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视角的网购感知风险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消费者网络购物体验感知因素分析

消费者网络购物体验感知因素分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购物来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而如何提高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体验感受,已经成为了很多电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会对消费者网络购物体验感知因素进行分析。
一、商品信息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时,商品信息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因此,网站需要尽可能提供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颜色、尺码、材质等,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属性。
此外,消费者也更愿意在看到实物图片后进行购买决策,这也是电商企业需要提供商品实物图片的原因。
二、价格价格是消费者选择是否在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
因此,网站需要提供一个明确的价格,并且如实地标注出折扣和优惠信息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同,因此网站也需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价格策略,例如折扣、满减等等。
三、物流及售后服务物流和售后服务是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必不可少的因素。
当消费者进行购物后,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服务来保证商品能够及时送达。
同时,售后服务也要做到热情周到,及时解决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只有提供高品质的物流和售后服务,消费者才能够更好地享受购物过程。
四、用户评价用户评价是消费者选择购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网站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评价系统,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其他人对商品和网站的评价。
消费者可以通过用户评价来了解商品的质量、服务的好坏等信息,让消费者更加信任该商品和该网站,对网络购物体验感受影响较大。
五、网站设计网站设计也是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个良好的网站设计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愿意在其上进行购物,增强消费者对网站的印象和信任感。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使用习惯也影响了网站的设计,简约、清爽的设计风格更具吸引力。
总结:网络购物的体验感知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网上购物开题报告

网上购物开题报告网上购物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购买日常用品还是奢侈品,网上购物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多样化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网上购物的现状、优势和劣势,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二、网上购物的现状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方式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有超过80%的人在过去一年内进行过网上购物。
这一数字不断增长的背后,是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便利性和多样性的认可。
网上购物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商品选择:在传统实体店购物时,我们的选择受到店铺面积和库存量的限制。
而在网上购物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各种商品,并且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快速找到我们想要的商品。
2. 便捷的购物体验:网上购物省去了排队、交通拥堵等繁琐的环节,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我们就可以完成购物。
此外,网上购物还提供了丰富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让购物更加便捷。
3. 价格优势:由于网上销售没有实体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商品价格往往比实体店更为优惠。
此外,网上购物平台还经常举行促销活动,如双11、618等,进一步降低了商品价格。
三、网上购物的优势网上购物相比传统实体店购物,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网上购物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
无论是在家、在办公室还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只要有网络连接,我们就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
2. 信息透明度:在网上购物平台上,我们可以查看其他买家对商品的评价和使用体验,从而更好地判断商品的质量和性价比。
这种信息透明度让我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购物决策。
3. 更多的选择:网上购物平台上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商家和商品,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和筛选功能找到各种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商品。
这种多样性的选择让我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四、网上购物的劣势尽管网上购物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1. 无法亲身体验:在网上购物中,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商品的质地、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信任和风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信任和风险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线上零售市场的繁荣,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在疫情期间,线上购物更是愈发普遍。
然而,面对众多产品和商家,消费者初次进行网络购物时可能存在信任和风险问题,这导致许多人持观望态度并且不愿意进行线上消费。
因此,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的信任和风险问题亟待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的信任和风险问题,揭示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以提高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体验和购买意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了解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的现状;(2)分析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和风险问题的认知和评价;(3)探究影响消费者信任和风险感知的因素;(4)研究消费者应对网络购物风险的策略;(5)提出提高消费者网络购物体验和购买意愿的建议。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构建信任和风险感知的量表,收集消费者对初次网络购物的信任和风险的反应,以及解释和应对的策略。
调查对象为广大消费者群体,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问卷,考虑到不同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的群体对该问题的不同感受,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提供以下意义:(1)了解消费者对初次网络购物的信任和风险问题的反应,揭示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需求,有利于商家优化网络购物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2)研究消费者的信任和风险感知因素,可以让商家针对性地制定消费者信任和风险管理策略,提升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心和满意度。
(3)提出消费者应对网络购物风险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可为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同时也能减少消费者受到网络购物欺诈等不良行为的损失。
(4)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可以对相关领域产生启示,为深入研究线上购物行为、电子商务市场等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一份多维度量表,能够充分反映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信任和风险感知的整体情况。
不同产品涉入度的网上购物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产品涉入度的网上购物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上购物伴随着风险,如商品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和不便。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对于提升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体验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关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风险,但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探究网上购物的消费者风险类型和影响因素的层面上,没有深入研究不同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涉入度对感知风险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不同产品涉入度的网上购物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产品涉入度对于网上购物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产品类别的网上购物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产品涉入度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关系,揭示消费者购买不同产品时的风险意识、风险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差异,为电商平台提供改善服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针对不同产品类别的网上购物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消费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购物行为和感知风险等数据,探究不同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不同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
2.分析不同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
3.研究消费者的风险意识、风险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不同产品涉入度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关系。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揭示不同产品涉入度对网上购物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
2.分析消费者购买不同产品时的风险意识、风险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差异。
3.提出改善网上购物服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建议。
五、研究实施计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完成,主要任务包括:1.调研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维度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维度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购物带来的便利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是指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对自身面临的潜在损失或不确定性的主观评估和看法。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通常会面临着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感知风险问题,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进行研究。
二、产品质量维度2.1 产品真实性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往往无法亲眼看到和触摸到商品,只能通过图片、文字和评价等信息来判断商品的真实性。
然而,由于网络购物平台的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产品质量的真实性往往成为消费者感知风险的重要维度之一。
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真实性的感知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商品描述的准确性:消费者通过商品的文字描述来了解商品的特征和特点,但有时商家可能夸大其词或隐藏重要信息,使消费者产生误导。
•商品图片的真实性:消费者通常通过商品的图片来判断商品的外观和质量,但有时商家可能使用虚假或经过处理的图片,使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评价的可信度:消费者通常会参考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来判断商品的质量,但有时商家可能刷评或购买虚假评价,使消费者对评价的可信度产生疑虑。
2.2 商品质量与性能除了产品的真实性外,产品质量与性能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消费者通常希望购买到具有良好质量和性能的商品,而网络购物中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往往是无法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消费者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判断。
以下是一些衡量商品质量与性能的指标:•品牌信誉:消费者通常会选择具有良好品牌声誉的商品,认为这些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更可靠。
•用户评价:消费者通常会参考其他用户对商品的评价来判断商品的质量和性能。
•官方认证:一些商品可能经过官方机构的认证,认证的商品通常具有更良好的质量和性能。
三、售后服务维度3.1 售后保障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风险是售后服务的不可靠性。
网络购物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调研探索消费者在线上购物中的风险感知和应对策略

网络购物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调研探索消费者在线上购物中的风险感知和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购物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感知问题。
本文将调查网络购物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并探讨消费者在在线上购物中所面临的风险感知以及应对策略。
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风险感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费者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购物,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商品并购买所需产品。
然而,网络购物的普及也伴随着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态度和行为。
首先,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可能存在的支付风险感到担忧。
虽然网络支付方式已经日益完善,但仍有一些消费者担心在支付过程中遭遇信息泄漏或欺诈行为。
其次,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担忧也是网络购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无法亲自检查商品,消费者常常无法确定商品的真实情况,并担心购买到伪劣或损坏的商品。
此外,消费者还担心售后服务问题。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可能会面对退货、换货等问题,而一些商家的售后服务可能存在问题,这会使消费者对网络购物产生不满和犹豫。
二、消费者在线上购物中的风险感知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在在线上购物中的风险感知,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普遍存在对于支付安全的担忧。
他们担心个人支付信息被盗用或遭遇欺诈行为,需要商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
此外,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问题非常敏感。
他们希望能够看到商品的真实图片及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商品的情况。
在选择商品时,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有良好评价和口碑的品牌产品。
退换货服务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调查显示,消费者希望商家提供便捷的退货和售后服务,以应对商品不合格或者不满意的情况。
三、消费者应对网络购物风险的策略面对网络购物中的风险感知,消费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来保护自身权益。
首先,在支付安全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使用担保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和信用卡支付等,以降低支付风险。
C2C交易中顾客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以手机为例的开题报告

C2C交易中顾客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以手机为例的开题报告标题:C2C交易中顾客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以手机为例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C2C交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线上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C2C交易中存在的诸多风险阻碍了许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例如产品信息不真实、交易过程中出现纠纷等。
因此,研究消费者对于C2C交易中的风险感知及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推进C2C交易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选取手机作为被研究的对象,一方面因为手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C2C交易品类;另一方面,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手机数量众多,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性,因此,购买手机所存在的风险感知相对来说更为明显。
研究问题:1. C2C交易中顾客感知风险的维度有哪些?2. 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所感知的风险有哪些?3. 消费者对于C2C交易中的风险感知会对购买意愿产生怎样的影响?4. 对于C2C交易中的风险,消费者认为卖家能够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规避?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样本,旨在探究其对于C2C交易中手机的风险感知及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在问卷中,将包含风险感知的多个维度以及相关的措施,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探究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了解C2C交易中顾客感知风险的维度及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究卖家在规避风险方面的可行措施。
对于促进C2C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提升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都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网络消费中的感知风险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网络消费中的感知风险研究系别国际经贸系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2年11月25日
教务处
说明
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填写一式三份,一份教学系留存,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本人自存。
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方可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
5.本表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消费者视角的网购感知风险因素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用风险感知的研究方法对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以了解人们对待这些风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风险感知的研究已延伸到各种风险领域。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随之日益繁荣。
网上购物的内容由非主流产品日趋向主流产品过渡,而网上消费者的范围也由小部分非主流人群日趋扩大到主流人群。
虽然趋势如此,但由于电子商务不能像传统购物那样,在资金交换的同时发生物权交换,使得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对于资金的安全性,产品的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顾虑,从而使得更广泛地推进电子商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如何鉴别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因素,研究出有效的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网上营销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网上购物群体,刺激网络购物。
论文将对宁波高新园区白领上班族网购的感知风险进行研究,由于白领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加之网络购物和现实购物的诸多差异,相信白领的网络购物消费感知风险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结构模式,并具有当代白领的消费特点。
首先通过设计问卷确定感知风险研究的因素,其次通过SPSS工具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总结研究宁波高薪园区白领网购感知风险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以风险的实际分配为着眼点,进而探讨感知风险因素的影响,以小窥大,为有效的风险沟通提供经验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的相关研究B auer教授特别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应该着重于主观的(即感知的)风险,因为个人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会被消费者感知到,有的则不一定被感知到;有的可能被消费者夸大,有的则可能被缩小;个人只能针对其主观感知到的风险加以反映和处理。
因此,感知风险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遇到的客观风险是有区别的,即感知到的风险与客观风险可能并不一致,因为无法感知的风险,不论其真实性或危险性多高,都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随后大量的学者专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Cox(1967)继Bauer教授的研究之后将感知风险的概念予以具体化的说明。
他认为:“感知风险理论的研究,其基本假设在于消费者的行为是目标导向的,在每一次购买时,都有一组购买目标,当消费者主观上不能确定何种消费(地点、产品、品牌、式样、大小、颜色等)最能配合或满足其目标时,就产生了感知风险,或者,是在购买行为发生后,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也产生了感知风险。
”Cox(1967)并进一步将感知风险定义为: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所感知到购买后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即消费者在事前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当购买的结果为不利时,消费者个人主观上所感知损失的大小。
泽瑟摩尔(Zaithaml, 1988)从顾客心理的角度,展开了他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他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他认为:“顾客价值是由顾客而不是由企业决定的,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价值中收益成分包括显著的内部特性、外部特性、感知质量和其他相关的高层次的抽象概念;感知价值中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外部特性是‘价值信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顾客在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的费神的权衡;价值感性认识依赖于顾客进行估价的参照系统,即依赖于进行估价的背景。
”综合以上外国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感知风险的研究理论依据较早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产生新的理论依据以为我们提供经验支持。
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国学者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领域中,重点研究传统消费者行为,而关注网络消费行为的较少。
虽然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在网络条件下,消费者表现出的新特点,并且把传统的营销方式与网络营销方式进行比较,但由于研究数量较少,而且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此外国内还没有关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研究,因此也缺乏相应的理论框架来分析网络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特点。
可以说,对网络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学者都是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例如在对影响感知风险的个体及社会文化因素上,温晓罡认为人们对于科技或自然的以前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反应,宗族性别和社会背景,公众直接面对风险的距离,这些不仅可以作为危险的指示,在自愿面对风险威胁和评断风险时也可以成为人们的安定力,甚至其也是主要影响感知风险的个体和社会文化因素。
学者孙强、司有和在温晓罡的基础上将影响风险感知的因素扩展为:社会经济特性;个体的经验;风险信息的来源与信任程度;距离灾害或风险源的不同;心理因素;跨文化因素;环境观。
3.参考文献[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3次发展统计报告[R]. 2009-01.[2] Edatapower调研咨询公司. 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调查[R]. 2004 (8).[3] 井森. 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63-105.[4] 温晓罡. 网络购物接受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宁市大学生的实证分析[D]. 广西: 广西大学, 2008.[5] 孙强,司有和. 网上购物顾客感知价值构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6] 井淼,周颖,吕巍.互联网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 40(4).[7] 李宝玲,李琪.网上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其来源分析[J].经济管理,2007 (2).[8] 魏明侠,肖开红. 影响B2C电子商务在线消费行为的感知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6): 175-179.[9] 冯丽云,孟繁荣,姬秀菊. 消费者行为学[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0]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高海霞. 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一基于手机市场的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04.[12] 王博. 网络购物顾客感知价值与服务忠诚研究[D]. 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08.[13] 陈志平. B2C购物网站消费者感知互动对态度的影响模式研究[D]. 浙江: 浙江大学,2007.[14] 史有春,耿修林,王春晓.不同产品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01.[15] 余建英,何旭宏.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6] 胡蔓. 网络购物中的情感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17] 高海霞.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3.[18] 孙祥,张硕阳,尤丹蓉,陈毅文,王二平. 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风险来源与风险认知[J].管理学报,2005 (01).[19] Cox P M. Betts R A. Jones C D. et al. Acceleration of global warming due to carbon cycle feedbacks in a coupled climate mode1[J]. Nature.2000. 408:184-187.[20] Zeithaml. V. A .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8,52(7)[21] Bauer. R. A.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raking, in R. S. Hancock . 1960[22] Derbaix.C. Perceived risk and risk reliev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983. 3: 19-38.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意义2 感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2.1 感知风险概念2.2 感知风险的研究因素2.3 感知风险的研究模型和假设3 基于宁波高新园区白领网购实证研究3.1 调查对象及内容3.2 抽样方法3.3 问卷设计3.4 问卷数据收集3.5 网上购物感知模型的分析4 白领网上购物感知风险分析4.1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4.2 白领网购感知风险因素模型修正5 结论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分析感知风险对网上购物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前感知风险理论与研究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宁波高新区白领为研究对象,结合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和感知风险模型,设计问卷并进行随机发放,并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问卷数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因子、回归等分析对建立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对感知风险因素模型进行了修正。
计划进度:第6学期19-20周至第7学期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7学期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8学期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