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反应前后应分子数目已改变;D、丙是氟化氢,不是氧化物。故选C。

点睛∶对于金属来说,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对于非金属单质来说,同样是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

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4.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5.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答案】B

【解析】

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

6.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

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

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

7.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

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故选B。

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

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故选B。

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能微粒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阳离子,选项A错误;

B、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B错误;

C、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C正确;

D、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D错误。故选C。

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Z>X,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和Y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Z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位于第三周期,则Y和Mg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B.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答案】A

【解析】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可知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3种元素的微粒;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①为阴离子,②为原子,③④为阳离子;由此判断:

A、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图示可知②所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故A说法正确;

B、它们分别是四种不同元素的微粒,故B说法错误;

C、①核内有8个质子,原子序数为8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①为阴离子④为阳离子,故D说法错误.

1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详解】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故选B。1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每个原子在化学反应时通常易得到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②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金属元素;粒子③④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分子性质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1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 B.H— 1个氢分子 C.K— l个钾原子 D.Ca+2— 1个钙离子【答案】C

【解析】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B. H— 1个氢原子; C. 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17.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包含液氧,而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18.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原子变成离子时改变的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

C、微观粒子间总是存在间隔的,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仍存在间隔,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2007 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 ;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尔 (Mohr)法和佛尔哈德( Volhard )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 -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 a,则换算成 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宜选用 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指示剂变色范围 p H 苯胺黄 1. 3— 3. 2 甲基橙 3. 1— 4. 4 10甲基红 4 .4— 6. 2 9.7酚酞8. 0— 10.0 8硝胺11.0—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200标准溶液加入量 %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差吸光光度法与 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 ×10 -2, K a2 = 1 ×10 -6, K a3 = 1 ×10 -12。用 NaOH标准溶液滴 定时有 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 __________ 作指示剂。 6、 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 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摩尔吸光系数ε 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对称的反应是(A)。 A、Ce4++ Fe2+= Ce3++ Fe3+ B、 2 Fe 3+ + Sn 2+= 2 Fe2++ Sn 4+ C、I 2 + 2 S 2 32- = 2I - + S 4 62- O O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B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分析化学》试题(B) ) 1.膜电位的产生实质是离子的扩散和迁移的结果. 0.1mol·L-1的HCl溶液不能滴定0.1mol·L-1的NaAc溶液,是因为K ( HAc )= 1.8×10-5, 而cK b〈10-8。() 3. 佛尔哈德法测定Cl-1, 未加有机溶剂保护,则测定结果偏高。( ) 4. EDTA分子中有6个配位原子,故一个EDTA分子可以满足6个金属离子配位的需要。( ) 5.用台砰称取NaCl 1.5克,又用分析天平称取NaCl 0.1550克放于同一烧杯中应记为1.6克。( ) 6. 我们实验所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适合对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物质进行测定.。 ( ) 7. 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则滴定允许的PH值越高。 ( ) 8.分析测定中,若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好,则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 ). 9. 在滴定分析中,由于所使用的滴定管漏液,由此产生的是偶然误差。( ). 10.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 调节液面高度到标线时, 移液管口应浸在液面下。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 下列4次测定的结果为:27.37%、27.47%、27.43%、27.40%, 相对平均偏差(d r)= 。标准偏差(S)= 。 2.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用KMnO4测定过氧化氢含量时,应该注意的滴定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和。 3.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中, 所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其单色器的 的作用是___________,比色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光电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请写出NH4Ac水溶液的质子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碘量法主要的误差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为减小上 述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滴定时的速度可___________,溶液不需__________。6.配位滴定分析中,当样品中两种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判断能否准确滴定M离 子而N离子不干扰滴定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待测离子满足上述条件,就可以准确滴定M而N不干扰测定. 7.配位滴定中,由于_______的存在,使EDTA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8.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色配合物的浓度时,要使读数的相对误差最小,相应的吸光度是________,若使其读数相对误差符合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则透光率的读数范围是_____________。 9.定量分析中,为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多次平行测定所得一系列数据中,若有可疑值时,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决定是否舍弃。 10. 用碘量法测定铜的含量时,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常加入_______试剂,使CuI沉淀转化为不易吸附I2的________沉淀. 11.态分布规律反映出______________误差的分布特点. 12.用Ce+4标准溶液滴定Fe2+时,常加入H2SO4-H3PO4的混合酸,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0-20XX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Si 28 Cl 3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H2SiO3、H2S、CO2B.Cu(OH)2、CH3COOH、C2H5OH C.H2SO3、Ba(OH)2、BaSO4D.H2O、NH3·H2O、H3PO4 2.比较纯水在25℃和100℃的pH,前者与后者的关系 A.前者大B.前者小C.相等D.不能确定3.下列情况下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4.下列物质加入到氨水中,既能使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又能使溶液的pH降低的是 A.少量盐酸B.少量烧碱 C.少量NaCl固体D.少量NH4Cl固体 5.对于可逆反应:A2(g)+3B 2(g )2AB 3(g)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6.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c(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 D.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可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 7.某酸溶液,其c(H+)=0.1mol/L,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一定大于0.1mol/L B.一定小于0.1mol/L C.一定等于或小于0.1mol/L D.无法确定 8.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 B.50% C.25% D.5% 9.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盐酸,如大量喝水,则胃液的pH与所喝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10.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2气体和2mol Y2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 2(g)+2 Y2(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n mol X—X键断裂的同时2n mol Y—Y键断裂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X 2 、Y2、Z的浓度比为1:2:2 D.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与pH=3的醋酸反应比与pH=4的盐酸反应慢 B.c(H+)=10-3mol/L的强酸和c (OH-)=10-3mol/L的弱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pH相等,体积也相等的硝酸溶液和硫酸溶液,n(H+)也相等 D.中和10mL0.1mol/L氨水与中和100mL0.01mol/L氨水,所用同一浓度盐酸的体积不同 12.等量的盐酸分别用pH=11和pH=10的氨水中和,设消耗氨水的体积前者为V a,后者为V b,则V a、V b 关系正确的是 A. 10Vb<Va B. Vb=10Va C. Vb<10Va D. Vb>10Va 13.某次酸雨的分析数据如下:c (NH4+)=2×10-5mol/L、c(Cl-)=6×10-5mol/L、c (Na+)=1.9×10-5mol/L、 c (NO3-)=2.3×10-5mol/L、c (SO42-)=2.8×10-5mol/L,则此酸雨的pH约为 A. 3 B. 4 C. 5 D. 6 14.可逆反应:A2(?) + B2(?)2AB(?);ΔH=-QkJ/mol,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n(AB)的变化如下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B.AB为气体,A2、B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 C.AB为气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D.AB为固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15.有甲、乙、丙三瓶体积相等,浓度均为1 mol/L的HCl溶液,将甲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乙中加入 少量CH3COOK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丙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 滴定上述三种溶液,则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16.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 则m和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17.用水稀释0.1 mol/L的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 B.c(NH3?H2O)/ c(OH-) C. c(H+)与c(OH-)的乘积D.n (OH-) 18.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时,能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A.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 B.一倍的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和盐酸的量 C.减少一倍盐酸的用量且浓度加倍 D.增加一倍盐酸的用量且浓度减半 19.在一密闭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存在2NO + O22NO2(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 到平衡,再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温恒压时充入NO B.恒温恒容时充入O2 C.恒温恒压时充入N2D.恒温恒容时充入N2 20.为了更好表示溶液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概念,AG=lg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H+) c(OH-) pH pH pH pH v正 V逆

(完整版)高中化学推断题(经典)

无机推断题复习

?? ? ?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铵盐:O H NH NH 234 +↑?→?+碱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①? ??? ?? ???????????????????↑↑??→?↑???→??????↑↑??→?↑↑???→??????↑↑?? →?↑?? ?→?↑??→?22222222223 4 234 23 4 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②() () () ???????↑?→?↑?→?↑ ?→?++ + ------2323 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 9.物质组成的特殊配比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或1:1的特殊化合物有:Na 2O 、Na 2O 2类,H 2O 、H 2O 2类,CaC 2、C 2H 4、C 2H 2、C 6H 6类。 10.物质间的一些特殊转化关系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无机推断题的精髓,除了熟记一般的转化网络如“铝三角”、“铁三角”等外,还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转化关系,例如: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制镁、铝MgCl2Mg+Cl2↑;2Al2O34Al+3O2↑ 工业制玻璃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工业制硫酸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2SO2+O22SO3;SO3+H2O H2SO4 工业制粗硅SiO2+2C Si+2CO↑ 一、卤素 二、碳族元素 电解 电解 高温 高温 高温点燃 催化剂 △ 电解 高温 ①Cl2+H2O=HCl+HClO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③ 2Cl+2Ca(OH)=CaCl+Ca(ClO)+2H O ①2Fe2++Cl2=2Fe3++2Cl- ②2I-+Cl2=I2+2Cl- ③S2-+Cl2=S↓+2Cl- ④SO2+Cl2+2H2O=H2SO4+2HCl ⑤8NH3+3Cl2=N2+6NH4Cl HCl HClO (强氧化性) H+ Zn OH- NH3 CaCO H2 H2O NH4+ CO2 Cl- Ag+ MnO2 AgCl Cl2 C2H5OH C2H5Cl 取代 CH2=CH Cl 加成 CH AgNO3 Ca(OH)2 光 H+、CO2 电解 Na AgNO3 Cl2 (黄绿色 Ca(ClO)2 氧化性 KMnO4、电解 H2S、HBr、HI 还原性 化合物 金属①2Fe+3Cl2=2FeCl3 ②Cu+Cl2=CuCl2(生成高价) 非金 ①H2+Cl2=2HCl ② 自身 氧化 NaCl AgCl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 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 D、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2Cr2O7 B、KMnO4 C、As2O3 D、H2C2O4·2H2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B、[H+]= mol/L C、pH= D、420Kg 6、用mol·L-1HCl滴定mol·L-1NH3·H2O(PK b=的pH突跃范围为~,用mol·L-1HCl滴定 mol·L-1的某碱 (PK b=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3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 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1.用无水Na2CO3标定HCl溶液时,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Na2CO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2.标定EDTA时,若选用铬黑T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10 。若选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 5 。 3.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 4.50ml滴定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 ml,如果放出约20ml溶液时,记录数据为位有效数字。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 5.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中,在用Zn2+返滴定过量的EDTA后,加入过量的NH4F,使AlY-与F-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式为AlY-+6F-+2H+== AlF63-+H2Y2- 6.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右手拿移液管,左手拿吸耳球,溶液上升至标线以上,迅速用食指按紧上口。 7.在定量转移中,当溶液由烧杯沿玻璃棒转移主容量瓶内,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稍向上提。 二、选择(共10分每题1分) 1.用SO42-使Ba2+形成BaSO4沉淀时,加入适当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沉淀的更完全,这是利用何种效应?( E )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溶剂化效应; E.同离子效应. 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时选用下列哪种还原剂?( A ) A.二氯化锡; B.双氧水; C.铝; D.四氯化锡. 3.用下列哪一标准溶液滴定可以定量测定碘?(D ) A.Na2S; B.Na2SO3; C.Na2SO4; D.Na2S2O3. 4.用含有微量杂质的草酸标定高锰酸钾浓度时,得到的高锰酸钾的浓度将是产生什么结

2017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真题卷(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毎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蛋白质是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面包 B.米饭 C.牛肉 D.蔬菜 2、2016年11月,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该火箭主发动机中所用的液氧(O2)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有机物 3、11 7 N是常用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7”是指该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原子个数 4、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雪融山顶响流泉 C.吹尽狂沙始到金 D.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物质含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MgO C.H2O D.Na2O 6、小苏打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 A.Na2CO3 B.NaHCO3 C.Na2SO4 D.NaCl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2-+H+ 8、下列气体可用右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A.NO2 B.O2 C.SO2 D.NH3 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水 B.增加锌粒的量 C.用锌粉代替锌粒 D.升高反应温度 10、在含有大量H+、C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OH- B. CO32- C.Ag+ D.Mg 2+排水集气法 水

分析化学试卷11及答案

一、选择题( 共9题18分) 1. 2 分 在pH为的氨性溶液中, 已计算出Zn(NH3)=, Zn(OH)=, Y(H)=。则在此条件下lg K'(ZnY)为-------- ( ) [已知lg K(ZnY)=] (A) (B) (C) (D) 2. 2 分 每100 mL人体血浆中,平均含K+和Cl-365 mg。已知M(K+)= g/mol, M(Cl-) = g/mol。血浆的密度为g/mL。则血浆中K+和Cl-的浓度为---------------------( ) (A) ×10-1和mol/L (B) ×10-3和×10-1 mol/L (C) ×10-3和×10-1 mol/L (D) ×10-6和×10-4 mol/L 3. 2 分 欲配制pH=的缓冲溶液,最好选择-------------------------( ) (A) 一氯乙酸(p K a = (B) 氨水(p K b = (C) 六次甲基四胺(p K b = (D) 甲酸(p K a = 4. 2 分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BaCl2的纯度时, 先将Ba2+沉淀为Ba(IO3)2, 洗涤后溶解并酸化, 加入过量的KI, 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此处BaCl2与Na2S2O3的计量关系 [n(BaCl2):n(Na2S2O3)]为---------------------( ) (A) 1:2 (B) 1:3 (C) 1:6 (D) 1:12 5. 2 分

某病人吞服10g NH4Cl 1小时后, 他血液的pH = 。已知H2CO3的p K a1 = , p K a2= 。此时他血液中[HCO3-]/[H2CO3]之比为------------------------( ) (A) 1/10 (B) 10 (C) 1/2 (D) 2 6. 2 分 反应2A++ 3B4+→2A4++3B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 ) 7. 2 分 配制含锰mL的KMnO4溶液,需取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 ----------------------( ) [M r(KMnO4)=,A r(Mn)=] (A) (B) (C) (D) 8. 2 分 用铈量法测定铁时, 滴定至50% 时的电位是----------------( ) (A) V (B) V (C) V (D) V 9. 2 分 用50 mL滴定管滴定,终点时正好消耗20 mL滴定剂,正确的记录应为----() (A)20 mL (B)mL (C)mL (D) 二、填空题( 共12题27分) 1. 2 分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教学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e-20 Na-23 Mg-24 Al-27S -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35小题共70分)请统一在第II卷纸上作答。试题不用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选出各题中唯一的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气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2.下列气体无色无味的是 A.Cl2 B.SO2 C.NO2 D.O2 3.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OH溶液 B.Fe(OH)3胶体 C.盐酸 D.NaNO3溶液 4.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H2 B.CO2 C.NH3 D.NaOH 5.实验室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贴有的标识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玻璃 B.蒸馏水 C.漂白粉 D.空气 7.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 B.水落石出 C.滴水成冰 D.拔云见日 8.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35Cl和37Cl B.CH3CH2OH和CH3OCH3 C.O2和O3 D.H2O和H2O2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苏打—NaHCO3 B.胆矾—CuSO4 C.酒精—C2H5OH D.生石灰—Ca(OH)2 10.在含有大量K+、OH-、CO3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第1页(共8页)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 A.v(AB3)=mol/(L·min) B.v(B2)=mol/(L·min) C.v(A2)=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L·min)可推出v(A2)=mol/(L·min);B项由v(B2)=(L·min),可得v(A2)=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D错;由于A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

=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A .a 端上升,b 端下降 B .a 端下降,b 端上升 C .U 形管中液面无变化 D .无法判断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例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 从现代物质结构观点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都是不确切的、对于①.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又有质子和中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得到和失去电子;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可以裂变和聚变。对于②,由于元素存在同位素,它们在质量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至于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是很小的,它的直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它的体就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较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说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答案] (D ) [评述] 考查运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评价科学史中的道尔顿原子学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 本题还旨在提倡化学教学要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因为“史鉴使人明智”、“激励人们奋进、为科学献身”。 (理解、较容易) [例2] (1996年全国)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 +=N +4H (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 2+C -23O +H 2 O =2HCO -3 (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及应: ↓=++-+3223)(463OH Al O H AlO Al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 2+2OH —=3Cl -+ClO —+H 2O [解析] 首先根据离子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式(分子式、离子式),四个反应都正确,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氧气、二氧化碳、氯气用分子式,氢氧化铝、水是弱电解质也用分子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也符合。对于选项(C ),可以用离子电荷守恒判断,AI 3+与AlO -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物是电中性的Al (OH )3,因此反应中Al 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3,才能使反应前后离子电荷守恒。至于选项(D ),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Cl 2中的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3(3个0Cl 得3个电子转化为3个Cl —即3?→?+e Cl 30Cl —),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1(- +-?→?O Cl Cl e 10)。不符合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对于溶液中的 氧化还原反应,除了根据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实质与可能性,结合离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A)

《分析化学》A考试试卷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c1(mol/L) NH4 H2PO4 (2)c1(mol/L)NaAc+ c2(mol/L)H3BO3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透 射比。 3. 准确度用表示,精密度用表示。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则H2B的p K a1=,p K a2=。 5.已知EΦ(Fe3+/Fe2+)=0.68V,EΦ(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化学计量点电位为,电位突跃范围是。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 色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 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 8.滴定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 , 和。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 曲线称谓;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1.已知Zn(NH3)42+的各级累积形成常数logβ1—logβ4分别为2.3、4.6、7.0和9.0,则 它们的第四级形成常数logK4= 。 12. 分光光度法的基础是,其相对误差一般 为。此法适用于量组分的测定。

最新高二有机化学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有机化学基础测试题2 姓名 班级 考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在农业上常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来浸种,给种子消毒,该溶液中含有( ) A .甲醇 B .甲醛 C .甲酸 D .乙醇 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而且密度大于水的是( ) ① 苯 ② 硝基苯 ③ 溴苯 ④ 四氯化碳 ⑤ 溴乙烷 ⑥ 乙酸乙酯 A .①⑥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3.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是( ) ① 一氯甲烷 ② 二氯甲烷 ③ 甲醇 ④ 甲醛 ⑤ 甲酸 ⑥ 甲酸甲酯 A .①②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④ 4.结构简式是CH 2=CHCH 2CHO 的物质不能..发生( ) A .加成反应 B .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 .氧化反应 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2,2,3-三甲基丁烷 B .2-乙基戊烷 C .2-甲基-1-丁炔 D .2,2-甲基-1-丁烯 6.下列各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 .C 2H 4O B .C 3H 6 C .C 2H 3Br D .C 7.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而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 ) A .苯 B .甲苯 C .乙烯 D .丙炔 8.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Cl OH C --|| 结构)共有(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9.苯的同系物C 8H 10,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其中只能生成一种一溴 化物的是( ) A .C 2H 5 B .CH 3 CH 3 C .CH 3 CH 3 D . CH 3 CH 3 1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金属钠 B .浓H 2SO 4 C .无水CuSO 4 D .胆矾 1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明矾净化水 B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12.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液体中,质量不变..的是( ) A .盐酸 B .无水乙醇 C .冰醋酸 D .乙醛 13.结构简式为 CH 2Cl CH 2 CH C 2OH CH 2CHO 的有机物,不能.. 发生的反应是( ) A .消去反应 B .加成反应 C .酯化反应 D .银镜反应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作者:————————————————————————————————日期:

无机推断题复习 无机推断题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相关知识储备 解答无机推断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下面以“考纲”为核心,以教材出发,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对常考的热点知识作如下归纳: 一.颜色状态 状态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H2O、H2O2、C6H6 、C2H6O 、Br2、Hg、等

分析化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 共 9题 18分 ) 1. 2 分 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 已计算出αZn(NH3)=104.7, αZn(OH)=102.4, αY(H)=100.5。则在此条件下lg K'(ZnY)为-------- ( ) [已知 lg K(ZnY)=16.5] (A) 8.9 (B) 11.8 (C) 14.3 (D) 11.3 2. 2 分 每100 mL人体血浆中,平均含K+18.0mg和Cl-365 mg。已知M(K+)= 39.1 g/mol, M(Cl-) = 35.5 g/mol。血浆的密度为1.0 g/mL。则血浆中K+和Cl-的浓度为 ---------------------( ) (A) 1.80 ×10-1和3.65 mol/L (B) 7.04×10-3和1.30×10-1 mol/L (C) 4.60×10-3和1.03×10-1 mol/L (D) 4.60×10-6和1.03×10-4 mol/L 3. 2 分 欲配制pH=5.1的缓冲溶液,最好选择-------------------------( ) (A) 一氯乙酸(p K a = 2.86) (B) 氨水(p K b = 4.74) (C) 六次甲基四胺(p K b = 8.85) (D) 甲酸(p K a = 3.74) 4. 2 分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 BaCl2的纯度时, 先将 Ba2+沉淀为 Ba(IO3)2, 洗涤后溶解并酸化, 加入过量的 KI, 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此处BaCl2与Na2S2O3的计量关系 [n(BaCl2):n(Na2S2O3)]为---------------------( ) (A) 1:2 (B) 1:3 (C) 1:6 (D) 1:12 5. 2 分

(完整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完整版)

《原电池》练习题 选择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e-== Fe2+ 2.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pH一定或可能等于7的情况共有 ①pH=2盐酸和pH=12 NaOH溶液②pH=2醋酸和pH=12 NaOH溶液 ③pH=2盐酸和pH=12氨水④pH=2某酸和pH=12 NaOH溶液 ⑤pH=2盐酸和pH=12某碱溶液⑥pH=2硫酸和pH=12 NaOH溶液 ⑦pH=2盐酸和pH=12 Ba(OH) 2溶液⑧pH=2硫酸和pH=12 Ba(OH) 2 溶液 A.5种B.6种 C.7种 D.8种 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溶液,其pH依次为7、8、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X、HY、HZ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HY>HX B.HX是强酸,HY、HZ是弱酸,且HY的酸性强于HZ C.X-、Y-、Z-三种酸根均能水解,且水解程度Z->Y->X- D.三种盐溶液中X-、Y-、Z-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Z-)>c(Y-)>c(X-) 5.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 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p1>p2B.PCl5的分解率增大C.p1>p2D.Cl2的体积分数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