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文体知识

【目录】

01. 散文

02. 游记

03. 现代小品文

04. 传记与自传

05. 女性散文

---------------------------------------

01. 散文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今天,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和抒情性的文体。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议论散文也逐渐出现了杂文、议论文、或政论文也独立出来。散文也就成为抒情散文的专有名称。

(参考课文:《一个偏见》钱钟书》)

02. 游记

记叙性散文的一种。其内容重在记叙和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当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胜古迹等内容。写法上或写物抒情,或借古讽今,多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和感情色彩。

(参考课文:《梵高的坟茔》范曾、《荒芜英雄路》张承志)

03. 现代小品文

小品文作为文学散文之一种,自古有之。(关于古代小品问,可参考《西湖七月半》)作为现代文学样式的小品文专指那些篇幅不长、典雅优美的文字。小品文往往带有一种文化消遣的意味。优秀的小品文作品在提供给人消遣的同时,也包含一定的思想文化批判意义,比如鲁迅当年主持的杂志《语丝》上的小品文,就具有强烈的针对现实的批判意义。

(参考课文:《下棋》梁实秋)

04. 传记与自传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的文体。其中自述生平的传记,被称为“自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不应该任意虚构。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往往还使用各种文学修辞、叙事技巧,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此外,读者还应注意将传记同作家们假托传记形式创作的小说区分开来。

(参考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天才梦》张爱玲)

05. 女性散文

女性散文是以女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历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是女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经过了很长时期对两性差异的漠视,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获得新的启蒙与觉醒。这种趋势反映在文学上,即是女性自我书写的崛起。“女性散文”更是这股文学浪潮中旗帜性文学流派。

(参考课文:《女孩子的花》唐敏)

06. 散文诗

诗歌的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用散文形式写出,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分行,不押韵,不要求鲜明的节奏。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性,音

乐美和散文表现力的灵活性、多样性。鲁迅的《野草》开现代散文诗之先河(应为“开中国现代散文诗之先河”。

(参考课文:《复仇》鲁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弓I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十^一、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十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十八、说明文结构::“总(概说)一一分(具体)”式、“总一一分一一总”式、“分一—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十九、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十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二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二、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四、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 和内涵。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文章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环境描写作用: ⑴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 性

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的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 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 ..”,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 意的发挥。所谓“神不散 ...”,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具体而言如下: 1、时间跨度大:散文常常不受时间的制约,向前则可远涉古代,向后亦可跨及未来,中间又可覆盖今天。 2、空间转换广:散文也可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皆可包容其中。 3、事件关联多: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不论是叙事散文、说理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少了事件,散文就少了“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并连带或补充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其它事件 4、表达方式活: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动人心魄。 5、结构全文巧:散文的取材宽广,结构尤显机巧。结构不好,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机巧,“杂乱”亦可成章。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最好体现。 四、考点及应试分析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整理)

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 第一章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综述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写作手法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四)表达方式 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五)修辞手法: 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就语言形式而言,古代文体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押韵的:韵文,如《诗经》《楚辞》各各代诗歌 古代文体骈文(四六文):讲平仄、对仗,句式一般四六对仗《朱元思书》 不押韵:广义的:可分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 散文 狭义的: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 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按内容跨度分:通史、断代史 按编写体例分:主要有三种。 (一)编年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相关的历史事件。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春秋》第一部,《左传》第一部词详备)和《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影响最大。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但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历史事件,难详其原委。(二)纪传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汉书》120卷,80万字。我们学过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上面说的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逸事》。但同一事件,散在数篇,阅读困难。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深受《史记》的影响。我们学过的《柳毅传》《促织》就是这种文学作品。 (三)纪事本末体 这种体裁首创于南宋时期的袁枢。弥补不足,类章回小说,更易流行。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材料(喜读《资》,“苦其浩博”,将其1360余年事,按历史年代顺序编为239个专题),写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把1300多年的历史,归纳为230多个专题。它的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三家分晋”、“秦并六国”、“高帝灭楚”、“匈奴和亲”等。 (四)国别休:《国语》《战国策》按国记述。 二论说文 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 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文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阶段。所谓“诸子百家”都属于论说文的范围。当时的论说散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录,如《论语》、《孟子》主要是记录孔子、孟子平常的言论。这种论说文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篇章结构,每篇的题目并不等于论题,与文章的内容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论语》第一篇“学而”即取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中的“学而”两个字,与全篇内容无关。另一种是论文集,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我们学过这些集子里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正式的题目,每一篇文章有明确的主题,文章的结构、层次、开头结尾都很讲究。

散文文体的要求

散文文体的要求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首先应当是精悍的。我们从浩繁的论述散文特点的文字里,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散文是一种最精悍的文学体裁。所以,仅从形式上着眼,散文的精悍,同文体的精悍是合二而一的。 散文文体的精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前面已经讲过,“集中在一点上”,“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征之一。一篇散文,总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种感受的最精彩的一点写出来。最忌材料的庞杂、冗漫。尽管有时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但其材料也是经过了精心剪裁取舍的。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每一章文字,皆有一统一的主旨和情调。 二是语言的精确。我们说,散文的语言既要简炼,又要畅达,简炼与畅达统一的基础就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确,状一物,写一事,费辞甚多,尚不能达情尽意,又何谈文体的精悍!杨朔的文体,是众所公认的短小精悍,干净利落的。显然这是同他语言上的精确、简炼分不开的。试以他对散文《海市》开头几句的加工修改为例:初稿是:我的故乡蓬莱是座偎山抱海的古城,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特别是城北丹崖山陡乱壁上的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只望见海天茫茫、那种空明清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五脏六腑洗得于干净净。 经过三次修改,(一、二两次修改稿的文字在此从略),最后定稿发表时的文字是这样的: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通过两稿比较,可以看出:两处较多的、重要的改动是:(1)将初稿中的文字:“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删去,改写成:“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由原来的十五个字,锤炼作七个字。文字减少了大半,而对蓬莱古城特点的描写,却更加准确而突出了。 (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写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明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够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种非凡的“机智”;“反语”,正是把真相看穿的产物。 总之,上面所说的“集中”、“精确”、…“透彻”,乃为文体精悍的三要求。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一、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梳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容。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 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容(解 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 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 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 题型: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和填写表格题。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 5.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 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孔乙己》中以“我”的口吻叙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客观叙述了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②第二人称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交流思想感情,利于抒情。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多次强烈抒情时用到“你”“我的朋友”等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作用(上帝视角):直接客观地展现故事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三个志愿军的英勇事例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且客观真实。 *6.记叙文常见写作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方法。 针对题型:赏析文章语言(文章容或文章句子)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记叙:概括人物和事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抒情:表达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绪,引发读者共鸣,增强文章感染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议论:作用是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说明:解释或表述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对记叙的容进行 补充交代,丰富文章容,更好地凸显文章主旨。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四种文体的简介

议论文 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d.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各种文体常识(终审稿)

各种文体常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各种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 1、记叙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2、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人物传记、回忆录、书信、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3、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

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4、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5、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2.叙事的记叙文: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4.状物的记叙文: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6、记叙文的范畴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新闻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散文文体知识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能够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择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能够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能够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实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能够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文学文体常识

一、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 (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二、诗歌简介 一、什么叫诗歌“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歌词“十五的月亮” 中的“亮”,落在liang声上。△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反映社会石壕吏新婚别△杜甫的《三史》潼关吏《三别》垂老别新安吏无家别△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③反映边塞生活△王昌龄《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④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答题模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答题模式 2011-05-22 14:44:2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答题模式|举报|字号订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十一、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十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十八、说明文结构::“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十九、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十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二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二、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四、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文章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环境描写作用: ⑴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衬托主题。 ⑵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

散文文体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的文体知识一、什么是散文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pián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 的范围缩小。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散文的选 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xié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重点理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 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