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口蹄疫一、概述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二、病原1.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
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
病毒内部为单链线状的正连RNA,无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2.血清学特性:★FMDV含有4种结构多肽(VP1~VP4)。
VP1、VP2和VP3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4则与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型表位的主要构基础,分离的VP1可诱生中和抗体,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制剂的重点。
★VP3的56位残基的Arg对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识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VP4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有关,完整的病毒粒子和空壳体有免疫原性,而壳微体没有,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后者缺少VP4。
VP1发挥免疫原性,可能需要VP4的存在。
FMDV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I型)、SAT2型(南非Ⅱ型)、SAT3型(南非Ⅲ型)、Asia1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
各型彼此无相互免疫关系。
3.培养特性:口蹄疫病毒能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培养内增殖,并产生致细胞病变(CPE)。
常用的有牛舌上皮细胞、牛甲状腺细胞、猪和羊胎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其中以犊牛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并能产生很高的病毒滴定,因此常用于病毒分离鉴定。
猪和仓鼠的传代细胞系,如PK15、BHK21和IB-RS-2等细胞也很敏感,常用于本病毒的增值。
培养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后者适用于疫苗生产。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病,它们都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正确识别和诊断这两种疾病,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利益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进行详细阐述。
一、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病因和症状1. 猪口蹄疫的病因和症状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了口蹄疫病毒的猪会出现高烧、口腔和蹄部的疼痛、腹泻、厌食、虚弱、鼻涕增多等症状。
患病猪的口蹄部会出现溃疡、疱疹和溃烂,甚至会出现脱蹄、跛行等现象。
口蹄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仅会导致猪只的死亡率增加,还会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2. 猪水泡病的病因和症状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了猪水泡病病毒的猪会出现高烧、食欲减退、虚弱、站不稳、呼吸急促、结膜炎等症状。
患病猪的口腔、舌头、喉咙、蹄部等部位会出现水泡、溃疡和出血等情况。
猪水泡病也会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症状的鉴别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在临床症状上有一些区别。
猪口蹄疫患病猪只的口蹄部出现的疱疹、溃疡和溃烂较为明显,患病猪只会出现跛行、脱蹄等情况;而猪水泡病患病猪只的口腔、舌头、喉咙等部位出现的水泡、溃疡和出血比较典型,患病猪只呼吸急促、站不稳等情况较为明显。
2. 实验室检测的鉴别通过实验室检测也可以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进行鉴别。
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PCR、ELISA等方法检测出来,猪水泡病病毒也可以通过PCR、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出来。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病原体,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1. 疫苗接种针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目前有相应的疫苗可以接种。
对于已知疫情较为普遍的地区或者养殖场,可以考虑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进行预防性的疫苗接种,以提高猪只对这两种疾病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和猪圈进行消毒,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途径。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家畜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包括牛、猪、羊、山羊等。
这种疾病对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对口蹄疫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口蹄疫的症状口蹄疫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热:患病动物体温升高,一般超过40℃。
2.病畜不食:患病动物食欲显著下降,甚至拒食。
3.极度虚弱:患病动物出现虚弱乏力的症状。
4.水泡和溃疡:患病动物黏膜出现水泡和溃疡,特别是在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
5.呼吸困难:患病动物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口蹄疫,因此治疗主要以支持性治疗为主。
以下是口蹄疫的治疗方案:1.隔离患病动物:将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患病动物的食物应该易于消化,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3.控制发热:对于发热的患病动物,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4.提供支持性治疗:口蹄疫会导致患病动物体力衰竭,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如提供营养补给、氧气治疗等。
5.预防二次感染:患病动物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二次感染,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6.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有多种亚型,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除了治疗口蹄疫,预防口蹄疫同样重要。
以下是预防口蹄疫的一些常见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环境应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2.牲畜检疫:引进新的牲畜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保其健康状况。
3.疫苗接种:定期为牲畜接种合适的口蹄疫疫苗,提高免疫力。
4.不携带病毒物质:禁止携带可能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物质,如肉类或动物产品。
5.隔离患病动物:发现有口蹄疫症状的动物,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口蹄疫病毒

五、防 制
• 自然感染或实验感染康复动物能产生坚强 免疫力,能抵抗同型强毒攻击,但不能抵 抗异型强毒攻击。免疫或康复母牛的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初生犊牛,便后者获得 被动免疫。由于口蹄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 各血清型间又无交叉免疫;同一血清型各亚 型间交叉免疫性也较弱,因此给本病的防 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回目录
在口蹄疫流行时必须特别注意个人防 护,非工作人员不许与病畜接触,防 止感染和散毒。
口蹄疫病毒
一、病毒特性
•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 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子 量 2.4 ~ 2.8-l×106d , 长 2.62um , 呈 细 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用。病 毒在胞浆内增殖。
• FMDV具有四种主要多肽,即VP1、VP2、 VP3、VP4。
• 病毒对酚类、酒精等消毒剂抵抗力较强, 但对碱类消毒剂极敏感。1~2%氢氧化钠 或 氢 氧 化 钾 、 30% 草 木 灰 、 4% 碳 酸 钠 、 1~2%甲醛可用于环境消毒。
三、致病性与免疫
•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动物, 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反肤发生水泡 和溃疡。 家畜中以牛最易感(易感性从大到 小依次为黄牛、耗牛、铺牛、水牛),其次 是猪,骆驼、绵羊、山羊易感性最低。犊牛 比成年牛易感,病死率也高。
• 在疾病流行时。有的毒株只选择性地感染牛 或猪。潜伏期短则2~5d,长则达2~3周;野 生动物中黄羊、鹿、腐、野猪、长颈鹿、野 牧瘤牛、野耗牛、驼羊、岩羚羊和象均可感 染,豚鼠。小鼠;仓鼠、兔、猫、犬、鸡、 鸭、鹅、珠鸡、火鸡、刺猬、黄鼠狼等可人 工感染。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和乳小鼠最易感。 人也可感染。马对本病有较强抵抗力。
口蹄疫防治措施

口蹄疫防治措施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有蹄类动物,包括猪、牛、羊等。
该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的体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存在较高的传染性和病毒稳定性,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制定有效的口蹄疫防治措施对于动物健康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口蹄疫临床表现口蹄疫主要表现为猪、牛、羊等被感染动物出现口中溃疡、蹄间溃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运动困难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导致动物死亡率提高,且该病毒可通过病死动物的体液进一步传播,引发更广泛的感染。
口蹄疫防治措施1. 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为了防止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从疫区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对进口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隔离;•定期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对进口动物产品进行消毒和检疫等。
2. 高标准的养殖管理养殖场应采取一系列高标准的养殖管理措施,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健全的养殖环境,包括清洁的养殖场、合理的通风和排水系统;•注意动物饮水卫生,定期清洗水源和饮水设施;•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场地;•定期巡视动物健康和观察动物行为异常情况等。
3. 口蹄疫疫苗接种口蹄疫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动物屠宰和处理如果发现有口蹄疫病例,应采取紧急的动物屠宰和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这些措施包括:•将感染动物隔离并进行集中屠宰;•按照规定进行屠宰和无害化处理;•加强环境消毒,清理养殖场地。
5. 落实防疫责任为了有效防控口蹄疫,养殖户、动物检疫部门和政府应共同落实防疫责任。
养殖户应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日常防护,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动物检疫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检疫工作,确保病毒不会通过动物和动物产品传播;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理。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它的名称取自于临床症状,即口腔、蹄间、乳房等部位出现特征性水疱、溃疡和角化。
该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禽畜经济损失,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口蹄疫的病原体属于A型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和C型口蹄疫病毒三个血清型。
其中,A型病毒是最为致病的,并分为不同亚型。
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昆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口蹄疫的潜伏期通常为2到14天,但也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初期,受感染的动物可能出现发烧、厌食、躁动、乳房肿胀等症状。
随后,他们的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可能出现水疱和溃疡。
这些溃疡可能破裂,导致角化和脱蹄,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和生产性能。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有很大影响,也对肉类供应链和相关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主要影响牛、羊和猪的健康,口蹄疫的爆发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扑杀措施,以遏制疾病传播。
此外,口蹄疫还给兽医保健和养殖场的管理带来挑战,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备受重视。
许多国家建立起口蹄疫的监测与报告体系,并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疫情。
这些措施包括动物强制隔离、动物运输受限、兽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加强兽医服务等。
此外,口蹄疫的疫苗研发也是预防和控制这一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尽管口蹄疫对农业和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应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防控成果。
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口蹄疫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共享疫苗和防控技术,促进了疾病的控制和传播的减少。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动物密度的增加,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口蹄疫疫情扩散。
总之,口蹄疫是一种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的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以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的水疱、溃疡和角化为特征,口蹄疫对养殖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口蹄疫的传播和损失。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6.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
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非疫区的猪,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
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
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
罕见. 因为口蹄疫病毒对胃酸敏感,所以人类通常不会通过食用
肉类感染口蹄疫病毒. 在英国,最後一次确认人类罹患口蹄疫是
在1967年。在欧洲大陆,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
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呕吐,口腔组织发生红
色溃疡腐烂(表面腐蚀性水疱),偶有皮肤小水疱。对于人类,值
得注意的是,该症状与另外一种病毒疾病的症状类似,那种疾病
至四个礼拜再注射第二剂,以提高抗体之产生,此免
疫抗体即可保护猪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7. 已注射疫苗之猪只,其猪肉可以安心食用吗?
“口蹄疫疫苗”是无毒的,打入猪只体内所产生
的免疫抗体则是安全的蛋质成分,来自免疫猪只的猪
肉经过加热烹调后,当然可以安心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述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糜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
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积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
成畜死亡率不高。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和粘膜感染、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传播。
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也能机械性传播而发病。
病猪和待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病猪的粪、尿、乳、呼出的气、唾液、污染的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饲养工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
牛、羊、猪、驼可互相传染,但也有牛羊感染而猪不感染;也有猪感染而牛羊不感染的情况。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春秋季多发,多在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节减缓。
发病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还有呈2~3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
(二)临症潜伏期短,高热(40~410C),食欲、精神不振。
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发红、发热、敏感,后在病猪的口腔、齿龈、舌面、鼻镜、乳房也可见米粒大的水泡或融合呈大水泡和糜烂斑。
水泡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以后变成粉红色。
水泡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
如无感染,1周左右结痂痊愈;有感染的糜烂、溃疡,严重时蹄壳脱落,常卧地,跛行。
多取良性经过,大猪很少死亡。
初生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突然死亡。
病死率可达60~80%。
在临床上与猪水庖病(病源为猪水疱病病毒)、猪水疱(病源为猪水疱性疹病毒)、猪水疱性口炎(病源为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猪痘(病源为猪痘病毒、痘苗病毒)难以区别。
(三)病理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溃疡、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也有烂斑和溃疡,小肠、大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弥漫性出血,心肌切面淡黄相间似虎纹,俗称“虎斑心”。
(四)防治预防:1. 平时注意加强检疫,严密监视疫情动态;2. 不从疫区进猪与其它易感动物的畜产品;病愈之后仍然带毒和排毒(尿排),一般可超过150天。
3.疫区与受威胁区域定期注射疫苗接种。
口蹄疫病毒共分七个血清型:A、C、O、南非一、二、三型(分别称为SAT1、SAT2、SAT3型)和亚洲Ι型。
每个型下面又分亚型,巳知有80个以上亚型。
我国的病毒型为A、C、O和亚洲Ι型。
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即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
无论猪、牛、羊、驼都是这七个血清型。
是甚么型引起的必需用该型苗才能起免疫作用。
所以注前要诊断清楚病毒类型。
但己病的不能打。
注普通苗时如发生过敏反应,要急时注射肾上腺素1ml进行抢救。
最好注多肽苗。
4.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增强畜群的抵抗力。
5.发现疫情后应及时上报疫请;瞒报要遭罚款。
6.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措施;病群销毁死尸(因该病为病毒所致,故无特效疗法,加之传染快,故国家要求一律捕杀)。
猪场的猪舍、用具、运输工具彻底消毒;本病毒对酸非常敏感,当pH为5.0时,1秒中即可灭活90%,在PH5.5时则要1分钟才可杀灭90%,故可用醋精蒸气消毒空气。
对碱亦十分敏感。
畜舍常用2%氢氧化钠或2%氢氧化钾、4%碳酸钠、1~2%甲醛液、30%草木灰、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5%的次氯酸钠、5%氨水、0.1%的灭菌净溶液等均是良好的消毒剂,均可用来消毒。
病毒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可保持传染性在数周至数月之久。
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以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高温和阳光直射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在直射阳光下,1小时能够杀死。
350C要2天。
在使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糟渣喂猪、或用保健液喂猪的养殖户中,口蹄疫发生率非常少,甚至在周围有口蹄疫情的情况下也极少发生,这也是因为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乳酸所导致的对口蹄疫病毒的抑制现象。
新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时可以存活12小时,以后随着发酵产酸而消灭,在酸奶中的病毒则迅速杀灭。
食盐对本病毒无杀灭作用,所以在腌肉中仍然存在病毒;在肉品中于10~12℃经24小时、或在4~8℃经24~48小时,由于肉品自然发酵产生乳酸使PH下降到5.3~5.7时,则可杀灭其中的口蹄疫病毒,这也是喂大量活力99发酵饲料无口蹄疫病毒病的原因之一;但骨髓和淋巴结不易产酸,故位于其内的病毒常不被杀灭,成为废弃物中很危险的传染来源。
其它如来苏几、酒精、石炭酸、乙醚都不行。
7.对疫区内健康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己病的不能接种)。
治疗:1.对发病猪要加强饲养与护理:主要是加强营养,煮点猪喜欢吃的如绿豆稀粥,麦麸稀粥米汤等食物,要注意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
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暖和。
因大猪死亡率低,有可能好过来,但必需对其它未病猪打疫苗,否则后果严重。
妊娠母猪打苗时,可能引起流产,同时可出现其它过敏反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1ml),但也应打,否则更危险。
如泌乳母猪得了病,对乳猪可通过奶获得免疫,乳猪当时不能打苗,患病母猪更不能打,只要泌乳母猪活下来,乳猪不会有大问题,等断奶后再给断奶仔猪打苗,因活下来的母猪会继续从尿中排毒,传染仔猪。
2.对水疱破后的猪,对破溃面用0.1%高锰酸钾或2%硼酸、或2%明矾水洗净,再涂1%紫药水或5%碘甘油(5%碘酊和等量甘油制成)3.蹄部破溃的用0.1%高锰酸钾或2%硼酸、或3%煤酚皂溶液清洗干净,再涂1%紫药水或青霉素软膏。
除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那、如葡萄糖盐水等。
4.对病猪可注射口蹄疫病猪痊愈后4周的血清或全血,新生仔猪每头2~3ml,每日1次,连用2-3天,预防和治疗效果均很好。
5.大猪用黄连30g,黄柏30g,黄芩45g,蒲公英60g 地丁50g 板蓝根50g 大青叶100g,以上药为一剂,一天量。
用6碗水煎至3碗,分3次灌服。
小猪酌减。
6.注射口蹄康(防治动物口蹄疫):该药主要含鱼腥草注射液。
7.给仔猪肌注干扰素:从第一针开始,分别间隔1、2、3、4、5天最后第六针同时肌注疫苗。
有人试过多次, 效果不错。
或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250斤体重/瓶)+特福(转移因子,500斤体重/瓶)。
第一天打一针,第三天再打一针。
8.为防止合并感染,可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
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本身对口蹄疫病毒无任何作用,只起到防止再发生别的感染病。
抗菌素有阿普拉霉素、头孢噻呋、羟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甲磺酸培氟沙星等。
对症高烧的治疗药物有地塞米松、安乃近(猪肌内注射1~3g)等。
(五)猪口蹄疫疫苗:为了预防牲畜口蹄疫病的发生,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使用疫苗进行防疫注射.在1995年之前,使用的以普通五号苗为主,1995年之后逐步被高效苗、多肽苗所代替。
众所周知,普通型口蹄疫疫苗和高效苗,在注射后可以引起猪只发烧、休克,采食明显减少甚至废绝,持续时间达12~48h,若用于免疫怀孕母猪,还可导致母猪高达2%的流产,对猪只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据试验:1三组疫苗在注射后体温都有所升高,但程度不同,普通苗组明显升高,高效苗组次之,多肽苗组略有升高;据试验中观察到在食欲方面:多肽苗组猪只注苗后采食正常,普通苗组注射后24小时基本上不采食,高效苗组注后24h猪只采食减少约1/4,之后回复正常。
2.普通苗和高效苗在首免及二免后抗体水平上升得慢,而多肽苗组在首免后抗体水平已经升到较高水平,就这点来说值得在生产中应用。
3.从第1次注苗后30天时间里,多肽苗组日增重比普通苗组提高了12.96%,比高效苗组提高4.27%,差异显著(P<0.05);从第一次注苗后90d时间里.多肽苗组日增重比普通苗组提高了3.59%,比高效苗组提高0.02%。
当猪只天龄越小时注射不同疫苗时的应激反应对猪的生长影响较大,所以在小猪阶段疫苗应尽可能地选择用同一品种中副作用少而且效果好的疫苗,而多肽苗正符合了这些要求。
4多肽苗组(合成肽疫苗)、普通苗组、高效苗组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56、2.67、2.76,多肽苗组比普通苗组及高效苗组分别提高了5.96%和4.12%,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日均增重分别为777.1lg、748.78g、733.89g,多肽苗组比普通苗组及高效苗组分别提高了5.89%和3.78%。
整个试验期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多肽苗组比普通苗及高效苗组每一个头猪分别多增重3.89kg和2.55kg,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5. 多肽苗对猪只进行免疫,不但免疫效果好、免疫应激比高效苗和普通苗都少,而且在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方面比高效苗和普通苗好。
在本次试验结束后,试验场母猪以统一同时免疫的方式进行过多肽苗的免疫注射,没有发生过因免疫注射导致的母猪流产,而使用其它口蹄疫疫苗时会出现0.1%~1%的流产。
因此,口蹄疫作为我国强制免疫的疾病,从以上方面因素考虑,多肽苗值得在生产中选用。
(六)注射普通疫苗应注意1. 普通口蹄疫疫苗的特性: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
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
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2.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口蹄疫苗宜耳后肌肉注射,2-4周龄猪应使用2.5厘米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3.口蹄疫疫苗的用量:猪使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
另有BEI(二乙烯亚脂)灭活油佐剂苗,也可使用。
其它型,根据说明书使用。
4.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对有病,瘦弱,临产(10-15天)或吃奶的,不足月龄的牲畜不予注射,待病畜康复,母猪产后或乳猪断奶后再按规程补注。
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⑵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均,瓶口消毒后再启封。
启封后的疫苗最好当天用完,未用完的要用蜡封闭针孔贮存2~8℃处,可第二天用,第二天用不完的疫苗不可再用,以免发生失效或引起牲畜不良反应。
⑶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要一畜一个针头。
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⑷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要过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
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
⑸注射疫苗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如出现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畜体僵直或休克,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