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1)
常见的动物病毒.doc

常见的动物病毒一、口蹄疫病毒1、群体:口蹄疫病毒是牛、猪等动物口蹄疫的病原体,人类偶能感染2、防制:由于病毒高度的传染性,防制措施必须非常严密。
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牲畜,一旦发病,立刻样封锁现场,焚毁病畜,周边地区畜群紧急免疫接种疫苗,建立免疫防护带二、狂犬病病毒1、群体:引起人和各种混血动物的狂犬病,感染的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几乎都难免死亡2、防制:目前各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大致为几个方面1)、扑杀狂犬病患畜、对家养犬猫定期免疫接种、检疫控制输入犬、捕杀流浪犬,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和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三、痘病毒1、群体:各种动物的痘病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2、防制:主要采用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良好四、猪瘟病毒1、猪瘟病毒只侵害猪,使之发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2、防制: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疫苗,得到广泛应用五、犬瘟热病毒1、群体:是引起犬瘟热的病原体,本病是犬、水貂及其他皮毛动物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2、防制:检疫、卫生及免疫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六、兔出血症病毒1、简介:是兔出血行败血症的病原体,一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2、防制: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外,用组织灭活疫苗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七、新城疫病毒1、简介:能是鸡和火鸡发生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2、防制:新城疫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防制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卫生、消毒、检疫和免疫等八、禽流感病毒1、简介:能使家禽发生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2、防制:预防措施包括国际、国内及局部养殖场3个不同水平国内是防制病毒传入及蔓延;养殖场还应侧重防止病毒有野禽传给家禽,要有隔离措施阻挡野禽。
九、马立克氏病病毒1、简介:引起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体2、防制:搞好育雏室的卫生消毒工作,防止早期感染,同时做好1日龄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加强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1、简介:是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2、防制: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十一、鸭瘟病毒1、简介:可使鸭发生鸭瘟,偶尔也能使鹅发病2、防制:病愈鸭和人工免疫鸭均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另外,免疫母鸭可以将免疫力通过鸭蛋传给小鸭,形成天然被动免疫十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1、简介:是马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体2、防制:接种免疫。
口蹄疫(1)

拒绝强免者承担法律责任
• 拒绝免疫将受到何种处罚? 对于拒绝和阻碍强制免疫工作的,将由所
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执法人员依法当场做 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改正的, 由县(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代作处理,处理 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执法,尚 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违法行为人进行 15天以下拘留,并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病死率
成年猪低,仔猪 高
水疱的部位
蹄部多,口腔少
猪唇皮内 +
牛舌皮内 + 动 物 马舌皮内 -
接 绵羊舌皮内 + 种 豚鼠足踵 +
2日龄小鼠 腹腔或 皮下
9日小鼠腹 腔或皮 下
抗酸试验
+ + 对pH5.0敏感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病毒 猪 流行性 一般不死
蹄部多,口腔少 + -
+
对pH5.0耐受
猪水疱疹 猪水疱疹病毒 猪 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一般不死
每个血清型包含若干个亚型,各个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 叉免疫性。
FMDV在流行过程中及经过免疫的动物体均容易发生变 异,出现新的血清型;现已知的有80多个亚型,每年还 有新亚型不断出现。我国主要流行A、O和亚洲Ⅰ型
病毒的这种易变特性,给本病的检疫、防疫带来很大的 困难。
3、病毒含量
FMDV在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 其发热期血液中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泪、 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 无论养犬是否“个人爱好”,“狂犬病 强制免疫”都是公共安全问题 ;
• 国家规定的四个强制免疫病种没有“狂 犬病强制免疫”,但国家并不禁止地方 财政为涉及公共安全的“狂犬病强制免 疫”付费。
口蹄疫病毒

五、防 制
• 自然感染或实验感染康复动物能产生坚强 免疫力,能抵抗同型强毒攻击,但不能抵 抗异型强毒攻击。免疫或康复母牛的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初生犊牛,便后者获得 被动免疫。由于口蹄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 各血清型间又无交叉免疫;同一血清型各亚 型间交叉免疫性也较弱,因此给本病的防 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回目录
在口蹄疫流行时必须特别注意个人防 护,非工作人员不许与病畜接触,防 止感染和散毒。
口蹄疫病毒
一、病毒特性
•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 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子 量 2.4 ~ 2.8-l×106d , 长 2.62um , 呈 细 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用。病 毒在胞浆内增殖。
• FMDV具有四种主要多肽,即VP1、VP2、 VP3、VP4。
• 病毒对酚类、酒精等消毒剂抵抗力较强, 但对碱类消毒剂极敏感。1~2%氢氧化钠 或 氢 氧 化 钾 、 30% 草 木 灰 、 4% 碳 酸 钠 、 1~2%甲醛可用于环境消毒。
三、致病性与免疫
•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动物, 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反肤发生水泡 和溃疡。 家畜中以牛最易感(易感性从大到 小依次为黄牛、耗牛、铺牛、水牛),其次 是猪,骆驼、绵羊、山羊易感性最低。犊牛 比成年牛易感,病死率也高。
• 在疾病流行时。有的毒株只选择性地感染牛 或猪。潜伏期短则2~5d,长则达2~3周;野 生动物中黄羊、鹿、腐、野猪、长颈鹿、野 牧瘤牛、野耗牛、驼羊、岩羚羊和象均可感 染,豚鼠。小鼠;仓鼠、兔、猫、犬、鸡、 鸭、鹅、珠鸡、火鸡、刺猬、黄鼠狼等可人 工感染。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和乳小鼠最易感。 人也可感染。马对本病有较强抵抗力。
什么是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FMD)是口蹄疫病毒(Foot-and-m。
utli disease virus,FMDV)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播速度极快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主要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的一类传染病。
感染动物多达30余种,主要危害对象是黄牛、奶牛、耗牛、水牛、猪、真羊、绵羊和驯鹿。
据 FAO牲畜健康年报,近余年来,亚、非、拉美和欧洲大陆仍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及流行本病。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和消灭,因此,国际兽疫局(OIE) 直把本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
FMD具有国际重要性,为防止FMDV 或新的型及亚型毒株传染人,各国对进出口贸易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限制,将本病列为主要检疫对象,严加防范。
口蹄疫病毒ppt课件

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动物通常会出现发热、口腔和蹄部溃疡、跛行等症状。在严重 情况下,病毒可能导致心肌炎和肺炎等并发症。
传播方式与媒介
传播方式
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动物之间的接触或人 与感染动物的接触。此外,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传播媒介
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尿液和粪便,是口蹄 疫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此外,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也可能 成为传播途径。
了很大的困难。对病毒交叉感染的研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03
国际合作
口蹄疫病毒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解决。国际合作可以
促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配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发展前景与展望
新技术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断方法、疫苗和治疗药物将被不 断开发出来,为口蹄疫病毒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器等。
疫苗研制
多种疫苗已经被研制用于口蹄疫 病毒的预防,包括灭活疫苗、减
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01
病毒变异
口蹄疫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这给病毒的防控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病毒变异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
02
交叉感染
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牛、猪、羊等,这给防控工作带来
发现与命名
发现
口蹄疫病毒最早于1893年在南非的 奥兰治自由州被 为“奥兰治自由州病”,后来简称为 “口蹄疫”。
地理分布与传播
地理分布
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在包括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 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
传播途径
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动物之间的接触和人与动物的接触。空气 中的飞沫也可能传播口蹄疫病毒,这使得该疾病更容易在密集的动物饲养场和 集市上传播。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口蹄疫

致病机理
1、第一期水疱:口蹄疫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 细胞内繁殖,使上皮细胞逐渐肿大,变圆,发生水疱性变性和坏死,以 后于细胞间隙出现浆液性渗出,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小水疱,称为原发 性水疱或第一期水疱(一般在1-5天) 2、第二期水疱:当机体的抵抗力不足以抗御病毒的致病力时,则 病毒由原发性水疱进入血液而扩播全身,引起病畜血病,从而又引起病 畜体温升高,食欲减损和呼吸,脉搏加快等症状(一般3-5天)。这时 除病畜的唾液、尿、粪便、乳汁、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存有大量病 毒外,病毒还定位于口粘膜、蹄部、瘤胃和乳房等部位的粘膜及皮肤的 上皮细胞内继续增殖,使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和溶解,形成大小不等的 空腔,后者互相融合,便形成继发性水疱或第二期水疱。 3、继发性水疱发生于人工感染后48h ,继发性水疱破裂后,则于 口腔粘膜、舌、皮肤和蹄部形成糜烂和溃疡病灶,此时患畜表现大量流 涎和采食困难,并常发出鼓舌音,蹄部病变可致跛行 。
新华网东京5月28日电 为了防止宫崎县口蹄疫进一步蔓延, 日本参议院28日上午通过了《口蹄疫对策特别措施法》。该法将 于6月1日经内阁决议后宣布实施。 《口蹄疫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国家 和县可强制宰杀家畜,农家的损失由政府全额补偿,掩埋被宰杀 家畜的用地由国家和县负责提供,在发生口蹄疫的区域,对汽车 等可强制消毒。
蹄叉蹄踵部水泡破溃形成烂斑
蹄部烂斑,蹄匣将脱落
蹄叉蹄踵部溃疡,蹄壳开始脱落
鼻拱、鼻镜部水泡溃疡和结痂
舌表面溃疡
四蹄水泡破溃
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 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 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 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 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 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猪口蹄疫的原因

猪口蹄疫的原因生猪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猪口蹄疫的原因1.1 生猪个体因素1.1.1 猪的疾病因素猪感染了某些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如猪瘟、蓝耳病、寄生虫病等。
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是侵袭、损害生猪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导致免疫机能障碍。
1.1.2 猪品种个体的差异和生理状态生猪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生猪品种来源不同,免疫应答也有差异。
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
有的猪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1.3 猪的生理状态注射接种前应详细询问了解生猪病史,认真观察生猪健康情况,进行临床健康检查。
如果忽视这一点,随意注射,将会导致体弱猪及处于潜伏期的发病猪死亡。
如果种母猪长时间未免疫注射过口蹄疫疫苗,则感染口蹄疫病毒带毒后,会使经胎盘感染的仔猪成为持续感染者。
生猪机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猪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减弱猪的免疫能力,使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从而降低猪的抗体水平。
1.2 饲养和管理方面的因素1.2.1 环境因素高温、寒冷、阴雨、温差过大、过度潮湿、噪音、异常的响动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存在等是一种环境的应激,会造成生猪的免疫失败。
1.2.2 营养因素饲料中蛋白质等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营养的缺乏特别是维生素E缺乏会引起免疫抑制。
1.2.3 管理因素猪密度过大、混群、通风不良、粪便不及时清理等,都可形成应激反应。
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圈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源微生物。
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1.2.4 免疫程序不合理猪场或农户饲养的猪没有根据当地口蹄疫病流行的规律和本场实际,以及疫苗注射后抗体的消长规律,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蹄疫病毒简介
口蹄疫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 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 清型。每个类型内又有多个亚型,目前共有65个亚型。 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 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口蹄疫病毒耐热 性差,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口蹄疫防治
二、消毒 消毒是日常预防工作的重点,选择口蹄疫敏感消毒
剂,在多发季节要每天利用消毒剂进行1 次消毒,其他 时间段一个星期消毒1-2 次。消毒范围包括猪场大门、 猪圈门口、猪蹄等,最好在猪圈门口设置消毒池,便于 消毒。有条件的猪场可以使用雾化消毒,用醋精熏蒸雾 化消毒
口蹄疫防治
三、治疗 口蹄疫一旦发生就很难治疗,国家的政策是不予以
1、干扰素 +转移因子 分别肌注
口蹄疫防治
2、板蓝根+头孢肌注 3、氧氟沙星+黄芪多糖肌注 4、饲喂中可加阿莫西林,黄芪多糖粉末拌料 5、也可将痊愈畜的全血注射入病畜等
微生物学诊断
(一)病料采集
▪ 可采集水泡皮或水泡液,最好用注射器在水泡破 溃前抽取水泡液,立即加入等量细胞维持液中混 匀,低温保存备用。同时剪取水泡皮,置50%甘油 磷酸盐缓冲液中,低温保存备用。
病理切片
鼻镜边缘水泡
蹄叉部水泡破溃,蹄冠部水肿
猪乳房上的水疱
虎斑心
▪ 羊 潜伏期一周左有,病状与牛大致相同,但感染率 较牛低,山羊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膜炎,水疱发 生于硬腭和舌面,羔羊有时有出血性胃肠炎,常因心 肌炎而死亡。
牛口蹄疫
左:舌粘膜溃疡
右:齿龈出血、溃疡
牛口蹄疫
6、交叉保护试验 以待检病料接种牛或豚鼠等动物, 待其发病痊愈后再用已知各血清型病毒分别攻毒, 根据保护情况,鉴定毒型。也可用乳鼠进行交叉保 护试验,取乳鼠分别注射各型标准血清,6-24h后待 检病料攻毒,根据保护结果判定毒型。
此外,IFA、ELISA、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等也 已用于本病毒的检测。
4、对流免疫电泳 本法可检测抗原或抗体, 其敏感性比琼扩试验高8~16倍,且所需时 间短,还可用于鉴别口蹄疫和猪水泡病。
5、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用各型标准抗血清的 IgG敏红细胞与被检病料悬液的上清液(加热 灭活)作用,如被检抗原在1:6-1:48或更高出 现"++"以上血凝,即判为阳性。本法特异性 强,且简易快速,可用于鉴别口蹄疫和猪水 泡病,还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以检测恢复 期和康复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3Q!!!!
蹄 叉 水 疱 、 破 溃
牛乳房上的水疱
公共卫生
▪
感染主要是由于饮食病乳奶脂,或通过
挤奶、处理病畜而接触感染,创伤也可感染。
▪ 人患病后,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唇、齿酿相颊 部粘膜潮红,发生水疱,舌边咽部、手足、也发 生水疱。有的病人表现头痛,晕眩,四肢和背部 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痛,吞咽困难,腹 循环扰乱和高度虚弱等症状。
治疗。一般情况是发现疫情立即上报,实行严密的隔离 、治疗、封闭、消毒,限期消灭疫情。但是一些养殖户 会由于无法承担经济损失,会选择不会上报,进行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时,口腔烂的要用冰 硼散或碘甘油涂擦。蹄部和乳房的患病部位可用消毒药 水洗净后再涂擦龙胆紫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撒布火段石 膏和锅底灰混合的细末。 用药时可采取:
隐性感染(silen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 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 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口蹄疫病毒简介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属于小 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有七个血清型,各 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FMDV基因组RNA全长约8.5kb ,依次为5’UTR、ORF和3’UTR组成,其中5’UTR 长约1300bp,含有VPg二级结构、poly(C)区段和内 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等;ORF约6.5kb,由L基因、P1结构 蛋白基因、P2和P3非结构蛋白基因以及其始密码子和终 止密码子组成。病毒外壳为对称的20面体。
口蹄疫防治
一、疫苗 疫苗接种是特异性预防FMD的可靠和有效手段,安
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地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FMD的 先决条件。
目前的疫苗种类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可饲疫苗、合 成肽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农科院畜牧所、浙江农 科院病毒所和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所,经过18年潜心攻 关,已成功研制出抗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抗猪O型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 FMDV)
13中兽 刘思同 詹梅
,
口蹄疫简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 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易感动物主要是牛、羊等偶蹄动物 。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洲均有发生,造 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为A类疾病 。偶尔感染人,主要发生在与患畜密切接触的人员,多 为隐性感染。
(二)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常用豚鼠、乳小白鼠、乳兔等, 3~5天小鼠20~30小时死亡。 2.细胞培养
(三)血清学试验 1、补体结合试验 本法可确定病毒血清型。
2、中和试验 本法主要用于检测病畜和康复动物 血清中抗体,也可用已知抗血清鉴定病毒,可用 乳鼠或细胞进行。
3、琼扩试验 本法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测抗 体,可确定血清型。
症状
▪ 猪 潜伏期1一2天,病猪以蹄部疱为主要特征,主要 症状是跛行。病初体温升高至40一41℃,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废绝。口粘膜(包括舌、唇、齿龈)形成小 水疤或糜烂。蹄冠、蹄叉、蹄锺等部出现局部发红, 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 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 染,一周左有痊愈。
小RNA病毒科是由于能感染人、牛、猪等的肠道而得名。 UTR(Untranslated Regions)即非翻译区,是信使RNA(mRNA)分子两 端的非编码片段。
一、病毒特性
▪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 子量2.4~2.8-l×106d,长2.62um,呈细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 用。病毒在胞浆内增殖。
血清型
有7个主型 每一个主型又有若干亚型 我国仅见A、O、和亚洲1型
C型 非洲Ⅰ型 非洲Ⅱ型 非洲Ⅲ型
各主型之间不能 相互免疫,但流 行特点及症状等 基本相同
A型 O型 亚洲Ⅰ型
口蹄疫传播途径
口蹄疫传染途径多、速度快。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动 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空气、灰尘、病畜的水 疱、唾液、乳汁、粪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 ,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褥草以及接触过病畜的人员的衣 物传播。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 -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牛、羊、猪等高易感动物,感 染发病率几乎为100%。一般来说,成年动物患口蹄疫 的死亡率在5%-20%之间,幼畜的死亡率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