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 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节律。

7岁为9Hz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

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指数成正比,与、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波活动,6岁时出现8-9Hz

节律,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

4 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

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 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 频率 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 (Hertz)。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 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 频率=30/波宽(mm) 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不易区分8Hz及7Hz 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好用专用尺测量。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此频率就是个波的频率数。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间。分为若干频率组叫频带(Frequency band)。用希腊字母为代表。 δ频带(Delta band) 0.5-3Hz θ频带(Theta band) 4-7Hz α频带(Alpha band) 8-13Hz σ频带(Sigma band) 14-17Hz β频带 (Beta band) 18-30Hz γ频带(Gamma band) >30Hz 在临床上常将α、β及γ频带统称β频带。这些频率的波均可见于正常人。因此仅就频率本身而言并无正常与否的含义。考虑到不同频带在头颅各区的分布及所占的百分比(指数,Index),再加波幅的差别,才能区分正常与否。 波幅 波幅(Amplitude)是电位差的大小,也就是电压的高低。单位为微伏(μV),1μV=10-6V。所以脑电活动是非常微小的电位。其测量应从波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波谷,其高度与定标的高度比较即可得出微伏数,即“从峰到谷”。一般常用的定标为5mm=50μV,即1mm=10μV此时用测出波高的毫米数乘以10即为此波的波幅数。如波高为6mm,波幅为60μV。如用1mm=7μV的定标,则波高6mm时波幅为42μV。就临床脑电图而言,波幅的具体数值不易准测定。临床上将波幅分为高、中、低三级: 低波幅 <25μV 中波幅 25-50μV或25-75μV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 (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 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 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 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 1)背景节律不对称 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 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 不对称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 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 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 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 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 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 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 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 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 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 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 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作者: ————————————————————————————————日期: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 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 频率 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 (Hertz)。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 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 频率=30/波宽(mm) 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不易区分8Hz及7H z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好用专用尺测量。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此频率就是个波的频率数。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间。分为若干频率组叫频带(Frequency band)。用希腊字母为代表。 δ频带(Delta band) 0.5-3Hz θ频带(Theta band) 4-7Hz α频带(Alpha band)8-13Hz σ频带(Sigma band)14-17Hz β频带 (Beta band)18-30Hz γ频带 (Gamma band)>30Hz 在临床上常将α、β及γ频带统称β频带。这些频率的波均可见于正常人。因此仅就频率本身而言并无正常与否的含义。考虑到不同频带在头颅各区的分布及所占的百分比(指数,Index),再加波幅的差别,才能区分正常与否。 波幅 波幅(Amplitude)是电位差的大小,也就是电压的高低。单位为微伏(μV),1μV=10-6V。所以脑电活动是非常微小的电位。其测量应从波顶引一垂直于基线的直线到波谷,其高度与定标的高度比较即可得出微伏数,即“从峰到谷”。一般常用的定标为5mm=50μV,即1mm=10μV此时用测出波高的毫米数乘以10即为此波的波幅数。如波高为6mm,波幅为60μV。如用1mm=7μV的定标,则波高6mm时波幅为42μV。就临床脑电图而言,波幅的具体数值不易准测定。临床上将波幅分为高、中、低三级: 低波幅 <25μV 中波幅 25-50μV或25-75μV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最新儿童脑电图

儿童脑电图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门诊号/住院号:病区: 床号: 检查位置:坐抱卧半卧合作程度:合作或不合作吵闹检查时意识:清醒倦睡昏迷给用药后入睡 检查记录:(供医师参考) 枕区主要电活动为 μV 低、中、高电位 Hz δθ α β波节律及睡眠波,调幅差、可、欠佳、佳。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癎样波发放于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星显,尤以左、右侧为甚。双侧不同步、同步发放。视反应:(完全、部分无)抑制(+)(-)。过渡换气:(完全、部分、无)(+)(-)。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散见少量θ波,过度换气时稍增多。视反应存在。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两半球背景活动较杂乱,有较多低幅快波及少量α 波组成。散见较多低幅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佳。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弥漫性出现4-6Hz θ 波及散在少量2-3Hz δ波,过度换气时慢活动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7-8Hz θ 、α节律性活动,调幅尚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较多低幅 5-7Hz 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慢波增多。常呈中—长程节律。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过渡换气时两半球为弥散性中高电位4-6Hz θ 波,间有1.5-2.5Hz δ波,慢活动两侧偏胜不定,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两枕部α 波缺如。 主要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3-5Hz δβ 及睡眠波,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脑电地形图:δθ α β 频段能量增强,于左、右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显、显著。 脑电印象: 正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未见异常 异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界限性癎样放电活动 (建议随访复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一:原理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以下;θ频率带:4~7.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以周/秒(c/s)表示。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 的波。在中睡期出现)。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脑电图波形的相位,也称波的极性,以波形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称为负相波,朝下的波称为正相波。两个波顶之间的时间差称相位差,相位差一般用时间ms表示。 一般概念: 1)背景活动:在脑电图描记中,除了阵发或局限的显著变动部分外,其表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 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儿童脑电图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门诊号/住院号:病区: 床号: 检查位置:坐抱卧半卧合作程度:合作或不合作吵闹检查时意识:清醒倦睡昏迷给用药后入睡 检查记录:(供医师参考) 枕区主要电活动为 μV 低、中、高电位 Hz δθ α β波节律及睡眠波,调幅差、可、欠佳、佳。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癎样波发放于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星显,尤以左、右侧为甚。双侧不同步、同步发放。视反应:(完全、部分无)抑制(+)(-)。过渡换气:(完全、部分、无)(+)(-)。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散见少量θ波,过度换气时稍增多。视反应存在。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两半球背景活动较杂乱,有较多低幅快波及少量α 波组成。散见较多低幅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佳。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弥漫性出现4-6Hz θ 波及散在少量2-3Hz δ波,过度换气时慢活动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7-8Hz θ 、α节律性活动,调幅尚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较多低幅 5-7Hz 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慢波增多。常呈中—长程节律。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过渡换气时两半球为弥散性中高电位4-6Hz θ 波,间有1.5-2.5Hz δ波,慢活动两侧偏胜不定,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两枕部α 波缺如。 主要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3-5Hz δβ 及睡眠波,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脑电地形图:δθ α β 频段能量增强,于左、右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显、显著。 脑电印象: 正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未见异常 异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界限性癎样放电活动 (建议随访复查)

实用文库汇编之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θ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δ波。 静态睡眠以δ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θ和δ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θ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θ节律,5月为5Hzθ节律,12月时为6-8Hzθ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μν。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θ和δ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α波活动,尚有散在δ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θ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α波为主要节律。但α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μν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θ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θ波或δ波慢活动,可把β或α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α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α节律。 7岁为9Hzα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 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α指数成正比,与θ、δ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α波活动,6岁时出现8-9Hzα 节律,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 4 α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θ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 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 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 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 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节律。 7岁为9Hz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 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指数成正比,与、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波活动,6岁时出现 8-9Hz 节律,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 4 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复习课程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 点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θ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δ波。 静态睡眠以δ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θ和δ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θ活动为主。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θ节律,5月为5Hzθ节律,12月时为6-8Hzθ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μν。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θ和δ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α波活动,尚有散在δ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θ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α波为主要节律。但α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μν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θ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θ波或δ波慢活动,可把β或α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 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α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α节律。 7岁为9Hzα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α指数成正比,与θ、δ指数成反比,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α波活动,6岁时出现8- 9Hzα 节律,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 4 α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θ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脑电图判读教学大全讲解

脑电图判读教学大全讲解 脑电图判读stepbystep入门篇Step脑电图的诱发试验安静时记录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脑电图的状况变为出现异常波或使异常程度增加所采用的操作技术称为脑电图的诱发试验(methodsofactivation)睁闭眼诱发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闪光刺激诱发试验睡眠诱发试验睁闭眼试验方法:在脑电图记录中指示被检者睁眼经过秒钟左右让其闭眼。 作用:①在正常人由于睁眼而产生α波衰减(α波抑制)在α波衰减不充分或波衰减的程度有左右差的场合推断有两侧性或一侧性的异常。 睁闭眼试验作用:②由于睁眼背景脑电活动的α衰减隐藏在背景脑电活动里不明显的异常波(慢波、棘波等)往往变得明显。 爆发异常波中皮质的局灶性棘波等即使睁眼也也难以抑制广泛性爆发波因睁眼容易抑制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睁闭眼试验③在睁闭眼中癫痫性的爆发异常波往往被诱发特别在睁闭眼之后容易诱发广泛性棘慢波、高波幅慢波等。 光敏性癫痫因睁闭眼容易诱发异常波。 ④鉴别觉醒脑电图和私睡的睡眠I期的波形。 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爆发性异常波的出现方法:让被检者轻闭眼以~次分舵速率进行分钟过度换气。 作用:①爆发性异常波出现或增强。 ②非爆发性慢波(广泛性或局灶性)出现或增强。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非爆发性慢波的出现或增强进行过度换气~分钟在正常者大多数的小儿一部分的成人表现为脑电图的慢波化与波幅的增高。 这种由于过度换气所产生的慢波化与波幅的增高被称作建立(buildup)过度换气慢波的出现于各种典型的癫痫和脑里有器质性疾病时一般都显著。 成人过度换气分钟以内波幅高的慢波显著出现的场合可大致考虑为异常。 小儿特别是岁以下的小儿即使正常者因对于过度换气的敏感通常会出现显著的慢波化此时脑电图结果的判定要考虑年龄的因素。 非爆发性慢波的出现或增强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强光例如:闪光刺激器的闪光在被检者的眼前闪烁正常者几乎不发生爆发性异常波。 但在癫痫患者中脑电图的爆发异常波可被诱发出有时还会进一步引起临床发作。 这样的癫痫称为光敏性癫痫或光源性癫痫。 ①闪光刺激法②图形刺激法:图形过敏性癫痫光阵发反应睡眠诱发试验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发睡眠时容易出现癫痫样放电睡眠诱发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广泛的方法。 有自然睡眠法和药物诱导睡眠的方法。 睡眠诱发试验Step正常成人觉醒时脑电图的阅读方法成人正常脑电图的特征:脑电图由α波和快波构成仅有极少量的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之欧阳家百创编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欧阳家百(2021.03.07)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

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节律。 7岁为9Hz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 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指数成正比,与、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波活动,6岁时出现89Hz 节律,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 4 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 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