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失控_探因与防治_王玉明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与市场失灵的纠正

公共政策与市场失灵的纠正

公共政策与市场失灵的纠正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机制。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自身的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市场无法实现公正和有效的资源分配。

公共政策的出现旨在纠正市场失灵,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与市场失灵的关系,以及纠正市场失灵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有多种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等。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交易中,卖方和买方往往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交易中的某一方获得不正当优势,从而扭曲市场的竞争机制,进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和低效。

其次,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者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机制无法内部化外部性的成本或收益,私人行为往往无法引导到社会最优结果,使资源配置失衡。

最后,公共产品的存在也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和定价。

这意味着私人提供的数量无法满足社会的总需求,导致资源分配失调。

二、公共政策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出现旨在纠正市场失灵,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机制,调整资源分配,改善市场失灵的情况。

公共政策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政策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纠正市场失灵。

政府可以直接提供或补贴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

2. 规范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法律、监管手段等方式,公共政策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市场中的欺诈、不当垄断等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3. 资源再分配:公共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调整资源分配,减轻贫富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

4. 纠正外部性:公共政策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设立环境保护标准等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考虑外部成本,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纠正市场失灵的方式纠正市场失灵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市场失灵的类型和背景。

政策执行失控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政策执行失控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政策执行失控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王宝成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政策执行失控主要呈现为敷衍执行、附加执行、损缺执行、异化执行、照搬执行和拒不执行这六种表现形式.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主体素质的缺陷是导致政策执行失控的直接原因;政策执行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政策执行失控的根本原因;政策执行资源的缺乏是导致政策执行失控的间接原因.
【总页数】2页(P220-221)
【作者】王宝成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失控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J], 唐礼武
2.中国群众体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J], 刘秋燕;范春晶
3.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失控分析 [J], 张晶
4.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J], 赵静
5.农村金融政策执行异化的表现及对策分析——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视角[J], 姚韦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及其治理——以煤矿安全生产政策为例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及其治理——以煤矿安全生产政策为例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及其治理——以煤矿安全生产政策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和方式,它涉及到社会利益的分配、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实施政策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在执行过程中,一些问题容易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

异化指的是执行者将政策初始的意图和目的,变成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和工具。

异化会导致政策的失效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及其治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研究以煤矿安全生产政策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现象,寻找引起其异化的原因,并探究其治理对策,为政策执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1.研究问题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讨:(1) 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现象?其表现形式有哪些?(2) 煤矿安全生产政策的执行存在何种异化现象?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等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现象进行理论阐释和分析。

(2) 案例分析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政策的执行,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其存在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

(3) 实证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采集第一手资料,了解煤矿企业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和原因。

三、研究内容及进度安排1.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引言:包括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问题等方面的说明。

(2) 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现象及其表现形式进行理论阐释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揭示公共政策执行的原理和机制。

(3) 煤矿安全生产政策的执行存在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采用案例分析法,剖析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执行存在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的政府利益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的政府利益分析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的政府利益分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20050701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的政府利益分析作者:王庆波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1.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 19902.赵锡斌.费显政政府利益及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2002(01)3.密尔功利主义 19974.胡象明利益相关性原理对分析政府经济政策行为的方法论意义[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 1999(12)5.卢梭.何兆武社会契约论 19956.张庆东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 2000(06)7.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9858.苏宏章利益论 19919.Stuart S Nagel & Marian Neef 199310.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 199911.Randall B Ripley Policy Analysis in Political Science 200112.Edward Quade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 199213.陈振明政策科学 1998wrence C Walters Putting More Public in Policy Analysis 200215.黄小勇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败"理论述评[期刊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2)16.王浦幼政治学基础 199517.李春成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 ——行政伦理学的视角[期刊论文]-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18.Ann Majchezak Methodsfor Policy Research 199619.张小明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 2001(03)20.胡琴论政府利益与其冲突治理 2002(10)21.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 200022.欧文·E·休斯.彭和平.金竹青公共管理导论 20012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 199624.赵锡彬.费显政政府利益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1999(02)25.王玉明公共政策失控:探因与防治 1999(04)26.祝灵君.聂进公共性与自利性:一种政府分析视角的再思考[期刊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2(2)27.袁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 199828.李对.玉莉市场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论 1998(01)29.周志忍政府行为规范化与公共政策[期刊论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1(4)30.杨超"公共性"视野中政府行为的市场化及其限度[期刊论文]-探索 2003(2)31.W B Thompson Policy making through thick and thin:Thick description as a methodology for communications and democracy 200232.宗景才理顺政府利益关系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1996(06)33.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 1997。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重 地 损 害 l 共 政 策 的 严 肃 性 、 威 性 和 公 共 利 益 。5 『公 权 ()
望 式公 共政 策执行 。 指在 公共 政 策执 行过 程 中 , 是 执 行 者 总 是 被 动 地 观 望 . 等 新 政 策 出 台 , 观 望 J 面 的 或 或 - 态 度 . 取 一种 “ 拖 ” 方 式 , 拖 的 就 拖 , 在 不 能 采 软 的 能 实 拖 的 只 能 勉 强 执 行 6照 搬 式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 指 在 公 () 是
好 的政 府 与 公 众 之 间 的 互 动 机 制
三 、 共 政 策 执 行 偏 差 的 矫 正 措 施 公 1 力 大 公 共 政 策 的 宣 传 力 度 . 确 保 对 政 策 实 质 的 -Ⅱ
地 区的利 益或 个人 利益 。 如 : 些 地方 官 员为 提 高政 例 有 绩 , 忽 视 了 社 会 的 长 远 利 益 和 社 会 回应 性 . 过 分 追 求

二 、 共 政 策 执 行 偏 差 产 生 的 原 因 公 l 共 政 策 宣 传 力 度 不 够 .导 致 政 策 目标 群 体 对 公 政 策 实 质 认 识 错 位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的 首 要 环 节 是 要 做
个 严 峻 的 考 验 。3公 共 政 策 合 法 性 与 合 理 性 缺 失 。 () 政
策 执 行 过 程 中 被 换 上 与 现 行 公 共 政 策 表 面 l一 致 而 事 :
特 点 是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与 公 共 政 策 目标 不 一 致 。 美 国 公 共 行 政 学 者 艾 利 森 指 f : 在 达 到 政 府 目标 的 过 程 中 , I “ j 方 案 确 定 的 功 能 只 占 1 % 而 其 余 9 % 取 决 于 有 效 的 0 0 执 行 ”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对 于 政 策 能 否 达 到 预 期 目标 具 有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高玉贵
【期刊名称】《行政与法》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处于关键环节,对于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大公共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对公共政策实质的认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认知程度,确保公共政策"利益超脱";提高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强化公共政策的预测性;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有序推进;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高玉贵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中牟451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0
【相关文献】
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J], 罗敏静
2.浅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J], 张永
3.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策略研究 [J], 张蕊
4.浅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J], 张岩岩
5.浅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J], 张岩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题库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题库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题库第 1页共 144 页《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 1(填空题、选择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二、选择题 1、 C2 、D3、C4、A5、B6、B7、A8、D9、B10、D《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 2(填空题、选择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3、结构及功能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5、“人力资本”6、需求和供给预测7、政务官、事务官8、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9、公务员制度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二、选择题 1、C2、A3、ABD4、ABCD5、A6、C7、C8、C9、B10、D《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 3(填空题、选择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数据,信息接收者2、欧洲3、知情权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第 2页共 144 页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二、选择题 1、A2、B3、C4、D5、C6、B7、D8、C9、B10、C《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 4(填空题、选择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二、选择题1、B2、B3、D4、D5、C6、C7、A8、A9、A10、D《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和政府行为的理论,政府失灵说是其核心内容。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政策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扩张、寻租,其解决对策包括法制化建设、加强竞争和监督、约束税收和支出等内容。

尽管公共选择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政府失灵说仍对今天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法制化建设和对公务员的激励。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对策;启示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

邓肯?布莱克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布坎南曾表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学者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个人在参与市场活动和政治活动时,是以同样的价值尺度行动的,在这一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的决策过程是与经济市场类似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

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

人们在经济市场上通过货币交换私人产品,在政治市场上通过选票交换公共产品。

经济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员。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认为政治市场存在三级结构,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在政策执行市场上,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学刊》1999 年第 4 期
社会纵横
3 、中国政策执行控制力削弱 。从我国公共政策执 行失控的情况看 , 主要是中央宏观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 失控 ,失控的发源地在地方政府执行机关 。中央是国家 宏观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因而是最高和最有权威的政策 施控主体 , 其施控力和权威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有效 执行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 , 中央的权威 受到冲击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被削弱 , 这是宏观公共 政策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 , 我国经 济体制和政治体 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是重建中央与地方 关系 , 具体做法是中央向地方放权 。在放权过程中 , 放 哪些权 ?放多少权 ?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出现 了放权过度的现 象 , 加上地方夸大 其特殊性和地方利 益 , 向中央要权 , 与中央讨价还价 。随着地方自主权的 扩大和地方财力的过度膨胀 ,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越来 越低 , 结果使中央说话不算数或不完全算数 , 中央政策 难落实 。由于放权缺乏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 , 随着地方 权力的扩张 , 地方主义迅速滋长 , 一度走向难以驾驭的 程度 ,严重阻碍了中央宏观政策在地方的执行 。各地方 大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 在经济上大搞“诸侯经济” , 重复建设 , 人为设置经济栏栅 ;在政治上表现为本位主 义 ,无政府主义 ,地方与中央博弈对策 。总之 , 在中央对 地方控制力削弱的情况下 ,中央政策在地方政府执行起 来就大打折扣 。

公 共政策失控在我国 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 度地出 现过 。八十年代改革以来 , 在这个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现 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显得尤为 突出和严重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政策敷衍 。公共政策执行者在执行中只做表面 应付 , 并未采取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 在组织 、人员 、资 金等方面没有真正到位 。只制订象征性的执行措施 ,或 执行起来虎头蛇尾 、前紧后松 、敷衍塞责 ,使严肃的政令 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一纸空文 。如八十年代末 , 中央三令五申党政机关与经济实体脱钩 ,许多地方和部 门明脱暗不脱 , 照样利用党政机关的权力 、关系渠道及 内部信息为公司谋取种种便利 。
DO I :10.13977/j .cnki .lnxk.1999.04.007
社会纵横
公 共 政 策 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 失 控

因 与王

防明

政策执行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然而 , 政策 执行是一个与政策制定同样艰难的过程 ,是一项极为复 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偏离政策目标 的政策 失控 。公共政策是 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 历史时 期为达 到一定目标而制定 的具有普遍权威性的 行动方 案和准则 ,公共政策失控必然会引起经济 、政治 、社会生 活的无序和混乱 。在社会转型时期 , 探析公共政策失控 的原因 和探寻反失控的对 策对执行党和国家的 重大战 略 、方针 、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
责任 。 公共政策制定者必 须明确政策执行机关 和执行 人员应承担的职责 , 没有明确责任就会导致不负责任 , 对造成政策执行失控的当事人不追究其责任 ,就会使政 策执行失控愈演愈烈 。其次 , 强化政策执行协调 。任何 公共政 策的执行都是而且 只能是相关部门协同 完成的 结果 ,虽然公共政策执行都会确定一个或几个主要执行 主体 , 但离开了 “系统支持”和 “系统运作” , 事实上不可 能推进 。再次 ,简化政策执行流程 。政策执行是一种典 型的组织行为 ,是在行政组织体系内从上到下的贯通过 程 , 行政组织结构 、层次是否合理对政策执行的效果产 生直接影响 。因此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 减少上层层次 , 是简化政策执行流程 、防止政策执行失控的组织保证 。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 , 因而政策实 施中的失控原因 也较复杂 。在假定 政策规定正确的条 件下 ,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 :在利益关系 上政策调控对象对利益分配的不满和抵制 , 在体制上主 要是政策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在客观情势上主要是执行 者素质缺限 、政策执行资源不足等 。具体说是以下几个 原因 :
4 、政策歪曲 。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和执行中对 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利用政策的某些抽 象性 ,借口本地区或部门的特殊性做出不同的解释 。如 许多地方把中央 允许地方就部分公 益事业向社会适当 集资的政策加以普遍化 ,结果导致乱集资 、乱收费现象 ; 又如前些年 , 相当多的地方公然曲解国家关于住房制度 改革政策的原意 , 把实行住房商品化解释为低价出售公 房 ,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

公共政策行为是国家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 , 公共政 策执行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关键一环 ,政策执行的成败直 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笔者 认为 , 在社会转型时期 , 为避免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可采 取如下对策 :
1 、建立强力的政策执行机制 。首先 , 强化政策执行
·33 ·
社会纵横
2、政策附加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加进原来 政策所没有的内容 , 使政策的调控对象 、范围 、目标 、力 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 , 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 , 导致政 策扩大化 。如九十年代初的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 ,其 精神旨在克服福利分房中的不正之风 ,推进住房商品化 进程 。然而在实施这一政策中 , 许多地方附加了一些原 政策没规定的内容 ,结果这一政策明显向占有较大面积 和较高质量住房的既得利益者倾斜 。
4 、公共政策执行者素质缺陷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 要靠执行者来实 施 。政策执行效果 与政策执行水平密 切相关 ,而政策执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执行者的素 质 。一个合格的 政策执行者应该具 有高度的思想政治 觉悟 ,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政策 水平 。现实中的 公共政策失控在很 大程度上是政策执 行者的素质不高造成 , 如果政策执行者特别是领导者缺 乏理解和把握政策规定和精神实质的能力 , 缺乏制定执 行计划的能力 , 就会导致政策在宣传 、解释 、传达 、执行 中的失真 、失当 、失误 , 很难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 作 , 很难制定正确的执行方案 , 也很难协调沟通各种关 系和取得政策执 行所需的各种资源 。政策执行者较高 的政治素质是保 持贯彻执行国家法 规和政策坚定性的 思想保证 。如果政策执行者视局部利益 、个人利益高于 整体利益 、 国家利益 , 在执行政策时 , 就会为了一己之 利 、局部之利而歪曲 、抵制上级或中央政策 。
2、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控制机制 。政策控制是政 策运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 , 是使政策达到预期目标 对 整个 政策 执行 过程 及诸 要素 进 行监 控和 纠 偏的 过 程 。只有实行有效的政策监控 , 才能防止政策执行失控 以及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调整 、完善政策 。建立政策 控制机制 ,就是建立两个连动和循环运作的子机制即政 策监控 机制和政策调控机 制 。政策监控机制的 运作是 通过对政策执行前 、执行中 、执行结果的监督 ,对政策执 行各环节进行预测分析 , 监督执行行为 。政策调控机制 的运作就是通过制定调整方案或纠偏措施 ,采取调整和 纠偏行动 ,对原政策的目标 、范围 、力度等进行调整或更 新 。目前 ,我国政策控制机制不完善表现在没有建立和 明确政策控制的机构和制度 , 特别是执行前缺乏预见 , 执行中缺乏约束 , 执行后纠偏不力 。因此 , 完善政策控 制机制必须首先确立一定的机构和制度 ;其次 , 遵循必 要的控制步骤和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
3、政策损缺 。公共政策执行部门对上级或中央的 政策选择性执行 ,断章取义 ,各取所需 ,使一个完整的政
· 32 ·
策在执行中没有完全贯彻落实 , 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 , 从而政策的整体功能得不到发挥 。如 1992 年国务院颁 发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 中央给企业 14 项权利 , 而至今有许多地方没有落实 , 不少权利被地 方政府截留 , 政企不分依然存在 。
2、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 。政策运行机制是完 成整个政策生命过程的载体 , 是在组织和领导体制基础 上通过权力的划分和配置实现政策制定 、执行 、监控的 有机整 体 。我国公共政策 执行失控从体制上说 主要是 政策执行机制和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 ,而这二大机制上 的弊端 宏观上体现在政治 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 上 。目 前 ,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 , 新型的行政体制尚未 建立 ,政策制定 、执行 、监控没有形成既相互耦合又相对 独立的运作机制 ,政策制定缺乏科学化 、民主化程序 ,政 策执行不力 ,政策监控软弱 。机构重叠使政出多门和多 头管理 , 难以明确具体的政策执行机关 , 常导致政策执 行阻塞和断档 ;机构职责不清使政策执行机关互相推诿 或互不买帐 , 从而出现政策执行敷衍或执行中断 ;执行 机构间 缺乏沟通协调使政 策目标得不到合理分 解和整 合 , 不能迅速 、准确地传递 、实施 ,政策阻塞难以避免 ;政 策执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法制约束 ,使政策执行情况 得不到及时检查 , 对造成政策失控者缺乏严厉惩处 , 从 而使政策执行中的失范得不到及时防治和纠正 ;党政不 分有时使政策之间发生抵触 , 政策执行力削弱 。
5 、政策抵制 。公共政策执行者有意不执行或变相 不执行上级或中央政策 , 这是执行者主观上 、行动上反 对政策的一种表现 , 损害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如中央颁布关于惩处生产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条 例 , 一些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 , 为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 企业撑腰 , 纵容违法行为 , 结果使这些地方假冒伪劣商 品泛滥成灾 , 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
1 、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 。公共政策制定的 过程就是对社会价值 、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 公 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和规范 , 促进整 个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 代表和维护一种整体利益 、
《岭南学刊》1999 年第 4 期
长远利益或国家利益 。在利益多元化情况下 ,不同的利 益主体存在着利益差异和不同的利益取向 ,而公共政策 无法使不同阶层和个人 、不同地域和部门的利益都得到 表达和满足 。因此整体利益 、区域利益 、群体利益 、个人 利益的 差别的客观存在决 定了公共政策执行失 控的可 能性 , 存在政策执行者 、目标群体敷衍 、歪曲 、抵制政策 的内在冲动 。其中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在利益上的冲 突是政 策执行失控的主要 原因之一 。公共政策 一般为 整体利益或国家利益而制定 , 而执行者往往从局部利益 或个人 利益角度对待政策 。政府机关和公职人 员带有 “经济人” 的性质 , 具有自利性 , 他们不能时时真正代表 社会利益 , 一旦他们按自己的原则行事 , 就会使公共政 策偏离 预期目标 。由于在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之间存 在一个利益“过滤”机制 , 下级执行者对上级政策往往以 局部或个人利益损益作为对策参量 , 利大快执行 , 利小 慢执行 ,无利或利损就不执行甚至抵制歪曲 。政策执行 所需中间环节越多 ,意味着不同层次区域利益发生冲突 的概率越大 , 政策执行中经受的利益 “过滤” 次数越多 , 执行中政策失控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 ,政策目标群体是 否服从 政策是政策执行顺 利与否的重要原因 。 目标群 体泛指 公共政策对其利益 和行为重新调整的群 体即政 策所指 向的对象团体 。当 政策损及一部分目标 群体的 利益时 , 就会遭到这部分人的抵制 , 特别是在政策执行 者兼执行者和目标群体双重角色的情形下 ,执行者感到 区域利益或个人利益受损时 , 就会以各种借口 , 利用手 中的权力保护狭隘的局部利益或自身利益 ,置整体利益 或国家利益而不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