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解读偏差
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因 素,可能导致公众对政策的解读 出现偏差,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
公众参与度低
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激励 机制,可能导致公众对政策的参 与度低,影响政策的民主性和科 学性。
04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组织与人员
01
组织架构
02
人员配备
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依靠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这些机构应具备明确 的职责和权力,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 政策制定者难以全面了解问题和制
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利益冲突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冲突可 能影响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政策稳定性与灵活性
如何在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同时,适 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满足公众需求 ,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公众参与度
如何提高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知和 理解,增加其参与度和满意度,也 是政策制定与颁布中需要关注的问 题。
02
公共政策制定与颁布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
议程设定
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范围和紧迫 性,并决定是否将其纳入政策议程。
政策规划
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 方案和策略,评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 可行性。
政策决策
在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并确定实 施政策的指导原则、目标和手段。
合法化过程
将政策方案提交给相关立法机构进行审 议和表决,获得合法地位和权威性。
03
公共政策宣传与解读
公共政策宣传的方式与途径
01
媒体宣传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 等媒体进行政策宣传,提高公
众对政策的认知度。
02
社区宣传
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分析报告

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分析报告政策的根本在执行,政策执行者能否在执行阶段忠于政策的初衷对一项公共政策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节。
因而无论是从学界研究角度还是从社会政策作用角度,我们都非常关注政策的执行。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对与一项政策的执行总会是遇到许多“绊脚石”,其中有包括社会环境在内的政策环境因素,也有更多的人为主观因素。
我们讨论的政策执行是指政府执行系统通过其积极的行动,使政策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建立组织机构组合各种必备要素,采取各项行动,使政策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效果,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可以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其主要的过程有: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终结、评估等阶段。
政策是执行之源,我国在现阶段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主要是体制内的制订者既政党以及少量的参议者即咨询机构。
虽然老百姓不直接参与政策执行,但是政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政策是引导社会发展的路标和导向。
公共政策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使得我们的生活有章可循,工作有规范可依,它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主宰着一个民族的存亡。
公共政策涵概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即是如此。
据《南京晨报》2005年19日报道,近年来,一些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扶贫干部面对金钱的诱惑蜕变成国家的蛀虫,频频利用手中的权利蚕食国家的扶贫款。
有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小乡长配置的公车竟然是进口的“皇冠”,有的人打着“扶贫”的旗号办实体、搞项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扶贫款“洗”进自己的小金库……近日广西省防城区法院日前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防城港市防城区扶贫办原主任谢乃金有期徒刑11年。
经审理查明谢乃金自2002年9月任扶贫办主任起,在事实扶贫项目过程中,加大开支,4次将扶贫款非法占为己有,共贪污扶贫款近14万元。
仅广西一省在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广西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起,涉案人员56人,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
公共政策分析 第六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 傅广宛老师

自愿遵循政策措施。
7
第三节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一.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重在研究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过程模式(史密斯模式)
史密斯1973 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提出
8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9
2.互动模式
麦克拉夫林 1976提出 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者之间就目的手段作
12
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
13
第四节 政策评估概述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应的评
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程序的各个阶段,各个 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 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 会的程度。 (此处机会指符合目标群体的价值,满足目标 群体需要的机会。)
A 利益相关者模式(北美)
B 政策委员会(瑞典)
16
评估的方法
回归法
腐 败 人 数
工资标准
实验方法
对
实
照
验
组
组
17
指标法----以治安政策评估指标体系为例
价值取向 经济效益取向
主观性福利取向 公平性取向
评估指标体系 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 刑事案件破案率 人群的平均犯罪率 盗窃案发生率 假释犯的再犯率 社会治安投资的成本 公民的安全感
14
二.政策评估的意义:
1.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2.决定政策修改、调整、继续或终止的重要
依据 3.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通过评估确认政策
价值) 4.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
策评估是实现传统的经验性决策向现代的科学 化决策转变的重要一环)
15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申论范文三给养老子女发工资背景链接南京有120多万老人,98%是居家养老,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而目前全市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只有3000人,养老护理员缺口达4万人!据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项目综…2013?018号关于表彰项目六月份“六好共产党员”和“员工之星”的通知项目部所属各部室及工班:根据项目《关于开展“六好共产党员”和“员工之星”评比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2013年6月份“六好共产党员”和“员1工之星”评比活动中,李…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内容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价值途径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执行工具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协调性6、执行的时限性7、途径的多样性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四、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研究途径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模型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3、美国政策科学家巴达奇的博弈模型4、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5、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尔的执行综合模型二、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2、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4、工具选择途径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1、政策颁布所谓政策颁布,就是下达实施政策的指令。
政策颁布以政策的合法化为前提,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有两种形式:1、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有关机关;2、通过大众传媒、机关报刊等形式公布于众。
第六专题 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一经采纳即进入政策执行阶段。
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一途径。
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
因此,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下面的案例说明了这一问题。
案例9-1 营口市委贯彻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实行和不断完善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政策。
辽宁省营口市委按照“宣传—试点—推广”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了该项政策的有效执行。
1980年11月初,中共营口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系统学习和全面理解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认识到应当把推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1年10月开始酝酿、调查,12月上旬县、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讨论贯彻和落实,各县、区层层训练干部,提高对该政策的认识程度,并在一些社队进行政策试验。
县乡(社)共抓了102个试点队,参加试点工作的县乡干部790多名。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营口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
市委领导带领农工部干部到农村生产队搞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包干到户的典型经验;并发动群众,指导落实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即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长期存在的“三怕”顾虑,即农民怕政策变,冒尖户怕露富,基层干部怕犯新错误。
一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营口全市实行这项制度的农户由1982年的76.8%发展到99%。
1984年12月24日营口市委宣布,全市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已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96年10月7日,中共营口市委、营口市政府根据中央有关政策,作出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决定,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承包经营制度。
第六章、政策执行

循环模式
拟定纲领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合法原则 ◆ •◆理性官僚原则 ◆ •◆共识原则 ◆ 监督过程 环 境 条 件 2.程序复杂性 3.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 程序复杂性 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 分配资源
二、政策执行的含义
• Wildavsky’s definition of implementation • Implementation means interaction between setting of goals and actions geared to achieve them, and the ability to forge subsequent links in the causal chain so as to obtain the desired results.
Jones’ definition
• By implementation we mean those activities directed toward putting a program into effect. Three sets of activities, in particular, are significant: • (1)Interpretation—the translation of program language into acceptable and feasible directories; • (2)Organiz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units and methods for putting a program into effect; • (3)Application—the routine provision of service, payments, or other agreed-upon program objectives or instruments.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六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一节:政策执行研究的理论研究:三代研究。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者综合。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这部分又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研究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一般意义上:1.把高层政府的决策作为研究出发点,集中研究某种权威性的决定如何被组织分工实践并实现目标2.上策根据偏好制定目标,基层落实执行3.层级指挥命令体系,中央控制变量很重要4.注重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和监督实践中对这一研究途径的批判1.过多地关注中央和高层的目标,其他行动者的角色被忽略了,而事实上后者的策略性创造力和自由裁量权对政策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2.其所谓完美的执行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具备的,如目标的模糊,不充足的资源,环境的变化等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理论划分在现实中很难维持,过于理想化。
制定中有执行,执行中有制定。
4.带有个案研究的局限性,显得拘泥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一般意义上:1.以组织中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处于政策链条的低层次2.政策过程是政策是行为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而不是单纯地由上层以法令控制3.所有的政策都会被下级以自己的想法修正4.强调给下层官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以适应环境对自下而上途径的批评:1.过分强调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自由裁量受到多方面的法理限制,另一方面它与行政效率之间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更容易忽视民主和政治责任2.自下而上的途径在实践中只适用于分权的环境:绕开了现实政治中对政策执行的先验性限制,如政治体制,官僚层级制,法律制度等3.对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批评有失公允:他们一个重视中心忽视边陲,一个重视边陲忽视中心两种研究途径的区别1.以最初的焦点看:一个强调中央,一个是地方执行结构2.以执行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认定而言:一个是中央,公营部门到私营部门;一个是反过来3.以评估标准而言: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标准不清楚4.以整体焦点而言:前者关心政策执行如何不偏离政策目标,后者是强调政策网络中的多元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在实现共同认可的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有可能对每一个政 策执行参与者所要履行的任务,按照严格时序,细致地进行 分解。 九、在于政策项目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协 调。 十、那些掌握权威的人可以要求并能够维持良好的服从
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政策执行研究是一种相对新的现象,它的兴起以1973年普雷斯 曼(T. L. Pressman)和韦达夫斯基(A. Wildavsky)对美国联 邦政府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项目——“奥克兰计划”执行的跟 踪研究而写成的报告《执行》(Implementation)一书的出版作 为标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 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颇大的“执行运动” (implementation movement)。这一时期,西方学者们提出的 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谈美国政策执行:“人民选举总统来统 治国家,但总统很快会发现,他自己未必控制得了政府 机 构。总统的许多理想常常在这只怪兽从屁股被踢到头脑中有 感觉的这两年期间遭到挫折。”
谁执行?
从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思路来探索这一问题。 确定参与者的方式: a、交给一个新成立的组织来负责实施; b、授权给现存的行政单位来运作; c、将执行责任分派给多个行政部门,并要求它们将新的政 策融入各自当前的工作之中; d、不指定具体的执行单位。
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
行 政 系 统 最 高 层
控制政策性质
控制执行结构
控制外部影响 控制执行主体
2.“自下而上”(bottom-top或bottom-up) 途径 与“自上而下”途径相反,“自下而上” 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 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 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它强调政策或 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 的承诺与技巧。这一途径以韦瑟利和利普斯基 (R.Weatherley and M.Lipsky)的《街道层 次的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
优点:为政策分析的执行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通过命令
命令序列、命令在每一次发出后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的分析, 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该政策的执行过程
缺陷:
它要求政策有清晰的目标,但在许多时候,政策目标往往并
不十分清晰
它更关注上层的政策决策者,而不是下层的执行者,但对于
政策的执行来说,政策制定者所发挥的作用有时并没有下层 的政策执行者大
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
作 为 学 习 的 过 程 作 为 结 盟 的 过 程 作 为 演 化 的 过 程 作 为 责 任 的 过 程
政策 原则
强制/ 博弈/劝服/妥协
与自上而下方法不同,自下而上分析方法的 出发点是所有与政策的执行相关的、下层的 政策活动者,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组织或者 个体。
政策执行的利益相关者 政策共同体的成员在政策方案被采纳后仍发挥着重要影 响。实际上,重大政策在立法程序中获得通过后,普通公众 对它的兴趣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利益相关者的热情依然如故 。其主要原因是政策执行中存在许多增减利益的变数,主要 有—— a.政策从观念文字变成行动需要制定具体操作规程; b.政策的执行过程可能会涉及竞争以及利益分配问题; c.立法机关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执行失效的“浴盆原理”
高 失效率
中
低
时间 初期 中期
后期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 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迅速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结合 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
完美的政策执行必须具备的10大条件
霍格伍德和冈恩提出了完美的政策执行必须具备的10个先决条 件: 一、执行机构的外部环境没有对其构成足以使之瘫痪的限制。
一是“自上而下”(top-bottom或top-down)途径;二是“自下而上” (bottom-top或bottom-up)途径;三是“政策/行动连续统” (policy/action continum)途径;四是工具选择途径(instrumentchoice)。
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
1.“自上而下”(top-bottom或topdown)途径
第六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执行分析
政策执行的概念 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博 弈理论)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创造性执行公共政策问题 中国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困难得多。” ——W· 威尔逊 因此,政策执行被看成是政策过程的“马掌问题”。
分析的核心是这些个体或组织的目标、策略和行
为方式以及个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 这些分析来研究如何解决政策问题。
在此之后,该方法自下而上地分析上层的政策活
动者,考察它们的目标、策略、行为方式及与政 策系统中其它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显然,这是一种更加注重系统结构的分析方式。
它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子系统分析方式
政策执行概念
涵义
特点 原则
美国政策学家艾利森认为:在实现政策 目标的过程中,方案拟定的作用只占10%,
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
策
政策执行此前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1)一个天真的假定——政策能够得到贯 彻执行取得预期目标; (2)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 层次”官员对执行过程的负责; (3)研究任务的困难——从方法论上看, 难以界定相关行动者; (4)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 米德和霍恩(1975)
据说,美军1910年的一次部队的命令传递是这样的: 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 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 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 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 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 ,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 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 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 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 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哈雷将军将在 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 场前往礼堂。 19
官员的类型
类 型
一心往上爬的 人 保存既得利益 的人 狂热者
特
点
权力、收入和声望差不多是他们的价值谱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便利和安全对他们至关重要。与一心往上爬的人不同,保存既得 利益的人仅仅寻求维护已有的权力、收入和声望,而不是去扩大 它们。
他们忠诚于相对比较狭窄的政策和概念,如发展核潜艇。他们为 了权力而追求权力,又为了影响他们忠诚的政策而追求权力。我 们把这些政策称为他们的神圣政策。
行动理论: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 的行动 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为 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 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博弈理论: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如何 在竞争与冲突情况下获取最大收益,取决于参加者的 竞争策略
二、拥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执行政策。
三、不仅不存在总的资源的限制,而且在执行过程的每个阶段,
所需的资源都是足够的。
四、所要执行的政策建立在一个有效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上。 五、因果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因素。
六、只有一个执行机构,其运作并不受制于任何其他机构;如 果必须引入其他机构,这一执行机构对其他机构的依赖程度, 无论从数量还是重要性来说,都必须达到最小化。 七、对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必须完全理解和认可,并且在整 个政策执行过程中这些条件都存在。
也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 策制定者透视”途径。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 上层规划或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 为各种指示,以便由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 依照这种途径,政策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指挥链条, 其中,政治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而这种偏好随 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 员所执行。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制定者, 要考察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将政策付之于实践而 生效。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的《执行》一书所 采取的正是这种途径。
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分析强调的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安 排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影响 对比:自上而下的方式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 到刚刚制定出来的政策如何被执行;而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