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的选择
影像学颈椎病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颈椎病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X线片(Cervical Radiography):X线片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诊断颈椎病时,常规采用正侧位和斜位摄影。
主要观察颈椎骨质、间隙和关节等变化,如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2.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能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对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以及椎间孔狭窄等颈椎病变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CT扫描通常用于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3.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颈椎结构信息。
它能够显示骨骼、软组织和神经结构的情况,对于早期颈椎病、椎间盘脱出、硬膜外血肿等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4. 颈椎功能检查(Functional Examination):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还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的颈椎功能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功能检查包括颈椎活动度测试、神经系统检查等。
综合以上几种影像学方法和功能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颈椎病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影像学仅作为辅助手段,诊断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
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1。
颈椎病的影像学

颈椎病的影像学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僵硬和肩背部不适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及其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并评估骨质的情况。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观察到颈椎间的间隙、椎间盘的高度和退变情况,以及椎间关节的变化。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退变、骨质增生等问题。
2. CT扫描CT扫描能提供更为详细的颈椎图像,它可以在不同平面上观察颈椎的解剖结构。
CT扫描对于评估颈椎骨质的病理改变和椎间盘退变程度非常有效。
此外,CT扫描还可以检测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和疼痛。
CT扫描在颈椎手术之前的规划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3. MRI检查MRI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图像,能够显示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神经根和颈椎周围的韧带。
MRI对于评估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病变、颈椎关节炎等病变非常有价值。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脊髓和颈椎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骨扫描骨扫描可以评估颈椎骨质的代谢活动和病变。
它通过注射一种放射性示踪剂来观察颈椎骨骼的代谢情况。
这种技术对于评估颈椎病的早期改变和骨质增生非常有帮助。
5. 磁振弹性成像(MRE)磁振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测和评估颈椎病中的软组织刚度。
它通过检测颈椎软组织在磁场中的振动来得出颈椎刚度及其分布图像。
这种技术对于评估颈椎椎间盘退变和颈椎关节病变非常有潜力。
总结: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在对颈椎病进行诊断和评估时各有优劣,并可以相互补充。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便更好地判断颈椎的病变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影像学技术可以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检查选择MRI还是CT?

颈椎病检查选择 MRI还是 CT?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多人存在颈椎方面的问题,颈椎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法定职业病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不良习惯以及工作的关系,很多人都成为了“低头族”,无论吃饭、买东西还是交际都离不开手机,这样非常容易得颈椎病。
那么什么是颈椎病?具体症状是什么?目前可以通过MRI、CT 进行检查,但是很多人对MRI、CT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下面就会颈椎病以及具体的MRI还是CT进行介绍,希望帮助大家对其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1.颈椎病及其症状(一)颈椎病颈椎病,也可以叫做颈椎综合征,主要分为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
主要就是因为颈椎长期时间受到了损伤,以至于出现骨质增生,还有就是韧带增厚、椎间盘脱出,导致神经根、颈椎脊髓等受到压迫,最终出现了一系列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椎节不稳,有松动的迹象;髓核呈现出脱出或者突出状态;出现了骨刺,这些表现给脊髓、神经根、颈部交感神经以及椎动脉等组织造成了一定的刺激和挤压,从而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
(二)颈椎病症状1、颈椎病通常情况下会出现颈肩酸痛,并且这种疼痛感会延伸到头部以及上肢;2、颈椎病有时也会出现一侧的肩背部有种沉重感,并且上肢出现无力,同时手指发麻,无法紧握物体,及时握住也会出现不自觉的落地。
3、颈椎病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双腿无力并且脚出现麻木,走路不稳,就像踩到棉花一样的感觉。
4、当患者出现严重的颈椎病时,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控甚至四肢瘫痪等情况。
5、当颈椎病发作时,经常会出现头颈肩背手臂酸痛,脖子非常僵硬,活动不方便。
6、颈椎病还会出现头晕,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卧床不起等情况。
7、部分颈椎病患者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很多患者在颈椎病初期,病情情况非常轻,不会引发人们的重视,多数情况可以自行恢复,有时轻,有时重,如果当病症不断加重后,这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此时人们才开始重视起来。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颈椎病的影像学

05
颈椎核医学检查
骨显像
总结词
骨显像是一种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通过显示骨骼的形态和 代谢状况来诊断颈椎病。
详细描述
骨显像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利用其在骨骼 中的聚集和代谢来反映骨骼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在颈椎病诊 断中,骨显像可以检测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 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T2加权像
01
总结词
显示病变信号
02
详细描述
T2加权像主要用于显示病变信号,能够清晰地显 示出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脊髓受压等病变。
压脂像
总结词
区分病变与正常组织
详细描述
压脂像通过抑制脂肪信号,能够更好地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诊断颈椎病变。
04
颈椎血管造影
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向椎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使椎 01 动脉显影的技术。
侧位片
总结词
显示颈椎的侧面结构
详细描述
侧位片是颈椎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显示颈椎的侧面结构,包括颈 椎的侧方曲度、椎间隙和椎间孔等。侧位片可以观察颈椎的排列顺序、曲度和骨 质增生等情况,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病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斜位片
总结词
显示颈椎的斜面结构
详细描述
斜位片是颈椎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主要显示颈椎的斜面结构,包括椎间 孔和椎弓根等。斜位片可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形态和骨质增生等情况,对于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06
颈椎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椎病与颈椎骨折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
颈椎的生理曲度可能发生改变,如颈椎前凸消失或反曲; 颈椎间盘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如间盘高度降低、真空 征等;椎间隙可能变窄。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颈椎病属于多发病,和人们的坐姿不良,低头玩手机、受凉、劳累过度等都有关系,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同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诊断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就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特点进行讲解,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帮助。
1.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的一种疾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颈椎及其关节、韧带、关节囊、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骨质增生、节囊肥厚、钙化等现象,对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等造成压迫而产生疼痛等症状。
2.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有哪些?临床医学结合颈椎病的病灶部位和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了六种类型,即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
其中最常见的为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比超过了70%。
颈型最容易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这会加速颈椎蜕变而加重病情。
而最严重的颈椎病就是脊髓型颈椎病,其致残率最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交感神经型麻烦且复杂,其症状多变,有较大的误诊率,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会突然出现,导致眼花,严重时会失明。
3.不同分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诊断3.1颈型颈椎病3.1.1临床表现型颈椎病和睡姿、坐姿不当,颈椎较长时间弯曲等有关,当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是就会引起疼痛。
其次,当颈部肌肉受寒、项背肌劳损时也会导致型颈椎病的出现。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肿胀和疼痛等不适感,一般出现在清晨醒后,病人的颈部活动会受限,个别病人的上肢会出现感觉异常,当活动时会加剧疼痛,而休息后可缓解。
颈型颈椎病的病程较长,持续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会反复发作。
发作时患者会将头部向患侧偏来缓解不适。
3.1.2影像诊断X线表现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有“双突”“双边”征象。
3.2脊髓型颈椎病3.2.1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有极高的致残率。
颈椎病的影像学

内容提要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价值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定义
(由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
颈椎椎间盘组织 退行性改变
出现与影像学改变 相应的临床表现者
继发病理改变累及 其周围组织结构
动态MR 黄韧带的变化
4 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椎体骨赘
或骨桥形成
CT、MRI 椎体后缘的骨赘
椎管狭窄及颈髓受压
椎体前缘的骨赘
食管
食管受压
左侧钩突肥大
钩椎关节退变表现为颈椎钩突肥大、变尖增生以及骨赞形成,其钩椎关节间
隙变窄,关节面显示硬化。
CT扫描可观察到钩突增生肥大引起的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髓核与母椎体体分椎离体,上形、成下游缘离出体现半 小结节,圆多形位缺于损硬影膜,外X线间及隙C,T可 偶尔位于见硬其膜边下缘骨。质硬化,T1、
T2 MRI信号与椎间盘相 似。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脊髓异常信号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 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囊性变等。
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颈曲变小、变直、反弓 多采用Borden氏测量法 正常C值7.6~12.2mm 防止军人位、低颏位 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100%)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是临床医生指导诊断和治疗颈椎病的准则,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般适用于颈椎病的诊治与康复指南:
1.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
的程度、部位和性质,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的征象,如肌力减退、感
觉异常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颈椎的体格检查,包括触摸颈椎、测量颈椎的活动度等。
2. 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X线、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颈椎病的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和椎间盘的状况。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休息、生
活方式调整、理疗、药物疗法等。
理疗包括颈部牵拉、物理疗法、
康复运动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选择会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因素。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疼痛管理等,旨在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部功能、减轻疼痛和恢复生活能力。
总之,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颈椎病,同时也提醒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有效。
因此,患者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放射科 凌佳龙
定义
•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 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分所致脊髓、神经、 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病因
• l、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可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是 颈椎间盘向四周膨出或向后突出,直接刺激相邻 的脊髓、神经或血管;二是颈椎间盘退变造成的颈 椎力学功能紊乱,引起椎体、椎间关节、钩椎关 节、黄韧带、后纵韧带等的变性、增生、钙化, 最后发生对脊髓、神经、血管的压迫或刺激。 • 2、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内径小于 (12~14mm),即使退行性变比较轻,也可产生临 床症状和体征。 • 3、损伤,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椎体、椎 间盘、椎间关节,进一步受损、失稳和移位,从 而诱发颈椎病。慢性损伤可加速其退变过程。
• 椎间盘向后突出
多层螺旋CT扫描
• 图像更清晰,信息更丰富,三维重建及血 管成像技术(CTA)弥补了常规CT的不足, 提高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的诊断,但难以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所致脊 髓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MRI
•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三维成像,能直观的显 示双侧椎动脉、脊髓、神经根,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 为无创检查,容易接受。 • 在显示椎间盘早期病变,脊髓及椎动脉继发性病 理改变优于其他检查。 • 可鉴别与颈椎病类似症状的相关疾病,如Chiari综 合征、动静脉畸形、髓外肿瘤等。 • 但对骨组织及钙化情况的显示不如平片和CT,而 且有一定的病人选择性。
• 颈6/7间前纵韧带钙化
• 颈4、5水平棘突后项韧 带钙化
斜位片
• • • • 分别摄取左右双侧斜位片 观察钩椎关节有无增生及椎间孔变窄 观察椎弓根状态及小关节增生、退变 注意:因椎间孔走行与人体矢状面呈尖端向 前的45°夹角,所以阅片一定要分清楚前斜 或后斜位,后斜位观察相应侧椎间孔,前斜 位则观察对侧椎间孔。
自然侧位片
• 1、观察生理曲度,椎体后缘序列有无不齐; • 2、椎前软组织厚度:颈4、5椎以上不超过 4mm,以下不超过13mm; • 3、椎间隙改变:椎间隙愈窄,提示椎间盘 愈薄,椎管愈窄; • 4、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 5、颈椎椎管矢径(mm)/椎体矢径(mm) =椎管比值 ★正常值大于0.75
• 我院一般拍后斜位片,右后斜位观察右 侧椎间孔,左后斜位观察左侧椎间孔
• 双侧颈4/5、5/6椎间孔狭窄
颈椎动力性(过伸过屈)侧位片
(1)颈椎活动度的确定 (2)椎节不稳定的确定:椎体前缘及后缘 序列是否整齐,有无“梯形变”
序列不齐
常规横断CT扫描
• 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对骨刺、后纵韧 带骨化、钙化观察为优 • 准确测量椎管矢状径以及椎管前后致压物 观察 • 椎体扫描可见准确观察椎体骨质结构 • 缺点:难以显示脊髓的继发损坏
分类
• 1、神经根型颈椎病 • 2、脊髓型椎病 • 3、椎动脉型椎病 •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5、其他型颈椎病 • 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方法
• 目前检查方法很多,包括颈椎普通X线平片 检查、普通X线造影检查、超声、CT、MRI 以及SPECT检查等。 • 普通X线造影检查已很少再做。
一、颈椎普通X线平片检查
• • • • • • 常用方位: 1、颈椎正、侧位片 2、颈椎左、右斜位片(分前斜位和后斜位) 3、颈椎动力性侧位片 4、环枢椎张口位片 5、上颈椎侧位片
正位片
• 主要观察有无先天畸形,椎间隙有无变窄, 双侧钩突有无增生,棘突是否居中,有无 侧弯或左右错位等。
• 颈7棘突向左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