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1、管理本质上却具有不断创新的特性。如同现代管理学家弗里蒙特?H卡斯特所指出的那样: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一一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

2、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他认为,管理

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五职能

说”。

3、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该书的出版,成为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泰罗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通常被认为是组织管理学派的代

表人物。

5、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 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

&韦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方面,他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进行子深入的研究,其主要思想和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韦伯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的权威。他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

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 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7、管理的行为科学产生,始于1924年至1932年间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主持,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量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

《激励与个人》中,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

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10、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 Y理论”代表作《企业的人事方面》。

11、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个性与组织》。

12、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是这方面的代表理论,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3、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和论述了非正式组织群体对管理的影响和作

用。

14、美国的孔茨教授认为,现代管理学派林立,形成了管理学丛林”现象。这11 个学派包括:

(1以孔茨等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这一学派以管理过程或者管理职能作为研究对象。

(2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

(3以巴纳德等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把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相互协作的社会系统。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协作系统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联系

管理人员有三项职能,即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和沟通系统,确定组织的目标并予以阐明;使组织成员为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4以马克兰特等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管理中的人是理性人,创设了若干管理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决策树、线型规划、网络技术、动态规划、模拟方法和对策方法等。

(5以西蒙等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就是决策。

(6以卡斯特等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组织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组织的管理分析,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组织的管理以目标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系统管理过程有四个阶段,即创建系统,进行系统设计,使系统运行并予以控制,检查和评价系统运行情况。

(7以德鲁克等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他们主张以典型组织的典型管理案例为基本对象,管理仅是企业管理。

(8以明茨伯格等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

(9以特里斯特等为代表的社会一技术学派;

(10以布里奇等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

(11以卢丹斯等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必须根据管理的条件和环境随机变化,权变关系就是管理方法技术与管理条件环境之间的两个以上变量的函数关系。现择其要者作一简述。

15、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研究的开拓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这一进展主要归功于赫伯特,西蒙所极力倡导的管理决策研究。

16、决策概念从古典政治理论来看,往往被视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亚里士多德在讨论政府形式及其政策的相互关系时,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17、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

18、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

19、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

20、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21、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像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2、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1631年,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声称允许顾客进行挑选,但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准挑选离围栏门最近的那匹马。这实际上等于不让挑选,霍布森选择”由此得名。如韩信的背水之战”。但原则上讲,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23、德尔菲法。德尔菲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阿波罗神殿的所在地。后人用德尔菲比喻神的高超预见力。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命名并首先使用的。

24、决策与心理

名称发现者试验名称典型例子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凯利印象形成实验情人眼里出西施

首因效应(先头效应美国,阿西第一印象形成的实验第一感

近因效应(新因效应卢琴斯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

从众效应美,谢利夫光点实验

25、20世纪40年代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原则

26、1957年,密歇根大学的美国学者哥德和迈克尔合作出版了《系统工程学》一书,初步奠定了系统工程学的基础。

27、创新思维的方法

名称发明者时间例子/其他

头脑风暴法美国学者奥斯本1939年建立了天然野生动物园

哥顿法美国人哥顿1964年一是变陌生为熟悉”二是变熟悉为陌生”已逐渐形成哥顿法的主流。零起点”法美英流行六七十年代白纸上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挑错法美国詹尼斯70年代

28、鲁迅先生曾经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所谓创新。

29、管理学者西拉季等人认为,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等四项因素;

30、管理学者T.J.彼得斯和R.比沃特曼等人曾提出影响组织设计的七项权变因素,即战略、环境、结构、制度、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作风。

31、美国早期管理学家A.V.格丘纳斯曾经提出过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他认为, 当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量以数学级数增加时,该管理者与其直接下属之间的相互影

响、这些直接下属相互之间的影响的数量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为此,他提出了一项计算这些相互影响关系的公式:

式中,C为可能存在的这些关系的总量;N为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

32、英国学者汉密尔顿主张有效的管理幅度为 3个~6个。

33、美国组织文化研究学者库克和赖佛特的组织文化类型划分具有相当的影响。他们把组织文化划分为12种类型:

1.人文关怀型的组织文化;

2?高度归属型的组织文化,重视组织的集体性;

3.相互同意型的组织文化;

4.传统习惯型的组织文化;

5.依赖型的组织文化,全力高低集中;

6.规避型的组织文化,惩罚是基本管理方式

7.反对型的组织文化;8.权力取向型的组织文化,官本位;9.内部竞争型的组织文化

10.力求至善型的组织文化,控制严格;11.成就取向型的组织文化;

12?自我实现型的组织文化,重视创造性

34、约翰?科特指出,领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实际上并非处于领导职位的每个人

都确实具有领导才能。

35、约翰?纽斯特罗姆和基斯?戴维斯指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该定义中的三个主要成分是影响和支持、自愿的努

力、实现目标。

36、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指出,我们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说:当我们分析有关领导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将重点集中在人的

因素、激励、领导和信息沟通等四个方面。”

37、斯蒂芬?罗宾斯指出:我们把领导定义为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

斯蒂芬?罗宾斯说:每个组织都包含人。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人就成为管理工作,这就是管理的领导功能。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卷入了领导工作。”

38、彼得?德鲁克说:领导者的惟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

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39、权力的实质是依赖关系,按照斯蒂芬?罗宾斯的说法,它是依赖的函数。例如,B对A的依赖性越强,则在他们的关系中A的权力就越大”。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职务和职务外的个人因素。

40、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将权力划分为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

41、美国管理学家华伦?班尼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领导者必须靠三条腿来支撑:一是坚定的雄心壮志;二是领导工作的才能;三是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领导者素质的最基本结构。

42、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抽象和决策能力。如果把领导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三种技能的结构比例如下:低阶层是47:35:18;中阶层是

27:42:31;高阶层是 18:35:47。

43、从领导理论变迁的历程来看,自20世纪开始,管理学家、心理学家们就对领

导者素质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发现领导者的领导的特质理论”。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领导行为理论风行一时。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权变理论综合把握领导情境的基础上,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44、法国的法约尔在20世纪初提出,管理者应具备六方面的素质:身体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一般修养;专门知识;经验。

45、美国学者斯托梯尔曾经整理了 1904—1947年之间有关领导者特质的120 篇文献,并发现有的领导特质与领导有效性有关,如智力,毅力,自信,主动精神,关心下级人员的需要,勇于承担责任,以及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有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到1974年,斯托梯尔再次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的163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除上述特质外,还有一些特质不能忽视,如面对复杂的情况善于应变,注意外部环境的动向,有雄心,渴望取得成就,果断,善于与人共事,当机立断,忠诚可靠,充满活力,能承受压力等。另外,还有一些技巧也在领导者身上存在,如聪明灵活,观点清楚,有创新意识, 有交际手段,口才流利,明确团体目标与任务,有组织能力,有说服力,容易相处等。

45、在众多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的研究有较大影响。他于1971年出版的《管理才能探索》一书认为,有八种素质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同能否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有关。八种素质特征是:才智、语言和言辞方面的才能;首创精神,开拓新方向,创新的愿望;督察能力;指导别人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评价较高;平易近人,能为下属所亲近;决断能力;男性或女性:成熟程度。五种激励特征是: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的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吉赛利的研究以严谨著称,在管理学界影响很大。

46、人性假设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 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这种假设认为:(1 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3 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4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5人们天生反对改革。

从麦格雷戈的论述来看,他本人更推崇丫理论。

47、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沙因对前人和自己的各种假设加以归纳分类认为有关人类特性的假设共有四种

(1理性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这是马斯洛等人提出的,阿吉里斯所谓的个性成熟的人和麦格雷戈的丫理论中的人,都是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假设。

48、最早、最全面且重复较多的行为理论是 20世纪40年代末期俄亥俄州立大

学进行的研究。研究工作以斯特格迪尔和沙特尔为核心,并有许多人参加。他们发

现了领导行为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49、1964年,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管理方格图,用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的坐标组合方式来描述领导方式的差异。管理方格论

50、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在领导行为中,根据领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领导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三种基本的领导风格。

51、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利克特教授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取决于这一点。他认为,领导方式或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之为四种领导体制。

第一种领导体制是专权独裁式”

第二种领导体制是开明专制式”

第三种领导体制是协商式”

第四种领导体制是参与式”

52、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风格有多种多样,从以领导者为中心的专制风格到以下属为中心的民主风格,中间根据

领导者授予下属自由权的程度不同有七种领导风格。他们认为,并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正确的,也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错误的。

53、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形成了权变理论,因其重视情境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又被称为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着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领导方式。

54、菲德勒权变理论,第一个领导权变理论是由菲德勒提出的领导权变模式。

55、1953年,菲德勒进行了一次领导项目研究,试图从最不受欢迎的同事”(LPC 调查表的得分来衡量领导者的个性,从而确定领导风格。LPC得分高证明领导者与下属关系好,而低关心任务;LPC得分低表明领导者低关心员工,高关心任务。

LPC分数决定了个体最适合于何种情境类型,因此,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只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第二条途径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重新建构任务和领导者的职务权力。

56、保罗?赫塞和肯尼思?布兰查德开发了情境领导理论,受到了广大领导者的推崇。

57、途径一目标理论

罗伯特?豪斯提出的途径一目标理论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重视的比较新的理论,该理论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从激励中的希望理论那里吸取了重要的成果。该理论的第一个要点是目标”理论的第二个要点

是途径”

他认为存在四种领导方式:

(1指导型。(2支持型。(3参与型。(4成就型。

可见,与菲德勒的领导行为观点相反,豪斯认为领导者是弹性灵活的,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在豪斯的理论中,提出了两类情境

或权变变量作为研究领导行为和领导结果之间关系的变量:一类是环境的权变因素包括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非正式组织;另一类是下属的权变因素,如领悟能力,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的需求,对命运的看法。

58、领导者参与模型

1973年,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提出了领导者参与模型。

该理论认为影响决策的权变因素有12种。

(1质量要求(QR。(2承诺要求(CR。(3领导者的信息(LI。(4问题结构(ST。

(5承诺的可能性(CP。(6目标一致性(GC。(7下属的冲突(CO。(8下属的信息(S1。

(9时间限制(TC o (10地域的分数(CP。(11激励一时间(MT。(12激励发展(MD。为下属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机会对领导者来说有多重要?

59、史蒂文?克尔和约翰,杰迈尔提出了领导替代理论。该理论将环境变量分为替代因素和抵消因素两组。

60、美国学者戴维?平卡斯和尼克?德波尼斯提出了一个公式:

领导=建立关系=沟通

这是对领导与沟通的深入阐述。他们指出:领导与沟通都是建立关系,领导是建立承诺的关系,沟通是建立了解的关系,两者在现实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互动的。因为有了承诺,才有了解的必要和深入了解的可能;而只有深入地了解,彼此才会有真正的承诺。所以,领导和沟通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开,它们在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这一点上相互统一。

61、英国学者约翰?阿尔代说:对于真正的交流大师来说,倾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

纬线一样。当他倾听的时候,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的入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思想的入口。”

62、美国学者基思?戴维斯和约翰?纽斯特龙提出了改善倾听的10条建议:(1自己不再讲话;(2让谈话者无拘束;(3向讲话者显示你是要倾听他的讲话;(4克服心不在焉的现象;(5以设身处地的同情态度对待谈话者;

(6要有耐心;(7不要发火;(8与人争辩或批评他人时要平和宽容;(9提出问题;(10 自己不再讲话。第1条和第10条是最重要的,在领导者能够倾听意见之前必须做到自己不再讲话。

63、为了检验倾听的效果,卡尔?R?罗杰斯和罗特利斯伯格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规则:只有在准确地复述原先发言者的思想和感觉并感到满意之后,你才可以发言。这个规则看似简单,但实验证明,真能做到如此并非易事。一个疏于训练的倾听者,往往只能理解和保留谈话的50%的内容,而在经过48小时之后,这一保持率可能就会降到25%。

64、《魅力的七把钥匙》一书的作者托尼:亚历山德拉在听众的分层中,把听众

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漫听听众。(2浅听听众。(3技术性听众。(4积极听众。

65、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将工作中的激励,也就是

管理学中的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三个关键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66、我国的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不断追求更高需要层次的愿望。

67、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

赫茨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 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赫茨伯格的理论应用于分析白领”阶层较为有效,这是分析知识阶层需要的有用理论。

68、美国管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

69、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

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70、公平理论是美国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在 1976年提出的,主要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也就是个人主观地将他的投入(包括努力、经济、教育等因素同别人的投入相比来评价是否得到了公平或公正的报酬。

71、强化理论。美国哈佛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这也称之为行为修正理论。

72、何谓控制?法约尔曾指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和防止重犯。控制对每件事、每个人、每个行动都起作用。”

73、而根据厄威克的观点,管理控制所期望的是一支具有首创精神和整体观念

的、一切行动听指挥(计划的稳定的劳动大军”。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为公司配备得力的管理人员,挑选和安排合格的工人,伴之以使用奖励和制裁的方法”。

74、邓小平1992年春的南广谈话理解为过程控制;

75、为克服传统预算的弊端,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彼得?菲尔于1970年提

出了零基预算法。、分配和控制支出。当然,零基预算也有缺点,如预算编制工作费时、费力,费用也高,而且在项目安排的次序上难免有主观臆断。它的适用对象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企业组织内的行政部门和辅助性部门,对于制造活动等具有明显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组织不太适合。

76、审计产生于产生5000年前的古代埃及。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大一上学期_管理学_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25分,5题)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P206):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P207,考题二选一):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非正式组织(P68): 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P240):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5、管理(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填空题(15分,5题) 1、法约尔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P60): (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 (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 2、组织设计概述(P283-P287):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部门化(P304): 管理劳动的分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 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 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 事业部主任)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 设计的结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li 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 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寵做野站 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1. 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 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3. 概念技能:对组织面N 临的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这三种能力都应当具备,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可能会有所侧重,层 次越高,从事的具体业务就越少,因此技术技能的要求就会低一些,但是概念技能的要 求会增加,而人际技能 的要]求就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大致相同 管理职能 计划:设定目标,确定 动。 组织 领导 控制

1_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汇总 年级学习部,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2.韦伯的理想组织形式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也确定的 I.比起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比较容易求解的问题 II.求解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连续型规划、整数规划、单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目的规划、网络优化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I.小中取大法 II.大中取大法 III.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其步骤是: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 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3)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4.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它不像传统的目标设定——由上级设定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组织内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 考试内容 1. 10个选择 2.5个名词解释 3. 简答 5个 4.论述2个 5.1个案例分析 名词解释(10个)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一定手段协调组织资源和活动的过程。【不考】 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的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其核心是组织的价值观念。 3.决策: 指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对面临的机会或威胁作出反应,作出关于特定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决定。【不考】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指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几种,不能预先确定,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无论哪个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5.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多种,但无法预先明确估计,并且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也无法确定,各种方案出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6.滚动计划法:是指编制计划时采用近细远粗的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改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每次计划修订都使计划向前滚动一次。{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7.部门化:是指将组织中的工作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安排合并成若干管理单位或组织单元的过程。 8.授权:是指上级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利授予下属人员的行为。 9.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沟通、指导和奖惩等手段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或艺术。 10.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 11.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主要针对员工从个体动机到采取行动的过程进行研究的理论。 12.沟通: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 13.需求层次理论 简答以及启示(10个) 答题方法:1,简述内容,有几条答几条,简答2.忽略启示 3.字特别少的,每一条后面加一点分析 一。简答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启示P75 答:1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企业中存在以情感为主线的非正式组织。 4企业管理中存在霍桑效应。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西财管理学803知识点总结

西财管理学知识框架总结 编写说明: 一.罗珉老师的教材是核心,占考试比重的90%以上。因此以罗珉老师的教材为纲进行总结,王德中老师教材的相应考点见最后“附录一”,还有一些书上没有或已经删除的考点见最后“附录二”。 二.本总结用“下划线”标记出大部分可考查“问答题”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用粗体字标记。 三.各知识点不做具体展开,各知识点将注明“页码”,已考知识点也会特别注明“年份”与“考查形式”。 四.大家可以此框架更有效的系统背记“问答题”考点,建议通过大量做题和对已考真题的分析,把握重点并依书本背记。 五.本框架有待补充完善。 第一章导论 一.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三.管理学的现代性、超现代性、后现代性P8(无) 1.现代管理学的持续学派:寻找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 2.超现代学派:抛弃任何连贯的理论 3.后现代学派:挑战二元论的理论和实践 四.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 1.组织理论的研究 2.以“人”为本的研究 3.战略管理学的研究:①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有什么特点?P17 06简答 4.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型组织的构建P19 (无) 5.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现象的研究 6.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问题研究 五.管理学应用的热点课题P22 1.组织的再造工程:①其内涵及对企业带来的变化03、04简答 2.学习型组织:①有效组织的特征07论述 3.标杆管理(无) 4.六西格码管理方法08论述(无) 5.战略联盟07论述(无) 6.领导风格 7.无疆界世界和超越界限的管理 六.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新增) 1.种群生态学理论 2.进度化理论 3.资源依赖理论03论述 4.交易成本理论 5.演进理论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假设 一.人性的基本假设: 1.“政治人”的基本假设 2.“经纪人”的基本假设 3.“社会人”的基本假设 4.“自我实现的人”的基本假设 5.“复杂的社会人”的基本假设:①假设的基本模式06论述②“X”、“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麦格雷戈的人性理论)05简答③超“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④综合假设,可提两点认识作为激励工作的依据案例P50-54 6.“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新增) 二.管理主体的假设 1.管理主题假设的传统看法 2.管理主题“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的假设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总结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 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 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 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 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 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南昌航空大学110961班黄升整理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的定义: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定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3、管理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的性质:A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管理的普遍性C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原理、原则和方法,艺术性强调实践性)P5~6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P8~9 6、管理者的角色:A人际关系——挂名头脑、领导者、联络者B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P10 7、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P11 8、组织的特征:有其存在的目的的、都是由人所组成的、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P11 9、组织的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P12 10、组织的环境:一般环境、具体环境(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复杂动态的环境)P13 11、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P15 12、企业的特征: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P15 13、企业的职能:运营、财务、营销P16 14、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P16 15、了解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P17 P18 16、社会责任的含义: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P20 17、社会责任四阶模型:P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