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_老子哲学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合集下载

历史城市规划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历史城市规划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历史城市规划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城市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成单位,而历史城市规划对于当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历史城市规划不仅对城市的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历史城市规划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为主题,探讨历史城市规划对当代城市发展的意义。

首先,历史城市规划告诉我们城市的规划需要考虑整体性和长远性。

历史城市规划中,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中,城市的中心区域往往是政治、文化、商业等各方面的集散地,周边则是居住区。

这种城市规划的布局观念体现了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即将城市规划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构建,而不是简单地满足当下的需求。

这也给我们当代城市规划者提供了启示,指导我们在城市发展中注重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思考城市的长期发展,而不仅仅满足短期利益。

其次,历史城市规划告诉我们城市需要注重人文关怀。

历史城市规划中,人文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古代城市规划中,规划者常常在城市中留下一些人文景观,比如城市公园、文化遗址等。

这些景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弘扬了城市的历史文化。

在当代城市规划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建设公园、博物馆、艺术街区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文化活动场所,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再次,历史城市规划告诉我们城市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以可持续为目标的,即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城市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古代城市中常常会有规划的水源,以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同时,城市内的河流和湖泊往往也是城市的景观和绿化带。

这种城市规划的理念对于当代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需要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最后,历史城市规划告诉我们城市需要注重社会公平。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与当代城市规划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与当代城市规划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0120040202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与当代城市规划收稿日期:2008209219作者简介:王三明(19742),男,工程师,益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湖南益阳 413000宁启蒙(19812),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82陈立立(19842),女,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08王三明 宁启蒙 陈立立摘 要:对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进行简要描述,分析了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法自然”“天人一体”和“上德无为”等哲学观点中所蕴含的城市规划思想,然后着重就其所体现出来的生态观、自然观提出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几点启示,希望有助于当代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道家思想,城市规划,生态观,自然观,启示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0 引言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城市化离不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规划。

当今社会城市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如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引起了城市规划师以及全社会的思考。

面对现实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以人的欲望与需求为中心改造大自然失败以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评价尘封多年的中国古先哲老子“畏天、畏地、畏道、畏自然”的哲学观点[1]。

东方传统文化中长期被忽视的“人法自然”的智慧被重新发现,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分离”必将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复归。

本文着重介绍道家思想中的规划观点,就这些观点提出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启示。

1 道家思想中的规划观点1.1 《易经》与城市规划《易经》的理论很深奥,至今研究不绝,但中心思想是将自然(天、地)与人作为整体来考虑[2]。

《易》认为宇宙之间事物变化会出现征兆。

人们依据天象推求事理,并且摹拟天象办事情。

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创作方法———“以象制器”。

《周易》曰:“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为之法。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划者们亟需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空间利用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一、城市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进行整体布局、空间设计及资源配置,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建立起合理的城市结构,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

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

合理规划城市结构,科学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比如,将居住区与工业区分开,有利于降低居民生活的环境污染,并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合理的土地利用还可以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改善交通环境。

恶劣的交通状况不仅会拥堵道路和增加能源消耗,还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通过科学规划道路布局、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非机动交通,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这对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交通事故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城市规划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资源利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布局工业区和商业区,优化能源利用和物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城市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增加绿化覆盖率和建设生态园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威胁到子孙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进行,以保证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的城市布局、生态景观设计和水资源管理等都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以及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城市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将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划分清晰,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隔离现象,提高居住和工作的便利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另外,城市规划还可以在城市建设阶段对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避免闲置土地和资源浪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有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城市规划也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规划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将生态保护纳入考虑范围,合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用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在城市建设中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保技术,以降低城市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公共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城市设施和交通网络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活动,带动就业和增加收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最后,城市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城市规划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城市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城市规划的支持和指导。

两者密切结合,才能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作者:李利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2 更新时间:2007-12-10 14:01:34《道德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当代启示[①]李利安王欣周玉茹摘要: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并形成以无为、渐进、适度、均衡、非间断等为特色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并在积极扬弃的同时努力弘扬。

关键词:道德经;可持续;和谐合作者简介:王欣,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周玉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陕西,西安 710065众所周知,由于人类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对自然的索取,全球环境恶化已成为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为此呼吁,许多科学家也开始了审慎的研究,为了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长久利益,人们开始寻找一条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之路。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

此后,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并逐渐迈开了可贵而艰难的实践。

作为东方世界一种古老智慧的结晶,《道德经》中蕴涵着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

《道德经》围绕“道”与“德”建构起来,其中又以道为前提和基础,所以,道便成为全部道家思想体系的基石,《道德经》中所蕴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当然也是以道作为其逻辑起点的。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规划成为了引导城市走向繁荣与可持续的关键因素。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关于建筑和道路的布局,更是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综合性考量。

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无序的扩张和浪费。

想象一下,如果城市的建设毫无规划,建筑物随意分布,交通混乱不堪,公共设施分布不均,那将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

相反,经过精心规划的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划分明确,交通网络畅通,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布局合理,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舒适。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比如,过度的开发可能导致森林减少、湿地消失,从而影响到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功能。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绿化空间,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绿肺”,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同时,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能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化石能源,这不仅导致能源的短缺,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城市规划应当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增加太阳能板的安装,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推广电动车辆,减少燃油车的使用,降低尾气排放。

城市规划还要关注交通的可持续性。

交通拥堵是许多大城市面临的难题,不仅浪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规划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

同时,要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自行车,并为此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如专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此外,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也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现代可持续设计的启示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现代可持续设计的启示

万 物 源 于 “ ” 生 于 “ ” 而 出于 “ ” 道 , 道 , 道 。老 子 认 为 “ 法 人
年 前 提 出的 某 些 问 题 与 当代 社 会 面 临 的 社会 问 题 ,环 境 问 题
老子 的道家思想 中蕴含着解决 当代能源短缺 与经济发展 所产生 的危 机的杰出智慧 ,体现 了他朴素 的可持续 发展观 。
“ 足”“ 贪”“ 欲”“ 俭 ” 道 家的思想 , 人 们 以“ 知 、不 、节 、慈 等 给 去 甚 、 奢 、 泰”“ 贪难得之货 ” 忠告 , 事要注意节制 , 去 去 ,不 的 做 把
有不少相似之处 。 如西方 虽然在上世纪 首先提 出了可持续发 “ 展思想 , 西方社会缺乏 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底蕴 , 但 他们 以工业技术文明为主 ,而这种文化底蕴恰恰 能在中国古代老
子 的 道 家 思 想 中 找 到 其 根 源 所 在 。 ”道 家 的思 想 “ 止 ” “ 知 、知
握 其必要 的尺度 ,是谓深 根固柢 , “ 长生久 视之道 ” 才能 达到 ① 人 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理想 社会 ,他的思想与 当代 可持 续发展
观有 着 很 深 的关 联 。
( ) 人合 一 一 天
常 ” “ 为 ” 为现代人 正确 看待人 与 自然 的相互依 存 的关 与 无 ,

能 “ 道 是从 ”④ 唯 ,一切 按 客观 规 律 办 事 , 所 欲 而 不逾 道 。 遂心 老 子 道 家 思 想 体 现 出 的 “ 人 合 一 ” 思 维 模 式 , 西 方 天 的 和 哲 学 家 重 视 微 观 研 究 的思 维 模 式不 同 ,老 子 很 早 就 开 始 研 究
LTER l ARY T HE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Y

老子的自然主义和左拉的自然主义——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诠释

老子的自然主义和左拉的自然主义——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诠释

老子的自然主义和左拉的自然主义——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诠释摘要:本文分析了老子的自然主义的核心思想与左拉的自然主义,认为“公众参与”和“反规划”思想对于我们当今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主义;城市规划;哲学自然主义这个名词,原系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哲学词语,后来转用于文学艺术。

《辞海》认为自然主义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和思潮。

它作为一种创作倾向,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忽视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概括和现实的本质方面,甚至歪曲生活。

这种解释显然带有浓厚的偏见色彩,而且这种解释也只说明了自然主义在文学中的含义,而并没解释自然主义哲学含义。

哲学上的自然主义应属于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强调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对人类社会的支配作用。

我认为自然主义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就是从世界观的层面上去理解它,这种自然主义世界观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时期就产生了——易学和道学就是以自然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

在这方面,我觉得老子的自然主义很有代表性;其二,就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理解它,在这方面,是以左拉的自然主义为代表,他强调作家在观察生活时,应该用科学的方法。

他主张用科学实验去证明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用遗传的道理来阐明一切。

1 老子的自然主义哲学及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中国古典哲学洋溢着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

老子所说的人、地、天、道这四大,是老子关于世界存在的划分。

老子所说的人、地、天是世界实体存在,而道是虚体的存在。

什么是道?道是人们对于世界运动的一些规律和法则,显然道是作用在人的头脑之中的思维一类的东西。

在老子那里,尽管道是先天地而生,但是道也是与天地一样是物质,在其本质上与天地万物没有什么两样。

这是老子自然主义世界观对于世界存在的基本表述。

我们的世界不管是如何广阔和渺小都是物质的。

实体的物体是物质,人们的思想以及思维的准则,道和法这些虚体的东西也都是物质。

人类的思维既然是属于自然,就必须遵循严格的自然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老子哲学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City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E nlightenments of Lao T ze’s philosophy to the modern city planning商玉秀ΠSHANG Y uxiu 王普斌ΠW ANG Pubin(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辽宁鞍山 114009)【摘要】城市规划离不开哲学思维。

古老的《道德经》蕴含着完善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

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理解老子哲学,并把它与现代城市规划工作联系起来,就会得到很多启示,这对于促进城市规划科学化、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老子哲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环境保护【Abstract】City planning cannot get away from philos ophy o T ze’s philos ophy contains the per fect ecosystem intelligence and the humanities spirit.C om prehending Lao T ze’s philos ophy with m odern thoughtway and contacting it with m odern city planning w ork,will get a lot of available enlightenning,this for advance the city planning scientific,advance the w ork of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realize huma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are all beneficially.【K eyw ords】Lao T ze’s philos ophy;City plann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理性的、清醒的态度看待自然世界和人类事务并加以系统论证的哲人。

老子精神与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道德文化和心理观念发生过并一直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①。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发展多极化的现时代,老子的学说又被重新发现,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些科学家和思想家认为,《老子》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

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西方工业化国家首先遇到了生态、能源和环境危机,在这些现在已经演化为全人类的危机面前,西方人首先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受到了很多启迪,学到了很多智慧。

“在世界百位名人排座次的时候,中国宇宙哲学家老子,名列榜首。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西方人的观点。

”今天,老子的智慧已经属于全世界,人类“学习老子《道德经》,摆正天、地、人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将是新世纪的热门话题。

”②这其中,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亦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1 “道法自然”———现代城市规划必须尊重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 道是老子哲学的基石,统治者顺应于道做事,就能够使自身及其邦国稳健发展并传承下去,反之,违背道做事,就会得到提早灭亡的下场,即“不道早已”。

按道行事如此重要,但人们却难于直接认识道。

《老子》中,道所遵从的根本法则只有一条,即“道法自然③”。

这里的“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子,即客观事物的本然。

所以,人们顺着客观事物的本然做事,就能够不断稳健发展下去,而逆着客观事物的本然做事,就会夭亡。

举例来说,老子就是以尊重客观事物之本然来立说的,这是其学说能够得以长存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

现代城市规划,究其宗旨是要促进人类社会的稳健发展和长久传承,因此也必须以尊重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为基本原则。

【文章编号】1006-3862(2005)05-0037-04城市规划2 先认知后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必须遵从的原则 要尊重事物的本然,就首先要充分认识事物的本然。

《老子》中有很多关于认知事物本然的论述,如“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④“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⑥,其通过认知事物本然来认知道的方法已经达到了人类思维活动的最深层次,这有其所处时代人们认识自然的手段还很原始、对很多事物只能通过苦思冥想来达到较深层次的一面,但同时也表明了老子为求真求实把握事物根本而不懈追求的精神,这正是我们后人应当继承的。

认知事物,就要认知事物的根本,进而把握事物的根本,然后再去作为,这是老子的知行路线。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指出,如果不认识事物的根本就去作为,就是妄作,就要出凶险;“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⑤指明了,认知了事物的根本,就能使自己的作为达到像道那样任万物自然运作的作为境界,从而一辈子都不出凶险。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指出,人们既要认知关乎事物当前发展的道,还要把握它以驾驭事物的当前发展,最后还要由此把握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

就现代城市规划领域而言,上述先知后行的作为路线与格迪斯“先诊断后治疗”的主张是相通的。

这种相通不仅体现在先知后行的作为顺序上,也体现在“治疗”二字上。

老子主张“辅万物之自然”式的作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被人的刚性作为搞的偏离了本来的轨道,变革社会主要在于纠偏。

同时,先知后行与先实践再认识也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更多是互补的关系,这乃在于如今的认知活动(包括调查分析)都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其中已经包含了相当的实践要素。

在规划工作中采用以先知后行为主、先行后知为辅的原则,就会使人类对自然的运作更具保守特征,对自然的冲击也会更小,从而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就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来讲,虽然我国在现阶段是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处于迅速扩张的态势,但从整个自然与人类发展的视角上看,人类在地球上的扩张已经到了顶峰,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趋于极限,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频发,有的甚至演化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危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城市发展起先导作用和环境支撑效能的城市规划工作来讲,先行深刻认知再行长远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发展后治理、亡羊补牢式的规划路线是不可取的。

那些跟着口号走、跟着项目走、一哄而上、生搬硬套、追求轰动效应、凡此种种的规划方式,都是不尊重客观事物的表现,都是不科学的。

3 洞察天网,无为而为———城市规划要追求高超的作为境界 《老子》中有许多关于事物广泛联系的描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天网”一词了。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广泛联系,结成了巨大的网络,这就是天网。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失)”⑥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老子》,它的含义是:天网四处遍布包容万物,这个网的网眼稀疏阔绰,为万物提供了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万物能在其中自由发展尽显天性,但这种自由不是没有限制的,它要受到天网的制约,谁想逃脱都不可能。

这就提示着人们:只有尊重自然,洞察天网,才能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如果不识天网,强夺天意,必然逃不脱天网的制裁。

此句也提示着:人们在行动和作为时不能只考虑若干显见的可能,而对其他的可能不加分析地忽略或有意掩盖,从而做出看似得益非浅实则日后遭灾的决策。

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来说,灾难的巨大与人们盲目规划建设密切相关。

世界环境保护联盟首席科学家杰夫・麦克尼利指出:人类活动,诸如在沿海地带建造度假胜地,破坏自然保护设施,是这次印度洋海啸灾难空前的一个原因。

五十多年前,世界多数海岸线上并没有多少大的城市、大的旅游设施,但如今海岸线上宾馆林立,人群浮动,近海浅水处则到处是满足食客用的海鲜养殖场,本来可以防御海啸的许多海洋树木和植物珊瑚礁石,随着人类活动加剧而逐步退化或消失。

我国的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极大,未作充分的环境与生态调查和分析,就匆匆上马,以至效益低下,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

虽然没有发生像大海啸那样突然和显著的灾难,但大自然的回应其实在人们的行动之时就开始了,它是“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城市规划商玉秀等: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规划出远大的作为。

无为是老子推出的人运作于自然的高超的作为。

它的含义,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对“无”施加作为。

无为是指对具体的环境施加作为,以促成该环境自然生出作为者所期望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城市规划,也属于无为。

无为的益处,或者说它的高超处,就在于作为者并不是直接地促成某有,而是苦心营造能够生出该有的环境,其结果是:该有是出自环境的自然使然,而不是出自作为者的强造。

以某地招商引资来说,地方政府为尽快发展经济或搞政绩,不惜花大力气四处游说、圈地划田、舍本让利,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投资者,其结果不仅伤害了人民的利益,以至于破坏了悉心营造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还有一些城市的执政者不顾实际条件沉迷于“数字政绩观”中,直接地按照某些数字指标强行发展,其结果是昙花一现,使城市丧失了活力。

城市规划要站在整个自然的高度上来运作,就必须首先摆脱狭隘的局部利益驱动。

4 柔弱运作———城市规划要规避刚性作为 《老子》中,柔弱是作为无为的一个本质特征来体现的。

老子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柔弱胜刚强”⑦。

这里,“柔弱”指的是作为方面的柔韧;“刚强”指的是作为方面的僵硬。

老子不认为事物外在的强大就是真正的强大,不论外在是否强大,事物只有保持住自身的活力才算作强大,即“守柔曰强”。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守住柔弱,自身才能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不受伤害,并且还能不断发展。

如何才能守住柔弱呢?从自身内部来看,就是要深刻把握自身生命的本然;从自身外部来看,就是要尊重与认同外物,不与它们发生刚性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尊重与认同我们生存的环境,才能够真正地认同我们自己。

老子的柔弱作为观同样适于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

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起步较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法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府就开始把环境保护问题列入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与社会纲要,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综合整治,今天的法国,无论是首都巴黎的塞纳河畔,还是环绕半个国土的滨海浴场、热闹都市的新老街区、偏僻的山间乡村,景观布局、生活设施、道路交通等,都经过了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展露出其优越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继承传统与坚持创新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