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A球化退火工艺

22A球化退火工艺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班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3年12月15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设计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融会贯通相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内容: (1)明确设计任务(包括设计的技术要求) (2)绘出热处理件零件图 (3)给出设计方案 (4)写出设计说明 (5)设计质量检验项目 (6)设计热处理工艺卡片 (7)滚动轴承的热处理缺陷及预防或补救措施 要求: (1)通过查找资料充实、完善各项给定的设计内容。 (2)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预防措施或补救措施。 (3)提交设计说明书(报告),2千字以上。报告格式请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格式。 3、主要参考文献 [1] 夏立芳主编.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热处理工程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3] 张玉庭主编.热处理技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一版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热处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三版.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十六周: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原始记录。 第十七周: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进行修改、完善,提交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 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 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一、目的 1、深入理解热处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2、初步学会制定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 3、了解与本设计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 4、设计尽量采用最新技术成就,并注意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使设计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践性。 二、设计任务 1、编写设计说明书。 2、编制工序施工卡片。 3、绘制必要的工装图。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一)零部件简图、钢种和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钢种:柄部45#钢刃部W6Mo5Cr4V2高速钢 要求:扁尾硬度为HRC25~45 刃部的3/4硬度为HRC63~65 (二)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破坏方式和性能要求分析。 1、高速钢锥柄麻花钻的工作条件: 工具的工作条件比较复杂,各种工具的工作条件又有较大的差异,加工时往往以摩擦为主,常有较大的冲击。机用工具切削速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有时会发生切削刃软化现象。 作为机床上使用的金属切削工具,其主要工作部分是刀刃或刀尖,刀具在进行切削时,刀尖与工件之间,刀尖与切除的切削之间要产生强烈的

摩擦,刀尖要承受挤压应力,弯曲应力,还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力。同时伴随摩擦会产生高温。 金属切削工具首先应具备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一定条件下,工具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也越高。同时切削工具还具备足够的韧性,否则可能因为脆性过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蹦刃,折断,破碎等现象。红硬性也是切削工具的重要性能,特别是高速切削工具,红硬性特别重要。 2、高速钢锥柄麻花钻的失效形式 由于工具种类的不同以及使用条件的差异,起失效形式也有所不同。切削工具失效主要由于磨损、横刃、外缘点磨损、崩刃、剥落、折断或加工的工件打不到技术要求等原因造成的 (1)磨损 磨损时切削工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最常见的失效形式。当切削工具发生严重磨损时,工具与被加工工件之间摩擦力增大,表现为切削时发出尖叫声或严重的震动,甚至无法切削。 磨损的产生大都是由于工具的切削刃与被切削工件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在工具表面形成积痟瘤,形成粘合磨损所造成的。(2)崩刃 崩刃也是常见的失效形式,其中包括大的崩刃,小的崩刃,掉牙,掉齿等现象,很多的崩刃产生是由于切削时切削刃长期受循环应力所造成的一种疲劳断裂现象。 对间断切削的工具或切削时承受较大的载荷的工具如何提高韧性,减少崩刃非常重要。这类工具要求材料组织均匀,不应有严重的碳化物偏析,热处理硬度不宜过高,不能产生淬火,过热及回火不足等增加工具脆性的现象。 (3)断裂,破碎

球化退火与软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在球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完全”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因此,它不可能消除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软化退火热处理的热处理程序是将工件加热到600℃至650℃范围内(A1温度下方),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空冷,其主要目的在於使以加工硬化的工件再度软化、回復原先之韧性,以便能再进一步加工。此种热处理方法常在冷加工过程反覆实施,故又称之為製程退火。大部分金属在冷加工后,材料强度、硬度会随著加工量渐增而变大,也因此导致材料延性降低、材质变脆,若需要再进一步加工时,须先经软化退火热处理才能继续加工。

轴承钢球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轴承钢球热处理工艺设计 ......................................... 摘要 ......................................................... 关键词:轴承钢球退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 ..................... 概述 ........................................................... 钢球发展历程 ............................................................................................................................ 1.2. 钢球的用途 ........................................................................................................................ 1.3. 影响钢球质量的因素 ........................................................................................................ 1.3.1 材质影响 .............................................................................................................. 钢球制造方法的影响 ........................................................................................................ 1.3.3.钢球金相组织的影响 ............................................................................................ 1.3.国家规定钢球压碎负荷值 ............................................................................................... 设计依据 ....................................................... 2.1. 退火 ............................................................................................................................ 2.2. 淬火................................................................................................................................ 2.3. 回火................................................................................................................................ 2.4.表面处理 .............................................................................................................................. 设计正文 ....................................................... 3.1设计流程 .............................................................................................................................. 3.2 球化退火 ............................................................................................................................. 3.3 等温淬火 ............................................................................................................................. 3.4 回火..................................................................................................................................... 低温回火 ............................................................................................................................ 回火时间 .......................................................................................................................... 回火后的冷却 .................................................................................................................... 3.5. 钢球表面热处理 ................................................................................................................ 3.6. 钢球的力学性能测试 ........................................................................................................ 四.总结 ....................................................... 参考文献 .......................................................

球化退火介绍

提问者: 映月沙丘- 江湖新秀 最佳答案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轧制、 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 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 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 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 (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在球 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完全”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因此, 它不可能消除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消 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 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 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 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 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热处理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B10821 作者学号:20104082104 作者姓名:倪新光 指导教师姓名:翟红雁 完成时间:2013.06.27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完成时间06.27 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倪新光班级B10821 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 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 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 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内容要求时间备注 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 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 求 0.5天 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 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 线及热处理 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 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 1.5天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 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 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5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 0.5天 答辩1天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 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 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

球化参考资料退火

热处理技术——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使钢获得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的细粒状(球状)碳化物组织的工艺方法。其目的为改善切削性能,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性,使钢件得到相当均匀的最终性能。球化退火主要应用于轴承零件、刀具、冷作模具等的预备热处理,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及加工精度,消除网状或粗大碳化物颗粒所引起的工具的脆断和刃口崩落,提高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等。中碳及中碳合金钢只当要求硬度极低而韧性极高(例如用于冷冲压坯料)时,才用球化退火。低碳钢一般不进行球化退火,否则由于硬度过低(160~170HBS)反而使切削加工性能变坏。 在工具钢及轴承钢碳化物的概念中,应包括一次(液析)碳化物、二次碳化物(由奥氏体中析出)及共析碳化物这三方面的球化。一次碳化物系铸锭枝晶偏析所引起的亚稳定莱氏体结晶的产物,颗粒尺寸较大,常沿轧制方向分布,形成偏析碳化物带,硬度高、脆性大,易引起淬火裂纹,使钢的耐磨性变差,以至工件在使用中造成表面脱落或中心破裂。一次碳化物的球化主要靠合理的锻造工艺,例如反复镦拔(相当大的总锻造比:十几、二十几以上)和适当的扩散退火来得到。 二次碳化物与共析碳化物的球化与锻造过程有关。为了使退火后能获得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锻造后的组织应为细片状珠光体及细些断续网状碳化物(或含有少量马氏体)。如果终锻温度南过高或冷却太慢,则易引起粗大网状在化物,退火中无法消除。如终锻温度过低<800℃,碳化物易沿晶界变形方向析出而形成线条状组织,退火后将有方向性,使钢的强度降低,加工性能变坏。珠光体片较细时,球化退火时可采用较低,加工性能变坏。珠光体片较细时,球化退火时可采用较低的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退火温度愈低、未溶解的碳化物数量越多,容易获得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组织。珠光体片较粗时,在正常退火工艺情况下,不易获得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球化组织,必须严格控制锻造工艺过程。 1

轴承钢球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轴承钢球热处理工艺设计 (2) 摘要 (2) 关键词:轴承钢球退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 (2) 概述 (2) 钢球发展历程 (2) 1.2. 钢球的用途 (2) 1.3. 影响钢球质量的因素 (3) 1.3.1 材质影响 (3) 1.3.2. 钢球制造方法的影响 (3) 1.3.3.钢球金相组织的影响 (3) 1.3.国家规定钢球压碎负荷值 (3) 设计依据 (4) 2.1. 退火 (4) 2.2. 淬火 (4) 2.3. 回火 (4) 2.4.表面处理 (4) 设计正文 (4) 3.1设计流程 (4) 3.2 球化退火 (5) 3.3 等温淬火 (5) 3.4 回火 (6) 3.4.1. 低温回火 (6) 3.4.2.回火时间 (7) 3.4.3. 回火后的冷却 (7) 3.5. 钢球表面热处理 (7) 3.6. 钢球的力学性能测试 (9)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轴承钢球热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针对轴承钢介绍钢球热处理工艺技术及流程,并对轴承钢球在热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轴承钢球退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 概述 钢球发展历程 钢球是重要的基础零部件,尤其是精密工业钢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常常需要特殊材质的钢球,来完成不同环境下所要求达到的功能。其实一些特殊材质钢球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包括9Cr18、3Cr13不锈钢,铜、铝、钛合金钢以及玛瑙、玻璃、陶瓷球等。它们的推广应用,不仅推动了钢球生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 1.2. 钢球的用途 钢球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矿山、冶金等领域。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 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 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 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 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 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 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 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 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 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 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 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 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 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 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 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热处理工艺设计

1 5CrNiMo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模具是机械、冶金、电子、轻工、国防等部门的重要工艺设备,是保证高效率生产、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部门都广泛的采用新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模具成型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目前,机械工业大约70%的零件采用模具成型。 模具根据工作条件可分为冷作模具和热做模具。热作模具在工作时,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压应力、张应力、弯曲应力,模具型腔与高温(有时可达1150~1200℃)金属接触后,本身温度可达300~400℃,局部高达500~600℃。还经受着空气、油、水等的反复冷却。在时冷时热的苛刻条件下工作的模具,其型腔表面极易产生热疲劳裂纹。由此,对热模具钢提出了第一个基本使用性能要求.即具有高的热疲劳抗力。一般说来,影响钢的热疲劳抗力的因素之一是钢的导热性。钢的导热性高,可使模具表层金属受热程度降低,从而减小钢的热疲劳倾向性。一般认为钢的导热性与合碳量有关,含碳量高时导热性低,所以热作模具钢不宜采用高碳钢。在生产中通常采用中碳钢(C0.5%~0.6%)含碳量过低.会导致钢的硬度和强度下降,也是不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钢的临界点影响。通常钢的临界点越高,钢的热疲劳倾向性越低。因此.一般通过加入合金元素Cr、W、Si、引来提高钢的临界点。从而提高钢的热疲劳抗力。此外,炽热金属在模具型腔中变形所产生的强烈摩擦、容易因磨损而降低精度。为此,对热模具钢的基本使用性能要求是热塑变抗力高,包括高温硬度和高温强度、高的热塑变抗力,实际上反映了钢的高回火

稳定性。由此便可以找到热模具钢合金化的第二种途径,即加入Cr、W、Si.等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根据热作模具钢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性能要求,本设计选择的模具钢材料为5CrNiMo钢;在设计退火--淬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中,本设计借鉴了《热处理工程师手册》,《钢的热处理》等。根据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设定了完整的热处理工艺流程,使热处理的5CrNiMo钢满足热作模具钢的质量要求。通过对经典5CrNiMo钢热处理工艺的分析,更加明确在执行热处理工艺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够正确确定加热温度、时间,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金属材料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 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2.1 5CrNiMo热作模具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2.1.1 服役条件 5CrNiMo热作模具钢多是用来做锤锻模,要求在高温下保持高强度和高韧性,优良的热疲劳性、耐磨性、热稳定性和淬透性,适当硬度,良好的导热性和抗氧化性。 2.1.2 失效形式 1)断裂开裂或机械疲劳裂纹。 2)磨损包括粘着磨损、热疲劳磨损、氧化磨损。此外,当锻件的氧化皮没有清除时,也会发生磨粒磨损。 3)塑性变形锤锻模冲击力大,工作温度高,环境恶劣型腔中水平面和凸台面易发塑性变形。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退火工艺的种类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②完全退火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③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④等温退火等温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温度区间地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退火工艺。等温退火工艺应用于中碳合金钢和低合金钢,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20~40)℃,保持一定时间,随炉冷至稍低于Ar3温度进行等温转变,然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组织与硬度比完全退火更为均匀。⑤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在球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完全”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因此,它不可能消除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⑥再结晶退火(中间退火)再结晶退火是经冷形变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形变晶粒重新结晶成均匀的等轴晶粒,以

退火工艺设计操作规程完整

退火工艺操作规程 1.生产范围 罐式退火炉用于铜单线的退火,线径范围:0.40~3.25mm。 2开机前准备 2.1 准备好生产用的量具及工具,并检查校对计量器具是否准确 2.2 检查吊车,真空泵,仪器,仪表等生产设备是否完好正常,还应检查退火炉中的发热元件有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2.3 铜单线退火时,应检查退火钢罐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应清理密封槽及密封胶圈 3开机步骤及操作要点 3.1 将检验好的铜单线用起吊铁钩吊起,缓慢地吊入退火钢罐中,防止碰伤导体 3.2 将铜单线装满罐后,盖上罐盖,拧紧罐盖螺栓 3.3 启动真空泵,把真空软管接上退火钢罐阀门,抽真空使真空压力表指未到工艺要求压力时关上阀门,再关真空泵取下软管,再接上二氧化碳软管,打开阀门充二氧化碳使真空压力表指示在工艺要求压力为止。充气时先开气瓶低压阀,后开气瓶高压阀。关气时应先关高压阀,后关低压阀 3.4 将充好气体的退火钢罐吊入电热炉中,按工艺要求温度进行加热,并接上罐盖冷却水管打开水制,在加热过程中要检查炉温和气压。升温至工艺要求的退火温度后,必须继续保温,保温时间按工艺规定执行 3.5 将退火钢罐从电热炉中吊出置于地面,让其在空气中冷却至到达工艺要求的自然冷却时间再放入水池中冷却,按工艺要求的浸水时间进行浸水,到达时间

后开罐出线,出线要小心轻放,防止碰伤铜线 3.5 在退火过程中如发现罐内的气压不是逐步上升,而是逐步下降时,说明钢罐漏气,必须采取充二氧化碳等补救措施。在加热过程中若气压上升超过0.1Mpa 必须放气至0.01Mpa。以防气压过大使钢罐变形 3.6 每罐出线都必须按品字形堆放在指定位置,防止碰伤,检查外观质量,并通知检验员抽样检验铜线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经验收合格的产品都挂上合格标签,并且要认真做好记录 4质量要求 4.1 铜单线表面不得有擦伤和碰伤,表面应光亮,不得有氧化变色 4.2 经退火后的铜单线机械性能和电性能应符合GB3953-83标准的要求 5质量门题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见下表)

42CrMo材料球化退火工艺

42CrMo球化退火工艺: 42CrMo有较高的淬透性,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可用于较大截面与高强度的零件.球化退火是为了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但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不一定要进行球化退火,采用淬火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再经高温回火使碳化物析出并球化的方法同样可达到 目的.这种工艺得到的粒状珠光体较均匀,比较容易控制硬度.时间较短.工艺重显性好. C 0.38-0.43 Si 0.15-0.35 Mn 0.75-1.00 Cr 0.8-1.10 Mo 0.15-0.25 S <0.040 P <0.035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在球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完全”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因此,它不可能消除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热处理工艺设计习题集 部分答案

12.将?5mm的t8钢加热至760℃并保温足够时间,问采用什么样的冷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组织: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在c曲线上描出工艺曲线示意图。 答:(1)珠光体:冷却至线~550℃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珠光体组织。 索氏体:冷却至650~60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索光体组织。 屈氏体:冷却至600~5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屈氏体组织。 上贝氏体:冷却至600~3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上贝氏体组织。 下贝氏体:冷却至350℃~ms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屈氏体+马氏体:以大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并小于获得珠光体组织的最大冷却速度连续冷却,获得屈氏体+马氏体。 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以大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2) 13.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哪几种?指出退火操作的应用范围。 答:(1)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并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随后的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2)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3)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用于亚共析钢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及合金钢。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或冷拔件)及机加工的残余内应力。 14.何谓球化退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须采用球化退火而不采用完全退火?答:(1)将钢件加热到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后出炉空冷。 (2)过共析钢组织若为层状渗碳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时,不仅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容易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通过球化退火,使层状渗碳体和网状渗碳体变为球状渗碳体,以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 15.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答:再结晶退火。目的: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等轴晶粒,以消除加工硬化现象,降低了硬度,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消除加工硬化现象。组织:等轴晶的大量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 2)zg35的铸造齿轮 答:完全退火。经铸造后的齿轮存在晶粒粗大并不均匀现象,且存在残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3)锻造过热后的60钢锻坯; 答:完全退火。由于锻造过热后组织晶粒剧烈粗化并分布不均匀,且存在残余内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 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等温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这种工艺有利于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还能提高机械韧性。尤其对于轴承钢、工具钢等钢种而言,如在淬火前实施球化退火,即可获得下列效果:硬度分为:①划痕硬度。主要用于比较不同矿物的软硬程度,方法是选一根一端硬一端软的棒,将被测材料沿棒划过,根据出现划痕的位置确定被测材料的软硬。定性地说,硬物体划出的划痕长,软物体划出的划痕短。②压入硬度。主要用于金属材料,方法是用一定的载荷将规定的压头压入被测材料,以材料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大小比较被测材料的软硬。由于压头、载荷以及载荷持续时间的不同,压入硬度有多种,主要是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和显微硬度等几种。③回跳硬度。主要用于金属材料,方法是使一特制的小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冲击被测材料的试样,并以试样在冲击过程中储存(继而释放)应变能的多少(通过小锤的回跳高度测定)确定材料的硬度。 2硬度分类 划痕硬度 1722年,法国的R.-A.F.de列奥米尔首先提出了极粗糙的划痕硬度测定法。此法是以适当的力使被和材料在一根由一端硬渐变到另一端软的金属棒上划过,根据棒上出现划痕的位置确定被测材料的硬度。1822年,F.莫斯以十种矿物的划痕硬度作为标准,定出十个硬度等级,称为莫氏硬度。十种矿物的莫氏硬度级依次为:金刚石(10),刚玉(9),黄玉(8),石英(7),长石(6),磷灰石(5),萤石(4),方解石(3),石膏(2),滑石(1)。其中金刚石最硬,滑石最软。莫氏硬度标准是随意定出的,不能精确地用于确定材料的硬度,例如10级和9级之间的实际硬度差就远大于2级和1级之间的实际硬度差。但这种分级对于矿物学工作者野外作业是很有用的。 压入硬度 用一定的载荷将规定的压头压入被测材料,根据材料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程度比较被测材料的软硬,材料越硬,塑性变形越小。压入硬度在工程技术中有广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工艺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区别 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