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现状与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分析

本期关注我国应急管理的 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分析撰文/李希腾王保庆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应急管理“一 案三制”体系正式提出并逐步构建,随后 应急管理体系得到迅速完善,但总体来看 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十八大后,习总 书记提出国家总体安全观、防范和化解重 大风险等重大战略安排和制度选择;十九 大以来,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 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应 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应急管理提 供重大发展契机。
当下,我国内部条件和 外部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话题,涉及 到各行各业,不是纸上谈兵,重点在于解 决实际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特 提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理顺应急编配体制,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应急管理具有准军事化的性质,编配 体制具于基础地位,编配体制是否合理, 决定着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
因此,明确 应急管理编配体制和各部门从属关系,是 应急管理改革的第一要务。
应急管理部组 建以来,我国加快建设统一指挥、专常兼 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 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过程繁琐,任务艰 巨,改革必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一)押.顺矜部I ’j 从属关系,确保统 一指挥当下,应急管理相关部门仍存在编制14 2021-01防灾博览表一各部门职责分工突发事件种类主要负责部门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水利部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地震灾害应急管理部(地震局)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海洋灾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森林草原防火.自然资源部(林业和草原局)事故灾难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事故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社会安全事件暴乱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公安部战争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公安部恐怖活动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公安部粮食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局)经济危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涉外事件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外交部体制改革不深入彻底、各部门职责划分不 明晰,甚至部门还未完全整合等亟待解决 的问题应坚持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属 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中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对比研究

中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差异与特点,以期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明确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定义和重要性,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外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不同做法和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中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优缺点,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旨在促进国内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全球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概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的一套科学、高效、协调的应急反应机制。
这一体系包括预警监测、应急响应、危机处理、恢复重建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先进,往往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些体系通常具备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这些国家还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更多的挑战。
由于经济条件、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国家往往难以建立起全面覆盖、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体系。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卫生行政管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年1月第36卷第1期(总第367期)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现状研究**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委托项目“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平台建设研究”△通讯作者:郭宜鹏靳彬I,骆达2,詹引S 郭宜鹏"(1.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卫生应急心理危机干预质量控制中心,天津300222;2.天津市卫生计生发展研究中心;3.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摘要]目的:了解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卫生应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天津、西藏、新疆、四川、云南5省9市10家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结果: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成,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日益规范,但人力和财政保障不足,应急响应中信息报告较为混乱。
结论:建议建立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平台为应急指挥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规范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促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关键词]卫生应急;信息报告;应急指挥系统[中图分类号]R197. 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663(2019)01 -33 -03Studying on The Status of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 /Jin Bin , etal. //Th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 and pro 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it. Methods 10 cas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sampled from Tianjin, Xizang , Xinjiang, Sichuan and Yunnan , and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semi - structured interview. Result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became more standardized , but was lack of professionals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security , with confused infor mation reporting.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information platfonn to provide timely , accu 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health emergency work and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onstruc tion.Author's address Tianjin Anding Hospital , Tianjin , P. R. ChinaKey words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 information report ;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等突发事件往往造成人民群众的重大伤亡,如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5年天津港“8 • 12”特大火灾爆 炸事故等,这些巨大的伤亡给我国医院应急救援管理一次又一 次敲响警钟。
健全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健全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国际间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人类面临着新的卫生挑战和威胁,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个有效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卫生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健全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各国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当前各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建设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体系的不完善和疏漏,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作不力,导致应急响应效率低下。
其次是预防工作不足,机构在疫情发生前未能及时警示和预测,导致疫情防控措施的滞后。
再者是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地区因为贫困或发展水平落后,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和人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弱。
此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不完善,事前和机制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事件。
二、健全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和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分享疫情信息和卫生资源,提高应对国际传染病的能力。
同时,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
2.建立卫生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明确应急事件的指挥部门和协调机构,建立应急响应体系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响应行动的协调一致。
3.加强预防和监测能力。
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趋势,预测潜在的卫生风险,并开展前瞻性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
4.提高卫生资源配置和救援能力。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的投入,建设完善的医疗救治网和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应急事件中的快速救援和支援。
5.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法律法规。
加强对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提高应对卫生突发事件的法治化水平。
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

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摘要】目的文中对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状总结、分析,同时找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另外与对管理对策实施后2021年2月-2022年1月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计,并与之前进行对比。
结果从统计数据可见,我市2021年2月-2022年1月管理后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2020年1月-2021年1月管理前35起,管理前后对比结果P=0.021。
结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强度较高、较复杂,为了使我国卫生事业的更好、更持久的发展,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必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确保社会和谐发展,人们的生命健康得到保证。
【关键词】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管理对策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关系密切,所以改变原有的观念,将全新管理理念融入到公共卫生管理中,不断的完善、提升管理工作,增强工作效率,达到预期效果[1]。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要将以人为本的基础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不变,这才能够及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及健康的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快速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并造成严重后果。
我国在2020年1月20日由国家卫健委于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实施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
我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控制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为人员流动、物品运输等国际性交流活动,致使输入性疫情发病率依旧处于较高的风险状态。
2019冠状病毒病的出现也为公共卫生敲响了警钟。
该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优化建议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优化建议作者:李清彬宋立义申现杰来源:《改革》2021年第08期摘要: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目标体系、组织体系、防控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构成的有机系统。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既具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大的制造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新技术新工具广泛渗透应用等显著优势,也存在“两个不协调”“三个不平衡”“四个不适应”等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等提供了有利机遇,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加快,复杂性、危害性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等构成了新的挑战。
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以科学正确的理念引导行动,通过制度改革创新和技术研发应用两条路径,加快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全链条防控体系、夯实支撑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1)08-0012-13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大考,抗疫成功实践再次彰显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等制度优势,但也暴露出不协调、不平衡、不适应等多方面的短板和弱项。
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赋予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更高层次、更丰富功能的定位,坚持科学理念,合理确立建设目标,一手抓制度改革创新,一手抓技术进步及应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分析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知识领域的综合性话题,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但从不同视角分析,相关认识和政策建议的方向与侧重点也会有明显差异。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
经历了2003 年非典、2008 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 月汶川大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经验,充分估计、充分肯定、充分运用这一体系。
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 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
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管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管理“点”与常态行政管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2 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面对很不安宁的多地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
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
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接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卫生应急管理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卫生应急管理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摘要:卫生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完善,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作,形成综合管理的系统科学体系,是当前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之一,对卫生应急管理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对于公共事件处置效果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级政府 ,尤其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也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监督与管理等工作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抓住这一重要机遇, 主动思考、研究和迎接面临的挑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1卫生应急管理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1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的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较低,尚且未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导致现场的指挥无统一的形式,现场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引发职责不清,形成工作的效率低下,资源的集中程度受到影响,不能形成系统高效的运作形式。
资源的整合不足,无法有效调动外部力量进行救援参与。
1.2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通过系统的统筹整合,形成系统协同的运作部门,但通常情预案往往在本系统进行参与,导致本单位缺乏全局的管理协调,预案的内容抽象性较高,无明确的系统预案所执行的系统配套技术方案形式,不能进行演练及实践的相关操作,操作的效果较差。
1.3网络信息通讯程度较低当前的网络化及信息化的程度普遍较低,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通讯模式,中心之间不能进行联合网络连接,现场的指挥统一规范形成信息数据方案较为单一,无法形成恶劣环境下的严格保障,导致指令的下达及沟通水平受到影响。
1.4应急队伍及技术装备配置根据不同地区的应急队伍及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水平不同,防范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化,培训演练的形式相较于传统的模式,与实战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在财力的影响下,队伍的装备有限,对救援及个人的防护起到负面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