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概述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狂欢 •行动、参与 •构成主义 •内在性
重 建 结 构 趋 势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
指二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发展, 同时又超
越和悖离的席卷欧美的文学现象。它 在70——80年代达
到高潮,主要包括存在主义 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 派、垮掉的一代、 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二)产生背景
形式上:
后现代 主义 内容上: 剥夺人的主体性
源自 既继承又反叛
现代主义
后现代 主义
批判与解构
感觉人的死板僵化
机械划一的整体性
代表人物
莱斯利· 费德勒 阿瑟· A· 伯格 伊哈布· 哈桑
特 征
•不确定性 •反讽
•零乱性
•非原则化 •无我性、无深度性 •卑琐性,不可表现性
解 结 构 趋 势
•种类混杂
目 录
一、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 三、批评方法 四、作品解读
时空穿越
精分失忆
虚拟世界
文学流派
垮掉的一代
《在路上》
《第二十二条军规》 《百年孤独》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于20世 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 后延续至今影响全球的文化思潮。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 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 性上的快乐主义。
二、戏仿:电影文本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如果 上天能够再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 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将这份爱 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如果记忆也是一罐罐头的话,我希望 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真的要加上一个 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是针对现代而言的。

就西方的后现代文学思潮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

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

至于二者具体的分别,可参照哈桑关于现代与后现代不同对比的列表: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宇宙万物无差异说”/达达主义形式(联接的,封闭的)反形式(相互脱节的,开放的)目的游戏预谋性偶然性等级序列无序控制/逻格斯枯竭/静寂艺术客体/完成的作品过程/演示/发生着距离参与创作/整体化阻遏创作/结构解体综合对比此在缺失围绕中心的扩散的体裁/疆界分明修辞语义符号附属结构转喻选择组合独根/深度散须根/表面阐释/阅读反阐释/误读所指能指Lisible(供阅读的)Scritible(供写作的)叙述/宏观历史反叙述/微观历史总体代码独特用语征兆欲望类型变体生殖器/阳物同质异形/雌雄同体偏执狂精神分裂本源/原因差异-延宕/痕迹上帝、圣父圣灵形而上学反讽确定性不确定性超验性内在性后现代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解构,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最符合后现代文本特征的是以马原(元叙事)、余华(死亡狂欢)、格非(本源缺失)等为代表的“先锋文学”,元叙事、死亡狂欢与本源的缺失都是解构性的文本策略,最终走向一切意义乃至文本自身的消解。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进行颠覆和重构,强调个体感知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主张紧扣现实、反映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文学形式。

它对传统文学规范进行挑战,拒绝线性故事叙述,而是采用碎片化、拼贴化的手法,破坏了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连续性。

二、主要特征1. 语言实验: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语言的约束,采用流畅的句子、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创新的语言形式,旨在通过语言呈现复杂的现代社会和人类经验。

2. 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线性故事叙述,倾向于以非线性、循环、多线索的方式组织故事,使读者对时间、空间和情节的认知产生迷惑和混乱。

3. 混沌和矛盾:后现代主义文学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混乱和矛盾。

它以多元的视角和观点揭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探讨现代性与传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

4. 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将幻觉、梦境和现实融为一体,使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模糊性和无常性,进而质问现实和真实的界限。

5. 反正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对权威和传统进行关切和反思,重新建构文学的制度与规范。

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使作家们更加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也让读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和结构复杂性,读者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码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批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作家。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突破传统文学的边界,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实验、反叙事性、混沌和矛盾、元现实主义以及对正统的反叛,成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文学领域的重要流派。

它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后现代主义文学(共10篇)

后现代主义文学(共10篇)

后现代主义文学(共10篇)后现代主义文学(一):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同属现代派文学吗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都属于现代派文学吗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第一,无论现代主义文学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它都属于现代派文学,同现代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时代的一种强烈的反应,而且也是一股随着时代的巨流一起涌动的艺术思潮.《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比较》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后现代主义文学(二):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分别是查百度词条,现代主义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查后现代主义也有.到底是怎么分的,求指条明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一象征主义流派(二)意识流流派(三)荒诞派(四)超现实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一)“垮掉的一代”流派(二)新小说”也称“反小说”流派(三)黑色幽默派(四)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三): 以《洛丽塔》为例,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一句最简单最基本的话概括:后现代文学特征就是解构主义.现代文学是构建世界,后现代文学是解构世界,是破坏给你看,破坏一切,颠覆一切.《洛丽塔》不就是颠覆了我们对爱情这个词的传统理解吗《洛丽塔》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很多观点和写作手法,比如说不确定性、边缘性、模糊刻画、不统一性、戏仿手法等.把传统意义上的美写成丑,把轻巧的写得厚重复杂,这正是后现代对传统的颠覆,也是《洛丽塔》中后现代色彩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文学(四): 关于当代文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区别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可以进行研究;世界是由因果关系组织和构成的,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综合的平衡;如同自然界一样,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将向平衡状态发展,个人将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将被合理地开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将通过技术的进步更加亲密,技术使人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改善家庭生活与亲友相处.后现代主义认为:客观性是不可靠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局部的知识背景中形成世界观,它仅仅是语言结构,是我们特定时间、地点和文化的产物;世界极度复杂和混乱,变化不是规则和进化的,而是断裂的,从来没有平衡,永远也达不到(比如生态平衡);特权和种族区分将持续存在,规范和价值观存在于社会背景中,只能在这些背景下加以判断和理解,而且,对那些所谓的客观的科学的论著,只能通过探寻作者的社会背景加以理解;环境由于目光短浅和贪婪被过渡开发,科技现在正在沿着它自己的道路发展,缺乏正确的引导,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网使得传统的国家、法律处于崩溃的边缘,目前的社会秩序也变得过时了;后工业世代的工作使父母双方都走出家庭,电脑和传媒的新近联合使模拟亲情取代真实的亲密感,符号、名流极其形象将会取代现实,并促使大众消费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文学(五): 超现实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有什么区别【后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出现得比较早,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现代主义主张的是摒弃旧的审美,发掘新的美. 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或现代文学,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六):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范畴内是否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学或反乌托邦文学否后现代主义文学(七): 现在21世纪,主要的文学思潮是什么好像不是后现代主义试论二十一世纪初的文学思潮新世纪文学已经走过了六年,新世纪这六年的文学既是当下的现实,也是当代的历史.“新”是前进与动力.新世纪的文化景观和文学景观促使我们要以一种平常心来直面这个“新世纪”.与90年代中后期相比,当下的文坛已由平和取代了焦躁,沉稳取代了喧嚣.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化秩序的逐步建立和文学领域自身的不断调整,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与之相连结的文化、文学现实的认识日趋理性化,也越来越切实.反映在文学的实践活动之中,就是文学创作中更见个性化.“市场”的渗透,“网络”的崛起,使文学和文化领域不再像过去那样,作品只刊发于纸质媒介,评论只出自于评论家笔下.新世纪文坛有了更大的活动平台,它在诗意中坚守,在坚守中生存,在生存中发展.新世纪文学六年体现了对自身、对历史、对开辟文学新纪元的自己可以说是一种“承诺式文学”[1](P105),而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无论是文坛格局、写作策略、阅读方式、作家姿态,还是对作家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空间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以往文学史的论域,新世纪文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多元的景观,而不仅仅是欢欣鼓舞.后现代主义文学(八):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朋友,我看你空间里三个问题,两个是关于设计的.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同样和设计有关.请参阅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九): 同样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解构主义与戏仿是什么关系还希望能够将这两者简明扼要的解释一下,这么说,元语言写作是后现代写作的一类重要写作方式.而解构主义和戏仿经常可以在一些元小说里瞥到.现代很著名的一位后现代小说家D·M·托马斯,他最新的小说《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里重构了《简·爱》,将这个新古典主义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讲崭新的文本融入到一个现代故事里.这就是很明显的“戏仿”行为,在绘画中常常可以看到,最熟知的就是达利版蒙娜·丽莎.这种手法在其他领域被用得很烂大街,但后现代小说家们还是乐此不疲.另外,《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作为一部元小说,另一个特点就是使读者完全沉浸到小说创作的过程里去(这个不陌生吧).换句话说,将文本完全地打散了.当然在这部元小说里,是将两个文本打散了.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解构”.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进入到问题本身里去,重置、再构建.而且后现代主义文学经常强调与过去彻底决裂,所以小说家们会重置——“解构”——文本,赋予它们新的、更现代的意义.好了,说它们的关系.限于我自己,我只能从文学上,呃,说说我的看法.手法上,它们很相似,因为戏仿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事物进行了再次赋值.上文我也提到了,你会发现解构主义更能体现后现代的特征,但戏仿在后现代小说里又是绝不可少的.再者说,“解构”站在更中心的位置,而“戏仿”只是它的其中一个衍生.后现代主义文学(十): 英国文学:英国最擅长运用讽刺的作家,英国文学之父,英国小说之父,什么叫做“后现代主义”推荐答案:英国最擅长运用讽刺的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讽刺作家、政治家,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其代表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其他作品有《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另有大量的政论和讽刺诗以抨击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以讽刺作家名垂青史.《格列佛游记》可谓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了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在这本书中,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英国文学之父:杰弗雷·乔叟.从1377年开始,乔叟多次出使欧洲大陆,接触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家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使乔叟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转向现实主义.根据薄伽丘的一部长诗改写的叙事诗《特罗勒斯和克面西德》摈弃了梦幻和寓言的传统,代之以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这是乔叟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乔叟在他生活的最后十五年进行了《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Canterbury Tales(1387-1400))的创作.这是他他最后的也是最长、最著名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他的作品在英国诗坛上一直称雄到莎士比亚时代.乔叟视野开阔,观察深刻,写作手法丰富多样,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莎士比亚和狄更斯产生影响.乔叟对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兼收并蓄,他的作品使人联想起奥维德、维吉尔、李维、波伊提乌、彼特拉克、但丁和让·德·默恩这样一些作家.乔叟率先采用伦敦方言写作,并创作“英雄双行体”,对英国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故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为构架.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新,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着重于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后现代主义同样着重于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做解,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涉及了对现实、时间和叙述的重新思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约束,以新颖的手法和形式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类经验和存在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文本内部的自指性和异质性、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等。

核心特征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索不按照传统的时间线性发展,而是以跳跃式的方式呈现。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在读者中引起思考和想象,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规范,使得文本更加丰富和复杂。

自指性和异质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自指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自指性是指文本中包含对其自身的讨论和评论,使读者对文本的真实性和意义产生怀疑;而异质性则意味着文本中包含多种不同风格和元素,使得文本充满了矛盾和多样性。

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后现代主义文学往往通过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来呈现故事。

这种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层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使得文本更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典型代表作品《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在时间、空间和现实之间穿插交织,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接受一系列神秘信件和课程的启发下,逐渐理解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知识领域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该小说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自指性的叙述方式,探讨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和探索。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天地。

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自指性和异质性、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等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通俗化,使得文学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传统的文学理论和艺术形式的否定。

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但与其他现代主义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多地关注人类存在的超越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意义和结构,探讨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演变等。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文学的意义和价值观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受到了多种理论、观念和文化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形式、语言、主题和情节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反思,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学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研究、文化评论和日常生活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对现代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解读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今天上课之前,想必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可以划分为几个流派,写作的特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作品是什么?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后现代主义学:首先,大家也看到PPT上的目录了。

那么我们就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文学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我们再来看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怎样产生的,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呢?“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见于弗?奥尼斯1934年编纂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一书。

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的主要理论家查尔斯?奥尔生经常使用“后现代主义”一词,使之影响日广。

此时的后现代主义概念,仅仅表现为文学中隐含的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种反拔,没有明确的内涵界定。

60年代,美国批评界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大讨论。

70—80年代利奥塔德与哈贝马斯之争,把这场源于北美批评界的讨论争鸣,提高到哲学、美学和文化批评高度,哈桑极力对后现代主义内涵本质及外延特征等进行“概括性”阐述。

80年代中期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先后筹办三次国际研讨会,正式将其作为一个前沿理论课题研究,使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鸣达到高潮。

从此,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家喻户晓、广为运用的一个文化术语,在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领域被广泛使用。

一方面它包含对现代主义的继续、发展,并走向极端倾向,具有荒诞、垮掉、彻底颓废之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先锋的”、“最新的”和现代化含义,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人文语境和文化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涅斯库通过反复的对话,表述了他认为“人 生是荒诞不经的”这种看法。看似无聊、平淡、 荒唐的对话,却印证着他极深刻的人生体验, 进而揭示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相互之间的 不理解。表现了“二战”后西方的一种精神危 机和社会中人们走投无路的绝望观念。
《椅子》

这出戏剧写一对年逾90的老人为了迎接宾客的 到来,在舞台上摆满了椅子。最后,这对老夫 妇连立足之地也失去了,只好从窗口投海自杀。 这满台的椅子令人震惊地表明了剧本的主题: 椅子。

从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到萨特等哲学 家关于人的存在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流露 出悲观主义的情绪,并具有很强的非理 性的特点,但是这只是整个思想体系的 一个方面。

我们应透过这些看到当克尔凯郭尔谈到“孤独 个体”时,他还强调了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选 择性;海德格尔提出“人为死而在”的至理名 言时也说明了人在世间的有限性,从而引起人 们的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怎样生活才更有价值。
后现代主义文学
综述Leabharlann 何为“后现代”(post-modern)



“后现代”应该包含三层意思:后现代性、后 现代化、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复合体。 后现代主义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种 思潮。
后现代主义

否定的后现代主义 建设的后现代主义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任何“命名”都是一种“施暴”
如何表现“垮掉”



常常毫无顾虑地在作品中坦述自己的最隐私、 最深刻的感性; 针对学院派晦涩深奥的象征主义诗风,“垮掉 派”诗人创造了一种“开放诗”体,主张打破 作者与读者的障碍,将诗歌变为艺术演出,创 作所谓“放射诗”; ”垮掉的一代“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推崇非理性和潜意识,爱好描写梦魇、错觉和 幻觉。

观众在荒诞派戏剧舞台上看到的无不是象征。 满台的犀牛——象征着法西斯可怕的传染病; 遍地的鸡蛋——象征物质不断的生产对人的压 迫;禁闭在垃圾桶里的人,半截子入土的人, 脱离肉体的一张巨大的嘴——象征着现代人既 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行动,只是依靠一张嘴 无限地重复着空话和谎言;无限增多的家具— —是人被物化的象征;不断膨胀的尸体——象 征着这个世界没有生命,只有死亡在扩展,在 吞噬着一切。

(2)“自由选择”。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 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这是因为 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 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 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世界是荒诞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 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 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 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在这茫茫的 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 心、呕吐。

荒诞派戏剧舞台上没有了情节,没有了 人物,没有了主题,甚至连正常的语言 也没有了。它彻底掀翻了传统戏剧的舞 台,那么,它终究还剩下些什么呢?

荒诞派戏剧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荒诞,因此, 作为戏剧舞台同样也是荒诞的。艺术家的任务 就是要通过直喻把握世界。尤奈斯库说:“我 试图通过物体把我的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 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我 就是这样试图伸延戏剧的语言。”
新小说


“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 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它是继存在主义之后, 在法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文学流 派。 罗伯—戈里耶是“新小说”派文学公认的领袖, 他在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 就。
“新小说”与“旧小说”:现实主义与现实


新小说其实就是“反传统”的小说,所谓传统 就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 “普鲁斯特比巴尔扎克更接近现实,新小说更 接近现实。这不是现实主义,是现实。现实主 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合理化的意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宏伟叙事的消失与深度模式 的削平; 二、从历时走向共时(即时) 三、开放文本与文本间性; 四、文学中心的转换——读者与 解读
后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

存在主义文学 荒诞派戏剧 “垮掉的一代” “新小说派”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哲学化的文学?

这种悲剧性却通过这样的台词来表现: 马丁夫人:我能买把小折刀给我兄弟,而您没 法把爱尔兰买下来给您祖父。 史密斯先生:人固然用脚走路,可用电,用煤 取暖。 马丁先生:今天卖条牛,明天就有个蛋。 史密斯夫人:日子无聊就望大街。

这种对话真令观众莫名其妙,无所适从。剧作 者抽掉了语言的意义,让人物不断重复罗嗦的 就是这样的颠三倒四、支离破碎、文不对题, 词不达意、自相矛盾、胡言乱语的梦呓和废话, 而观众在笑过之后,体味到语言背后的空虚与 荒诞,又不得不黯然深思。
垮掉了什么



“垮掉的一代”的主要思想特征,就是从精神 到肉体的全面垮掉。 “垮掉的一代”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 更加突出了存在主义软弱、绝望的一面。 “垮掉的一代”在精神分析学说和佛教禅宗的 影响下,强调人的精神活动的非理性、潜意识 活动,用虚无主义对抗生存危机。
《嚎叫》





我看见这一代精英被疯狂摧残殆尽,饿着肚子 歇斯底里赤裸着身体, 黎明中踉跄地走过黑人街四下寻觅想给自己狠 狠地打上一针海洛因, …… 他们被逐出学府因为癫狂又因为在校董会的窗 户上涂抹猥亵的诗, ……
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

首先,黑色幽默依然是幽默,但一经染成黑色, 便突破了古典幽默的喜剧藩篱,和悲剧融为一 体了。黑色幽默中的悲剧意识就是指所谓“黑 色”的东西——痛苦、怪诞和残忍。读者对此 欲笑不忍、欲哭不能、欲骂无心、欲喊无声, 最后使人在尴尬的苦笑中陷入深沉的绝望,不 但幽默被否定,连创造幽默的人也随着一道被 否定。

尤奈斯库说:“这出戏的主题不是老人的信息, 不是人生的挫折,不是两个老人的道德混乱,而 是椅子本身,也就是说,不是指缺少了人,缺少 了上帝,缺少了物质,而是说世界的非物质性, 形而上学的空洞无物。戏的主题是虚无。”在强 大的物质洪流的挤压下,人已经失却了自己应有 的位置,连上帝也不可能占有一席之地,世界最 终是一片虚无,这就是戏的主题。

在萨特的哲学中,世界是荒诞的思想非常浓厚, 但他强调人是自由的,应超越荒诞的现实,通 过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与现实相抗争、 不断进取的精神,悲观中透着乐观,绝望中存 在着希望的思想都直接影响着存在主义文学。
《西绪弗斯的神话》:“荒谬哲学”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诞生之初,并未使用“荒诞派”这 一名称。它只是被人们统称作“反戏剧派”或 “先锋派戏剧”。尤奈斯库等剧作家也以此自 称。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 埃斯林出 版了一部论述尤奈斯库等人戏剧的著作《荒诞 派戏剧》,第一次给这个派别命名。因为这个 名称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戏剧流派的特点,因此 很快就为人们所接受。

存在主义作家的成功之处,“乃是把这种哲学 运用于小说和戏剧,为小说和戏剧增加了分量, 带来了反响。而反过来,小说和戏剧赋予存在 主义在现代思想中一种不经这些作品体现便永 远不会有的威力”。
克尔凯郭尔:“那个个人”(That individual)


真正的哲学是人的哲 学,是说明人生和对 人生有指导意义的哲 学。 人是绝对自由的,人 生就是自己选择自己 和自己创造自己的过 程。
“黑色幽默”(Black Humor)


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 学流派。 “黑色幽默”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四十年代 初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布勒东的创作中,他曾 给自己的一部作品命名为《黑色幽默诗选》。 然而,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直到1965 年美国文学评论家弗里德曼将六十年代初具有 相同特点的文学作品片段收编成集,题为《黑 色幽默》,方才正式定名。
尤内斯库(1909-1994)
“不是任何社会制 度使我感到荒诞, 而是人本身” “语言支离破碎, 面目全非,文字 落地如石块或如 死尸。”

《秃头歌女》:“反戏剧”

主要写一对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夫妻竟素昧平生, 互不认识;一对恋人互相辨认良久,才知道对 方是谁。剧中人物“一个接一个地说出的基本 而又清楚的真理变成了胡言乱语”。而剧本表 现的却是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世界是一场漫 无边际的噩梦;人生充满了琐屑、乏味,平庸 和空虚,没有生气,毫无理解,也根绝了希望。 而人们面对这一切却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 便是真正的悲剧!
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1927年的《存在与时间》 中最先创造“存在主义” 这个名词,并把存在主义 理论系统化、明确化。所 关注的是“人是如何存在 的”:作为存在的人,面 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 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中。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1)“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 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 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 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 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 己行动的结果。
《犀牛》


这是一出“讽刺喜剧”、“哲学闹剧”,它描 写人变成犀牛。 不过,尤奈斯库并不像卡夫卡那样,着力去表 现人在变形后的孤独感、恐惧感和焦虑感,而 是反过来,去表现那些不变形的人的无能为力 的反抗和身处绝境的悲哀。

作者通过描写人变成犀牛的过程,展现了意识 形态学说怎样“像一种集体传染病似地不断繁 衍蔓延,具有奴役和使现代世界所有居民都丧 失人性的危险”。这种传染病的病源就是法西 斯主义、斯大林的极权主义,或者是现代社会 中人的物化和异化。



“新小说”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文学团体,其成 员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其实很不一致。 “创新者总是厌恶团体。” “新小说”的两种路径:一是“内心派”;一 是“视觉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