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演示教学

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演示教学
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演示教学

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1-6题单选,7-10题多选)

1.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动力学的一条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的实验

B.伽利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假设、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笛卡尔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都可通过实验直接检验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轨迹的凹侧

D.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3.在秋收的打谷场上,脱粒后的谷粒用传送带送到平地上堆积起来形成圆锥

体,随着堆积谷粒越来越多,圆锥体体积越来越大,简化如图所示.用力学知

识分析得出圆锥体底角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不断增大B.保持不变

C.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

4.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53°=0.8,cos53°=0.6)

()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D.细线烧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5.如图所示,放在倾角θ=15°的斜面上物体A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通过跨接于定滑轮的轻绳连接,在某一瞬间当A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v1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α=30°,与水平面的夹角

β=60°,此时B沿水平面的速度v2为()

A.v1B.v1C.v1D.v1

6.如图所示为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飞船图片,当飞

船只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宇航员处于完全失

重状态;为了模拟重力环境,可以让飞船旋转起

来.对飞船飞行的电影片段用

Tracker Video Analysis 软件进行分析,得出飞船的

旋转的角速度为0.6rad/s,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为10m/s2.由此请推算出飞船的半径约为()

A.28m B.56m C.100m D.256m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管中做圆周运动,圆的半径为R,小球略小于圆管内径.若小球经过圆管最高点时与轨道间的弹力大小恰为mg,则此时小球的速度为()A.0 B.C.D.

8.一只小船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

岸,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

恒定不变.现小船相对于静水沿v0方向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

线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D.沿AC轨迹船到达对岸的速度最大

9.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并放置

在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已知细杆长度是球半径的倍,当两

球处于静止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15°,则()

A.杆对a、b球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沿杆方向

B.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1

C.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1

D.半球面对a、b球的弹力之比为:3

10.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与B间摩擦力f1、B与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B.C.D.

二、实验题(共2题,15分)

11.(6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

金属片把P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Q球被松开而自由下落,P、Q两球同时开

始运动,则:(1)__________

A.P球先落地 B.Q球先落地 C.两球同时落地 D.两球落地先后由小锤打击力

的大小而定

(2)上述现象表明__________.

12.(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小车上固定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他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与固定在小车前端的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测出细线的拉力大小).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改变砝码个数并测出小车的质量m (含砝码、传感器与遮光条),测出对应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间的距离为L,则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__________ .

(2)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以F△t为纵轴,以 __________ 为横轴,若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关于本实验,某同学提出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L越大,实验误差越小 B.牵引小车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C.应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D.重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三、解答题(共4小题,45分)

13.(11分)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固定一边长为0.3m的小正三棱柱abc俯视如图所示.长度为

L=1m的细线,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住一个质量为m=1kg、不计大小的小球.初始时刻,把细线拉直在ca的延长线上,并给小球以v0=1m/s且垂直于细线方向的水平速度,由于棱柱的存在,细线逐渐缠绕在棱柱上.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8N,求:

(1)小球从开始运动至绳断时的位移.

(2)绳断裂前小球运动的总时间.

14.(11分)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将静止在斜面底端的物体向上推,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F,物体正好运动到斜面顶端并开始返回.在此情况下,物体从底端到顶端所需时间为t,从顶端滑到底端所需时间也为t.求:

(1)撤去F前的加速度a1与撤去F后物体仍在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2之比为多少?

(2)推力F与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f之比为多少?

15.(11分)如图所示,MN为水平地面,PQ为倾角为60°的斜面,半径为R的圆与MN、PQ相切.从圆心O点正上方的某处A点水平抛出一小球,恰垂直击中斜面上的B点.B离地面的高度为1.5R.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

(2)A点到O的距离.

16.(12分)如图所示,长为L=6.25m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5m/s匀速运

动,质量均为m的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某时

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向右的速度v2=8m/s,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P与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定滑轮质量和

摩擦,绳足够长.求:

(1)P物体刚开始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P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

B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对于物学中的重要规律、原理,要明确其提出者,了解所涉及伟大科学家的重要成就.

试题解析: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依据他所做的实验,进行的理想化的推理,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对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故A错误;

B、伽利略根据理解斜面实验,通过假设、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牛顿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故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

C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不共线;曲线运动的合力可以是变力,也可以是恒力,如平抛运动合力恒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是变力.

试题解析:A、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不共线,平抛运动合力恒定,与速度不共线,故A错误;

B、变力可能是方向不变,大小变化,如如果合力与速度一直共线但合力大小变化,则是变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匀速率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故C正确;

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时,物体就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可以改变,故D 错误;

故选:C.

3.答案:

B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开始时,圆锥体底角逐渐增加,当谷粒的重力的下滑分量与最大静摩擦力等大后,坡角就达到了最大值.

试题解析:谷粒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

开始时,圆锥体底角逐渐增加,故重力的下滑分力mgsinθ不断变大,而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μmgcosθ逐渐减小,当两者相等,即mgsinθ=μmgcosθ,tanθ=μ时,坡角达到最大值,此后坡角保持不变;

故选B.

4.答案:

C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小球静止时,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解弹簧的弹力大小和细绳的拉力大小.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可求出加速度.

试题解析:A、B、小球静止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mgtan53°=mg

细绳的拉力大小为:T==mg.故A错误,B错误;

C、D、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故C正确.

D、由C分析可得,D错误.

故选:C.

5.答案:

D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绳子不可伸长,故A、B两个物体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相等,据此解答即可.试题解析:将A、B两个物体的速度沿着平行绳子和垂直绳子的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绳子不可伸长,故A、B两个物体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相等,故:

v2cosβ=v1cosα

解得:

v2===

故选:D.

6.答案:

A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可知飞船中的物体靠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飞船的半径.

试题解析:根据mg=mrω2得,m≈28m.

故选:A.

7.答案:

AC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由重力与管壁上部对小球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解小球的速度.

试题解析:小球经过圆管最高点时受到轨道的压力向上,此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故v=0.

当小球经过圆管最高点时受到轨道的压力向下,此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故v=.

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8.答案:

AD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运动的合成,结合合成法则,即可确定各自运动轨迹,由运动学公式,从而确定运动的时间与速度大小.

试题解析:A、当沿AD轨迹运动时,则加速度方向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船相对于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船相对于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岸边,因运动的性质不同,则渡河时间也不同,故B错误;

C、沿AB轨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渡河所用的时间大于沿AC轨迹运动渡河时间,故C错误;

D、沿AC轨迹,船是匀加速运动,则船到达对岸的速度最大,故D正确.

故选:AD.

9.答案:

AC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分别对两球及整体受力分析,由几何关系可得出两球受力的大小关系,及平衡时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注意本题要用到相似三角形及正弦定理.

试题解析:A、对轻杆,受两个球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杆对a、b球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沿杆方向,故A正确;

B、C、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作竖直线交ab于c点,设球面的半径为R,则△oac与左侧力三角形相似;△oac与右侧力三角相似;则由几何关系可得:=

=

即:=

由题,细杆长度是球面的半径的倍,根据几何知识知图中α=45°

在△oac中,根据正弦定理,有:

=

则;

故B错误,C正确;

D、根据平衡条件,有:

故=;故D错误;

故选:AC.

10.答案:

ACD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当F较小且拉动AB整体时,AB整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二者相对静止;当F 较大时,二者加速度不同,将会发生相对运动,此后A做变加速直线,B匀加速直线运动;分三个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讨论即可.

试题解析:A、对AB整体,当拉力F小于地面对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整体加速度为零;

对AB整体,当拉力F大于地面对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整体开始加速滑动,加速度为:

当拉力足够大时,A、B的加速度不同,故对A,有:

由于μ1mg>μ2(M+m)g,故a A2<a A3;故A正确;

B、对AB整体,当拉力F小于地面对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整体加速度为零,即物体B开始阶段的加速度为零,故B错误;

C、当拉力小于地面对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整体加速度为零,此时对物体A,拉力小于μ1mg,静摩擦力等于拉力;

当整体开始加速滑动时,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1=ma;静摩擦力f1逐渐增加,但依然小于μ1mg;

当A、B发生相对滑动后,变为滑动摩擦力,为μ1mg;故C正确;

D、对AB整体,当拉力F小于地面对整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整体加速度为零,此时静摩擦力等于拉力;

滑动后,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μ2(M+m)g,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11.答案:

试题分析:

(1)由于两球同时运动,P球做平抛运动,其竖直方向运动规律与Q球相同,因此两球同时落地,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证明了,P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故答案为:P球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12.答案: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1)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可以用对应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2=2as列式求解加速度;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即可;

(3)要使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实验前必须先平衡摩擦力,牵引小车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注意本实验中绳子的拉力是用力传感器读出的,不是由重物的重力代替的.

试题解析:(1)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B点速度,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 B2=2aL,有

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m,则F△t=,以F△t为纵轴,以为横轴,若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A、L越大,到达B点的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根据求出的B的速度误差越小,则实验误差越小,故A正确;

B、要使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实验前必须先平衡摩擦力,牵引小车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这样绳子的拉力才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故BC正确;

D、本实验中绳子的拉力是用力传感器读出的,不是由重物的重力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故答案为:(1);(2);(3)D

13.答案: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细线断裂之前,绳子拉力与速度垂直,小球的速度大小不变.绳子刚断裂时,拉力大小为8N,由F=m求出此时的半径.小球每转120°半径减小0.3m,确定出小球转动

的圈数,求出时间.根据初位置、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求解位移大小.

试题解析:(1)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R===0.125m

小球每转120°半径减小0.3m,细线断裂之前,小球恰好运动一圈,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S=1m-0.1m=0.9m

(2)细线断裂之前,小球恰好运动一圈,运动时间:

t===1.4πs

答:(1)小球从开始运动至绳断时的位移为0.9m;

(2)绳断裂前小球运动的总时间为1.4πs.

14.答案: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由物体上滑至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能上升到最高点,对这两个过程来说,位移一样,第一上升过程初速度是0,末速度为v,第二上升过程,初速是v,末速度是0,故可以知道两个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列出两个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又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同,故可以有运动学公式推到出上升和下降过程加速度之比,故可以求得推力和摩擦力只比.

试题解析:(1)由物体上滑至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能上升到最高点,对这两个过程来说,位移一样,第一上升过程初速度是0,末速度为v,第二上升过程,初速是v,末速度是0,故可以知道两个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故为1:1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第一段:F-mgsinα-f=ma1

第二段:mgsinα+f=ma2

(a1=a2′大小)

第三段:mgsinα-f=ma3

设斜面长为L.高度为h,由运动学公式有:

解上面各式得:f=(mgsinα);

答:(1)撤去F前的加速度a1与撤去F后物体仍在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2之比为1:1

(2)推力F与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f之比为8:1

15.答案: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运动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几何关系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以及水平和竖直方向速度的关系,再结合平抛运动基本公式求解.

试题解析: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设小球的初速度为v0,小球在B点的竖直分速度v y=v0tan30°,

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v y=gt,x=v0t,

小球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

A点到圆心的距离x=h+0.5R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答:(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2)A点到O的距离为.

16.答案: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P先以加速度a1向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v1,接着以加速度a2向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设P开始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对P有 T+μmg=ma1

对Q有 mg-T=ma1

解得a1=6m/s2

(2)经时间t1与传送带达相同速度,

在时间t1内P的位移

达共同速度后P做减速运动

设加速度大小为a2,对P有T′-μmg=ma2

对Q有 mg-T′=ma2

解得a2=4m/s2

P到达传送带的右端速度为

P运送时间为

总时间为t=t1+t2=1.5s

答:(1)P物体刚开始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6m/s2;

(2)P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1.5s.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 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 ——、——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 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 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3.工具媒体 4.对抗 5.功能目标 6.副语言眼神 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

幼师《幼儿语言教学法》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 幼师《幼儿语言教学法》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语言是人们交际的。 2.语音是指以为标准的普通话语音。 3.指幼儿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幼儿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叫做。 4.幼儿时期是掌握语汇最迅速的时期,一般说幼儿可掌握1000个词,幼儿可掌握3000个至4000个词。 5.故事教学一般可以从和方面提出要求,还可以从和方面提出要求。 6.讲述故事时,教师的表情要、。 7.幼儿复述故事的选材要注意不能太长,要简单,要生动有趣,要精练优美,最好有重点语句。 8.幼儿复述故事课分为故事复述课和故事复述课。9.诗歌教学的选材应注意、、和可接受性。10.教幼儿朗诵的方法有、和几种。适合于小班或中班初期。 11.绕口令只适合在进行。 12.谜语以句和句为最多,一般是四句。编谜只适合在进行。 13.看图讲述是对幼儿、和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和运用。14.看图讲述提问时,教师应避免提那些包含答案在内的问题。15.写信这种教学形式只适合于。 16.幼儿创造性讲述除了创造性看图讲述外,还有、、等。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扩展幼儿的词汇量的不正确途径是( ) ,.通过专门介绍概念的书籍来学习归类的词汇 1 ,.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学习新词 ,.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新词 ,.记忆背诵新词 2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 ,.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3.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的模仿类型主要有( ) A.即时完全临摹、即时不完全临摹、延迟模仿和选择性模仿B.即时完全临摹、即时不完全临摹、延迟模仿和非选择性模仿C.即时完全临摹、即时不完全临摹、非延迟模仿和选择性模仿D.即时完全临摹、延迟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4(讲述活动的类型不包括( )。 A.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 B.情景表演讲述,实物讲述。 C.舞蹈讲述,游戏讲述。 D.拼图讲述,绘图讲述。 三、名词解释(15分) 1(生活经验讲述——

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1-6题单选,7-10题多选) 1.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动力学的一条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的实验 B.伽利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假设、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笛卡尔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都可通过实验直接检验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轨迹的凹侧 D.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3.在秋收的打谷场上,脱粒后的谷粒用传送带送到平地上堆积起来形成圆锥 体,随着堆积谷粒越来越多,圆锥体体积越来越大,简化如图所示.用力学知 识分析得出圆锥体底角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不断增大B.保持不变 C.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 4.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 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确的是 (已知sin53°=0.8,cos53°=0.6)()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D.细线烧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5.如图所示,放在倾角è=15°的斜面上物体A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通过跨接于定滑轮的轻绳连接,在某一瞬间当A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v 1 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á=30°,与水平面的夹角 a=60°,此时B沿水平面的速度v 2 为() A.v 1B.v 1 C.v 1 D.v 1 6.如图所示为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飞船图片,当飞 船只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宇航员处于完全失 重状态;为了模拟重力环境,可以让飞船旋转起 来.对飞船飞行的电影片段用 Tracker Video Analysi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飞船的 旋转的角速度为0.6rad/s,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为10m/s2.由此请推算出飞船的半径约为() A.28m B.56m C.100m D.256m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的光滑圆管中做圆周运动,圆的半径为R,小球略小于圆管径.若小球经过圆管最高点时与轨道间的弹力大小恰为mg,则此时小球的速度为() A.0B.C.D. 8.一只小船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 岸,且船在渡河过程头方向始终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 不变.现小船相对于静水沿v 方向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 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2019-2020年广东深圳华师附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均为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位移 C.力、质量、路程D.力、速率、加速度 2.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猜想法 B.速度的定义式 x v t ? = ? ,采用的是比值法:当Δt趋近于零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理想模型法 C.在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D.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都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3.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b c段位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 4.一轻弹簧原长为10cm,在它的下端挂一个质量为40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若在它的下端挂上一质量为60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应为(仍在弹性限度内)() A.13cm B.14cm C.15cm D.18cm 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20kg,在μ=0.10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力F,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g取10m/s2)() 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 6.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某一物体以初速度1m/s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

**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B卷)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类型:考试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作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基本标志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2.下列哪部著作被西方社会认为是“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A.《课程论》 B.《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C.《儿童与课程》 D.《理解课程》 3.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面认知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是()。 A.口头解释几何概念后,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B.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能提出检验其中结论的方法 C.学生能推测出容器中的空气抽出后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学生阅读文章时,能区分出观点和事实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具体是()。 A.专心审思练习巩固 B.预习学习练习复习 C.预习练习实践巩固 D.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为了使学生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B.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D.成人本位综合课程

6.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业务关系 B.伦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管理关系 7.现代教学论所说的“三中心”不包括 ( )。 A.活动中心 B.经验中心 C.社会中心 D.儿童中心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9.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暗示法 D.实习法 10.“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福禄倍尔 D. 杜威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 A.大教学小课程 B.大课程小教学 C.两者相互交叉 D.两者循环联系 2.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包括()。 A.历史基础 B.文化基础 C.社会基础 D.心理学基础 3.行为性目标的特点是( )。 A.目标明确、具体 B.可操作性强 C.容易评估 D.突出了课程目标体验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4.复述策略包括()。 A.画线 B.抄写 C.做记录 D.批注

2020学年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 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在ABC ?中,sin cos sin B A 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答案】A 【解析】在ABC ?中,由sin cos sin B A C =,变形为sin cos sin B A C =,再利用内角和转化为()sin cos sin A C A C +=,通过两角和的正弦展开判断. 【详解】 在ABC ?中,因为sin cos sin B A C = , 所以sin cos sin B A C =, 所以()sin cos sin A C A C +=, 所以sin cos 0A C =, 所以2 C π = , 所以ABC ?直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2.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有多种方法,“直接推算法”使用的公式是()0 1n n P P k =+(1k >-) ,n P 为预测人口数,0P 为初期人口数,k 为预测期内年增长率,n 为预测期间隔年数.如果在某一时期有10k -<<,那么在这期间人口数 A .呈下降趋势 B .呈上升趋势 C .摆动变化 D .不变 【答案】A 【解析】可以通过n P 与0P 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 当10k -<<时,()011011n k k <+<<+<, , 所以()00 1n n P P k P =+<,呈下降趋势.

【点睛】 判断变化率可以通过比较初始值与变化之后的数值之间的大小来判断. 3.若0,0,a b c d >><<则一定有( ) A . a b c d > B . a b c d < C . a b d c > D . a b d c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关系.已知0,0a b c d >><<,所以11 0d c - >->,所以a b d c - >-,故a b d c <.故选D 4.把一个已知圆锥截成个圆台和一个小圆锥,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之比为1:3,母线长为6cm ,则己知圆锥的母线长为( )cm . A .8 B .9 C .10 D .12 【答案】B 【解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根据圆锥的轴截面三角形的相似性,通过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之比为1:3来求解. 【详解】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 因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之比为1:3, 所以6:1:3l l -=, 解得9l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体轴截面中的比例关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5.如图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这个正方体中直线, MN EF 所成角的大小为( )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 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2.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3.结课的形式有多种,下列项目中有一种提法,一般是不会采用的,即( )。 A.归纳式 B.回味式 C.拓展延伸式 D.故事启发式 4.典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5.“学习化课程”体现的是( )。 A.融合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B.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形式 C.隐性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D.选修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五个层次。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 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一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一交替的办法进行 教学的组织形式。 8.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与评价目的、收集和 ______——和反省与评价。 9.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一素质。 10. CIPP模式中的成果评价,即要____、解释和____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 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学法期末复习

The structural view(概念)结构主义考点:掌握三者的概念及区别 The structural view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The system of language = the system of sounds + the system of words + the system of grammar The functional view功能主义语言学习理论 The functional view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s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The interactional view 交互语言理论 The interactional view sees language as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The interactional view sees language primarily as mean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for performing trans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The target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learning to initiate and maintain conversation with other people Two things are needed for 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 form (grammar & vocabulary) of language use in a context (Is it appropriate to use this language item in this context) 补充考点:掌握Krashen五个假设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习得—学习假说 Acquisition: an unconscious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naturalistic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through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through using language for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a process in which conscious rules about a language are developed. It results in explicit knowledge about the forms of a language and the ability to verbalize this knowledge.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监察假说 On some occasions learners make a particular effort with their language. when they are writing sth. formal, talking to someone important, etc.). They monitor their own speech---checking it carefully before they produce it.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 The acquisition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proceeds in a predictable order. The 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 We acquire (not learn) language by understanding input that is a little beyond our current level of competence.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 Affect is regarded as a “filter”. The learner’s emotional state or attitudes are seen as an adjustable filter that freely passes, impedes, or blocks input necessary to acquisition. filter(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xiety) Input ….. . Language acquired competence Acquisition Device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物理 试题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 )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在研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时,观察如下实验,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 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 A .直线P B .曲线Q C .曲线R D .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改变量都相同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4.某种自行车的链轮、链条、飞轮、踏板、后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骑行过程中,踏板和链轮同轴转动、飞轮和后轮同轴转动,已知链轮与飞轮的半径之比为3:1,后轮直径为660mm ,当脚踩踏板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角速度为5rad/s 时,后轮边缘处A 点的线速度为: ( ) A .9.90m/s B .0.55m/s C .4.95m/s D .1.10m/s 5.在水平圆盘上放置了A 、B 、C 三个小物块,如图所示, 链轮 链条 后轮 飞轮 踏板 A A B C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 1、在西方,夸美纽斯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657年,他为泛智学校设计了三类课程,期 望在泛智学校,学生“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学科。”课件夸美纽斯是把课程理解为一切学科,这是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理解课程的。 2、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中多次使用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rurrere”是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是名词。原意为”跑到“。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 3、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 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4、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与教育是一致的,意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的 教学则指学校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而言,狭义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含关系、相互独立关系、交叉关系、循环关系、 6、杜威的课程理论: A、提出了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问题。 B、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 C、提出了实施 课程的新的方式。由于时代和科学的局限,杜威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有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杜威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对课程本身都是有根本性意义的。 课程研究的专门化学科时期 7、虽然课程的发展与研究有一个丰富而漫长的过去,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 学中相对独立的分离出来,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之后,随着专注于课程问题研究的课程论专家的出现及课程研究专著的相继出版,各科课程研究方式方法及理念的改变,使课程研究渐趋科学化和专门化。课程论在20世纪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课程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已经具备了建立自己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美国20年代以科学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课程改革运动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8、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集课程研究 科学化之大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之后,课程研究流派纷呈,标志着一个课程研究专门化学科时期的到来,在20世纪早期的课程科学化运动中,博比特和差特斯是主要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为科学化的课程研究以及泰勒的课程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泰勒及其“泰勒原理” 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贡献,他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分”、“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原理”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太累是课程理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泰勒原理”是由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就“泰勒原理”的历史贡献来说。首先,“泰勒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是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遍被采用的程序模式,起吐出的贡献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说明及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有关说明 本次考试将采用书写一课时教案及课堂教学两部分结合判定学生成绩的做法。 第一部分:书写一课时教案(满分:30) 教案写作要求 (1)教案要求书写工整,步骤齐全,打印。 (2)大标题黑体四号字,小标题宋体小四号字,涂黑。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3)教案字数800-1000字。 (4)教案后面附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每位学生限时15分钟,当堂讲授,老师根据其讲课水平打分(满分:70),教案制作和讲课水平两者结合,最后给出期末成绩。 附:印尼版华语教材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你们班有多少名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练习对韵母i—u, uo—ou, ao—ou 发音的辨析 2. 背诵情景会话,能将本课所学的表达法用于交际 3.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笔顺,部件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 1.课文和生词 2. 语音: 韵母i—u, uo—ou, ao—ou 发音的辨析 在音节拼读的语流中掌握声韵调的正确发音。 3. 会话: (1)用多少询问数量 (2)用想表示希望和打算 4. 汉字:多,少,男,女,同,学,山。 三、教学难点: 1. “有”字句 2. 量词“个,名,口”的区别 3.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

四、教具: 1. 词语卡片 2.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1.以旧带新 2.讲练结合 六、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请三对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七课情景对话 (2)背诵第七课情景对话 (3)听写第七课的生词和汉字(教师酌情挑选) (二)新授 (1)引人新课(话题引人,复习引人:几---多少;口—个,名等) (2)学习新课 领读生词 认读生词 组词组句:扩展法(词—词组—句子) (1)班\个\名: 班—你们班—你们班有多少个(名)学生? 我们班—我们班有十九个(名)学生。 (2)多少:多少—多少人—你们班有多少人去游泳,多少人去爬山? (3)男\女: 男人\女人—男\女同学—你们班有多少个男\女同学? (4)活动:有活动—我们班有活动—你们班有什么活动?—你们学校有什么活动? (5)打算:打算去游泳—打算去爬山—打算回家—打算去参观—打算去看足球比赛 (6)想:想去游泳—想去爬山—想回家—想去参观—想去看足球比赛 (三)巩固复习 多种方式练习 归纳语言点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略)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师大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师大一附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B.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 C.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比例系数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三者的单位决定的 D.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是可以相互传递的 2.修正带是中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具,其结构如图所示,包括上下盖座、 大小齿轮、压嘴座等部件,大小齿轮分别嵌合于大小轴孔中,大小 齿轮相互呐合,且大小齿轮的半径之比为2:1,a、b点分别位于大 小齿轮的边缘,c点位于大齿轮的半径中点,当纸带匀速走动时, 关于a、b、c三点相对各自转轴的转动方向、线速度,角速度和向 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点的转动方向相同 B. a、b点的线 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 a、c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b、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3.如图所示的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图a,汽车通过拱桥的最高点处于失重状态置 B. 如图b,火车转弯超过规定速度行驶时,外轨对外侧车轮的轮缘会有挤压作用 C. 如图c,钢球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钢球距悬点的距离为l,则圆锥摆的周期 D. 如图d,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转弯所需的向心力 4.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刚性铁环,半径为R,铁环上穿着小球,铁环圆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 定滑轮。用一条不可伸长的细绳,通过定滑轮以一定速度拉着小球从A点开始沿铁环运动,某时刻角度关系如下图所示,若绳末端速度为v,则小球此时的速度为() A. B. C. D. 2v 5.如图所示,在水平面运动的小车内,用轻绳AB、BC拴住一个重力为G 的小球,轻绳AB、BC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45°,绳AB的拉力 为T1,绳BC的拉力为T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g匀加速运动时 B.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g匀加速运动时 C.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时 D.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时 6.如图a,用力传感器研究橡皮绳中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向下拉小球然后释放,小球沿竖直方向运 动,某段时间内采集到的信息如图所示,则() A. ~时间内小球向上运动,速度不断减小 B. ~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加速度不断增大 C. ~时间内小球向上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D. ~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加速度不断增大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相同,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的过程中,某点的加速度方向不可能沿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C. 若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合力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其速度的大小 D. 做曲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不一定相同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8.物体在直角坐标系xOy所在的平面内由O点开始运动,x轴方向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a所示, y轴方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则对该物体运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在~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的加速度大小为,~的加速度大小为

解析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至6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7至10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分)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动力学的一条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的实验 ?B. 伽利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假设、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笛卡尔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都可通过实验直接检验 2.(5分)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 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轨迹的凹侧 D.质点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3.(5分)在秋收的打谷场上,脱粒后的谷粒用传送带送到平地上堆积起来形成圆锥体,随着堆积谷粒越来越多,圆锥体体积越来越大,简化如图所示.用力学知识分析得出圆锥体底角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 不断增大?B.保持不变 C. 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 4.(5分)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53°=0.8,cos53°=0.6)() A. 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B. 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D. 细线烧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5.(5分)如图所示,放在倾角θ=15°的斜面上物体A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通过跨接于定滑轮的轻绳连接,在某一瞬间当A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v1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α=30°,与水平面的夹角β=60°,此时B沿水平面的速度v2为()

(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育教学原则的教育专著是(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2、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罗杰斯 B.论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情景模式 D.惠勒模式 4、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A.经验课程B.综合学科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八年研究B.活动分析C.解放兴趣D.科学主义 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B.维果茨基C.凯洛夫D.列昂节夫 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8、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 ) A. 内在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鲁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 11、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12、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3、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策略 B.活动性策略 C.生活性策略 D.教学互动策略 14、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

英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开放专科)英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Ⅰ. Choose the best answer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you are given ten questions which are followed by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Read the choic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one that can best answer the question.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meaning than to form. B. They have a clear purpose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C. They can monitor their own learning. D. They can concentrate for a long time in clas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focused on writing? A. Labeling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ir contents. B. Sequencing the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story. C. Matching the pictures with the headings. D. Commenting on the picture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helps train logical thinking best*. A. Story telling. B. Finding patterns. C. Interviewing. D. Mind mapping.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we examine if we want to assess the students'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A. Performance in a discussion. B. Posters. C. Learning diaries. D. Performance in an interview. 5.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I want you to send ^ it out in ^ a minute. I have collected a ^ lot^ of monkey stamps. A. Stress. B. Intonation. C. Pronunciation. D. Liaison.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help to present A. Realia. B. Miming. C. Examples. D. Pictures. 7. What strategy does "creating a situation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help to train? A. Association. B. Association. C. Contextualization. D. Collocation.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n be used at the practice stage of vocabulary instruction? A. Completion exercises. B. Reading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words. C. Cross-word puzzles. D. Teacher explaining the usage of words.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A. Bingo. B. Information transfer. C. Substitution. D. Twenty questions.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train oral proficiency? A. Flow chart dialogue. B. Distant dictation. C. Sequencing pictures. D. Labeling pictures.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help to train reading? A. Drawing according to oral instructions. B. Designing praising car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