用篱笆靠墙围了一块长125米,宽50米的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至少用篱笆多少米? 西街小学四年级同学到长阳动物园春游,一班有48人,二班有52人,三班有53人。

(1)每个班分别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一班:48×14=672(元)二班:52×12=624(元) 三班:53×12=636(元)672+624+636=1932(元)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48+52+53)×10=1530(元) (3)上面哪种购票合算? 1932>1530 第二种买票方式合算。 9.用四个“6”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按要求写出下面的各数。 (1)只读一个“零”:(60666000、66066000......) (2)读出两个“零”:(60060066......) (3)一个“零”都不读出来:(66660000......) (4)读出三个“零”:(60060606......) 10.小明称得1000粒小麦大约重40克,照这样计算,1亿粒小麦大约重(4 )吨。 11.一份稿件有5500个字,小丽平均每分钟能打118个字,她45分钟能把这份稿件打完吗? 118×45=5310(个)5310<5500 不能 12.果园里面苹果树315棵,梨树225棵,平均每棵果树占地14平方米。苹果树的占地面积比梨树多多少平方米? (315-225)×14=1260(平方米) 13.一瓶牛奶的容量大约是250(毫升),小强家的电热水器能盛水50(升)。 14.()≈ 6万,括号里能填的最大的数是(64999 ),最小的数是(55000 )。 15.1095050是由(109 )个万和(5050 )个一组成的,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读作(一百零九万五千零五十)。它忽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110 )万。 16.(判断)20度的角在5倍的放大镜下,看到的是100度。(X ) 17.长方形草坪,长90米,扩建后长增加了20米,面积增加了1400平方米。原来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高考数学易错题大盘点(文科)

症状一:审题性失误 文科考生数学意识一般不太强,加上在考试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部分考生审题时出现失误:或没有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叙述,误解题意;或对题设信息挖掘不够,理解不透,从而得出错解,这是广大考生最难以接受、而又易犯的错误纠错良方: 仔细读题,细嚼慢咽,重要字词,加强分析

即:(w>0),∴w150471,又w 的最小正整数为472 错将题意中“任意一段”理解为“存 依题意:周期T 即 ∵w是整数,故w的最小正 症状二:知识性失误 文科考生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借助死记硬背,往往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表面,对基础知识不能灵活理解,相互沟通,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纠错良方: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就是能力,因此,要认真总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知识的整合与综合,不断查找知识漏洞

=-11 (x)=0 3 7 错误原因是:误把切点当极值点得到

症状三:思维性失误 文科考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碍障和缺陷是客观存在的,而解题的分析过程,是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对所述内容进行归纳和演绎,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正面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加工的过程,如果不注意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不突破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就难以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导致解题时漏洞百出,顾此失彼。 纠错良方: 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有力武器,同时习题的灵活变通,引申推广以及反思评估也是不断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症状四:解法性失误 解题策略(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的灵活运用,解题方法选择是否恰当,是客观反映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体现;许多考生由于解法选取不当耽误了解题时间,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失误 纠错良方 第一要增强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应用意识,第二是进一步优化解题基本通法的归纳和总结,第三,要强化价值观念、合理优化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