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

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是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
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产生和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二是他对“人不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
本文将阐述和分析这种批判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批判的合理性及问题所在,以便客观地确定这种批判的历史地位。
一、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把人规定为理性动物,是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核心思想。
因此,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是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进行批判的一个基本方面。
他所批判的主要代表人物应该是: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的笛卡尔、康德、黑格尔。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把人规定为理性动物,是从古希腊关于人的定义而来的观点,而柏拉图正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创始者。
柏拉图把早期希腊人所理解的存在解释为理念,把理念看作是本质本身,这种解释成了后来对存在的唯一的决定性的解释,支配了到近代以来的整个西方哲学史:“在整个哲学的历史中,柏拉图的思想一直以变化着的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Heidegger: Zur S ache des Denkens, Tübingen, Max NiemeyerVerlag 1976,s.63.)柏拉图的这种把存在解释为理念并由此把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的理论看上去与人学无关,其实不然。
柏拉图正是由此出发来规定人的本质的,他对人的灵魂的分析便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灵魂是由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真正的人必须以理性支配激情和欲望。
这里所用的理性,实际上也即是理念本质在人身上的体现。
柏拉图对于一个真正的人的规定,为亚里士多德和近代关于人的本质在于理性的人学理论开辟了道路。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多方面的分析表明了他的人的本质在于理性的观点。
首先,从他对灵魂的说明来看,他认为,在最首要的意义上,灵魂乃是生命(特别是动物生命)赖以生存的东西,灵魂是形式而非质料或载体,因而灵魂是躯体的现实,高于躯体;而人的灵魂则具有推理和思维这种最高的能力,理性、思维是人的最高本质。
黑格尔小逻辑解读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代表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发展的高峰。
这部著作主要包括“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四部分。
黑格尔通过探讨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构建了一个融思辨逻辑、形而上学本体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把“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概念论”中的绝对理念作为论证的最终结果。
这种基本思路旨在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在解读《小逻辑》时,需要注意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他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和把握,而存在则是思维的对象和基础。
同时,黑格尔也指出,思维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种辩证的思想对于理解《小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解读《小逻辑》时,还需要注意黑格尔的逻辑体系。
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学科,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这些思维形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对于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解读《小逻辑》需要深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逻辑学思想,同时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这部著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黑格尔(Hegel)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逻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逻辑学》一书是他对逻辑学的系统阐述,其中包括了他对辩证法的独特理解。
在这本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观念,他认为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思维的本质。
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深受启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黑格尔对逻辑学的重新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统的逻辑学中,逻辑被理解为一种形式规律,它主要关注命题和推理的规则。
然而,黑格尔认为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是思维的规律,是思维的本质。
他强调了逻辑与思维的密切关系,认为逻辑是思维的内在规律,是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这种重新定义让我对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规律,更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本。
其次,黑格尔的辩证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观念,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现的。
这种辩证法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规律。
我意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运动实现的。
这种辩证法的观念让我对事物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开始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的规律。
此外,黑格尔对概念的理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本质。
他对概念的理解深刻而全面,他认为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本。
这种对概念的理解让我对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开始更加关注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的来说,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黑格尔对逻辑学的重新定义、辩证法的观念和对概念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逻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这种对逻辑学的深刻理解会对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在哲学的浩瀚星空中,黑格尔的《小逻辑》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初读此书,如同置身于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一步的探索都充满了挑战与困惑,但随着深入的研读,却又能逐渐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和独特魅力。
黑格尔的《小逻辑》并非是一本轻松易读的书籍。
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耐心,去细细品味其中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推理。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使得在理解和领悟之后所获得的满足感更加珍贵。
在书中,黑格尔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重新构建。
他认为,哲学不应仅仅是对现象的简单描述和归纳,而应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
这种对哲学的全新定义,让我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习惯于接受表面的现象和既有的观念,而很少去追问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但黑格尔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逻辑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真相。
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法思想,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矛盾的过程,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通过不断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往往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中间状态和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例如,成功与失败并非是绝对的对立,一次失败可能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一步,而成功之中也可能隐藏着失败的因素。
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应该学会从矛盾的双方去思考,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同时,黑格尔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概念不是简单的抽象思维,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的实体。
通过对概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思考中对概念的运用。
我们常常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界定,从而导致思维的混乱和理解的偏差。
在阅读《小逻辑》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黑格尔哲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他试图构建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哲学体系,将世界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其中。
黑格尔《小逻辑》笔记

黑格尔《小逻辑》笔记1.哲学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
当人们感到努力以寻求实体性的内容的必要性,并转而认为只有具实体性内容的东西才有效力时,这种空疏浅薄的意见必会消逝无踪。
但是在这种实体性的内容里,我们看见了时代,我们又看见了这样一种核心的形成,这核心向政治、伦理、宗教、科学各方面广泛的开展。
2.真理不可知,只有那不真的,有时间性的和变幻不居的东西才能够享受被知的权利。
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
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相。
3.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
4.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
5.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6.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
7.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8.思维的活动和成果,可以说是都表现和包含在它们里面。
9.情绪、直观、印象等,就是意识内容所表现的诸形式。
10.人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
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概念去代替表象。
11.哲学的职责以研究人的思维为其特有的形式。
12.哲学的内容是现实(Wirklichkeit),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的意识叫做经验。
哲学与经验的一致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
13.哲学的最高目的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14.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5.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性,自然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在接触黑格尔的之前,我一直觉得哲学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推理。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开始深入阅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难”,真的太难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是一道道谜题,等着我去解开。
但我这个人吧,就有那么一股子倔劲儿,越是难啃的骨头,越想把它啃下来。
于是,我就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地读,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去琢磨。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黑格尔对于“存在”和“本质”的论述。
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
他说,存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是不是太过表面,太过肤浅了。
还有他对于“矛盾”的看法,也让我大开眼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都害怕矛盾,觉得矛盾是不好的,是要去避免的。
但黑格尔却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进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工作中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项目组里,负责一个重要的方案。
组里的成员对于方案的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觉得应该走保守路线,稳妥为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要大胆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一开始,我特别头疼,觉得这矛盾可怎么解决啊,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但是后来,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发现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有其合理性。
保守的路线可以保证基本的成果,降低风险;而创新的思路则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和收获。
于是,我尝试着把这两种观点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终,我们制定出了一个既稳妥又有创新点的方案,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黑格尔所说的矛盾的意义。
矛盾并不是要把我们困住,而是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说说黑格尔对于“概念”的阐述。
他认为概念不是简单的抽象概括,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发展的过程。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第一篇: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
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
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
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
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
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
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
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
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
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
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
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
全 真
是 主客 观 的统 一
,
,
一
这 种形
而 只是 固执
理是 多样 性 的统一 握
“
只 有 靠无 限思 维才 能把
,
”
(第
10 9
页 ) 旧 形而 上 学
,
如果 从 片 面的 有限 的知 性 概念 出发
”
是
“
虽 然 有 其 自身所 固 有 的缺 点
但 黑 格尔 并没
。
无 法 穷尽对 象 的意 义 第二
在 哲 学史 上
”
,
“
最明确 而 且 与 我 们
,
唯心主 义辩 证 法 休 系
但 较 为 集 中地 体现 在
。
相 距 最近 的 例证 上学
。
是
,
“
康 德 以前 的 那 些 形 而
以下只 注明 旧 形 而 上 学 方 法具有
《小 逻 辑 》 和 《 哲 学 史讲 演 录 》 等著 作 中
( 《 小逻 辑 》 第 9 5 页
的三种态 度 的 的批 判
,
。
纯 用 抽 象 理 智 的观 点去 把 握 理性 约 对象
述 谈谈 黑 格尔对形 而上 学方 法 论 所谓思 想对客观 性 的 态 度 问题
。
( 第 肠 页 ) 亦 即用 有 限 的 方法去 把 担无 限 的
就 是思
内容 ( 对象 ) 客观 不 统 一 的 三 个 缺点 第一
,
。
,
方法 和 内容 不 一 致
,
主观 和
攀与存在 的关 系 问题
不过
,
,
黑 格尔又把 这
接 着 具休 阐述 了 形 而 上 学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
他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形而上学观念的否定和对辩证法的
提倡上。
本文将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探讨他的观点对现
代哲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方式,它试图通过超越经
验世界来理解和解释现实。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形而上学的问题在于
它试图将存在界定为固定不变的、独立于人的思维的客观实在。
形而
上学的观点忽视了世界的历史性和发展性,无法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过程。
因此,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偏见,需要被批判和超越。
为了批判形而上学,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
辩证法是一种思
维方式,通过对矛盾的处理和统一,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事物的
本质。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批判了以往形而上学的
静态观念。
通过辩证法,黑格尔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构建
了一个包含逻辑、自然和精神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思想为
后来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康德和
海德格尔都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他们进一步发展了黑格
尔的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其次,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
是建立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通
过分析社会的矛盾和革命的历史进程,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和社会变革的方向。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最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全面发展,这对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辩证法也为个人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一种全面而多维的理念,这对于现代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他哲学体系的关键部分。
通过辩证法的提倡,黑格尔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局限,并构建了一个包含逻辑、自然和精神的哲学体系。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黑格尔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