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1

合集下载

母猪六种繁殖障碍病鉴别诊断与防制

母猪六种繁殖障碍病鉴别诊断与防制

母猪六种繁殖障碍病的鉴别诊断与防制一、概况常见的母猪繁殖障碍病有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布鲁菌病等。

二、母猪胎儿的发育1、30天之前,胚胎分裂发育,胎儿未成形,若感染病毒、细菌,胎儿死亡被母体吸收,母猪会出现重新发情等;2、30天~50天之间,胎儿分化成型,但器官尚未形成,若此时感染病毒、细菌,则形成木乃伊胎;3、50天~70天,胎儿组织器官形成,但此时胎儿免疫系统尚不具免疫能力,若感染病毒、细菌,则想成死胎;4、70天后,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形成且具备免疫应答能力,若此时感染,则产弱仔或先天性疾病仔猪。

三、鉴别从流行特点1、细小病毒感染:猪是已知的惟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母猪所产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一旦发生本病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猪繁殖障碍。

2、猪伪狂犬病:多种动物易感,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最易感,感染率高,发病严重,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重要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

本病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猪配种时也可传染本病,也可经空气传播。

该病流行期长,无季节性,仔猪死亡率高,母猪多为流产;3、乙型脑炎:本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初产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多发,人畜共患,夏秋季节多见,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散发,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4、猪瘟: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此病无季节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常呈流行性,流行期长,可垂直传播,当感染妊娠母猪时,起初常不被察觉,但病毒可侵袭胎儿,造成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时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5、蓝耳病:本病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主要感染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无死亡,感染母猪可明显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通过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等,维持猪只正常的生理功能 。
调节酸碱平衡
根据猪只酸碱平衡状况,适当使用酸碱调节剂进行治疗。康复猪的管理 Nhomakorabea01
02
03
隔离饲养
将康复猪只隔离饲养,避 免与易感猪接触,防止病 毒再次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持猪舍清洁卫生,提高猪 只的抵抗力。
定期检测
对康复猪进行定期检测, 确保病毒不再存在。
繁殖障碍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期延长、配种率降低等。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出现死胎、畸形胎等问题,影响繁殖效率。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影响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健康,导致母猪提前淘汰或生产能力下降 。
死亡率高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和 仔猪的死亡率上升,给养殖业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疗并发症。
谢谢聆听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T课件
目录
•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场的影响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治疗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母 猪和仔猪。
特点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 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可在猪 群中迅速传播。
案例三:某实验室感染情况
01
感染情况概述
某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慎导致感染。
02
临床症状
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脏疾病等
并发症。
03
防控措施
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猪细小病毒PPT1株免疫原性研究

猪细小病毒PPT1株免疫原性研究

变收 获 毒 液 , 测 定 其 T I 并 CD。 。
1 材料 和方 法
11 材 料 .
1 . 病 毒 液 的灭 活 及 测 定 将 增 殖 的 病 毒 作 5 .2 2 倍 体 积 浓 缩 后 , 终 浓 度 01%加 入 甲醛 , 加 边 按 . 5 边 摇 晃。置 3 7℃振 荡 灭 活 7 , 灭 活 毒 液 样 品 稀 2h 取
11 毒 种 猪 细 小 病 毒 P T .. 4 P I株 , 美 国 的 南 G yl 士 赠送 。 oa 博
I2 方 法 .
带 来 严 重 的 经 济 损 失 。预 防 本 病 的 唯 一 办 法 是
应 用 疫 苗 。经 过 几 年 的 研 究 应 用 , 细 小 病 毒 油 猪 乳 剂 灭 活 疫 苗 的 工 艺 也 在 不 断 改 进 。 本 试 验 用
Z HANG iW ANG — iYAN n — u . L. Lil。 Mi g h a HAN i We
(ini stt A i l ubn r n eeia ce c, ini 3 0 , hn) Taj I tueo nma H sa dyadV tr t SineTaj 0 12 C ia nni f nT n 1

要 : P T 株制 备猪 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 用 P1 并将其 与市售灭活疫苗免疫豚 鼠, 定期采集 , 血清用血凝抑制 试验 测定
抗 体 效 价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l 在 P — 5 胞 上 病 毒 增 殖 效 价 可 达 到 1 6 1 CD ] L 两 种 疫 苗 二 免 后 1 , 体 效 价 P 株 K l细 . x 0 T I m , 9 4d 抗 均 可 以 达 到 8 o g。 l 关 键 词 : 细 小 病 毒 ; 疫 原 性 ; 体 猪 免 抗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病原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其病毒粒子直径为20nm左右。

能凝集猴、豚鼠、小鼠、鸡、狗、猫、猪等动物和人O型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和绵羊红细胞。

猪细小病毒通常在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肾、肝、脊髓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

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查出组织细胞浆和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

猪感染后3-7天开始通过粪便排出病毒,以后呈不规则排毒。

感染猪的脏器、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种公种的精液中都含有病毒,猪感染后6-10天,即可产生高滴度的抗体,经感染前后抗体水平监测比较即可发现猪群的感染状况。

猪细小病毒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70℃2h、胰酶及pH3-9时都不能破坏其感染力。

2%NaOH热溶液能杀灭该病毒。

流行特点1.猪是已知的惟一的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尤以初产母猪为典型。

2.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种公猪和母猪。

带毒猪经粪、尿、鼻涕、唾液、精液以及死胎、弱胎、胎衣、胎水向环境排毒,污染水源、饲料、土壤、猪舍等。

病毒一般可在猪舍存活数月。

阴性猪场一旦引入带毒猪,通常于3个月内全场所有的猪只都会被感染,后呈地主流行或散发,并持续多年。

3.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一般经口鼻为主传播。

带毒种公猪也可通过交配传染母猪,怀孕母猪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猪。

鼠类也可机械性带毒散毒。

4.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但农村散养为主的地区,仍为春、秋两季产仔时多见。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感染后通常表现为亚临床感染。

主要症状为病猪母源性繁殖障碍。

妊娠初期(10-30天)的母猪感染后,可能重新发情而屡配不孕,或窝产仔数明显减少。

妊娠中前期(30-50天)感染,分娩时大部分胎儿为木乃伊。

回顾性分析可知,怀孕过程中怀孕母猪腹围逐渐缩小。

妊娠中期(50-60天)感染时,大部分胎儿为死胎。

妊娠70天时感染,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

妊娠70天后感染,此时的胎儿已具备产分免疫应答能力,能产生抗体,因此不宜送检以分离病毒。

一例猪细小病毒的诊治与体会

一例猪细小病毒的诊治与体会

死 胎 、 弱 胎 为特 征 ,疑 似 猪 细 小 病 毒
病 ,取 流 产 胎 儿 组 织病 料 , 处 理 后 接
种 P K一1 5传 代 细 胞 .产 生 了明 显 的 细
保存备用 。 22 病毒 分 离 培 养 .2 .
取 2 . 理 的病 料 上 清液 2 , . 1处 3 mL 接种于 P 1 K一 5传 代 细 胞 , 3  ̄ 7C、5 %
猪 场 严 格 实 行 程 序 化 免 疫 ,后 备 种猪配种前 l 5天 进 行 免 疫 接 种 。 经 产 母 猪在产后 l 5天 进 行 免 疫 接 种 ,每 年 接 种 2次 : 种 公 猪 每 年 春 秋 两 季 进 行 免 疫 接 种 , 免 疫 方 法 :猪 细 小 病 毒 灭
1 4 口匣嗣匦盈囤 21. 0 01 9
离 ,mi。 取 上 清 ,经 酚 : 仿 : 戊 l f5 n 氯 异 醇 = 5 : 4 : 再 次 抽 提 后 用 2倍 体 积 2 2 1 的 异 丙 醇 沉 淀 , 一 O 放 置 3mi, 2℃ 0 n 10 0/ i 2 0 r n离 心 1ri,7 %乙 醇 洗 涤 m 0 n 0 a 2次 , 干 燥 ,加 入 2 1 0 L超 纯 水 溶 解 , x 贮存于一0 2 ℃备 用 。
带 清 晰 .无 非 特 异 性 扩 增 出 现 , 与 预
期 片 段 大 小 相 一 致 ( 图 1 , 同 时 结 如 )
检 疫 等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效 果 ,没 有 再 出现 新 的 病 例 。
参 考 文献 :
猪 细 小 病 毒 可 引起 母 猪 繁 殖 障 碍 , 但 只 根 据 这 些 临 床 症 状 常 无 法 判 断 病 因 。 因 猪 伪 狂 犬 、猪 蓝 耳 病 、 乙 脑 、 猪 瘟 、衣 原 体 病 等 也 可 引 起 繁 殖 障 碍 症 状 ,所 以 必 须 进 行 实 验 室 检 测 才 能 确 诊 。 本 次 诊 断 以 无 菌 采 集 的 流 产 和 死 胎 胎 儿 脏 器 组 织 为 病 料 ,经 无 菌 处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猪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操作方法(一)材料准备1.抗原:猪细小病毒浓缩抗原2.PPV阳性及阴性血清3.被检血清:自被检猪的前腔静脉血或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

4.红细胞:按抗凝剂与血液1:4的比例心脏采集豚鼠血液,用PBS洗三次,沉积红细胞配成0.5%悬液备。

5.稀释液:用灭菌的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6.25%白陶土:取白陶土25克,置离心瓶中,加入适量1mol/L盐酸溶液,充分搅匀,2 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再加1mol/L盐酸溶液,搅匀,离心,反复洗三次,沉淀白陶土,用0.15mol/L生理盐水100毫升配成25%悬液,然后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7.2左右,高压灭菌,置4℃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7.器材:96孔U型滴定板或V型滴定板,25微升稀释棒,25微升滴管,微量振荡器,普通离心机。

(一)试验操作HA: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试验所需稀释倍数孔,每孔滴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再滴加抗原25微升,用稀释棒从第一孔开始依次稀释。

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5秒,最后每孔滴加0.5%豚鼠红细胞25微升,振荡30分钟,置室1小时判定并记录结果。

HI: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所需稀释倍数孔各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滴加被检测血清25微升,然后每孔加4单位抗原25微升,振荡15秒,置4℃13小时或室温4小时,每孔加0.5%的豚鼠红细胞悬液25微升,振荡30秒,置室温1小时判定结果。

以完全抑制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I价。

同时设已知阳性血清、已知阴性血清、不加抗原的被检血清及抗原、红细胞对照。

抗原对照亦即第二滴定,复核使用单位。

(二)判定标准及注意事项1.判定时先检查对照是否正确,唯有对照各孔准确方可证明操作和使用材料无误。

2.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判定(1)红细胞均匀的平均铺于孔底者可判为“++++”。

(2)基本上与(1)相同,但边缘有下滑皱缩者为“+++”。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养猪技术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

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

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1、患病症状这种病毒主要攻击成年猪的生殖器官及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精子,对于胎盘中的仔猪主要攻击仔猪的肝、脏、肺,以及生殖器官,不但具有很强的致命性还有很高的感染性。

患有此种病毒,对于成年猪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过了数个月之后成年猪也会发生明显的特征反应,母猪表现为不孕不育,子宫溃烂,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死亡。

公猪表现为性欲底下,身体不适,严重将会导致死亡。

对于胎盘中的仔猪,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流产,生出死猪、畸形胎、病猪或生理虚弱的仔猪,有些猪在生出不久就夭折,还有出现木乃伊的现象。

只有少数猪在生出之后才能免于一死,幸运存活,绝大多数猪都难逃厄运,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诊断猪患上细小病毒的可能性总会存在,为了及早发现患病猪,应该经常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以防病毒在猪群内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经常用到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包括了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了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这些技术在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猪细小病毒(PPV)

猪细小病毒(PPV)
猪细小病毒(PPV)
• 讲课人 动医101
• 张云
主要讲解内容
• 1,该病毒主要特征 • 2,致病性 • 3,该病毒的培养 • 4,抗原性及传播 • 5,微生物学诊断 • 6,防控
1.猪细小病毒主要特征
• 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20-23nm • 呈20面体对称 • 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DNA • 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 • 核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
弱毒疫苗:在细胞培养上经过50多代已驯化成为一种活疫苗。将疫苗 经口服、鼻内接种血清阴性的怀孕小母猪不引起胎儿感染,但子宫内 接种对胎儿有致病性。 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的病毒用β丙内酯、福尔马林、乙酰乙烯亚胺 (AEI)以及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胶可制成灭活 疫苗。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加氢氧化铝佐剂而制成的灭活疫苗可使 猪产生HI抗体,至少持续4个月 。
不同阶段的木乃伊和死胎
该病的防控
•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 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 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 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 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 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 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 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 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诊断
• 如果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生异常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 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其他症状确定是一种传染病时,应该考 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但最后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检验。快 速诊断可用标准化的荧光抗体检测胎儿冰冻切片。 • 另外还有病毒的培养和鉴定 • 血清学诊断方法中有: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均可检测本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细小病毒和其它病原(特 别是圆环病毒II型)混合感染,可加重圆环病毒II 型感染所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各级种猪场都很 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 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 的经济损失。
(2)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原简介
形态特征: 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 为单分子线状单 股DNA病毒,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无囊膜,直 径为18-26nm,核衣壳呈20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 17 )
( 14 )
6 防控措施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 免该病的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 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 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① 严格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杜绝引进病猪和 带毒猪。 ②目前对易感猪进行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现主要 使用灭活疫苗,分为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 苗,以油佐剂细胞灭火苗最为常用。 ③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 灭病原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9)
不同阶段的感染
母猪主要为繁殖障碍,母猪流产,产出死胎、畸 形或木乃伊胎 –如在怀孕30-50天期间感染,主要产木乃 伊胎; –如在怀孕50-60天期间感染,主要死产 –如在怀孕60-70天期间感染,主要流产 –如在怀孕70天以上感染,多能正常产仔 ,其带有抗体和病毒。 –怀孕中期胎儿死亡,当胎儿被液化吸收 ,怀孕母猪腹围减小,妊娠中止
( 15 )

补充说明
• 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 、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 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
• 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 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外,其 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 床应用;
(5)
3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 物及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器具均可引起本病的 传播。 • 传播途径 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被 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 易感动物 猪是猪细小病毒唯一宿主,不同年龄、性别、 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常见于初产母猪。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两季及母猪配种后更 易感染。
( 10 )
早期感染PPV,胎儿在母体内死亡
( 11 )
产下不同木乃伊胎和死胎
( 12 )
产下不同组合胎儿
( 13 )
5 诊断
⑴根据繁殖母猪无其他症状,仅表现为产胎数少、 木乃伊胎、死胎可怀疑PPV感染。 ⑵对本病进行确诊时需将木乃伊、死胎儿肺(胎儿 长度小于16cm)送实验室做病毒分离鉴定。 分离培养:仔猪原代肾细胞等 鉴定: HA和HI试验、荧光抗体试验 ⑷血清学试验 –病毒中和试验 –HA和HI试验:血清需非特异性处理
易感猪经口腔感染
经 胎 盘 传 给 胎 儿 经血液传入子宫
(8)
4 症状及病理变化
① 仔猪:通常无症状,偶尔可见弱仔,产死仔猪增 加,木乃伊仔猪增加。
②母猪:如果繁殖母猪无其它症状,仅表现为窝产仔 数减少,以及产出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就应怀疑 为PPV感染。
③易感母猪感染后会导致胚胎吸收和木乃伊胎。所以 ,主要症状包括窝产仔数下降、大小不一的木乃伊 胎、假怀孕和不孕。
猪细小病毒
演讲人: 演讲人:毛晓丽
(0)
猪细小病毒
1 2 3 4 5 6 概述 病原简介 流行病学 症状及病理变化 诊断 防控措施
(1)
1 概述

猪细小病毒病(PPV):是由细小病毒科猪细小 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初 产母猪,其特征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病 弱仔猪,但母猪通常不表现其他临诊症状,其他 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诊症状。
(3)
猪细小病毒的形态
(4)
2 病原简介
抗原特性:只发现一个血清型 血凝性: 可以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 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 抵抗力: 对热、消毒药抵抗力强,耐PH2-9,70℃2h 失活,80℃可耐受5分钟
• 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 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 ,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 16 )
• 经PPV感染后母猪会获得很高的抗体水平,并且会 维持很长时间。 • 很高的抗体水平并不意味着猪群正在或已经发病 ,也不意味着更好的免疫保护。比如1:20的滴度 与1:80,000的滴度所提供的免疫保护是一样的。 • 某一时间对所有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仅能得出 母猪当中曾经感染过病原的比例,并反映出整体 的免疫水平或易感程度。猪只接触PPV之后,免疫 力会维持一生。
(6)
PPV的传播
初产母猪早期感染时,可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繁 殖障碍,病毒经血液穿过胎盘感染胎猪,有选择 性地杀死胎猪,由于此时胚胎骨骼还没有发育, 胎儿在母体内死亡后被母体完全吸收,最终形成 一块很小的形似垃圾的凋落物被排出体外,引起 母猪再次发情。
(7)
PPV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