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海波主任医师辨治中风病经验

合集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治疗方法1. 处方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尺泽(手太阴肺经)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操作方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石学敏教授,世界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继承、发展、弘扬以针灸为主的中国传统医学,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获198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成果奖、199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中医针灸界唯一一项国家级奖项,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发布时间:2022-07-26T06:35:05.8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龙海容[导读]龙海容(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500)近几年来,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使得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风更是成为仅次于肿瘤的致死性疾病。

大多数人印象里的中风就是嘴歪眼斜,四肢活动不协调,其实不然,那么中风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情况能导致中风?中风恢复期怎么进行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中风”其实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西医称为“脑卒中”,是一类急性的脑血管疾病的统称,通俗的来讲就是我们所说的脑血管意外,中风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四率”,即高残疾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费用率。

其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四肢麻木甚至突然晕倒,发病较急但不是毫无征兆,中风一般和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的弹性减弱,血管压力变大了,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出血性中风;当血液凝块形成血栓,氧气不能通过血管进入大脑,就会发生休克,进而缺血性中风导致脑梗死。

除此之外,以下情况也会导致中风的发生:(1)长期的吸烟和酗酒;(2)肥胖和超重;(3)相关心脏疾病;(4)久坐或缺少运动;(5)饮食结构不合理,高油高盐高糖;同时,中风也与性别和年龄有关,一般来说,男性的中风发病率要比女性高。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中样硬化程度也随之增加,年龄越大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于中风,重者短期内会有生命危险,情况较轻者也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治疗才能慢慢恢复。

大约有75%的患者会出现致残的情况。

并且患者相关的功能性障碍可能会一直存在。

发生中风的三个月内是恢复神经功能的黄金时期,因此除了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外,中医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

中风患者极易出现肢体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这导致日常自理能力下降,中医康复护理虽然无法根治中风所有的后遗症,但是也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同样也降低了患者的家庭负担,在中风患者的恢复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楚海波主任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楚海波主任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楚海波主任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马达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7(9)16
【摘要】目的:总结楚海波主任医师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

方法:跟随楚主任临床诊疗,对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结果:采用面瘫扶正丸结合针灸及西药治疗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楚海波主任医师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治疗上多采用祛风化痰,益气补血,活血通络;且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63-65)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痰;瘀;虚
【作者】马达
【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12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艾灸关元、百会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J], 李梅;袁军;宓丽颖;王耀民
2.温通针法配合微调手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J], 王芬;邱连利;师宁宁
3.针刺配合牵正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J], 郭雪刚
4.覃耀真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J], 廖秋丽;覃耀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中风怎么办,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好

脑中风怎么办,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好

脑中风怎么办,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1-06T15:55:32.217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11期作者:邓业斌[导读] 当下在中国平均不到一百人就会有一名脑中风患者,整体而言该病的男性患者略微高于女性患者,但是大致上还是相差不大,从地域上来看,北边要略微高于南方一点,城市中的患者要略微高于农村的患者。

邓业斌泸州市纳溪区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300当下在中国平均不到一百人就会有一名脑中风患者,整体而言该病的男性患者略微高于女性患者,但是大致上还是相差不大,从地域上来看,北边要略微高于南方一点,城市中的患者要略微高于农村的患者。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覆盖全国的疾病,一般来说这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不过近些年脑中风的发病平均年龄一再趋向年轻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向前,近年来的脑中风的发病率也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脑中风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内死亡率超过3.5%,三个月内的死亡率接近百分之十,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若是没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几乎就直接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另外即便就是脑中风患者痊愈了,一年内的复发概率仍然接近五分之一,若是时间线拉长到五年,那么这个数字会变成三分之一。

其实治疗脑中风的相关手段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效果也相差不大,不过脑中风恢复是个比较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如果没有好好的处理,那么造成一些恶劣影响的概率就会非常大,那对于脑中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时期该怎么使用哪些治疗手段以促进恢复,降低意外情况呢?1.什么是脑中风要知道如何选取治疗脑中风的措施,那么首先得了解脑中风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很多人对于脑中风或多或少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了解并不完善,也无法帮助我们选择如何预防脑中风。

脑中风,又称为脑卒中,一般医学界将脑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缺血性脑中风,一类是出血性脑中风,大部分的患者都属于缺血性脑中猝,在所有的脑卒中患者中约占八成,在缺血性脑中风中一般又分为三类,(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al disability),这一种脑中风相对而言,其临床症状是较为轻微的,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一小部分的神经功能出现了缺失,在持续时长大于一天我们将其认定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脑中风,一般这种患者会在3周之内自行缓慢恢复;(2)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这种脑中风一般是处于脑中风的发展阶段,需要及时的送医治疗,在发病之后患者的脑缺血情况会随着时间持续发展变重,在一段时间内,最短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患者的病情就会发展到顶峰,最长也不会超过两天,所以若是送医不及时一般会造成患者致残或者死亡,对于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只要送医及时,后期恢复阶段的治疗较为良好,基本上可以完全康复;(3)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这类型的脑中风与常规的脑中风完全不同,其脑部的缺血症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在患者出现临床情况后,一小时内乃至几分钟内就可以发展至峰值,是急剧威胁性,同时也是造成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治疗中风后遗症,国医大师熊继柏常用这些方(脑梗死,地黄饮子,涤痰汤,重用石菖蒲)

治疗中风后遗症,国医大师熊继柏常用这些方(脑梗死,地黄饮子,涤痰汤,重用石菖蒲)

治疗中风后遗症,国医大师熊继柏常用这些方(脑梗死,地黄饮子,涤痰汤,重用石菖蒲)小编导读中风,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健康杀手,不仅发病突然,常导致多种后遗症,而且康复困难大,非常影响患者后续的生活质量。

面对这样难缠的病魔,中医应当如何应对?效果如何?看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通过两则中风治案,告诉我们治疗中风的宝贵经验。

病例1刘某,男,68岁,长沙市人。

初诊(2005-11-13):家属诉其于2003年中风,几次住院治疗,效不显,经熟人介绍,前来就诊。

现症:神志欠清,舌謇语涩,口中多痰涎,双腿行走无力,时遗尿。

舌苔白滑,脉细滑。

辨证:中风之喑痱。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通络。

主方:地黄饮子合导痰汤。

熟地10g,山茱萸15g,茯苓15g,五味子6g,石菖蒲30g,炙远志10g,石斛10g,肉苁蓉20g,巴戟天15g,陈皮10g,法半夏15g,枳实10g,胆南星6g,甘草6g,制白附子6g,野天麻20g,全蝎6g,地龙10g。

10剂,水煎服。

另:鲜竹沥5盒,早、晚各服1支。

二诊(2005-11-25):家属诉其神志已清,言语较前清晰,双腿行走较有力,仍遗尿。

舌苔白滑,脉细滑。

拟原方加味再进15剂。

熟地10g,山茱萸20g,茯苓10g,麦冬15g,五味子6g,石菖蒲20g,炙远志15g,石斛10g,肉苁蓉30g,巴戟天20g,黑附片6g,陈皮10g,法半夏15g,枳实8g,胆星6g,甘草6g,炒鹿筋10g,小海马10g。

15剂,水煎服。

三诊(2005-12-11):家属诉其言语清晰,双腿行走有力,遗尿已大减,舌苔薄白滑,脉细滑。

拟原方再进15剂。

四诊(2005-12-28):家属诉其说话清晰,行走有力,遗尿已止,舌苔薄白,脉仍细滑。

拟原方再进20剂,善后收功。

熟地10g,山茱萸15g,茯苓10g,麦冬15g,五味子6g,石菖蒲20g,炙远志15g,石斛10g,肉苁蓉20g,巴戟天15g,黑附片6g,陈皮10g,法半夏10g,枳实8g,胆南星6g,甘草6g,炒鹿筋10g。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60例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60例
经验体会 Jn y niu 《 国 学 新 第9 ig a t i 中 医 创 》 卷第2期( 第27 21 ̄9 h 7 总 3期)0 g 2
醒脑 开窍"针刺法治疗 中风病吞咽障碍6 例 O
司书凯①
【 摘要 】 目的 : 观察 “ 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疗 效。 醒 方法 : 1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 组 6 将 2 O例,在 中风病常规处理
腧穴位置、进针深度、针刺 方向、施 术手法、施 术时 间、针 刺效应及针刺最佳 间隔时间。
吞咽、 迷走神经彼此临近, 有共同的起始核 , 常同时受损 ,
幅度 ; 高频率捻转 补法 ,即捻转 幅度小于 9 。; 0 捻转频 率为
表现为声音嘶哑、吞 咽困难 、饮水 呛咳及咽反射 消失,称延
的冠 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等疾病 以胸痛为主症时,可参
3次 / ; 他受体阻止 剂美托洛尔 1. m ,2次 / 醛 固酮 e 倍 l 25 g d; 受体拮抗 剂螺内酯 2 ,1 ,。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 0mg 次 d
加用 自拟 中药汤剂 益气 生脉 汤 口服 。益气 生脉 汤药物组 成 : 炙甘草 1 ,党参 2 ,桂枝 1 ,麦冬 2 ,生地 1 ,炒 0g 0 g 0g 4g 5 g 枣仁 3 ,阿胶 1 ( 0 g 0 烊化 ) g ,当归 1 , 5g 川芎 1 ,丹参 3 , 5 g 0g
考 胸痹进 行辨 证论治 ] 。主要 病机 为气滞血瘀 ,情 志所伤, 气机郁结 ,气滞 日 久,血流不 畅,则脉 络瘀滞 ; 或久病人络,
气滞血瘀 ,心脉瘀 阻,均可发 为胸痹。2 0 0 9年 5 - 0 2年 月 21
5 月笔者采 用自拟益气生 脉汤治疗胸痹 6 0例,收到满意的疗 效 ,并与常规西医治疗患者 6 0例进行对比,现将临床资料 报

中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

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1.1.1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脑血通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脑血通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脑血通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楚海波;牛琦云;董华丽;廉全荣;苏永立;李虹;赵俐黎;李明;李菡;赵高峰;郭三强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01(21)3
【摘要】采用脑血通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 ,并与服用脑血康口服液的对照组相比较 ,临床观察表明 :脑血通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的神经功能改善以及降低血脂、血压、血糖、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具有显著疗效 ,有效率达 93 4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总页数】2页(P25-26)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脑血通口服液;脑血康口服液;维脑路通;比较
【作者】楚海波;牛琦云;董华丽;廉全荣;苏永立;李虹;赵俐黎;李明;李菡;赵高峰;郭三强
【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
【相关文献】
1.血脑欣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J], 娜孜古丽·斯依提
2.凉血通瘀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研究 [J], 金妙文;周仲瑛;樊蓥;吴勉华;周学平;王志英;汪红
3.血脑欣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J], 李宝玲;赵福润;赵晓霞
4.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J], 谢道珍;项宝玉;孙怡;王岚芬;阎小平;刘建勋;赵建军;姜建鹏
5.脑血疏通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J], 郑强;顼宝玉;黄世敬;谢道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 a t Obet eT u Abt c] r jc v :osmmai cdmi ep r neadieso h ioT ahri et amet f t k . to s i r eaae c x ei c n da f uHa ece t et n o r e z e C b nh r s o Me d : h
C C 中医 临床研究 2 1 JM 0 1年第 3 第 2 卷 4期
3 讨 论
.O . 17
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 进冲 西药联 用 治疗糖 尿病 皮肤 痰痒 I床 观察 明 . 苏 中医药 , 0 , 1 钱 } 缶 江 2 23 0 2
( ) 83 5 : -0 2
参考本病辨证论 治。 11急性期 ( . 发病两周 以内)
11 应 急 措 施 .. 1
脑梗死 急性期较少 出现神识 昏蒙等严重并发症 ,只有大面
积 梗 死 或 脑 干 梗 死 时 ,才 会 出 现 ,应 积 极 治疗 。痰 湿 蒙 塞 清 窍
其对 中风病 的治疗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临证之时辨证用药 ,不
结果 :楚主任提 出整体 综合 、重个体化 、分期施治的治疗原则和早 防早治 ,防治结合 的治疗 中风学术思想。结论 :楚海波主任 医
师 临床辨治 中风 病的经验 和学术思想,可为 当前 中医学术经验 的继承和研 究起一 定的借鉴作用 。
【 键 词 】 名 医经 验 ; 中风 病 ; 辨 证1-22 ) R 110 0 修 0 11 .2
楚 海 波 主 任 医师 辨 治 中风 病 经 验
Ex e in e o p re c f CHU— i o i e t g sr k Hab t a i to e n r n
马 达
( 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
big u h h rp r cpe snh s e itga, l e i otne o n ii a,h rp y s g) nd te aae ctikn r p te teay Pi ils( tei ne rl pa mp r c n i vd l teay b t e,a h cdmi hn ig n n y z c a d u a (rv ninadt a et ner tg dcmbn rv ninadt amet i ra n f t k . o cuinT eep r n ea d pe et n et n a ys ea o iepeet et n)nTet t o e C nls :h x e e c o rm i l a n o n r me o s r o i n
本 次研 究中,我们对糖尿病皮肤瘙痒 患者采用 了中医治疗 方法 ,无论是消渴止瘁方 ,还是中药外洗方 ,均是从 中医的角 度进行 防风清湿 ,疏风止痒 ,养血祛风,以达到养血润肤之功 效 。临床研究表 明,中药 内服加外用可 以显 著的改善 患者 的瘙 痒症状 ,并且 患者本 身的血糖水平 降的更低 ,临床疗效 显著 ,
郑州,4 0 5 ) 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8 0( 0 1 40 0 -3 6 47 6 2 1 )2 —1 70
中 图分类号 :R2 52 5.
【 摘
要 】 目的: 总结楚海波主任 医师临床 论治 中风病的学术经验 及思想。 方法: 随楚 主任 临床 , 跟 观察其辨治 中风病经验 。
r sac e e r h.
【 y r s F mo s o tr x ei c ;t k ; t mia o f ra n a e ndf rnit no m tms n g s Ke wo d 】 a u co’ e p r n eS o e Dee n t no e t t s d i ee t i f y p o ds n d S e r r i t me b o ao s a i
a a e c t ik n fCh i o T a h r i r ai g sr k a r v d o d r f r n ef r h u r n i e e a a e c ih r i g a d c d mi n i g o u Hab e c e n te t to e c n p o i e a g o e e e c o e c re tCh n s c d mi n e i n h n t t n
楚海波主任 医师乃 中原名 医,酷爱 中医 ,殚 嗜经典,精勤 不倦 ,尤重实践 。现任郑 州市 中医院主任 医师,硕士研究生导 师 。楚师从医三十余年 ,理论研 究建树 颇丰 ,临床实践常获奇
效 , 多 疑 难 杂 症 多应 手 而 愈 , 以脑 血 管 系 统 疾 病 更 为 见 长 。 很 尤
f l w p Ch i o T a h r n ci ia , b e v e e p r n eo h i o T a h ri r ame t fs o eRe u t : u Hab e c e o l u u Ha b e c e l c l o s r et x e e c fC u Hab e c e te t n k . s l Ch i o T a h r o i n h i n o t r s
仅 可 降 低 中风 患 者 的死 亡 率 、致残 率和 复 发 率 ,而 且 能 明显 提 高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延 长 病 人 的生 存 期 ,减 少 各 种 并 发 症 。我
者可灌服苏合香 丸,每次 1 ,1h 次鼻饲 ;痰热 内闭清窍者 丸 21 可灌服 安宫牛黄 丸,每次 1丸,1h 次鼻饲 ;或给予醒脑静注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