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应用论文汽车传感器的论文

合集下载

汽车传感器毕业论文

汽车传感器毕业论文

汽车传感器毕业论文汽车传感器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篇论文将探讨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历程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汽车制造商开始意识到传感器在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力。

最早应用的传感器是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氧气传感器,用于监测排放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以便调整燃油供给量。

随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相继应用于汽车中,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二、汽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1. 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是汽车传感器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传感器可以监测发动机温度、氧气含量、油压等参数,以便实时调整燃油供给量和点火时机,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

2.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传感器可以监测制动液位、制动片磨损程度等参数,以便提醒驾驶员及时更换制动片,保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3. 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传感器可以监测车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以便调整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同时,传感器还可以检测车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保证乘客的健康和安全。

4. 安全辅助系统安全辅助系统是近年来汽车传感器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

传感器可以监测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如距离、速度等,以便提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自动紧急制动、盲区监测等,提高行车安全性。

三、汽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和网络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传感器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

传感器将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决策,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

同时,传感器之间将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

2. 多功能化和集成化传感器的多功能化和集成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感器将不仅仅用于单一的应用领域,而是具备多种功能,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多个参数的监测。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例如,倒车雷达、盲区监测、车道偏离警示等功能,都是由传感器技术实现的。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情况,及时发出警示信息,提醒驾驶员注意周围的情况,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例如,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等功能,都是由传感器技术实现的。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动调整车速、方向等参数,让驾驶员更加轻松地驾驶汽车。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汽车的能效。

例如,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从而调整发动机的工作参数,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

此外,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汽车的智能化。

例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功能,都是由传感器技术实现的。

这些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语音、手势等行为,从而识别出驾驶员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总之,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基于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上的综合应用

基于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上的综合应用

基于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上的综合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汽车行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涵盖了车辆的安全、舒适和驾驶体验等方面。

本文将从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上的综合应用展开讨论。

一、智能传感器在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1. 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是汽车上最常见的一种智能传感器,它能够监测车辆的碰撞情况,并在发生碰撞时迅速将信息传输给车载系统。

这样一来,车载系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启动安全气囊、断开燃油供给等紧急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内的乘客。

在许多国家,碰撞传感器已经成为了汽车通过碰撞测试的标准配置。

制动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制动系统中,它能够监测制动片的厚度和磨损程度,及时反馈给车载系统。

通过监测制动片的磨损情况,车载系统可以提醒驾驶员及时更换制动片,避免因制动片磨损严重而导致的制动失灵等安全隐患。

随着智能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路况传感器已经越来越普及。

它可以监测车辆所处道路的路况,比如路面的平整度、湿滑程度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车载系统。

通过路况传感器,车载系统可以提前警示驾驶员避免路面湿滑等情况,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空调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温度和出风量。

这样一来,车辆内的乘客就能够始终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大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座椅传感器可以监测车辆内乘客的座椅情况,比如座椅的倾斜角度、位置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座椅的角度和位置。

通过座椅传感器,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座椅的角度和位置,进一步提高了车辆乘坐舒适性。

转向传感器能够监测驾驶员的转向力度和角度,从而实时控制车辆的转向系统。

通过转向传感器,车载系统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来调整车辆的转向角度和力度,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和驾驶体验。

在智能传感器的辅助下,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驾驶体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智能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

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状态,为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智能电动汽车中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GPS 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各自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优势,相互配合,为车辆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光来获取物体距离和形状信息的传感器。

它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长探测距离的特点,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地识别障碍物和道路标识。

在智能电动汽车中,激光雷达通常被安装在车顶或车头部位,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

然而,激光雷达的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量产车型中的广泛应用。

毫米波雷达则是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探测的传感器。

它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雨雪、雾等)正常工作,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

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测量车辆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和相对速度,为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提供支持。

与激光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的成本相对较低,但精度和分辨率略逊一筹。

摄像头是智能电动汽车中最常见的传感器之一。

它可以获取丰富的图像信息,包括道路标线、交通信号灯、行人、车辆等。

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摄像头能够识别各种交通标识和物体。

不过,摄像头在光线不足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其对距离的测量精度不如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超声波传感器主要用于短距离探测,如车辆的泊车辅助系统。

它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来测量障碍物的距离,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的优点。

但超声波传感器的探测范围较小,通常在数米以内。

惯性测量单元(IMU)用于测量车辆的加速度、角速度和姿态等信息。

它可以帮助车辆在没有 GPS 信号的情况下保持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同时也为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

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

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1 前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使用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但是,由于人们对现代汽车安全、舒适、环保、经济性、动力性及自动化程度等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得汽车必须能够实现对各部位进行精密的自动控制,而实现精密控制的第一信号源就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使用数量和技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

普通汽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只传感器,而高级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达200多只,这些传感器主要分布在汽车各大系统中。

汽车电子化越发达,智能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也就越大,因此,传感器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2 车用传感器的作用及性能要求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它可把物理量、电量和化学量等信息变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电信号,这种变换包括能量形式的变换,所以也称为换能器。

汽车传感器是安装于汽车上,用来感测行车过程中外在变化的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的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信号输给计算机,使汽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传感器的精度及可靠性对汽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一般说来,车用传感器性能主要有以下要求:(1)精度要求高对于车用传感器的精度要求1%或1%以下,要求在-40~+120°C 的范围内能长期工作,耐振动为150~2000Hz,耐冲击能达到从1m高处落在混凝土上而不引起精度的下降,并能抗电磁干扰、耐腐蚀。

(2)环境适应性强汽车的使用环境非常恶劣,有来自发动机产生的热、振动、汽油或柴油的蒸气,以及轮胎的污泥、飞溅的水花,可概括为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振动冲击等机械条件,电源、电磁干扰等电气条件,或简单地归纳为温度、湿度、振动等物理环境,过压电磁波等电气环境。

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

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范文

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1. 介绍本文将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环境中各种物理量的设备。

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保护、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首先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各种物理现象,如光电效应、热敏效应、压电效应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工作原理:2.1 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测量光的强度和特性。

当光照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时,光会激发光电元件内的电子,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可以得知光的强度和特性。

光电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安防和光通信等领域。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根据物质的热敏性质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和热电阻。

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电极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电势差,从而测量温度。

热电阻则根据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气象、工业过程控制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2.3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的大小。

它们通过将压力转化为力或位移,再测量这些参数来得知压力。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根据压力引起的电阻变化来测量压力。

压电传感器则利用压电效应,将压力转化为电荷来测量压力。

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4 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浓度。

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包括气敏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基于物质与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量气体浓度。

红外线传感器利用气体对红外线的吸收特性来测量气体浓度。

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工业过程控制和燃气检测等领域。

3. 传感器的应用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领域中传感器的应用示例:3.1 工业控制在工业控制中,传感器被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设备和物料的温度,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与发展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与发展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集成了大量高科技系统的智能化设备。

而传感器作为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与发展对汽车的性能、安全和舒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1. 发动机控制系统在现代汽车中,各种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中。

例如氧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它们可以监测和控制发动机燃料喷射、点火正时等参数,保证发动机的高效运转和低排放。

2. 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来监测车辆的姿态和转向,一旦检测到车辆出现侧滑或失控情况,系统就会通过制动力分配和动力调整等手段及时干预,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被应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它们能够实现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自动跟车等功能,提升了汽车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二、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随着汽车功能的不断扩展,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汽车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种类的传感器,如车内环境传感器、疲劳驾驶传感器等,以提升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互联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和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传感器将会与其他设备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更智能化、智能化的汽车功能。

3. 高精度传感器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传感器将会更加精准、稳定和可靠,以满足汽车对于高性能、高可靠的要求。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和发展势头将会持续增强,并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的不断进步将会带来更智能、更安全、更舒适的汽车,使人们的驾驶和出行更加便利和愉悦。

总结回顾通过本篇文章的全面介绍,我们了解了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从发动机控制系统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传感器在汽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将会呈现出多元化、互联化和高精度的发展趋势。

汽车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论文范文

汽车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论文范文

汽车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论文范文引言汽车传感器是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和测量汽车各种参数,可以提供给汽车控制单元(ECU)有关车辆性能、安全性和环境指标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汽车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1. 汽车传感器的分类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汽车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冷却液、排气气体、空气等的温度。

这些温度数据对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

1.2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被用来测量燃油压力、涡轮增压压力和轮胎气压等。

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确保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安全性。

1.3 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

这些速度数据可用于制动系统、车速控制系统和防抱死刹车系统等。

1.4 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被用于测量燃油、冷却液和刹车液等的液位。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车辆的燃油管理和维护。

1.5 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被用于测量汽车尾气中的氧气含量,以便控制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水平。

2. 汽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汽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

2.1 传感元件传感元件是汽车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根据不同的测量参数,可以采用不同的传感器技术,如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

2.2 信号处理电路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通常是微弱的模拟信号,需要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过滤和模数转换等处理,以适应汽车电子系统对信号的要求。

3. 汽车传感器的应用汽车传感器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发动机管理系统引擎控制单元(ECU)使用各种传感器来监测发动机的温度、压力、氧气含量等参数,并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燃料喷射、点火时机和进气量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

3.2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中的传感器可监测刹车液位、刹车片磨损程度和车速等参数,以确保刹车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中的传感器可检测车辆碰撞的冲击力和方向,从而触发安全气囊的膨胀和释放,以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传感器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耿庆华,宋弘,陈桂徐(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摘要:介绍了一种使用多传感器快速测量智能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方法,使机器人不仅具备语音识别功能,而且能实现智能避障。

本设计给出了相应的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可行,智能机器人工作稳定、可靠。

关键词:A/D转换;智能避障;红外测距传感器;语音识别..Abstract: A kind of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with Multi-Sensor in intelligent robot is introduced. The intelligent robot not onlyhave the function of speech recognition, but also can avoid obstacle intelligently .It is proved by experiment that the system works stablyand reliably.Key words: A/D convert ; Intelligent obstacle-avoidance ; Intrared distance measurment sensor ; Speech recognition中图分类号:TP242.6 文献标识码:B0 引言智能机器人内部装有微处器和传感器。

智能机器人在前进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取前方及两侧的信息,从而判断是否有障碍物及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进而执行相应的智能避障算法。

智能避障机器人在语音命令的控制下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并判断出它们的位置,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多传感器来完成实时检测及语音识别的方法。

..1 智能机器人硬件电路的设计在智能机器人中采用双CPU协同控制,最左边的单片机执行语音识别功能,另一片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并且经过逻辑判断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电机驱动装置使电机产生不同的转速,从而达到智能避障的效果。

双CPU的协同工作解决了以往单个单片机难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检测的难题,丰富了单片机的资源,语音识别的引入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

智能机器人的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红外测距模块原理图本设计采用台湾凌阳公司SPCE061A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外围由电机驱动装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单元、电源收稿日期:2010-04-20作者简介:耿庆华(198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控制理论及机器人技术。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2006ZD036)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2008ZR001,2007R008)文章编号:1001-9227(2010)05-0055-03单元和两个直流电机组成。

表1 D4052的真值表通过SPCE061A的I/O端口来控制CD4052,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通道;采用IOB2和IOB3控制CD4052的A0和A1,而IOA4作为检测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模拟输出电压信号,这样通过CD4052的通道切换,就可以利用较少的端口来完成多个模组的切换使用了,模拟电压信号经A/D转换并且把A/D转换值在上位机显示。

CD4052是多通道模拟选择开关,具体选择哪个通道,由输入的2位地址码A0、A1来决定。

其真值表见表1。

.. “/E”是禁止端,当“/E”=1时,各通道均被禁止。

另外,CD4052还有另外一个电源端口Vee,在电平位移时使用,在单组电源供电条件下,使CMOS电路所提供的数字信号能直接控制这种多路开关,并使这种多路开关可传输峰-峰值达15V的交流信号。

在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中使用了2对红外测距传感器GP2D12。

传感器1、4的方向分别垂直向右、向左,分别用于感知右方和左方的障碍物;传感器2、3垂直向前,用于感知前方障碍物[2]。

传感器的摆放位置如图2所示,GP2D12红外测距传感器的Vcc接+5伏电压,GND接地,Vo输出模拟电压信号;不同的电压值代表距障碍物的不同距离。

..2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原理与选用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CCD检测器以及相应的硬件电路构成了红外测距传感器,Sharp公司的CCD检测器可以检测到光点落在它上面的极小位移的变化,GP2D12正是利用55多传感器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耿庆华,等这个特性实现了利用几何的方式进行测距,如图3所示。

图2 传感器的摆放位置图3 三角测量原理红外发射管向障碍物发出一个已校准的聚焦红外光束,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反射光被滤镜采集,并投影到一个位置敏感器件PSD或CCD检测器上,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束被CCD检测器检测到以后,会获得一个偏移值L,根据三角关系,在知道了发射角a、偏移值L、中心距X,以及滤镜的焦距f以后,传感器到障碍物的距离就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计算出来了,D就是我们所要测量的距离.. [3]。

从图3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顶角为锐角极小的等腰三角形,底边只有2cm,而高却有10~80cm,所以,CCD检测器的灵敏度必须高,否则,微小的偏差,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GP2D12的供电电压为4.5~5.5伏,测量范围10~80cm,最大允许角度:大于40度;标准电流功耗:33~35mA;峰值功耗:约200mA;更新周期:25Hz/40ms;模拟输出噪声:小于200mV;GP2D12的输出为0.4伏~2.4伏的模拟信号,分别对应80cm~10cm,输出与距离成反比非线性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GP2D12的输出方式..语音识别模块的设计在本设计中为机器人加入了语音识别[1]功能,使智能机器人在人的语音命令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命令,人机交互功能更加友好,经测试,特定人的语音识别率达到了.. 98%,基本满足了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功能的需要。

语音识别模块仍采用凌阳单片机来实现,本设计中采用双凌阳单片机协同工作,如图1所示,一片用于语音识别,另一片用于控制与检测[6]。

语言识别模块将识别出的语音命令输出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不间断的对语语音识别模块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有不同的命令,就会执行相对应的命令。

在本设计中任选语音识别模块的单片机的A口中的5个端口作为输出口,在同一时间只允许有一个端口输出高电平,例如:定义IOA1、IOA2、IOA3、IOA4、IOA5分别代表了前进、倒车、左转、右转、停车等命令,当主人发出前进的命令时,单片机对其进行语音识别,识别前进的命令后,将IOA1置为高电平,其他端口为低电平,控制模块的单片机通过对IOA1、IOA2、IOA3、IOA4、IOA5端口电平的状态进行不间断检测,一旦检测到IOA1为高电平,即认为是前进的命令,完成对前进的命令的识别。

利用同样的办法可以完成对倒车、左转、右转、停车命令的识别,实现机器人的语音识别的功能。

..4 智能机器人软件单元的设计将SPCE061A的IOA4设置为悬浮输入,IOA4接CD4052的ZA端口,下面列出了部分子程序及主程序流程图,传感器的控制及A/D转换程序.. [8]如下:..volatile float AD[4]; //定义一个4维数组,存放A/D转换值..extern void Channel_Select(unsigned int ch); //通道选择..unsigned int ADC_Get(void){unsigned long ADC_Sum=0;unsigned int i;for(i=0;i<8;i++){while((*P_ADC_MUX_Ctrl&0x8000)==0); //等待A/D转换结束..ADC_Sum+=(*P_ADC_LINEIN_Data&0xffc0);} // 读取转换值..ADC_Sum = ADC_Sum/8; // ADC_Sum/8return ADC_Sum; //返回A/D转换的值。

..}多通道选择及控制子程序如下:Void Channel_Select(unsigned int ch){unsigned int uiTemp;ch=ch&0x0006;//因为本系统使用了IOB2和IOB3;uiTemp=*P_IOB_Buffer;//采用先读,再计数,再写的方式..uiTemp= uiTemp&0xfff9; //保证其他端口不变uiTemp= uiTemp|ch;*P_IOB_Data=uiTemp;}5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时,改变传感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分别设置为5cm、10cm、15cm、20cm、40cm、60cm、80cm、100cm,同时将上位机上显示的信号输出结果和数字返回值记录下来如表2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知:传感器输出电压的A/D转换值和智《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年第5期(总第151期)..能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成非线性的正比关系。

实验表明,将制作出的智能机器人放于某障碍物之前,智能机器人能够对障碍物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行走方向绕开障碍物。

图5表2结论通过对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利用Sharp公司的红外测距传感器GP2D12进行测距和实际行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单元能够实现在5~100cm之间的距离测量,且在10~80cm之间具有较高的精度,测距响应速度快,成本低廉,性能优越,能够满足智能机器人的测距要求。

本文创新点:利用两片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使它们协同工作,例如:当识别出前进的命令时,将执行语音识别命令的单片机IOA1置为高电平,使用算法[7]使执行控制与检测的另一单片机一检测到IOA1为高电平就会执行前进的命令,将智能避障算法.. [7]嵌入在前进的命令中,使智能机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检测,感知外界信息,主动绕开障碍物。

双凌阳单片机进行协同控制,大大丰富了单片机的资源,一片用于语音识别,而另一片用于检测障碍物,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较好的解决了一片单片机难以处理庞大的数据量以及控制系统实时性差的缺点。

选择适当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提高了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准确性,在控制程序中加入了机器人的前进、左转、右转、倒车控制函数,获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实验证明红外测距传感器单元能够满足智能避障机器人的测距要求。

参考文献..[1]薛钧义,张彦斌,虞鹤松等.凌阳十六位单片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2]吕强,王珂珂,王国胜.迷宫机器人中使用红外传感器测距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12):118-120.[3] 曹小松,唐鸿儒,杨炯.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距系统设计[J].专题研究,2009.[4]孟庆鑫,王晓东.机器人技术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段凤增.信号检测理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7]徐士良.常用算法程序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罗亚非.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