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异同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异同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习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 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 2 )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 (1)先判断两种量x 和y 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若符合 ()一定k x y =,则x 和y 成正比例;若符合x ×y =k (一定) ,则x 和y 成反比例;否则,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关系。 【典型例题】 题型一:根据图标填写信息 例1 :购买面粉的重量和钱数如下表,根据表填空。 重量(千克) 1 2 3 4 5 6 … 总价(元) 1.9 3.8 5.7 7.6 9.5 11.4 … (1 )的变化而变化。 (2)与总价7.6元相对应的重量是( )千克;与6千克相对应的总价是( )元。 (3)总价与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是( )。 (4)因为比值一定,所以表中总价和重量叫做成( )的量。 题型二:根据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的判断 例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瓷砖面积一定,瓷砖的块数和瓷砖的面积。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汇总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汇总 正比例函数是初中函数知识点中的基础。都说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学好了数学成绩自然而然能上去一大截,那么对于函数这个重点知识来说,当然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学好函数从正比例函数开始,今天xx就来给同学们整理了关于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之正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正比例函数定义: 一般地,形如=x(是常数,≠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属于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却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即一次函数=x+b中,若b=0,即所谓“轴上的截距”为零,则为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表示为:=x(为比例系数) 当>0时(一三象限),越大,图像与轴的距离越近。函数值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当<0时(二四象限),越小,图像与轴的距离越近。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的值则逐渐减小。 正比例函数性质: 单调性: 当>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从左往右,随x

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为增函数; 当<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从左往右,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为减函数。 对称性: 对称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对称轴:自身所在直线;自身所在直线的垂直平分线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经典例题 对于正比例函数=2x,当x=1时,函数值=______. 分析: 对于正比例函数=2x, 当x=1时,函数值=2×1=2. 故答案为:2. 2正比例函数=3x是过点(0,______)与(1,______)的一条直线. 分析: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x, ∴当x=0时,=0,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0,0)点, 当x=1时,=3,则图象过(1,3)点. 故答案为:0,3. 3正比例函数=2x的图象所过的象限是 A第一、三象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引探究,由表及里 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80 160 240 320 400 480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探究,尝试归纳 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速度(千米/时)40 60 80 100 120 时间(时)30 20 15 12 10 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 2 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数学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数学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例7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两者 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判断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同桌互相说 一说.)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3)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3.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和反比例关系,但发现有的`同学判断时不是很准确.正比例关系和 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怎样才能正确判断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把它们进行比较(板书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电脑出示例7.) (1)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9页的两个表中所给的数量,分别在课本上填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互相检查,电脑出示正确 答案,集体校正. (2)讨论:从两张表中,你是怎样发现谁是一定的?怎样判断 另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学生分小组充分讨酆螅选派代表发 言?/P> (3)你发现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 这三个量中,当其中一个量一定时,其他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比例关系呢?你们能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吗? 归纳:当速度一定时(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也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也就是路程和速度的比值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随着学生的归纳总结,电脑依次将结论打出.) 2.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 (1)通过上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说 出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逐步完成板书.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正比例函数》知识点 一、表达式:y=kx (k≠0的常数) 二、图像: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一条经过(0,0)和(1,k)的直线; 说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也叫做“直线y=kx”; 三、性质特征: 1、图像经过的象限: k>0时,直线过原点,在一、三象限; k<0时,直线过原点,在二、四象限; 2、增减性及图像走向: 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往右由高降低; 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往右由低升高; 四、成正比例关系的几种表达形式: 1、y与x成正比例:y=kx (k≠0); 2、y与x+a成正比例:y=k(x+a) (k≠0); 3、y+a与x成正比例:y+a=kx (k≠0); 4、y+a与x+b成正比例:y+a= k(x+b) (k≠0); 《一次函数》知识点 一、表达式:y=kx+b(k≠0, k, b为常数) 注意:(1)k≠0,自变量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为1; (2)当b=0时,y=kx,y叫x的正比例函数。

二、图像: 一次函数y=kx+b (k≠0, b≠0)的图像是:一条经过(-,0)和(0,b)的直线。 说明:(1)一次函数y=kx+b (k≠0, b≠0)的图像也叫做“直线y=kx+b”; (2)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 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 三、性质特征: 1、图像经过的象限: (1)、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b﹤0时,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 (4)、k﹤0, b﹤0时,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 2、增减性及图像走向: 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往右由高降低; 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往右由低升高; 3、一次函数y=kx+b (k≠0, b≠0)中“k和b的作用”: (1) k的作用:k决定函数的增减性和图像的走向 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往右由高降低; 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往右由低升高; (2)∣k∣的作用:∣k∣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 ∣k∣越大,直线越陡,直线越靠近y轴,与x轴的夹角越大;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 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 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 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 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 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 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25 (8) 20061504100250=====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 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讲课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仍意义 课题一: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正比例的意义,练习六的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3.己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 =工作效率 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板书:=公顷产量 二、导人新课 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三、新课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提问: “谁来讲讲例1的意思?”(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 “表中有哪几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多少?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又是多少?……” “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 教师说明: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呢?”教师指着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箭头),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2倍3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3倍……从右往左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反方向的箭头),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8倍;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7倍……时间缩小2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2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让每一小组(8个小组)的同学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教师板书出来:=60.=60,=60…… 让学生双察这些比和它们的比值,看有什么规律。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然后教师指着=60,=60 = 60……问:“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什么:你能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吗?板书:=速度(—定)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学案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学案 学习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学习要求: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 学习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 预习内容: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学习补充例题 出示表1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 路程 =时间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3)、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三角形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6)、梯形上底和下底一定,面积和高。 (7)、完成一项工程,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参加的人数与需要的天数。 (8)、圆的周长和直径。 (9)、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驶的路程和转数。 (10)、被乘数一定,乘数和积。 (11)、后项一定,前项和比值。 (13)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定,和成比例。 (14)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15)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16)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2、填空: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3,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4和9,这个比例是()。(2)、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两个外项就一定()。 (3)、12:2=18:3,如果内项2增加4,外项3应增加()。 (4)、甲数是乙数得3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数与乙数成()比例。(5)、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1/3,这两种量成()比例。 3、思维训练:小明坐在火车的窗口位置,火车从大桥的南端驶向北端,小明测得共用时80秒,爸爸问小明这座桥有多长,于是小明马上从铁路旁的某一根电线杆计时到第十根电线杆用时25秒,如果路旁每根电线杆的间隔为50米,小明就算出了大桥的长度,那么大桥长为多少? . .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主要考察内容: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④考察一ic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突破方法:①正确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②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解与一次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③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球一次函数解析式。④做一些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函数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b为常数,k≠0), ∵当x增加m,k (x+m)+b=y+km,km/m=k。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点,坐标为(0,b)。 3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不等于0)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k分之b与0,0与b).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例):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正比例和反比例》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这部分教材是教学正比例的意义。 学生开始正式接触到常量、变量(当然不必 出现这样的名词),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2)教材创设了文具店出售彩带的情境 来引出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对应关系。单价、 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又揭示 了正比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教材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和三个问 题,揭示了正比例关系的要点:第一,有两 个量,而且是相关量的量,其中一个量随着 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两个量之间 的比值不变。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认识 了什么是变化的量,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哪 些是不变的量,理解并掌握变中有不变的数 学思想。 (4)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先通过总价、数量、单价这一特殊的数量关系,利用具体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关系,然后再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利用数学化的字母符号来表征这一变化规律,使学生体会抽象和模型的数学思想。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探索。 正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一个量变化导致另一个量跟着变化的一种关系,较为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涉及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数量(如归一问题)而不是抽象的变量。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和数量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函数”的眼光去理解数量关系中量与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两个变量背后的不变量,从而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2)重视观察与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量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和概括。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表格里有哪两种量?能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单价不变就是总价与数量的什么不变?你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写出来吗?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使学生借助具体实例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本质。 (3)逐步抽象,构建模型。 在学生理解了具体实例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以后,可以让他们尝试脱离情境,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实现由具体数量关系到一般化抽象模型的转化。 编写意图 (1)在理解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之后, 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图象,并会利用图象 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 的思想。 (2)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数对与平面上 的点一一对应的知识基础,在这儿,进一步 扩展,把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 数都看作是一个数对。在方格纸上把与这些 数对相对应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射线;反 之,该射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就是正比例 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某一组具体值。 (3)正比例关系图象与折线统计图有本 质的区别。虽然描点的过程与方法相同,但 前者描述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两个 量都是连续的,即射线上的点有无数个;而 后者描述的是一些离散的数据。 (4)在认识了正比例关系图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直接利用图象,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找到另一个量的值,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5)通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找到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建议 (1)加强数形结合,使学生经历生成正比例图象的过程,自主探索图象的特征。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亲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熟练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 难点: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的含义。能够比较有条理的叙述判断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的具体内容是 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300台,可以生产42天;如果每天生产420台,可以生产30天,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比是(),他们所用的工作时间比是(),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答:300:420、42:30、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反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学习宝典》是一种同学们喜爱的工具书,现在有两种版本,如果买4.8元一本的,能买90本;如果买5.4元一本的,能买80本,那么它们的单价比是( ),它们的数量比是( )。 答案:、(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它们的乘积一定。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1)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2)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四、习题检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成( )比例。 2.如果那么和成( )比例3.面积一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4.8 5.4: 9080:57 x y x y

(完整版)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一、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 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 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画一画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反比例 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 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 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 论。 五、观察与探究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图形的放缩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 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 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 尺和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的应用: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对号入座。 1、35:=20÷16==%= 2、因为X=2Y,所以X:Y=:,X和Y成比例。 3、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4、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5、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 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6、一个比例由两个比值是2的比组成,又知比例的外项分别是1.2和5,这个比 例是。 7、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 间的实际距离是 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从2:8、1.6:和:这三个比中,选两个比组成的比例是。

10、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克。如果再熔入30 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二、明辨是非。 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 是4:5。 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8、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份数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是。 A、1: B、2:1 C、1:20 D、20:1 2、已知=1.2、=1.2,所以X和Y比较。 A、X大 B、Y C、一样大

最新正比例函数知识点及练习题

正比例函数 1、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y=kx (k不为零) ①k不为零②x指数为1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 反而减小. (1)解析式:y=kx(k是常数,k≠0) (2)必过点:(0,0)、(1,k) (3)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2、正比例函数专题练习 知识点 1.形如___________(k是常数,k≠0)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正比例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乘积的形式. 2.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通常称之为直线y=kx.

当k>0时,图像位于第象限,从左向右,y随x的增大而,也可以说成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_________; 当k<0时,图像位于第象限,从左向右,y随x的增大而,也可以说成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_________.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坐标点和定点__ __两点的一条。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确定两个点(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已知y=(k+1)x+k-1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 ①y与x2成正比例,且x=-2时y=12. ②函数y=(k2-4)x2+(k+1)x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跟踪练习: 一、根据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求值. 1、若x、y是变量,且函数2 =是正比例函数,则k的值为. y+ k )1 (k x 2、如果y=x-2a+1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 3、若1 n y是正比例函数,则n的值为. =n x - (- )2

正比例和反比例定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定义 比的含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 (一定)。 3、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正比例和反比例 4、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例如: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 (一定) 反比例关系是通过应用题的总数与份数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的。在总数与份数关系中,包含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和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反比例关系在典型应用题中属于归总问题。反映在除法中,当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关系。在分数中,当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母与分数值成反比例关系。在比例中,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成反比例关系。 ②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法:设x与y是两个相关的量(具有相乘的关系),k是x与y的乘积(k一定),即:x*y=k(一定)接着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把正比例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k(一定) 一、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 水小毛国斌 一、解读课标要求 比例这单元知识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两 领域的内容。具体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应用这三部分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六年级上册比的教学内容的延伸,而且也是学生升入初中后中学数理化学科常用的数学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通过比例的学习,进一步建构数量关系的模型,通过解比例的运用,发展学生运算能力。比例的应用又与“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关,使学生能举例、解释生活中成比例的数学现象。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学习过程,了解正反比例知识形成过程,体会正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5.再学习中体会具有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联系,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比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能正确判别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是: 第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中涵盖三部分知识: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通过比值是否相等判断是否组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解比例其解比例的方法就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张勇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12册)P47例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结合正反比例的图表,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3、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的量。 4、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谁能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那么正比例和反比例之间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这还需要我们通过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进行深入地了解。 揭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因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所以这节课的比较应该是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每人都要争取有表现的机会,行吗? 1、第一次整理。 (1)根据刚才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回忆,请大家想一想,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必须是什么样的两种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2)请观察下面表格中的两种量。 ①每张表格中的量中是相关联的两种量吗?为什么? ②每张表格中两种量都成比例吗?为什么? ③板书:成比例 不成比例 ④在成比例的两张表格中的两种量,分别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板书:成正比例 成反比例 ⑤想一想,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根据是什么? 2、第二次整理。 (1)刚才同学们是通过观察表格中具体数据的变化辨析了正比例和反比

例的辆。其实,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还可以通过图来观察。 (2)正反比例图像比较。 ①完成正比例图像的描点和连线。正比例的图用手势比划一下是什么样的?(一条直线)这说明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②正比例关系的图都会是一条直线吗?请看这里的两种量。 ③完成反比例图像的描点和连线。反比例的图用手势比划一下是什么样的?(一条曲线)这说明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④那么不成比例的这两种量的图,会是一条直线吗?会是一条这样的曲线吗?会是什么样的图呢?想看一看吗? ⑤比较:与正比例图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反比例图比一比呢?(3)通过图像的观察,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变化方向

正比例函数及其性质练习题

正比例函数专题练习 知识点 1.形如___________(k是常数,k≠0)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正比例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乘积的形式 2.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________的_______,我们通常称之为直线y=kx.当k>0时,图像位于第象限,从左向右,y随x的增大而,也可以说成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_________;当k<0时,图像位于第象限,从左向右,y随x的增大而,也可以说成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_________.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坐标点和定点__ __两点的一条。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确定两个点(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形如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大连市区与庄河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0km,若汽车以每小时80 km 的速度匀速从庄河开往大连,则汽车距庄河的路程s (km)与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正比例函数y kx =(k为常数,0 k<)的图像经过第象限,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 4、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5、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2 x=时6 y=-,则9 y=时x=。 6如果函数23 y mx m =+-是正比例函数,则m= 。 7.若x、y是变量,且函数2 )1 (k x k y+ =是正比例函数,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_。 8.已知y=(k+1)x+k-5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是______________. 9.若函数y=(2m+6)x2+(1-m)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______________. 10.已知函数y=(2m+1)x+m-3若此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则m=____________. 8、已知正比例函数(12) y a x =-如果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那么a的取值范圆是 9、结合正比例函数4 y x =的图像回答:当1 x>时,y的取值范围是。 10.函数y=-7x的图象在第象限内,经过点(0, )与点(1, ),y随x的增大而 .函数y=4x的图象在第 象限内,经过点(0, )与点(1, ),y随x的增而 . 11.正比例函数x m y)1 (- =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12.若正比例函数图像又x k)6 3( y- =的图像经过点) , ( 1 1 y x A和B) , ( 2 2 y x B,当2 1 x x< 时, 2 1 y y>则k的取值范围是 13、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值可能是() A、1 B、2 C、3 D、4 14、(2000?西城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kx(k<0 )的图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