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

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节工作面概况矿井14402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南侧,为一采区首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地表高程范围为+130m~+180m,工作面标高为-130m~-220m,煤层埋深厚度260~400m,平均埋深330m。

工作面范围内分布有ZK62与ZK63勘探线内有5个见煤钻孔,走向平均坡度3°~20°,西北侧临14401采空区,南面为回风石门及运输大巷,东面为一采区进风巷及回风巷。

14402工作面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

工作面走向长度平均580m,切眼长度180米。

工作面皮带巷、轨道巷、回风巷净宽3.2m,高2.2m,净断面7.04m2。

三巷均采用锚网支护。

工作面倾向长180m,走向平均长约580m 。

开采煤层为Ⅳ4煤层。

Ⅳ4煤层煤层厚度1.3~1.7m,平均厚度1.5m。

14402可采储量22.9万t。

此工作面对应的地表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144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坡树林,丘陵地势,无重点保护建筑物。

第二节地貌概况14402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坡树林,丘陵地势。

第三节煤层与围岩性质一、煤层性质14402工作面所采煤层为Ⅳ4煤层:褐黑色,条痕棕褐色,油脂光泽,薄层至中厚层状,亮煤、半亮煤夹暗煤,条带状结构,易燃。

显微特征为:条带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有机组份占71~81%,矿物组份为19~29%。

二、围岩性质Ⅳ4煤层直接顶和老顶以泥质、泥灰岩为主,近煤层处层理发育,局部发育成楔状,不易破碎,伪顶厚0.2~0.5m,易碎,易冒落,直接底为泥灰岩,层理发育,厚2.0m,该面直接顶为2类中等稳定,老顶为Ⅱ级,底板为Ⅲb级14402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四节水文地质一、地表根据广西煤炭地质一五〇勘探队于2013年1月提交的《广西田阳县田阳探区XXXX矿段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在近右江河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

根据2016年05月,XXXX矿编制的《百色右江XX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评审意见书,本设计按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进行设计。

1626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626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626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开掘副总:通风副总:科长:测量:地质:设计:秦少华冀中能源峰集新三矿2010年1月1626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工作面设计1、工作面概况、地质条件、可采储量-----------------------------22、巷道布置和施工方法-----------------------------------------53、工作面支护设计---------------------------------------------74、回采工艺及生产能力-----------------------------------------165、生产系统流程-----------------------------------------------18二、辅助生产设计1、机电设备选型和布置-----------------------------------------192、运输提升系统-----------------------------------------------203、供、排水系统-----------------------------------------------204、瓦斯抽放系统-----------------------------------------------20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16、工作面避灾路线---------------------------------------------21三、“一通三防”设计1、通风系统---------------------------------------------------222、工作面风量计算---------------------------------------------233、反风系统---------------------------------------------------254、综合防尘系统-----------------------------------------------25四、安全技术措施---------------------------------------------27五、提高采区回采率措施和经济效益分析----------------------27六、工作面掘进锚网索支护设计-------------------------------29附:162601工作面设计图(一套)为便于新工人的培训,让新工人能更快的适应井下作业环境,我矿决定在井上建设一实习基地,同时也将作为我矿井下质量标准化的观摩样板,特进行此设计。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汇总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汇总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开采范围 (1)第二节煤层赋存状况 (2)第三节煤层顶底板岩性 (2)第四节地质构造 (3)第五节水文地质 (3)第六节瓦斯、煤尘、自燃特征 (3)第七节储量 (4)第八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第二章回采工艺、支护设计、设备选型 (6)第一节回采工艺 (6)第二节支护设计 (6)第三节设备选型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支护设计 (16)第一节巷道布置 (16)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基本参数设计 (16)第三节巷道布置参数说明 (18)第四节巷道轨道线路设计 (18)第五节巷道断面设计 (20)第六节巷道支护设计 (24)第四章通风系统设计 (33)第五章瓦斯治理设计 (36)第六章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38)第七章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 (41)第一节防尘系统设计 (41)第二节防灭火系统设计 (42)第八章生产系统 (47)第九章供电系统设计 (49)第一节工作面设备负荷统计 (49)第二节供电概况 (50)第三节变压器容量选择 (50)第四节高压电缆选择 (52)第五节低压电缆选择 (57)第六节移变容量校验 (58)第七节低压电缆校验 (59)第八节开关选型及整定 (60)第九节保护接地要求 (68)第十节工作面电缆配备表 (68)第十章防治水设计 (70)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70)第二节地质构造 (71)第三节水文地质特征 (71)第四节工作面涌水量预算 (71)第五节排水系统设计及防治水措施 (72)第十一章避灾路线 (77)第十二章安全技术措施 (78)第一节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78)第二节防顶板事故措施 (79)第三节防尘措施 (80)第四节机电运输安全措施 (82)第五节机电管理措施 (83)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开采范围XX工作面位于井田22盘区,切眼靠近22盘区地面三维地震勘探(依据2015年1月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提交的《22盘区补充勘探三维地震报告》)圈定的22盘区煤层沉积缺失带边界;工作面机、风两巷均为未开采区域,高位巷布置在XX风巷内错13m。

东庞矿21002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东庞矿21002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工作面概述及赋存情况: (2)1、煤层赋存、水文地质情况: (2)2、工作面机电设备主要配置情况: (2)二、21002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4)三、21002综采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5)四、21002综采工作面管路布置图 (6)五、21002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材料表 (7)六、供电计算统计报表 (9)1.主要用电负荷统计表 (9)2.变压器统计报表 (9)3.主要低压馈电开关统计报表 (9)4.低压电缆统计报表 (10)5.短路电流统计报表 (10)6.主要开关整定明细表 (10)七.供电设备选择 (11)1.选择变压器 (11)2.选择低压电缆 (12)3.短路电流计算 (15)4.低压开关保护装置整定 (21)5.回路电压损失与校验 (24)八、设备、材料准备与工作面的安装 (28)1.管路布置(见图) (28)2、工作面安装 (28)九.主要参考依据 (28)21002综采工作面机电设计一、工作面概述及赋存情况:1、煤层赋存、水文地质情况:设计依据为21002-21004工作面2号煤底板等高线预测图、-480北翼大巷素描、2600倾斜开采集中皮带巷素描。

21002工作面设计切眼平距225.431米,上巷1140米下巷1336米,可采储量150万吨。

21002工作面切眼临近F14、F15断层,断层落差较大,留有防水煤柱。

因此在210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进行专门的探访水设计,实际施工过程中运用综合探测方法,先探后采。

2、工作面机电设备主要配置情况:本设计依据为《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及东庞矿技术科提供的21002工作面设计图、煤矿供电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1)支架::工作面设计切眼平距225.431米,预计安装ZY5000-26/50支架150台;(2) 采煤机:工作面切眼配置MG550/1220-WD采煤机组,容量为1220KW。

(3)破碎机:工作面配置PCM-160破碎机,容量为200KW。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大洪沟煤矿+591水平东翼B1+2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洪沟煤矿二○○七年四月编制单位:生产技术办编制人:魏晋涛审批表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作面概况第三章:煤层地质特征一、煤层特征二、煤层顶、底板情况三、煤层地质构造四、水文地质五、煤质六、瓦斯、煤尘爆炸性七、煤层自然发火期八、工作面煤层生产能力九、与邻近煤层间距及邻近工作面巷道关系十、煤层的冲击地压十一、工作面上部的采空区情况及采动后对矿井或地面影响的预测和采取的措施第四章:工作面储量及回采率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一、采煤方法的确定二、开采顺序三、工作面长度的确定四、截深的确定五、工作面设备选择与确定六、支架布置及支护七、回采工艺八、顶板管理第六章:矿压观测和初次放顶一、研究内容二、测站布置及观测方法三、观测仪器四、初次放顶第七章: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一、巷道布置二、生产系统第八章:通风安全一、通风系统二、防治瓦斯三、综合防尘四、防灭火五、避灾线路第九章:安全监控系统第十章采区供电一、采区供电二、高低压电线的选择三、工作面电气设备的选择四、信号与照明五、高低压电气设备保护六、保护接地及漏电保护第十一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劳动组织二、指标确定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四、设备明细表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00六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一九九0年版《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安全技术规定》3、神华新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制度4、大洪沟煤矿水平延深初步设计说明书5、大洪沟煤矿采煤方法设计说明书6、+591水平东翼B1+2煤层采区地质说明书7、+591水平东翼B1+2煤层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工作面概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矿井+591-+607水平防洪渠保护煤柱以东至井田东翼边界的B1+2煤层。

其东界至井田东翼边界,西以防洪渠保护煤柱东缘为界,北至B2煤层顶板,南至B1底板。

工作面上界为矿井+607水平,下界为+591水平。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一、概况1.工作面范围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下顺槽开口连接-470m胶带机石门,上顺槽连接-400m 机轨合一石门,东部临近辅3线,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无采动。

对应地表为农田及水系。

该面回采走向长285m,倾斜宽180m,面积51300m2,可采储量21.2万吨。

2.煤层情况本面8煤层赋存稳定,8煤,粉末状为主,少量粒状;煤厚1.5~4.0m,平均3.0m,8煤层结构复杂,8煤层的硬度系数在0.5左右。

3.煤层顶底板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本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断层水,预计最大涌水量:20(m3/h),正常涌水量:0~5(m3/h)。

6.其它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燃等级为不自燃~有可能,自然发火期3~6个月。

地温: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16.8℃,地温梯度2.3℃/100m。

工作面实际温度在26~30℃。

地压:本工作面上、下煤层无采动,估计压力不大。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1.巷道布置根据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开采程序,该工作面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均无采动影响。

计划于2009年2月1日回采。

由于东一采区1111(3)工作面已经回采,目前东一采区三条石门均已通过八煤,1XXX工作面生产系统已基本形成。

1111(3)工作面距离该面法距150米左右。

按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采面接替情况,1XXX工作面设计巷道布置如下:上风巷1XXX工作面上风巷在-400m东一机轨合一石门拨门,长823米,方位128°,拨门处标高-397.76m。

下顺槽在-470m东一皮带机石门拨门,长811米,拨门处标高-474.9m。

由于前期施工至拨门处110米时,遇到冲刷带影响,巷道调整方位为88°,施工38米,重新见8煤后继续沿方位角128°施工。

工作面切眼1XXX工作面倾斜长度180米,巷道坡度38°,方位35°06′46″。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151采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工作面地质情况该巷道位于安底背斜南段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位于+1060水平首采区顶部,沿5#煤层等高线顺层施工。

经调查,上部曾经有大量小煤窑开采,西部为1121回风顺槽、1265运输石门联络巷和采区行人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东南为已施工的1240进风石门和1273回风石门。

在向南延伸时需要注意防止个别老窑深入,其余无其他采掘活动。

该面工作面走向长659m,倾斜长200m,面积m2,工业储量吨,设计可采储量吨。

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位于猫猫冲至岩脚西一带,地形为缓斜坡局部呈凹字形地形,西南方向为长兴灰岩形成的陡坎,北高南低。

位于煤系中,地面多被农作物、灌木覆盖。

无大的水体,零星居民建筑物分布。

煤层赋存情况5#煤层走向为193°,倾向为287°,倾角为30°,该巷道沿5#煤层顶部掘进,在1265运输石门F0305~K0+116m处开场分岔,走向为193°。

根据地质报告预测巷道东南方向煤层逐渐变薄,局部有起伏,巷道沿煤层倾角起伏变化。

5#煤层为黑色,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其次为半暗煤,条痕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层状构造。

参差状断口,硬度低,性脆,个别点相变为炭质泥岩,偶含少量黄铁矿晶粒,构造简单,个别点含一层粉砂岩夹矸。

顶板多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个别工程点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个别点为砂质泥岩、泥岩。

该煤层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率85.71%。

硬度系数f=0.5~2,上距3#下煤层5.75~14.02m,平均8.59m。

煤厚~3.70m,平均1.76m。

2#煤层灰分10.05%~26.17%,平均18.77%;硫分0.46%~1.63%,平均0.95%,属低中灰分低硫煤。

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偶含黄铁矿晶粒,间夹粉砂岩条带,厚度为5.6m。

灵石县沙峪煤矿有限公2203工作面初步设计说明书

灵石县沙峪煤矿有限公2203工作面初步设计说明书

灵石县沙峪煤矿有限公司2203工作面初步设计说明书编制:审核:总工:2010年元月25日目录1 概况 (2)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2)1.2 煤层 (2)1.3 煤层围岩 (3)1.4 地质构造 (3)1.5 水文地质 (3)1.6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4)1.7储量及服务年限 (4)2采煤方法 (5)2.1 巷道布置 (5)2.2 采煤工艺 (7)2.3 设备配置 (10)3顶板控制 (12)3.1 支护设计 (12)3.2 工作面顶板管理 (14)3.3 轨道巷、运输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15)4 生产系统 (15)4.1 运输 (15)4.2 通防与监控系统 (16)4.3 排水 (22)4.4 供电系统 (22)4.5 通信、照明 (23)5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5.1 劳动组织 (23)5.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6 安全技术措施 (25)6.1 一般规定 (25)6.2防止工作面设备下滑及液压支架调架措施 (26)6.3 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28)6.4 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31)6.5 综合防尘措施 (31)6.6 防火措施 (31)6.7 通风管理 (32)6.8 瓦斯管理 (32)6.9 安全制度 (34)7 其它 (35)1 概况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2煤层本工作面开采的煤层为2#煤层,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煤层赋存稳定,具体情况见表2.表2 煤层情况表1.3煤层围岩工作面煤层围岩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围岩及特征表附图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1.4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本工作面地质结构相对简单,根据相邻工作面的地质情况推断,本工作面没有大的地质构造,但小的断层可能会不少,但不会影响正常的回采。

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无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无1.5水文地质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二叠系砂岩含水层较多,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主要是K8砂岩至2#煤顶板砂岩是开采2#煤直接冲水含水层,2#煤底板砂岩至K10砂岩该含水层裂隙发育,出露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含水较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作面开采条件 (1)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2 煤层赋存条件 (1)1.3 顶底板岩性 (2)1.4 地质构造 (3)1.5 水文地质情况 (3)1.6 瓦斯与煤尘情况 (4)1.7 工作面储量 (4)1.8 地质建议 (5)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6)2.1 巷道布置 (6)2.2 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材料 (7)2.3.1 出煤系统 (8)2.3.2 运料系统 (9)2.3.4 供电系统 (9)2.3.5 排水系统 (9)2.3.6通风系统 (9)2.3.7防尘系统 (10)2.4 安全避险系统 (11)2.4.1 瓦斯监测系统 (11)2.4.2 压风、供水施救系统 (13)2.4.3 人员定位系统 (14)2.4.4 紧急避险系统 (14)2.4.5 通讯联络系统 (14)三、采掘工艺及生产能力 (15)3.1 掘进 (15)3.1.1 掘进方法及掘进工艺 (15)3.1.2 掘进施工顺序、队伍安排、工程量及工期 (15)3.2 回采方法及工艺 (16)3.2.1 回采方法 (16)3.2.2 工作面设备选型 (16)3.2.3 采煤方法 (26)3.2.4 工艺流程 (26)3.2.5 移架方式 (26)3.2.6移架步距 (27)3.2.7 生产能力 (27)3.2.8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支护形式以及顶板管理 (27)3.2.9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 (27)四、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安装和拆除 (28)4.1、支架的运输方式 (28)4.2、工作面安装 (28)4.2.1 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 (29)4.2.2 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32)4.2.3 支架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33)4.2.4 采煤机的安装 (35)4.2.5 设备列车、开关、乳化泵、注浆泵和阻化泵安装 .. 364.3、工作面回撤 (37)4.3.1 设备回撤顺序 (37)4.3.2 技术要求 (38)4.3.3 设备及支护材料回撤 (38)4.3.3.1 转载机的回撤 (38)4.3.3.2 采煤机的拆卸 (39)4.3.3.3 刮板机拆卸 (40)4.3.3.4 移变列车设备回撤 (41)4.3.3.5 液压支架回撤 (41)4.3.3.6 撤架时的其他要求 (44)4.3.3.7 回撤时的配件回收、文明生产 (45)五、通风 (45)5.1 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45)5.2 掘进工作面风量及风机选型 (48)5.2.1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49)5.2.2局部通风机选型(压人式通风) (51)六、供电 (53)6.1负荷统计 (53)6.2变压器的选择 (54)6.3电缆的选择 (55)6.4、电缆的校验 (58)6.5开关的选择 (59)6.6保护整定校验 (60)6.7 13207工作面设备及材料见表6-3 (61)七、工作面防火设计 (62)7.1 工作面日常防火 (62)7.2 防止自燃发火设计 (62)八、工作面避灾路线 (63)8.1 掘进期间避灾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1 避水灾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2 避火、瓦斯、煤尘爆炸灾害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回采期间避灾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1 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避灾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2 发生水灾时避灾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3 反风时火、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避灾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技术措施 (63)9.1 防止顶板事故的技术措施 (66)9.2 瓦斯及通风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6)9.3综合防尘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8)十、工作面预计开始掘进时间和准备开采时间 (68)十一、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表 (69)十二、煤质管理 (70)一、工作面开采条件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3207综采工作面为13208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接替面,是一水平一盘区东翼3-2煤层采区布置的第三个工作面。

13207综采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矿井一水平3-2煤层一盘区东翼北部,西部为一盘区东翼3-2煤盘区大巷,南部为正在回采的13208综采工作面,东部为井田边界。

工作面上部为已回采结束的13106工作面采空区(开采时间2014年6月-2015年3月)。

地面对应位置位于工业广场东南方向,地形属丘陵,地面标高一般在+1250.8~+1349.5m之间,工作面标高在+1155.174~+1211.66m之间,该工作面煤层距地面垂深为95~138。

该工作面地表为塌陷区,地面所属郝家梁村社中除郝文祥未搬迁外(正在协商中),其余住户已搬迁完毕,因此对回采无影响。

1.2 煤层赋存条件根据S补13、S13、S9钻孔及13208工作面揭露煤层资料显示:13207工作面与上部3-1煤层层间距在18~21m,由西北至东南有增厚趋势。

工作面煤层构造形态一致,总体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3°。

该工作面煤层有0~1层夹矸。

S9钻孔显示工作面煤层夹矸厚度250mm厚。

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在1.40~1.88m,工作面平均煤厚1.64m。

1.3 顶底板岩性该工作面直接顶为浅灰色砂质泥岩,厚度为7.4~15.24m,该岩层特性:深灰色,块状,泥质结构,参差状断口,含植物化石及碳屑,夹粉砂岩、细粒砂岩薄层,硬度<4;老顶为浅灰色细砂岩,厚度为1.4m,该岩层特性块状,致密,松软细粒砂状结构,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硬度<6。

直接底为浅灰色砂质泥岩,厚度为19.5m,该岩层特性:深灰色,块状,松软,泥质结构,参差状断口,夹粉砂岩泥岩薄层,硬度<3;老底为浅灰白色细粒砂岩,厚度为3m,该岩层特性:块状,细粒砂状结构,松软,参差状断口,分选差,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硬度<6。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见表1-1 表1-1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表1.4 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总体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呈宽缓波状起伏,倾角1~3°。

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近水平搌布。

该工作面北部为F4正断层,F4断层在3-2煤13201顺槽及矸石斜井施工中对其走向有所控制,由于控制程度较低,规律可比性较差,对F4断层走向不明确。

现上层煤13106探巷揭露F4次生断层F401为正断层,断层倾角76°,断层落差4.6m,断层落差由西向东增大趋势。

由于F401断层及其次生断层的影响,可能会揭露沿走向发育的次生断层或其它隐伏构造。

1.5 水文地质情况1、工作面水文条件该工作面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顶板为细砂岩。

顶板裂隙砂岩水会顺着顶板裂隙渗入巷道,其通道不畅,水量甚小,以静储水为主,对生产影响很小。

因该工作面位于13106综采工作面下部,13106工作面与13207综采工作面均为俯斜开采,因此在13207综采工作面回采前需提前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

2、涌水量根据邻近巷道采掘水文地质情况:预计该面掘进时最大涌水量为0.3m3/h,正常涌水量为0.06m3/h。

3、防治水措施在采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以确保施工安全。

(1)掘进期间顺槽掘进设计为短探,水平钻距50m,钻孔超前距为20m,最长容许掘进距离30m,探水工作采用“探水-掘进-探水”的顺序进行。

主、辅运順槽共设计44组钻场,切眼7组钻场,每组钻场布设3个钻孔,钻孔成扇形布置在巷道正中,1号钻孔垂直与工作面沿煤层倾角布置,2号、3号与1号钻孔成18°水平夹角布置。

(2)回采期间13207工作面与13106工作面采空区煤层间距为19~21m,考虑到13106采空区可能存在积水,有毒有害气体会通过裂隙侵入工作面,威胁安全生产,必须对13106工作面采空区探清治理安全后,方可进行13207工作面的回采。

因为煤层倾向为南高北底,故在13207主运順槽布设7组钻场,每个钻场布设6个钻孔,钻孔成扇形布置在巷道顶板,钻孔角度根据层间距和水平距布设。

1.6 瓦斯与煤尘情况根据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3-2煤瓦斯绝对涌出量0.27m3/min,相对涌出量为0.19m3/t,为瓦斯矿井(2014年瓦斯鉴定报告正在审批中),无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根据3-2煤层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煤火焰长度为>400mm,岩粉填加量75%。

该区煤层煤尘有爆炸性,煤属于Ι级容易自燃。

1.7 工作面储量工作面储量详见表1-2:表1-2 工作面储量表1.8 地质建议1、掘进中遇断层应加强顶板管理。

2、掘进过程中因预防断层导水,做好排水设备的安装。

3、受地质构造或回采压力影响,当过地质构造带或煤柱留设产生叠加压力时造成巷道两帮有片帮现象时需进行帮部支护。

4、根据13106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补3、S16的钻探探查结果,该地区地质钻孔封孔质量较好,不存在导通上部采空区现象。

但在13207工作面回采时钻孔可能会受上部采空区采动影响,钻孔可能会出现导通上部采空区现象,因此在13207工作面在回采前需对工作面内及可能影响工作面安全的地质钻孔进一步进行探查。

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需另行编制过地质钻孔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工作面赋存标高距地表较近,在回采13106过程中受煤层自燃风化影响,造成局部工作面两巷温度异常超高,因此回采前须做好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影响。

6、13207工作面与13208工作面采取顺序回采,预留煤柱为10米,掘进期间应考虑受回采影响,帮部压力较大造成片帮严重时应及时进行加强支护。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2.1 巷道布置1、13207辅运顺槽辅运顺槽掘进方式为综掘,巷道开口位置为一盘东翼3-2煤回风大巷,开口坐标(X:465494.8901,Y:4352766.8884),与13208工作面主运顺槽保留10米的安全煤柱。

巷道沿方位角110°24′42″施工,设计工程量1325m。

13207辅运顺槽担负13207工作面运料、行人、回风任务。

顺槽内风、水、注浆管路布置在距底板500mm煤壁侧;动力电缆及通信电缆也布置在煤壁侧,距顶板开始300mm铺设。

2、13207主运顺槽主运顺槽平行于辅运顺槽布置,工作面设计平距202.55m,顺槽南部临近13208综采工作面,北部受F4次生断层F401断层影响预留保护煤柱15-24m。

开口坐标(X:465565.6502,Y:4352956.633)。

巷道方位角110°24′42″施工,设计工程量132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