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2011.8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2011.8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2011.8

本市老人独居趋势日显养老需求有待进一步关注

——本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1-08-17

内容摘要:近年来,本市老龄人口快速增加。如何应对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使社会服务更加适应、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越来越来迫切的现实意义。为了解目前本市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的生活状态,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市14个区1500名50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就收入水平、家庭组成、生活内容、生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85.1%的受访者的个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60—70岁空巢老人比重近四成,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本市惠老、为老服务受到肯定,老年群体对交通出行、晚辈陪伴等方面较为满意,同时对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仍有期待。

本市自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据统计,2010年年末,本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1.02万人,比上年增长4.9%;占户籍总人口的23.4%,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二五”时期,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还将快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0多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数量翻番。到2015年,本市户籍老年人口比重将接近30%。虽然,改革开放后,大批劳动力人口的快速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进程。但是老年群体的快速膨胀,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取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市黄浦、卢湾、徐汇、长宁、普陀、虹口、闸北、杨浦、闵行、宝山、浦东新区、嘉定、松江等14个区1500位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1、基本分布

受访者中,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占六成,浦东新区和郊区的占四成。从年龄来看,不到60岁的中老年人约占六成,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四成。从家庭类型来看,逾七成与子女共同生活,约二成为老俩口

家庭,5%为独居及其他家庭。从身体状况来看,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基本健康;三成健康状况一般,但生活能够自理;另有1.5%为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基本分布

2、经济来源和收入水平

2010年,本市享受离退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352.02万人。调查显示,60周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97.4%以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养老金、退休金也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有72.4%的受访者表示只有1项收入来源,27.6%有2项及以上的收入来源。总体来看,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重较低,仅14.7%获得子女补贴和赡养费,14.3%需动用积蓄来补贴自己的日常开销。而依靠政府补贴、出租住房收益的比重仅在3%左右,依靠商业保险收益的更是不到1%。

50—60岁的中老年群体,有一部分还未退休,仍在岗位上工作,约四分之一受访者有工薪收入,工薪收入成为部分群体除了养老金退休金外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有85.1%的受访者个人月平均收入1000—3000元,4.8%月收入3000—5000元,另有8%月收入不到1 000元(主要是高龄无保障老人和外地退休返沪的老人)。

二、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和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值得关注

与子女共同生活仍是目前本市老年人最为普遍的居住方式。5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73.7%的受访者目前与子女共同居住,21.5%为老俩口家庭,2.8%为独居家庭。据此分析,本市实现“9073”,即“9 0%由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但调查同时发现,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

1、60—69岁老年人空巢比例近四成

目前60—69岁老年人多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随着子女置业成家、父母退休,两代人均步入人生新的阶段。一些家庭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子女另户居住;同时不少父母也希望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主动选择分开居住。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比重,与50—59岁中老年相比陡然下降,从逾八成减少到六成,降幅逾20个百分点;而空巢老人家庭(指独立居住的老俩口家庭和独居老人家庭,下同)

比重上升逾两成,达到38.9%(见图1)。这表明,随着多数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家庭快速膨胀,空巢趋势日益突出。

2、70岁及以上老年人空巢比重降至三成

目前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少拥有多个子女。子女共同赡养父母的负担相对较轻。随着父母渐入高龄,不少子女为了方便照顾,接回原先独立居住的父母,回归到两代、三代同住的家庭模式。调查中,近七成70岁以上受访者与子女共同居住;空巢比重降至三成,比60—69岁年龄段降低近10个百分点。

子女照顾的及时介入,家庭组成的适时调整为进入高龄期的老年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养老保障基础。然而,仍有近三成年过古稀、渐入高龄的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精神需求亟需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图1 50、60、70老年人家庭组成的变化趋势

3、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

60岁以上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重,郊区为61.1%,中心城区为61.5%,两者基本相当;空巢家庭老人比重,郊区为38.2%,中心城区为35.9%,两者差异也不明显。

然而由于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教育、就业资源的差异,郊区子女更早离家求学和谋职,其父母在50岁甚至更早便与子女分开,进入空巢状态。50—59岁,郊区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比重为76.3%,低于中心城区7.9个百分点;空巢家庭比重22.1%,高出中心城区9个百分点(见图2),表明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郊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较晚,社区养老、医疗保健等保障服务覆盖尚不完

备,而空巢中年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社会养老功能不到位之间的断层,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图2 中心城区和郊区50—59岁受访者家庭组成的比较

三、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老年人主要生活内容

进入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本市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见图4)。而不同性别、家庭组成、年龄段的老年人的生活重点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

1、近六成老年女性为家务忙碌

调查显示,操持家务占据了老年人较大比重的日常生活内容,约半数老年人反映在操持家务,其中,女性在家务上投入精力更多,近六成老年女性表示为家务忙碌;而仅三分之一男性受访者需要操持家务。相比之下,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承担家务的比重更高,不少人承担买菜、做饭、打扫收拾等大部分家务,尽可能地帮助子女减轻负担。

2、近半数老俩口家庭积极投入兴趣爱好

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将时间精力投入到业余爱好是老年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他们说,退休是生活的新起点,可以全身心地倾情于自己的爱好;兴趣爱好是老年人的保健药、养心药,是保持年轻心态的一贴良方,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获得晚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老俩口组成的空巢家庭,逾

半数受访者积极投入兴趣爱好,以充实内心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老年群体从在职到退休、从两代人到老俩口之间的感情落差。这表明,积极投入兴趣爱好成为空巢老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3、逾四成低龄老年人热衷参与社区事务

除了对物质保障、精神享受的要求,获取新的社会角色、实现社会价值,也是本市老年市民较为普遍的精神诉求。而较为成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也为不少老年人赋闲后继续为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条件。受访者对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愿,有37.7%的表示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60—70岁的低龄老年人仍健康,且闲暇时间较为充裕。有43.7%的受访者经常参与社区服务。他们中有的担任楼门长,有的辅助维护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有的发挥一技之长,提供便民服务,有的在社区教育和宣传活动中出谋划策,布置张罗……不少老年人表示,通过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实现了老有所为愿望;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在社区管理决策中为老年群体表达诉求、争取权益。

4、60岁后享天伦之乐,70岁后重养生保健

60岁以后,大部分人开始了退休生活,生活重心随之发生转移,除了操持家务、参加社区活动,含饴弄孙、养生保健也成了不少人的主要生活内容。逾两成60—70岁的受访者帮助儿女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上升,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关注点。有三成7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日常生活注重修身养性、医疗保健,还有17.2%表示健康堪忧,需要长期的修养和治疗。

图3 老年群体的主要生活内容

同时,由于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子女成年后仍不能自食其力,需要长期负担的等等原因,有少数负担特别重的家庭,仍需为生计担忧。调查中,有3.2%的受访者有此反映。

因此,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生活重心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得养老服务更贴近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

四、老年群体积极评价各项惠老政策,对收入、住房仍有期待

本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不断加大老年工作的投入,各项惠老政策逐年出台落实,以老年需求为导向的各种为老服务不断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护,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调查显示,老年群体对惠老、为老政策服务带来的交通出行、生活安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也期待收入、住房等物质保障水平进一步有所提高。

1、八成受访者满意出行条件,交通出行满意度最高

2008年开始,本市政府为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敬老服务卡。低廉的出行成本和方便快捷的公交设施,使得本市老年人有条件外出游览观景,感受城市变化。八成受访者满意交通出行条件,其中28.7%表示非常满意,交通出行满意度达80.9分,位列九大方面满意度之首(见图4)。

图4 对生活九大方面的满意度

2、晚辈陪伴、社会交流较为充分,精神需求满意度较高

重视、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也已经逐步成为子女,以及全社会的共识。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对晚辈陪伴表示满意,与子女同住的受访者中,近八成感到能经常与子女聊天;与子女分居的,也有近七成表示子女会经常回家看望。晚辈陪伴总体满意度达到79.5分,仅次于交通出行,位列第二。

除了来自家人的精神慰籍,社区、社团也成为老年人寻找共同语言、填补空闲时间、充实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几乎所有社区都建立了老年服务中心,住宅小区中安装健身器械、开设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合唱队、舞蹈队的文体团队,这些设施和组织为老年群体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分担忧虑、分享快乐提供了场所。调查中,七成受访者对社会交流感到满意,社会交流满意度达77.1分,位列第三。

3、生活安全保障服务基本到位,满意度达76.8分

有71.7%的受访者对居住安全、社区治安等感到放心和满意,满意度达76.8分。相比之下,居住在商品房的老年人对生活安全和治安水平较有信心,满意度78.7分;而居住在公房、老式里弄则安全感依次下降,分别为77.4分和74.5分;居住在私房的老年人对生活安全较为担忧,仅54%的受访者对生活安全感到满意,满意度68.9分,不到70分。保障这部分居住环境较差的老年人的安全起居,应当成为社区为老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

此外,受访者对文化娱乐、身体状况、医疗保健等方面也给予较为肯定的评价,满意度均在70分以上。

4、对提高收入、改善住房条件仍有期待

近年来,本市连续调整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小城镇社会保险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为老年群体提供的较为有力的物质保障。然而,因物价水平的持续走高,尤其是老年人的消费主体食品类价格的大幅上涨,很大程度消化了养老金的增幅,不少老年群体并未享受到收入增长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据统计,从2008年1月到2011年4月,3年多本市食品价格增长33.8%,其中粮食价格涨幅达46%。而按照每年的增加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办法,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分别月增加140元、170元、185元,累计495元,以此测算,对于2008年月养老金收入在1500—1600元的退休人员来说,增幅不到30%,仍不足以抵消食品上价

格的上涨。调查中,有32.7%的受访者对收入水平表示满意,55.6%感到一般,11.3%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63.4分,在九个方面中倒数第二。

收入水平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评价的差异。调查中,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低收入群体(主要是高龄无保障老人和外地退休返沪的老人),对九个方面的满意度均低于对应的较高收入群体,其中,医疗保健、住房条件、文化娱乐等方面满意度不足70分,收入水平满意度不到50分。低收入群体和较高收入群体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70.8分和78.6分,差距达7.8分。

面临本市高位房价,收入增长不敌生活支出上涨的双重压力,老年群体要求改善现有住房、为成年子女购置婚房等需求被抑制。有39.7%的受访者对住房条件感到满意,43.2%感到一般,16.8%表示不满,满意度为63.3分,位于九项评价末位。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 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

关于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乐山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如何应对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使社会服务更加适应老年群体的需求,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越来越来迫切的现实意义。但人们对老年群体的了解并不多,于是,我们对我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生活状况、休闲情况 一、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2014年4月20日到5月4日 调查地点:乐山市市中心沫若广场、海棠公园、阳光广场、鱼儿湾公园 调查对象和范围:乐山市市中心50岁以上的老年人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为主,调查问卷为辅 调查目的: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现如今的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析得出乐山市老年人在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引起乐山市政府对老年人生活休闲的需求的关注。 二、调查内容 1、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 根据我国2010年11月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6131人,占12.2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

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9个百分点。显然,我市老龄人口正在快速增加。 2、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物质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甚或来源方面,71.11%的老人是有子女供养,40.00%的老人是有退休金的,28.89%的老人是有存款的,44.44%的老人是有养老保险的,11.11%的老人是自己外出劳动所得的;在居住方面,40.00%的老人与老伴住一起,17.78%的老人与子女住一起,31.11%的老人与老伴及其他家人住一起,11.11%的老人独居。由此不难得出,多数老人的物质生活还不错,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独居老人的生活来源都是靠存款 和自身劳动所得,这表明,政府对独居老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关注和帮扶还不够。 ◆社会养老保障大多属于临时、救济、救急、救灾性的,不能从根本 上改变养老现状,社会养老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未形成和健全。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责任编辑: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围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调查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份,农村10084份。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 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2000年调查(4),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5)2053元增长了3.1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00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洗衣机从51.5%增加到70.6%。除了上述4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冰箱和室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上升到77.4%,从7.6%上升到71.1%,电冰箱从46.6%上升到65.9%,室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老年人健康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老年人健康指导健康生 活方式的指导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健康和快乐要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老年人的长寿与否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吧! 1.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注意营养: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活动量少,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对热能的摄入量也相应减少,饮食上应该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避免因营养过剩导致肥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可以多食用优质蛋白,这对提高记忆力,增加免疫力有一定的益处;补充维生素和必须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三餐定时定量;保持食物酸碱平衡;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2.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能坚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的过程,而且能调节、增强和改善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选择有氧运动,比如走步、慢跑、跳舞、游泳、太极、健身操及球类运动等,运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开始时运动量不宜过大,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运动后的心率不要超过170减年龄的数值,更不要带病运动。 3.心理平衡老年人心理问题: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丧失劳动力后,经济来源无保障、或因丧偶、子女分居等社会因素加上自身生理功能或状态出现退行性衰老变化,出现疾病的困扰,很多时候力不从心,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孤独无助甚至悲观厌世等心理特征。保持积极心态,乐天安命,知足常乐;保持社会交往,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让生活富于情趣,老有所乐。 4.戒烟限酒吸烟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癌症等。少量饮酒一般对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过量则可导致酒精肝,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等危害。为了身体健康,老年人更要戒烟限酒,由于几十年的习惯很难马上戒掉,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少抽到不抽。 总之,有规律的生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态平和、戒烟限酒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1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全国老龄办

印刷流水号: 调查问卷编号:□□□□□□□□□□□□□ 表 号:CRCA2015-1 制定机关:民政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4]87号 有效期至:2015年9月 *********************************************************************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个人问卷(长表) ********************************************************************* 一、访问地点: 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__________ 地级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市、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 庭 地 址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访问记录: 访问 日期 开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月 日 调查员签名: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 乡级督导员签名: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 县级督导员签名: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 录入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 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 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 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 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 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对象身份的资料,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 目的。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xx年7月20日—30日 xx年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

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目录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博士教育网)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

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推进加快了建设用地,如街道、交通等建设用地。二是房地产开发用地。三是公益性基础建设用地,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四是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高速公路征地。五是市区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六是工业园区用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⒈失地后总体收入水平下降。据对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元左右,失地后为元左右,比失地前减少元左右,下降。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失地后为左右,比失地前增加元,增长。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产自食,水消费不要钱,成本较低。现在基本上靠从市场购入,食品、水暖消费增加,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而那些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农民,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好、收入预期不乐观抑制了生活消费的增长。 ⒈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农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补偿费,有的农民只拿到了部分补偿费。在就业安置上,农民全部以自谋职业为生。在调查的家庭中,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年龄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响,在劳动年限内谋到职业仅占失地农民的左右。在有收入的就业人口中,在建筑工地打工,做生意,从事养殖业,从事其他职业。 ⒈政府高度重视房屋建设,使失地后的农民能及时搬迁到新建的房屋内,现失地农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⒈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约有的人参加了商业保险。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在等待政府出台政策、希望政府从政策、财力上支持他们参加社会保障即养老、医疗保险。另外,纳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靠土里刨食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进城后失去土地,可以这样说,这些人首先变为低保对象。因受政府财力有限的制约,约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⒈失地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比过去方便多了,失地农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四、失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及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启动等势必需要占用农民土地,部分地区农民耕地逐年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从总体上看失地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占用后,有些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经济补偿费不合理,而且兑现也不及时,乡村截留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担心将来生活遇到困难没法解决。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他们担心将来生病住院没有钱,子孙后代没有生活来源。如:一些年龄稍大的失地农民说,农村五六十岁的人还能干点农活,而没了土地他们还能干些什么呢?上班没人要,打工没力气。现在生活勉强维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艰难了。今明两年村民靠吃补偿费过日子,过两年这些费吃完后,“坐吃山空”生活就麻烦了。四是那些失去土地后只能靠打工、开小卖部、从事饮食业等方式就业的农民担心就业不稳定,怕再一次“失业”,将来的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六、只给失地农民发一点补偿费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

2018年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老年人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老年人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关系到家庭幸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在过去的一年中,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和我镇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将老年人管理工作列入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尊老、敬老、爱老和服务社会的具体实事,当成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不折不扣、脚踏实地地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工作方案、及时制定工作计划。 乡村医生和全体防保人讨论落实了具体工作步骤,落实了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计划,确保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组织网络。 为确保工作进展,我们实行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划区包干,明确了村卫生室室长亲自负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工作合力。通过上下联通、医患互动,使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零的突破。 三、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老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如广场互动式健康知识教育、健康橱窗展示、专题健康知识讲座、发放老年保健小册子、使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家庭急救、预防跌倒、老年体育活动和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等科学知识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认同和掌握。 四、做好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工作。

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207人,已建立健康档案207份,建档率100%,电子录入207份,电子档案录入率100%。按照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的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我们已完成200人体检任务,体检率95%。体检过程中,我们及时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对查出的高血压病病人120名、2型糖尿病病人50名,已及时转入慢病组进行慢病管理,通过努力基本完善了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 五、实行绩效管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中,我们率先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及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金挂钩,做到了奖勤罚懒,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起步较迟,缺乏规范的运作模式和工作经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如老年人健康检查开展不平衡,外来老年人健康管理机制不健全,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人管理需进一步强化等等,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改进。我们将通过发挥聪明才智和善于吃苦、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和勇于登攀的精神,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推向新台阶、创出新辉煌! 2018年12月30日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

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一年来,持以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主线,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为中轴,以人为本,立足解决老年人日常实际问题,让许多老年居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因此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辖区老年人参加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加,我中心现已为全辖区3889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其中3171人做了免费健康体检,从而使辖区老年居民保健意识和慢病防治能力工作有明显提高,现将老年保健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清思路,真抓实干,力争做到“三满意”统筹兼顾,合“三”为一,共同发展。 做好老年保健就是以“预防为主,关心为主”为管理思路,以为日趋老年化社会注入“心鲜活力”为目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老年档案管理和老年慢病筛查或检测,达到减少或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首先我们把老年保健作为9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充分发挥我们在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方面已积累的经验,充分利用资源,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切实加强老年保健工作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老年保健服务内容,尤其在老年保健教育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方面,做出一定的特色和成效,把老年居民满意,让政府满意,让团队满意者“三满意”作为检验老年保健工作的标准。2011年全年截止到12月20日,中心共进行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健康教育讲座培训4次;开展具有特色的保健培训工作4次。 二、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和老年保健有机结合,起到统筹兼顾。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利用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有效改善了老年人保健服务负责量大、单调“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为了做好健康教育及科普知识宣传,我们制作了健康教育处方,侧重老年病的健康知识宣传,为方便老年居民,我们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在社区,体检服务送到居民委,慢病普查也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截止到2011年12月20日,中心共计进行老年人危险因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剖析

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报 告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班级: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13-3班 姓名:朱鹏 调查时间:2015年7月15号——2015年7月28号 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刘家村 调查方式:访谈采访法 指导老师:万长军 评语: ()优秀:论点正确,分析精辟,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良好:论点正确,分析合理,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中等:论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及格:论点基本正确,内容安排基本合理,语言通顺 ()不及格:论点错误,内容粗制滥造,语无伦次,或者大量抄袭,不按照要求答题

一、内容摘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偌大一个城市,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殊不知,关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那些孤寡老人。为此,本着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态度,步入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为孤寡老人带来更多的关爱。 二、关键词:孤寡老人、养老院、农村发展关心、救助、和谐社会 三、正文: (一)背景解析: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状分析: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我们周围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我采访了一些当地孤寡老人和一家养老院。对孤寡老人以及养老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通过本次访问,我们主要了解到一下一些信息: (三)具体采访对象: 1、彭福生:刘家村村委会2组,74岁,农民。彭爷爷是本地从小生活在这的。除了对于院里食堂大锅饭的饭菜不太满意之外,他对于敬老院里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毕竟住在院里受到了国家的帮助。他认为自己住在外面没有子女比在院里苦多了。现在住在院里,弟弟时来探望,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院里住的大多人都是神志不清或无法沟通,彭爷爷有时难免寂寞。看看电视,觉得无聊,想打打牌,又凑不到一桌,出去院里去茶室坐坐,又懒怠。这样想来,有时确实孤单。因此,那天对于我的到访,彭爷爷显然十分开心,话也特别多,毕竟,能找到聊天的对象也是很难得的。沈伯伯是需要关怀的。 2、朱德昌,朱家堡村委会3组,73岁,退休工人。朱伯伯是2009年进院里的,今年是进院里的第六年。他家里没有什么亲戚,但有一些侄子。他进院里是因为家里的两间平房拆迁,赔款不多,赔款之后又懒怠造新房。这位朱伯伯他

2021年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 保障其合法权益, 使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 居民一样安居乐业, 更好地为岳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是政协委员十_大, 进入西湖街道范围就业谋生的农民工人数也越来越多, 已逐步形成了一个 数量庞大的群体。经调查统计,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 在西湖街道范围务工的农民工已达2.5万余人, 比去年同期增长8%。进入城市后,由于受文化和技能的制约,农民工大多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重复劳动,职业工种比较单一。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被调查的农民工中, 从事技术工种的占8%;服务员工种的占13%;生产工人占6%;建筑工人占22%;一般人员占11%;专业技术人员占7%;管理人员占8%;家政服务人员占7%;商务人员占4%;其他职业占14%。其中, 建筑工人所占比例最高。 2.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财产积累比较缓慢。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 但是少数企业 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经调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000元, 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左右, 仅有四成超过1500元, 农民工收入又普遍比城市居民低。支出方面, 农民工大都省吃俭用, 除日常的住宿费用、衣食费用、出行费用外, 其余都寄回农村用于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或存储起来以备急需。经调查得知, 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用于日常开支, 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由于收入低, 负担重, 农民工很难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 七八月调查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关社区调查对象:德化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调查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老年人,关心老年人调查方法:访问,实地调查,观察,查阅资料等调查人:林玉霜 泉州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心的焦点。为了了解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对德化城镇的老年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调查对象为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巢老人。现主要从衣食住行、子女关系、文化生活、医疗服务、精神负担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报告。 德化城关属于城镇,比较偏远,住着比较多的老人与小孩。查阅相关资料,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竟然高达20%,其中的空巢老人也高达42%,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为这样的数据感到震惊和难过。空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虽然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不和自己住;自然空巢,即没有结婚,或结婚无子,或子女死亡。衣食住行 老人的生活一般都比较节俭。衣着应该是老人们享受得最好的方面了。很多子女都以衣物为寿礼贺礼来送给老人,所以老人的衣着一般都过得去,只是有些老人舍不得穿;吃食方面,记得我采访的一位老奶奶,她忏愧地说别人一天只要两块钱的菜钱,自己每天却要花三块

钱。这是不够一斤青菜的价格啊!听了让人又忏愧又心酸。而跟家庭成员一起住的伙食相对好点,但是很多老人怕浪费,经常都是捡剩菜剩饭吃;居住方面,数据显示,独立居住的占城关老年人的49.7%,其中没有与老伴共同居住的25.2%,其余的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独居的住房设施一般比较简陋,家用电器较少,比如我采访的老人很多都是住在小区最底楼的车库,只有电磁炉,风扇,电视机等,有的甚至没有;出行方面,老人出行主要靠步行,而且不会离家太远,一般在家周边活动,除非要看病或是儿女接送去哪里做客、游玩。 子女关系 老年人有两个或以上的儿女的占了九成,有一半的老人是与子女共同居住。资料显示,老年人中有40.2%表示愿意与子女居住,22.0%表示无所谓,37.8%表示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有生活习惯不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少部分是与子女合不来。一起生活的虽然经常会有些小矛盾,但还算融洽;不一起生活的也会经常性地探望,但我记得采访过一位老奶奶,她原本也是跟儿子媳妇共同居住的,但是因为生活习惯,思想方法不同,她和儿子儿媳越来越不合,她只得搬到楼下的车库住,起先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到后面只能靠儿子送的剩菜剩饭。老人边说还边掉眼泪,换做谁看了都心疼。所以很多老人宁愿自己孤独地生活也不和儿女闹得那么僵。我也去过敬老院了解情况,这儿的老人大都是被儿女送进敬老院,而非自愿的。数据显示只有15.2%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这里各方面都挺好,但是他们有很强烈的愿望与外界交流,与儿女说说话,谈谈心。大部分儿女也会经常去看看

老年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生命无价,健康第一,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倡导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社区的老人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丰富他们的身体保健知识,故此开展一系列活动,在社区内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享有健康,享受健康”的氛围。 一、活动目标 帮助老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活动参与中增强老人彼此间的关系,扩大他们的交友圈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二、活动主题 养生在心间,行动在今天 三、活动时间 分三节进行,具体时间待定 四、活动地点 待定 五、活动详情 (一)问题分析: 老人情绪低落,倍感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1.子女不在身边(暂时性失依或永久性失依) 2.业余活动少(或存在参与障碍) 3.生活困难,缺少帮助等。 (二)活动热身游戏 笑口常开 1.具体目标:活跃小组气氛、训练反应能力 2.适合人群:不限,更适合活动能力较弱的参与者,特别是老年人 3.人数:不限 4.时间:20分钟左右 5.所需道具:无 1.场地要求:户外、室内均可 6.游戏方法(步骤:)

(1.)让参与者围成一个圈,由社工和大家示范关于“笑口常开”四个字所 代表的手势。 (2.)先选出一名参与者做发指令者,任意发“笑”“口”“常”“开”的指令。 (3.)“笑”:双手的食指指自己的脸,嘴巴微笑,做出开环大笑的样子:(4.)“口”:双手放在嘴边做呼叫状,做嘴巴的样子; (5.)“常”:双手拍两下手掌; (6.)“开”:双手张开举过肩膀。(备注:其他参与者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有做错的参与者继续做发令者) 大小西瓜 1. 具体目标:活跃小组气氛,训练应变能 2.适合人群:不限 3人数:10人左右 4. 时间:20分钟左右 5.所需道具:无 6.场地要求:户外、室内均可 7. 游戏方法(步骤: (1.)让参与者围成一圈。 (2.)选出1名参与者做发令者,任意发“大西瓜”和:小西瓜“中的一个指令。由发令者开始,按一定顺序往下位参与者传递做发令者,每位发令者都要根据上一位发令者相反的指令给自己发令,同时自己双手做与自己所发命令相反的动作。 (3.)“大西瓜“:做小西瓜动作;”小西瓜“做大西瓜动作。 老年人保健知识 (1)吃得合理。少吃多餐,吃营养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适当。多喝水,少喝酒 (3)戒烟。戒烟不分迟早。吸烟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机会并缩短寿命。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一: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 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传播,我们村 以及邻近的几个村庄流行起了打腰鼓和跳集体舞,这种歌舞的娱乐方式更是起到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作用。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2%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6%左右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课程形势与政策 课题名称 所在班级 姓名 学号 起止时间 思想政治教学部 2013年3月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背景 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 仅在2000年2007年7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 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预计,2053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开始进入缓慢减少阶段,但到2100年时仍将有3.5亿以上的老年人口。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从人口结构上看,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目前的各类老年人福利机构近4万个,床位数近160万张,也就是说,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只拥有不足9张床位。 ?目的 面对中国老龄化化问题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接受中国老人越来越多的事实。然而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的群体,无论是从仁道主义还是从其他任何角度思考,社会和政府都有义务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做出努力。然而想要切实的帮助老人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那首先就要对他们现有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以便做到对症下药,实实在在的帮助老人们改善生活状况。而此次的调查也是以此为目的而展开的。 ?方法 按照问卷内容,与老人面对面交谈,并代笔填写问卷。 完成问卷后,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样卷

关于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表 1. 您最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的服务是( ) A医疗保健B生活照料C文化娱乐 D法律咨询E其他(请注明) 2.您希望的养老方式是:A自己或夫妻俩自己料理B与子女同住C住养老院D请家政保姆照料E其他____________(请注明) 3. 如果您想入住养老院,您能承受的费用水平是每人每月为:() A1500元左右B1000元左右C800元左右D500元左右 E无法承受伙食费以外的住宿等费用 4.您认为周围养老机构() A规模大设备齐全,是老年人的理想活动场所B规模小设备缺,只能凑数 C没有或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场D不清楚 5.您隔()添置新衣服 A半年左右B一年左右C两年左右D超过两年 6.您是否习惯积存一些废旧物品() A是B不是 7.您对您晚年生活最满意的是()(多选) A经济宽裕、衣食无忧B身体健康C子女孝顺,家庭和睦 D居住环境十分便利E文娱生活丰富F邻里关系和谐 G受到社会的尊重H其他___________ 8.您对您晚年生活最不满意的是( )(多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