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1、“黑色幽默”的来源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根据一些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艺术特征,选取了十二个作家的有关小说片断,辑为《黑色幽默》集。
八个月后,另一作家尼克贝克又发表了《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
从此以后,“黑色幽默”的名称便广泛传开。
这13位作家中,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品钦、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巴思的影响较大,他们与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库特·冯内古特、威廉·加斯等人一起成为黑色幽默作家的代表。
从60年代中期开始,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异军突起,成为美国现当代文学中举足轻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在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文革”后期开始,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被翻译成汉语。
进入新时期以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就更多地被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些作品的汉译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黑色幽默小说的特点“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笑态度。
“黑色幽默”所以产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战争创伤、社会动乱所引起的人们对末日临头的预感和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人的个性丧失。
一句话,是本身就充满着“黑色幽默”色彩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反映。
黑色幽默作家面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矛盾,看到了社会的畸形与弊病,看到了周围世界与“自我”的敌对,不再相信“社会和谐”的说法,对人类的“完美境界”也不抱任何希望。
他们信奉存在主义,但比存在主义走得还远。
认为在荒谬的生存条件中,人能够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他们更加强调绝对的荒谬,思想也显得更加绝望。
因此,他们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为己任。
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说“黑色幽默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反映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思想和情绪。
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

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马克吐温,这位独特的美国作家,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美国式幽默,让读者在欢笑中领略到了美国的独特文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种幽默风格的内涵与表现。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独特的讽刺手法。
他常常通过夸大、夸张、巧妙的语言技巧来展示人性的种种缺陷,从而让读者在欢笑中认识到社会的种种问题。
例如,在《百万富翁》中,马克吐温通过一个突然变得富有的穷人的故事,揭示了金钱、权力对人的异化,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虚伪。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还体现在他善于捕捉和描绘细节上。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例如,在《淘金热》中,马克吐温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疯狂淘金的状态,以及因此引发的种种社会乱象。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不仅令人捧腹大笑,同时也暴露了人性的贪婪和盲目。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
他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让读者在欢笑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这种幽默风格也成为了马克吐温作品中最具魅力和最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通过马克吐温的作品,我们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文学和文化,以及隐藏在这种幽默背后的美国式价值观。
马克吐温,这位著名作家、演讲家和,以其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吐温的几篇作品入手,探讨他在讽刺和幽默方面的表现。
在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中,《百万英镑》和《镀金时代》以其轻松的幽默吸引了无数读者。
让我们以《百万英镑》中的一段经典段落为例:亨利·亚当斯,一位普通的美国年轻人,因为偶然的机会被卷入了一场英国贵族的无聊赌局。
他被赠予了一张价值百万英镑的支票。
支票的持有者是一对富有的兄弟,他们为了解决一个争论,想看看一个普通人如何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
第12章 黑色幽默

2022/12/31
二、“军规”的现实与意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 说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以驻扎在地中海意大利附近一个小 岛上的美国空军轰炸队的生活为题 材。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内容与清 晰的故事线索,整部作品由42个章 节组成,几乎每个章节都侧重写一 个人物,又以上尉投弹手约赛连贯 穿始终,把各个人物与各式事件串 联起来,使整部小说保持了一种既 松散又统一的格局。
2022/12/31
三、黑色幽默文学的特征
黑色幽默文学并非一个自觉的文学流派,并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 和共同的纲领。黑色幽默作家的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 的作品仍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独特的幽默美学精神:它打破了传统悲喜剧的界限,对悲剧进行 喜剧化处理,将苦难与不幸当作开玩笑的对象。
✓ 故事的荒诞性与讽喻性:象征与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讽喻性” 风格。
✓ 托马斯·品钦是黑色幽默作家中最神秘的 一位,成名之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的著作也往往晦涩难懂,神秘莫测。 《万有引力之虹》是品钦的代表作,堪称 一部奇书。作者将人的欲望与现代科技融 合在一起,既是对社会荒诞性的揭示,又 呈现了科技在人欲的带动下所发生的毁灭 性影响,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神秘主义的宇 宙认识。
2022/12/31
布勒东
萨特
尤奈斯库
美国黑色幽 默小说与存 在主义
一、黑色幽默文学的源起
❖ 最后,黑色幽默的兴起也受到了当时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社会频繁发生战争、经济危机、能源
“黑色幽默”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黑色幽默”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黑色幽默”文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与当时美国矛盾重重的社会历史分不开的。
美国在50年代侵朝战争失败后,又发动侵越战争。
到了60年代,侵越战争升级,美军伤亡惨重。
这种穷兵黩武的帝国主义政策,引起了国内广大人民的不满,全国各地反战运动高涨,使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同样发生在香港也不是偶然的,香港长期被殖民,多少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从上世纪到21世纪,黑色幽默电影就层出不穷,包括最近上映的《家有僵尸少爷》,香港的编剧导演们从未停止过追求黑色幽默的探讨。
说回美国,由于长期种族歧视,美国黑人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惨遭杀害。
饱受欺凌的黑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权而奋起反抗,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一浪高一浪。
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加深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危机。
美国在外交和军事方面节节失利,国际上热核战争的威胁使美国人民深感不安。
加上美国物质文明日益发展而精神文明危机日显,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进一步变成了机器的奴隶,人的异化现象严重。
许多人物质生活虽然富裕,精神生活却愈来愈贫乏空虚。
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丧失了个性和自我。
人的内心象大旱之后的田野,成了枯燥的、寂寞的、缺乏生机的荒原。
美国学者奥尔德曼说:“荒原人的特点是神经过敏的浅薄卑劣,肉体和精神都十分衰弱,缺乏创造性,没有热爱和渴求的能力,以及充满恐惧的愿望。
他们……疏远一切,毫无目的,厌倦人世,飘忽不定;他们渴求逃脱,盼望死亡。
他们沉溺于重商主义和物质主义;他们生活空虚、虚伪、没有意义。
他们相当迟钝呆滞,在社会准则全面瓦解的情况下,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奥尔德曼《越过荒原·序》)当时的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社会上邪恶势力横行,社会风气败坏。
整个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惶惶。
统治阶级关于自由、平等、正义、爱国的谎言被戳穿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动摇了,许多人对真理产生了怀疑。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1)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
(2)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
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故此,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4)艺术特征:“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5)代表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宰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等。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
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这一判断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对峙,并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着意将这种对峙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起源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对比分析

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对比分析作者:李建峰骆云梅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3期摘要:任何一种新兴文学形式都必然和传统文学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来自传统文学的孕育和发展。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传统幽默文学中依稀呈现,黑色幽默是对传统幽默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黑色幽默;新兴文学“幽默一词早在古希腊意指体液,作为医学术语使用。
现在指的是审美主体以诙谐隽永的智慧为主要审美方式,对滑稽可笑事物进行审美把握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
幽默在审美范畴上属于喜剧。
黑色幽默在美学形式上也属于喜剧,但它因具有“黑色”,所以在内容上属于悲剧。
传统喜剧则区别与此。
黑色幽默通过对荒诞、丑恶进行讽刺,引人发笑,具备了喜剧的形式。
但它一旦和“黑色”相联系,就和传统幽默貌合神离了。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黑色幽默是对理性的讥讽和嘲笑。
传统的幽默是将思维的理性和事物和现象的非理性对比,辨别善恶美丑。
然而,黑色幽默却将理性作为嘲笑的对象,理性变得荒谬可笑,根据理性推演出结果是荒唐可笑的,从而人们不再信任理性,不再相信人类的理性认识,最终表达出人类对于理性人世的无奈和彻底绝望。
其次,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的在内容与形式的指向方面相反。
传统幽默以形式与内容的非理性和谬误来掩饰其核心的理性和真理。
海勒的黑色幽默以理性的合理性存在为前提,其反映对象为理性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而有悖逻辑的是根据理性原则推导出非理性的结果,使读者感觉到理性的荒谬和可笑。
这与传统幽默以理性去衡量非理性的荒谬可笑是相背离的。
海勒在小说中大量运用这种理性逻辑的悖论手法,讽刺了理性本身所具有的荒谬性。
再次,海勒的黑色幽默作品中的主人公是被同情和肯定的。
而传统幽默作品的人物是被嘲讽、被揶揄、被否定的对象。
人们通过对被否定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荒谬和愚蠢行为的理性分析和认知,使人的理性得到认可,给人类以示警,以免犯类似荒谬愚蠢的错误。
最后,海勒的黑色幽默没有传统幽默的优越感。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人无力改变令人绝望的现实, 干脆就发出大笑,用笑声拉开 自己与现实的距离,用笑声否 定现实,以维护自己饱受戕害 的心灵和生存的尊严。 用后退一步的形式,进行抗争, 对丑恶的现实进行审美观照, 从而把玩痛苦。
黑色幽默
这里的幽默,其实是一种嘲 弄,不仅嘲弄他人,也嘲弄 自我,嘲弄世界,对人类处 于“自我”无力状态的嘲弄。 作家用喜剧手法来处理丑 恶和畸形,来处理痛苦和不 幸,这样更加显得具有悲剧 意味。黑色幽默为读者创造 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约瑟夫· 海勒和《二十二条军规》
海勒(1923—1999),美国著名犹太作家,“黑
色幽默”代表作家。
《二十二条军规》内容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一支驻扎 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 飞行大队的生活。 小说没有一条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 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形象。上尉轰炸 手尤索林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是全书的主 要线索。 作品通过尤索林由觉醒、厌战到逃亡 的经历,表现一代美国青年理想破灭之 后玩世不恭、厌战反战的情绪,揭示现 实社会的荒诞和人们处身其中的无奈和 尴尬,宣扬世界荒诞的存在主义思想。
黑色幽默艺术特征
第一,特殊的幽默风格。 “黑色幽默”文学打破悲喜剧 界限。 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 象,这就给传统幽默的美学形 式引进了一个新因素:认为痛 苦是可笑的,对不幸采取嘲笑 的态度。
黑色幽默特征
“黑色幽默”的嘲笑讽刺很含蓄, 带有寓言性质。 作家并不明确做出道德、政治的评 价,而是让读者从冷峻的幽默和喜 剧形式的笑声中,悟出含蓄的寓意。 作家们摒弃传统的写实手法,用放 大镜和哈哈镜来反映世界,采用无 限夸大的手法表现客观事物,通过 放大变形,使那些阴暗、丑恶的东 西更突出,更可憎、可笑。 通过这种手法,作家虽报以冷眼、 不做评判,但读者却能领悟深意。
黑色幽默小说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出现 的一种重要的现代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就 是小说。它以20世纪西方非理性哲学思潮 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深刻揭 示当代西方人身处的“荒诞的社会文化处 境,常以讽刺、调侃的艺术形式和近乎绝 望的文化态度表达自己对这种环境的批判 和无奈。
☆尽管黑色幽默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描 述的共同点,无非是“黑色”和“幽默”。 “ 黑色 ” 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 , “ 幽默 ” 是指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 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 。 在英语里 , 黑色常用来形容阴暗 、 神秘的 事物 ,是死亡的代名词 。幽默加上黑色 , 就 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 这种“幽默”是一种怪诞的、冷漠的、绝 望的幽默,它将人的悲剧成分(忧伤)与喜剧 成分(幽默)杂合一起。在这里,悲剧的情节 得到了喜剧化的处理,喜剧的形式又被赋 予了悲剧的内涵。 故此 , 西方评论家将其称之为“ 绞刑架下 的幽默 ” 或“ 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
黑色幽默小说
黑色幽默小说的时代背景
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在美国产生的特 殊的文学现象,黑色幽默成为了六十 年代小说的代名词。“历史造就了黑 色幽默小说,黑色幽默小说反过来又 储存着历史的痕迹它作为一种新的文 学模式,艺术地反映回答总结了那个 时代。”
黑色幽默小说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特殊的十年:二 战的结束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然而它同 时也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使人们感到前 所未有的迷茫。 1963 年越南战争爆发,1968年美国政府被迫下 令停战,战争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美国为该战 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万士兵被打死,近二十 万被打伤。1967 年,美国爆发了大规模反战示威 和各式各样的人民运动,如妇女运动,黑人运动 等,这充分反映了美国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肯尼迪总统和黑人领袖马丁· 路德金分别于 1963 年和 1968年遇刺身亡,美国人民对自己的生存和 命运惶惶不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摘要幽默是美国文学作品重要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趋势。
从时间和风格上看,美国文学幽默又可以细分为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两种。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共同形成美国文学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以马克·吐温和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为例,分析了美国文学中传统幽默艺术和黑色幽默艺术的联系和差异。
关键词:美国文学传统幽默黑色幽默马克·吐温约瑟夫·海勒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美国文学作品的风格中,幽默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术风格。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其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和迅速,美国式幽默也随着传遍了世界各地。
从历史和风格上来看,美国的幽默文学可以分为传统幽默文学和黑色幽默文学两种。
传统幽默文学风格形成于美国成立初期,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马克·吐温。
美国传统幽默文学有着很强的乡土气息,人物虽然滑稽却可亲、可笑,但对社会的讽刺和鞭笞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自我,改变自我。
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艺术风格形成于二战后,由于社会现实巨变,文学作品中的幽默更多地用来表达人们生活的无奈和无助,是一种苦涩和痛苦的幽默,其代表作者是约瑟夫·海勒。
两种幽默风格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从时间上看,黑色幽默是对传统幽默的传承和创新;从价值取向上来看,黑色幽默有着对传统幽默颠覆性的价值取向。
下面,本文就从联系和差异两个方面来解读美国文学中特殊的幽默艺术风格。
一美国文学传统幽默艺术与黑色幽默艺术的联系任何一种文学风格的出现和形成都不是作家凭空想象而成的,一定是在吸收和其他文学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思想并经过不断的实践而形成和完善的。
美国文学中的黑色幽默艺术虽然以新颖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但仍然是对美国传统幽默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两者之间共同的基本特征和共同的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基本特征相同,同属幽默范畴幽默的最基本特征便是笑,没有笑的作品是无法称之为幽默的。
从让读者笑这一基本特征来看,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两种艺术风格无疑是相同的,它们同属幽默范畴。
虽然传统幽默是让读者快乐的笑,而黑色幽默则是让读者绝望的笑,但它们同属于让读者发笑的艺术风格,同样是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融入到让读者发笑的体裁,同属幽默范畴。
在传统幽默的作品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理性世界中的各种非理性事物和行为的描写来引起读者发笑。
如在马克·吐温的作品《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嗜赌如命的主人公吉姆。
打赌是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打赌的工具,并且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赢。
后来吉姆抓到一只青蛙,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对青蛙进行训练,并到处吹嘘这是一只卡拉韦拉斯县最著名的青蛙。
有一天,吉姆逼着一个外地人和他打赌比赛青蛙,结果被外地人算计输掉了比赛,输了钱。
在小说中,作者对吉姆的小市民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准确的刻画。
通过这样一个无所事事,与正常人生活截然相反的人物引起读者的发笑。
在黑色幽默的作品中,作者同样是通过对理性世界中的荒谬的描写来显出理性本身的矛盾和可笑。
如在海勒的著名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这样一个滑稽、荒谬却又存在的悖论。
军规中规定如果一个飞行员疯了是可以豁免飞行的,但必须是飞行员自己提出申请,而一旦飞行员提出申请,便又证明这个飞行员对飞行的危险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便不能豁免飞行。
同时,军规中规定一个飞行员飞满25架次便可以回国,但前提是必须绝对服从命令,否则便不能回国。
于是上级便不断地增加飞行次数,而飞行员却不能违抗,周而复始,直到牺牲。
文中对于这条所谓符合逻辑却又极为荒诞可笑的军规描写是以一声口哨作为结束。
在这声口哨中,读者能够发出的是绝望的、无奈的笑。
在美国文学中,无论是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传统幽默艺术,还是以海勒为代表的黑色幽默艺术,都是用理性去审视小说中所描写的非理性的内容,所以读者必须跳离于小说,用理性的思维去解读和分析小说中所表现的世界才能在思考之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而在理性的视角下面,便是两种幽默艺术作品相同的属性和基本特征。
2 幽默表现的手法相同小说中的幽默是一种艺术,是需要作者精心设计才能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
缺乏写作技巧的幽默作品只能是短暂博人一笑的、浅薄的文字游戏,无法引起读者更加持久的笑和思考。
而优秀的幽默作品则凭借着对技巧的运用创造出更加绝妙的幽默效果。
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在幽默表现的技法上却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技法。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赫德莱堡的人》中,作者描写的赫德莱堡一向以诚实和清高而著称,却因为得罪一个外地人而受到了报复:外地人用一袋金币作为诱饵,引得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种种丑剧,无情地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伪善的本质。
小说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的赫德莱堡象征着整个美国社会,镇上的十九位首要公民象征着美国的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
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将美国资产阶级的贪婪和虚伪揭露得淋漓尽致,对美国所谓的道德和文明进行了批判。
而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同样经常采用象征的手法来增强幽默效果。
如上文提到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用军规来象征军事官僚体制的独裁和荒诞,而枪口下浑身发抖的田鼠则象征着那些只能任人摆布无法改变命运的普通士兵。
通过象征,作者可以营造出更加富有内涵的幽默效果,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故事的喜剧性,可以更加深刻地刻画小说的思想内容,所以在两种艺术风格的幽默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其次,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夸张本身便富有极强的幽默效果,通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夸张手法,可以将作品的幽默效果表现得更加生动和强烈。
如前文所述的《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对于吉姆痴迷于赌博的描写以及《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于军规的描写都采用了夸张的写法。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无法找到与小说中完全相同的人物和故事,但如果将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背景,那么将所有资产阶级的虚伪和陋习浓缩出来便是上述的人物和故事。
无论在传统幽默小说还是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并不是毫无边际的吹嘘,而是将生活中的种种浓缩集中表现在同一个人物或者故事上。
这便是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表现艺术。
虽然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看起来有些荒诞和夸张,但如果把人物和事件放大到整个社会却又是那么的贴切和真实。
这便是夸张手法在幽默小说中的运用艺术,即所谓的夸张其实是对社会和生活的高度浓度。
二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的差异虽然黑色幽默是在传统幽默写作上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传统幽默小说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本文具体论述。
1 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是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的重要差异。
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传统幽默主要描写的是美国初期的社会状态,虽然作品同样采用讽刺的手法,但从价值取向上来看,还是积极向上的,坚持传统的价值观念,即使对社会丑陋的揭露与批评也是为了突出表达美好的生活主题,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表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乐观主义精神。
如上文所述的《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赌鬼吉姆。
作者通过对吉姆的讽刺揭露了人性萎靡丑陋的一面,但毕竟小说中只有吉姆一个人这样,从而反衬出其他人勤劳、正直的品质。
而小说中人们对吉姆的嘲笑也恰恰是传统价值取向中勤劳对懒惰,正直对邪恶,理性对扭曲的嘲笑。
同样,在上文所述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作者讽刺与嘲笑的是19个所谓的上等公民所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而对于普通的公民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美国传统幽默小说正是通过这样美与丑的对比,来指导读者如何寻找人性的美。
而和传统幽默截然相反的是,美国黑色幽默作品中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否定。
美国黑色幽默艺术风格形成于二战后的60年代,在经历二战后经济的复苏之后,美国又陷入了越战的泥潭,经济衰退,人们的生活开始迷惘,并产生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垮掉的一代”。
所以,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黑色幽默作家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毫无价值的,而世界本身更是荒诞的,其作品中的价值取向也从善与美走向了恶与丑的极端。
在黑色幽默小说所表达的价值取向里,人的存在是孤独而痛苦的,是没有意义的。
如前文所述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所描写的军僚主义下的统治,士兵的生活是绝望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听从于军僚们的摆布,作者在痛斥统治阶级的无耻的同时,也并没有对士兵们的行为进行肯定,而是同样的批判。
黑色幽默所描写的世界正如这种艺术风格的名字一样讽刺和黑暗,没有光明可言,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美国在社会转型期“垮掉的一代”的清晰印记。
2 人物形象上的差异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美国传统幽默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在各自塑造的人物形象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传统幽默小说仍然坚持传统的美学原则,人物形象可亲、可笑,即使是《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反面人物吉姆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有着可爱的一面,虽然赌博并不可取,但吉姆却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他所谓的“工作”中得到自己应有的价值。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则具有美国初期典型的小人物品质:质朴、向上、勤劳、善良。
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生价值的美好。
可以说,传统幽默小说的人物都有着美与善的一面,反面人物形象也绝非一无是处,而是在接受否定和批判的同时,来实现作者警示和劝谕的目的。
在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人物形象是特殊的、极端的、黑暗的。
在黑色幽默小说中的人物一如他们的作者一样怀疑和抵制传统的机制观点,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一个社会人物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归属感、使命感和正义感。
他们的心理是扭曲和荒唐的,所以他们的行为是荒诞和可笑的,而他们本身也就生活在一个荒诞、扭曲的世界里。
之所以这样的人物形象还有幽默,便在于作者塑造这样一种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在看到和感受到一个个具有黑色荒诞人物之后,能够发出对世界最后一次绝望的大笑。
就如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塑造的任人宰割的士兵形象,读者在读过之后对于人物的形象没有一点同情,甚至无法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而只是绝望。
而这正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绝望、无助。
结语马克·吐温和约瑟夫·海勒作为美国幽默文学的两面旗帜,分别代表了美国文学中两种不同的幽默艺术风格。
同样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使得美国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而在联系与差异之间便是美国历史、文化和审美思想的变迁。
本文以马克·吐温和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为例,分析了美国文学中传统幽默艺术和黑色幽默艺术的联系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