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COX2、PTE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COX2、PTE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组织中COX2和PTE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SP法检测58例基底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COX2和PTEN的表达情况。
结果C0X2蛋白在正常皮肤中阳性表达率为15%,在BCC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而在BCC中表达明显减弱,阳性表达率仅为17.2%,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OX2的表达与PTE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76)。
结论PTEN蛋白在BCC中的低表达,COX2蛋白在BCC中的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细胞基底细胞癌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COX2;PTEN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但其发生机制并未完全阐明。
COX2是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亚型,是前列腺素(PG)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表达COX2基因,只有在细胞外刺激物作用下才诱导表达,如许多炎性细胞因子和各种促癌因素等均可诱导体内组织产生COX2。
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有研究表明,PTEN的低表达与胃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但两者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PTEN和COX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BCC发生、发展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整形外科2005~2007年经病理确诊为皮肤基底细胞癌标本共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36~80岁,平均48.67岁;面部49例,胸部、腹部各3例,头皮2例,颈部1例。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FADD、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FADD、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陈嵘祎;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期刊名称】《广东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24)5【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 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总页数】3页(P448-450)【作者】陈嵘祎;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中FADD蛋白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蛋白P53的关系 [J], 段东奎;李伟;苏鹏飞2.FAD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J], 杨超;蒋军广;翟建霞;张婧雯;刘瑞芬;孙曼;史江3.HIF-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J], 赵丽;刘林嶓;马长路4.土贝母苷甲通过上调FADD/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促进人胶质瘤 U251细胞凋亡 [J], 贾耿;夏锡伟;彭亚;王强;邵耐远;王穗暖;杨伊林5.Livin和Caspase-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J], 陶菲克;涂亚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ipk3蛋白分子量

ripk3蛋白分子量
RIPK3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3kDa,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它位于人类染色体14q11的位置上,编码长度为518个氨基酸。
RIPK3蛋白具有一个位于N端的激酶结构域,以及一个位于C端的RHIM结构域,这两个结构域对于RIPK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
RIPK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但也能够发生核质穿梭。
这种穿梭能力可能对于RIPK3蛋白在细胞中的正常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RIPK3蛋白在各种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尤其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
这些细胞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病理状态下,RIPK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炎症性肠病、过敏性肠炎、慢性肝脏炎症、Steven-Johnson 综合征等疾病中,RIPK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这可能意味着RIPK3蛋白在这些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或许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总之,RIPK3蛋白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对于免疫反应和组织修复具有关键作用。
深入了解RIPK3蛋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将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作者:艾东方冯世军马敬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p53和MDM2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方法:选取50例基底细胞癌标本,30例正常皮肤组织。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与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p53、MDM2蛋白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9/50)、46%(23/50),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p53;MDM2;基底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39-03基底细胞癌(BCC)大约占所有皮肤癌的75%,而且以3%~8%的速度逐年递增,BCC 好发于头颈部,虽然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却有毁损性。
BCC的发生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在其他多种肿瘤中可以检测到突变型p53和MDM2的表达,而对于二者在BCC 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则研究较少。
我们在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MDM2在BCC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MDM2在BCC发病中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组织标本来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BCC。
50例BCC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6~82岁,平均62.3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0.25个月,头面部42例(84%),躯干部位8例(16%)。
排除标准:取材前1年内肿瘤经过放射线治疗;取材前3个月内局部应用过咪喹莫特、干扰素等药物或系统应用过维甲酸等化疗性药物。
另选取正常人包皮手术切除标本30例,年龄18~40岁,平均23岁。
1.2 研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均经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使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切片进行染色,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P53、MDM2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 3 MD 5 、 M2在基 底 细 胞 癌 中 的表 达 及 意 义
meh d. s I T e p st e rt fp 3 a d MDM2 i te t s e fte 5 a e fB t o Re ut s h o iv a e o 5 n i n h i u s o h 0 c s s o CC r e p c iey 5 % ( 9 s we e rs e t l 8 2 / v
a d MDM2 p oen i h 0 c s s o n r ti n t e 5 a e fBCC n 0 c s s o o ma ua e u is e y i mu o itc e it a d 3 a e fn r Ic tn o s t u s b m s n hso h m sr S-p y
T e e pr so d i ic h x es i n an sgnf anc 3 and M DM2 pr t n i i e of p5 o ei n bas l al celcar i om a cn AI o g fn , E h-u , n -a g F NG S ij n MA ig D Jn ( p r n f emaoo yT eCe t l o ptl f n z o ,a g h u0 1 0 ,e e,hn ) De at t r tlg ,h nr s i g h uC n z o 6 0 1H b i ia me o D aH a o Ca C Ab ta t Obe t eT e e rh te e pe s n o 5 n src: jci o rs ac h x rs i f 3 a d MDM2 poen i c tn o s b s el acn ma( C , v o p rti n ua e u a a c lc rio J B C)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姜辉;李新功;高虹【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08(026)003【摘要】目的观察7种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8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进行Cytokeratin7(K72.2)、Cytokeratin8(C-51)、Cytokeratin109(DE-K10)、Cytokeratin14(LL002)、Cytokeratin17(E3)、Cytokeradn18(D10)、Cytokeratin19(KS19.1)标记,观察不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4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癌36例,中分化癌5例)和38例基底细胞癌中,7种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有所不同.鳞状细胞癌显示CK10+/18+/19-;基底细胞癌为CK10-/18-/19+.结论有选择地检测一组CK的联合表达.有助于皮肤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总页数】3页(P245-246,310)【作者】姜辉;李新功;高虹【作者单位】518028,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57091,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57091,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8;Q279【相关文献】1.细胞角蛋白19基因表达及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邓君;杨洋2.半乳糖凝集素-3和细胞角蛋白19表达在甲状腺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J], 牛春波;王丽萍;王雪梅;崔亚南;贾飞勇;张广3.肿瘤标志物及细胞角蛋白19基因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石岩; 肖继辉4.Scc-Ag联合细胞角蛋白检测在鉴别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J], 李锋;王晨霞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表达在早期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J], 黄茉莉;王卫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癌的诊断有哪些新技术应用

皮肤癌的诊断有哪些新技术应用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技术在皮肤癌的诊断中得到了应用,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皮肤镜技术皮肤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它通过特殊的光学放大设备和照明系统,能够观察到皮肤表面以下的微观结构和特征。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皮肤镜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如色素分布、血管形态和结构等。
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皮肤镜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识别出一些典型的模式,如不对称、不规则的色素网络、蓝白结构等,这些特征提示着病变可能为恶性。
此外,皮肤镜还能用于区分良性的色素痣和早期的黑色素瘤,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二、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CM)RCM 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实时观察皮肤的微观结构。
它通过扫描皮肤组织,生成类似于组织病理学的图像,但却是无创的。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RCM 可以清晰地显示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真皮结构。
对于基底细胞癌,RCM 能够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巢状排列和周围的纤维组织。
对于鳞状细胞癌,RCM 可以检测到异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连接的改变。
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相比,RCM 具有实时、无创、可重复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病变的动态监测和随访。
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 利用近红外光的干涉原理,获取皮肤组织的断层图像。
它能够提供皮肤不同层次的结构信息,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OCT 可以检测到肿瘤的浸润深度、边界以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
对于一些早期的皮肤癌,OCT 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四、多光子显微镜(MPM)MPM 基于多光子激发的原理,能够对皮肤组织进行三维成像。
它可以同时检测到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细胞内的成分。
在皮肤癌的诊断中,MPM 能够揭示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布以及与周围基质的相互作用。
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樊静媛;李娟;王素林;王晶;包图雅【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6(0)10【摘要】目的探讨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46例,统一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等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p53、Bcl-2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有效组患者p53、Bcl-2和Ki-67的组织表达程度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患者p53、Bcl-2和Ki-67的组织表达程与疗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分子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
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综合方法治疗后其疗效与组织p53、Bcl-2和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总页数】2页(P135-136)【作者】樊静媛;李娟;王素林;王晶;包图雅【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P53、Bcl-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中联合表达的意义2.胃癌组织中CerbB-2 EGFR bcl-2 P53 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3.乳腺癌组织中Ki-67、P53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4.P53蛋白和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P53蛋白和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5.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目的:研究 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皮肤基底细 胞癌和正常皮肤组织中 RIPK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 RIPK3特异性 siRNA干扰 RIPK3在原代表皮角质形成细 胞 HEKa中的表达,用 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所收集的正常皮肤组织中, RIPK3的阳性表达率为 90.0%,而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损中其表达呈明显下降,阳性率为 7.5%,两组 RIPK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Ka细胞特异性敲低 RIPK3表达后 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结论: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RIPK3在皮肤基底细 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RIPK3;免疫组化;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17.029 【文章编号】1672-4992-(2019)17-3105-05
RIPK3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 NK细胞中表达较高,在肝脏 细胞、肌肉细 胞、视 网 膜 细 胞 和 上 皮 细 胞 中 也 有 表 达[2-4]。 RIPK3被认为是 TNFR-1信号传导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可 轻度活化 NF-κB的转录因子,并在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的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RIPK3proteinintheskinbasalcellcarci noma(BCC).Methods:TheSPmethodofimmunohistochemistrywascarriedouttodetecttheexpressionofRIPK3 proteininBCCandnormalskintissue.RIPK3-specificsiRNAwasusedtointerferewiththeexpressionofRIPK3in theprimarykeratinocytesHEKa,andcellapoptosiswasdetectedbyAnnexinV-FITC/PIstainingflowcytometry. Results:Inthenormalskin,thepositiveexpressionrateofRIPK3proteinwas90.0%,whiletheexpressionofRIPK3 proteinwassignificantlydecreasedintheskinbasalcellcarcinomaandthepositiveratewas7.5%.Thedifferencein positiveexpressionrateandexpressionintensityofRIPK3protein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0.001).ThenumberofapoptosiscellswasdecreasedwhenexpressionofRIPK3wasspecificallyknockeddown inHEKacells.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RIPK3proteininskinbasalcellcarcinomaissignificantlylowerthan thatinnormalskintissue.TheabnormalexpressionofRIPK3inskinbasalcellcarcinomamayplayaroleinthede velopmentandprogressionbyinhibitingprogrammedcelldeath. 【Keywords】skinbasalcellcarcinoma,RIPK3,immunohistochemistry,cellanCaifeng2,DuanQiqi1,WangNing1,WangMin1,LiuMeng1,ShaoYongping3,ZhengYan1
1DepartmentofDermat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04,China;2FujianProvincial Hospital,FujianFuzhou350001,China;3KeyLaboratoryofBiomedicalInformationEngineeringoftheMinistryofEducation,Schoolof LifeScienceandTechnology,Frontier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49,China.
现代肿瘤医学 2019年 09月 第 27卷第 17期 MODERNONCOLOGY,Sep2019,VOL27,No17
?骨·软组织肿瘤?
RIPK3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105·
张梦迪1,陈彩凤2,段琪琪1,王 宁1,王 敏1,刘 萌1,邵永平3,郑 焱1
The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RIPK3inskinbasalcellcarcinoma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 kinase3,RIPK3),是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受体相互作 用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含有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家族成员的 C端 RHIM 结 构 域,其 编 码 的 蛋 白 质 主 要 位 于 细 胞 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