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复习方法及要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上 篇
外来音乐与中原音乐的结合:
李延年“摩诃兜勒曲”
民间音乐的发展:

宫廷音乐的发展:
歌舞大曲(相和诸曲、清商大曲)
歌唱与歌舞
(民间音乐向宫廷音乐渗透)
题材丰富的原始歌舞
《诗经》、《楚辞》
曲子、唱赚、散曲
明清各种歌曲体裁
周代乐舞
唐代宫廷燕乐
掌握要点
体裁特征(发展源流、结构特点、创作方式) 、代表人物、重要作品;
体裁特征
代表人物
歌唱与歌舞
相和大曲
例:
发展源流:
结构特点:
汉代,兴起于北方。由民间无伴奏歌谣“徒歌”,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
的“但歌”,进而发展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汉魏时期,
相和歌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型歌舞套曲“相和大曲”。
基本结构包括“艳、解、趋”三个部分。
代表作品
所处时代、重要作品、创作风格等
作者、体裁、主要风格、流传情况等
华夏旧器:
骨笛、八音、编钟、三弦、古琴等
独 奏
合 奏
外来乐器:
筚篥、钹、箜篌、奚琴、琵琶等
十番锣鼓、十番鼓、潮州音乐、福建南音、西安鼓乐、智化寺音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流行地区、分类、曲调来源、配器特征等);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
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等;
鼓吹;
出现时期、乐器形制特征、音色、作品、音乐家及流派、记谱法、曲谱、
历史价值等;
乐器与器乐
掌握要点
出现时期
乐器形制特征
作品
音乐家及流派
记谱法
曲谱
例:琵琶
两汉
“秦汉子 ”
魏晋
“曲项琵琶” 、“五弦琵琶” 从印度传入。
宋元
出现多个“品”位,音域更宽。
元代
《海青拿天鹅》,目前能确定年代最早的手弹琵琶独奏曲。
明清
文套大曲《月儿高》;武套大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魏晋
阮咸等
隋唐
贺怀智、段善本、康昆仑等
明清
李近楼、查鼐等;王君锡(北派)、陈牧夫(南派)等
隋唐
燕乐半字谱
《高和江东》、《华秋苹琵琶谱》、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
琵琶新谱》等
明清





远古
西周
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神 农 做 琴,神 农 做 瑟。”
“ 八 音 ” 之 “ 丝 ” 类。
曾 侯 乙 墓 中 有 “ 五 弦 琴 、十 弦 琴 ”
琴 制 更 趋 成 熟、独 奏 伴 奏 皆 有。
出 现 琴 “ 徽 ” 、琴 学 专 著、名 家 名 曲。
名 琴 与 名 曲、减 字 谱。
流 派 初 呈、 名 家 名 曲 传 世。
琴 派 纷 呈、名 曲、名 谱 倍 出。
西周、春秋、战国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
秦、汉、魏、晋、南北朝
《成相篇》;
百戏

;击鼓说唱俑;叙事歌曲;
变文;
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陶真;
鼓词;子弟书;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弹词;
各时期的说唱体裁及其特征(表演形式、调式运用、曲调来源、代表作品、配器特征、音乐家及主要流派等);
P52
P29
P91
P126
P187
掌握要点
说 唱
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
多套曲牌组成,每套使用一个宫调。各套联接出现多宫调的运用,
丰富了音乐色彩和表现力。
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标志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唐宋以来的大曲、曲子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
《西厢记诸宫调》:目前所见保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宋元
说唱音乐高度成熟的标志。
《刘智远诸宫调》
《天宝遗事诸宫调》
例:诸宫调
表演形式
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琵琶等。
调式运用
曲调来源
代表作品
配器特征
西周、春秋、战国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
秦、汉、魏、晋、南北朝
优孟衣冠;
百戏“东海黄公”;歌舞戏;
散乐;参军戏;
杂剧;南戏;
四大声腔;魏良辅;汤显祖;梆子腔;京剧;
各时期的戏曲体裁:代表人物及作品、发展源流、调式运用、曲牌来源及运用、角色安排等。
P187
P91
P52
P47;p59
戏 曲
掌握要点
《踏谣娘》
代表作品:
《大面》
《钵头》
描写兰陵王著假面,助战威的故事。其面具的运用,是后世戏曲脸谱的雏形。
表现西域胡人上山寻兽,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出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的交流。
表现生活俗事。是后世二小戏的雏形。
兰陵王
踏謠娘舞俑
歌舞戏
受汉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牴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表演、载歌
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西周、春秋、战国
隋、唐、五代
宋、元
秦、汉、魏、晋、南北朝
春官;
乐府;清商署;
太常寺;教坊;梨园;
勾栏瓦肆;
各时期音乐机构的职能、内部结构、代表人物等。
P21
P46;p51
P102
P116
掌握要点
音乐机构
西周、春秋、战国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三分损益法;十二律;
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律”;荀勖“笛律”;
“八十四调”;“二十八调”;
蔡元定“十八律”;
朱载堉“新法密率”、“异径管率”;
P36
P93
P206
P69
P156
各时期律制的创制人、生律方法、意义等。
掌握要点
乐 律
三分损益法
春秋时期产生的以弦长计算乐律的理论。记录在《管子?地员篇补注》中。









低纯四度
高纯五度

五度相生
十二律
周代逐渐形成完整的半音结构的十二律。《吕氏春秋》中则记载了用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十二律。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冼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注:此十二律并非平均律,三分损益的计算方法产生了“黄钟不能还原”等问题。
C
D
E
#F
#G
#A
#C
#D
F
G
A
B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
秦、汉、魏、晋、南北朝
鼓 谱;声曲折;文字谱; p69;p68
减字谱;燕乐半字谱 p97;p99
俗字谱、律吕字谱 p156
工尺谱等 p207
各时期记谱法的记谱特征等
掌握要点
记谱法
远古、夏、商
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
礼乐制;儒、墨、道各家的音乐思想主旨及代表作;
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关于音乐起源的各种观点;
各时期音乐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思想主旨及评价等。
P4
P21;p38
P54
音乐思想
掌握要点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
专门性音乐著作;
百科全书;歌唱理论;
各类曲谱;
P93
各时期音乐论著的特征、作者等。
P159
P203
音乐文论
掌握要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下 篇
掌握要点
音乐创作
所处时期、音乐创作及特征(体裁、题材、创作手法、代表作品)、
重要活动、分析评价
重要音乐作品
作者(词曲)、体裁、题材、创作手法、风格、评价;
重要音乐家
重要音乐体裁
各时期重要音乐体裁的发展脉络;
音乐创作
例:萧友梅
所处时期
重要活动
音乐创作
及特征
评价
上世纪20年代
宣扬爱国、民主思想;反映学生生活、情感、思想;
反映社会现状、思潮等;
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合唱、钢琴独奏曲、室内乐、管弦乐;
旋律、节奏较平稳;织体单一、纵向和声衬托;结构简
大多模仿德国古典音乐风格;开始注意到表现民族风格;
题材
体裁
创作手法
筹建上海国立音乐院等;
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的开拓者。
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短、曲式方整;大多语言生涩古奥;风格较拘谨、平板;
代表作品
《卿云歌》 《问》 《春江花月夜》《哀悼引》《秋思》《新霓裳羽衣舞》等
音乐创作
例:《嘉陵江上》
作者
体裁
题材
创作手法
风格
评价
端木蕻良词、 贺绿汀曲;
艺术性独唱歌曲;
战争给嘉陵江边的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抗争;
创作风格西洋化,旋律更接近中国的旋法特点;
时代感与艺术性并重。
具有朗诵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
前段:悲剧性的回忆。长音、拖腔、短音、三连音的运用,
使音乐动荡、紧张。
后段: 旋律在中高音区,气氛逐渐高涨,以排比句

将音乐
推向高潮。
二段体结构:
掌握要点
音乐教育
重要音乐教育社团、组织、机构
名称、性质、发起者、特色、评价;
掌握要点
音乐理论
理论方向、论著、作者、主要内容、评价;
关于考试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谱式的古琴谱是 。
A、《广陵散》;B、《胡笳十八拍》;C、《流水》;D、《幽兰》;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汉魏时期的琴曲有 。
A、《广陵散》; B、《平沙落雁》; C、《酒狂》;D、《潇湘水云》;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宋元时期古代音乐文化出现了巨大转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由 转向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五、问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诸宫调
1、请分析和评价萧友梅先生在近现代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考试题型
一、文字及标点符号准确;
注意事项
二、
四、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语言通顺,用词恰当;
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北宋时期由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新型说唱,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
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
音乐形式。其出现标志我国古代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答题范本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诸宫调
答题范本
五、问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分析和评价萧友梅先生在近现代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萧友梅是上世纪20年代的重要音乐家。
他是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的开拓者。
他的创作涉及声乐、器乐各领域,包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合唱、钢琴独奏
曲、室内乐、管弦乐等。内容以宣扬爱国、民主思想;反映学生生活、情感、
思想;反映社会现状、思潮为主。创作手法上大多模仿德国古典音乐风格,并
开始注意到表现民族风格。代表作品,如《卿云歌》、 《问》、 《春江花月
夜》、《哀悼引》、《秋思》、《新霓裳羽衣舞》等。他的声乐创作真正改变
了“选曲填词”,是近代以来第一位完全创作曲调及伴奏的重要音乐家;其器乐
作品则意味着我国近代器乐创作的主要开端。

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萧友梅参与了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国立艺专等多个音乐教育机构的工作。他
于1927年与蔡元培共同筹建的“上海国立音乐院”,是近代以来我国第一所独立
的高等音乐学府,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
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