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同步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同步教案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1小数乘法 1、小乐到超市买零食,1袋薯片4.5元,买3袋要多少钱? 2、列竖式计算: 0.72×5=2.4×0.8=0.56×0.04= 3、观察下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从左边的算式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从右边的算式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1.2小数乘法的验算及积的近似数 1、1、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的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计算下面各题。 0.08×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6.48,这个三位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1.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他们有什么关系?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125×0.9×0.80.67×3+0.67×97 4.32-4.32×0.96.32+6.32×99 3.25×1048.8×1.25

1.4小数乘法应用题 1、刘鑫买下面这些文具,带100元够吗? 2、五一班有45名师生照相合影,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3、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采取分档收费,收费标准如下表。 (1)李阿姨家上月用电165千瓦时,电费是多少元?

2016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训练讲义

同步数学 (二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讲长度单位 (1) 第二讲100以内的加减法 (5) 第三讲角的初步认识 (9) 第四讲表内乘法(一) (13) 第五讲期中测试 (17) 第六讲观察物体 (20) 第七讲表内乘法(二) (24) 第八讲认识时间 (29) 第九讲数学广角--搭配(一) (34) 第十讲期末测试 (38)

第一讲长度单位 知识梳理 1、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会选择正确的单位,知 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位 2、估计:能较准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 线段(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能用厘米测量线段的长度) 练习 一、我会填。 1.测量笔盒的宽用( ) 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用( )作单位。 2.小学生的两臂长大约1( ),手掌宽大约7( )。 3.线段有( )个端点,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8是( )厘米。 4. 钢笔大约( )个长树叶大约( )个长 5. 铅笔长( )厘米木条长( )厘米 木棍长( )厘米钉子长( )厘米 6.2米=( )厘米1米35厘米=( )厘米 400厘米=( )米160厘米=( )米( )厘米 7.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楼房高约30( ) 蜜蜂身长约2( ) 马高约2( )

二、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1. 2. 三、我会比。 8厘米8米1米96厘米200厘米2米10米100厘米6米60厘米83米38米四、我会画。 1.画一条比4厘米短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4.在小兔子左边2厘米处画一根萝卜,右边4厘米处画一朵小花。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五年级数学同步培优一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培优(01) 一、填空: 1、方框里填整数,最大能填几 □×6﹤88.5 70.8﹥□×23 □×8﹤59.237×□﹤85.1 2、填一填 二、列竖式计算 40.8÷8= 58.5÷45= 14.7÷14= 36÷48= 18.72÷18= 31.8÷12= 8.4÷0.3= 9÷1.5= 三、解答下面。 试一试1 1、一辆汽车,行驶65千米耗油5.2升,这辆汽车平均每千米耗油多少升?平均每升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根据测算,25千克大豆可以榨油10千克。算一算:1千克大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要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大豆? 测一测:1 1、李阿姨用32元,买了4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多少元?一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2、汽车1.6小时行驶了80千米,这辆汽车行一千米要多少分钟?照这样的速度,5.2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3、海边晒盐厂,用50吨海水可晒出8吨粗盐。要晒出一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每一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试一试2 1、小红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题时,把除数的小数点看掉了,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两次结果相差4.68,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小红在计算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25时,把被除数的小数点漏掉了,结果商是244。正确的被除数和商分别是多少?

测一测: 1、李兵在计算一个数除以5.3时,把除数抄成了53,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少了21.6.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王红在计算5.3乘一个数时,错写成3.5乘这个数,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的结果少了5.22,正确的积是多少? 四:课后练习 1、、冲杯咖啡要0.19kg开水。泡一杯茶要0.25kg 开水,小兰妈妈将一壶2.85千克的开水全部用来冲咖啡,可以冲多少杯咖啡?如果全部用来泡茶,最多可以泡多少杯茶? 2、用两摞同样的纸,第一摞有500张,厚4.7cm ,第二摞厚7.05cm,第二摞有多少张? *2、大、小两袋面粉共重9.6千克,大袋面粉用于2.1千克后,大袋里剩下的面粉是小袋的1.5倍。大袋里原有多少面粉? *4、同学去参加登山活动,上山时每分钟行60米,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平均每分行90米。同学们登山活动中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1.5 3 5 0.35 0.4 0.11 1.2 小数乘小数 二、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0.95×1.25= 0.85×5.4= 5.1×0.843= 三、亮亮步行从家到学校,每小时走3.05千米,0.4小时到达,亮亮家离学校有多远? 四、世界上最大的一棵巨衫,质量是蓝鲸的18.7倍,高是蓝鲸体长的3.2倍,这棵巨衫重多 少吨?高多少米? 五、比一比,填一填。 2.4× = 1.2× =

答案: 一、180 180 18 0.18 1.8 二、1.1875 4.59 4.2993 三、3.05×0.4=1.22(千米) 四、150×18.7=2805(吨)25.9×3.2=82.88(米) 五、7.2 12 3.6 0.48 0.132 0.42 1.3 积的近似数 一、填一填。 1.6.99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是()。 2.4.3×0.83的积是(),保留一位小数后是()。 3.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三位小数,要看小数第()。 4.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 3.0,这个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三、一支自动铅笔3.18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它的1.6倍,一支钢笔多少元?(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保留几位小数。) 四、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 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 多重?(得数保留整数。)

答案: 一、1. 7.00 2. 3.569 3.6 3. 万分位 4. 3.04 2.95 二、6 5.8 5.84 1 0.7 0.70 11 11.0 11.00 三、3.18×1.6≈5.09(元) 四、0.049×45≈2.2(亿个) 五、5.85×6≈35(吨) 1.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一、填一填。 (8.2+2.4)×5= □×□+□×□ 71×5.9+29×5.9=(□+□)×□ 2.5×5×4=(□×□)×□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2.6×0.4 7.69×101 46×0.33+54×0.33 2.5×204 3.2×125 (125-40)×0.8 三、某商场一天卖出空调17台,每台873元,同时风扇也卖出17台,每台127元。一天该商场的空调、风扇共卖了多少钱? 四、一套衣服98元,学校为合唱队买了4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花了多少元?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 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

数学同步摸底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数学同步摸底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6段,每段是全长的 2. 3. 一个数的个位上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2,这个数是______。 4.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4段,每段的长度占全长的 5. 6.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9=38 65-______=60 ______+20=44 ______+30=100 17-______=9 7. 在横线上填上“>”、“<”或“=”,填上适当的分数。 8. 9. 把一根 2 m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木料的______,每段长______ m。 10. 6÷______= 二、判断题。(共10分) 1. 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2. 64÷2×(8+4)去掉括号,运算顺序一样.()

3.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是假分数。() 4. 在20dm、5米和150cm中,5米最长。() 5. 一种方便面包装质量规定(90 6. 自然数可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种。() 7. 自行车的角架之所以做成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8. 一个大冰箱的容积有480mL。() 9. 余彬4次跳绳的总成绩是500下,付峰3次跳绳的总成绩是390下,余彬的跳绳成绩好.() 10.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选择题。(共20分) 1. 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 .7055 B .7.05 C .70.55 D .7.550 2. 用一根长()的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cm、宽5am、高3cm的长方体框架。 A .28cm B .48cm C .56cm 3. 已知a÷b=c(a、b、c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 A .a是倍数 B .b是因数 C .c是因数 D .b、c都是a的因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统一单位 年级 班 姓名 一、我会看,我会估。 绳子大约有( 绳子大约有( 那么长。 二、我会用 作标准。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 长。 三、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 )个高。 山羊大约有 ( )个高。 公鸡大约有( )个高。 3条绳子绕在3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 )最长,( )最短。 数 学小 博士 A B C

(2) 厘米和用厘米量 年级 班 姓名 一、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 2. ( )厘米 3. ( )厘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 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 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数学小博士

(3)米和用米量 年级班姓名 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 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800厘米=( )米 4. 9厘米比( )少4厘米。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60米+7米=()米 三、我会比较。 1.在里填上“>”、“<”或“=”。 33厘米23厘米100厘米1米 40厘米4米1米30厘米+70厘米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60厘米6米66厘米60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1.1 小数乘整数 1. 2.一袋牛奶重1.25千克,64袋牛奶重多少千克? 3.乌龟的爬行速度大约每秒0.05米,兔子的奔跑速度是乌龟的280倍。兔子的奔跑速度大约每秒多少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答案:

1. 5.8×3=17.4(元) 2. 1.25×64=80(千克) 3. 0.05×280=14(米) 4. 0.48=2×0.24=0.2×2.4=0.02×24=3×0.16=0.3×1.6=0.03×16(答案不唯一) 1.2 小数乘小数 一、根据第一栏的积直接写出下面各栏的积.。 因数75 7.5 75 75 0.75 7.5 因数24 24 2.4 0.24 0.24 0.24 积1800 二、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0.95×1.25= 0.85×5.4= 5.1×0.843= 三、亮亮步行从家到学校,每小时走3.05千米,0.4小时到达,亮亮家离学校有多远? 四、世界上最大的一棵巨衫,质量是蓝鲸的18.7倍,高是蓝鲸体长的3.2倍,这棵巨衫重多少吨?高多少米?

1.5 3 5 0.35 0.4 0.11 五、比一比,填一填。 2. 4× = 答案: 一、180 180 18 0.18 1.8 二、1.1875 4.59 4.2993 三、3.05×0.4=1.22(千米) 四、150×18.7=2805(吨) 25.9×3.2=82.88(米) 五、7.2 12 3.6 0.48 0.132 0.42 1.3 积的近似数 一、填一填。 1.6.99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是()。 2.4.3×0.83的积是(),保留一位小数后是()。 3.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如果保留三位小数,要看小数第()。 4.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3.0,这个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二、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近似值。 三、一支自动铅笔3.18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它的1.6倍,一支钢笔多少元?(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保留几位小数。) 1.2× =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1.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检测卷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2分) 1.3.52×2.6的积是()位小数,得数保留整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根据46×58=266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6× 5.8=() 4.6×0.58=() 0.46×0.58=()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45×()<3.45 3.45×()>3.45 3.45×()=3 4.5×6.2 3.45×()=0.345 4.水墨画《黄山风景区》,估计一下,它的面积一定超过()平方米。 二、我会辨。(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一位小数是7.8,它的准确值是7.84。() 2.2.5×1.8+2.2=10。() 3.两个非零数a和b都小于1,它们的积一定小于a也小于b。()

4.2.5×0.4=25×0.04=0.25×4=1。() 5.7.86×99=7.86×100-1。() 三、我会算。(共48分) 1.直接写出结果。(每题0.5分,共6分) 1.25×8= 1.25×0.8= 0.4×0.3=7.6×0.1= 0.5×1.1= 2.04×3= 1.5×4= 1.6×5= 4.2×0.02=8.5×2= 10×1.01=0.5×0.07=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每题3分,共12分) ★3.05×4.8 9.5×0.004 4.45×3600 ★0.17×3.45 3.列竖式计算,按要求取近似值。(每题6分,共12分) (1)保留一位小数。 0.95×8.7 3.14×12

(2)精确到个位。 7.07×6.5 140×3.22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共18分) 5.6×0.12518×0.75-2.76 61×0.36+3.6×3.9 10.2-4.8×1.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 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单位 年级班姓名 一、我会看,我会估。 绳子大约有()个那么长。 绳子大约有()根那么长。 二、我会用作标准。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三、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个高。 山羊大约有( )个高。 公鸡大约有()个高。 3条绳子绕在3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数 学 小 A B C 博 士

( )最长,( )最短。 (2) 厘米和用厘米量 年级 班 姓名 一、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 2.( )厘米 3. ( )厘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 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 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3)米和用米量 年级 班 姓名 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 ) 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 800厘米=( )米 4. 9厘米比( )少4厘米。 1 2 3 0 1 2 3 0 数学小博士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 60米+7米=( )米 三、我会比较。 1.在 里填上“>” 、“<”或“ =”。 33厘米 23厘米 100厘米 1米 40厘米 4米 1米 30厘米+70厘米 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 60厘米 6米 66厘米 60米 四、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枝粉笔长12米。 ( ) 2.学校教学楼高16米。 ( ) 3.一根黄瓜长18米。 ( ) 4.小明的身高是135厘米。 ( ) 五、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六、森林运动会。 终点 起点 60m 50m 40m 30m 20m 10m 0m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

目录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3) 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5) 3.认识米用米测量 (7) 4.认识线段 (9)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5) 整理和复习 (33)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35)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37)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9)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42) 2.5的乘法口诀 (47) 3.2、3、4的乘法口诀 (50) 4.乘加乘减 (52) 5.6的乘法口诀 (56) 6.复习与整理 (58) 五、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60) 2.轴对称图形 (62) 3.镜面对称 (64)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70) 2.倍的认识 (74) 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76) 4.8的乘法口诀 (80) 5.9的乘法口诀 (86) 6.乘法口诀表 (92) 整理和复习 (94) 看一看摆一摆 (95) 七、统计 统计 (99) 八、数学广角 1.排列和组合 (105) 2.简单推理 (107) 九、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11) 2.表内乘法的复习 (113)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 4.观察物体的复习 (118) 5.统计的复习 (11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教学课时】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