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技急剧发展,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价值观等产生巨大影响,增加在人精神上的惶惑不安。战争的爆发,更加动摇人的传统认知和信仰,对人类本性产生怀疑,在此情况下,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盛行,在抛弃传统文学倾向之下,现代主义文学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根据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起因,说明它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不同与传统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抛弃传统的对客观真实的刻意追求,转向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工业和金钱扭曲和变形,似乎已与自己的过去相脱离,社会失去了往日和谐、宁静,因而在现代主义作家创造的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局外人”、“流亡者”、“反英雄”等人物形象,而体现出一种悲观的反社会、反传统的个性主义精神,形成全新的创作理念。

在思想上,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征。其一,是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由于社会紊乱、战争压迫、道德衰败使得传统观念崩溃,人类失去精神上的支柱,迫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发展。它从个人的主体性的角度来批判整个文明体系,与现实主义文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批判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从波德莱尔到卡夫卡、从未来主义到超现实主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这正是尼采所宣扬的“上帝死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精神。

其二,是突出表现异化主题。何为异化?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离,相互依存的关系被彻底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人类结成社会,反过来成为约束人的桎梏。社会成为了个人的异己力量,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处于异化的状态;现代工业社会中,金钱和利益成为了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越来越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异化了;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人与自我间的关系也处于异化状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的异化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着上面所说的四种关系来进行的,像艾略特的《荒原》、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都是异化主题的重要作品。

在艺术特征上存在四种特征。首先,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强调内心生活和心里真实。现代哲学、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把目光转向主观心理世界,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物的目的不再是物体本身,而在与之对应的精神力量。

其次,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现代主义作家不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表象作直观的再现,而往往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与变形、结构错乱等手段,构建一个象征性的神话式艺术世界,以揭示生活中更深刻、更广泛的意蕴。借助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从所指走向能指,形成一种文学艺术的深度模式。

再次,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再这信仰缺失的年代,作家通过对丑的蓄意描写及揭露,通过自我的剖析,表达对美的追求。

最后,作家热衷于对现代主义文学,追求“有意味形式”。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

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特殊产物,深受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影响,和现代主义具有相似性但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种风靡欧美的文化思潮,使当代西方各种问题和困境在大暴露的同时,又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一场“革命的冒险”和“后现代转折”。

后现代文学仍旧是反传统的,但却将这种态度推向了极端。后现代文学是无视任何规则范例的、追求极度自由的文学。否定作品中心意义和结构的存在,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创作是作家个人的表演、操作,作者和读者从中享受欢愉。

反对普遍性和同一性,推崇自由游戏、差异、多元论和不确定性主体构成后现代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所以要追求文学创作的实验与创新,语言自然就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角。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家醉心语言实验、玩弄话语游戏,将不同的语句和内容重新排列组合,或者把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并无关联、处在不同时空层次的叙述衔接起来,以增强对读者的刺激。同时,后现代主义作家对传统小说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封闭性极其反感,视情节的不确定性为小说创作的基本要义之一。在他们的作品中,叙事因果关系荡然无存;时间逻辑混乱不堪,并且大反其道而行之,精心构建一种错综复杂、混乱不堪、迷宫式的情节。更甚,后现代作家认为小说是虚构的产物、作品现实无从把握,通过荒诞的、幻想的、闹剧的、滑稽模仿的创作形式来展示现实的虚构性,并有意揭示这种虚构性。

后现代写作试图冲破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部分作品出现大众化的倾向。把艺术从高高的殿堂上请了下来,把传统意义上的“雅”与“俗”融为一体,不断地汲取亚文化的养料,试图填平两种文学间的鸿沟。另一部分继续推进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并力图超越。

10021429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它在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重要流派和作家: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30年的法国,流行于20世纪中期的欧美各国。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法国作家萨特是其创始人,他的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提出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这一哲学体系。存在主义否定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主张“重在行动”、“自由选择”和“积极进取”。但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多描写世界的荒谬和现实的肮脏,表现荒诞世界中孤独的人的失望和不幸,基调悲观。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力求寓哲理于作品,强调叙述的客观冷漠。存在主义文学主要是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彼伏瓦等。 法国,萨特《禁闭》,加缪《局外人》《鼠疫》,波伏瓦《女客》《他人的血》《一代名流》,梅勒《白色黑人》《一场美国梦》。 萨特 短篇小说《墙》,长篇小说《厌恶》,《哲学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三幕悲剧《苍蝇》,代表作独幕悲剧《禁闭》,四幕悲剧《死无葬身之地》,独幕剧《恭顺的妓女》,长篇小说《自由之路》,三幕哲理论证剧《魔鬼与上帝》,最具争议的7幕悲剧《脏手》,自传性回忆录《七十岁自画像》。 思想倾向:表述存在主义的人学主张。 “存在先于本质” “文学介入论” 1.创作是为阅读而设的引导 2.阅读是引导下的创作 萨特的艺术风格: 1.极限境遇 2.自由选择的人物 《禁闭》最初取名《他人》 全剧只有四个人物,一个是不参与剧情的侍者。报社男编辑加儿散生、邮政局女职员伊内丝(同性恋)、贵妇艾丝黛尔(色情狂)。 名言“他人即地狱”的三层含义: 1.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 2.如果你不能正确对他他人对你的理解,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3.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禁闭》艺术特征: 1.题材的荒诞性 2.境遇的极限性 3.哲理的深刻性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50年代法国文坛,后波及欧美各国,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认为既然现实生活内容是荒诞的,那么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荒诞的。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人物虽有反抗,但方式消极。荒诞派戏剧强调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

保持骨骼轻盈: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 马永波 试着译一些英诗已有些年头,起初是由于对语言的兴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点儿新鲜的材料和视野,而我之对后现代主义诗歌感兴趣,大抵始于三年之前,那时“后现代”这一术语已渐渐流行、时髦起来,为广大诗人、批评家、社会学家所频繁使用,加之有些国内诗人纷纷自封为中国的“后现代”诗歌创始人,这一切都促使我产生了弄明白真正“原装”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本来面目的想法。 依专家所言,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六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一个单单发生在美国的事件。其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欧美大陆。所以,集中考察一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则可以较为便捷地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 当代的美国诗歌,较五十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重现实细节,更有地域色彩,更具体。这些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加诸人们意识上的影响有关,而现代科技,尤其宇航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迫使人们以新的时空观念重新认识、估念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美国当代诗歌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战前夕,由庞德倡导的“意像派”所代表的童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艾略特为代表的鼎盛时期,已经进入它开阔的中年。二十世纪早期生活中所特有的种种剧烈的脱节,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现代人的自我与其种族历史的加速分离和异化,都已记录在艾略特的《荒原》、史蒂文斯的《风琴》等诗集里面。更年青的诗人已不满于艾略特式学院气的沉思和玄想,而是要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剖真实,逃避个性的“非个人化”原则已被更深的沉入诗人的自我所代替。哲学也不再作为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框架,而是分散在具体的现实感受之后,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 这种转变的开始,则是始于一位艾略特的同时代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抱负远大的诗人。和许多去英国取经的诗人,如庞德、艾略特不同,威廉斯一辈子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路特福德,也许,作为一个英国人的儿子,他比大多数美国诗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去除英国诗歌的所有特征的必要性。艾略特对传统英诗格律的继承,对荷马以来整个欧洲文学传统的珍视,以及他阴郁的学院气质,都使得威廉斯认为《荒原》是对自由诗运动的背叛,是美国诗歌的一个灾难,一个误会。他决心抓住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从形式上、内容上发展一种美国自己的新诗。1946年,威廉斯苦心经营的五卷本巨著《佩特森》第一卷问世,这部富于地域乡土色彩的史诗性作品,将自我与广袤美国融为一体,显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 1 历史背景 2 哲学 2.1 文学批评及文化理论 2.2 社会批评 3 艺术创作及人文思潮 3.1 建筑 3.2 设计 3.3 文学 3.4 电影 3.4.1 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 3.4.2 解构主义的启示 3.4.3 社会文化领域的更迭态势 3.4.4 审美意识的新趋向 4 资料来源 5 外部连结 [编辑] 历史背景 若论者接受现代主义是战后社会的处境:人类以刻苦自强精神来重建文明,建立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发展运动,当中又结合美国的清教精神,和冷战时代的美苏二元对立政治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了解到为何后现代主义衍生的文化信念会是反对主流方案、反对单一以理性为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更反对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相反的,对于现代主义以前的旧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建筑师对都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引发我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对人类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思考。当然由于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脱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制约,而各种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恶果,并

论述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论述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在思想方面,非常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的叛逆态度,在人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表现了人与社会的分离,外在的世界作为人的异己的、陌生的、对立的环境包围了孤独无靠的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许多现代主义作品中常见的主义。在艺术特征上,现代主义主张表现论,反对再现论,强调主观性、自我表现。重视艺术想象,强调艺术直觉提出心里现实主义的理论吧内心的想象高置于客观现实之上。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

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那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关系呢?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体现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体现的特点 通过现代设计史的课,我们对后现代主义也有所了解如:“母亲住宅、巴西议会大厦、悉尼歌剧院”等后现代建筑作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 后现代主义最早是出现在建筑学中,它是指那种以背离和批判某些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现代文化包罗万象、十分复杂,是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娱乐主义和消解 主义融合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具有不同以往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鲜明特色。后来被广泛地移植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这些领域中具有类似反传统倾向的思潮。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类似反传统的倾向。后现代主义者使用各种否定的、批判的、解构的和破坏的方法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各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新理论,但在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新理论中却充满着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

都能找到。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 的情绪,而不 是一种共同的 教条———即 一种认为人类 可以而且必须 超越现代的情 绪”。这样一 来,不同时期 具有这种反传 统理论倾向的 哲学理论流派 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如下比较: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第十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十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4学时) 第二节、海勒(2学时) 第三节、马尔克斯(2学时) 二、注意事项: 1、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显学”,学生接受比较困难,讲授时一定要深入浅出; 2、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要注意此期文学的泛文化倾向。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系统介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3、要求学生掌握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A、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B、后现代知识状况 C、后哲学的发展 D、文化传统 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A、削平深度走向平面 B、颠覆体裁解构形式 C、元小说与元叙述 D、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E、膨胀话语置换数码 F、毁灭性创造与裂变式重组 三、教学重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美学倾向 六、教学方式与教具: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教具为计算机、投影仪和屏幕 七、师生互动设计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八、讲授提纲: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20世纪中期,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新的裂变,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时期。随着一次次理论撞击和兼容,后现代主义逐渐崭露头角,并迅速扬弃现代主义而成为风靡当代西方的“显学”。

1、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其一、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摧残的严厉控诉。 其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在传统上受人尊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使得一部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理想和学术目标发生了重大偏离。 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还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责、地位和存在价值的危机。 ? 其四,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已经全面地扩张到了文化领域,艺术创作和精神创造活动被强行纳入了商品生产的程式之中。 其五,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已被完全职业化和角色化,因而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终极追求。 其六、信息时代刺激了各种理论迅速转化成商品,这就使当代理论成为不断膨胀的话语,一种夸张而刺激的广告,一种追新求变的“操作”。 其七、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现代性”、“理性”等日益显示出它们的冷漠的压制人性或违反人性的一面。 2、后现代知识状况 在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知识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科学知识是一种“话语”。现代最先进的“科技”无一不与“语言”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无法变成数字信码而加以传递的知识都将有可能被淘汰,不易精密化、电脑化的人文科学前途未卜。 其次,随着电脑霸权的形成,一种特殊的逻辑应运而生:知识已不再是一种为专家或权威所独占的工具。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里,人们将以异质的标准来面对各种知识。 其三,后现代来临之时,在知识领域悄悄地进行着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研究的范式发生了逆转:由外在呼唤人性解放、理想、正义等堂堂话语转入人的意识拓进、语言游戏和结构分析。 其四、通货膨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知识的经济基因,它使一切都成为商品并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注定了一切物质和知识的产品均将迅速更新换代。 3、后哲学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增生极快的超级边际理论,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各种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贴,是与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等哲学思潮及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同步扩变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后哲学”。这种理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反对普遍主义。它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自杀一类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信仰危机。 4、文化传统 西方文学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之后,几乎穷尽了所有的风格技巧和叙事模式,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极致。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传统的解构则使得“西方文化史上由来已久的‘被置于主流之外的一股潜流的全面复兴成为可能’”,“意味着被现代主义‘废除’了的艺术风格的‘复兴’”。因此,后现代主义以一种与现代主义作家的精英意识彻底决裂的精神,对文化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反叛。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

Part One Fiction: 1. New Writings of the Traditional writers Aldous Huxley (1894-1963) Ape and Essence (1948) 《猿与本质》 The Genius and the Goddess (1955) Island (1962) Joyce Cary (1888-1957) The Horse’s Mouth 《马嘴》1944 Second trilogy: A Prisoner of Grace (1952) 《荣幸的囚徒》 Except the Lord (1953) Not Honour More (1955). George Orwell (1903-1950) Animal Farm 《动物农场》1945 Nineteen Eighty-four 《1984》1949 Evelyn Waugh (1903-1966) The Sword of Honour (war trilogy): 《荣誉之剑》 Men at Arms 1952 Officers and Gentlemen 1955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1961 Graham Greene (1904-1991)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1948)《问题的核心》 The Third Man (1949)《第三者》 The End of the Affair (1951) 《恋情的终结》 The Quiet American (1955)《沉静的美国人》 Our Man in Havana (1958)《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A Burnt-Out Case (1961) 《一例治愈的麻风病》 The Comedians (1966) 《喜剧演员》 Travels with My Aunt (1969) 《与姨妈旅行》 The Honorary Consul (1973) 《荣誉领事》 The Human Factor (1978)《人性因子》 Anthony Powell The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 (1951-1975)《与时代合拍的舞蹈》Charles Percy Snow (1905-1980) Strangers and Brothers series 《陌生人和兄弟们系列》 George Passant, 1940 《乔治·巴桑特》 The Light and the Dark, 1947 《光明与黑暗》 Time of Hope, 1949 《希望的年代》 The Masters, 1951 《院长们》 The New Men, 1954 《新人》 Homecomings, 1956 《回家》 The Conscience of the Rich, 1958 《富人的良心》 The Affair, 1959 《事件》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 1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间,欧美出现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称为现代主义运动,至此工业设计的概念才得以确立。现代主义运动主要标志是:德国工业同盟建立,包豪斯学校成立以及美国设计的职业化。 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彼得·贝伦斯,“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主要作品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的标识(AEG标志),工业产品(电风扇、电水壶、钟表),以及厂房(涡轮机制造工厂)等。 格罗皮乌斯,1919年创办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建立是现代主义真正确立的标志),这个校长主要作品首先当然有包豪斯校舍,还有就是1912年建成的德国法古斯工厂,1929年柏林西门子住宅区,and so on。 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旗手”。最有名气的作品有朗香教堂、巴黎郊区萨沃伊别墅、马塞公寓。 密斯凡德罗(空格是点儿),他与美国的赖特以及以上两位设计师齐名,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的经典设计

是“巴塞罗那椅”。此外还有德国新国家美术馆,范斯沃斯别墅。 唔~上面好几个建筑师,其实早期的设计师是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下面是职业工业设计师啦。 雷蒙·罗维,法国人在美国从事设计工作。作品有改造过后的复印机、改进的可口可乐字体、电冰箱、流线型“灰狗”长途汽车等。 德雷福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是他提出的。 除了以上提到这些与现代主义设计联系紧密的名字外,还有很多现代流派如荷兰风格派、美国功能主义、意大利轮廓、式样主义及流线型设计等。他们不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但现代主义正因为这些设计思潮和组织的出现而在二十世纪中叶走向繁荣。 所以说可以归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产品有很多啦,像什么瓦西里椅、红蓝椅、S型钢管椅、福特T型车也算啦~ :2: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没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

20世纪的艺术界有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它蛰伏着、潜行着,最后成了排山倒海之势,致使从古希腊到罗马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主义艺术荡然无存,而从事古典艺术的人们步履艰辛,飘泊栖迟。 英国画家查普曼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后现代绘画”,以别于后期印象派,当时的艺术家不会太离谱。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于1961年出版,他提出的后现代,和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家大体无关。他关注的是多元世界文化的地球村,而他的警世危言则开列得清清楚楚,他不仅不是后现代主义的教主,实际上他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所由产生的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前景黯淡,危机四伏,对西方现代文明,他所发现的病灶,比当时任何一个学者都敏锐。他以为西方文明的自杀过程正加速度前进,有十个方面沉疴已久,不能自拔1、原子战争。2、技术(如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范注)。3、空间开发。4、极端的消费主义(如目前的次贷危机――范注)。5、贪婪。6、人口过剩。7、污染。8、混乱,已超过人类所能承受。9、道德的裂隙技术权利与人类伦理准则的鸿沟(如今天世界不止一两处的克隆人的探究――范注)。1 O、自我中心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权利意志――范注)。 汤因比的理论被视为现代主义自杀论的滥觞。与他差不多同时,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对资本主义“怒其不争”的惋惜;而汤因比敲响的却是西方文明的丧钟,则有对资本主义“恨其不死”的愤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渊博和智慧,他们的代表人物确是小有智慧、大有狡狯的折腾者。杜桑在20世纪20年代的登场,成为

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启。也许他有些爱恶作剧,也许他不乏使用嘲弄手法的本领,于是在1 9 1 7年杜桑自一个商场购得的尿器,堂而皇之地引入美术馆,名之日“喷泉”,杜桑从而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鼻祖,当然在我们看来的不雅之举,西方评论家却煞有介事起来――现成物策略,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利器。评论家首先不是有要求于艺术家,而是要求观众,“不管它是什么,它必须有一个胃,能够消化橡皮、煤、铀、月亮和诗”(路易斯?辛普森语)。这真有市井泼皮牛二横不讲理的意味。或者提升一些讲是以形象的专政,深入心灵的专政。 杜桑的“喷泉”一词,意含猥亵,不用详批。而他这一“艺术创作”竟能成为一个艺术时代的象征,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其缘由。西方的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等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思想硕果,在杜桑之流看来,都是人类思维的赘疣,必除之而后快,人类所需只是随心所欲。杜桑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启蒙者,他告别了传统艺术所必须的视觉上的、心理上的、技巧上的严格要求,而且“喷泉”一作,与便溺有关,他竟然想起了庄子。因为庄子确曾有过“道”在瓦砾在便溺之说。杜桑当然不会理解庄子天地万物为齐一的高论,也不理解庄子“本道根真”的追逐,更不知道庄子对“操之则栗,舍之则悲”的鄙弃。以杜桑为代表的后现代派诸君距庄子的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的境界相距太远,或背道而驰。后现代艺术对古典主义的颠覆,实则是一种语言霸权的实现,而古典主义原来的地位,则本源于自身的美质,不是一种极端的排它性的霸权主义。 有意思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似乎对佛家的禅宗、老庄的言说情有独钟,以为与东方之智慧不谋而合,其实在误解基础上,他们的艺术实现,与佛、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都试图通过回避机器,甚至反对工业化来寻找新时代设计方法和风格,结果不仅没有挡住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且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仅如此,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都市设计和市内的建筑设计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不少设计师在正视显示的前提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

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和性质

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和性质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第七章"后现代主义写作"中,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性质是一个难点。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而又模糊的概念,欧美各国和我国学者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为了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把握其精神特质,我们有必要了解学术界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教材第124页提到:"理论界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艺术中均有充分的反应。"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西方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概念初探》一文中,哈桑认为,后现代主义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以界定的概念。它之所以难以界定,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概念不是按照传统的历史分期法而产生的一个外延比较确定的历史的概念,而是基于对现代社会变幻不定的本质的把握而提出的、本身包含着矛盾和冲突的概念。哈桑指出:"后现代主义能扩展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它只是一种艺术倾向,还是一种社会现象;甚或一种西方人文主义的变体?""简言之,我们能不能只理解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而不去考虑一个后现代社会……"(转引自《后现代主义》第16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下同) 我国学者王宁在其论文《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主潮》中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标志着当今西方文学的一个多元价值取向,它本身是一个远比现代主义文学更为复杂的混合体,它作为战后一场波及整个欧美的文艺思潮,其主要成就主要体现于文学和建筑这两个艺术门类中,其中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已经得到公认,而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则精芜并存。当今仍活跃在文坛的思潮流派有美国的黑色幽默、女奴主义文学、法国的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引自《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第7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综合教材及上述论著,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将"后现代主义"理解为二十世纪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而不是一种创作倾向,更不是一个文化运动。 二、"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特质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特质,教材第124页做了简要的概述:"理论界同时又认为它与盛行于20世纪的现代主义主潮不同,有人说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有人说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发展,是进入信息社会、新技术革命时代的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危机的产物。" 德国学者沃?威尔什在其论著《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中,深入探讨了"后现代"这一概念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并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及其在建筑、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并不像它的名称所暗示的以及流行的看法所误解的那样,是一种'反现代'的思潮。应当说,它的基本内容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作为科学和艺术的主要宗旨便已经存在,只不过当初它们大多停留在一种主张、宣言或构想之上,或仅仅是某一领域的特殊现象,而今天它已经开始全面而深入地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在这种意义上,后现代思维应当理解为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当然,在一些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也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它反对任何一体化的梦想,否定普遍适用的、万古不

后现代主义文学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 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②不再追求终极价值,一切传统意义上对崇高事物的信念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不值 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它们,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他们不愿意对重大社会、政治、道德、美学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而且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不再试图给世界意义 ③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消解 或平面化,它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 ④视世界为碎片,否定中心和结构的存在,还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 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以寻求,结构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难知究竟,人物的行为缺乏说得通的动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⑤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⑥写作原则和风格显现出两种十分不同的趋向,一是抛弃现代主义作家的艰深的文学 实验,从通俗文学、科幻小说、美国西部小说以及其他一些被看成是亚文学的体裁和作品中吸取养料,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间的鸿沟,另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并超越它 ⑦冷漠性 2.存在主义流派的 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代表: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 ①题材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神话的、虚构的,但不管怎样,它总表现出对人地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②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地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 ③抽出社会现象的历史性,对它们做架空的、抽象的、超历史的推论,他们还把人地自由绝对化,否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要受外部世界和客观规律性的支配与制约,这正是历史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反对宿命论,并不只是要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的绝境,还试图以自我选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住处一条出路 3.荒诞派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戏剧流派,它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喜剧形式荒诞化,代表:让·热奈《女仆》,尤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①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 ②它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 4.新小说 5年代形成于法国,并不具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它只是有一个松散的俱乐部式的文学团体,它的成员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小说和小说技巧的看法,激烈反传统,要彻底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全面革新小说艺术,心小说家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对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