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型和Y型留置针输液效果的比较
应用流式细胞仪比较直型与Y型留置针留置效果

l e s s p u n c t u r e p a i n( 尸 = 0 . 0 0 9 )a n d l o w e r t h r o m b u s r a t e = 0 . 0 2 7 ) a n d p a t i e n t s f e l t m o r e c o m f o r t a b l e( p - 0 . 0 3 1 ) i n d i r e c t - t y p e g r o u p .
2 0 1 3年 3月
6
护
理
学
报
Ma r c h. 2 01 3 Vo 1 . 2 0 No . 3 A
第2 O卷 第 3 A 期
J o u na r l o f N u r s i n g ( C h i n a )
【 论
著】
应用流式细胞仪 比较直型与 Y型留置针留置效果
g r o u p )i n a n o t h e r h a n d . P u n c t u r e p a i n , t h r o m b o s i s r a t e , c o m f o r t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c o mp a r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 e r e
e x p e r i me n t . D i r e c t - t y p e i n t r a v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d i r e c t — t y p e g r o u p ) w a s i n d w e l l e d i n o n e h a n d a n d Y — t y p e i n t r a v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 Y — t y p e
直型针与Y型针在急诊科应用效果比较

直型针与Y型针在急诊科应用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探讨直型针与Y型针在急诊科使用过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1月-7月留观48小时以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直型留置针组(实验组)与Y型留置针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为直型留置针组,对照组为Y型留置针组,对比两组使用套管针过程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脱管率、堵管率、液体外渗)等数据。
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型留置针较Y型留置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直型针;Y型针;急诊科;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目前临床常规输注应用最广泛的外周静脉工具[1]。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降低了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频率,有利于患者痛苦的减轻以及满意度、舒适度的提升,特别针对于危重症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便于抢救。
放置静脉留置针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种类的留置针应用于临床,如直型留置针、Y型留置针、动静脉留置针等。
本文以我院急诊科2022年1月-7月收治的120例留观48小时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直型针与Y型针在急诊科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1月-7月留观48小时以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直型留置针组(实验组)与Y型留置针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
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8-96岁,平均年龄(73.47±7.23)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8-95岁,平均年龄(73.43±7.23)岁。
儿童使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的比较与探讨

儿童使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的比较与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型留置针进行输液。
结果Y型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型留置针(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Y型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
因此,Y型留置针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型留置针;Y型留置针;儿童输液;输液效果[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ldren using straight pin andY type brooch.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on March 10,2015 - July 21,2016,our hospital pediatric treatment of 12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hildren,for example,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of average group,will b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wo groups,group patients using Y type iv fluids,control group patients using straight needle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Resultsthe indwelling time of Y type needle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straight needle(P <0.05),the team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on,success rate of puncture,phlebitis,fluid extravas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the Y - type indwelling needle is more comfortable and easier to protectthe wound and reduce infection rate. 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Y type lien needle should be further popularized in clinic.[key words] straight pin;Y type brooch needle;Children transfusion;Effect of infusion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输液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Y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直式固定与U型固定的对比观察

Y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直式固定与U型固定的对比观察孙敏;莫小玲;邵萍萍;王燕;白亚娟【摘要】目的观察Y型静脉留置针在前臂中上段静脉使用时 ,其延长管采用直式固定法与传统 U型固定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直式固定法 ,对照组采用 U型固定法 ,对两组患者在导管内回血、堵管、静脉炎、液体渗出、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留置天数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导管内回血、堵管、液体渗出、静脉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分别为63 .10% 、3 .60% 、0 .00% 、41 .70% 、0 .00% ,对照组分别为45 .30% 、3 .50% 、1 .20% 、33 .70% 、0 .00% ;其中 ,两组导管内回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留置时间、舒适度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患者前臂中上段静脉使用Y型留置针治疗时 ,延长管采用直式固定对患者的影响与传统U型固定无差异 ,提示临床上两种固定方法均可采用 ,且前者操作更为方便.【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5(030)024【总页数】3页(P2273-2275)【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静脉输液;护理【作者】孙敏;莫小玲;邵萍萍;王燕;白亚娟【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 ,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 ,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 ,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 ,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 ,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
Y型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留置针类型,在操作中延长管一般都采用U型固定[1],但当临床护士在选择前臂中上段血管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为方便操作常采取直式固定法。
直型和Y型留置针输液效果的比较

直型和Y型留置针输液效果的比较留置套管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与外周静脉的损伤,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赢得了时间,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留置针进入各个医院,但有些长期置管者会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两种留置针与正压接头连接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选择安全、适合应用的静脉留置针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至7月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纳入标准: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排除标准:血栓性疾病、肝、肾、血液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共纳入180例患者,年龄40~85岁,其中男性97例,女性83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型留置针组(实验组)和Y型留置针组(对照组)各,9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输注药物、住院时间和输液时间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两组置管操作均由静脉穿刺经验丰富且人员相对固定的同一组专业护士进行,参照静脉穿刺手册的操作规程与技巧进行操作。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参考文献推荐为3~5d【4】,本科室规定如果无静脉炎,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均留置3 d。
1.2.1 穿刺方法1.2.1.1直型留置针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以30°~45°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注意在回血腔观察回血,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用食指推送导管进入静脉,此时针芯仍在导管内,不会有血液溢出,松止血带用无菌敷贴固定留置导管,用左手中指和食指按压导管前端及导管止血,同时右手将针芯从导管中拔出,连接正压安全接头。
1.2.1.2 Y型留置针用拇指与食指持针翼进针,以15°~30°角缓慢直接穿刺血管,静脉充盈者,可将针全部送入血管后退出针芯。
2种不同型号留置针使用效果比较

2种不同型号留置针使用效果比较我科自2008年8月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减少了患者静脉穿刺的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保护静脉,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压力[1],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及患者所接受。
但是临床常用两种型号的留置针在堵管、静脉炎留置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同,本人选择了2008年8月-2010年8月入住呼吸科适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20例,所选患者均在前臂穿刺,观察两种型号留置针使用中堵管、静脉炎发生状况、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等,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0年8月入住呼吸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者120例,均在前臂穿刺,均使用苏州林华公司生产20#、24#两种静脉留置针,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使用20#留置针,对照组使用24#留置针。
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66岁;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6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材料:选用苏州林华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24#及20#两种型号。
3.方法:观察组使用20#留置针,对照组使用24#留置针,采用标准留置针穿刺流程,穿刺成功后用6cm×7cm透明胶贴固定,接普通输液器输液,停止输液时用1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每8h封管一次。
3.判定标准:⑴堵管:无其他原因,液体滴速减慢,低于20滴/min[2]。
⑵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3]。
⑶留置时间:通常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静脉炎。
患者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的发生率为0[4],所以我科以5天作为留置针使用最长期限。
结果2组患者5天内堵管及静脉里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2组患者留置时间及一针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
直型与Y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对比

422017.04基础研究直型与Y 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对比韩傲霜安徽省儿童医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51【摘 要】目的:直型与Y 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对比。
方法:将我院收录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留置针使用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4例,采用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对照组54例,采用Y 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将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和堵塞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留置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堵塞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可列入统计(p<0.05);两组之间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穿刺位置和针型均可影响留置针的留置结果。
【关键词】直型;Y 型;留置针;小儿;静脉输液留置套管针输液是目前新型护理手段之一,在临床上有较高使用率。
留置套管针输液作用在于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率,降低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伤害,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改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最重要的是为患儿的成功救治增加机会[1]。
我院对直型与Y 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细节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录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留置针使用的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
在108例患儿中男患儿57例,女性患儿5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1±1.4)岁;体重11.3-21.7kg ,平均体重(17.2±3.5)kg 。
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研究组采用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通过食指和拇指握住回血腔,保持15度左右角度进行血管穿刺,并注意回血情况,若回血正常则降低穿刺角度,待与皮肤呈平行状态后将留置针刺入5mm ,持续推入外套管并把钢针回抽,通过中指将血管内留置管套针尖按住,目的是阻碍血流;并通过食指将套管后座按住,待钢针抽回后戴上肝素帽。
Y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直式固定与U型固定的效果比较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符合微创原则,且 操作简单,可在早期有效固定骨折端,便于创面处理及
护理,已成为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 治疗期间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 作用。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扮演康复教育者及康复促进 者的角色,术前做好常规护理,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及 时予以心理护理,提高其治疗积极性;术后密切观察切 口渗液、患肢周围皮肤及末端动脉波动等情况。及时发 现切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针道感染、固定松动及骨 折移位等异常,并配合医生处理;同时指导患者开展积 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有效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患者骨 折愈合和关节功能及其协调性的良好恢复。 4 参考文献
各关节的活动和进行膝、踝关节屈伸锻炼。扶双拐下床 活动或负重的时间应遵医嘱执行。术后 1个月摄 X线 片,若骨 痂 生 长 良 好,固 定 可 靠 稳 定,可 带 支 架 扶 拐 行 走[3]。出院后每隔 1个月拍片复查,待骨折骨性愈合后 去除外固定架。并继续依照康复计划坚持锻炼,活动范 围和活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疼痛和不疲劳为宜。 2 结果
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238-239. (收稿 2017-06-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型和Y型留置针输液效果的比较
留置套管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与外周静脉的损伤,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赢得了时间,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留置针进入各个医院,但有些长期置管者会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两种留置针与正压接头连接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选择安全、适合应用的静脉留置针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7月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纳入标准: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排除标准:血栓性疾病、肝、肾、血液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共纳入180例患者,年龄40~85岁,其中男性97例,女性83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型留置针组(实验组)和Y型留置针组(对照组)各,9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输注药物、住院时间和输液时间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置管操作均由静脉穿刺经验丰富且人员相对固定的同一组专业护士进行,参照静脉穿刺手册的操作规程与技巧进行操作。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参考文献推荐为3~5d【4】,本科室规定如果无静脉炎,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均留置3 d。
1.2.1 穿刺方法
1.2.1.1直型留置针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以30°~45°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注意在回血腔观察回血,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用食指推送导管进入静脉,此时针芯仍在导管内,不会有血液溢出,松止血带用无菌敷贴固定留置导管,用左手中指和食指按压导管前端及导管止血,同时右手将针芯从导管中拔出,连接正压安全接头。
1.2.1.2 Y型留置针用拇指与食指持针翼进针,以15°~30°角缓慢直接穿刺血管,静脉充盈者,可将针全部送入血管后退出针芯。
静脉情况差者穿刺见回血后再沿血管方向前进1~2 mm,将外套管前端送入血管内后,再送管,退出针芯,用透明敷贴固定,将肝素帽取下后与
正压安全接头衔接。
1.2.2 封管方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毕和患者给药结束时进行封管。
两组均采用生理盐水5ml,在正压安全接头处使用脉冲式进行封管,推一下,停一下,Y型留置针一边封管,同时一手持留置针小夹子在近针柄处1~1.5cm处夹管,避免了夹管松手后留置针小夹子前端由于负压引起回血而造成堵管。
1.2.3留置期间护理在穿刺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使用留置针的目的、注意事项,指导在留置过程中妥善护理的重要性。
在日常洗漱等过程中避免过度用力或因潮湿使透明敷料无法继续留置。
避免长时间压迫有留置针的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凝固而阻塞。
1.2.4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和输液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堵管率(冲管时抽吸无回血有阻力视为堵管)、舒适度(0级:患肢无不适;1级:患肢中度不适,轻微酸痛;2级:患肢严重不适,酸痛较重,活动不自如,根据量表让患者自行选择等级进行评定)、留置时间。
1.2.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应用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
2.2 两组堵管率和留置时间比较(见表3)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4)
2.4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见表5)
3讨论
3.1直型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舒适度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舒服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P<0. 05),分析原因,可能与直型留置针针芯斜面短,斜面与外套管前端连接紧密,无明显的距离和界限有关,穿刺见回血,外套管前端几乎已在血管内,送管多能成功,置管成功率高【1 0】;Y型留置针针芯前端斜面与外套管前端接近1mm的距离,分界明显,穿刺见回血后外套管前端尚未入血管内,不能直接送管,需继续进针,若回抽针芯后送管未能成功者则不能再次穿刺挽救,穿刺难度较大【5】。
而且直型留置针在穿刺后退出针芯时,无需额外操作,针芯前端自动启动安全夹能确保在瞬间自动闭锁针头,可以避免针刺伤,使用更安全。
直型留置针针体较小,易固定,患者易于接受,Y型留置针尾管较长,不易固定,延长管易被患者触及拔出,给患者造成不适。
3.2直型留置针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堵管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
分析原因,直型留置针外套管较硬,不易折叠和扭曲,且直型留置针不带延长管,减少了血栓形成的长度;Y型留置针套管较柔软,易扭曲或折叠造成堵管,且Y型留置针带延长管,封管时封管液推送路径较直型留置针长,推送阻力较直型留置针大,有推送力不够,冲管不彻底造成堵管的危险,Y型留置针封管后需夹毕尾端的夹子,这项操作不可避免会造成留置针管内负压形成而夹毕后血液会反流入套管针内,时间过长有造成堵管的风险。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两组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有关,也与本研究量本量较少有关。
由于科室病源限制,输入液体也具有专科特色,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为临床选择安全、易于患者接受的留置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