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_3000字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_3000字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点总结一、成语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成语是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以四字为主,也有三字或五字的,由于成语的特点,在古代文人墨客中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方式。

成语是汉语中最丰富、最具表现力的一种词汇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成语的分类可以按照成语的来源、义项或形式进行分类:1. 按来源分:(1) 传统成语:指经典文献中已有的成语,如《论语》、《诗经》等;(2) 派生成语:由两个或多个字组合而成,但本身并没有古老而固定的成语意义,后来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形成了成语的意义;(3) 新造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创造出来的成语。

2. 按义项分:(1) 形容成语:用以形容事物的特征、特点或状况;(2) 动作成语:可表示人物的举动动作或过程或帮助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3) 动物成语:以动物作为意象,表达人物的特点、情感或行为模式;(4) 植物成语:以植物作为意象,表达人物的特点或行为模式等。

3. 按形式分:(1) 四字成语:成语的形态结构以四个字为主,例如“一言半语”、“才高八斗”等;(2) 三字成语:成语的形态结构以三个字为主,例如“兴致勃勃”、“明察秋毫”等;(3) 五字成语:成语的形态结构以五个字为主,例如“双管齐下”、“一帆风顺”等。

二、常见的形容成语:1. 形色匆匆:形容忙碌匆忙,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2. 形影不离:形容关系密切,一同行动或支持。

3. 形影相吊:形容彼此想念,相互挂念。

4. 形同陌路:形容关系疏远,互相之间没有交流。

5. 形同鬼魅:形容神秘莫测,行踪不定。

6. 形象比拟:从事物的形象相似之处来比较另一种事物。

7. 形形色色:形容各种各样的样子。

8. 形神兼备:形容外形和内涵都很好,兼具美和智慧。

9. 形迹可疑:指行为或表情举止异常,引起人怀疑。

10. 形容的成语常搭配动词使用,如“形象似曾相识”、“形容不易”。

三、常见的动作成语:1. 动手动脚:指做事迅速,不拖拉。

成语的定义与判定

成语的定义与判定

成语的定义与判定一、成语的概念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独立意义,并且集中表达某种特定意思。

成语是汉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 成语的特点•固定搭配:成语是由一定的词语组合形成,词序不能随意调换,具有固定的搭配形式。

•简练精练: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短小精悍,表达力强。

•形象生动:成语通过形象的字义和文化背景,能够准确表达某种含义。

•富有文化内涵:成语源于历史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优秀品质。

二、成语的判定标准1. 笔画数成语的每个字在汉字的基础上又细分为6个基本笔画数:一画、二画、三画、四画、五画和六画。

根据每个成语字的笔画数之和,可以判断成语的字数。

2. 语法特点成语在语法上也有一些特点,例如主语宾语的位置,动宾关系的表达等。

对于成语的判定,可以从语法规则上进行分析。

3. 语义理解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进行表达。

对于成语的判定,需要通过语义理解来确定成语的真正含义。

4. 常见用法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熟悉常见的成语用法能够帮助判定成语的正确性。

例如,成语可以独立使用,或者作为其他词语的修饰语。

三、成语的学习与应用1. 学习方法•背诵与理解:通过背诵成语和理解成语的内涵,可以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辨析与归类:通过辨析成语的用法和归类成语的主题,可以提高对成语的准确运用。

•举一反三:通过学习成语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类似情境中。

2. 应用场景成语在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表达,都可以运用成语来增加语言表达的趣味和力度。

•修辞手法:成语可以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运用,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交流: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成语,可以增进与他人的文化交流,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

•文学创作:成语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

“一”写作提纲30例

“一”写作提纲30例

“一”写作提纲30例一、一的概念和基本含义:1. “一”字在汉字中是最简单的字形,表示最少、最小的数量。

2. “一”也可以表示独一无二,独特。

3. “一”有时用来表示代表整体,统一。

二、数学中的“一”:1. “一”是自然数中最小的正整数。

2. “一”是最基本的单位,可以用来计数。

3. “一”也表示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一本书”、“一支笔”。

三、“一”的象征:1. “一”表示唯一、独一无二的含义。

2. “一”也可以表示团结和合作,例如“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3. “一”可以表示坚定和不变,例如“一往无前”,“一诺千金”。

四、“一”的引申含义:1. “一”可以用来表示同类之中最好、最高的,例如“世界第一”、“冠军”。

2. “一”有时用来表示迅速,例如“一瞬间”。

3. “一”可以表示固定的时间或顺序,例如“七点一刻”、“一年一度”。

五、“一”的习语和成语:1. “一无所有”表示一无所有或毫无收获。

2. “一马当先”表示领导先导。

3. “一丝不苟”表示做事认真细致,不漏一点瑕疵。

4. “一心一意”表示专心致志,全力以赴。

六、“一”的相关故事:1. 道家思想中的一: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也代表着绝对的真理,一即为全。

2. 佛教思想中的一:佛教中有“一念清净”之说,表示心无杂念,达到纯净的境界。

3. 《三字经》中的一:三字经中有“天地玄黄”,表示天地之间的神秘而又无比纯净。

七、“一”的艺术表现:1. 书法中的“一”字,以其简洁的笔画和端庄的形态,被广泛运用于书法作品中。

2. 绘画中的“一”字,可以表示画面中的主角或突出的元素。

3. 诗歌中的“一”字,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或思想,例如“山一程,水一程”。

八、“一”的道德观念:1. “一”与道德事业密切相关,道德的核心是“一”。

一个人只有独立自主、热诚奉献,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2. “一”代表尊严和自尊,一个人只有坚守原则、不犯错误,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如何判断成语还是四字短语

如何判断成语还是四字短语

如何判断成语还是四字短语成语来chéngyǔ------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

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或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意思精辟,源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2113体性。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5261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

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四字词语-----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4102组及整个词汇。

区别: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不1653变的,而四字词语的结构可以改变,顺序有时也可以改变。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不依靠成语词典和搜索引擎,怎样大概判断一个四字词语是不是成语?1、记住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形象具体、语势有力、文气较足。

凡是符合上述特点的四字词有可能是成语。

例如:紫气东来。

2、相反,词语平淡、文气很差、念起来拗口甚至不通顺的四字词语很有可能不是成语。

例如:不能战胜。

3、很新的典故组合的四字词组,还没有收录进成语词典呢,肯定不是成语,成语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和时间。

但是今后极有可能是一个成语。

例如:正龙拍虎。

4、对于像“与时俱进”这样的词组,虽然还可能没有收录进成语词典,但是由于它符合第1条的特点,加上影响巨大广泛,可以肯定的说,与时俱进就是个成语了。

当然以上不是绝对的,例如五颜六色,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成语词典收录了它。

不过,这个五颜六色的确太平淡了,可以淘汰掉,不把它当成语用。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七年级成语运用知识点

七年级成语运用知识点

七年级成语运用知识点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七年级成语运用的知识点。

一、成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成语是汉语词汇的一种,它是由多个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按照词性分为名成语、动成语和形容词成语。

二、常用的名成语1.茅塞顿开2.眉飞色舞3.闻鸡起舞4.披星戴月5.一鼓作气6.井底之蛙7.画龙点睛8.一箭双雕9.鹤立鸡群10.见笑于人这些名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情、状态和行为,表达比较直接、形象。

三、常用的动词成语1.无可救药2.精益求精3.力不从心4.后来居上5.不慌不忙6.举一反三7.应接不暇8.倾尽全力9.鱼跃龙门10.得心应手动词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动作,也可以形容一个事情的处理过程。

四、形容词成语1.牛气冲天2.风平浪静3.如鱼得水4.望眼欲穿5.高峰顶峰6.富有表现力7.弥漫着诗情画意8.通透写意9.贴心贴意10.虚怀若谷形容词成语适用于写作、讲演等方面,用来形容人物、事物的状态。

五、运用成语的技巧1.拼音提示法2.关联提示法3.望文生义法4.寻常用法法5.张口成语法以上五种方法都是运用成语的技巧,有助于学生快速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六、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成语而创作的故事。

它们与成语相关,但不一定全面涵盖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1.攀龙附凤(寄寓了人们追求权势、地位,向上攀登的精神)2.一口咬定(以自己的观点为不可动摇的真理)3.萝卜快递(寓意为珍视友情、帮助他人)4.狐假虎威(指利用别人攀附的势力或权威,出于投机目的)5.指鹿为马(比喻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以上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成语的运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年级成语运用的知识点,包括成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常用的名成语、动词成语和形容词成语、运用成语的技巧以及成语故事。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最正确答案所谓成语是言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言语单位。

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闻。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局部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缺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一般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一般词组比拟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导读:本文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 什么是成语?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口头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种固定词组或短句。

它在人类的语言中,有相当长久的历史,而且流传得非常广泛。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特别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俗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是人民群众在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短句,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
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谓成语。

1.2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2.1 结构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1.2.2 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
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1.2.3 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1.2.4 风格具有典雅性
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1.3 成语与专有名词、科学术语、谚语、俗语、歇后
语相比较
1.3.1 成语与专有名词相比较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
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1.3.2 成语与科学术语相比较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1.3.3 成语与谚语、俗语相比较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

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

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1.3.4 成语与歇后语相比较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

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

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

”、“蜜饯黄连——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